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出土唐代丝织品

合集下载

裙红妒杀石榴花,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唐代蹙金绣

裙红妒杀石榴花,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唐代蹙金绣

裙红妒杀石榴花,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唐代蹙金绣
前两年去西安旅游的时候,错过一个重要的藏宝之地“法门寺”,据说法门寺的地宫里藏着两千多件唐朝时期的重要宝物。

今天就来说一说从法门寺出土的五件唐代蹙金绣品,说起来这是一套按比例缩小的冥衣,原藏与捧真身菩萨的函坐之下。

因为一直被封印在莲花宝座下面保存完好,所以我们现在有幸来开箱验取石榴裙。

当然这五件绣品不单单有裙子,还有半臂、案裙、袈裟、以及坐垫。

半臂在唐朝可是非常潮的服饰,穿起来的效果就像现代人在长袖外面叠穿一件短袖一样。

而半臂上的蹙金绣更是让人啧啧称奇,蹙金绣是在丝线芯子上缠绕条状金箔,法门寺的唐代蹙金绣每米缠绕了将近3000圈金箔。

用现代工艺制作的此类金捻线直径一般都在0.12毫米,而这件唐朝半臂上的捻金线仅0.06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堪称手工金捻线中的极品。

“蹙”字意为皱,是一种紧缩的状态。

和后世的盘金绣不同,蹙金绣并不着意表现图案轮廓,而旨在大面积呈现一种金光闪耀的效果,通俗来说就是亮瞎你的双眼。

用紧紧拥簇在一起的金捻线来表现图案,非常符合唐人的品味,神兽、花蕊、昆虫在一瞬间被点亮,仿佛太阳般自带光晕。

有人问盘金绣和蹙金绣到底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于蹙和盘两个字着力点不同,蹙金是一种密集状态下的金色,而盘金则只是织物的点缀。

唐人的性格和中国其他朝代的人都有所不同,就是那么张扬、狂放,像孩子一样天真直率。

他们的艺术风格也是如此,在唐朝啊,那时还是蹙金绣的天下。

宝鸡法门寺介绍

宝鸡法门寺介绍

佛塔地宫里的佛教信仰——宝鸡法门寺介绍“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镇。

距西安110公里。

寺内有一座八角形十三层宝塔,用以安放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法门寺始创于东汉,规模宏大,占地100余亩,寺中供奉着印度阿育王贡送的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至唐代贞观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拨重金修寺院并修成四层木塔,作为皇家寺院而达顶盛时期。

后历朝都有修缮。

明代万历年间,因木塔倒塌而重建成目前的八角十三层石塔,但历代都未发现唐代所建之地宫。

塔身历经战火和风雨洗蚀于80年代半壁倒塌。

1987年,国家拨款重修法门寺塔,在清理塔其时无意发现了一个1300多年前巨大的由石函封闭的地宫。

地宫内珍宝及文物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法门寺地宫”是继“长沙马王堆汉墓”第二的重大考古发现!立即震惊了世界各国。

景点信息地址:位于宝鸡市扶风县城北约10公里的法门镇。

距西安市110公里。

门票:28元,法门寺博物馆45元,学生半价。

开放时间:8:00—18:00交通:在火车站乘游2或乘坐开往扶风的旅游车(潘家村车站乘车,票价为20元)或者自驾车沿西宝高速公路过绛账出口约1000米下,有高等级公路直达,路桥费25元。

风味美食:法门寺的凉皮面筋斗,味鲜美是您旅游必尝的美味小吃啊。

旅游小贴士1、法门寺的最佳旅游季节是秋季。

因为法门寺周围的水果都熟了,一幅瓜果飘香的景象。

阴历的4月18日是佛祖的生日,有盛大的法会。

当然一年四季都可以去。

2、分为法门寺博物馆和法门寺紧邻的两个景点。

法门寺出土的宝物基本上都在博物馆里,很震撼。

而法门寺则是87年重修的,地宫也是全新的,游览的意义不是很大。

法门寺地图法门寺方位地图景点相关资料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

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

法门寺介绍文章

法门寺介绍文章

法门寺介绍文章法门寺是世界上最早的佛塔建筑,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

创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故称“恒灵塔”,又因塔前身有“阿育王寺”(属皇家寺院),法门寺之名相沿成习。

