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古史 资料
世界上古史
14.江苏·雅典民主 邦
20.北京·雅典城
1.上海·国家的形成 10.天津·雅典民
主 10.山东·雅典城邦
14.江
苏·雅典民主
10.山东·雅典城邦 12.湖南·罗马法
19.广东·罗马帝国、希腊经济和文化等; 11.湖南·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
1、人类文明的产生
(1)、文明的含义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明确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蒙昧时 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三个阶段。
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出进入文明社会标准:一是 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阶 层分化,出现阶级;三是出现王权和国家。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2)文明形成的前提(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时间:约1万年前-6000年前(来自元前4000年)表现: (1)西亚:小亚细亚产小麦、大麦;饲养绵羊和山羊 (2)中美洲:产玉米、甘薯;南美印第安人驯化骆马 (3)中国:产水稻和粟;饲养猪、狗
思 想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西亚创造了楔形文字,埃及创造了象形文字,中国创造了 文 甲骨文。诞生于西亚的腓尼基字母成为世界上字母文字的源头 化
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史) 一、世界古代史: (一)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上古史)(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显 A、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政 治
农业为主,逐步建立起了国家。铁器时代,希腊出现了奴隶制城邦国家,古希腊工 商业发达,雅典形成了奴隶制民主制度。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在西罗马帝 国的废墟上,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下一模块中古史)
经 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是采集和渔猎,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为古代文明的诞生创造了 济 条件,铁器的使用拓展了人类生存空间
世界上古史名词解释
世界上古史名词解释1、直立人中国学者习惯上称为猿人,生存年代170(或150)万年前至30(或20)万年前,其化石在欧、亚、非三洲均有发现。
其头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脑容量大约从800毫升到1200毫升,平均身高为160厘米;下肢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大腿骨接近现代人,其直立人行走的姿势已很完善。
2、早期智人早期智人也称古人,生活于距今25万年至4万年前。
其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但仍带有一些原始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等,脑容量平均为1350毫升。
其化石目前在亚、非、欧三洲有多处发现。
3、晚期智人晚期智人也称现代智人,过去称为新人,生活距今四五万年前至1万年前。
其体质形态和现代人大致相同,眉脊减弱,颅高增大,颌部退缩,下额明显,脑容量平均为1400毫升以上。
他们的化石不仅分布于欧、亚、非三大洲,而且在大洋州和澳洲也有发现。
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形成了。
4、血缘家族血缘家族是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的社会组织。
马克思曾经指出:“血缘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
”在这种社会组织里,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的,“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
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个集团的曾孙子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
这种家族形式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而所有的兄弟姊妹,包括从兄弟姊妹之间都可以互为夫妻。
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公社、一个集团。
在集团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们集体生产,共同消费。
在那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5、氏族原始社会以共同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一种血族团体。
其成员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
氏族是人类各族普遍存在过的社会组织。
产生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约相当于旧石器中、晚期。
常以某种动、植物作为本氏族共同的图腾标记。
氏族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实行生产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阶级。
世界上古史复习资料
学者追踪古代埃及金寿福:男,首都师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曾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埃及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3月26日调往首都师大学历史学院任教。
1991~2001年就读于德国海德堡大学,2001年获埃及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古埃及史的研究,曾多次赴埃及参加考古挖掘和文化活动,在国外专业刊物上曾发表论文多篇,代表性专著有《法老――戴王冠的人间之神》(2003年)、《永恒的辉煌》(2003年)等。
颜海英:女,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1994年7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埃及学;托勒密时期埃及的神庙经济。
担任本科教学是世界上古史。
主要从事古埃及史的研究,曾多次赴埃及参加考古挖掘和文化活动,在国外专业刊物上曾发表论文多篇,代表性专著有《古代埃及文明探研》(1999年)、《走遍埃及》(2001年)等。
曾获1997年获大学冈松教学奖。
2002年获大学正大教学奖。
古代西亚拱玉书:男,大学文学研究中心、大学外国语学院东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成员。
