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复习资料课

合集下载

《河中石兽》复习课件

《河中石兽》复习课件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不已, 像这样sù 一再翻转 停止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于是 逆流而上 固然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其言,果 按照他的,指老河兵的
得于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 找到 既然这样,那么 只 yú 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主观武断 吗
细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用文中句子)
圮( pǐ ) 募(mù) 曳( yè ) 钯(pá ) niè ) 湮(yān ) 啮( 溯( sù ) 臆( yì)
zhào) 棹( 柿(fèi ) 穴(xuè) 欤 ( yú )
gān 靠近 岸边 年
沧州南一寺 临 河干,山门 圮于河,二石

坍塌
兽 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求二
纪昀
纪昀,字晓岚,清代著 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 《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 《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 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 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 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 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 档,总名为“四库全书”。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寻找的位 置 理由 结果
寻十余里,无 迹
众服为确论 (实则找不到)
寺僧
讲学家
以为顺流下矣 求之下 流 求之地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中
老河兵
当求之 于上流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 果得于数里外 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 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 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 溯流逆上矣
第一种 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 略了流水 第四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 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复习课件《河中石兽》

复习课件《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作为纪昀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写作手 法和深刻的道理在清代文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同时,该 作品也被后人广泛传颂和解读,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 经典之作。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精巧的构思
文章以寻找石兽为线索,展开故 事情节,通过不同人物的寻找方 法和结果,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
复习课件《河中石兽》
目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 思考题解析与讨论 • 拓展延伸与相关知识链接 • 复习方法指导与备考建议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河中石兽》创作背景
清代乾隆年间,纪昀在河北沧州任知府时,听闻当地一寺庙前的石兽因洪水被冲 入河中,多年后寺僧在原地挖掘寻找却一无所获。纪昀由此联想到类似事件,并 以此为蓝本创作了《河中石兽》一文。
05 拓展延伸与相关知识链接
纪昀其他作品推荐阅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文达公遗集》
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图书目录,对于 了解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收录了纪昀的诗文、书信、序跋等作 品,对于研究纪昀的文学成就和思想 具有重要意义。
《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笔记体小说集, 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历史、文化、艺术、科 学等方面,语言简练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 价值。
老河兵
老河兵是文中一个富有实践经验和智慧的形象。他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指出了寻找石兽 的正确方法,并成功找到了石兽。这一形象告诉人们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学习他人的 智慧,同时也要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03 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重要字词解释
石兽
指河中的石头,被水冲刷成兽形。

河中石兽 复习课ppt课件

河中石兽 复习课ppt课件
一位老河兵听了这话,也笑着说:“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 游寻找它们。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 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 刷成坑穴,(石下的沙坑)越冲越深,延伸到石头(底面)一半时,石头 一定会栽倒在坑穴里。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 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 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 然在(上游)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 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到,在
终于,到底
划船
并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 (人们)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牵引,拖着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
的)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 之笑曰:“ 尔辈不 译
讲学,教书 听说 这件事
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定会栽倒在坑穴里。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不已,

像这样
一再翻转 停止
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于是 逆流而上
固然
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其言,果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 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 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 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优选河中石兽中考复习ppt课件(实用资料)ppt

优选河中石兽中考复习ppt课件(实用资料)ppt
顺着河水寻找它们,不是弄颠倒了吗?
(1)文中围绕寻找石兽,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看法和方法? ①寺僧按习惯思维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②讲学家认为“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石兽应该在原地;③老河兵认为石兽 会向上游移动。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 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1)求石兽于水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
((5)n求i石è兽)于沙水中为坎求穴[F。]: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
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
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知识梳理
1.通假字 曳铁钯 _钯____通__耙___,意思是:平__整__土__地__用__的__农具
臆断欤?
(1)然则天下之事 (2)但知其一 (3)可据理臆断欤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但:只,仅仅 理:常理 臆断:主观地推断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 理臆断欤?
这么说来,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道 其中第二点的多了,可以凭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
全文理解
【全文中心】本文通过写众人寻石兽这件事,告诉人们 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想当然 地主观臆断。应该正确分析,具体综合地考虑,这样才 能得出正确结论。 【写作特色】(1)层层铺垫,使情节发展具有戏剧性。 (2)叙事简约,寓理于事,议论精辟。 (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如讲学家的“笑” 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 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 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

