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宫之奇谏假道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及翻译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及翻译宫之奇谏假道原文及翻译宫之奇谏假道《左传》【题解】僖公五年(公元前655)晋国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是要趁虞国的不备而一举两得,即先吃掉虢国,再消灭虞国。
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早就看清了晋国的野心。
他力谏虞公,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应该实行德政,民不和则神不享。
可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场。
文章开头只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主题。
语言简洁有力,多用比喻句和反问句。
如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比喻虞晋的利害关系,十分贴切、生动,很有说服力。
【原文】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2)。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3),寇不可翫(4)。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6),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7),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8)。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9)。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10),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11)。
将虢是灭(12),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13)?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14)?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15)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16)。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17)。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18)。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19)。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馨物(20)。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21),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22)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23),曰:“虞不腊矣(24)。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25)冬,十二月丙子朔(26),晋灭虢,虢公醜奔京师(27)。
师还,馆于虞(28),遂袭虞,灭之。
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29)。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及译文
宫之奇谏假道_《宫之奇谏假道》原文及译文《宫之奇谏假道》原文及翻译原文: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译文: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
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
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车子和车版互相依傍,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族,难道会害我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周太王的儿子。
太伯没有依从太王,所以没有继承君位。
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做过周文王的执政大臣,功勋记载在王室,收藏在掌管策命盟约的官府。
晋国一心要灭掉虢国,对虞国还有什么爱?况且虞国同晋国的关系能比桓叔、庄伯更亲吗,即使晋国爱虞国的话?桓叔、庄伯两族有什么罪,却以他们为杀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他们威逼到晋侯自己吗?至亲以尊宠相威逼,尚且杀害他们,何况是以国家对国家呢?”虞公说,“我祭祀的物品丰盛洁净,神一定保佑我。
【诗歌鉴赏】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二年五年)原文及翻译 左丘明
【诗歌鉴赏】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二年、五年)原文及翻译左丘明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二年、五年)原文及翻译左丘明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二年、五年)原文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公曰:“是吾宝也。
”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
”公曰:“宫之奇存焉。
”对曰:“宫之奇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且少长于君,君昵之。
虽谏,将不听。
”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不为道,入自颠柃,伐溟三门。
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
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
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
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
夏,晋里克。
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以上僖公二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幅乎?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髫,神必据我。
”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繁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从,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于朔。
晋灭虢。
虢公丑奔京师。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二年、五年)翻译晋国大夫旬息请求用屈地出产的良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去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
晋献公说:“这些东西是我的宝物啊”荀息回答说:“如果能向虞国借到路,这些东西就像放在国外库房里一样。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及译文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及译文《宫之奇谏假道》原文及翻译原文: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译文: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
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
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车子和车版互相依傍,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族,难道会害我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周太王的儿子。
太伯没有依从太王,所以没有继承君位。
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做过周文王的执政大臣,功勋记载在王室,收藏在掌管策命盟约的官府。
晋国一心要灭掉虢国,对虞国还有什么爱?况且虞国同晋国的关系能比桓叔、庄伯更亲吗,即使晋国爱虞国的话?桓叔、庄伯两族有什么罪,却以他们为杀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他们威逼到晋侯自己吗?至亲以尊宠相威逼,尚且杀害他们,何况是以国家对国家呢?”虞公说,“我祭祀的物品丰盛洁净,神一定保佑我。
”宫之奇回答说:“下臣听说过,鬼神不是亲近个人,只是依据德行。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原文及翻译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原文及翻译【作品介绍】《宫之奇谏假道》讲的是:鲁僖公二年,晋侯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灭虢夏阳。
鲁僖公五年,晋侯再一次向虞国借道伐虢。
虞国大夫宫之奇看穿了晋侯的阴谋,于是力劝虞公不要借道。
他首先陈述了虞、虢之间唇亡齿寒的关系,然后揭露了晋侯残酷无情的本质,最后提醒虞公国家存亡在于德行,而不在于神灵。
然而虞公不听劝告,最终灭国。
【原文】《宫之奇谏假道》出处:《左传》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2)。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3),寇不可翫(4)。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6),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7),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8)。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9)。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10),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11)。