1985年获东北师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亚述学)博士学位。
已完成一项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楔形文字名称研究”)、一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西亚考古史”)和一项德国洪堡基金项目。
代表性专著:《日出——美尔文明探秘》(2002年)、《西亚考古史》。
吴宇虹:男,东北师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古代世界文明史研究领域新建学科亚述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1981年在东北师大获历史学硕士;198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哲学硕士;1993年在伯明翰大学获哲学博士。
东北师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前所长,教授,亚述学科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东北师大校人文学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会长。
代表性专著:《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经典举要》(2006年) :《古代西亚北非文明》(2008年)《古代塞姆语、印欧语楔形文字和语言》(2009年)《泥板上不朽的美尔文明》(2013年)。
世界上古史——原始社会修改版
世界史的分期:上古史部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间为3000万年以前至公元5世纪。
中古史部分——封建社会,时间公元5世纪16世纪。
近代史——1500年—1900年,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现代史——1900年至今。
世界上古史原始社会(人类的史前时代)时间:二、三百万年前至公元476年,即从人类社会形成至西罗马帝国灭亡。
特点:以亲族关系为基础,人口很少,经济生活采取平均主义分配办法,对社会的控制则靠传统和家长来维系,而无习惯法和政府权力,在典型的原始社会里,没有专职的领袖,年龄与性别相同的人具有同等社会地位,以群婚为主。
一.从猿到人的过渡A.从猿到人的三个发展阶段:1.生存时间:距今约3500万年——2300万年2.古猿的特点:四足行走,手脚游乐某种分工,身体呈半直立状态。
3.古猿的种类:原上猿、埃及古猿和森林古猿。
4.古猿可能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黑猩猩)的共同祖先。
二.正在形成中的人A.早期形成中的人代表:腊玛古猿1.生存时间:距今约1400——700万年前2.特点:生理特征发生变化B.晚期形成中的人:代表是南方古猿。
1.生存时间:大约550万年——100万年前。
2.特点:直立行走,两足行走,使用天然的工具:石块、木棒。
三.完全形成的人A.早期智人(类人猿、能人)生存时间:距今约377——180万年前代表:坦桑尼亚、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人类化石。
特点:直立行走,手的发育趋于完整;身高约在1.2——1.4米。
B.晚期猿人(直立人)生存时间:距今约170/150-30/20万年前代表:印尼的爪哇猿人、德国的海德堡人、北非的阿特拉猿人、中国的北京猿人等。
特征:脑量增多,身高约在1.6米,开始使用语言,学会了用火的方法。
C.早期智人(古人)生存时间:距今约25—5万年前代表:德国的尼安特人、中国的丁村人特点:猿的特点还没完全消失,任然具有原始人的特征,脑量更大。
D.晚期智人(新人)生存时间:5万年前至1万年前代表:法国的科罗马农人、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
世界上古史资源汇总清单
世界上古史资源汇总清单[日期:2010-10-09] 来源:作者:连大历史陈诚世界上古史资源汇总清单(含学者\学术机构\资料\网站)清单一世界古代史(主要是上古史)研究海内当代部分知名学者:1. 史前史学:宋兆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毛昭晰(浙江杭州大学)、吴新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已故)、杨堃(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詹天祥(浙江大学)、孔陈焱(浙江大学)、李永采(曲阜师范大学)2. 古埃及学:刘文鹏(东北师范大学,已故)、令狐若明(吉林大学)、颜海英(北京大学)、周启迪(北京师范大学)、李晓东(东北师范大学)、金寿福(复旦大学)、王海利(北京师范大学)3. 古西亚学(含两河、亚述、波斯、赫悌、犹太、伊斯兰等文明):吴宇虹(东北师范大学)、李铁匠(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任教江西大学、南昌大学、常熟理工学院)、拱玉书(北京大学东语系)、李政(北京大学东语系)、杨建华(吉林大学考古系)、黄民兴(西北大学)、哈全安(南开大学)、王连兴(西南大学)、李海峰(西南大学)、冯定雄(浙江海洋学院)4. 古印度学:季羡林(北京大学,已故)、刘家和(北京师范大学)、林承纶(北京大学)崔连仲(辽宁大学)、李隆国(北京大学)、刘欣如(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郭良鋆(中国社科院亚太所)、葛维钧(中国社科院亚太所)5古希腊罗马学:王敦书(南开大学)、李雅书(北京师范大学,已故)杨共乐(北京师范大学)、彭小瑜(北京大学)、朱龙华(北京大学)、朱孝远(北京大学)、王大庆(中国人民大学)、廖学盛(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胡庆钧(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郭小凌(北京师范大学)、郝际陶(东北师范大学)、张强(东北师范大学)、宫秀华(东北师范大学)、晏绍祥(首都师范大学)、黄洋(北京大学)、周巩固(东北师范大学)、陈恒(上海师范大学)、裔昭印(上海师范大学)、黄春高(北京大学)、杨和平(南开大学)、王以欣(南开大学)、叶民(南开大学)、徐松岩(西南大学)、徐晓旭(华中师范大学)、陈可风(湘潭大学)、张维(西华师范大学)、陈德正(聊城大学)、顾銮斋(山东大学)、田德全(曲阜师范大学)、陈恒(上海师范大学)6.其他有关学者:于沛(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涨,俄国史)、齐世荣(首都师范大学,世界近现代史)徐蓝(首都师范大学,世界近现代史)、彭树智(西北大学,中东史)、刘北成(清华大学,世界近代史),刘新成(首都师范大学,西欧近代史),何芳川(北京大学,亚非拉近代史)、胡德坤(武汉大学,世界近现代史),朱寰(东北师范大学,中古史),马克垚(北京大学,中古史)、陈仲丹(南京大学,中古史)清单二世界上古史国内主要研究机构或组织1. 东北师范大学古典文明研究所:简称IHAC,是根据原教育部1984教高一字054号文件,由复旦大学周谷城教授、原武汉大学吴于廑教授和东北师范大学林志纯教授指导、建立的。
辽宁大学世界上古史复习
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最古老的形态之一,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其特征和内容是人们把某一物或某种自然现象当做氏族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进行崇拜。
曼涅托:托勒密一世的祭司,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至公元前3世纪,是古埃及的历史学家,将埃及古史分为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三个时期,将埃及整个历史划分为31个王朝。
