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起源—劳动说

文学的起源—劳动说
文学的起源—劳动说

文学的起源关于文学的起源,历来有许多争论,其中有许多观点,包括巫术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虽然前三个观点都有中外圣哲名家的支持,但是纵观历史资料,都难免有一些偏颇之处。我对文学活动的起源,更侧重于支持劳动说。文学起源劳动说不仅仅是国内外著名文史哲学家支持的观点,而且其也具有一系列的合理性。且在这里作简单的阐述。

首先,文学的主体是人,不是其他的动物或植物。而恩格斯说过:“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那就是说文学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没有劳动,就无从发生文学行为。普列汉诺夫在其名著《没有地址的信》中,论述了许多“劳动先于艺术”的实例,他的主要观点是:“艺术发展是和生产力发展有着因果联系的,虽然并非总是直接的联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就是说劳动先于文学存在,文学的重要起源是劳动。

其次,原始艺术在劳动中产生,是为了劳动的需要。原始人们在劳作时,为了交流信息,彼此之间用各种特殊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意思,后来逐渐形成了语言,语言是劳动交流的需要。不仅是语言,最初的音乐也是为了缓解苦闷无聊的劳作而创作的。发展至如今,许多民乐,摇滚乐等音乐都是人们在从事不同工作时候根据情感不同而创作出来的。《淮南子.道应训》中有一段话:“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权力之歌也。”这里明显地包含了文艺为劳动过程中的产物这一层意思。如果没有劳动,就不会产生这些相应的艺术。

再次,劳动是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哲学上有说:物质决定意识。劳动作为一种物质生活,它决定了精神文学的内容。生活劳作激发人们的创作热忱,文学总是反映人们的生活情况,完全脱离生活劳动的文学是不存在的。例如《悯农》就是对劳动的直接描写,体现出劳动的艰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白居易的《炭

翁》中“伐薪烧炭南山中,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也是由于看到炭翁的辛苦劳动而抒发的对炭翁的同情。

第四点是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早期的文学艺术多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这与劳动过程的特征关系很大。人们劳动的动作和被狩猎动物逐渐演化为舞蹈,劳作时发出的口号发展为诗歌,这些口号的节奏,是原始人最初的音乐灵感。不同的劳动特征,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形式。

劳动说的重要意义就是说明了文学的发生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但是,我认为文学的真正起源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劳动只是文学的一个重要起源,而不是唯一的起源,因为实践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劳动说有对其他起源说的扬弃,把其他起源说的正确观点纳入自身,整合后体现其正确的一面。综上所述,劳动说是文学的重要起源。

文学的起源劳动说

文学的起源劳动说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文学的起源 关于文学的起源,历来有许多争论,其中有许多观点,包括巫术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虽然前三个观点都有中外圣哲名家的支持,但是纵观历史资料,都难免有一些偏颇之处。我对文学活动的起源,更侧重于支持劳动说。文学起源劳动说不仅仅是国内外着名文史哲学家支持的观点,而且其也具有一系列的合理性。且在这里作简单的阐述。 首先,文学的主体是人,不是其他的动物或植物。而恩格斯说过:“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那就是说文学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没有劳动,就无从发生文学行为。普列汉诺夫在其名着《没有地址的信》中,论述了许多“劳动先于艺术”的实例,他的主要观点是:“艺术发展是和生产力发展有着因果联系的,虽然并非总是直接的联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就是说劳动先于文学存在,文学的重要起源是劳动。 其次,原始艺术在劳动中产生,是为了劳动的需要。原始人们在劳作时,为了交流信息,彼此之间用各种特殊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意思,后来逐渐形成了语言,语言是劳动交流的需要。不仅是语言,最初的音乐也是为了缓解苦闷无聊的劳作而创作的。发展至如今,许多民乐,摇滚乐等音乐都是人们在从事不同工作时候根据情感不同而创作出来的。《淮南子.道应训》中有一段话:“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