将虢是灭(12),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13)?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14)?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15)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16)。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17)。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18)。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19)。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馨物(20)。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21),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22)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23),曰:“虞不腊矣(24)。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25)冬,十二月丙子朔(26),晋灭虢,虢公醜奔京师(27)。
师还,馆于虞(28),遂袭虞,灭之。
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29)。
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30)。
”罪虞,言易也。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注释】(1)晋:国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
晋侯:晋献公。
复假道:又借路。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及翻译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及翻译宫之奇谏假道《左传》【题解】僖公五年(公元前655)晋国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是要趁虞国的不备而一举两得,即先吃掉虢国,再消灭虞国。
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早就看清了晋国的野心。
他力谏虞公,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应该实行德政,民不和则神不享。
可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场。
文章开头只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主题。
语言简洁有力,多用比喻句和反问句。
如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比喻虞晋的利害关系,十分贴切、生动,很有说服力。
【原文】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2)。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3),寇不可翫(4)。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6),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7),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8)。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9)。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10),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11)。
将虢是灭(12),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13)?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14)?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15)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16)。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17)。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18)。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19)。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馨物(20)。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21),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22)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23),曰:“虞不腊矣(24)。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25)冬,十二月丙子朔(26),晋灭虢,虢公醜奔京师(27)。
师还,馆于虞(28),遂袭虞,灭之。
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29)。
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30)。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古文观止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作品介绍】
《宫之奇谏假道》讲的是:鲁僖公二年,晋侯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灭虢夏阳。
鲁僖公五年,晋侯再一次向虞国借道伐虢。
虞国大夫宫之奇看穿了晋侯的阴谋,于是力劝虞公不要借道。
他首先陈述了虞、虢之间唇亡齿寒的关系,然后揭露了晋侯残酷无情的本质,最后提醒虞公国家存亡在于德行,而不在于神灵。
然而虞公不听劝告,最终灭国。
【原文】
《宫之奇谏假道》
出处:《左传》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2)。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3),寇不可翫(4)。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6),其虞、虢之谓也。
”
公曰:“晋,吾宗也(7),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8)。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9)。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10),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11)。
将虢是灭(12),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13)?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14)?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15)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16)。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17)。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18)。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19)。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馨物(20)。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21),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22)。
宫之奇谏假道 原文+注释
宮之奇諫假道(僖公五年)[1]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2]。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3]。
虢亡,虞必從之。
晉不可啟,寇不可翫[4]。
一之謂甚,其可再乎[5]?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6],其虞虢之謂也。
”[1]本文寫晉侯向虞國借道,宮之奇看出晉的陰謀,力諫虞公。
他有力地駁斥了虞公迷信宗族關係和神權的思想,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應該實行德政,民不和則神不享。
這反映了當時的民本思想。
宮之奇,虞大夫。
諫(jiàn),用言語糾正尊長的錯誤。
假,借。
假道,借路,這裏專指軍隊借路,通過別國領土。
[2]晉侯,指晉獻公。
復,又。
僖公二年晉曾向虞借道伐虢,滅下陽。
虞,國名,武王所封,為大(tài)王之子虞仲的後代,在今山西平陸縣東北六十里。
虢(guó),國名,文王封其弟叔於上陽(今河南陝縣東南),號西虢。
[3]表,外面。
[4]啟,開啓,這裏指假道,使晉得以實現其野心。
寇,凡兵作於內為亂,於外為寇。
翫(wán),習慣而不留心,等於說放鬆警惕。
[5]一次已經算是過分了,還可以來個第二次嗎?謂,通為(依王念孫說,見《經傳釋詞》引)。
甚,厲害,過分。
其,語氣詞,加強反問。
[6]輔,面頰。
車,牙牀骨。
公曰:“晉,吾宗也[1],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2]。
大伯不從,是以不嗣[3]。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4];為文王卿士[5],勳在王室,藏於盟府[6]。
將虢是滅,何愛於虞[7]?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8]?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9]?不唯偪乎[10]?親以寵偪[11],猶尚害之,況以國乎[12]?”[1]宗,同姓,同一宗族。
晉、虞、虢都是姬姓國,同一祖先。
[2]大(tài)伯、虞仲,大王的長子、次子。
昭,宗廟在左的位次。
古者昭穆相承,左為昭,右為穆。
大王於周為穆,穆生昭,故大王之子為昭。
[3]不從,指不從隨父側。
大伯知道大王要傳位給他的小弟弟王季,所以和虞仲一起出走。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及翻译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及翻译
贾谊(前魏宰相贾思勰)曰:“汉家垂其世,宗庙之臣弗求也。
朕忠实爱国,谏言无不切实,今臣死矣,死而不改,请遗谏假道,愿有所谵!”
