《公共政策学》复习指南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显著区别在于支付费用的主体差别。
2、有限理性模型追求的目标:决策追求满意解。
3、精英理论模型:政策是精英们价值偏好的反映基本观点:(1)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多数人参与不了公共政策的制定。
(2)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作为被统治者的多数人的代表。
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3)从被统治的非精英阶层进入统治人的精英阶层,这个变化过程一定是缓慢且持续的,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并避免革命的发生。
(4)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的发展方面,精英阶层表现出看法的一致性。
(5)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政治精英的主要价值观。
公共政策的变化一定是渐进性的,而非革命性的。
(6)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二者信息严重不对称。
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4、团体理论模型的缺陷:过分扩大团体的作用,低估政策制定者作用。
5、政策主体官方决策者:(1)立法机关(2)行政决策机关(3)行政执行机关(4)法院非官方参与者:(1)利益集团(2)政党(3)公民个人(4)大众传媒(5)思想库6、政策议程的内外触发机制:(1)内在触法机制: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技术突破;④生态变迁;⑤社会变迁(2)外在触发机制:①战争行动;②地区与国际冲突;③经济对抗;④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7、社会问题(1)社会问题:只有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题,其中权力因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对某一社会情况的关注程度及其看法态度,有时候能够把某一社会情况直接推上社会问题的舞台。
(2)社会问题的两种类型:①过失性社会问题:这类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
②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第一章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学一、政策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与功能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2、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政府常利用公共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甚至打击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利益关系,在原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利益结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政策的本职应该是政府对社会利益实行的权威性分配。
3、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利益分配是动态过程,在增进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分配的基础是利益选择和利益整合;分配的关键是利益落实。
从利益选择到利益整合,由利益分配到利益落实,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1)利益选择政府对利益的分配,不是任意的、无的放矢的。
作为公共权力的占有者,政府把利益分配给谁,首先来自于政治统治的目的。
在阶级社会里,无论何种社会、何种政府,它们所制定的公共政策,都必须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
(2)利益整合社会上,人们已经获得的利益和想要得到的利益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为解决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所产生的矛盾,政策制定者会制定出不同的政策,引导持有不同利益的相关组织和个人采取不同的行为。
(3)利益分配政策实施后一部分人的利益得到满足,这意味着政策起到了向社会有关成员分配利益的功能。
(4)利益落实政策分配利益,满足一部分利益群体的合理要求是十分重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利益群体能否按照政策规定的目标,获得应有的利益,这不仅是相关的利益群体关心的事,更应该是政府关心的事。
4、增进社会利益5、公共政策本质要实实在在地增进社会利益对全社会的利益进行分配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通过整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要在增进社会利益中突出效益,在分配社会利益中突出公平三、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阶级性、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合法性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公共政策学》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第二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引进及其中国化第四节为什么学习公共政策学第二章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第一节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视角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和矛盾分析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历史一比较分析第四节公共政策的经济一社会分析第五节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第六节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与超理性分析第三章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第一节一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上)第二节一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下)第三节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第四节定量资料分析第五节定性资料分析第四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类型与功能第二节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基本特征第三节政策工具的类型、选择与配置第五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一节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第二节公共权力与公共决策体制第三节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第六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一节政策过程与理论模型构建第二节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第三节“上下来去”——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第七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一节政策问题的概念、属性与分类第二节公共问题的提出第三节问题认定与政策议程第八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一节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第二节