应之。此举重权力之歌也。”这里明显地包含了文艺为劳动过程中的产物这一层意思。如果没有劳动,就不会产生这些相应的艺术。 再次,劳动是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哲学上有说:物质决定意识。劳动作为一种物质生活,它决定了精神文学的内容。生活劳作激发人们的创作热忱,文学总是反映人们的生活情况,完全脱离生活劳动的文学是不存在的。例如《悯农》就是对劳动的直接描写,体现出劳动的艰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白居易的《炭翁》中“伐薪烧炭南山中,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也是由于看到炭翁的辛苦劳动而抒发的对炭翁的同情。 第四点是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早期的文学艺术多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这与劳动过程的特征关系很大。人们劳动的动作和被狩猎动物逐渐演化为舞蹈,劳作时发出的口号发展为诗歌,这些口号的节奏,是原始人最初的音乐灵感。不同的劳动特征,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形式。 劳动说的重要意义就是说明了文学的发生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但是,我认为文学的真正起源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劳动只是文学的一个重要起源,而不是唯一的起源,因为实践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劳动说有对其他起源说的扬弃,把其他起源说的正确观点纳入自身,整合后体现其正确的一面。综上所述,劳动说是文学的重要起源。

教育的起源(推荐)

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另外,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二)生物起源说 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又译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生物起源说的提出标志着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但生物起源说是不科学的,其根本错误是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与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养育行为的本质区别,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而没有从内在目的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从而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否定的教育的社会性。(三)心理起源说 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心理起源说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因而也是不科学的。 (四)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由苏联的教育学家提出,也被称为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所以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很多,主要集中在苏联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 (五)需要起源说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需要起源说是劳动起源说的逻辑延伸,它包括三种略有区别的主张,生产劳动的需要说,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说,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

教育起源说

神话起源说 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有这种观点,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也有人持有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到当时人类社会起源问题上认识水平的局限。 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主要观点是: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比起神话起源说来,是一个大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其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质的差别。 3、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学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 以上三种教育起源学说大致反映了人们认识教育起源的历史过程:从神话起源到生物起源到心理起源,具有一定历史的进步性。但这三种学说没有能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原因。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前苏联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 “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简述常见的教育的起源学说