宫之奇谏:“历代君王,若以贤能遴选,上下和睦,可以建立一个安定、有序的国家;若受到小人马首列群,则会使社会出现腐败、偏袒等弊病。
故君子建议:一是君王必须按正义选拔有学问、有能力的人,不可受制于小人的马首列群;二是宫廷内必须严格执行职责和规矩,实行节约;三是把公道、信守为政治实践的根本准则,以谨慎视公职、克己奉公,疏放社会工作和政治改革,可以减少负担,使社会更加安定有序。
- 1 -。
宫之奇谏假道知识点总结
宫之奇谏假道知识点总结《宫之奇谏》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古装剧,讲述的是唐代宫廷中的权力斗争。
在剧中,有许多关于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点,本文将针对剧中出现的“假道”进行总结。
一、什么是假道?在《宫之奇谏》中,假道是指在实际行走过程中,绕开某一关键地点而选择不同的路线进行行进的方式。
假道的实施,可以避免被敌人或者监察团发现,同时可以保障人员的安全。
二、假道的类型根据《宫之奇谏》剧中的描绘,假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地洞假道地洞假道指的是在地下挖掘出一条通道,用于行走或者藏匿。
这种假道存在于地下窖藏中,用于藏匿物品或者兵器,目的是绕过守卫,避免被发现。
2. 牆洞假道牆洞假道指的是在房屋或者城墙内部开凿出一扇门洞或者通道,用于行走或者藏匿。
这种假道也是为了绕过守卫而建造的。
3. 棚顶假道棚顶假道可以说是《宫之奇谏》中最为经典、最为独特的一种假道。
它是指在房屋的顶部或者棚顶上开设假道,便于行走,又能够隐藏,防止被发现。
4. 水道假道水道假道是指在水上开辟一条假道,用于行走或者藏匿物品。
这种假道与其他三种假道不同,因为它不是在陆地上,而是在水中。
三、假道在历史上的应用假道在历史上的应用非常广泛。
据史料记载,早在古埃及时期,法老王时代即已经开始出现类似假道的建筑。
而在中国古代,假道也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政治领域,应用范围包括宫廷、军营、城池等。
四、假道的意义假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体道路对于通行人员的限制,并能够在保护人员隐私的同时,更好地完成任务。
对于文化发展而言,假道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反映了古代人民在不断面对战争和敌人侵扰的时代背景下,所采用的应对战略和建筑技术。
五、假道的现实意义虽然现代社会已经进入新时代,但是假道依然具有实际意义。
对于一些特殊任务和特殊人物而言,假道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军事和情报活动中,同时在一些职业行业(如设计、建筑、交通等)中也有广泛使用。
六、结语《宫之奇谏》中的假道,反映了唐代官场上的权力斗争和政治手段,同时具有较为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及翻译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及翻译范文一:宫之奇谏假道原文及翻译回想起在历史课上学到的宫之奇谏假道,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深厚底蕴。
以下是原文和翻译,欢迎大家品味。
原文:宫之奇谏曰:“凡治国之道,杀一人以息天下之事,不亦宜乎?否则夫妇之别,非为水陆之隔?利民利时,存亡之机,斯在一寸,而君子藏焉。
不忘其旧社稷之情,而背本末之哲,非君子之所为也。
”翻译:宫之奇谏说道:“治理国家,杀一人以息天下之事,不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吗?否则夫妇相离如同水陆相隔?利民利时,国家生死离合就在一瞬间,这是君子必须谨慎处理的。
不要忘记社稷的感情,而丢弃本末之别,这不是君子应该做的。
”要点分析:此文是一篇关于宫之奇谏假道的口述,描写了宫之奇谏的满怀忧虑,但这些忧虑却是正确的和合理的。
文章中重点突出了“治国之道”,强调了“杀一人以息天下之事”,指出了君子“藏”机智,照顾国民的利益,同时也强调了君子不能丢失长达千年的尊严和传统。
范文二:宫之奇谏假道的历史价值宫之奇谏假道,一篇古代著名的谏文,早年由宫之奇所写,共有158字,主要谏言司马炎不要篡位。
虽然历经了1300多年的洗礼,但这篇文章给后人留下了很深的历史印记。
宫之奇于晋代时期,是公认的奇才,他有着卓越的政治才能,对晋氏政治进行了多项建议和改良,极大地促进了晋朝的发展。
这篇谏文的撰写,不仅在当时的政治议论中炸开了锅,而且在后世长达数百年的历史演变中,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现在看来,宫之奇谏的中心思想是极其高明且稳重的,它所凝聚的睿智思想、谋略和治国之道,使它成为我国古代治国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某种特殊文化、历史和哲学思想的结晶,同样,宫之奇谏口述的谏言也将成为历史遗产,传承给那些珍视我们历史文化的人们。
文言文《宫之奇谏假道》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宫之奇谏假道》讲的是:鲁僖公二年,晋侯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灭虢夏阳。
鲁僖公五年,晋侯再一次向虞国借道伐虢。
虞国大夫宫之奇看穿了晋侯的阴谋,于是力劝虞公不要借道。
他首先陈述了虞、虢之间唇亡齿寒的关系,然后揭露了晋侯残酷无情的本质,最后提醒虞公国家存亡在于德行,而不在于神灵。
然而虞公不听劝告,最终灭国。