帕勒莫石碑:现存埃及年代最久远的石刻,因保存在意大利帕勒莫博物馆而得名。
目前仅存部分残片,记录了埃及古王国第五王朝以前的所有国王的名单,记录了国王们对努比亚、腓尼基的远征以及将土地、劳动力捐赠给神庙等重要活动。
还涉及诸如尼罗河涨落等社会生活问题,是研究古埃及国家早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历史的重要资料。
《梅腾自传》:梅腾是第三四王朝之交的大臣,该铭文现存德国柏林博物馆,提供古王国时期埃及国家机关的某些组织机构,特别是有关土地关系和阶级关系的记载,对于研究古王国时期埃及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最新译文表明,在古王国时期,埃及已经出现土地买卖关系。
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埃及土地买卖的最早记录,也是埃及文字中最重要的一篇文献。
涅杰斯:原意指小人,最早出现于古王国时代,是与氏族贵族所对立的平民阶层。
在中王国时期,涅杰斯崛起,在第一中间期,由于他们加入军队,成为军队骨干,而成为争霸者争先依靠的势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涅杰斯阶层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成为中小奴隶主、僧侣、高级官吏和州长,他们占有奴隶和土地,是中王国时期,国王用以对抗旧的贵族和僧侣集团的重要力量。
但也有一部分涅杰斯日益贫困。
伊浦味陈词:又名埃及一位贤人的训诫,现存于荷兰兰登博物馆。
它描述了埃及中王国崩溃后贫民奴隶大起义。
伊浦味本身是贵族奴隶主的代表,是这次打击的对象。
他们常常诅咒或歪曲人民大起义。
该文献反映了参加这次大起义的阶层十分广泛,有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和奴隶,起义最终被镇压,但他们打乱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打击了以国王为代表的奴隶主阶层和地方割据势力。
历史学考研学习笔记《世界上古史》
世界上古史第一节史前人类(了解)名词解释:南方古猿;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对偶婚;图腾崇拜。
第二节古代西亚诸文明古代西亚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古代西亚地区首先是苏美尔人的文明,苏美尔城邦在约公元前3000年进入鼎盛时期。
公元前2350年阿卡德王国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从而结束了苏美尔城邦时代。
公元前2110年,乌尔第三王朝建立,这是苏美尔复兴时期,但这不是苏美尔城邦的复兴,乌尔第三王朝是一个统一的专制国家。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苏美尔人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公元前1758年,汉谟拉比统治下的巴比仑王朝统一美索不达米亚,到公元前1595年为源于小亚细亚的赫梯王国所灭。
赫梯经过一次内乱后重新强大,公元前13世纪末,赫梯王国被“海上民族”肢解,公元前8世纪被亚述帝国灭亡。
美索不达米亚北方的亚述逐渐强大,并形成了亚述帝国,亚述帝国是美索不达米亚最持久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605年,亚述帝国为新巴比仑王国和源于伊朗的米底帝国联军所灭,西亚进入新巴比仑时期。
公元前550年,波斯贵族居鲁士夺得米底王位,建立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最后时期。
大流士王在位期间,波斯帝国统治了从印度河、中亚细亚至利比亚和希腊北部的广大地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陆的大帝国。
波斯对希腊的希波战争以波斯失败告终,波斯帝国开始衰落,公元前330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灭亡了波斯帝国。
西亚进入了希腊化时期。
第三节苏美尔—阿卡德文明(了解)名词解释:《吉尔伽美什史诗》萨尔贡一世楔形文字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乌尔纳木法典》乌鲁卡基纳改革一、古巴比伦王国(一)主要知识点1、大约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王国大约于公元前1595年被赫梯人灭亡。
2、古巴比伦社会内部存在等级制度,人们被分为阿维鲁(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穆什根努(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等级。
(二)名词解释1、汉谟拉比2、《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颁布的法典。
世界上古史名词解释
1.曼涅托:曼涅托(活动时期公元前四世纪末—公元前三世纪初),古埃及祭司和历史学家,用希腊文写成《埃及史》一书,该书有片段为教会历史学家保存下来,成为今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史料。
曼涅托把埃及历史划分为30个王朝和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三个时期,这种分期法有一定的准确性,至今仍为学术界所沿用。
2.帕勒摩石碑:现存埃及年代最为久远的石刻,因保存在意大利西西里的帕勒摩博物馆而得名,目前仅存部分残片。
该石碑记录了埃及古王国第5王朝以前所有国王的名单,国王们对诸如努比亚、腓尼基的远征以及将土地和劳动力捐赠给神庙等重要活动,还涉及诸如尼罗河涨水情况等经济社会生活问题,是研究古埃及国家早期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历史的重要资料。
3.法老:法老是古埃及国王的尊称,也是一个神秘的名字,它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其象形文字写作,意为大房屋,在古王国时代(约前2686~前2181)仅指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
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
第二十二王朝(前945~前730)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
习惯上把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
法老作为奴隶制专制君主,掌握全国的军政、司法、宗教大权,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
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赖神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
4.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制国王的陵寝。
在埃及、美洲等地均有分布,古埃及的上埃及和下埃及,今苏丹和埃及境内。
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占地52000平方公尺。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法老)陵墓。
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
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的金字塔最为集中。
[1]5.斯芬克斯:“斯芬克斯”原意是古代希腊神话中带有翅膀的狮身女妖,斯芬克斯一词是希腊语音译而来。