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第三节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第一节政策执行的意义、特点与模型第二节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执行力第三节政策执行过程与影响执行的主要因素第四节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第五节政策的无效执行与有效执行第十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第一节政策评估的含义、作用和主体第二节政策评估的过程、标准和影响因素第三节政策评估的方法第四节公共政策的监控第十一章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第一节政策的稳定和变动第二节政策的调整与接续第三节公共政策的终结第四节公共政策的周期第十二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第一节政策学知识应用与政策分析第二节政策研究组织、智库与政策分析师第三节政策学知识实践的障碍及其克服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一)单项选择★考核知识点:公共政策学的产生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1951年,美国福斯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纳拉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进发展》一书,被人们当作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资料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一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程序的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第 1 页共28 页3、收集系统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撰写研究报告1、一手资料的收集:(1 )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2 )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 、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边际概念※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 、核心概念:是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第四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一、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未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二、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1.管制功能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题不愿见的行为,就必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管制作用。
这种功能是通过政策的条文规定表现出来的.2。
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待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引导功能是政策的积极功能。
3.调控功能调控功能指的是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
分配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容易把利益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三、公共政策的本质?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在于它是公共行与偏好性的矛盾体,这一本质蕴含于公共权利机关为着具有公共性、偏好性或自利性的政策目标而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分配的行为中。
关于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利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这就是公共政策的公共性.1.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产生于公共权力机关的公共性;2.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来自于它处理的问题是大多数民众的问题,即以民众问题为取向;。
公共政策必须以谋求公共利益为目标。
关于公共政策的偏好性:政策过程对于政策主题来说始终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政策问题的认定、政策方案的择定、政策工具的配置以及怎样进行政策评估,等等,所有的环节和功能活动的安排,都是政策主体选择的结果。
而每个选择都体现着政策主体的偏好。
这种偏好性是公共政策的根本属性之一。
四、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
2。
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实然与应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五、什么是政策工具?政策工具指的是被设定为旨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策略、方法、技术、机制、行动、作为以及配置的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等手段。
公共政策学-复习重点
政策与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1)、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2)、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3)、詹姆斯·安德森——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者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事务而采取的。
(4)、拉斯韦尔与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5)、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6)、卡尔·弗里德里奇——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个人团体或政府有计划的活动过程,政策的用意就是利用时机、克服障碍,以实现某个既定的目标。
(7)、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
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等。
2、政策:某一组织为了解决自身面临的某一问题而制定的用以执行的具有一定约束力或指导性的行为规范。
3、公共政策的本质:(1)分配的内容是价值;(2)分配的范围是全社会;(3)分配具有权威性;4、公共政策的特点:公共性;权威性;目标性;实效性;原则性与灵活性;动态过程性5、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的体现:公共政策总要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并代表最广大大民众利益,解决民众最关心的公共问题。
在内容上,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最广大民众的意愿,通过政府工作程序所认定的公共问题。
在制定程序上,从问题认定、方案规划到政策的合法化,所有方向性的重大问题都要经过法定的民主政治程序6、公共政策的作用:★(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行为的引导和观念的引导,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2)、管制功能:积极性和消极性管制;(3)、调控功能: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2024
