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艺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发酵的定义:通过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产生和积累人们所需代谢产物的一切微生物培养过程。

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来大量生产人们所需产品过程的理论和工程技术体系。

微生物发酵产品分为(按发酵类型):微生物菌体细胞、酶制剂和酶调节剂、微生物代谢产物(包括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以及微生物转化、工程菌发酵产物等。发酵培养方法:表面培养发酵法和深层培养发酵法。

液体深层培养法的基本工艺过程:菌种选育、孢子制备、种子制备、发酵培养、发酵液预处理、提取精制、成品检验、成品包装。

第二章菌种选育工业发酵三个技术领域:菌种选育、发酵工艺(上游工程)和分离提取工艺(下游工程)。

菌种选育在发酵生产上的目的:提高发酵产量、改进菌种性能、产生新的发酵产物、去除多余的组分。

微生物突变的修复:光修复、切补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系统、DNA聚合酶的校正作用。

菌种选育的方法: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原生质体育种。自然选育(natural screening ):是指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自发突变的原理,通过分离、筛选排除衰退型菌株,从中选出维持或高于原有生产菌株的过程,以达到稳定或提高生产的目的。

菌种退化:菌种在长期的传代保存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使菌种变得不纯,生产能力下降。原因有菌种遗传特性的改变、经诱变剂处理后的退化变异、菌种生理状况的改变(培养条件)。

自然选育的一般过程:单孢子悬浮液的制备、分离出单菌落、单菌落传斜面、摇瓶初筛、菌种保藏、摇瓶复筛、放大试验。

诱变育种(mutation breeding )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体,促进其突变率大幅提高,然后采用简便、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选出少数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菌株。主要

包括出发菌株的选择、诱变处理和筛选突变株三个部分。

诱变育种的步骤:出发菌株的选择、悬浮液的制备、诱变处理、中间培养、突变株的分离和筛选。

自发突变:微生物未经人为诱变剂处理或杂交等生物技术手段而自然发生的突变。

诱发突变:人为用化学、物理诱变剂处理微生物而引起的突变。

表型延迟:微生物表型的改变总是落后于基因型改变的现象。

理性化筛选(定向筛选):运用遗传学、生物化学的原理,根据产物已知的或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控机制和产物分子结构来进行设计和采用一些筛选方法,以打破微生物原有的代谢调控机制,获得能大量形成产物的高产突变株。

初级代谢产物高产菌株的筛选:筛选细胞膜透性改变的突变株、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筛选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

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是抗生素)高产菌株的筛选: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筛选负变株或零变株的回复突变株、筛选去磷酸盐调节突变株、筛选去碳源分解代谢调节突变株、筛选氨基酸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筛选二价金属离子抗性突变株、筛选前体或前体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筛选自身所产的抗生素抗性突变株。

影响原生质体制备的因素:培养基组成、菌龄、酶浓度、酶解温度和PH酶解时间、

渗透压稳定剂。

影响原生质体再生的因素:再生培养基组成、培养基中水分、菌体生理状态、稳定剂、酶作用浓度及时间。

原生质体融合的一般过程:遗传标记的选择、再生亲本原生质体的制备、原生质体的融合、原生质体的再生、融合子的选择。

第三章培养基

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能源)、氮源、磷源、硫源、无机盐、水、生长因子、前提、促进剂、抑制剂等。

速效碳源、氮源和迟效碳源、氮源生理酸性(碱性)物质:经过微生物代谢作用后,形成酸性(碱性)物质的营养成分。前体: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合成过程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利用构成产物分子结构的一部分,而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没有大变化的物质。

诱导物:一般指一些特殊的小分子物质,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添加这些小分子物质后,能够诱导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提高发酵产量。

促进剂:是指那些细胞生长非必需的,但加入后却能显著提高发酵产量的一些物质,常以添加剂的形式加入发酵培养基中。

抑制剂:发酵过程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同时会使另一代谢途径活跃,从而获得所需代谢产物,或使正常代谢产物的中间产物积累的物质。

发酵生产培养基:孢子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和补料培养基。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因素: 原材料质量、水质、灭菌、培养基粘度。培养基的筛选方法:单因子试验法、正交试验、均匀设计。

第四章灭菌与除菌

染菌的危害:消耗基质或产物,造成生产能力的下降;反应异常(pH 值),提取更加困难;生产菌细胞将被裂解,使生产失败。

湿热灭菌法:利用饱和蒸汽灭菌,使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凝固作用而致死。特点是蒸汽有很强的穿透力,冷凝时放出大量的潜热,来源方便,价格低廉,灭菌效果好,是

目前最基本的适合培养基和设备的灭菌方法。一般条件为:121C, 30 min。

热阻: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主要指温度和加热方式)下的致死时间。

相对热阻:某种微生物在某一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与另一种微生物在相同条件下的比值。

对数残留定律和对数穿透定律,t=2.303/k * lg(N o/Nt)和L=1/K * ln(N O/N L)

分批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输入发酵罐内,用直接蒸汽加热,达到灭菌要求的温度

和压力后维持一定时间,再冷却至发酵要求的温度,这一工艺过程称分批灭菌(实罐灭菌)优点:设备要求低,操作简便。缺点:①营养成份有损失;②罐利用率低;③不能采用高温快速灭菌工艺

连续灭菌:将配置好的培养基在向发酵罐等培养装置输送的同时进行加热、保温、和

冷却而进行灭菌。优点:①可采用高温短时灭菌,培养基受热时间短,营养成分破坏少,有利于提咼发酵产率;②发酵罐利用率咼;③可采用咼温短时火菌。缺点:不适合容积小

的发酵罐。

空气除菌的方法:辐射杀菌、热杀菌、静电除菌、过滤除菌。

深层过滤原理:微粒气流运动方向改变引起微粒对滤层纤维产生惯性冲击滞留、阻截

滞留、重力沉降、布朗扩散、静电吸附等作用而把微粒滞留在纤维表面上

空气过滤除菌设备:前过滤器、空气压缩机、冷却器、分水器、储气罐、加热器、总过

滤器等。

无菌检查的方法:肉汤培养法、显微镜检查法(镜检法)、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染菌来源:空气系统、设备、培养基、种子、工艺操作等

第五章菌种制备与保藏

发酵生产中种子必须满足的条件:生长活力强、生理形状稳定、菌体数量足够、无杂菌污染、生产力稳定。

生产菌种的制备一般包括两个过程:孢子制备和种子制备

菌种进入种子罐的两种方法:孢子进罐法(生长快)和摇瓶菌丝进罐法(生长慢) 。

种子制备:将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出的孢子或菌体转入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使其繁殖成大量菌丝或菌体的过程。

n 级种子——n+1 级发酵

种子罐的级数取决于:菌种性质;菌体生长速度;发酵设备的合理利用。影响孢子质量的因素:培养基、培养温度和湿度、培养时间和接种量。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培养基、培养条件、种龄和接种量。

菌种保藏目的:保持优良菌种生产性能的稳定、不污染杂菌、不死亡。原理:根据菌种的生理生化特性,人工创造条件使菌体的代谢活动处于休眠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