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下册-《拔根芦柴花》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根芦柴花》
教学内容:
1.唱:《拔根芦柴花》。
2.认:下波音记号。
3.拓展:江苏民歌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民歌的兴趣及爱好,对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产生赞美之情。
初步了解民间音乐的常用体裁。
喜欢身边、家乡的民歌和民间音乐。
2.能有感情熟练地演唱《拔根芦柴花》,并尝试用方言演唱,用自信、大胆地演唱体悟和表现民歌特色。
3.结合歌曲,学习掌握下波音记号。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民歌的兴趣及爱好,对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产生赞美之情。
初步了解民间音乐的常用体裁。
喜欢身边、家乡的民歌和民间音乐。
教学难点:
1.能有感情熟练地演唱《拔根芦柴花》,并尝试用方言演唱,用自信、大胆地演唱体悟和表现民歌特色。
2.在演唱歌曲中掌握切分音、附点、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并能正确演唱下波音。
教具准备:
电子琴、电脑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观看视频——中央电视台广告《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
提问:这个广告的背景音乐是以我国的哪首民歌为素材的?(由此引出江苏民歌“茉莉花”)。
2.那么除了这首《茉莉花》,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呢?(《太湖美》、《杨柳青》……)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杨柳青青沐浴江南飘来的雨,那织进河网里的歌,染出江淮满江红。
”江淮地区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江淮音乐文化具有汉族南北音乐文化过渡
与交融的特点,有独特的代表性,且流行在江苏的大部分地区,与江南音乐互生互补,相得益彰。
二、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江苏民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出示课题、播放歌曲《拔根芦柴花》。
)
2.学生欣赏歌曲,交流初步感受。
3.学生相互交流。
4.再听歌曲,感受歌词有什么特点?
5.教师总结与归纳:《拔根芦柴花》是一首流行于江苏扬州地区的“秧号子”(田秧山歌)。
是在农民们插秧劳作时唱的,旋律欢快明朗,节奏轻快活泼,曲中透着浓浓的山野气息。
歌中运用“芦柴花”“芙蓉”“牡丹”“玫瑰”等花名作衬词,既美化了歌曲,又体现了纯朴的乡土气息。
三、学习歌曲、体验音乐。
1.哼唱歌谱,找出歌谱中你不认识的和难唱的乐句。
2.随音乐伴奏用“la”哼唱。
3.师生交流。
(1)认:下波音。
下波音记号是在上波音记号的中间加上一个小竖线来表示。
(2)指导难点乐句。
师:首先请同学们跟着琴一句一句地来学唱歌词。
我们尤其要注意刚才找出的演唱难点。
4.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
(2)提问:歌词有什么特点?(里呀、那个……)
(3)师:这首歌民歌每段歌词只有一句,其余都是固定的衬词。
括号中的歌词称为衬词,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些衬词有什么作用?师:衬词,在中国民歌里面经常出现,他在歌曲中起着衬托或押韵的作用,在演唱时不用唱的太重,轻轻带过即可。
(4)随琴轻声填词唱。
(5)这首歌曲中有几个地方同学们唱的不是很好,你们能自己指出来吗?(一字多音的几句)
(6)练习难点乐句。
(7)巩固练习。
与同学合作用表演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5.方言演唱。
(1)师范唱:同学们,你们能够找出这首歌曲里有几个当地方言的歌词?
(2)欣赏音乐,学生相互交流,师出示歌谱,标出方言发音。
(3)通过学生念,老师纠正,再听范唱来掌握歌曲中的方言。
(4)用方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自主创编、表现歌曲。
1.试着在歌曲《拔根芦柴花》中加入简单的声势律动作为歌曲伴奏,这样的形式给你带来怎样的新感受?(出示节奏)
2.自编节奏为歌曲作声势伴奏。
(出示背景音乐)
3.小组合作表现,相互评价。
五、拓展欣赏、拓宽视野。
经典的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经过几十年的演绎,拓展成舞蹈、民乐合奏、歌舞等许多形式,你最想看哪一种呢?
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拔根芦柴花》。
(据学生选择点播视频舞蹈、声乐、器乐……)
六、课堂总结、情感升华。
1.音乐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家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民歌中提取素材进行创作,使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了世界,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绽放异彩。
你瞧,我们江苏民歌《茉莉花》登上了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
(出示课件)
2.民歌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缩影,我们要多学习民族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广大。
让我们踏着最炫民族风的节拍,走进我们的民族音乐!同学们,再见!(播放视频《最炫民族风》)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