由于形状怪异,斯芬克斯在人心中,代表埃及文化中所有怪异难解的问题。
(完整word版)世界上古史复习资料带简答题
世界上古史重点古代西亚文明一、名词解释:汉谟拉比法典、巴比伦之囚、《贝希斯敦铭文》、赫梯法典、高墨塔暴动、大流士改革二、问答题: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其所反映的社会一.1.《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颁布的法典。
法典吸取前人的立法成果,并结合了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
《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个黑色的玄武岩柱上,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前言宣扬汉谟拉比受命于神,结语颂扬他的功绩,正文共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和奴隶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
2。
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87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了报复一度归顺的犹太国投靠埃及而再次进攻巴勒斯坦地区,经过一年半的围困后攻陷并劫掠耶路撒冷,俘虏犹太国王齐德启亚,将该城大部分居民送往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
被俘虏的犹太人直到公元前539年波斯灭亡新巴比伦王国后才被居鲁士大帝释放回巴勒斯坦地区。
“巴比伦之囚"对犹太教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
《贝希斯敦铭文》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位期间建造的石刻铭文,因刻在贝希斯敦山崖上而得名。
铭文用古波斯语、阿卡德巴比伦方言和埃兰语三种语言刻成,记录了大流士镇压高墨达暴动和其后各地起义以及他取得王位的经过。
公元1835年英国人罗林森发现了该铭文并将其制成拓本,后来他译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这对研究波斯历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赫梯法典》赫梯新王国时期编订的一部法典,是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楔形文字的典型代表。
整部法典由三部分组成,共241条。
法典表明赫梯存在奴隶制度,奴隶被大量用于生产和生活;国内土地可以买卖,人民生活受到政府的严密控制.这是一部世俗化、民众化的法典,属于私法范畴的条文很多,并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法典除对少数性质严重的犯罪规定刑法外,一般多采用民事赔偿、补偿的方式处理,还规定了大量免责条件,在古代东方法中独具特色。
世界古代史
5.血缘家族
血缘家族是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的社会组织。马克思曾经指出:“血缘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在这种社会组织里,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的,“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个集团的曾孙子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这种家族形式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而所有的兄弟姊妹,包括从兄弟姊妹之间都可以互为夫妻。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公社、一个集团。在集团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们集体生产,共同消费。在那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3.贝希斯敦铭文
古代波斯的记功刻石。刻于今伊朗贝希斯敦山崖上,为大流士一世在位时(前522~前486)所刻。铭文左上部有浮雕,约1200行,以楔形文字刻写,包括古波斯文,埃兰文和巴比伦文。主要记述冈比西斯二世死后到大流士一世重新统一帝国期间的史事,其中包括高墨达暴动,大流士镇压起义,大流士出征等。该铭文于1835年发现,对释读两河流域和波斯古代文字有重要意义。
二、问答题
1.世界上古史的定义。
按照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世界上古史是世界范围内的原始社会与奴隶制社会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它的上限自地球上出现最初的人类时起,下限延至公元头几个世纪奴隶制生产方式在各地普遍解体时止,计时间长度约200 万年,为世界通史体系中最亘长的段落。其中,原始社会至少占去99%以上的时间。与如此漫长的历史相比,近现代史仅是短暂的一瞬。
法典的某些内容还保留了原始的同态复仇原则,即奉行以牙还牙的原则;公开维护不平等的阶级制度;施行严格保护商业财产的规定;颁布了许多类似社会生活保障的法令;较之苏美尔法律,增加了反对国家的罪名;对诸如“游手好闲”和通奸行为,以及窝藏逃亡奴隶,皆可判处死刑,惩罚显然过重。
世界上古史(早期文明)
世界上古史(早期文明)世界上古史(早期文明)注:本表使用年份均为公元前埃及西亚希腊印度尼罗河两河苏美尔阿卡德两河北部小亚细亚腓尼基/以色列 2300-1750 哈拉巴文化发现印章,刻有文字,未能解读已有栽培农业金石并用纺织、制陶城市建筑特色:摩罗佐·达罗神秘消失爱琴文明次大陆公元前6000-5000年开始出现文明涅伽达文化Ⅰ期(阿姆拉特时期):王权萌芽涅伽达文化Ⅱ期(格尔塞时期):私有、阶级形成早王朝时期(约前3100-2686年,1-2王朝)建立者:美尼斯墓室称为:马斯塔巴古王国时期(约前2686-2181年,3-6王朝)又称金字塔时期第一中间期(约前2181-2040年,7-10王朝)北方:赫拉克列奥波里《对美卡拉王的教训》南方:底比斯(建立11王朝)中王国时期(约前2040-1786年,11-12王朝)底比斯的孟图霍特普二世统一埃及首都底比斯崇拜阿蒙神 12王朝建立者阿美涅姆赫特一世依靠捏杰斯力量加强皇权。
第二中间期(约前1786-1570年,13-17王朝)第二次贫民奴隶大起义《伊普味陈辞》喜克索斯人入侵 17王朝末卡美斯国王领导了反喜克索斯人的斗争《卡尔纳尔书版》新王国时期(前1570-1085年,18-20王朝)雅赫摩斯最终赶走了喜克索斯人,当上了国王,埃及重新统一,开始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繁荣。
开始南征北战雅赫摩斯阿蒙霍特普一世图特摩斯一世使跨越西亚北非的埃及帝国初具规模图特摩斯三世(1504-1450)最终完成征服,是版图最大。
阿蒙霍特普二世镇压反抗阿蒙霍特普四世(1379-1362)宗教改革,反抗神权失败图坦哈蒙放弃改革 19王朝时拉美西斯二世(1304-1237)“埃赫战争”达到高潮。
1300卡迭什战役 1283赫梯的哈吐什尔二世与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缔结和约① 麦尔涅普塔顶住“海上民族”的入侵,“王神矛盾” 20王朝时拉美西斯三世“海上民族”二次入侵。
后期埃及(利比亚舍易斯时期)(前1085-525年,21-26王朝)1085 阿蒙神庙祭司赫利霍尔篡夺王位开创新时期埃及南北分裂,北方受利比亚人控制,南方底比斯实际保持对立。
世界上古史
世界上古史世界上古史,从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开端,止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及民族大迁徙运动。
