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推荐】《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练习课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教案 比本领——千米的认识
3比本领——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40-~42页,千米的认识。
⏹教学提示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必须借助于直观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
所以在学习前,就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以某处场地为标准,在走一走、跑一跑的过程中建立千米的表象并记录好自己走一走、跑一跑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由情境图引入“千米”,由小博士告诉大家1千米=1000米以及表示千米的字母符号后,学生就可联系生活中的1千米谈自己的活动体验。
单位间的互化是难点,有必要适当增加练习量,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过程与方法1、在走一走、跑一跑,建立1千米的表象。
2、在说一说中加深对1千米的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逐步养成做事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卷尺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我们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既能变短,也能变长,这不孙悟空又跑到甜甜的梦中去了,我们一起看一下2、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金箍棒变成了1千米,生2:热气球的高度也是1000米生3:小朋友的高度是2千米2、关于千米你都知道了什么?生:千米是长度单位,是的,千米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我们一起举例感受一下1千米的长度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儿童的好奇心,提出问题“千米”是多少。
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运用的学习思路。
(二)探究新知: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信息窗一(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一(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2.能够将长度单位实际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加深概念的认识;3.能够对比不同长度单位的数值差异,提高估量尺寸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消除模糊和混淆;2.帮助学生区分不同长度单位的数值大小关系;3.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感性认识,确定不同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教学过程:预习环节在课前,老师通过幻灯片、板书等形式出示不同单位长度的概念,并要求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并准备好尺子等工具。
导入新课1.老师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引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2.老师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试着朗读和记忆不同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名称和缩写;3.老师通过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自由组合不同长度单位,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和比较。
讲解重点1.尺子的正面是毫米刻度,反面是厘米和分米刻度;2.1毫米等于1/1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1分米等于10厘米,1千米等于1000米;3.不同长度单位的转换,可用十进位原理方式进行运算,如1千米=10百米=100分米=1000厘米=10000毫米。
练习环节1.学生使用尺子分别测量手、文件夹、校园等实物的长度,然后与同学交流,比较不同测量结果和方法的优劣;2.学生结合体验和思考,列举出日常用品中使用各种长度单位的例子;3.学生利用题目与练习册,练习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和估算。
总结归纳1.老师通过问答、示范等形式,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2.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反思本课在动手实践和思考中完成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制定相应的差异化教学措施,让每位同学都能在学习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巩固。
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大单元备课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和提高的建议。例如,对学生的测量结果和换算方法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长度单位测量和描述实际物体的长度。
3.使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大单元备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青岛版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的教学,正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并理解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掌握长度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2.运用直观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例如,展示不同长度的直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差异。
3.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长度单位的作用。例如,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身高、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测量任务,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2.设计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启发。例如,在完成测量任务后,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换算方法,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不断提高。
6.拓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与长度测量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户外徒步、测量校园等。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定义,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准确地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单位转换。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毫米、分米、千米进行计量和估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3.培养学生准确、快速地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书本、桌子、教室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长度单位的应用。