引言:公共政策学是现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政府制定、实施和评估各种公共政策的过程。
对于学习公共政策学的学生来说,复习资料的准备是确保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是《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二)》,旨在提供一份详细且专业的复习指南,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概述:本文将分为五个大点来阐述公共政策学的复习内容。
第一个大点是公共政策的定义和背景,将介绍公共政策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个大点是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讨论政策制定的过程、政策实施的挑战以及政策评估的方法。
第三个大点是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将分析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第四个大点是公共政策的类型,将介绍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第五个大点是公共政策的案例分析,将通过实际案例来深入理解公共政策的实施与评估过程。
正文内容:一、公共政策的定义和背景1.1公共政策的概念和定义1.2公共政策的重要性1.3公共政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2.1政策制定的过程2.2政策实施的挑战2.3政策评估的方法三、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3.1政治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3.2经济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3.3社会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3.4文化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四、公共政策的类型4.1经济政策4.2社会政策4.3环境政策4.4教育政策4.5医疗政策五、公共政策的案例分析5.1美国《奥巴马医改法案》5.2英国的福利制度改革5.3的能源政策5.4中国的城市化政策5.5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总结:公共政策学作为现代政治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政府制定、实施和评估各种公共政策的过程。
本文《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二)》通过引言、概述、正文和总结的结构,对公共政策学的复习内容进行了详细且专业的阐述。
学生们可以根据文章的框架,有系统地进行复习准备,以备考取得好成绩。
希望本文能对广大学生们的复习工作有所帮助。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公共政策: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针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通过民主政治程序制定和执行的行动方针和行动准则。
第三讲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名词解释:1、政策主体: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与监控等(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官方决策者:指拥有合法的权力去作出具有强制力的政策决定。
非官方参与者:1利益集团2公民个人3大众传媒:4思想库、5多元化:联合国、WTO、欧盟2、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问题及其发生作用的社会群体。
3、公共政策问题:就是能够进入政策议程的社会公共问题。
4、政策目标群体:就是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与影响的社会群体或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简答题:1、目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或反对和不服某一项公共政策,通常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缘由:(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2)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4)对成本收益的权衡;(5)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6)避免受到惩罚;(7)环境条件的变化等。
2、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1)公共政策问题的相互依存性(系统性):政策问题是一个系统,整体在质上大于部分之和。
(2)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性:产生问题的外部条件是被有所选择地确定、分类、解释和评估的.(3)公共政策问题的人为性:政策问题的产生、存在和改变具有社会性,依赖于相关社会群体和个体,不存在政策问题的“自然”状态。
(4)公共政策问题的动态性:社会的动态性,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行为方式发生变化,政策问题也变化4、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公共政策的重要影响。
2、经济环境:主要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构成,包括生产力的结构、性质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3、政治环境包括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政治文化等,是公共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因素.4、社会变迁公共政策必须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地调整其政策目标与内容、执行方式和手段,坚持改革的方向,使之能跟上形势变化与发展的脚步。
公共政策学复习
、不定项选择1•阿米泰•埃兹奥尼将理性方法和渐进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何种决策方式。
混合扫描2.罗杰• W•科布等在《比较政治过程的议程设定》中的议程构建模型分类。
外部推动模型、动员模型、内部推动模型3.政策客体的两个方面。
社会问题(事的角度)目标群体(人的角度)4.公共政策学的特点。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交叉科学;公共政策学是一门“软科学”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5.根据政策所起作用的性质不同进行的分类。
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6.德洛尔的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 。
《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政策科学构想》7.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基本假定。
1)假定决策者完全理性,具有超强的分析问题能力和极好的逻辑推理能力,遵循最优化原则来行事,不断寻求最佳方案来实现最大化利益。
2)假定决策所需的各项信息都是完备的,对目标和价值的认识存在共识,对备选方案的拟定无遗漏。
3)假定决策者有足够的时间来搜集决策所需各项信息,能够比较各种决策方案的优劣并作出正确无误的选择。
8.政治系统决策模型的特点。
( 1 )政策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作用(2)环境对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3)政策制定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体现了开放性特征9.政策规划的四个环节。
目标确定、方案设计、方案审议(方案比较)、方案择优10.优化行政组织结构,对于提高政策执行力的作用。
11.政策法律化的条件。
1)对全局有重大影响且有立法必要的政策 2 )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政策 3 )相对成熟和有效的政策12.公共企业作为政策工具的优点。