(完整版)《河中石兽》复习资料.doc

(完整版)《河中石兽》复习资料.doc

河中石兽纪昀一、文学常识:1.体裁:文言笔记小说2.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 ,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其中。

3.作品:《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二、字词分析:1. 注音:p?y èzh à o f è i y ān s ù圮曳棹杮湮溯2.通假字:钯:同“耙”,整地的农具3.一词多义:闻之笑曰沿河求之一老河兵闻之当求之于上流其反激之力至石之半代词 ,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代词 ,代石兽 .代词 ,代讲学家的话代词 ,代石头的的4. 古今异古今干岸不潮湿物理事物的道理一学科是表判断的三、文章结构:文章分层:第一(州南一寺河干⋯⋯十余里无迹):交待石沉入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找方法第二(一学家寺中⋯⋯不更乎):三种不同的找方法第三(如其言⋯⋯可据理臆断欤):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深化主四种寻找方法:寻找经过人物寻找的地点结果第一种僧原地水中不可得第二种僧顺流而下无迹第三种讲学家原地沙下失败第四种老河兵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数里外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四、中心思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

狄仁杰与娄师德一同担任相国。

(而)狄仁杰排斥娄师德不止一天了,武则天问狄仁杰说:“朕重用你,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凭着出色的文章和端正的品行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依靠他人成事的人。

”过了一会儿,武则天对他说:“我曾经并不了解你,你受到的机遇,实际是娄师德的提拔之力啊!”于是令侍从拿来奏折,拿了十几篇(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

《河中石兽》复习课ppt课件

《河中石兽》复习课ppt课件

1、古今异义 〔1〕二石兽并沉焉。并:古一义同:
今并义列:,并且
〔2〕阅十余。阅:古义:经过 今义:阅读
〔3〕是非木柿。是: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别动词,是
〔4〕盖石性坚重。 盖:古义: 原来是 今义:盖子,盖住
〔5〕但矢其一。 但:古义:只 今义:但是
古今异义




不潮湿
物理 事物的道理
一门学科
理〞 的,所以人们能服气;老河兵的观念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 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压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 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 3、细节描写添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描 写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 老河兵的“笑〞〔流显露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认 ,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客观臆断去 判别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老河兵: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根据多年 阅历以为:当求之于上流 。〔有实践阅历,自信, 沾沾自喜〕
主题了解
然那么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 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外表道 理,不知道深层道理的人和事太多了,怎可 根据客观来臆断呢?
主题
结尾以议论点明主题,挖 苦了那些一知半解、自以为是的 人,又以反问的方式阐明认识事 物的方法是全面深化地调查探求 事物的特性,不能客观臆断,实 际才干出真知。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niè kǎn xué
水处啮 沙 为坎 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 zhì
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niè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 转 不已,
sù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河中石兽》复习+++课件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河中石兽》复习+++课件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2、《阅微草堂笔记》以记述 狐鬼神怪故事 为主,是以 笔记 形式写成的 文言文短篇 志怪 小说。
二、易错字填写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山门
于河,
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数小舟,
,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
理,是非木
三、解读故事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僧 第一种 僧
原地水中 不可得 顺流而下 无迹
第二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失败
第三种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数 里外
三、解读故事
3、通过这个故事,从这三个人物身上 得到怎样的启示?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可见 僧人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做 情要三思而后行。
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五、特殊句式
3求二石兽于水中
在水中寻找石兽
4当求之于上流。
应当到上游去寻找
5求之下流 6求之地中
状语后置句
第三部分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①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 维②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 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③起而捕之。比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 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踪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 之笑曰:“ 尔辈不
设馆教书
听说 顺流打捞石 你们这
兽这件事 些人
能究 物理,
是非 木f杮èi ,岂能 为暴涨