简述常见的教育的起源学说 教育的起源学说是历年来的教师招聘考题的常考点,下面我们将对于教育的起源学说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对比。 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目前比较常见的是四种说法: 一.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 1.代表人物:所有宗教 2.观点: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与神或顺从于天。 3.评价: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 二.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1.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2.观点: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物本能 3.评价:它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人类的教育行为与动物类养育类行为的差异,因而是错误的。 4.地位: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标志着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口诀:“本能生利息”,本能—生存本能,生—生物起源说,利—利托尔诺,息—沛西·能) 三.心理起源说 1.代表人物:孟禄 2.观点: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心理起源说批判了“教育生物起源说”不区分人类教育和动物本能的庸俗观点。 3.评价: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虽然它将动物排除在外了,这一点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它认为的“无意识模仿”仍然是先天的,不是后天的,是本能的,因而是错误的。 (口诀:“心理仿梦露”,心理—心理起源说,仿—无意识模仿,梦露—孟禄) 四.劳动起源说 1.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 2.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的辩证统一。 3.评价: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劳动起源说是正确的起源学说。 (口诀:“米夫爱劳动”,米—米丁斯基,夫—凯洛夫,劳动—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 育 的 起 源 与 发 展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08级电子专业 王浠哲0802214080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交往起源论(一)生物起源论 法国)利托尔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甚至在人类产生以前,教育就早已存在于动物界。他认为,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就是一种教育,人类教育中,人不过是承袭动物教育形式的基础上作了某些改善和发展。他还把生物生存竞争的本能,说成是教育起源和存在的基础。动物为了自己的物种的保存与发展,出于一种自然自发的本能,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幼小的动物。 动物的教育可以有力地促进潜伏在动物身上的某些本能得到发挥,但不传授新的生活,这种教育可以使动物身上的本能容易发挥作用,但不形成新功能。动物的生息繁殖依靠的正是每个动物自身生而有之的本能。既然动物的本性已满足它的群居生活和独自生活的一切需要,因此,动物的教育在动物的本性中不会增加任何基本特性。 相反,在人的身上,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种种能力十分复杂,甚至可以说,其复杂程度已经使之无法体现在人的生理组织之中,也无法以人的禀性的形式具体化。人的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种种能力,于是就不能借助遗传由一代人传递给另一代人。进行这种传递的正是教育。 相反,在人的身上,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种种能力十分复杂,甚至可以说,其复杂程度已经使之无法体现在人的生理组织之中,也无法以人的禀性的形式具体化。人的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种种能力,于是就不能借助遗传由一代人传递给另一代人。进行这种传递的正是教育。(三)劳动起源论〔前苏联学者观点〕 “劳动起源论”以恩格斯所讲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论断为基础,其论证的过程大体是这样的:当人类祖先已进化到了相当的水平,即当自然界给了人类祖先发展为人的可能性时,当这些活动促使人类祖先的大脑得到进一步发展并由于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必须进行交流而产生语言,进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和产生意识时,正是在上述辩证发展的过程中且在这个时候,人类已创造了人类经验(劳动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并由于社会生存和延续的需要必须把这些经验传递给下一代,于是教育就产生了。简单地说,教育就是人类经验的传递活动。当然,这时的教育乃是最原始的教育。 (四)交往起源论 教育作为一种活动,显然与生产劳动及其他社会活动相关,但不是生产劳动本身,而是人类非物质的交往活动。只要这类交往发生,就必然有交往的双方和交往的内容,交往活动的一方转化为教育者,另一方则转化为受教育者。当这种特殊交往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内容和较为固定的教学关系时,教育活动就深化而生了。 二、不同形态教育的起源 (一)家庭教育的起源 摩尔指出:“家庭,是一个能动的因素;它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社会从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的发展,从较低形式进到较高的形式。” 恩格斯按照摩尔根的意见,把人类家庭的发展,概括为以下几种形式: 1.血缘家庭——家庭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婚姻集团是按照辈数来划分的,同辈份男女互为夫妻,没有亲限制; 它仅仅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2.普那路耶家庭 “普那路耶”在夏威夷语中即亲密伙伴之意,这是群婚制的高级形式。如果说家庭组

文学的起源—劳动说

文学的起源关于文学的起源,历来有许多争论,其中有许多观点,包括巫术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虽然前三个观点都有中外圣哲名家的支持,但是纵观历史资料,都难免有一些偏颇之处。我对文学活动的起源,更侧重于支持劳动说。文学起源劳动说不仅仅是国内外著名文史哲学家支持的观点,而且其也具有一系列的合理性。且在这里作简单的阐述。 首先,文学的主体是人,不是其他的动物或植物。而恩格斯说过:“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那就是说文学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没有劳动,就无从发生文学行为。普列汉诺夫在其名著《没有地址的信》中,论述了许多“劳动先于艺术”的实例,他的主要观点是:“艺术发展是和生产力发展有着因果联系的,虽然并非总是直接的联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就是说劳动先于文学存在,文学的重要起源是劳动。 其次,原始艺术在劳动中产生,是为了劳动的需要。原始人们在劳作时,为了交流信息,彼此之间用各种特殊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意思,后来逐渐形成了语言,语言是劳动交流的需要。不仅是语言,最初的音乐也是为了缓解苦闷无聊的劳作而创作的。发展至如今,许多民乐,摇滚乐等音乐都是人们在从事不同工作时候根据情感不同而创作出来的。《淮南子.道应训》中有一段话:“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权力之歌也。”这里明显地包含了文艺为劳动过程中的产物这一层意思。如果没有劳动,就不会产生这些相应的艺术。 再次,劳动是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哲学上有说:物质决定意识。劳动作为一种物质生活,它决定了精神文学的内容。生活劳作激发人们的创作热忱,文学总是反映人们的生活情况,完全脱离生活劳动的文学是不存在的。例如《悯农》就是对劳动的直接描写,体现出劳动的艰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白居易的《炭

