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
●目前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总星系能观测到的距离——150亿光年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
●行星的特点:围绕恒星运行、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能够清除自身公转轨道周围物体
●哈雷彗星周期——76年
●陨石种类有三种: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
●天体系统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
太阳系
●宇宙年:2.5亿年
●行星运动特点: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太阳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大)
●太阳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距离太阳最近的横恒星——比邻星
●太阳的外部结构:光球、色球、日冕(由里向
外)温度变化:越来越高
●太阳活动:黑子(光球);耀斑、日珥<红色火焰>(色球);太阳风(日冕)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活动周期: 11 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干扰无线电、使天气气候异常、扰乱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极光
只有一个地球
●八大行星: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类地行星)
其中土星卫星数目最多,水星金星没有卫星,木星体积质量最大,火星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地球自传与公转周期适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月球
●月球上没有声音,没有散射光,表面温差大,起伏不平,有环形山
●月球运动周期:恒星月27.32日
月相
●月球本身不发光
●朔望月29.53 日
新月(初一、三十,大潮,日食,月球在日地之间)
上弦月(初七、八,小潮)
满月(十五、十六,大潮,月食,地球在日月中间)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小潮)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日食与月食
●日食分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月食分月全食、月偏食
月球与潮汐
●两次潮水间时间间隔12小时25分。

太阳引潮力不及月球1/2。

●大潮:月球引潮力和太阳引潮力相互叠加
小潮:月球引潮力和太阳引潮力相互削弱
专题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太空探索的的历程
● 1957年进入太空时代
● 1961年加加林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 1969年阿姆斯特朗在月球留下第一个脚印
●中国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太空探索的意义
●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
专题4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顺时针旋转。

●地球自转周期:恒星日23 小时 56 分 4 秒太阳日24小时
●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15° / 小时(每差1°时间相差4分钟)
地球自转线速度:除极点外,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地方时与区时
●最早的时区是东十二区,从东十二区到西十二区(从西半球到东半球)要减去一天,反之加一天
●每15°为1小时
●本初子午线是零时区的中央经线
●半球分界是20W,160E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赤道无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地球自转平面——赤道平面地球公转平面——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目前23° 26 ′与回归线纬度相同
地轴与赤道夹角90° 地轴与黄道的夹角为66° 34 ′与极圈的纬度相同
●地球1月份时在近日点,速度较快;7月份在远日点,速度较慢
●春分日:3月21日夏至日:6月22日秋分日:9
月23日冬至日:12月22日
季节的形成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形成了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并使地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作相应的变化。

太阳直射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半球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
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降低
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6月22日达到最大, 12月22日达到最小
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12月22日达到最大, 6月22日达到最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带:一年之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两次最大值(90°)
回归线上只有1次直射,回归线外无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H=90°-|a-b| a指计算地点纬度 b指太阳直射点纬度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赤道全年昼夜平分,3月21日及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愈高,昼愈长夜愈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南半球各纬线圈昼短夜长,纬度愈高,昼愈短夜愈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其中,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秋分日-春分日:反之。

其中,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半球反之。

●天文含义上的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反之。

春秋是冬夏之过渡。

专题5 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岩石圈 = 地壳 + 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
●全球岩石圈共分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生长边界——张裂——裂谷、大洋
消亡边界——碰撞——陆与陆:高大山脉、陆与洋:海沟(大洋)海岸山脉(大陆)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对流运动。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
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赫斯和迪茨“海底扩张学说”——勒皮雄“板块构造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海沟是大洋地壳的消亡处。

地震与火山
●震级和烈度的关系: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中处烈度最大。

●地震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

因为地震时先的纵波到达震中,然后是横波传来。

●世界两大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环太平洋带大约集中了全世界 80%地震,我国正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处,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地震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倍
●世界主要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红海沿岸和东非火山带、洋底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
●火山分类: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火山喷发利弊
利: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和硫磺等矿物、地热资源、适合发展旅游业
弊:破坏农田、建筑物、火山灰阻挡太阳辐射使气候变冷
专题6 岩石与矿物
岩石
●岩浆岩:侵入岩-(花岗岩):晶粒较粗;喷出岩-(玄武岩):晶粒细小,多气孔
沉积岩:层理构造,并有动植物化石,主要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变质岩:片理构造,高温高压形成,主要有:大理岩、石英岩、片岩、板岩
●黄山——花岗岩
张家界——石英砂岩
泰山——变质岩
矿物
●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
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结构图:元素——矿物(矿产)——岩石——岩石圈
专题7 地貌
主要的地貌类型
●流水地貌:流水作用包括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

河岸的凹岸不断遭受侵蚀,而泥沙在凸岸不断堆积。

上游形成峡谷,中游形成曲流,下游形成冲积平原、三角洲
●喀斯特地貌:由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和再造作用形成的。

广泛分布于石灰岩地区。

我国以西南各省最为突出。

如: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
地表地貌类型:石芽、溶蚀盆地、落水洞、孤峰、峰林
地下地貌类型: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
●海岸地貌:海岸地带受风浪、海水、潮汐、生物、气候、入海河流等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地貌。

地貌类型: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

海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南以及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

岸线曲折,地势险峻,坡陡水深。

海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北的沿海地区,其岸线平直,地势平坦,滩涂广阔。

●风成地貌: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地貌类型:沙滩、风蚀柱、风蚀蘑菇
风蚀地貌:风力对地面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风积地貌:沙尘经风力搬运和堆积形成的地貌。

●黄土地貌:经流水长期侵蚀和切割而形成的地貌。

我国黄土高原是由从西北荒漠地区吹扬过来的粉尘物质堆积而成的。

地貌类型:黄土塬(范围较广顶部较平坦的残留黄土高原面)、
黄土梁(长条形的黄土高地)、黄土峁(孤立的黄土丘)
特点:黄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钙磷钾等矿物,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上的数值代表海拔高度,同线等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