《河中石兽》复习资料精编版

《河中石兽》复习资料精编版

《河中石兽》复习资料一、【内容】(掌握课文下面重点字词):沧州南,一寺临.(靠近)河干.(gān)(水边,河岸),山门圮.(pǐ)(倒塌)于河,二石兽并.(一起)沉焉.(于此,在那里)。

阅.(经历)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寻找)石兽于水中,竟.(终于)不可得。

以为.(认为)顺流下.(往下游去)矣,棹.(zhào)(船桨。

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数小舟,曳.(yè)(拖着)铁钯.(pá)(同“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你们这些人)不能究.(推..(设馆授徒,即教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究)物理..(fèi)(削下的木片),岂.(怎..(这里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是.(此,这)非木杮么)能为.(被)暴.(突然)涨携.(带)之去?乃石性坚重..(坚硬而沉重),沙性松浮,湮.(yān)(埋没)于沙上,渐沉渐深耳.(语气词,表示罢了)。

沿河求之,不亦颠.(颠倒、错乱)乎?”众服为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讲学家的话),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应该)求之于上流。

盖.(发语词,表原因)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指代水)反激之.(的)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本意是"咬".这里是冲刷,冲击的意思)沙为坎穴..(洞坑),渐激渐深,至.(等到)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像这样)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停止),遂反溯流..(逆着河水)逆上矣。

求之.(代词,石兽)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依照,按照)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天下之.(的)事,但.(只,仅仅)知其.(其中)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常理)臆.(yì)(主观判断)断欤.(yú)(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二、巩固【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门前)两尊石兽一起陷入水中。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 第3篇 河中石兽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 第3篇 河中石兽复习课件
意思。(2分)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4. 作者由本篇文章得出了什么结论?请谈谈你的理
解。(2分) 结论: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理解:作者是想要引起人们的思考,提醒人们考
虑 事物要全面深入 , 不能一知半解 , 凭主观臆断
(4)不亦颠乎 (5)众服为确论 2. 句子翻译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颠: 通“癫”,疯狂 确论: 精当确切的言论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第三部分:老河兵的“笑”和作者的思考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 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第3 篇
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石兽落水,寺僧到下游打捞,未果 沧(Cāng)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 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 不 可 得 。 以 为 顺 流 下 矣 , 棹 ( zhào ) 数 小 舟 , 曳 铁 钯 (pá),寻十余里,无迹。 1. 词语解释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2)山门圮于河 河干: 河边 圮: 倒塌
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全文梳理 【全文中心】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述了人们寻找石 兽的经过及最终在上游找到石兽的结局,从中悟出了 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 臆断”的道理。
文意理解
(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
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RJ课
• 1、开门见山 • 这种开头简单明快,单刀直入,一下子 就把读者引入到文章的中心。

复习课《河中石兽》

复习课《河中石兽》
靠近 岸边 坍塌
兽 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求
一起 经历 年 募集
寻找
zhào
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终于
摇(船)
yè 最终
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牵引 ,拖着
踪迹
精选可编辑ppt
2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山门 圮(pǐ)于河,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 倒塌到河里,
二石兽并沉焉。
(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
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重修寺庙。
求二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
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最终没找到,
以为顺流下矣。
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下,往下游去。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地,也不
数里外
精选可编辑ppt
10
第一种 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 略了流水
第四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 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精选可编辑ppt
11
认识不同的原因及性格分析
寺僧:毅力坚定,经验不足,盲从) 讲学家:自认为“究物理”,自以为是 (“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
转转不已,
遂反溯(sù)流逆上矣。
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求之下流, ?”
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找 ,不是更荒唐吗?”
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河中石兽》复习课