【原文】《宫之奇谏假道》出处:《左传》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2)。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3),寇不可翫(4)。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6),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7),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8)。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9)。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10),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11)。
将虢是灭(12),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13)?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14)?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15)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16)。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17)。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18)。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19)。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馨物(20)。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21),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22)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23),曰:“虞不腊矣(24)。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25)冬,十二月丙子朔(26),晋灭虢,虢公醜奔京师(27)。
师还,馆于虞(28),遂袭虞,灭之。
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29)。
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30)。
”罪虞,言易也。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注释】(1)晋:国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
晋侯:晋献公。
复假道:又借路。
《宫之奇谏假道》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宫之奇谏假道》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文章开头介绍了晋国向虞国借道的背景,指出这是晋国为了攻打虢国而采取的策略。
宫之奇对此表示反对,他认为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后,虞国也将面临危险。
他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虞国和虢国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虞公听了宫之奇的话,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晋国是自己的同宗,不会伤害自己。
宫之奇则指出,桓庄之族并没有罪过,却被晋献公杀害,这说明晋献公是一个只注重利益、不顾亲情的人。
他还提醒虞公,晋国的实力强大,虞国无法与之抗衡,如果晋国灭了虢国,下一步就可能是攻打虞国。
虞公仍然不听从宫之奇的劝告,答应了晋国的请求。
宫之奇看到虞国的命运已经无法挽回,于是带着族人离开了虞国。
他预言虞国将在晋国攻打虢国的战争中灭亡,事实果然如此。
文章通过宫之奇的进谏,展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和忠诚勇敢。
他不仅看到了晋国的野心,也看到了虞国的危险,多次进谏,希望虞公能够采取措施,避免灾难的发生。
然而,虞公却被自己的私欲和短视所蒙蔽,最终导致了虞国的灭亡。
从虞公的角度来看,他的昏庸无能和短视是导致虞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他只看到了晋国的同宗关系,却没有看到晋国的野心和实力。
他被自己的私欲所左右,不听从忠臣的劝告,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从宫之奇的角度来看,他的远见卓识和忠诚勇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不仅看到了虞国的危险,也看到了晋国的野心,多次进谏,希望虞公能够采取措施,避免灾难的发生。
他的忠诚勇敢也值得我们敬佩,他在虞国面临灭亡的危险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选择了与虞国共存亡。
《宫之奇谏假道》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章,它通过对虞国灭亡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政治的复杂性。
同时,也展现了宫之奇的远见卓识和忠诚勇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文言文《宫之奇谏假道》古文赏析