4.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测量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4.通过对长度单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简单的乘法,能够进行基本的数量比较和计算。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处于初步阶段,对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换算关系和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空间观念、测量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课,内容是关于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并学会如何将实际物体与这些长度单位相匹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分米和千米的长度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际物体来感知和认识长度单位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让学生理解毫米、分米和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将实际物体与这些长度单位相匹配。
2. 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千米尺、分米尺、毫米尺、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长度,用尺子测量并记录下来。
2. 知识讲解:介绍毫米、分米和千米的长度单位,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身高,并用毫米、分米和千米表示出来。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毫米、分米和千米来表示教室的长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题目: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2. 板书内容: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毫米、分米和千米表示教室的长度。
2. 答案:教室的长度为X毫米、X分米和X千米(具体数值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能够用毫米、分米和千米来表示实际物体的长度,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换算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用毫米、分米和千米来测量家中的物品,如书桌、电视等,并将结果记录下来,下次课堂上分享。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主要教学内容为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
学生通过学习,应能掌握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毫米、分米、千米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毫米、分米、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毫米、分米、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在实际情境中正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具学具准备1. 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
2. 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材料。
3. 课件、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加强学生的理解。
3. 练习:让学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设计实际情境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板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2. 板书内容: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换算关系、实例演示、练习题目等。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长度单位换算题目。
2. 提高练习:设计实际情境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3. 拓展练习:研究其他长度单位,了解其与毫米、分米、千米的关系。
课后反思1. 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4. 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以及对学生的辅导和答疑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毫米、分米、千米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授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中的《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这一章节。
我要明确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为了能够顺利地开展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应的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长度单位模型、尺子等;学具则包括练习本、尺子等。
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例如,我会拿出一个长度为10毫米的物体,让大家观察并说出它的长度。
然后,我会拿出一个长度为10分米的物体,让大家再次观察并说出它的长度。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初步感知到长度单位的存在。
然后,我会向大家介绍毫米、分米、千米这三个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大家明白10毫米等于1分米,10分米等于1米,10米等于1千米。
通过这样的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板书来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我会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用板书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大家一目了然。
我会设计一些作业,让大家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例如,我会让大家计算一些长度单位的换算问题,或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作业的答案,我会让大家在课后进行自主思考和解答。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我会尽力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
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这些重点细节,我想进一步补充和说明。
通过实际情境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因为只有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长度单位的存在,他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我拿出了一个长度为10毫米的物体和一个长度为10分米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练习课教案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练习课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巩固对1分米、1毫米和 1千米长度的体会,并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分米、毫米、厘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估测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记忆长度单位及其他长度的方法。
2、体会并掌握“观察——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意识到粗心的严重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回顾长度单位同学们,上节课,孙悟空帮助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知识。
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吗?它们都用哪些字母表示呢?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mm cm dm m km2、用手势比划并交流记忆方法。
这些长度单位都有多长呢?老师说长度单位,你用手来比划,看谁表示的又快又准。
记得这么准,你是怎么记住的呢?生:你能用手表示出1千米有多长吗?为什么不能表示出1千米有多长呢?(因为1千米太长)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同学们这种借助身边事物来帮助记忆的方法很好,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记其他的长度,比如教室的高大约几米?那我们在遇到3米时,马上想想教室的高,我们学校从进入大门到北面栏杆,大约100米,当遇到100米时,马上可以想到这一段,对吧?还有学校门前的东西路大约长1千米。