《河中石兽》复习课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一个 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六、内容探究:
1、细读课文,概括一下文中四种寻 找石兽的方法。探究前三种方法他
们各自犯了怎样的错误?为什么只有 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
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1)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会在石兽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洞。
(2)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
3. 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 盖︱石 性 坚重 (2) 予︱莫 知 所 以 耕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甲】文中讲学家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
三、背诵课文
要求:做到准确、熟练,不丢字、 不加字、不换字。
四、解释下列词语。
1 临河干:靠近 3 圮:倒塌 5 棹:划船 7 设帐:设馆教书
9 是非木杮:这 11 湮:埋没 13 啮:侵蚀、冲刷 15 耳:罢了 17 不已:不停止 19 遂: 于是
2 河干:河岸 4 阅:经过、经历
6 曳铁钯:拖
课文小结
《河中石兽》通过在河中寻找石 兽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综合考 虑各种因素。只知其一,不知其 二,主观臆断往往会作出错误的判 断。所以,我们既要学习知识,又 要在实践中检验知识。
反馈训练
你知道哪些“只知其一,不知 其二”的故事?
1、小猫种鱼:
小猫只考虑“农民种豆得豆”, 没考虑“豆原本就生长在土里,而鱼 则生活在水里”。 2、刻舟求剑:
丢了剑的楚国人,只考虑“剑落 水的地方”,没考虑“船在行驶,水 也在流动”。

(完整word)2017部编教材《河中石兽》复习资料

(完整word)2017部编教材《河中石兽》复习资料

《河中石兽》一、作者介绍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

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代表作有《阅微草堂笔记》等.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内容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二、重点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①临:靠近②干:gān,岸、边③圮:倒塌④并:一起【译文】沧州南边有一座寺庙就在河岸上,寺院的大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陷入水中。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①阅:经历②余:多③岁:年④募:募集⑤求:寻找⑥于:在⑦竟:终了,最后【译文】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资金重新修缮寺庙,在水中寻找石兽,竟然无法找到以为顺流下矣。

①以为:认为【译文】就认为石兽顺着河水流到下游去了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①棹:名词作动词,划船②数:几③曳:拖着④迹:踪迹【译文】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往下游找了十几里地,不见石兽的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①设帐:讲学,教书②闻:听说③尔辈:你们④究:研究⑤物理:事物的道理【译文】一位教书先生在寺中开设学馆教学,听说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①是:这②非:不是③木杮:削下来的木片④岂:怎么⑤为:被⑥暴涨:(水位)急剧上升,这里指洪水⑦携:带【译文】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够被洪水携带走呢?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①乃:是②坚重:坚硬沉重③松浮:松散轻浮④湮:埋没⑤耳:语气词,罢了【译文】只不过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中,逐渐沉到深处罢了。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①之:代词,指石兽②颠:颠倒,错乱。

【译文】顺着河水寻找它们,不也太荒唐了吗?众服为确论。

①服:信服②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译文】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复习课《河中石兽》共17页

复习课《河中石兽》共17页
复习课《河中石兽》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谢谢!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河中石兽》复习课件

《河中石兽》复习课件
《河中石兽》复习课
2021/4/12
文言文考点梳理
• 1、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选择题。 • 2、诵读古诗文。 • 3、积累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并翻译句子。 • 4、把握内容,概括中心;对事件和人物简单评价。
2021/4/12
复习内容及目标
•1、背会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 •方法利用好注释,记住作者、作品及 有关内容。 •2、背熟课文,默写重要语句。 •3 、 理 解 课 文 中 心 内 容 , 把 握 课 文 所 阐述的事理。
三、文意理解与探究 1. 文中哪一句话揭示了文章说明的道理?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2021/4/12
2. 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 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RJ 课后习题、2016齐齐哈尔)
(1)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寺 僧和讲学家只从感性经验出发,没有认真地思考事 物之间的联系,就盲目地下结论。
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 于上流。盖 /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 / 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 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 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 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 事,2021但/4/12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 / 据理臆断欤?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2021/4/12
棹数小舟 词类活用
划船,名词作动词
2021/4/12
一词多义:

1.为(虚词)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是(
成为
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教研组立标课-----《河中石兽》东田庄学校段绪娟2019年3月4日《河中石兽》复习课教案东田庄学校段绪娟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背诵和默写课文。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4.提升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背诵和默写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提升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流程:(一)导入: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复习《河中石兽》一文。