宫之奇谏假道》古文赏析【作品介绍】《宫之奇谏假道》讲的是:鲁僖公二年,晋侯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灭虢夏阳。
鲁僖公五年,晋侯再一次向虞国借道伐虢。
虞国大夫宫之奇看穿了晋侯的阴谋,于是力劝虞公不要借道。
他首先陈述了虞、虢之间唇亡齿寒的关系,然后揭露了晋侯残酷无情的本质,最后提醒虞公国家存亡在于德行,而不在于神灵。
然而虞公不听劝告,最终灭国。
【原文】《宫之奇谏假道》出处:《左传》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 。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2) 。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3) ,寇不可翫(4) 。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6) ,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7) ,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8) 。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9) 。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10) ,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11) 。
将虢是灭(12) ,何爱于虞!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13)? 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14)? 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15)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16) 。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17) 。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18) 。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19) 。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馨物(20) 。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21) ,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22)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23) ,曰:“虞不腊矣(24) 。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 (25)冬,十二月丙子朔(26) ,晋灭虢,虢公醜奔京师(27) 。
师还,馆于虞(28) ,遂袭虞,灭之。
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29) 。
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30) 。
罪虞,言易也。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注释】(1) 晋:国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
文言文《宫之奇谏假道》古文赏析
《宫之奇谏假道》古文赏析【作品介绍】《宫之奇谏假道》讲的是:鲁僖公二年,晋侯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灭虢夏阳。
鲁僖公五年,晋侯再一次向虞国借道伐虢。
虞国大夫宫之奇看穿了晋侯的阴谋,于是力劝虞公不要借道。
他首先陈述了虞、虢之间唇亡齿寒的关系,然后揭露了晋侯残酷无情的本质,最后提醒虞公国家存亡在于德行,而不在于神灵。
然而虞公不听劝告,最终灭国。
【原文】《宫之奇谏假道》出处:《左传》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2)。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3),寇不可翫(4)。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6),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7),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8)。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9)。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10),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11)。
