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复习学案带答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六中西校区“美好课堂”七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使用人:班级时间:2019年6月12日编号:
河中石兽复习
一、填空
1.本文选自《》,这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
2、本文作者是,字,代_ _、
____家。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圮()棹( ) 曳( )
湮( ) 募()啮( )
溯( ) 臆( ) 欤()
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山门圮于河
2.僧募金重修募集
3.棹数小舟
4.曳铁把
5.是非木柿
6.湮于沙上
7.不亦颠乎
8.啮沙为坎穴
9.遂反溯流逆上
10.可据理臆断
11.临河干
12.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13.渐陈渐深耳罢了
1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指洪水
15.二石兽并沉焉
16.阅十余岁
17.求石兽于水中
18.竟不可得
19.盖石性坚重因为
20.尔辈不能究物理
21.转转不已
22.但知其一四、联系课文,说说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4.一老河兵闻之
5.至石之半
6.求之下流,固颠
7.然则天下之事……
五、翻译下列句子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
沉焉。
2.尔辈不能究物理。
3.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
深耳。
3.……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
为坎穴。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六、课堂探究
1、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
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下游) ,
依据是(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湮
(yān)于沙中),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
浮);老河兵则判断其在(上游),是因为(盖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
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如是再啮,石又再
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文中两次写到了笑:“讲学家闻之笑之”、“老
河兵闻之又笑之”,这两次“笑”各有什么含
义?
讲学家的“笑”: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
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
可笑的。
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
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
胸有成竹,有实践经验。
4、文中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各自表现出的
性格特征是什么?
庙僧:不深思熟虑,盲目行动,没有全局性。
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喜欢臆断。
老河兵:综合考虑,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论,实
事求是。
5、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课文中那句
话可以看出来?
老河兵凭借他多年治河的经验,实事求是,准
确分析了石、沙、水三者间的关系,得出的结
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所以是正确的。
如其言,果得于数理外。
6、为什么寺僧,讲学家的想法是错误的?
寺僧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
的关系。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
略了流水。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备把
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7、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
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不亦颠乎?”这几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
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
神态语言描写,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
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空谈事理又脱离实际。
8、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用原句回答)?
翻译这个句子?
结论: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
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9、文章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讲了一
个什么道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
示?
议论,由此可以看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
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其一,不
知其二,不能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做出推想,
要根据实践情况做出判断。(或是事物的变化
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启示:1.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
调查探究事物的特(角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2.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事物的客观规
律。(角度:可据理臆断欤)
3.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
空头理论家。(角度:老河兵正确)
4.不要一知半解,轻视他人,好为人师(讲
学家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