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精讲课讲稿
小教数学讲课逐字稿
小教数学讲课逐字稿### 教案####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子,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内容:1. 复习上节课内容。
2. 引入新课:整数的加减法。
3. 通过实例讲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4. 学生练习:完成整数加减法的练习题。
5. 课堂互动:解决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 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
####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解答问题。
-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等待学生回答)- “很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字的基本概念。
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整数的加减法。
”新课讲解-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假设你口袋里有5个苹果,你又从妈妈那里得到了3个苹果,现在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对,你一共有8个苹果。
这就是加法,5加3等于8。
”(板书:5 + 3 = 8)- “现在,如果你吃掉了2个苹果,你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没错,你剩下6个苹果。
这就是减法,8减2等于6。
”(板书:8 - 2 = 6)学生练习-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10个整数加减法的题目)- “现在,请大家完成手中的练习题。
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举手提问。
”课堂互动- 巡视课堂,观察学生做题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 “我看到有些同学在这道题上有些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它。
”(举例讲解难题)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
数学不仅仅是计算,它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 “回家作业是完成练习册上的第10-15页,明天我们将检查。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说课稿5篇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说课稿5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说课稿(篇1)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哪位小朋友愿意来作一下自我介绍?(由学生自愿上台介绍)这时师肯定:面对大家,落落大方,真不错!我们跟人打招呼就应该这样正面对着别人。
还有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作一下自我介绍?(再请一位学生上台自我介绍)师再次肯定:非常自信的正面对着大家,真是一个好孩子。
这时老师站在一侧说:你能转过身来让老师认识一下吗?并问其他学生:现在你们看到的是他的哪面。
(侧面)。
这一课前谈话的设计,不仅能消除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而且能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第二步.导入新课。
首先谈话:以前上课都是一个老师在讲,今天这节课我们改变一下方式,老师准备请张老师跟我一起来和同学们上课,大家欢迎吗?(欢迎)那么请看录象,从而引出张老师上课的导入片段:美术上画同一物体杨桃,却得到了不同的画面,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引导学生复习旧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会得到不同的答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观察物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从而导入新课。
第三步.探究新知。
1认识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首先播放录象,由张老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的书柜。
提问:你能指出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接着我组织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书柜并讨论哪里是正面,哪里是侧面,哪里是上面。
最后,再由张老师总结:一般情况下,有门的是正面,左右的面叫侧面,柜顶上的一面叫上面。
(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入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练习播放录象:生活中有许多类似图书柜的物体,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哪里是他的正面,哪里是他的侧面,哪里是他的上面。
下面我们就来看想想做做一,你能指出洗衣机和冰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接着由我组织学生讨论完成并谈谈是如何思考的。
最后再由张老师总结,拼出图形。
(这样的演示既清晰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数学讲座教案模板范文
一、讲座主题: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二、讲座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讲座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四、讲座时间:40分钟五、讲座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数学教具(如:计数器、图形卡片等)。
3. 学生参与活动的奖品。
六、讲座流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数学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二)主体部分(25分钟)1. 讲解数学基本概念:a. 数字和计数b. 基本运算(加、减、乘、除)c. 比较大小d. 整数、分数、小数2. 讲解数学基本方法:a. 图形与几何b. 解决问题的策略c. 数学思维训练3. 互动环节:a. 利用教具进行计数和比较大小练习。
b. 通过实例讲解基本运算,让学生动手操作。
c. 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强调数学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更好地学习数学?3. 提出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讲座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座过程中的互动情况,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学生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或测试,了解学生对讲座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讲座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八、课后延伸:1.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开展数学兴趣小组,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数学学习交流。
3. 定期举办数学讲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学数学说课稿流程
小学数学说课稿流程一、说课导入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一节小学数学课,课题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课。
二、教材分析本次课程的内容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的第四册,第二单元“分数”。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整数的认识和基本的四则运算,对数学有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首次接触到分数,这是数学概念的一个新领域,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能正确读写分数,并了解分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分数单位的概念以及分数大小的比较。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通过直观教具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达到理解和掌握分数概念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将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我会问学生:“如果你们把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吃,每个人应该得到多少?”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分数的概念。