据史料记载:“唐开元四年,僧人释无也从长安实践来,武则天于寺内设翻经堂,以铜铸佛像,由是改恒灵为法门。

”塔下出土了数以千计的文物珍品,其中有“方形石函、经书、金银器、玻璃器等。

”法门寺在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中外闻名,影响深远。

原存于法门寺地宫中的《赵城金藏》是唐代由官方组织的、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能够完整保存至今的最珍贵、最丰富的一部佛教典籍,对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法门寺地宫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巡视朔方归来,派使臣到中国各地巡游,当时法门寺地区是皇家园林,皇帝巡幸狩猎的地方,各种建筑很完备,在这里,使臣们看到了秦始皇所建的章宫,并且目睹了盛唐风貌的殿堂楼阁,同时也看到了地宫中的珍宝,因此,法门寺的地宫曾被作为皇家地下宫殿使用。

后来,汉章帝死,就葬在法门寺。

按照惯例,为了防止墓穴被盗,他的墓穴中是不允许放入任何随葬品的。

汉章帝陵建于章帝即位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7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法门寺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法门寺博物馆馆长何玮说, 2000多年前,工匠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智慧,将巨大的地宫化整为零,精巧地掩藏在厚重的地下。

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根据考古推断,法门寺地宫中有8个大小不同的文物储藏室,每一间储藏室都有自己的独立编号。

考古专家告诉记者,以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法门寺地宫中的珍宝主要包括金银器、丝织品、乐器、竹简、玉器、青铜器、漆木器、金银饰品及法器等文物,共计1002件。

尤其是地宫中出土的“鎏金银竹节熏炉”和“镶金黑纱法门寺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地宫中的一个约30平方米的双重佛塔。

根据记载,这座唐代地宫中的两层高的双重佛塔,是当时供奉舍利的宝塔。

法门寺简介PPT

法门寺简介PPT

法门寺唐代地宫于1987年发现,是一座占地31.48平 方米的地下宫殿,是世界第九大奇迹。
地宫所保存的大批文物,不仅等级高,品种多,有的 甚至完好如初。
地宫中所出的佛指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
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个。 地宫形制与文物的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唐代密宗金
1
法门寺简介
contents
2
法门寺地宫
目 3 录 地宫十最
4
法门寺的舍利塔
法门寺(Famen Temple),又名“真身宝塔”, 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 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唐高祖时改名 “法门寺”。
刚界曼荼罗。 法门寺地宫藏有世界上最早的,也是绝无仅有的玳瑁币。 地宫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唐代宫廷茶具。
地宫中的一枚双轮十二环金花银锡杖被誉为“锡杖之王”,堪称稀世珍宝。 地宫中发现的14件唐宫廷秘色瓷是于今发现的年代最早、有碑文佐证的
秘色瓷器。 地宫出土的700多件丝织品,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盛装第一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迄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
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45尊造像顶银函,是于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
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始建于2004年,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 李祖原策划设计。
塔高148米,呈双手合十状,中间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宝塔型建 筑,塔内供奉着举世闻名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
舍利塔总投资超过五十亿人民币。总建筑面积为76690平方米, 其中地上为60225平方米,地下约为16465平方米。

丝绸之路上的文物

丝绸之路上的文物

丝绸之路上的⽂物回⾸古代丝绸之路,⽂物是那段历史的最佳见证。

陆上“丝绸之路”两千多年前,⼀条始于长安,经河西⾛廊,过天⼭南北,横跨中亚,直达波斯和罗马的陆上交通古道,成为沟通东西⽅商贸和⽂化的重要通路。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古代中国以丝绸为代表的⼤量物品输往中亚、西亚乃⾄地中海东岸,远抵罗马等国,⽽西⽅的奇珍异宝和风物⼈情也得以渐⼊中国。