文学的起源—劳动说

文学的起源 关于文学的起源,历来有许多争论,其中有许多观点,包括巫术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虽然前三个观点都有中外圣哲名家的支持,但是纵观历史资料,都难免有一些偏颇之处。我对文学活动的起源,更侧重于支持劳动说。文学起源劳动说不仅仅是国内外著名文史哲学家支持的观点,而且其也具有一系列的合理性。且在这里作简单的阐述。 首先,文学的主体是人,不是其他的动物或植物。而恩格斯说过:“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那就是说文学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没有劳动,就无从发生文学行为。普列汉诺夫在其名著《没有地址的信》中,论述了许多“劳动先于艺术”的实例,他的主要观点是:“艺术发展是和生产力发展有着因果联系的,虽然并非总是直接的联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就是说劳动先于文学存在,文学的重要起源是劳动。 其次,原始艺术在劳动中产生,是为了劳动的需要。原始人们在劳作时,为了交流信息,彼此之间用各种特殊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意思,后来逐渐形成了语言,语言是劳动交流的需要。不仅是语言,最初的音乐也是为了缓解苦闷无聊的劳作而创作的。发展至如今,许多民乐,摇滚乐等音乐都是人们在从事不同工作时候根据情感不同而创作出来的。《淮南子.道应训》中有一段话:“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权力之歌也。”这里明显地包含了文艺

为劳动过程中的产物这一层意思。如果没有劳动,就不会产生这些相应的艺术。 再次,劳动是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哲学上有说:物质决定意识。劳动作为一种物质生活,它决定了精神文学的内容。生活劳作激发人们的创作热忱,文学总是反映人们的生活情况,完全脱离生活劳动的文学是不存在的。例如《悯农》就是对劳动的直接描写,体现出劳动的艰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白居易的《炭翁》中“伐薪烧炭南山中,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也是由于看到炭翁的辛苦劳动而抒发的对炭翁的同情。 第四点是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早期的文学艺术多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这与劳动过程的特征关系很大。人们劳动的动作和被狩猎动物逐渐演化为舞蹈,劳作时发出的口号发展为诗歌,这些口号的节奏,是原始人最初的音乐灵感。不同的劳动特征,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形式。 劳动说的重要意义就是说明了文学的发生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但是,我认为文学的真正起源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劳动只是文学的一个重要起源,而不是唯一的起源,因为实践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劳动说有对其他起源说的扬弃,把其他起源说的正确观点纳入自身,整合后体现其正确的一面。综上所述,劳动说是文学的重要起源。

文学概论考试资料总结

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 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哪部着作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分别是什么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研究座标:强调文学研究要从世界、作者(艺术家)、作品、读者(欣赏者)四个角度进行,这就是着名的“四要素”说。 2、模仿说与表现说 模仿说:【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界定文学的特点,西方有古老的“模仿说”。模仿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祭司表演的歌舞,后来从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现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解释什么是文学的。】 模仿说的文学观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得到了详尽、系统的阐述。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艺术的本质,一切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并强调不同的艺术在模仿的对象、媒介和方式上具有各自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史诗与戏剧的模仿对象是人,是人的“行动和生活”。显然,与前人偏重于模仿自然的说法相比,他更关注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表现说:“表现说”的文学观认为,“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因此,一首诗的本原和主题,是诗人心灵的属性和活动,如果以外部世界的某些方面作为诗的本质和主题,那必须先经诗人心灵的情感和心理活动由事实而变为诗”。 表现说认为文学是对主体心灵与情感的表现和抒发。中国古代文论倾向于表现说。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的理论与上述的观点非常接近,特别是“诗缘情”的认识,不仅注意到主体在文学创造中的作用,而且把情感视为文学表现的主要对象,这大大推进了中国古代文论对文学特质的认识。(1)“言志说”。《庄子天下篇》最早提出:“诗以道志”。(2)“缘情说”。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由于叙事文学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表现说的文学观在西方产生的比较晚,直到18世纪末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才对文学实践发生广泛的影响。表现论是近现代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文学观。(1)情感表现说。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2)本能表现说。弗洛伊德:“艺术即做梦”,是作家愿望的实现。合理性与不足:本能表现说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丰富的心理蕴涵,对文学的性质和规律有不少新的发现。但片面强调艺术的自我表现性,忽视了文学与广阔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