2. 探究活动接着,我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比如用纸片来模拟切分,来直观感受分数的形成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理解它们的意义,并学会如何正确读写分数。
3. 讲解新知在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我将系统地讲解分数的定义、分数单位的概念以及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详细稿件
小学数学教案详细稿件
【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1-10和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教学目标】
1. 认识数字1-10,并能用手指表示出对应的数量。
2. 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
3. 通过课堂训练和练习,掌握1-10的加法口诀。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1-10、计数棍、数字拼图、小礼物奖励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数字卡片1-10为例,让学生认识数字并用手指表示出对应的数量。
二、讲解:通过教师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
三、实践:让学生通过计数棍和数字拼图进行简单的加法练习。
四、巩固:通过游戏和小组练习,让学生加深对1-10加法口诀的理解。
五、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小测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认识数字1-10和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基本流程
一、情景导入。
就是教师有意识的制造冲突点,情景必须包括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能生成本节课所需要的数学问题。
二、独立探究。
老师要设计启发点,要围绕重难点设计学生的探究提纲,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能够进行有目的的独立自主探究。
三、互动交流。
这个环节,教师要善于捕捉共鸣点,让孩子充分发表想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学会慢的艺术,不要急于期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要学会等待,真正读懂学生。
四、提练概括。
教师要将学生探究出的零散的知识加以概括,使之形成规律性的东西,要促成内化点,并将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去,帮助学生建立起最基本的数学模型。
五、应用拓展。
教师要有目的的挖掘深化点,将基本知识点加以扩散,帮助学生构建起前后相互联系的知识树,将知识拓宽、学活。
六、回顾小结。
要激活反思点,学生反思可以谈收获,也可以谈缺憾,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学习了哪些数学的思想方法,这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小学数学讲课逐字稿范文
小学数学讲课逐字稿范文### 教案####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 教学重点:-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 整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 教学难点:- 整数加减法中进位和借位的处理。
#### 教学准备:- 黑板、粉笔- 教学PPT- 学生练习册- 数学教具(如计数器、数线图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老师说一个数,你们快速说出比它大1或小1的数。
”2. 引出今天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整数的加减法。
”新课讲解(15分钟)1. 概念引入:首先解释什么是整数,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2. 规则讲解:- 加法:展示数线图,解释如何通过数线图来理解加法。
- 减法:同样使用数线图,解释减法的运算规则。
3. 进位和借位:通过实例讲解进位和借位的处理方法。
互动练习(15分钟)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使用计数器进行加减法的实际操作。
2. 问题解答: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巩固练习(10分钟)1. PPT展示: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口算。
2. 学生板演:邀请学生上台进行板演,其他学生观察并找出可能的错误。
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今天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要点。
2. 强调进位和借位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完成。
2. 提醒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材料。
#### 板书设计:```整数加减法1. 加法:数线图的运用2. 减法:数线图的运用3. 进位和借位的处理```####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自己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基本知识,还能在实际操作中加深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说课稿程序
小学数学说课稿程序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一节小学数学课,课题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节课是针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设计的,旨在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达方式,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分数知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能区分分子和分母,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分数单位的理解以及分数大小的比较。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分数卡片、实物(如苹果、蛋糕等)、白板和白板笔。
2. 学具准备:学生用分数卡片、彩色笔、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创设:展示一张分成不同颜色的蛋糕图片,提问学生:“如果这个蛋糕代表整个,我切了一半给你,那么你应该得到多少?”通过这个情境,引出分数的概念。
2. 激发兴趣: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果蛋糕分成四份,你拿到其中一份,这应该怎么表示?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出“一半”和“四分之一”等分数表达方式。
(二)新课讲解1. 分数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的图形表示,解释分子和分母的含义,如“1/2”表示把整体分成两份,取其中一份。
2.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师示范分数的读法,如“1/2”读作“二分之一”,并指导学生书写分数,强调分子和分母的书写位置。
3. 分数单位: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理解分数单位,如把一个苹果切成四份,每一份就是“1/4”。
(三)课堂练习1. 分数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分母的分数,如“1/2”和“1/3”,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 分数的应用: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的折扣、食物的分配等,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解决。
小学数学课的基本教学流程是怎样的
小学数学课的基本教学流程是怎样的?依据课标理念,在课堂中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教学,其相应的教学程序为“创境激疑——自主探究——明理内化——应用拓展”。