1)生产私人企业或社会组织无力提供或不愿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2)建立公共企业所需信息成本,比自愿性工具和规制要低得多3)公共企业创造的利润可充实公共基金,并用来支付公共支出13. 从政策评估发展史来看,其发展路线与侧重点的变化。
发展路线:技术评估 > 道德评估(社会评估)----------- > 综合评估政策评估的侧重点变化:政策效果和效率 > 政策价值和政策民主14.法团主义政策过程模型的重要特征。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一、文章类型与关键词本文是一篇公共政策学的复习资料,主要涉及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以及政策变迁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制定程序、政策分析方法、政策执行过程、政策评估标准、政策变迁形式等。
二、政策制定1、政策目标:明确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为政策制定提供方向。
2、制定程序:介绍政策制定的基本程序,包括问题识别、方案设计、合法化、预算和执行等步骤。
3、政策分析方法:介绍常见的政策分析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等。
三、政策执行1、执行过程:阐述政策执行的各个环节,包括政策宣传、资源分配、监督和调整等。
2、执行手段:介绍各种政策执行手段,如行政命令、财政补贴、市场引导等。
3、执行效果评估:介绍如何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目标实现程度、社会反响、政策可持续性等方面。
四、政策评估1、评估标准:介绍常见的政策评估标准,如效率、效果、公平、可持续性等。
2、评估方法:介绍各种政策评估方法,如实验设计、回归分析和模糊评价等。
3、评估实践:分析政策评估在实践中的应用,如提高政策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政策创新等。
五、政策变迁1、形式:阐述政策变迁的主要形式,如政策修正、政策废止和政策创新等。
2、原因:分析政策变迁的原因,如政策失效、环境变化和利益诉求等。
3、影响:探讨政策变迁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六、总结本文对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梳理,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复习资料。
通过对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变迁的详细阐述,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读者结合实际案例和政策实践,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关注公共政策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发展动态,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分析标题: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分析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考试总复习资料1.1951年拉斯韦尔与勒纳两位美国编写《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该书首次提出“政策科学”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拉斯韦尔是公共政策学的创始者,编有《政策方向》第一次对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发展方向做了论述。
2.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政策研究+政策分析3.公共政策学内涵:1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2具有准科学的特征3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
4.哪类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的是组织而非个人的决策行为2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3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4政府组织以外的公共组织被称为非政府组织。
5.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的公共政策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3政策一般6.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7.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8.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有四种类型:1线性结构2职能结构3线性—参谋结构4矩阵结构9.研究获得第一手的用于定性研究的政策资料,常有方法:1无结构访谈法2实地观察法3非参与观察法4参与观察法10.二手资料的收集1内容分析法2二次分析法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11.公共政策研究常用的方法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已成为公共政策的基础性方法)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法12.公共政策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是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次级概念(系统议程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的子概念)和边际概念13.古代没有发展成为公共政策学主要是因为1古代政法体制2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没显露3参与决策的人少且过程“黑箱”运作。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公共政策学是一门涉及政府决策、政策分析、政策评估以及政策变革的重要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政策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公共政策学的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份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的复习资料。
一、学科发展概况公共政策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中汲取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我国,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相对较晚,但近年来也逐渐受到了重视,成为了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重要研究方向。
二、学科知识结构公共政策学的主要知识结构包括:政策分析、政策过程、政策实践、政策评估以及政策变革。
其中,政策分析是公共政策学的核心,它包括了政策制定、实施、评估和调整等环节的分析。
政策过程则包括政策制定、实施、评估和调整的全过程。
政策实践是政策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实施。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政策变革则是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学习方法建议1、建立学科框架:在学习公共政策学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逐步建立起学科的框架。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共政策学的知识体系。
2、把握重点难点:公共政策学的内容广泛而复杂,学习时要把握重点和难点。
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和方法,要通过反复阅读、练习和讲解来加深理解。