公元前5000年左右,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冲积平原上,出现了苏美尔文明。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出现了统一全国的奴隶主阶级专政国家,印度达罗毗荼人也进入了奴隶社会。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
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这四个国家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而后,亚非又相继出现许多奴隶制国家。
在亚洲,公元前6世纪,波斯国家兴起,继而向外扩张,成为疆域辽阔的大帝国;公元前后朝鲜出现了高句丽国,后来又出现了百济国和新罗国;公元2世纪末,日本出现了奴隶制国家。
在非洲,公元前1000年左右,东非努比亚(今苏丹)地区建立了奴隶国家。
欧洲的古希腊和罗马最先进入奴隶社会。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公元前8至6世纪,许多奴隶制城市国家形成。
斯巴达是其中最早的一个,由少数奴隶主贵族统治。
雅典起初也是由奴隶主贵族统治,平民与贵族的斗争非常激烈。
公元前594年,梭伦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改革。
公元前五世纪,伯利克里改革扩大了平民的权利,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得到了发展;雅典依靠奴隶劳动发展生产,经济空前繁荣。
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之后,希腊个城市国家由于长期争夺霸权战争和奴隶不断起义,逐渐衰落了,公元前338年以后屈从于马其顿的统治。
罗马共和国大约建立于公元前509年,是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国家。
罗马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努力同奴隶主的矛盾非常尖锐,西西里奴隶起义和巴斯达克起义的爆发,动摇了奴隶制基础,公元359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从此以后,西欧和北非奴隶制社会历史宣告结束,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管晏世家管仲和晏婴,分别是春秋前期和后期其国着名的政治家。
管仲生活坎坷,后经朋友鲍叔牙力荐,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晏婴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就把晏婴和管仲相提并论。
世界上古史(早期文明)
世界上古史(早期文明)世界上古史(早期文明)注:本表使用年份均为公元前埃及西亚希腊印度尼罗河两河苏美尔阿卡德两河北部小亚细亚腓尼基/以色列 2300-1750 哈拉巴文化发现印章,刻有文字,未能解读已有栽培农业金石并用纺织、制陶城市建筑特色:摩罗佐·达罗神秘消失爱琴文明次大陆公元前6000-5000年开始出现文明涅伽达文化Ⅰ期(阿姆拉特时期):王权萌芽涅伽达文化Ⅱ期(格尔塞时期):私有、阶级形成早王朝时期(约前3100-2686年,1-2王朝)建立者:美尼斯墓室称为:马斯塔巴古王国时期(约前2686-2181年,3-6王朝)又称金字塔时期第一中间期(约前2181-2040年,7-10王朝)北方:赫拉克列奥波里《对美卡拉王的教训》南方:底比斯(建立11王朝)中王国时期(约前2040-1786年,11-12王朝)底比斯的孟图霍特普二世统一埃及首都底比斯崇拜阿蒙神 12王朝建立者阿美涅姆赫特一世依靠捏杰斯力量加强皇权。
第二中间期(约前1786-1570年,13-17王朝)第二次贫民奴隶大起义《伊普味陈辞》喜克索斯人入侵 17王朝末卡美斯国王领导了反喜克索斯人的斗争《卡尔纳尔书版》新王国时期(前1570-1085年,18-20王朝)雅赫摩斯最终赶走了喜克索斯人,当上了国王,埃及重新统一,开始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繁荣。
开始南征北战雅赫摩斯阿蒙霍特普一世图特摩斯一世使跨越西亚北非的埃及帝国初具规模图特摩斯三世(1504-1450)最终完成征服,是版图最大。
阿蒙霍特普二世镇压反抗阿蒙霍特普四世(1379-1362)宗教改革,反抗神权失败图坦哈蒙放弃改革 19王朝时拉美西斯二世(1304-1237)“埃赫战争”达到高潮。
1300卡迭什战役 1283赫梯的哈吐什尔二世与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缔结和约①麦尔涅普塔顶住“海上民族”的入侵,“王神矛盾” 20王朝时拉美西斯三世“海上民族”二次入侵。
后期埃及(利比亚舍易斯时期)(前1085-525年,21-26王朝)1085 阿蒙神庙祭司赫利霍尔篡夺王位开创新时期埃及南北分裂,北方受利比亚人控制,南方底比斯实际保持对立。
世界上古史资料.
名词解释●原始社会:有的学者称为“史前时代”,美国学者摩尔根则称之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它始于人类的出现,终于国家的产生。
大约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的时间,从二三百万年前至公元前4000年代中叶。
总的特征是生产力水平平十分低下,发展速度极其缓慢,血缘关系占统治地位,婚姻形态以群婚为主,不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也不存在阶级、掠夺性战争和国家,不存在文字。
对原始社会的研究,只能依靠古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多种学科所提供的资料。
●氏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共同体,又称氏族公社。
它是原始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
氏族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其主要特征是:靠血缘纽带维系,实行族外婚;生产资料归氏族公有,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公共事务由选举出的氏族长管理,重大问题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
在共同经济生活的基础上,形成氏族共同的语言、习惯和原始的宗教信仰。
氏族联合为部落。
氏族经历母权制和父权制两个发展阶段。
母系氏族早期实行的是族外群婚制度。
●对偶婚:亦称对偶家庭。
指原始社会时期,不同氏族的成年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实行由一男一女组成配偶,以女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一种婚姻形式。
对偶婚为一种两相情愿、不受约束而稍有固定的成对同居形式。
从多偶婚向单偶婚过渡的一种形式。
其形式有走婚,望门居,不落夫家等。
●新石器革命:大约在5万年以前,人类进入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制作技术明显提高,器形标准化,精致实用。
弓箭和大量的角骨器出现。
在1万年前左右,新石器时代来临。
石器的制作更加精致,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此外,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农业和畜牧业先后诞生,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被称为“新石器革命”或“农业革命”。