教育的起源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作业2——教育的起源 一、众说纷纭的“教育起源论”及评价 教育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们对教育的起源有不同的认识。目前,教育理论界主要有教育的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等众多说法。 1、教育的神话起源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跟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宋代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认为,人天生就被赋予仁义理智等本性,但个人气质不同,有的人不能明白并保全自己的本性,一旦有聪明睿智并能保全自己本性的人出现,上天就会派他做众人的教师,以帮助众人恢复本性,这就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等人以及司徒、典乐等职位出现的原因,即教师的出现、教育的产生,都体现了上天的意志。西方也有与东方相同的认识,认为教育起源于神话。 这种观点的提出与当时人类对自然与自身的认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人们认识总体水平比较低,认识水平有限,不能科学认识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问题,往往把这些不能解释的现象归结于神。如中国的盘古开天创世、女娲补天救世,西方的上帝创世、诺亚舟济人等神话故事便是因不能正确和科学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而构想出来的。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这种观点是把人类教育的起源归结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结于天生的生物行为,认为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而非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教育过程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以及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利托诺尔认为,母鸭带雏鸭,母熊教幼熊等都是教育,其基础是生存竞争。跟动物一样,人为了保存、延续其种类的存在,都会出于通过遗传所获得的本能,将“知识、技能、技巧”传授给下一代,教育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活动。在本质上,动物的教育与人的教育是一样的。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在1923年大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发表了题为《人民的教育》的演说,他认为:“从起源上讲,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我之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为跟种族需要相应的种族生活所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他将教育的产生完全归结于动物的本能,认为教育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人的教育业不例外。生物起源论者都认为在动物界与人类之中都存在着“教师”和“学生”,存在着“知识”和“技巧”的学习,而且,人类社会教育是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教育生物起源学说史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近代以来的自然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并且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似性,否定了教育的神话起源说,其开创性值得肯定。但是,它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甚至否认了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否认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这是其缺陷之处。 3、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美国教育家孟禄认为,“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的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实质上,这种观点与生物起源说有相似性。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那么这种“无意识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这是孟禄比利托尔诺和沛西·能进步的地方,但他们没有给出人类的的类本能与动物的类本能的界限。

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主要观点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其目的是体现神的意志, 使人皈依于神。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尤其是高等动物,生来就具备一种由遗传而得的潜在的教育能力,从而使后代能持续地维持下去。评价为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为美国的孟禄,主要观点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而此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评价为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主要观点为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评价为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 2、雅典和斯巴达教育对比 (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以农业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服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2)培养目标不同: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机身政界和经营贸易,则竭力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变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 (3)教育机构不同:斯巴达为锻炼战士,由国家为7——18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18岁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士官团”,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 (4)教育内容不同:斯巴达的教练所和士官团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雅典则在体育习武之外,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修辞学校和哲学家的学园则提倡水平较高的理论科目的讲授和争辩。 (5)教育方法不同:斯巴达强调要服从师训,刻苦训练。雅典则对启发诱导比较重视。(6)师资队伍不同:斯巴达的教育机构皆由斯巴达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同时由执政官以训诫。雅典则除本国的统治阶级成员任教外,来自国外的智者充任教师者为数众多,招揽人才不限国籍。 总之,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时不大相同的。作为希腊最具代表性的城邦,这两种教育体制无论是对当时古希腊的教育,还是对近代欧美的教育,都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相比之下,雅典的教育对西方各国的影响更大一些。 3、“前三艺”:文法、修辞、辩证。这三门课程是雄辩教育的核心。 “后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是柏拉图的首创。 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知识即美德、智慧2、产婆术。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培养哲学王。他创办了一个学园,取名阿卡德米学园,变称希腊学 园。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理想国》《法律篇》中。 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他知识广泛,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回到雅典创办学 园——吕克昂。 (1)他认为人有三种灵魂:理性灵魂、非理性灵魂和植物灵魂。根据灵魂论把教育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体育(植物灵魂)、德育(动物灵魂)、智育(人的灵魂)。 (2)他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划分,而且也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