3、相邻两个单位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mm cm dm m km10 10 10 1000【设计意图:对知识基本的回顾,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接着让学生在快速用手势表示单位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的直观认识,准确建立表象。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练习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练习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练习课——《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展开,重点讲解毫米、分米、千米三种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和理解这三种长度单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分米、千米三种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换算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毫米、分米、千米三种长度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度单位模型、尺子、地球仪等。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幅长跑比赛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比赛中涉及的长度单位。
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介绍毫米、分米、千米三种长度单位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三种单位的大小。
讲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千米=10分米=1000米。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尺子测量教室内的物品长度,并用毫米、分米、千米进行记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一根绳子长2米,剪成5段,每段最长多少分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换算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长度单位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三种长度单位的定义、换算关系以及实际应用。
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1米=____分米=____厘米=____毫米,1千米=____分米=____米。
信息窗一(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一(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毫米、分米、千米是长度的不同单位。
2.能够正确使用毫米、分米、千米作为物品长度的量度单位。
3.能够将毫米、分米、千米之间的长度进行换算。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对毫米、分米、千米三种长度单位进行细致的、系统的比较与区分,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会运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活动的测量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1.毫米、分米、千米三种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用毫米、分米、千米三种长度单位进行实战操作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物品大小、长度,从而理解毫米、分米、千米。
2.比较法:通过毫米、分米、千米的比较,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实际操作法:通过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不同长度单位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并掌握其换算关系。
1. 导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根铅笔,并让学生用课桌上的小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引导学生区分毫米、分米、千米三种长度单位,在黑板上以图像的形式展示三种长度单位的标志。
2. 比较毫米、分米、千米教师出示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别想象使用不同长度单位测量这个物品的情景,从而加深对毫米、分米、千米的理解。
3. 毫米、分米、千米的换算•1毫米=______厘米•1分米=______厘米•1厘米=______毫米•1厘米=______分米•1千米=______米•1米=______千米教师通过上述换算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毫米、分米、千米的换算关系。
4. 活动实践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活动实践,从不同角度延伸学生认知的深度,如探究教室长5米、宽3米的实际面积,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带领学生提高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在活动完成后,教师可以发给学生周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家里使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实践。
通过本次信息窗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简单了解了毫米、分米、千米三种长度单位的含义,更教会了他们如何使用这些单位进行物品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2.培养学生测量、比较长度的能力;3.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1.认识三种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2.学会将三种长度单位进行转换;3.掌握测量长度的技巧。
教学难点1.各种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2.如何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老师出示一张尺子的图片,让学生先熟悉尺子的外观。
然后,老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尺子用来干什么?2.一共有多少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尺子的单位是否只有这个单位?如果我们要测量更小的距离或更长的距离,该如何办?认识长度单位1.介绍三种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让学生把这三种长度从小到大排列。
2.按照学生已学的数字大小关系,将数字1、10和100、1000分别与毫米、分米以及千米配对显示,引导学生清晰的认识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练习测量长度1.整个课堂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学生作为测量员,其他人作为记录员。
2.老师布置测量任务,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提供毫米尺或尺子作为测量工具。
3.让测量员进行测量,并告诉组内其他学生记录测量结果。
要求学生将测量结果转换为不同的长度单位,并在板书上对比和记录不同的测量单位之间的转换方式,从而让学生认清毫米、分米和千米之间的差别。
4.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长度单位比较的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量测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
提高应用能力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道长度测量题目,包括横向、纵向测量,可结合校园现实进行创意设计。
2.让学生相互交流测量结果,并以小组为单位把课堂上的得出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课后练习1.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毫米、分米和千米各有多长?•如何使用毫米尺或尺子进行测量?•介绍一组自创长度测量实验,通过文字和相应的图画进行展现。