●图腾:原始人赋予某种与之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植物和其他物体以灵性,认为自己与他们有亲缘关系,并进一步把这种活动引申为祖先和后代的关系,这种被视为祖先的动物和植物被奉为氏族或部落的保护神加以崇拜,它们即为图腾。
世界上古史、中古史名词解释
一.原始社会1.南方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是被国际学术界肯定了的最早的人科成员。
南方古猿的生存年代约在550—100万年前,其化石主要发现于南非和东非。
南方古猿分为粗壮型和纤细型两种。
是人类形成阶段的主要代表之一2.能人(完全形成的人):学术界确定的最早的人属成员,也称“早期猿人”。
能人头骨壁薄,眉脊不明显,頬齿,特别是前臼齿,比南方古猿非洲种为窄,能人最显著的特点是脑量扩大。
下肢骨明显具直立行走的特征,手骨表明其拇指和其他四指能够对握,但还不很精确。
“能人”化石所在的地层,年代约为距今180万年。
奥杜韦文化3.直立人:承上启下,语言,火(天然火),旧石器时代早期4.智人:脑量增大尤为明显,体质进化和文化发展,人工取火,旧石器时代中期5.原始群:最初的人类社会群体,原始社会的最初阶段。
其经历的时间大致是距今1400万年前到距今300万年间,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是其代表群体。
由于他们处于由猿到人的过渡阶段,为了生存,他们以群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集体劳动和生活。
这种组织形式尚不稳定,尚没有真正的组织原则和规例。
6.血缘家族:人类社会生活的群体或族群按血缘群婚关系组成,族内同辈男女之间可以互为婚配。
因为它出现在氏族公社之前,所以又被称为前氏族公社。
它存在的时期大约相当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7.氏族:原始社会中以相同的血缘关系结合的人类社会群体,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细胞。
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在氏族中,婚姻有一定的规定,禁止长辈与晚辈之间的通婚,也排斥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
氏族成员的地位平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财产共享。
公共事务由氏族首领管理,氏族的管理实行民主制,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氏族议事会。
氏族社会先后经过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大约在铜石并用时代由于私有制的发展而解体8.普那路亚婚:是母系氏族社会时的一种婚姻形态,又叫做族外群婚。
在一定范围内的同辈男女共为夫妻,即一群姊妹和另一群男子或一群男子和领一群怒自相互通婚,但禁止旁系的和同胞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关系,这时共夫的姊妹间、共妻的兄弟间互城“普那路亚”9.母系氏族公社:早期氏族的形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及新石器时代社会的基本细胞。
世界上古史——精选推荐
世界上古史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大体上从人类的出现到公元5-7世纪,是人类历史分期中时间最长的时期,也是人类历史最为重要的时期。
•往往被划分为四个阶段: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到公元前4千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
•从公元前4千纪到公元前2千纪末是第二阶段,这一时期统称为青铜时代。
•第三阶段为古典时代,大体相当于公元前1千纪。
•第四阶段是从公元前1千纪末到公元5-7世纪。
这是古代社会的转变时期。
古代社会的性质问题•1、古代社会性质问题的由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俄国革命的需要相连接•中国的知识界输入了苏联的理论•2、奴隶社会论•其理论根据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一段话:―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河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
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3、广义的封建社会•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胡钟达。
他的依据是:一、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确定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而认为奴隶制和封建制长期并存;列宁的话来自其讲演的速记稿,列宁对他讲演的速记从来没有感到满意,很可能该论述并非他的原意。
二是历史实际表明奴隶制和封建制曾经长期并存。
三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上没有明显区别。
所以,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的‖、―古代的‖和―封建的‖社会,属于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类型。
•4、西方社会和亚细亚生产方式•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经典作家的论述主要涉及西欧,而亚洲社会有其独特之处,如农村公社的长期残存,专制主义的统治,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发展的迟缓等,都使亚、非等古代文明与欧洲有差别。
因此,就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发展来说,东西方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世界上古史的体系问题•如何编写世界上古史,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
世界上古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史前时代(6课时)概述一、史前时代的特征1、外在特征:时空跨度大;2、内在特征(基本特征):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发展速度极其缓慢;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人们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无剥削和阶级,人与人关系基本平等;社会组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两性关系以群婚为主。
二、原始社会史的史料及断年法1、考古学;2、古人类学;3、民族学;4、语言学、神话学、古生物学、古地质学等学科的材料对重构远古人类的历史也有辅助意义。
史前史的断年法。
三、史学史原始社会史材料的真正积累发生在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之后,至19世纪70年代,作为一种独立研究对象的原始社会史已有了基本框架和材料,有了起止界限和解释体系。
布丰、拉马克、达尔文、巴霍芬、L.H.摩尔根先后对史前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为马克思主义的原始社会史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进入20世纪以后,原始社会史专史和不同课题的专著大量问世,形成众多的流派和多学科交叉协同研究的局面。