(二)、明确复习目标(多媒体出示,由学生读)(三)、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四)、议一议1.学生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解决,疑难处教师指导。

2.总结文章中心。

(五)、记一记学生归纳文言文知识点:1.作者:纪昀,字晓岚。

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2.重点字词分类归纳要求:熟练背诵36个重点词语解释,熟记全文翻译。

重点文言词语1.河干:河边2.圮:倒塌3.并沉:一起4.募金:募集钱财5.求之:寻找6.竟:到底,终于7.以为:认为 8.棹:划船9.设帐:讲学,教书 10.究物理: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11.是非:这不是 12.木柿:木片13.岂能:怎么能 14.为暴涨:为:被暴涨:洪水15.石性坚重: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16.沙性松浮:沙子的性质松软浮动 17.湮于沙上:埋没18.渐沉渐深耳:罢了 19.不亦颠乎:通癫,疯狂20.众服为确论:服:信服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21.尓辈:你们 21.闻之:听说22.盖石性坚重:因为,句首语气词23.其反激之力:的24.啮沙为坎穴:啮:冲刷为:形成坎穴:坑洞25.石必倒掷坎穴中:倒掷:倾倒26.如是:像这样 27.转转不已:停止28.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于是反:反而溯流:逆流而上29.固颠:固:本来 30.如其言:按照他的话31.然则天下之事:然则:既然这样,那么32.但知其一:但:只33.可据理臆断欤?臆断:主观判断欤:句末语气词,吗?34、阅十余岁:经过,过了 35、曳:拖着36.携之去:带3.重点文言虚词归纳为:例句有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众服为确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之:例句有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其反激之力于:例句有山门圮于河其:例句有但知其一如其言(六)、反馈练习(七)、背诵并练习默写课文。

(八)、课堂总结(九)、布置作业《河中石兽》复习导学案精细化阅读及复习要点【原文及注释】河中石兽清代纪昀①沧州南一寺临【临:靠近。

】河干(gān)【干:岸边。

】,山门【山门:寺庙的大门】圮(pǐ)【圮:倒塌。

】于河,二石兽并【并:一起】沉焉【于之,在河里】。

阅【阅:经历】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棹:船桨。

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设帐:讲学,教书。

】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究:推究。

】物理【物理:事物的道理。

】,是【是:这】非木杮(fèi)【木杮: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去:离开】?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湮:埋没。

】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

】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盖:原来是。

发语词,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沙为坎穴【坎穴:坑洞】,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如是:像这样】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已:停止】,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如:依照】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臆断:主观判断】欤(yú)?【参考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了河里。

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

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

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文学常识】1.体裁:文言笔记小说2.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其中。

3.作品:《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重点词句】1.古今异义并:古义:一起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阅十余。

今义:阅读。

是:古义:代词这是非木柿。

今义:判断词是。

盖:古义:发语词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只但知其一。

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2. 重点虚词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形成,成为,变为。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

是之: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它。

\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

3.词性活用。

棹数小舟棹:名词用为动词,划(船)。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4.重点字注音:圮pĭ;曳yè;棹zhào;杮fèi;湮yān;溯sù。

【课文理解】1.文章分层:第一层(1):交待石兽沉入河中的地点和两种寻找方法第二层(2-3):另两种不同的寻找方法第三层(4):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深化主题2.四种寻找方法: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3.中心思想:⑴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运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臆断:主观判断】欤(yú)?⑵主题概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

4.认识不同的原因及性格分析:寺僧:按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讲学家:自认为“究物理”,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的理论知识推断石兽在原地“渐沉渐深”了。

(“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老河兵: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根据多年经验认为: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

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当求之于上流。

(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5.写法探究⑴层层铺垫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

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⑵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

⑶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①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②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4)在叙事的基础上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反馈练习】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⑸二石兽并沉焉()⑹尔辈不能究物理()⑺盖石性坚重()⑻求之下流,固颠()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

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今义:()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果得之于数里外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C.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5.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6.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