一、创设情境,激疑引趣。
在学习一个新知识点时,教师应创设认知需要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必然需求,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从而诱发“研究”的意识,激活“研究”的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1、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上提出问题;2、通过学生观察、研究的具体材料产生问题;3、以游戏形式、直观演示、设置悬念、动手操作、模拟实验和竞赛、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产生问题。
4、从情景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
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1、自主探究,独立完成。
(必要的可以合作完成)①让学生自己确定方法。
②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
③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
④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
⑤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解决。
2、小组内进行交流(初步交流,组织好汇报思路及表达的语言)3、全班汇报、明理内化。
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体现,该讲的讲透彻、讲明白,该教的教会。
突出重点,突出本节课难点。
三、应用拓展。
指导学生自己归结、整理新知识,并引导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进而去解决思考题、发展题,进行课后实践,使学到的知识延伸发展。
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提高“研究”能力。
这样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将“知识巩固”与“应用研究”整合优化。
四、全课小结。
小学数学讲课稿
小学数学讲课稿西师版小学数学讲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师版小学数学讲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讲课稿篇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32页-36页2、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①初步认识角,会画角,了解角有大有小。
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辨认角。
②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③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4、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5.教学准备教具:电脑课件、含有角的实物、两根硬纸条和一颗圆钉学具:含有角的实物、两根硬纸条和一颗圆钉二、说教法学法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讲座稿
小学数学教学讲座稿第一部分:讲座概述与目标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计划举办一场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讲座。
本次讲座旨在帮助教师们了解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探讨教学方法,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二、讲座目标1. 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 介绍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帮助教师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3. 分享成功的教学案例,让教师们相互借鉴,共同成长。
4. 激发教师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热情,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讲座内容1. 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分析- 学生特点分析-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2.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启发式教学- 情境教学- 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的运用3. 教学案例分析- 优秀教学案例展示- 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效果评估4. 教师成长与发展-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职业规划四、讲座形式1. 线下讲座:邀请教育专家、优秀数学教师进行现场讲解,与教师们互动交流。
2. 线上直播:同步进行线上直播,让更多教师能参与其中。
3. 研讨交流:组织教师们分组讨论,分享教学心得,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五、讲座时间与地点1. 时间:待定(为期一天)2. 地点:待定(确保容纳所有参会人员,并提供良好的讲座环境)六、讲座组织与筹备1. 成立筹备小组,负责讲座的策划、组织、宣传等工作。
2. 邀请讲座嘉宾,确保讲座质量。
3. 确定讲座议程,制作讲座手册。
4. 通知参会人员,做好报名组织工作。
5. 准备讲座场地、设备,确保讲座顺利进行。
第二部分: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一、启发式教学1. 定义: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方法:- 提问法: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老师的讲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老师的讲课稿范文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授的是小学数学的内容。
希望大家认真听讲,一起来学习。
首先,我们来学习有关数的读法和数的大小的比较。
在数学中,我们用数字来表示数量,这些数字分为整数和小数两类。
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它们分别表示大于0、小于0和等于0的数。
小数则是介于整数之间的数,用小数点进行分隔。
在读整数时,我们可以把数字的每一位都读出来,然后连在一起。
例如,数字125读作“一百二十五”。
而读小数时,我们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例如,数字3.14读作“三点一四”。
当我们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先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
如果两个数的整数部分不相等,那么较大的数就是整数部分较大的那个数。
如果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等,再比较它们的小数部分。
小数部分越大,数就越大。
接下来,我们学习十进制加法和减法。
这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在十进制加法和减法中,我们要按照从右往左的顺序进行计算。
首先,计算出个位上的和或差,然后再进行十位、百位等的计算,直到所有位数都计算完成。
例如,我们要计算81+27,首先计算个位上的8+7=15,写下个位数字5并将进位的1记在十位上。
然后计算十位上的8+2+1=11,写下十位数字1,并将进位的1记在百位上,最终结果是108。
对于减法也是类似的操作,只是计算出来的是差值而不是和值。
最后,我们来学习一下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长方形是由两条相等的长边和两条相等的短边组成的四边形。
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可以使用公式“长乘以宽”,也就是把长和宽的长度分别相乘。
例如,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米,宽是3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5米乘以3米,即15平方米。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些数学知识,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提问。
谢谢大家!。
六年级数学讲课稿的格式及范文
六年级数学讲课稿的格式及范文
(开场白)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数学课程。
希望大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共同学习。
(引入问题)
首先,我们将一起来探讨一个有趣的问题:如何快速计算两个两位数的和呢?