四、原始社会史的分期文化学分期;考古学分期;社会学分期。
重点问题一、人类的形成和发展(一)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1、人类的时间位置;2、人类的空间位置;3、人类在生物分类所处的位置;4、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二)劳动创造了人1、人类起源的假说和科学论证:自然发生论——神创论——进化论——劳动创造了人;2、人类起源于动物;3、劳动创造了人。
(三)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各阶段恩格斯在《劳动的作用》中提出了人类起源和发展中依次递进的三个阶段,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
其中“完全形成的人”又分成依次递进的四个阶段:(1)早期猿人;(2)晚期猿人(3)早期智人;(4)晚期智人。
二、血缘家族时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一)生产1、生产力水平处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2、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生活来源;3、发现并开始用火。
(二)社会组织(三)婚姻形态三、母系氏族公社的产生与繁荣期概况(一)氏族的概念(何谓氏族)(二)氏族公社产生的原因1、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的发展是氏族产生的经济前提和根本原因;2、族外群婚直接导致氏族的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原始社会:有的学者称为“史前时代”,美国学者摩尔根则称之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它始于人类的出现,终于国家的产生。
大约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的时间,从二三百万年前至公元前4000年代中叶。
总的特征是生产力水平平十分低下,发展速度极其缓慢,血缘关系占统治地位,婚姻形态以群婚为主,不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也不存在阶级、掠夺性战争和国家,不存在文字。
对原始社会的研究,只能依靠古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多种学科所提供的资料。
●氏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共同体,又称氏族公社。
它是原始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
氏族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其主要特征是:靠血缘纽带维系,实行族外婚;生产资料归氏族公有,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公共事务由选举出的氏族长管理,重大问题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
在共同经济生活的基础上,形成氏族共同的语言、习惯和原始的宗教信仰。
氏族联合为部落。
氏族经历母权制和父权制两个发展阶段。
母系氏族早期实行的是族外群婚制度。
●对偶婚:亦称对偶家庭。
指原始社会时期,不同氏族的成年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实行由一男一女组成配偶,以女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一种婚姻形式。
对偶婚为一种两相情愿、不受约束而稍有固定的成对同居形式。
从多偶婚向单偶婚过渡的一种形式。
其形式有走婚,望门居,不落夫家等。
●新石器革命:大约在5万年以前,人类进入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制作技术明显提高,器形标准化,精致实用。
弓箭和大量的角骨器出现。
在1万年前左右,新石器时代来临。
石器的制作更加精致,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此外,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农业和畜牧业先后诞生,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被称为“新石器革命”或“农业革命”。
●图腾:原始人赋予某种与之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植物和其他物体以灵性,认为自己与他们有亲缘关系,并进一步把这种活动引申为祖先和后代的关系,这种被视为祖先的动物和植物被奉为氏族或部落的保护神加以崇拜,它们即为图腾。
●斯帕特(诺姆):随着私有制、阶级、等级的出现,这时候埃及出现了很多小的国家。
他们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小国寡民,埃及人称这种小国家为“斯帕特”,其象形文字为一块被纵横的河渠分开的土地。
这些国家大多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若干农业地区。
城市是王宫、神庙、政府机关所在地。
王权已经形成,国王头戴红冠或白冠,手持权标,腰系牛尾等象征王权的标志。
他们既是行政首脑,也是军事首领还常常主持宗教祭祀仪式。
各国间为争夺土地而常有战争。
●维西尔:又称维齐尔,是现代埃及学家借用阿拉伯语称宰相为维西尔。
负责掌管行政、司法、经济、神庙等事务,也负责担任世俗法庭在中央的最高法官。
在维西尔之下有各种大臣。
该职位在新王国时被一分为二,其中之一主管上埃及和努比亚的事务,另一个分管下埃及和西亚的事务。
前者权力较大,国王不在时可代行朝政。
其职责范围包括行政、经济、司法、宗教、土地诉讼、分家析产、灌溉、遗嘱、农事、赋税等。
但其主要使命仍是执行法老的指令,是法老专制统治的工具。
●涅杰斯:原意为“小人”他们原是下层自由民,是非贵族门第的人,与贵族和大人物相对立的人。
中王国时期的特征是“涅杰斯”的兴起并走向政治舞台。
在中王国时期,“强有力的涅杰斯”成了王权同地方贵族势力进行斗争的重要支柱。
但另一部分“涅杰斯”却成了贫穷的“涅杰斯”,他们不能捍卫自己的权利,甚至丧失了财产。
●喜克索斯人:当埃及国内处于分裂混乱之时,希克索斯人入侵了埃及。
喜克索斯人成分复杂,其中主要部分应是居住在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的讲塞姆语的游牧部落,同时也可能掺杂上一些胡里特人和雅利安人的成分。
最初,他们采用和平渗透的方法入侵埃及,当时埃及无力阻挡他们的渗透。
中王国时期作为奴隶来到埃及的叙利亚巴勒斯坦人也可能帮助过他们。
大约在公元前十八世纪后期,入侵的喜克索斯人在三角洲的阿瓦利斯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效仿古埃及的统治机构,建立了埃及历史上的第十五和第十六两个王朝。
●涅木虎:“涅木虎”一词出现于中王国后期。
“涅木虎”是新王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的一个新兴的奴隶主阶层。
属于涅木虎的人有可能经营王室土地,成为王室土地的涅木虎,他们享有世袭租佃权,而且身份也世袭。
他们租种法老的土地,向法老宝库缴纳税款,甚至可能缴纳黄金。
也服务于军队,或为国王提供其他服务。
涅木虎逐渐成了一个中小奴隶主阶层,占有奴隶,担任官职,成为王权的社会支柱。
埃赫那吞改革时,曾提拔了一大批涅木虎担任中央和地方的官吏。
改革失败后,这个阶层受到打击、迫害,财产也被没收。
●沙杜夫:新王国时期埃及的金属冶炼,建筑,纺织,玻璃制造等行业都比较发达。