3、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公共政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时要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通过参与政策调研、案例分析等方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关注政策热点:关注当前的政策热点是学习公共政策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了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制定政策的背景和考虑因素。
四、总结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涵盖了政策分析、政策过程、政策实践、政策评估和政策变革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决策的内在逻辑,为参与和关心公共事务的人们提供有力的支持。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公共政策学》复习材料名词解释部分1、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采⽤匿名和反复函询的调查⽅式,拟定调查问卷并提供背景材料,经过⼏轮的征询与反馈后使各种不同的意见渐趋⼀致,最后把这些意见汇总后⽤数理统计⽅法得出⼀个统⼀的分析结果,供决策参考。
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靠的分析⽅法。
2、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Method)⼜称智⼒激励法、BS法、⾃由思考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种激发性思维的⽅法。
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的,现在转⽽为⽆限制的⾃由联想和讨论,其⽬的在于产⽣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3、结构适中(优良)问题:是指那些包含⼀个或⼏个决策者和相对有限数量备选⽅案的问题4、政策僵化:指的是⼀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执⾏该政策,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成为解决问题的阻⼒与阻碍,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5、政策⽬标:公共政策⽬标指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采取的⾏动所要达到的⽬的、指标和效果。
6、政策合法化:指法定主体为使选定的政策⽅案获得合法地位⽽依据法定的权限与程序对政策进⾏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的过程7、定性分析⽅法:在缺乏历史数据的条件下,利⽤专家的经验和专业技能进⾏分析的⽅法。
它主要应⽤于宏观的、战略的、长期的、总体的和综合的分析,往往是对事件的发展趋势、发展⽅向的分析。
8、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
显著特征之⼀是,数学、统计学知识的⼤量运⽤。
9、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指⼀种对公共政策过程的主要环节进⾏审查、研究并对相关机构提出政策前景预测和⾏动建议的活动。
或者更具体地说,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就问题构建、未来预测、⾏动建议、实施监控、执⾏评价展开分析,并创造相关的知识成果。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点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点公关政策第一章一、西方学者对公共政策基本含义的界定1、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所制定的计划、规划或所采取的行动2、公共政策不只是一种孤立的决定,而且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所构成的过程3、公共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并以一定的价值观作为基础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有价值之物所作的权威性分配,即涉及人们的利益关系二、公共政策学的含义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究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科学,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三、政治学的研究途径1、系统理论:由戴维.伊斯顿等人提出。
它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
或者说,将公共政策看作是政治系统的输出。
系统途径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
2、过程理论3、团体理论4、经营理论5、制度理论四、经济学研究途径: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说、交换范式和方法论个人主义应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
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公共选择理论假定:政治行动者个人(不管是决策者还是投票者)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最有利的行动方案。
根据这种途径,投票者更像一个消费者;压力集团可以看作政治消费者协会或者有时作为合作者;政党变成企业家—他们提出竞争的一揽子服务和税收的交换选票;政治宣传等于商业广告;政府机构就是公共公司—它们依靠动员和获得充分的政治支持以掩盖成本。
第二章一、政策主体含义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可以一般地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二、政策环境所谓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凡是影响政策存在、发展及其变化的因素皆构成政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以及体制或制度等方面。
《公共政策学》第一章考点手册
《公共政策学》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001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1.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端于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文。
拉斯韦尔也被称作公共政策学的创始人。
2.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美国人林德布洛姆。
00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简答)1.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属于公共政策层次中的政策一般。
2.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被称为政策链。
3.公共政策研究中集体访谈的常见形式主要有:(1)焦点团体座谈会(2)德尔菲函询法(3)头脑风暴法。
4.公共政策个案研究的步骤一般包括:(1)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2)制定研究计划(3)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论(4)起草研究报告5.团体决策的方法包括:(1)碰头会(2)头脑风暴法(3)具名团体法(4)德尔菲法6.公共政策的个案研究的证据来源包括五个来源:(1)文献(2)档案记录(3)访谈(4)直接观察(5)物理人工制品003 政策学的概念体系(★三级考点,一般为单选)004古代的政策研究(★三级考点,一般为单选)1.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周书》,就是西周史官保管下来的一部分公文。
它实际上是周天子一系列重要决策的记录,其中蕴含着珍贵的政策思想。
2.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策论成为主要考核内容。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宋代苏轼在应考时所进的“时务策”之一《教战守策》,甚至成为传世之作。
