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发布时间:2022-08-23T03:46:24.152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4月第8期作者:盛积贤[导读]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理论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的集中体现,盛积贤武警警官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213摘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理论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心内容。
对马克思群众观进行研究,深入把握其形成轨迹,对于加深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革命影响,全体党员自觉实践群众路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实践价值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是经过历史验证正确科学的理论,具有经久不衰的强大生命力。
这一观点是马克思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中重要作用做出的系统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一是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历史生活。
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历史生活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人类的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
为了生存下去,首先人们必须解决生产物质材料的需求。
人民创造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物质财富的活动,是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在实践生产过程中,劳动人民在日积月累下,有了很多丰富的经验,他们积极主动的去改进完善各种生产工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提升,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生活的持续发展。
因此,劳动人民成为社会发展和促进生产的结果的最后决定性力量和中坚力量。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还创造了语言、写作、艺术、科学等社会生活的精神财富。
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脑力工作者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将会越大。
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可以看出,物质财富是精神财富得以创造的重要基础,如果没了物质条件,那么人们就无法生存,那么不管是科学文化,还是艺术创造都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应当尊重所有物质与精神财务的创造者,尊重人民群众的劳动成果。
二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促进社会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念根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指南。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导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等执政理念,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一、群众史观的实质和根据群众史观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所形成,后来经过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发展起来的。
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群众史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人民群众是历史过程的积极主体,一般说对社会发展起着主要决定作用。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写道:“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非常明确地表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思想。
第二,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的创造者。
英雄人物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比普通个人要大得多。
但是,英雄人物是时代和群众的产物,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创造群众,而是群众创造英雄。
对群众史观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独特的贡献的普汉列诺夫证明,决定社会发展的归根到底不是杰出人物的愿望和思想,而是社会存在的物质条件的发展,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更,是各个阶级的斗争和在物质资料生产方面的相互关系的变更。
因此,如果杰出人物的思想和愿望与社会的经济发展背道而驰,与先进阶级的要求背道而驰,那末他们就会变成无用之物;反之,如果杰出人物的思想和愿望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正确反映先进阶级的要求,那他们就能成为真正的杰出人物。
第三,普通个人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普通个人与英雄人物是一种辩证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普通个人的作用越来越大。
群众观

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心得体会心理科符丹萍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大讨论的学习,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
群众观点,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态度。
马克思主义认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
也是我们党的政治观的一个核心。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整个社会全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任何真正有价值的精神财富,都是对人民群众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根本变革。
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我们军队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
这是由我们军队的性质决定的。
我们的军队,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党的指导思想,就是我们军队行动的指南;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党和人民的利益需要,就是我们要追求和维护的利益。
邓小平同志说过,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军人要像军人的样子。
今天,“军人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每名官兵的形象是否与此相符?我们很有必要加以追问。
“样子”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面子”或形象。
一支军队的样子,是部队官兵整体素质、作风纪律、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
军队和军人的样子,不是衣饰装扮出来的,不是作秀表演出来的,而是素质、作风和信念的外在反映,是发自于内心、流淌于血液、融化为人格的精神气质。
里子决定面子。
里子没练好,面子再好,也只是绣花枕头一包草。
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是要更好的牢记我们军队的宗旨,更好地端正态度,自觉把军队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奋勇前进;只有更好地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才能自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勇于奉献,甚至不怕流血牺牲!人民军队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是“风雨侵衣骨更硬”的坚定乐观,是“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所向披靡,是“一把炒面一把雪”的战斗精神,是千军万马战汶川的时代风采,是国庆大阅兵走过天安门广场的钢铁方阵。
浅析马克思关于群众史观-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是什么

浅析马克思关于群众史观作者:王佳梦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8期关键词:马克思群众史观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第一次真正地、彻底地、全面地解决了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结束了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长期统治,恢复了人民群众作为世界历史创造者的本来面目。
马克思的“群众史观”是我们当下树立为民利民的治国理念的理论基础。
一、关于马克思群众史观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
国内研究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方面的学者很多,但其观点各不相同,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人民群众是历史过程的积极主体,一般说对社会发展起着主要决定作用。
二、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的创造者。
三、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历史作用的决定力量。
国外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的研究,大多集中表现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中。
在绝大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眼里,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能够代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没有深入到资本主义内部,仅仅是对社会表面现象的揭露与痛斥,缺乏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剖析和批判,没能找出造成这类现象的内在经济原因,更没有对其内在经济原因作具体分析,忽视了资本主义的矛盾,批判的矛头没有触及资本主义制度。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德国罗莎·卢森堡,根据其所处时代,重新解读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较为系统的群众史观。
卢森堡把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强调集中在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关注上。
注重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
[2]可以这样说:罗莎·卢森堡的民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是一致的。
这一点,程人乾先生在他的《罗莎·卢森堡生平和思想》一书中也论述了他的这一观点。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代表人物汤普森在其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一书中指出:“工人阶级的形成不仅是经济史上,而且是政治史和文化史上的事实。