2.让学生分享在测量过程中发现的有趣现象、掌握的技巧以及不足之处。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练习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学制)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练习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
2. 练习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及换算。
2. 教学难点: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长度单位换算表。
2. 学具:直尺、卷尺、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
2. 复习: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进行换算练习。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测量教室、操场等场地,并记录数据。
4. 讨论与分享: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过程和结果,讨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点评,总结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选择一个场地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2. 换算关系: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3. 实际应用:测量场地、物品长度等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课后选择一个场地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下节课分享。
2. 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长度单位,并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这些单位,并能熟练运用。
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讨论与分享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实践环节中,部分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_青岛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设计人:使用人:第1课时教学内容:课本35——3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毫米、分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3、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4、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叫甜甜的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孙悟空,晚上做梦还梦到孙悟空呢!师:大家仔细观察课本情境图,看看齐天大圣在给欢欢展示什么呢?学生汇报提取到的信息。
(孙悟空展示本领是把金箍棒变小变成1毫米长,变大变成1分米长……)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毫米有多长? 1分米有多长?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1毫米。
师:孙悟空把金箍棒变小变成5毫米长,请你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学生用各种方法猜测。
师: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小组汇报(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毫米用字母mm表示,5小格的长度就是5mm。
下面请你们在尺子上找出7毫米、9毫米……,然后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同桌相互交流评价。
师:1毫米有多长呢?用你们的小手比划一下。
你们比划的太准了,毫米是一个比较短的长度单位。
当我们测量比较短、薄、窄的物体或者要求测量的结果比较精确的时候,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青岛版
第一章微机保护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第一节微机保护的硬件系统一套微机保护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系统是构成微机保护的基础,软件系统是微机保护的核心。
图1-1表示出了微机保护的硬件系统构成,它由下述几部分构成:⑴微机主系统。
它是由中央处理器(CPU)为核心,专门设计的一套微型计算机,完成数字信号的处理工作。
⑵数据采集系统。
完成对模拟信号进行测量并转换成数字量的工作。
⑶开关量的输入输出系统。
完成对输入开关量的采集和驱动小型继电器发跳闸命令和信号工作。
⑷外部通信接口。
⑸人机对话接口。
完成人机对话工作。
⑹电源。
把变电站的直流电压转换成微机保护需要的稳定的直流电压。
微机主系统人机对话接口图1-1 微机保护的硬件构成框图一中央处理器CPU它是微机主系统的大脑,是微机保护的神经中枢。
软件程序需要在CPU的控制下才能遂条执行。
当前,在微机保护中应用的CPU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1.单片微处理器例如Intel公司的80X86系列,Motorola公司的MC683XX系列。
其中32位的CPU例如MC68332具有极高的性能,在RCS900系列的主设备保护装置中得到了应用。
16位的如Intel公司的80296,在RCS900型的线路、主设备保护中用到了该芯片。
2.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它将很多器件,包括一定容量的存储器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中,所以外围电路很少。
因而这种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突出特点是运算速度快、可靠性高、功耗低。
它执行一条指令只需数十纳秒(ns),而且在指令中能直接提供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关算法。
因此特别适宜用于构成工作量较大、性能要求高的微机保护。
在RCS900型的线路、主设备保护中,保护的计算工作都是由DSP来完成的,使用的芯片是AD公司的DSP-2181。
二存储器用以保存程序、定值、采样值和运算中的中间数据。
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和访问时间将影响保护的性能。
在微机保护中根据任务的不同采用的存储器有下述三种类型的存储器。
毫米分米千米综合练习(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毫米分米千米综合练习(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毫米分米千米综合练习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3. 长度单位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单位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以及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长度单位的换算,并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度单位模型、尺子、测量工具等。
2. 学具:练习册、铅笔、橡皮、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情景,如:学校操场的长度是多少米?宽度是多少米?2. 学生尝试用已学过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二、长度单位的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度单位模型,讲解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模型,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三、长度单位的换算(10分钟)1. 教师出示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练习。
四、实际情景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情景,如: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行驶了3小时,总共行驶了多少千米?2.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五、随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2.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讲解解题思路。
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换算关系:1千米 = 1000米1米 = 10分米1分米 = 10厘米1厘米 = 10毫米2. 实际情景中的应用示例:汽车速度:60千米/小时行驶时间:3小时总行驶距离:60千米/小时× 3小时 = 180千米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身高1米30厘米,请问他的身高用毫米表示是多少?答案:1300毫米2. 题目:一根绳子长度为20分米,请问这根绳子用千米表示是多少?答案:0.02千米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运用。
