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复习资料
河中石兽知识点
河中石兽知识点《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文言小说,这篇文章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
下面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阅微草堂笔记》。
《河中石兽》就选自这部作品。
二、字词解释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临:靠近。
河干:河岸)2、山门圮于河(圮:倒塌)3、二石兽并沉焉(并:一起)4、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5、僧募金重修(募:募集)6、求二石兽于水中(求:寻找)7、竟不可得(竟:终了,最后)8、以为顺流下矣(以为:认为)9、棹数小舟(棹:划(船))10、曳铁钯(曳:拖)11、寻十余里无迹(迹:踪迹)12、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设帐:讲学,教书)13、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研究、探求。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14、是非木杮(是:这)15、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暴涨:洪水。
携:带)16、乃石性坚重(乃:是)17、沙性松浮(松浮:松散轻浮)18、湮于沙上(湮:埋没)19、渐沉渐深耳(耳:罢了)20、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颠:颠倒,错乱)21、众服为确论(服:信服。
确论:正确的言论)22、一老河兵闻之(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23、凡河中失石(凡:凡是)24、当求之于上流(当:应当)25、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盖:因为)26、其反激之力(反激:反冲的力量)27、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坎穴:坑洞)28、渐激渐深(激:冲击)29、至石之半(至:到)30、石必倒掷坎穴中(倒掷:倾倒)31、如是再啮(如是:像这样)32、石又再转(转:翻转)33、转转不已(已:停止)34、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于是。
溯流:逆流)35、求之下流,固颠(固:固然)36、求之地中,不更颠乎(更:更加)三、句子翻译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
(完整版)《河中石兽》复习要点梳理
河中石复要点:一、字解::凑近。
河干:河。
圮:倒塌。
并:一起。
焉;于此,在那处。
:,了。
募;募集。
竟:于,终究。
以:。
棹:船,里是划船。
曳:拖。
:听。
:你。
是:。
:怎么,:被。
暴:洪水。
去:走开。
乃;是。
湮:淹没。
:“ ” 狂。
服:佩服。
:。
确:精当确实的言。
凡;凡是。
盖;因。
其;它。
:侵、冲刷。
:成。
;摔倒。
如是;像。
已:停止。
固:固然、自然。
如:依照。
然;既然,那么。
但:只。
臆断:主地判断。
欤句末气,,呢。
一多能暴携之去(介,被)必于石下迎水外沙坎穴(,成)众服确(,是)一老河兵之(代,指”“求之地中” 种点)之其反激之力(构助,的)活用棹数小舟(名用,划船)暴(用作名,洪水)句式1.被句2.倒装句能暴携之去当求之于上流(⋯⋯⋯⋯,表被,可“被”)(状后置,状“于上流”放在“求”的后面)3.省略句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边省略了“之”)二、句子翻:原文:十余,僧募金重修,求二石于水中,竟不能得,以流下矣。
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重修寺,在河中找两个石,竟然没找到,以它流而下了。
原文:“ 不能够究物理。
是非木杮,能暴携之去?文:“你些人不能够推究事物的道理。
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走呢?原文:乃石性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沉深耳。
文:石的性又硬又重,沙的性又松又,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原文:沿河求之,不亦乎?”众服确。
文:沿着河找它,不也荒谬?”大家佩服地()是精当确实的言。
原文: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够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原因是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必然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原文: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译文: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然掉在坑穴里。
原文: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像这样冲击,石头再翻转。
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原文: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译文:到下游搜寻石头,固然荒谬;在原地搜寻它们,不是更荒谬吗?” 原文:但是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两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好多,能够依照(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三、课文理解问答题:(答案见教参)1、在搜寻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是正确的?寺僧高估了水流的推力,忽视了“石性深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只注意了“石性深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老河兵经验丰富,将石性、沙性、水流的因素全面综合考虑,所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完整word)2017部编教材《河中石兽》复习资料
《河中石兽》一、作者介绍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
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代表作有《阅微草堂笔记》等.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内容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二、重点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①临:靠近②干:gān,岸、边③圮:倒塌④并:一起【译文】沧州南边有一座寺庙就在河岸上,寺院的大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陷入水中。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①阅:经历②余:多③岁:年④募:募集⑤求:寻找⑥于:在⑦竟:终了,最后【译文】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资金重新修缮寺庙,在水中寻找石兽,竟然无法找到以为顺流下矣。
①以为:认为【译文】就认为石兽顺着河水流到下游去了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①棹:名词作动词,划船②数:几③曳:拖着④迹:踪迹【译文】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往下游找了十几里地,不见石兽的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①设帐:讲学,教书②闻:听说③尔辈:你们④究:研究⑤物理:事物的道理【译文】一位教书先生在寺中开设学馆教学,听说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①是:这②非:不是③木杮:削下来的木片④岂:怎么⑤为:被⑥暴涨:(水位)急剧上升,这里指洪水⑦携:带【译文】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够被洪水携带走呢?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①乃:是②坚重:坚硬沉重③松浮:松散轻浮④湮:埋没⑤耳:语气词,罢了【译文】只不过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中,逐渐沉到深处罢了。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①之:代词,指石兽②颠:颠倒,错乱。