将虢是灭(12),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13)?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14)?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15)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16)。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17)。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18)。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19)。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馨物(20)。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21),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22)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23),曰:“虞不腊矣(24)。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25)冬,十二月丙子朔(26),晋灭虢,虢公醜奔京师(27)。
师还,馆于虞(28),遂袭虞,灭之。
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29)。
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30)。
”罪虞,言易也。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注释】(1)晋:国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
晋侯:晋献公。
复假道:又借路。
僖公二年晋曾向虞借道伐虢,今又借道,故用“复”。
左丘明《宫之奇谏假道》原文译文鉴赏
左丘明《宫之奇谏假道》原文|译文|鉴赏《宫之奇谏假道》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讲述了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借道给晋国伐虢,但虞公不听,最终导致亡国的故事。
下面一起学习这篇古文吧!《宫之奇谏假道》原文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
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
’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
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
”罪虞公,言易也。
译文及注释译文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
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
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
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宫之奇谏假道名句
宫之奇谏假道名句宫之奇谏假道名句是指在文章或对话中,使用虚构的道名或假名句,来表达某种意义或引发某种思考。
下面列举了10个宫之奇谏假道名句,以及对其含义的解释。
1. 星光之路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道路上有无数可能性和机遇,就像漫天繁星一样闪耀夺目。
2. 梦幻之桥这句话意味着人们通过梦想和努力,可以跨越困难和障碍,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3. 知识之海这句话意味着学习和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无限的,人们可以不断汲取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和能力。
4. 心灵之墙这句话意味着人们内心的坚守和自我保护机制,让我们能够面对外界的挑战和困难,保持内心的稳定和安宁。
5. 希望之花这句话意味着希望是生命的动力和力量,它能够在困境中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勇气,让人们持续向前。
6. 创意之雨这句话意味着创造力是人类独有的天赋,它像雨水一样滋润着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力,激发出新的思路和想法。
7. 友谊之林这句话意味着友谊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它像一片茂密的树林,给人们提供温暖和支持,让人们不再感到孤单和无助。
8. 数字之谜这句话意味着数字和计算是隐藏在自然界中的规律和秘密,通过破解数字之谜,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和变化。
9. 真理之镜这句话意味着真理是人们追求和探索的目标,它像一面镜子,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和世界,找到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10. 时光之河这句话意味着时间是无法逆转和停止的,它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带走过去,带来未来,提醒人们珍惜时间,珍惜每一刻的生活。
以上是10个宫之奇谏假道名句及其含义的解释。
这些名句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隐喻,表达出人们对生活、人性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带给人们启示和思考。