精编版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千克、克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进行换算。
2.能够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进行换算。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千克、克的概念,并能够进行换算。
2.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概念,并能够进行换算。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板书:数学计量单位的换算表格。
2.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书包、水瓶等,用以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教师引出今天的课题:我们在大小物品的时候,常常需要用到不同的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单位吗?2.学生回答,教师将学生回答的单位都写在黑板上。
Step 2: 认识千米、分米、毫米1.教师拿出一张千米、分米、毫米的直尺,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的刻度,解释每个单位所代表的长度。
2.教师拿出一根1米的绳子,让学生体会一下1米的长度。
3.教师拿出10根1米的绳子,让学生估算10米的长度。
4.教师拿出1根细木棍(或铅笔),将其分成10段,让学生感受每段的长度,解释1分米的概念。
5.教师拿出一只针,让学生感受一下它的长度,解释1毫米的概念。
Step 3: 认识千克、克1.教师拿出一个千克和一个克的称重器,引导学生观察两者的不同。
2.教师询问学生,我们如何称量轻重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千克和克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3.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下1千克和1克的重量。
Step 4: 千米、分米、毫米的换算1.教师利用黑板上的计量单位表格,引导学生进行千米、分米、毫米之间的换算。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用直尺测量书包的长度,并进行换算。
3.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给予答案。
Step 5: 时间练习1.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千米、分米、毫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答疑。
Step 6: 总结1.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需要记住的重要知识点。
2.学生反馈课堂收获,并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青岛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和意义;2.学生能正确使用毫米、分米、千米进行长度计量;3.学生能够将常见的长度单位进行转换。
教学内容知识点1.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及其意义;2.常见长度单位的换算。
能力要求1.观察和测量长度;2.进行长度单位的计算。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认识毫米和分米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毫米和分米的教具;2.学生自带测尺。
教学过程1.学生自带测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测尺和标尺的刻度,了解刻度的表示;2.通过观察测尺、标尺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了解毫米和分米的意义;3.通过测量各种物品的长度,让学生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意义,并且能够熟练进行长度的测量。
第二课时:认识千米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千米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千米的长度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千米的教具;2.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1.通过观察地图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里程标志,引导学生了解千米的概念和意义;2.引导学生先估算一下自己家到学校的千米数,并且让学生在地图上测距离;3.教师给出其他物体的长度,让学生进行千米、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千米的概念和意义,并且能够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三课时:综合练习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对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和单位换算进行综合应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毫米、分米、千米的教具;2.学生自带纸和笔。
教学过程1.教师通过黑板,给出不同物体的长度,让学生进行换算;2.随机抽取学生给出长度,让其他学生进行单位换算并给出答案;3.学生互相出题进行练习。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和单位换算,掌握了一定的长度计量能力。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通过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4.经历测量身边常见物品长度的具体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挂图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问:同学们!刚刚过了春节你又长了一岁,你能说说从小到大自己都有哪些变化吗?(学生回答,从而引出身高概念)你有多高?你是怎样知道自己的身高的?使用什么量的?你能比一比1厘米和1米到底有多长吗?(指名回答)厘米和米是我们在一年级学过的长度单位(板书:厘米米)2、问:现在你能用尺子测量一下自己身边的物体吗?在测量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并动手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如:不够1厘米或比1厘米,几厘米多的怎么办?从而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直尺上每一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
它是比厘米更小的单位。
板书:毫米二、新课:1、(1)认识毫米。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尺,看一看,毫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发现:10毫米和1厘米同样长,1厘米里面有10个毫米。
(同学们说的对,1厘米就是10毫米,或者说10毫米就是1厘米。
)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2)感受毫米同学们再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看一看有多长?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毫 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教案
师:小手真灵巧!他指的对吗?
生:对!
师:谁再来?
生2画。
师:恩,他指了另外的一个1毫米,真棒!
3.师:同学们,看(手指)我们在尺子上找到了1毫米。接下来,请把目光移到咱们的学具盒(示意)。请你从中拿出一张银行卡,测量它的厚度。
生1:是1毫米!
生2:1毫米!
师:大家和他们量的一样吗?
师:再请大家画一条10毫米长的线段,一边画一边想你有什么发现?先悄悄地跟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小姑娘,你说。
生1:10毫米就是1厘米。
师:你们的发现!请你来。
生2:10毫米就是1厘米。
师:哦!你们呢?
生3:10毫米就是1厘米。
师:哦,也可以说,1厘米就是等于10毫米。(板书:)一起读!
教学准备:米尺、卷尺
教学过程:
故事情境引入
一天孙悟空拿着自己的宝贝又出去捉妖怪,金箍棒原来长1厘米,正好可以藏在耳朵里,这天,他想把金箍棒变的再小点,准备混进妖怪的洞里捉妖怪,可是1厘米还是长了点
,还会被妖怪发现,于是,他对金箍棒说“小小小!”金箍棒变成了像小蚂蚁那么长,妖怪都没发现,还被妖怪大王喝进了肚子里,疼得它嗷嗷大叫,连连求饶,孙悟空又对小蚂蚁喊“大大大”,金箍棒变成1米,10米,100米,1000米长,长到用米都没法表示了,于是就找了个更大的单位“千米”表示,1千米,2千米,好几千米长,比天都要高,又高又粗的金箍棒倒下来,把妖洞夷为平地。想知道孙悟空这次变得金箍棒又多小吗?