【译文】顺着河水寻找它们,不也太荒唐了吗?众服为确论。
①服:信服②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译文】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七年级下册语文《河中石兽》复习要点梳理
《河中石兽》复习要点:一、字词解释:(一)一词多义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为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二)词类活用棹数小舟(名词用作动词,划船)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三)句式1.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可译为“被”)2.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按“当于上流求之”顺序翻译)3.省略句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按“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二、课文理解问答题: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是正确的?寺僧高估了水流的推力,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只注意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老河兵经验丰富,将石性、沙性、水流的因素全面综合考虑,所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寺僧、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2、文中写道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讲学家的“笑”是嘲笑寺僧无知,只按照常理做事,因而寻石兽而不得,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和自傲的心态。
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认识错误,以及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
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
既是对讲学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他的自信与胸有成竹。
3、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何含义和作用?含义: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作用:最后一段用的是“反问”。
用以点明主旨,强调主题思想:认识事物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河中石兽》复习要点梳理
xx 中石兽复习要点:一、字词解释:临:、匕靠近。
xx:河边。
圮:倒塌。
并:一起。
焉;于此,在那里。
阅:经过,过了。
募;募集。
竟:终于,到底。
以为:认为。
棹:船桨,这里是划船。
曳:拖。
闻:听说。
尔辈:你们。
是:、宀4-JLr这。
岂:怎么,为:被。
暴涨:XX。
去:离开。
乃;是。
湮:埋没。
颠:癫”疯狂。
服:信服。
为:认为。
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
凡;凡是。
盖;因为。
其;它。
啮:侵蚀、冲刷。
为:成为。
掷;摔倒。
如是;像这样。
已:停止。
固:固然、当然。
如:按照。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但:只。
臆断:主观地判断。
欤句末语气词,吗,呢。
一词多义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为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众服为确论(动词,是)一老河兵闻之(代词,指”求“之地中”这种观点)之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词类活用棹数XX (名词用为动词,划船)暴涨(动词用作名词,xx)句式1•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可译为被”2.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放在动词“求”的后面)3.省略句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二、句子翻译:原文: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原文:“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原文: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原文:xx 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译文: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原文: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原因是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4.中考文言文复习基础与拔高精品 《河中石兽》
★第4篇 河中石兽清·纪昀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 (1)求.二石兽于水中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棹.数小舟 原意为:船桨,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作名词岂能为暴涨..【F】携之去原意为:水位急剧上升,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
3.重点实词(1)沧州南一寺临.【F】河干临:__________________ (2)山门圮.于河 圮:__________________ (3)二石兽并.【F 】沉焉并:__________________ (4)阅.十余岁 阅:__________________ (5)竟.不可得 竟:__________________ (6)曳.铁钯 曳:__________________ (7)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__________________ (8)湮.于沙上 湮:__________________ (9)不亦颠.乎 颠:__________________ (10)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啮:__________________ (11)转转不已. 已:__________________ (12)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__________________ (13)如.【F 】其言 如:__________________ (14)但.【F 】知其一但:__________________4.文言虚词(1)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众服为.确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之⎩⎪⎨⎪⎧一老河兵闻之.其反激之.力二、句子翻译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省略句)2.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动句,2017四川成都、湖南株洲)3.众服为确论。
《河中石兽》复习资料精编版
《河中石兽》复习资料一、【内容】(掌握课文下面重点字词):沧州南,一寺临.(靠近)河干.(gān)(水边,河岸),山门圮.(pǐ)(倒塌)于河,二石兽并.(一起)沉焉.(于此,在那里)。
阅.(经历)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寻找)石兽于水中,竟.(终于)不可得。
以为.(认为)顺流下.(往下游去)矣,棹.(zhào)(船桨。
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数小舟,曳.(yè)(拖着)铁钯.(pá)(同“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你们这些人)不能究.(推..(设馆授徒,即教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究)物理..(fèi)(削下的木片),岂.(怎..(这里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是.(此,这)非木杮么)能为.(被)暴.(突然)涨携.(带)之去?乃石性坚重..(坚硬而沉重),沙性松浮,湮.(yān)(埋没)于沙上,渐沉渐深耳.(语气词,表示罢了)。