陆上“丝绸之路”⽂物神兽⾦饰(战国,1957年陕西神⽊纳林⾼兔村出⼟,陕西省博物馆)虎形⾦饰(战国,1977年新疆阿拉沟墓地M30出⼟,新疆博物馆藏)青铜武⼠像(战国,1983年,新疆新源县巩乃斯河南岸出⼟,新疆博物馆藏)彩绘泥镇墓兽(唐代,1973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M216出⼟,新疆博物馆藏)张骞出使西域壁画(初唐,323窟,邵宏江临摹,敦煌研究院藏)神兽纹⾦腰饰牌(战国,1996年宁夏固原原州区中河乡征集,固原博物馆藏)神兽噬⿅青铜腰饰牌(战国,1984年宁夏彭阳县⽩杨林村出⼟,固原博物馆)黄蓝⽅格纹锦袍(汉晋,1995年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1号墓地M3出⼟,新疆⽂物考古研究所)“延年益寿⼤益⼦孙”锦鸡鸣枕(汉晋,1995年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1号墓地M1出⼟,新疆博物馆)“五星出东⽅利中国”锦护膊(汉晋,1995年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1号墓地M8出⼟,新疆⽂物考古研究所藏)缠枝花卉纹绣鞍鞯(唐代,1983-1985年青海都兰热⽔墓群出⼟,青海考古所)三⽿陶罐(唐代,1985年新疆喀什市亚吾鲁克遗址出⼟,喀什博物馆)七鸵纹银盘(南北朝,1989年新疆焉耆县⽼城村出⼟,巴⾳郭楞博物馆)⼈⾯纹青铜壶(唐代,1985年临潼县新丰镇庆⼭寺遗址出⼟,临潼区博物馆)彩绘⽊棺(汉晋,1988年新疆若羌县楼兰故城以北墓葬出⼟,新疆⽂物考古研究所藏)⼋瓣团花描⾦蓝琉璃盘(唐代,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法门寺博物馆藏)盘⼝琉璃瓶(唐代,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法门寺博物馆藏)绿玻璃瓶(隋代,1986年陕西西安市东郊长乐路隋舍利墓出⼟,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玻璃⾼⾜杯(唐代,1989年新疆库车森⽊塞姆⽯窟出⼟,新疆博物馆藏)嵌红宝⽯带盖⾦罐(公元5-6世纪,1997年新疆伊犁昭苏县波马古墓出⼟,伊犁州博物馆藏)嵌红玛瑙虎柄⾦杯(公元5-6世纪,1997年新疆伊犁昭苏县波马古墓出⼟,伊犁州博物馆藏)陶舞狮俑(唐代,1960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M336出⼟,新疆博物馆藏)弈棋贵妇绢画(唐代,1972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M187出⼟,新疆博物馆藏)彩绘⽊天王俑(唐代,1973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M206出⼟,新疆博物馆藏)浮雕骑马出⾏图(隋代,1999年⼭西太原晋源区王郭村虞弘墓出⼟,⼭西省博物院藏)鎏⾦银胡瓶(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1983年宁夏固原李贤夫妇合葬墓,固原博物馆藏)彩绘陶骑驼⼩憩俑(唐代,1987年陕西省西安市韩森寨红旗电机⼚出⼟,西安博物院藏)彩绘⽊胡⼈牵驼俑(唐代,1973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张雄夫妇墓出⼟,新疆博物馆藏)⽊⾝锦⾐裙仕⼥俑(唐代,1973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张雄夫妇墓出⼟,新疆博物馆藏)三彩釉陶⼥⽴俑(唐代,陕西西安西郊纺织⼚出⼟,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俑(唐开元⼗⼋年,2001年⽢肃庆城县赵⼦沟村穆泰墓出⼟,庆城县博物馆藏)彩绘陶⽂吏俑(唐开元⼗⼋年,2001年⽢肃庆城县赵⼦沟村穆泰墓出⼟,庆城县博物馆藏)彩绘⽯造像碑(开皇元年,⽢肃泾川县⽔泉寺出⼟,⽢肃省博物馆藏)贴⾦彩绘⽯雕思惟菩萨像(北齐,1996年⼭东青州龙兴寺窖藏,青州博物馆藏)⽯雕马头明王像(唐代,1959年陕西西安安国寺遗址出⼟,西安碑林藏)《降魔变》(北魏,254窟,段⽂杰、⾼⼭临摹,敦煌研究院藏)《⿅王本⽣》(北魏,莫⾼窟第254窟,⾼鹏临摹,敦煌研究院藏)彩绘泥菩萨像(唐代,⽢肃省武威市天梯⼭⽯窟,⽢肃省博物馆藏)鎏⾦银捧真⾝菩萨像(唐咸通⼗⼆年,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法门寺博物馆藏)《⼤秦景教宣元⾄本经》⽯经幢(唐元和九年,2006年河南洛阳李楼乡城⾓村东北出⼟,洛阳博物馆藏)鎏⾦舞马银壶(唐代,1970年陕西西安市何家村窖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刻花带盖⾦执壶(唐代,1969年陕西省咸阳市医疗器械⼚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藏)鎏⾦飞廉纹六曲银盘(唐代,1970年陕西西安市何家村窖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鎏⾦鸳鸯团花纹银盆(唐代,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法门寺博物馆藏)三彩釉陶载乐骆驼(唐代,1957年陕西西安市鲜于廉墓出⼟,国家博物馆藏)三彩釉陶马(唐代,年洛阳关林唐墓出⼟,洛阳博物馆藏)三彩釉陶载物骆驼(唐代,1963年河南洛阳关林地质队出⼟,洛阳博物馆藏)三彩釉陶凤⾸壶(唐代,1959年陕西西安市出⼟,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彩绘武官俑(唐代,1991年陕西西安市东郊⾦乡县主墓出⼟,西安博物院藏)彩绘陶镇墓兽(唐代,1991年陕西西安市东郊⾦乡县主墓出⼟,西安博物院藏)牧马图屏风绢画(唐代,1972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M188出⼟,新疆博物馆藏)都督夫⼈太原王⽒供养像(盛唐,莫⾼窟130窟,段⽂杰临摹,敦煌研究院藏)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雏形在秦汉时期便已存在。