005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三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1.从产业革命到一战,许多思想家在自己的领域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为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公共政策学复习公共政策学
1、公共政策学产生在美国的原因是什么?p2-6答:(1)经济危机的影响。
1929-1933年,爆发了经济危机。
危机导致了西方国家通过大量的才对经济进行干预。
(2)社会问题不断加剧。
二战后,虽然美国的社会政治相对稳定,但各种社会矛盾也十分突出,从而使解决这些问题的公共政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3)行为主义的发展和各种分析工具的出现。
行为主义促成了美国的“新政治科学运动”。
同时,系统分析等方法的发展,也促使了公共政策学的产生。
(4)各种政策研究机构的存在。
在公共政策学产生之时,在美国存在着大量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5)美国的两党政治。
共和党和民主党都属于保守党。
这样,选民在投票时在首先要了解两党的公共政策纲领。
而两党为争取选民,也必须重视自己的政策纲领。
2、我国公共政策存在的不足答:(1)决策体制尚不够民主化、科学化(2)国外理论的本土化不足(3)研究上重决策轻执行(4)研究上重理论轻应用3、公共政策学的特征p26-284、公共政策的特征p44-48答:(1)政治性和公共性:既是政治统治的工具,也是社会管理的方法(2)目标取向性:公共政策总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3)权威性和合法性:经过合法化的环节,合法才有权威(4)稳定性、变动性:必须稳定,才能提供社会规范,一定要变动,才能跟上社会的变动(5)价值相关性:总是和特定的价值观相关(6)过程及阶段性有一个生命过程。
5、公共政策基本功能P53答:公共政策具有制约、导向、管理和象征等基本功能6、公共政策主体P79-91答:(1)政府系统(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2)政党(3)利益集团(4)新闻媒体(5)公民(选民)7、经济环境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19答:(1)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经济实力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物质条件;社会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公共政策得以确定的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型1、判断题(1*10=10分)2、单项选择题(1*10=10分)3、简答题(8*5=40分,6选5)(尽量结合相关实例进行论述)4、案例分析(15*2=30分)(从实例到理论,用理论透视实例)5、课程学习总结(10分)(写自己对课程学习的主要收获)1.请提出5种已经在用的资源分配规则和5种没有在用的资源分配规则,并说明相对于已经在用的规则,没有施行的规则的缺陷在哪里。
已经在用的资源分配规则:(1)拍卖(杭州车牌)(2)投标(维克里拍卖法)(3)投票(4)摇号(5)比成绩没有在用的资源分配规则:2.试述公共政策的六个主要过程(戴明循环)。
政策问题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调整政策终结3.试比较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之间的区别。
私人物品:竞争性、排他性、耗尽性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非耗尽性4.试比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区别。
个人利益(具体的)公共利益(抽象的)(1)没有独立于个人的公共利益(2)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加总(3)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来源于个人利益的冲突5.试比较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力的区别。
个人权利:施加成本于对方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6.结合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解释谈谈你对公共政策概念的理解。
概念界定: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对社会资源(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合法规。
”现代政策科学之父拉斯韦尔在《权力与社会》一书中指出“政策是一种为某项目标、价值与实践而设计的计划。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托马斯·戴伊在《理解公共政策》中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选择要做的或者不要做的事情。
”安德森在《公共政策》中的定义是“公共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关或政府官员指定的政策。
7.试述何为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1)公共政策活动,主要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2)在公共政策活动中,政党组织和政府部门需要运用公共权力(3)在公共政策活动中,需要协调的是公共利益(4)在公共政策活动中,应当遵循和坚持的是公共价值8.试述公共政策决策中的系统理论核心思想。
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
核心思想: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对社会环境所提出要求的反应9.试述公共政策决策中精英理论的相关内容及其应用分析。
主要观点:1.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多数人参与不了公共政策的决定。
2.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作为被统治者的多数人的代表。
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3.从被统治的非精英阶层进入统治人的精英阶层,这个变化过程一定是缓慢且持续的,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并避免革命的发生。
4.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的发展方面,精英阶层表现出看法的一致性。
5.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政治精英的主要价值观。
6.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二者信息严重不对称。
10.试述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应用分析。
公共政策是公共选择的结果。
主要内容:公共选择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程序投票等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理性决策。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其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
目的:保证政府按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意愿来提供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方法:投票及其他民主形式和程序。
机制:各参与主体通过交易来谋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过程:个人偏好向社会偏好转化的过程。
因素:投票者、中间投票者、政治家、政府部门、利益集团等。
11.试述公共政策决策中博弈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应用分析。