沿河求之,不亦颠.(颠倒、错乱)乎?”众服为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讲学家的话),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应该)求之于上流。
盖.(发语词,表原因)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指代水)反激之.(的)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本意是"咬".这里是冲刷,冲击的意思)沙为坎穴..(洞坑),渐激渐深,至.(等到)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像这样)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停止),遂反溯流..(逆着河水)逆上矣。
求之.(代词,石兽)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依照,按照)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天下之.(的)事,但.(只,仅仅)知其.(其中)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常理)臆.(yì)(主观判断)断欤.(yú)(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二、巩固【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门前)两尊石兽一起陷入水中。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四课河中石兽 复习要点
24 河中石兽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纪昀(yún):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文学家。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河干(gān):河边。
圮(pǐ):倒塌,坍塌。
并:一起。
阅:经过,过了。
岁:年。
竟:终于,到底。
棹(zhào):划船。
曳(yè):拖着。
铁耙(pá):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设帐:讲学,教书。
闻:听。
尔辈:你们。
究:推究。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是:这。
木杮:削下的木片。
湮(yān):埋没。
耳:语气词,表示“罢了”。
颠:通“癫”,疯狂。
确论:确切的言论。
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
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表示落入水中的石头。
盖:大概,因为。
啮(niè)沙:这里指侵蚀、冲刷的意思。
坎(kǎn)穴:坑洞。
不已:不停止。
遂:于是。
溯(sù)流逆上:逆流而上。
溯流,逆流。
如其言:依照他的话(去做)。
果:果然。
但:只。
臆(yì)断:主观的判断。
二、文学常识《河中石兽》选自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文学家。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朝短篇志怪小说,由作者以笔记形式编写而成。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这个故事用庙僧、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兽的几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的特殊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
四、知识点1、通假字不亦颠乎。
“颠”通“癫”,疯狂。
2、古今异义(1)并: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1)阅:阅十余岁。
古义:经过,过了。
今义:阅读。
(3)物理: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物理学。
(4)是:是非木杮。
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是。
(5)盖:盖石性坚重。
古义:大概,因为。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6)但:但知其一。
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3、一词多义(1)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2)之:一老河兵闻之(代词,指“求之地中”这种观点)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求之地中(代词,石兽)4、词类活用(1)棹数小舟棹: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河中石兽知识点复习
河中石兽知识点复习一、文学常识:1. 体裁:文言笔记小说2. 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着名学者, 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着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其中。
3. 作品:《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二、字词分析:1. 注音:py èzh 圮曳ào f èi y 棹杮ān s ù湮溯2、常规词语【临】靠近。
【干】水边。
【圮(pǐ) 】倒塌。
【求】寻找。
【竟】终于。
【设帐】讲学,教书。
【尔辈】你们。
【究】推究。
【杮(f èi) 】削下的木片。
【岂】怎么。
【暴】突然; 急,大。
【携】带。
【性】性质。
【湮(y ān) 】埋没。
【沿】顺着。
【服】信服。
【确论】确切的言论。
【凡】凡是,大凡。
【盖】因为,由于。
【倒掷】倾倒。
【啮(ni è) 】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坎穴】坑洞。
【遂】于是,就。
【溯(s ù)流】逆流。
溯,逆流而上。
【如】依照。
【果】果然。
【然则】(既然) 这样,那么⋯⋯【臆断】主观地判断。
3. 【颠】通“癫”,疯狂。
4. 古今异义【并】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
今义:阅读。
【岁】古义:年。
今义:年龄。
【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指物理学,一门学科。
【是】古义:代词,“这”。
今义:一般为判断动词。
【耳】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已】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固】古义:本来。
今义:坚固。
【下流】古义:河的下游。
今义:卑鄙,龌龊。
【但】古义:只。
今义:但是。
5、一词多义:6、词类活用闻之笑曰代词, 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棹(zh ào)】本沿义河“求船之桨” ; 这里为名词活用为动词代,词“,划代船石”兽。
.【暴涨】本义“一急老涨河”兵。
《河中石兽》复习知识点
《河中石兽》复习知识点《河中石兽》复习知识点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河中石兽》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学常识:1.体裁:文言笔记小说2.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其中。
3.作品:l 《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l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二、字词分析:1. 注音:pyè zhào fèi yān sù圮曳棹杮湮溯2、常规词语【临】靠近。
【干】水边。
【圮(pǐ)】倒塌。
【求】寻找。
【竟】终于。
【设帐】讲学,教书。
【尔辈】你们。
【究】推究。
【杮(fèi)】削下的木片。
【岂】怎么。
【暴】突然;急,大。
【携】带。
【性】性质。
【湮(yān)】埋没。
【沿】顺着。
【服】信服。
【确论】确切的言论。
【凡】凡是,大凡。
【盖】因为,由于。
【倒掷】倾倒。
【啮(niè)】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坎穴】坑洞。
【遂】于是,就。
【溯(sù)流】逆流。
溯,逆流而上。
【如】依照。
【果】果然。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臆断】主观地判断。
3. 【颠】通“癫”,疯狂。