复习资料文学概论

第二章文学观念 名词解释:文艺学文学文本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1、文学现象体现着哪些文化的特点 2、怎样理解文学与政治、哲学、道德、宗教文化的关系 3、怎么理解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4、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5、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6、如何理解语言艺术的特点 7、如何理解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8、怎样理解文学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第三章文学创作 名词解释:艺术构思灵感艺术想象艺术概括象征 1、文学创作的过程可以分几个阶段 2、如何认识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 3、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时要遵循哪些创作原则 4、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区别是什么 5、艺术概括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文学语言的特殊要求是什么 第四章文学形象 名词解释:文学意象意境典型典型环境 1、什么是意境?请举例说明意境的基本特征 2、试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典型人物的基本特征第五章 名词解释:叙事性作品情节场景 1、结合作品谈谈故事与情节的联系与区别 2、构成情节的内容有哪些 3、结合作品谈谈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4、结合作品谈谈叙事视角的几种类型 第六章 名词解释:抒情话语 1、结合上一章和本章内容,说说抒情性作品与叙事性作品有哪些主要区别 2、为什么说抒情内容是对客观生活的反映,同时又是一种主观化了的反映? 3、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其中的景情关系 4、如何理解抒情散文“形散神聚”的问题 第七章 名词解释:文学风格创作个性时代风格流派风格文学流派 1、试论述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2、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试述理由。 3、风格的创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别说明。 4、试述如何促进文学流派形成? 第八章文学类型第十章 名词解释:悲剧民间文学名词解释:文学接受视野期待 1、诗歌的特征是什么? 1 如何理解心理需要在文学阅读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2、散文的特征是什么? 2. 如何理解阅读先见对阅读活动的影响? 3、小说的特征是什么? 3. 如何理解“误读”? 4、戏剧文学的特征是什么? 5、如何区分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第十一章 6、你是如何看待文学中的“雅”与“俗”的概念?名词解释: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 7、民间文学具有哪些独特性?1、文学批评的意义是什么?

教育起源学说

教育的起源学说作为第一章第一节,是历来教师招聘考题中选择题的常考点,下面我们将对于教育的起源学说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对比。 一.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 1.代表人物:所有宗教,朱熹 2.观点: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与神或顺从于天。 3.评价: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 二.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1.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2.观点: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物本能 3.评价:它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人类的教育行为与动物类养育类行为的差异,因而是错误的。 4.地位: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口诀:“本能生利息”,本能—生存本能,生—生物起源说,利—利托尔诺,息—沛西·能) 三.心理起源说 1.代表人物:孟禄 2.观点: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心理起源说批判了“教育生物起源说”不区分人类教育和动物本能的庸俗观点。 3.评价: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虽然它将动物排除在外了,这一点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它认为的“无意识模仿”仍然是先天的,不是后天的,是本能的,因而是错误的。 (口诀:“心理仿梦露”,心理—心理起源说,仿—无意识模仿,梦露—孟禄) 四.劳动起源说 1.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 2.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的辩证统一。 3.评价: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劳动起源说是正确的起源学说。 (口诀:“米凯爱劳动”,米—米丁斯基,凯—凯洛夫,劳动—劳动起源说) 由于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这个知识点多考查学说、主张、代表人物的一一对应,以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因而总结如下: 理论名称基本观点代表人物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一、概念题(10 分,每小题2分) 1.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进行概括和提炼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本质的形象图景,它以生活真实为源泉,又高于普通的实际生活。 3.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的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即特异性。 4.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包括两个基本类型:事件的重复与话语的重复。前者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的反复叙述。 5.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的最终完成。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已有的事、或有的事、应有的事)。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学) 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1 淘宝金榜题名试题店铺独家题库