(提供解决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分解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两个两位数分别拆分为十位数和个位数。
步骤二:将两个十位数相加,得出结果。
步骤三:将两个个位数相加,得出结果。
步骤四:将步骤二和步骤三的结果相加,即得到最终的和。
(示例)
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进行演示:
假设我们要计算 36 + 48。
首先,我们将36分解为30和6,将48分解为40和8。
接下来,我们将30和40相加,得到70。
然后,我们将6和8相加,得到14。
最后,将70和14相加,得到84。
所以,36+48=84。
(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种分解的方法,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两个两位数的和。
同时,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数的计算。
希望大
家能够在实际的数学运算中灵活运用,并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激发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哪些需要进行快速计算的情况呢?我们可以尝试应用这种分解方法进行解决。
(结束语)
数学知识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更好地掌握。
希望今天的课程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流程(通用7篇)
小学数学教案流程(通用7篇)小学数学教案流程篇1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统计知识的的进一步扩充,又是今后学生进一步会学习统计的基础。
《组织比赛》是以生活中的情境为题材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二、说学生分析我班的学生对统计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好奇、好动、求知欲强,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注意力不能持久,因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自始至终,兴趣深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学目标:1、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说教学准备课件、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水彩笔。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课间活动入手,创设了组织比赛的情境,新课开始,我为学生播放这样一段录像,学生在操场上正在进行拍球、踢毽子、跳绳、丢沙包这四项活动。
教师提议:我们班想在这四项活动中选择其中的一项来组织比赛,你们说组织哪一项比赛好呢?这时学生会各抒已见,想法不一。
教师及时引出问题:大家的意见不统一,你们说该怎么办呢?利用这一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领悟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统计哪一项比赛的同学最多,然后才能作出决定。
[设计意图:统计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以统计的素材也很多。
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但如果选择学生喜欢的喜欢的事物,他们会更感兴趣。
因此我选择"组织什么比赛"作为统计素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思想,又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小学数学讲课15分钟教案优秀7篇
小学数学讲课15分钟教案优秀7篇小学数学说课稿篇一说课课题:轴对称图形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轴对称图形》。
这节说课分五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就说第一个环节。
一、说材料1、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对称是大自然的结构模式之一,它广泛存在于我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且有多种变换形式。
认识轴对称图形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剪刀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感悟对称轴,会画对称轴。
能力目标: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情感目标:在认识,制作和欣赏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3、教学的重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难点是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教具准备:图片、纸、剪刀。
5、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剪刀。
二、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初步感知对称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设计剪对对称图形的情景,又激起了探索对称图形的热情。
2、演示法:充分借助图片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说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也是本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法。
四、教学流程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为手段,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安排以下五个步骤完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出示两幅图像,第一幅图像不对称,第二幅图像对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一比,哪幅图像美,为什么?学生肯定会说,第二幅图像美,因为第二幅图像的脸左右两边完全一样,这时我巧设悬念——像第二幅图像一样,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在教学上称为什么图形呢?通过本书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弄明白的。
小学讲课稿模板数学
小学讲课稿模板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下面提供一个小学数学讲课稿的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小学数学讲课稿一、课程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课程主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简单举例],这些都是[课程主题]的应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课程主题]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课程主题]的基本计算方法。
3. 学会运用[课程主题]解决实际问题。
三、新课内容1. 概念介绍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课程主题]。
[给出定义]。
例如,[举例说明]。
2. 计算方法接下来,我们学习如何进行[课程主题]的计算。
[详细讲解计算步骤]。
例如,[计算示例]。
3. 应用实例现在,让我们看看[课程主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给出实际应用的例子]。
四、互动环节1. 问题讨论同学们,你们能想到哪些生活中的例子,是可以用[课程主题]来解决的吗?请小组讨论并分享你们的想法。
2. 练习题为了加深对[课程主题]的理解,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
[给出练习题],请同学们尝试解答。
3. 小组竞赛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个小组竞赛,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完成[课程主题]相关的题目。
五、知识点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课程主题]的以下要点:- [要点1]- [要点2]- [要点3]六、作业布置为了巩固今天学到的知识,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完成课本第[页码]的练习题。
- 思考并记录一个生活中可以用[课程主题]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七、课程结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课程主题],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下课!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调整上述模板中的[课程主题]、[定义]、[计算步骤]、[实际应用的例子]等部分,以确保讲课稿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育讲课稿模板