4.古今异义【并】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
今义:阅读。
【岁】古义:年。
今义:年龄。
【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指物理学,一门学科。
【是】古义:代词,“这”。
今义:一般为判断动词。
【耳】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已】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固】古义:本来。
今义:坚固。
【下流】古义:河的下游。
今义:卑鄙,龌龊。
【但】古义: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中石兽》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
《四库全书》按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一书,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全书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
二、字音
棹( zhào )圮( pǐ )河干. (gān ) 曳 (yè) 溯(sù)木杮.( fèi )
湮 (yān ) 啮 (niè ) 铁钯. (pá ) 臆 (yì ) 欤(yú )坎穴.(xué )
三、字词解释:
临:靠近。
河干:河边。
圮:倒塌。
并:一起。
阅:经过,过了。
岁:年。
募:募集。
求:寻找。
竟:终于,到底。
棹:划船。
以为:认为。
曳:拖。
闻:听说。
尔辈:你们。
究:推究。
是:这。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木杮:削下的木片。
岂:怎么。
为:被。
去:离开。
乃:是。
湮:埋没。
耳:语气词,表示“罢了”。
沿:顺着。
颠:通“癫”,疯狂。
服:信服。
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
闻:听说。
凡:大凡,凡是。
失:丢失。
当:应当。
盖:原来是。
坚重:又硬又重。
啮: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坎穴:坑洞。
至:到。
倒掷:栽倒。
如是:像这样。
不已:不停止。
遂:于是。
溯流:逆流。
固:固然、当然。
如其言:依照他的话(去做)。
得:找到。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但:只。
臆断:主观地判断。
欤:句末语气词,吗,呢。
四、一词多义
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兽。
其反激之.力:的
至石之.半:的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的
五、古今异义
干:古义是岸,今义是不潮湿。
阅:古义是经过,今义是看。
物理:古义是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是一门学科。
是:古义是这。
今义是表示判断的动词。
已:古义是停止。
今义是已经。
但:古义是只。
今义是表示但是。
六、句子翻译:
1.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
...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寺庙的大门倒塌到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河里。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
3.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人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4.一讲学家设帐
..。
是非
..木杮,岂能为.暴
..不能究.物理
..寺中,闻之.笑曰:“尔辈
涨携.之去?
一位教书的在寺庙里讲学,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5.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里,越沉越深罢了。
6.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顺流而下寻找(石兽),不也是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7.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这话,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水中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
8.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
坎穴。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坑洞。
9.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
..坎穴中。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会栽倒在坑洞里。
10.如是
..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逆上
...矣。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
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1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到下游去寻找(石兽),固然是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他们,不是更疯狂吗?”
(众僧)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12.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主观地判断呢?
七、课文理解问答题:
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是正确的?
寺僧高估了水流的推力,忽视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只注意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老河兵经验丰富,将石性、沙性、水流的因素全面综合考虑,所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前两者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2、文中写道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包含了对寺僧的嘲讽,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老河兵的“笑”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3、本课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句子。
道理: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句子: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课文阐述的道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同时也告诉我们在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5、文章最后一句话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最后一段用的是“反问”的表达方式。
用以点题,强调主题思想:有的人只关注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不深入思考分析其中的道理。
6、文章是怎样层层铺垫,巧妙地造成讽刺效果的?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
最后
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家“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7、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文中出现了哪几种观点?理由是什么?
寺僧开始认为石兽还在沉没之处,后来认为在下游;讲学家认为石兽在沉没之地的深处;老河兵认为石兽在上游。
理由——寺僧:“以为顺流下矣。
”讲学家:“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老河兵:“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
8、文章主旨: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