教育的三种起源

教育的三种起源 1、 心理起源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Paul Monroe,1869一1947)。由美国教育家孟禄(P.Monroe,1869~1947)提出的。他从其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说,认为生物起源论者忽视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根据原始社会尚无传授各项知识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方法,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他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写道,“原始社会以最简单的形式展现它的教育……用来帮助或强制个体服从普遍要求的复杂手段,绝大部分是无意识地对个体施加影响的……使用的方法从头至尾都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然而,在早期阶段中,教育过程却具备了教育最高发展阶段的所有基本特点”。即承认模仿既是最初的教育形式的手段,也是教育的本质。 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在其著作《教育史教科书》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在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但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因而,他的这种观点仍然是错误的。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但他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因而都是不正确的。2、 劳动起源 教育劳动起源论源于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的论断,主要是十月革命后苏联的一些教育家和教育史学家的观点,最早见于米丁斯基所著的《世界教育史》。在该书中米丁斯基提出:只有从恩格斯 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著名的原则出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随后在康斯坦丁诺夫等人编写的《教育史》中也表述了相近的观点。于20世纪50年代初传入我国,并成为我国教育起源论的主导观点,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制

教育起源

教育起源学说文献综述 关于教育起源的问题, 一直是教育学术史上备受关注的问题, 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与论述。本文拟就国内外关于教育起源的一些学说作一初步的归纳总结。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对教育界对教育起源的研究进行检索,相关研究较多。在检索中,分别从“篇名”、“标题”、“关键词”,检索条件为“教育起源”的搜索结果发现,总共有76条记录,并对其中30篇进行精读;时间段基本上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献。根据目前所收集的资料,对教育起源学说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 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 利托尔诺,《各人种教育的演化》:母鸭带雏鸭,母熊教幼熊,雌象教幼象以及老兔教小兔;利托尔诺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动物界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按照他的看法,动物是基于生存与繁衍天性本能而产生了把“经验”、“技巧”传给小动物的行为的,这种行为便是教育的最初形式与发端。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SirThomasPereyNunn,1987~1994)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我之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生物起源论者以动物中存在的大量上下代之间“传授”生存技能的现象为例证, 认为动物中就存在着教育现象, 只是人类的教育现象较之复杂一点而已。他们认为二者只存在量的差别, 没有质的不同。 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其主要代表

关于文艺的起源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

第一节关于文艺的起源 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生产劳动过程中,它是根据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产生出来的。 第二节上古歌谣 一些古籍中保存下来的少数质朴的歌谣,从思想和形式看,比较接近原始形态。 它们不但形式淳朴自然,内容也多是反映远古人类的劳动和生活,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原始歌谣的主要特征:产生于生产劳动,集体口头创作,语言淳朴、节奏短促,以二言为主,具有诗、乐、舞综合性。 第三节古代神话 几个著名神话的讲解分析 《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反映了原始人对某些自然现象的幼稚解释,以及大胆想象、探索。《女娲补天》: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斗争,概括了人类智慧和对自己力量的自信。《夸父逐日》:反映了人类向自然大胆的挑战;前人不忘造福后人的美德。 《精卫填海》:以悲剧的方式反映和赞颂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百折不回、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 《后羿射日》:不仅反映出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还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天体自然的认识,以及对人类伟大发明――弓箭的赞美。 《鲧禹治水》:反映了远古人民与自然斗争时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 第四章《诗经》 第一节书名、篇名、分类、作者及创作年代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从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六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作品。原称《诗》或《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经典,称为《诗经》。 《诗经》作品产生地区在以黄河流域为主的中原地区及江汉流域。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包括小雅、大雅,“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风、雅、颂是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而划分的。“风”的含义,据朱熹《诗集传·国风序》,是“民俗歌谣之诗也”。十五国风,实即十五个地区的地方音乐。“雅”的含义,据梁启超说,是指“中原正声”,亦即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则是“宗庙之乐歌”(朱熹《诗集传·颂序》),是在宗庙祭祀时所用的舞曲。 第二节结集成书及流传 《诗经》作者多不可考。其中民歌为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由“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以其音律、以闻天子”。 《诗经》有的是文人“献诗”而得。 《诗经》的编订者是太师。孔子“删诗”说是不可靠的。 秦代焚书之后,汉代传诗者有齐、鲁、韩、毛四家。今存仅“毛诗”一家。毛诗附有大序、小序,是汉人解诗之作。 第三节《诗经》的思想内容 一. 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农事诗 讲解分析《豳风·七月》。《七月》反映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展现了周代农业生活的风俗画面。《周南·芣苢》反映了劳动者愉快的劳动生活。 (二)徭役诗