生3:4厘米,40毫米。
(如果出现错误,问:谁的答案是正确的?)
7.师:真棒!现在聪明的你能准确地量出变到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长是多少了吗?
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练习课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巩固对1分米、1毫米和 1千米长度的体会,并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分米、毫米、厘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估测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记忆长度单位及其他长度的方法。
2、体会并掌握“观察——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意识到粗心的严重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回顾长度单位同学们,上节课,孙悟空帮助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知识。
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吗?它们都用哪些字母表示呢?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mm cm dm m km2、用手势比划并交流记忆方法。
这些长度单位都有多长呢?老师说长度单位,你用手来比划,看谁表示的又快又准。
记得这么准,你是怎么记住的呢?生:你能用手表示出1千米有多长吗?为什么不能表示出1千米有多长呢?(因为1千米太长)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同学们这种借助身边事物来帮助记忆的方法很好,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记其他的长度,比如教室的高大约几米?那我们在遇到3米时,马上想想教室的高,我们学校从进入大门到北面栏杆,大约100米,当遇到100米时,马上可以想到这一段,对吧?还有学校门前的东西路大约长1千米。
3、相邻两个单位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mm cm dm m km10 10 10 1000【设计意图:对知识基本的回顾,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接着让学生在快速用手势表示单位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的直观认识,准确建立表象。
同时,在此环节中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借助身边的实物不仅可以记长度单位,还可以记其他的长度,所以,在此举了2个身边的事例(4米、100米),让学生感知体会。
】二、综合练习1、八戒的日记(单位的选择运用)师:听说孙悟空帮助我们学数学,猪八戒也来凑热闹,他呀,还写了一篇日记呢,想看吗?大家看(电脑显示)自己先读一读。
3月8日星期二晴早晨,我从 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拿起 13毫米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洗脸吃饭。
接着走了 200米远的路来到学校,坐在 5米高的凳子上,拿出 15厘米长的铅笔和5厘米厚的练习本,开始做练习。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一直在笑,为什么笑呢?他发现八戒日记中好多长度单位用的都不准确,我们帮助八戒改过来,好吗?(5毫米有多长?就这么长。
教师随着出示练习本)改到这里,你想对八戒说点什么吗?(太粗心、做题不能马马虎虎、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否则会闹笑话的)那我们以后可不能像八戒一样。
【设计意图:对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了巩固练习,同时,注重学生的习性关照与训练:做题不能马虎、粗心。
】2、过关测试题故事连接:八戒闹了这个笑话之后,很不好意思。
于是,他又去找他的师傅唐僧,虚心学习长度单位的知识。
苦学了10天后,这天师傅给他出了3关测试题。
同学们也能闯过这三关吗?(1)第一关:铅笔长()厘米或者说长()毫米还可以说长()分米()厘米师:大家看,同一物体的长度,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对吧?【设计意图:此环节除了达到练习巩固的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同一物体的长度,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2)第二关:A、填一填26毫米+54毫米=()毫米=()厘米98厘米—58厘米=()厘米=()分米1分米—3厘米=()厘米2千米—()米=1000米9千米=()米+()米B、在○里填上><或=(第7题)8千米○6000米9分米○2米50毫米○5厘米300分米○300厘米同位两个换过来,找一名同学读全对的举手。
错的同学马上改正,做对的同学和同位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师:学习数学,我们不能只限于会做题,还要善于观察发现,总结规律,用规律指导我们后面的学习。
同学们观察1、2题,有什么特点?(单位统一)那我们就直接怎样?再观察3、4题,又有什么特点?(单位不统一)我们应该怎么办?(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你能像刚才那样,总结出第二题有什么规律吗?生: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比较。