浅析马克思关于群众史观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代表人物汤普森在其著f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
成》 一 书 中指 出 : “ 工人 阶级 的形成 不 仅是经济 史上 , 而且 是政 治史和 文 化史上 的事实 。 它 不是 工厂 制 的 自发 产物 , 也 不应 当想象 有某 种 外部力 量( 即‘ 工 业革
命’ 胙 用于一种‘ 新人类’ 。 工业革命过程 中变动的生产关系和劳动条件并非施 加 在这种 原料上 , 而是施加 在生而 自由的英 国人 身上 。 ” 他 是在 强调 客观 经济条 件与阶级的主观意识共同决定了阶级的形成, 其目的是要恢复马克思曾经强调 的人在 历史 发展过 程 中的主 观能动 性 , 即人 既是被 决 定的 , 但 同时也 是历 史的
关 于马 克思 群众 史观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他是唯物 史观的重要内容。 国内研究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方面的学者很多, 但其观点各 不相同, 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过程的积极主体 , 一般 说对社会发展起着主要决定作用。 二、 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的创造者。 三、 人 民 群众是英雄人物历史作用的决定力量。 国外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的研究, 大多集中表现在西方马克思
论形成阶段。 黑格尔哲学中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给马克思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影 响。 辩 证法 思想 给马 克思 留下 了极 其深 刻 的影响 。
第二 阶段是 他在《 莱 茵报 》 做 主编 时期 , 这一 时期他 看到 了到 很多 的政治 、 经济 、 思想 等诸方 面 的矛盾和 问题 , 尤 其是 当时 面对封 建专 制与 以农 民为代 表
的广大人民的矛盾 此时的马克思站到被压迫的劳动人民一边 , 提 出了要用物
浅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2020年 第 01 期史哲天地作者单位:苏娇,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浅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苏 娇摘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群众观点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正确认识并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保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群众观;依据;践行途径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占据统治地位,以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为前提,否认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怎样看待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等问题。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重要标志。
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于新时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相关概述(一)人民群众的内涵首先理解人民和群众的概念。
毛泽东思想指出现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群众是相对于干部来说的,一般指未加入党团的人,表示“党员”与“群众”的区别,“干部”与“群众”的区别。
而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量的规定性上来讲,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从质的规定性上来讲,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他们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渴求者、追求者和实践者。
在不同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但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始终是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
在此基础上,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个人包括普通个人和杰出人物。
普通个人在社会历史总人数中占绝大多数。
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无数个人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就可以形成强大的力量。
马克思第三章第三节_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英雄
A.认识根源:停留于历史现象的表面夸
史观
大英雄人物作用
产生
B.社会历史根源: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
的
,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得不到充分
根源
发挥和应有承认
C.阶级根源: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为了
维护本阶级利益,用英雄史观为自己
服务
英雄史观的两种基本形式
(1)唯意志论或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认为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意志可以 决定历史进程。
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 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 群众的意愿。
历史人物活动的历史制约性 即:时 势造就英雄
时势召唤英雄
时代造就英雄 时势锻炼英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时代造就英雄 时势筛选英雄
(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历史背景出发, 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 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个
普通个人 杰出人物
人
历史人物 反面人物
丙
负方向
乙
正方向
甲
(二)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 的作用
1、历史事件的当事者; 2、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主要倡导者、发起
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3、历史进程的影响者。
历史人物的作用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制约, 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29 岁时任巴县县委副书记,37岁起担任重庆市 公安局副局长达16年,先后指挥破获震惊全国 的警匪枪战案、中国第一盗窃案、运钞车被劫 案、杀人恶魔张君案,获公安部一等功多次; 是闻名一时的“打黑英雄”,号称“全国排名 靠前的刑事侦查专家”;他所领导及主管的重 庆市公安局刑侦力量一度居全国前列。
马克思主义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㈠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 对立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鲍威尔兄弟——历史中起决定作用 的是“英雄”的精神,而人民群众是历 史中的惰性因素 ★马克思——“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 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的群 众”。
历史的
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 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 穿、住、用、行等必须的生活资料.他们 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 量。
产线奇瑞生
家电生产线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唯心史观——“英雄史观”
唯物史观——“群众史观”
英雄史观 一、含义 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 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 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 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二、根源 认识根源:把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意 识的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 社会历史根源: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少数 人从事政治统治、垄观来为自己服务
㈡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 在和发展的前提
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 的。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现实的人:处在现实中的、可以通过经 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 过程中的人。 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 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 有能动性的人 只有把人看做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 人及其活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 的关系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 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 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 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 精神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史观包括群众史观,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都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人民才是历史进步的唯一动力.群众史观是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提出的,但不完全等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还包括社会构成和社会发展规律等.
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们,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从而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领导群众夺取胜利.《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的不朽著作就曾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总是不懈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它为无产阶级的阶级目标服务,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它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丝毫没有自己的一己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