文学概论课后题

第三章 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活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成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3、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家、作品、读者、世界。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家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构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越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与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显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揭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他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读者。 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揭示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领先。 思考题: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 答:关系: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文学概论题库自考

2004——2013年自考文学概论二选择题 1.克罗齐强调,直觉与___是不可分割的【 B 】 A.再现 B.表现 C.感受 D.理解 2.文学起源“劳动说”的主要倡导者是【 A 】 A.普列汉诺夫 B.康德 C.席勒 D.弗雷泽 3.列宁指出,任何词都是在【 D 】 A.描写 B.议论 C.抒情 D.概括 4.鼓吹语言陌生化效果的是【 B 】 A.英美新批评 B.俄国形式主义 C.法国结构主义 D.现象学美学5.“集体无意识”“原始意象”来自___的分析心理学【 B 】 A.弗洛伊德 B.荣格 C.席勒 D.黑格尔 6.在中国,“意象”这一概念可以上溯到【 A 】 A.《周易?系辞》 B.《尚书》C.《礼记》 D.《孟子》 7.韦勒克、沃伦认为,象征的意思是甲事物___了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也要求给以充分注意【 C 】 A.说明 B.描写 C.暗示 D.刻划 8.古罗马文艺理论家朗吉努斯最早谈到了___风格【 B 】 A.秀丽 B.崇高 C.平淡 D.纤巧 9.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章不分,西方古代艺术与__C_不分 A.科学 B.道德 c.技艺 D.政治 10.叔本华认为,悲剧表现_C__的冲突 A.理性 B.情感 C.意志 D.心灵 11.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形式是一种符号体系。【 C 】 A.再现 B.摹仿 C.表现 D.理论 12.“诗言志”最早见于【 C 】 A.《论语》 B.《孟子》 C.《尚书》 D.《毛诗序》 13.“感受谬误”与“意图谬误”说是提出的。【 A 】

A.新批评 B.俄国形式主义 C.法国结构主义 D.解构主义 14.文学起源“摹仿说”的主要倡导者是【 A】 A.德谟克利特 B.康德 C.席勒 D.黑格尔 15.恩格斯认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上也能演奏第一提琴。【 A 】 A.哲学 B.艺术 C.道德 D.宗教 16.艺术想象与科学想象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艺术想象与因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B A.理解 B.情感 C.思考 D.感知 17.马尔库塞认为,在文艺作品中,最重要的是【 D 】 A.生活情感 B.思想内容 C.道德情感 D.审美形式 18.叙事作品题材的三要素是【 B】 A.人物性格环境 B.人物情节环境 C.人物情节情感 D.情节情感环境 19.美国作家毛姆认为,情节是故事的【 C 】 A.展开 B.描写 C.布局 D.再现 20.刘勰就文章的风格,提出了说。【 C 】 A.四体 B.六体 C.八体 D.二十四体 21.弗洛伊德和荣格的文学批评属于【 D 】 A.社会学批评 B.形式主义批评 C.审美批评 D.精神分析批评 22.文学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开始于【 C 】 A.对作品主题的分析 B.受作品情感的感染 C.对文学形象的感受 D.对作家意图的理解 23.姚鼐将各种风格归结为_____两大类别。【 C 】 A.平淡与绚丽 B.刚健与清新 C.阳刚与阴柔 D.简约与繁丰 24.王维与盂浩然属于___诗派。【 A 】 A.田园 B.边塞 C.豪放 D.婉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