师:300分米○300厘米还用转化吗?生:数字相同,只比较单位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单位换算、计算、比较大小的巩固练习,因为这节课不是新授,而是练习,学生基本会做,但没有上升到理性,所以,在这一环节不用过多的讲解,而是把重点放在抽取规律上,让学生通过练习,获取规律性的东西,同时,也渗透了数学的学习方法:如何观察、发现、抽取规律。
】(3)第三关:第三关呢,师傅让八戒量一间房子的长和宽,八戒一听,这太简单了,可师傅又说了,不能用尺量。
同学们想一想,让你量这间房子的长和宽,你会怎样量?生:一坨一坨的量用步量师:这位同学和八戒想到一块儿了。
大家看:八戒一步的长度大约是8分米,有一间房子,房子的长八戒走了10步,宽走了5步,你能知道这间房子的长和宽大约各有多长吗?学生读完后教师电脑演示。
独立完成、订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课间休息欣赏音乐《天上掉下个猪八戒》四、实践操作同位两人合作,对老师指定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然后把结果记录在准备的表格中。
谁先来汇报你测量的结果?【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五、课堂小测试1、填一填1千米=()米1米=()分米38米+54米=( )米1米-6分米=( )分米50毫米-4厘米=( )厘米8千米=()米+()米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小明身高138(),他的大拇指宽约(),手腕一圈长约12()小兔子身长4(),尾巴长约7()。
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从沙河到莱州的长度大约是25(),坐客车大约半个小时能到达。
学校教学楼高约()米。
3、想一想,你完成了会更聪明?50分米长的绳子,剪成10分米长的小段,需要剪几次?一米长的绳子,剪成1分米长的小段,几次可以剪完?如果剪成1厘米长的小段,要剪多少次?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此环节对大部分学生进行达标测试,而对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进行拓展、拔高练习】六、拓展知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触了这么多的长度单位,都来自生活,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长度单位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之窗”来欣赏一下世界之最吧。
(电脑演示配有图片、音乐的世界之最)【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再次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反思】上完这节课,感觉学生基本达成了自己预设的目标,是比较成功的,静坐后反思,觉得这节课之所以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价值取向于生活化与实践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如八戒日记中,是学生最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场景,所要考量的实物的长度,又是学生天天接触到的。
又如第三关测试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充分考虑了课堂内涵的厚实度。
谈到练习课,更多的人想到的是:练习题的难易程度要体现层次性、形式要体现多样性、趣味性,我认为,练习课的设计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同时,还应考虑练习课的内涵性,也就是说,练习课不是单纯的对知识的巩固,对知识的巩固是练习课的首要任务,但练习课应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上升到一个高度,也就是能从练习中抽取规律性的东西,然后用抽取出来的规律指导后面的学习。
即使有些练习题没有规律可寻,也应该通过此类练习达成除巩固知识之外的其他情感目标、习性目标、技能目标等等。
只有这样,练习课才能上得厚实、有味道。
如:对知识基本的回顾,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接着让学生在快速用手势表示单位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的直观认识,准确建立表象。
同时,在此环节中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借助身边的实物不仅可以记长度单位,还可以记其他的长度,所以,在此举了2个身边的事例(4米、100米),让学生感知体会。
又如:第二关测试题是对单位换算、计算、比较大小的巩固练习,因为这节课不是新授,而是练习,学生基本会做,但没有上升到理性,所以,在这一环节不用过多的讲解,而是把重点放在抽取规律上,让学生通过练习,获取规律性的东西,同时,也渗透了数学的学习方法:如何观察、发现、抽取规律。
三、以合理的程式来满足内涵的需求,以达到整体过程的集约与高效。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
所以,整节课用学生比较喜欢、熟悉的《西游记》人物孙悟空、八戒、唐僧贯穿始终,每个环节都适合学生的心理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整个过程的集约与高效。
总之,数学练习应该是数学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数学课程意义的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
只有教师的精心设计,才有高质、高效的数学练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