农业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提水装置——类似古代中国的桔槔的沙杜夫,这为高地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吧。
●卡迭什战役:是埃及同赫梯争夺叙利亚统治权的系列战役之一。
公元前十三世纪,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率领军团和穆瓦塔努率领的赫梯主力战车在叙利亚的军事重镇卡迭石交战,双方经过激战,损失均极其惨重,以致都无力再战。
拉美西斯二世第21年,赫梯新王哈土什尔提出与埃及缔结合约,实行和亲,拉美西斯二世同意了和约,从而结束了这场为时一个世纪的争霸战争。
卡迭石战役是古代军事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会战之一,战后保留的合约是至今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国际军事文字条约。
●金字塔:金字塔是自古王国时期起的埃及国王的一种坟墓形式。
因酷似汉字中的“金”字,所以叫金字塔。
第一个建筑金字塔作为坟墓的是第三王朝国王乔赛尔。
第四王朝的斯尼弗鲁时期是从层级金字塔向角锥体金字他过渡的时期。
最大的金字塔是第四王朝国王胡夫所建,地点是在今开罗附近尼罗河西岸的吉萨,设计师是海米昂。
胡夫金字塔旁还有他的后继者哈佛拉和盂考拉的两座大金字塔,哈佛拉塔前还有一块巨大的狮身人面像。
金字塔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金字塔的修建促进了古埃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但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削弱了君主专制的权利。
●罗塞塔石碑:1799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在埃及罗塞达地区发现用古代埃及象形文字、世俗体文字和希腊字母三种语言刻成的诗碑。
法国学者商博良于1822年成功释读古埃及象形文字,宣告了埃及学的诞生。
罗塞达石碑成为人们研究埃及学的一把钥匙。
●贝希斯敦铭文:1835年英国学者时任驻伊朗公使的罗林森,在伊朗西部哈马丹以西的贝西斯塔山崖上发现了刻有400行楔形文字及浮雕的铭刻,内容是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镇压国内政变及起义的情况。
最珍贵的是这块铭刻用了古波斯文、埃兰文、和巴比伦文三种文字记录了同一内容。
是研究古波斯帝国历史的珍贵资料。
●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犹太首都耶路撒冷,将该城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这些犹太人直到公元前583年波斯帝国的居鲁士灭亡新巴比伦之后才被放回耶路撒冷,史称“巴比伦之囚”。
正是这段流亡生涯促成了犹太教的产生。
●《乌尔纳姆法典》:是公元前21世纪由乌尔第三王朝开国君主乌尔纳姆制定的,是迄今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早于《汉谟拉比法典》。
原件大约由30-35块泥板组成,其中大部分都没有保存下来。
基本内容为规定不准非法占用他人天地是;不许女奴擅居其女主人的地位;反对行巫术;带回逃亡城外的奴隶;主人要给予适当的报酬;伤害他人之体器官要处以罚款等。
●琐罗亚斯德教:是波斯帝国时期产生的较为成型的宗教,是一个二元论的宗教。
以善恶二神斗争为基本教义,号召人们同善神阿胡拉·马兹达一起对恶神阿格拉·曼尼进行斗争。
教义虽然简单,但是明确。
该宗教的教义大概与农业部落和游牧部落、绿洲和沙漠的对立和矛盾有关。
●塔庙:塔庙一般是一座神庙的塔楼,形状酷似金字塔,塔庙是苏美尔人的独创。
他们不但在苏美尔人以及后来的巴比伦-亚述人的宗教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成为古代城市的一大景观。
自乌尔第三王朝以后,塔庙建筑遍地开花,两河北部地区和伊朗西南部地区都留下了塔庙建筑遗址,塔庙的台基也越来越高,层次越来越多。
苏美尔的塔庙也传到了埃兰,迄今为止在两河流域以外发现的唯一一座塔庙是乔加-赞比尔塔庙。
●《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现知一部相当完备的法典。
他于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共282条,内容设计诉讼、债务、继承等内容。
法典律上第三王朝面王以来两河流域在社会经济方面出现的新秩序,从而有利于巩固奴隶制经济的基础,促进奴隶制和私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吧。
●埃赫那吞改革:是公元前十四世纪埃赫那吞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减少阿蒙神庙势力对王权的威胁,而进行的一次宗教改革。
内容有:取消阿蒙崇拜,只准崇拜阿吞神;没收阿蒙神庙庙产;铲出阿蒙字样;迁都阿马尔那;国王改名为“埃赫那吞”;提拔中下层奴隶主。
公元前1362年,埃赫那吞去世,改革停止。
改革失败,神庙势力复辟,支持改革的涅木虎受到打击。
失败的原因有:神庙势力和旧贵族势力根深蒂固;改革阵营内部的分裂;人民群众负担过重,热情不高;埃赫那吞后继无人。
但改革打击了以阿蒙神庙祭司集团为代表的旧贵族的势力,在思想上也有一定的解放作用,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有一些新气象。
●《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现知一部相当完备的法典。
他于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共282条,内容设计诉讼、债务、继承等内容。
法典律上第三王朝面王以来两河流域在社会经济方面出现的新秩序,从而有利于巩固奴隶制经济的基础,促进奴隶制和私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吧。
●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伦王国国王。
公元前598年、前587年两度亲征犹太王国,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将犹太的国王、贵族及一般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
尼布甲尼撒二世主义发展经济,在尼普尔附近修建了一个巨大的水库。
注意巴比伦的城市建设,使该城成为当时一个重要国际商业贸易中心。
当时,巴比伦城有豪华的宫殿、著名的空中花园、马尔都克神庙、伊丝塔尔神巴比伦塔楼等著名建筑。
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是新巴比伦的繁盛时代。
●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在中华先祖开拓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产生的中华象形字变体之圣书字、楔形字基础上将原来的几十个简单的象形字字母化形成,时间约在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
现在的字母文字,几乎都可追溯到腓尼基字母,如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
腓尼基字是辅音字母,没有代表元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读音须由上下文推断。
●大流士改革:波斯帝国版图辽阔,民族成分及其复杂,阶级矛盾尖锐,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而波斯的统治阶级有如此年轻,波斯的国家机器及其薄弱。
为了巩固帝国的统治,大流士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称作大流士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