博弈是指在一定的游戏规则约束下,基于直接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各参与人依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选择各自的策略,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公共政策是多方博弈的均衡解。
12.试述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与完全理性决策模型,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一、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决策选择应该以“令人满意的”的标准去取代“最优化”准则。
二、完全理性决策模型基本思想: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全面的信息作出最优决策三、比较完全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充分竞争的市场不确定的环境完备的信息和知识不完备的信息和知识完全理性的“经济人”有限理性的“管理人”13.试比较渐进主义决策模型与理性决策模型。
把政策制过程看做是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修正的过程,其中心思想是:政策制定时根据过去的经验,在现行政策的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依据现有的政策方案,经过小范围的调适、修订与完善,获得新政策。
优点:1.集中于现有政策稍有不同或有限方法上不同的政策,不是完全重新评价决策。
2.简化决策过程3.只要求管用、可行,是各利益集团一致的结果就行4.处理正要解决的现有问题理性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目标与行动两者明确区分,明确的目标是政策方案分析的前提两者不区分,相互混淆目的与手段明确目的与手段,先确定目的再找手段目的——手段分析,并不适宜且有限(好)的政策经由达成目的的最佳手段产生经由同意产生分析的情形广博的、周全的极有限的、忽略了重要后果、可行方案、价值标准注重理论的情形太依赖理论由于连续比较,减少对理论的依赖14.试述公共政策制定的五个主要环节。
问题产生(背景)问题认定(起点)议程设立(启动)政策规划(运行)政策合法化(固化)15.试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采取行动,通过政府行为希望实现或者解决的问题。
基本内涵:1.可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
政策问题来源于一些可以观察到的,能够表达出来的客观事实和问题情境。
2.问题的察觉。
客观的事实或情境已为社会大多数人或统治集团及其少数权威统治者所察觉,从各自的角度感觉到了问题的存在。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严重的冲突使人们感到有强烈的需求或者是一种受到剥夺的感觉,有必要采取行动改变这种状况。
4.团体与组织活动人们只有采取一定的团体或组织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
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必须由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依法采取相应的政策行动来加以解决。
16.试述触发公共政策问题形成的因素。
1.出发一般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的事件的领域分为国内和国际两方面。
(1)国内方面:自然灾害、经济灾害、技术破坏、环境变化、社会演进。
(2)国际方面:战争、间接冲突、经济对抗、军备升级等。
2.主观因素的变化,如价值观的更新、人们期望目标的改变等3.注意两点:很多因素可能同时发生;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使得国内外因素相互影响。
17.试述公共政策方案规划的主要模式。
1.单一制主体为政府机构优点:政府对问题了解具体详细,能从全局考虑。
缺点:政府的自利性和价值偏好,不能却把公正;政府的理性认知能力有限,规划也难保科学。
政策规划缺乏民主性。
2.多元制主体还有除政府以外的其他主体优点:制约、补充,保障社会公正,汇聚各方智慧,科学性、民主性缺点:对实际情况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从局部利益出发,规划片面18.试述公共政策的四个基本目标并阐明自己的排序。
公平、效率、自由、安全19.试述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如何避免多数人的暴政。
20.试述公共政策合法化的涵义。
含义:1.公共政策是由具有合法地位的政策主体制定的。
其中主要是各级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在我国还包括共产党和半官方的社团指定的政策。
2.各级政府都应有一个合法化的过程。
3.政策合法化过程是一个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得到公众的认可、接受和遵守的过程。
4.合法化是法定主体依法定程序进行的行为过程。
意义:1.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政策执行的前提。
2.政策合法化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具体体现。
3.政策合法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21.试述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关系。
政策制定是“做对的事”政策执行是“把事做对”22.试述公共政策执行所需要的资源有哪些。
1.财务资源:充足的经费和优良的物质设备供给。
2.人力资源:公共政策执行人员的配置问题3.信息资源:充足的信息资源、科学的信息加工、畅通的传播渠道,完全的信息产出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
4.权威资源:政策执行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
没有权威,意味着就没有权力和资格进行资源分配。
5.制度资源:制度是政策执行程序化的基本保证,是对执行主体的权力依法予以保障和对其行为责任依法予以追究的基本依据。
23.试述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六大因素是什么。
执行主体执行对象执行方案执行手段执行资源执行环境24.试述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涵义及原因。
涵义: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原因:(一)主观原因1.政策执行者的素质缺陷2.政策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3.政策执行准备工作的不够完善4.政策执行的宣传缺陷(二)客观原因1.政策质量的低劣2.政策环境的变化3.目标群体的影响4.政策资源的不足5.监督机制的不健全25.请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进行成因和对策分析。
一、表现1. “你有政策,我又对策”替换性执行2.“曲解政策,为我所用”选择性执行3. “软拖硬抗,拒不顺从”象征性执行4.搞“土政策”附加性执行二、成因主要原因是“利益”的驱动。
1.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间的矛盾2.政策本身的缺陷3.政策执行主体的本位主义和地方利益的驱使4.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三、对策1.从制度上解决合理划分中央的地方事权的问题2.加强政策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3.摆正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4.加强监督,从严治政26.试述如何构建有效的公共政策执行机制。
1.信息沟通机制2.公民参与机制3.激励、责任与监督机制中国政策执行的基本经验:1.注重政策宣传2.重视政策实验3.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统一4.抓中心工作,以点带面27.试述公共政策的评估标准。
(一)1.事实标准这项标准的确立是为了衡量政策所取得的成果,是在比较政策的实际结果和理想结果之后,对政策达到预期目的的程度和范围分析。
2.价值标准是否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增进人民的团结?是否有利于保持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是否坚持了社会公正的原则?(二)另一视角投入标准效益标准效率标准公平标准回应度28.试述公共政策调整的涵义及相关形式。
涵义:政策调整是在政策评估与监控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