小学数学教育讲课稿模板尊敬的同事们,大家好。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份小学数学教育的讲课稿模板,希望能对各位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课程导入(约100字)在课程的开始,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问题或者相关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吃饭吗?其实,吃饭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课程目标(约50字)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他们将要学到什么。
例如:“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新课内容(约400字)1. 概念引入(约100字):首先,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新的概念或知识点。
例如:“分数是用来表示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后,每一份或几份的数量。
”2. 知识点讲解(约150字):接着,详细解释这个概念,可以通过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比如,我们有一个苹果,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苹果的1/4。
”3. 操作演示(约150字):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我们把它对折两次,每份就是这张纸的1/4。
”四、课堂互动(约200字)1. 提问: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的疑惑。
例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关于分数的问题呢?”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例如:“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分数问题。
”3.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
例如:“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分数接力游戏,每组选出一个代表,用分数来描述你们组的接力棒。
”五、课堂练习(约150字)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请同学们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1-5,注意分数的书写和计算。
”六、课堂小结(约50字)在课程的最后,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
例如:“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概念和计算,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分数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案讲课稿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分数的意义。
2. 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的意义。
2. 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如蛋糕、饼等)、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准备好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实物教具(如蛋糕、饼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能从这些实物中找到分数吗?”2. 学生观察实物,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分数有什么意义?”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分数是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
二、讲授新课1. 教师板书:分数的意义2. 教师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用分数线“—”将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写在分数线上,整体写在分数线下。
3. 教师举例说明:例如,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其中一份是蛋糕的1/8。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表示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昨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表示方法。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分数的运算规则:加、减、乘、除。
2. 教师举例说明分数的运算规则。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运算规则。
五、布置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讲稿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数学概念、公式、解题方法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所学的数学概念、公式、解题方法等。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用到数学知识的问题?请举例说明。
(二)新课讲授1. 讲解本节课所学的数学概念、公式、解题方法等。
2. 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
3. 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1. 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强化知识点。
(四)小组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
2.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数学概念、公式、解题方法等。
2. 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探究成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2.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 课后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 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 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2、要关注数学。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 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数学课深刻 而厚重。
3、要重视教材的研读与把握。深入研究教材, 顀编者的意图,把握知道脉络,明确教学 目标。
4、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 激发。
• 质疑答辩排难解惑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质疑问难,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 的真实问题,通过师生有针对性的答疑和 讲解,将疑难问题明朗化,使课堂教学出 现新的生成。一堂课至少给学生两次质疑 问难的机会(新授课结束扣,全课结束 前)。
• 巩固训练应用拓展
练习设计要体现生活性(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层次性(新知集中练、新旧 综合练、目标检测练、提高发展练)、多 样性(题型多样和练习方式多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精
• 参与活动,探索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学习方式,通 过有价值的数学活动,通过有价值的数学 活动(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实验操作、 小组合作等)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获得初步 的感性认识。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杜绝 被动式的探究。
• 交流方法解决问题
同学们经过听取各发言人对探索结果的 汇报,相互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建立起 该问题的数学模型。要让学生经历“建模 的过程(初步感知--深化理解--抽象概括); 要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变师生间的 单向交流为师生间、生生间、小组间的多 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