希望这些名句能够激发你的灵感,让你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篇选自《左传 僖公五年 僖公五年》 本篇选自《左传·僖公五年》。 晋为何伐虢: 晋为何伐虢: 这就要先了解 “曲沃并晋 ”。
曲沃并晋
晋侯世系:唐叔虞 穆侯 殇侯→文侯 穆侯→殇侯 文侯→昭 晋侯世系:唐叔虞→穆侯 殇侯 文侯 昭 孝侯→鄂侯 哀侯→小子侯 鄂侯→哀侯 小子侯→晋侯 侯→ 孝侯 鄂侯 哀侯 小子侯 晋侯 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 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 曲沃邑大于翼。 晋君都邑也。) 。)→曲 (曲沃邑大于翼。翼,晋君都邑也。) 曲 沃庄伯→曲沃武公(晋武公) 晋侯二十八年, 沃庄伯 曲沃武公(晋武公) 晋侯二十八年, 曲沃武公 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 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尽以其室器赂献 于周釐王。釐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 于周釐王。釐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 于是尽并晋地而有之。 侯,于是尽并晋地而有之。
用食物供奉鬼神。 尚书·盘庚上 盘庚上》 享 : ① 用食物供奉鬼神 。 《 尚书 盘庚上 》 : 现在) 大享于先王。 “ 兹 ( 现在 ) 予 ( 我 ) 大享于先王 。 ” 引 申为“宴享,用食物招待人” 左传·襄 申为 “ 宴享 , 用食物招待人 ” 。 《 左传 襄 公二十七年》 郑伯享赵孟于垂陇。 公二十七年 》 : “ 郑伯享赵孟于垂陇 。 ” 垂陇,地名) 引申为“ (垂陇,地名),引申为“献”: 考工记·玉人 玉人》 《考工记 玉人》:“璧琮(cónɡ)(一种 ɡ ( 玉器)九寸,诸侯以享天子。 玉器)九寸,诸侯以享天子。” 鬼神享用祭品。 ②鬼神享用祭品。 孟子·万章上 万章上》 使之主祭 让舜主持祭祀) 使之主祭( 《孟子 万章上》“使之主祭(让舜主持祭祀) 而百神享之。”引申为“享受”。 而百神享之。 引申为“享受”
其爱之也: 孔颖达疏: 且 ……其爱之也 : ① 孔颖达疏 : “ 虞岂能 其爱之也 亲於桓庄乎, 其当爱此虞也? 指晋, 亲於桓庄乎 , 其当爱此虞也 ? ” 其 , 指晋 , 之,指虞。晋会爱虞吗?②倒装,实为 晋之爱虞也, 能亲於桓庄乎? 王力) “ 晋之爱虞也 , 能亲於桓庄乎 ? ” ( 王力 ) 此说不可取。 此说不可取。 而以为戮: 把他们当作杀戮的对象。 而以为戮 : 把他们当作杀戮的对象 。 晋献 公见桓、 庄后代日益强盛, 公见桓 、 庄后代日益强盛 , 遂于鲁庄公二 十五年包围聚邑( 今山西绛县东南) 十五年包围聚邑 ( 今山西绛县东南 ) , 尽 杀群公子,以除后患。《 左传·庄公二十五 杀群公子, 以除后患。 左传 庄公二十五 晋侯围聚,尽杀群公子。 年》:“冬,晋侯围聚,尽杀群公子。”
璧: 玉器名。扁平、圆形、中心有孔。 玉器名。扁平、圆形、中心有孔。边阔大 于孔径。古代贵族用作朝聘、祭祀、 于孔径。古代贵族用作朝聘、祭祀、丧葬 时的礼器,也作佩带的装饰。 诗经·卫 时的礼器,也作佩带的装饰。《诗经·卫 淇奥》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 风·淇奥》:“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 淇奥 如璧。” 如璧。
曲沃和虢之间的恩怨情仇
在“曲沃并晋”的过程中虢国数次帮助晋讨 曲沃并晋” 伐曲沃,结下了很深的仇怨: 伐曲沃,结下了很深的仇怨: 1.鄂侯六年卒 曲沃庄伯闻晋鄂侯卒, 1.鄂侯六年卒。曲沃庄伯闻晋鄂侯卒,乃兴 鄂侯六年卒。 兵伐晋。周平王使虢公将兵伐曲沃庄伯, 兵伐晋。周平王使虢公将兵伐曲沃庄伯,庄 伯走保曲沃。晋人共立鄂侯子光,是为哀侯。 伯走保曲沃。晋人共立鄂侯子光,是为哀侯。 2. 晋小子之四年,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杀之。 晋小子之四年,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杀之。 周桓王使虢仲伐曲沃武公,武公入于曲沃, 周桓王使虢仲伐曲沃武公,武公入于曲沃, 乃立晋哀侯弟缗为晋侯。 乃立晋哀侯弟缗为晋侯。
虞仲(周章之弟 周武王封他于虞)
成王(武王之子)
唐叔虞 (晋始祖) 穆侯 殇叔(穆侯之弟)
文侯(穆侯太子) 昭侯(文侯之子) 孝侯 (昭侯之子) 鄂侯(孝侯之子) 哀侯(鄂侯之子) 小子侯(哀侯之子) 晋侯(哀侯之弟)
桓叔 (文侯之弟, 名成师,昭侯封他于曲沃)
曲沃庄伯(桓叔之子)
晋武公
虞公 吴王寿梦
晋、虞、北虢关系表
后稷
(周始祖)
大王(古公亶父, 为后稷第十二代孙) 大伯(大王长子) 吴始祖,无子, 传位给仲雍
虞仲(即仲雍) 季简 (虞仲之子) 叔达 (季简之子) 文王(昌)王季之子 武王(文王之子)
周章
(叔达之子 正式受 周武王之封为吴君)
王季(即季历) 虢仲 (西虢君) 虢叔(东虢君)
虢 汉语大词典》 “①古国名 古国名。 《 汉语大词典 》 : “① 古国名 。 西周文王 弟虢仲之封地, 弟虢仲之封地 , 故城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是为西虢。 虢叔之封地, 者 , 是为西虢 。 虢叔之封地 , 在今河南城 皋县虢亭者, 是为东虢。 平王东迁, 皋县虢亭者 , 是为东虢 。 平王东迁 , 西虢 徙上阳, 地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 称南虢。 徙上阳 , 地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 , 称南虢 。 西虢迁徙后, 其支族留居原封地者, 西虢迁徙后 , 其支族留居原封地者 , 称小 此外, 虢仲有别支, 虢 。 此外 , 虢仲有别支 , 地居于今山西省 平陆县大阳之南、 滨河之北者, 称北虢。 平陆县大阳之南 、 滨河之北者 , 称北虢 。 史称‘ 晋假道于虞以伐虢’ 即指此。 史称 ‘ 晋假道于虞以伐虢 ’ 者 , 即指此 。 ”
僖公五年《春秋经》:“冬,晋人执虞 公。” 晋侯: 晋献公, 姬姓, 名诡诸, 晋侯 : 晋献公 , 姬姓 , 名诡诸 , 晋武公之 子。 复假道: 僖公二年, 复假道 : 僖公二年 , 晋以良马美玉贿虞公 以借路伐虢, 虞公贪财, 不但借路, 以借路伐虢 , 虞公贪财 , 不但借路 , “ 且 请先伐虢” 作先头部队, 结果, 请先伐虢 ” , 作先头部队 , 结果 , 晋虞联 灭下阳” 下阳, 虢邑, 军 “ 灭下阳 ” ( 下阳 , 虢邑 , “ 灭 ” 指占 领)。
②第二 左传·庄公十年 庄公十年》 一鼓作气,再而衰, 《 左传 庄公十年 》 : “ 一鼓作气 , 再而衰 , 三而竭。 注意, 在上古只有“ 三而竭 。 ” 注意 , “ 再 ” 在上古只有 “ 二 , 第二” 的意义, 第二 ” 的意义 , 不同于现在用来表示行为 的重复,如上古“再拜”是拜两 ”“三年再会 是说“ 三年再会” 拜 ; ”“ 三年再会 ” 是说 “ 三年之内会面 两次” 不是“三年之后再会。 两次”,不是“三年之后再会。” 古代表示行为重复, 相当现代副词“ 古代表示行为重复 , 相当现代副词 “ 再 ” 的是副词“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 复斩 的是副词“复”,《史记 项羽本纪》“复斩 汉一都尉。” 汉一都尉。 较晚才发展出副词用法, “ 再 ” 较晚才发展出副词用法 , 表行为重 复。
曲沃和虢之间的恩怨情仇
3. 八年,士蒍(wěi)说公 “故晋之群公子 八年,士蒍( ) 不诛,乱且起。 乃使尽杀诸公子, 多,不诛,乱且起。”乃使尽杀诸公子,而 城聚都之,命曰绛,始都绛。九年, 城聚都之,命曰绛,始都绛。九年,晋群公 子既亡奔虢,虢以其故再伐晋,弗克。十年, 子既亡奔虢,虢以其故再伐晋,弗克。十年, 晋欲伐虢,士蒍曰: 且待其乱。 晋欲伐虢,士蒍曰:“且待其乱。”
西虢开国君主是文王之弟虢仲。 西虢开国君主是文王之弟虢仲 。 西虢亦称 城虢, 在今陕西宝鸡东; 西周灭亡后, 城虢 , 在今陕西宝鸡东 ; 西周灭亡后 , 支 族仍留原地,称为小虢, 年为秦所灭。 族仍留原地,称为小虢,前687年为秦所灭。 年为秦所灭 北虢在西周时也已建立, 建都上阳( 北虢在西周时也已建立 , 建都上阳 ( 今河 南陕县) 南陕县)。 国语·郑语 韦昭注: 郑语》 虢叔之后。 《 国语 郑语 》 韦昭注 : “ 虢 , 虢叔之后 。 西虢也。”“虢 东虢也。虢仲之后。 西虢也。”“虢,东虢也。虢仲之后。”
辅车: 面颊; 牙床骨(杜预注) 辅车 : ① 辅 , 面颊 ; 车 , 牙床骨 ( 杜预注 ) 。 车两旁之板,大车载物必用辅支持。 ② 辅 , 车两旁之板 , 大车载物必用辅支持 。 淮南子·人间训 述宫之奇谏虞公事, 人间训》 《 淮南子 人间训 》 述宫之奇谏虞公事 , 云 虞之与虢,若车之有轮,轮依于车, “ 虞之与虢 , 若车之有轮 , 轮依于车 , 车亦 依轮。 依轮。” 吾宗也。 晋,吾宗也。晋、虞、北虢关系表
辞源》 修订本) 虢 《 辞源 》 ( 修订本 ) “ 西周分封的诸侯 姬姓。 、西虢(在今陕西宝鸡市) 国。姬姓。1、西虢(在今陕西宝鸡市), 周文王弟虢仲( 一说虢叔) 封地。 周文王弟虢仲 ( 一说虢叔 ) 封地 。 周平王 东迁, 西虢徒于上阳, 称南虢, 东迁 , 西虢徒于上阳 , 称南虢 , 春秋时为 晋所灭。 西虢迁徙时, 有仍留原地者, 晋所灭 。 西虢迁徙时 , 有仍留原地者 , 称 小虢,后为秦所灭。 、东虢( 小虢,后为秦所灭。2、东虢(在今河南荥 周文王弟虢叔( 一说虢仲) 封地, 阳 ) , 周文王弟虢叔 ( 一说虢仲 ) 封地 , 后为郑所灭。3、北虢(在今山西平陆县), 后为郑所灭。 、北虢(在今山西平陆县) 春秋时晋假道于虞以伐虢,即此。 春秋时晋假道于虞以伐虢,即此。” 北虢是文王之弟西虢君虢仲的别支, 北虢是文王之弟西虢君虢仲的别支 , 占有 今河南三门峡和山西平陆一带, 今河南三门峡和山西平陆一带,前655年为 年为 晋所灭。 晋所灭。
指北虢, 国名, 虢 : 指北虢 , 国名 , 历史上姬姓虢国有东 西虢、北虢三个。 虢、西虢、北虢三个。 东虢开国君主是文王之弟虢叔, 东虢开国君主是文王之弟虢叔 , 在今河南 荥阳东北,公元前767年为郑所灭,(《郑 年为郑所灭, 荥阳东北,公元前 年为郑所灭 伯克段于鄢》中涉及) 伯克段于鄢》中涉及)
再:数词。 数词。 论衡· ① 王充 《 论衡 骨相 》 : “ 禹耳三漏 ( 孔 汤臂再肘,文王四乳。 隙),汤臂再肘,文王四乳。” 荀子·礼论 礼论》 故天子棺椁 故天子棺椁( 《 荀子 礼论 》“故天子棺椁 ( guǒ) 十重 ) ( chóng) , 诸侯五重 , 大夫三重 , 士再 ) 诸代庙次以及墓次, 始祖居中, 昭 、 穆 : 古代庙次以及墓次 , 始祖居中 , 左昭右穆, 始祖之子为昭, 孙为穆, 左昭右穆 , 始祖之子为昭 , 孙为穆 , 依次 递转, 除始祖外之代次, 奇数为昭, 递转 , 除始祖外之代次 , 奇数为昭 , 偶数 为穆, 大王是后稷之第12代孙 为穆, 代孙, 为穆 , 大王是后稷之第 代孙 , 为穆 , 其 子则为昭。 子则为昭。 大伯不从: 史记·周本纪 周本纪》 大伯不从 : 《 史记 周本纪 》 : “ 长子太伯 虞仲, 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 虞仲 , 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 , 乃二人亡 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不从”:①不从父命。②不跟随在侧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P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