中国茶文化的兴盛唐宋时期

中国茶文化的兴盛唐宋时期
日本僧人南浦绍明于1259年将径山茶宴传入日本。 ——日本18世纪百科全书《类聚名物考》记载
公元15至16世纪,在被誉为日本茶道开山伯祖的村田珠光、中继者 武野绍鸥和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居士的努力下,形成了有深奥 哲理、有思想性、可陶冶情操的日本茶道。
精选课件
谢茶 谢大家
精选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茶磨。姓“石”,表示用石凿 成,“转运使”是宋代负责一 路或数路财赋的长官,但从字 面上看有辗转运行之意,与磨 盘的操作十分吻合。
精选课件
水杓。姓“胡”,暗示由葫芦 制成。“员外”是官名。“员 ”与“圆”谐音,“员外” 暗示“外圆”。
茶筛。姓“罗”,表明筛网由 罗绢敷成。“枢密使”是执掌 高级军事的最高官员,“枢密 ”又与“疏密”谐音,和筛子 特征相合。
•2、二是汤花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宋兔毫纹盏
宋茶盏
精选课件
三 茶与文化
传统茶学的形成与 发展
茶与中国传统文化
精选课件
3.1 传统茶学的形成与发展
自从陆羽生人间 人间相学事春茶
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 八之出;精九选课之件略;十之图
全方位的茶学文献
陶谷 荈茗录
唐五代宋初的饮茶的典故
精选课件
该书卷之二云: 「朱雀门外街巷……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房」。「潘楼东街 巷……,茶坊每五更点灯,……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 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卷之三云︰ 「马行街铺席……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夜市直至三更尽,
才五更又复开张。……至三更方有提瓶卖茶者」。
卷之五云︰ 「民俗,……或有从外新来,邻左居住,则相借动使,献遗汤茶,指引

世界佛都-法门寺

世界佛都-法门寺

世界佛都——法门寺文化景区在西边距离西安12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镇——法门镇,这里因为一座“皇家寺院”而举世闻名。

法门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被誉为“关中塔庙之祖”,这里珍藏着世界唯一的佛珠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成为世界佛教徒心中的圣地。

法门寺夜景法门寺文化景区依托法门古寺而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景区一期工程斥巨资打造(25亿元),占地约1300亩,是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主持设计的,(他曾主持设计台湾中台禅寺及目前全世界最高摩天大楼“台北101”等著名建筑)。

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小品等几部分组成,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景区建设自2007年3月,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由曲江新区管委会组建了法门寺开发建设团队,与宝鸡市人民政府一起负责项目开发建设。

项目总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分为东区佛文化展示区与西区综合服务区,整体区域规划依托佛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为发展基础,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出的十大文化旅游工程之一,也是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重要辐射、延伸区域,在构建和谐社会政策的历史背景下,陕西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重大举措并致力将其打造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佛都”,成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

合十舍利塔山门广场区域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佛光门、般若门、菩提门及圆融门4部分组成。

此区域涵盖酒店、素食餐饮、大唐禅茶、讲经堂、旅游精品购物、游客中心、大型超市、电瓶车租赁等配套实施一应俱全。

山门广场建筑设计风格大气恢宏,北接佛光大道,寓意着我们众生由此岸世界渡到佛的彼岸世界的过程。

般若门穿过圆融门我们就步入了佛光大道,佛光大道全长1230米,宽108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一条成佛之道,同时又是景区的景观主轴。

佛光大道分别设有经幢、菩萨,等景观,它是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我们将山门比喻为“此岸”(现世),佛光大道接引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岸”——合十舍利塔(佛国),这样一轮回即为一大度。

中国文物保护大事记

中国文物保护大事记

中国文物保护大事记1949----2007年一、收复海外流失文物▲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文化部文物局以35万元港币,从香港购回《三希帖》中的"二希",即王献之《中秋帖》和王?《伯远帖》,使这二件国宝在饱经流离苦难之后,回到了祖国和人民的手中。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及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先后将我国明代《永乐大典》60多册送归我国。

▲唐代韩?《五牛图》,稀世国宝。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将这件神品抢走。

直到新中国建立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政府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从香港以6万港币购回。

▲ 1962年,英国友好人士柯文南先生,将中国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宝剑赠还中国。

这柄宝剑是柯文南先生在英多方寻找,最后购买到手并送还中国人民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张大千先生托香港友人以较低价位将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售归祖国。

▲ 1989年国家文物局向美国索斯比拍卖公司追索被盗湖北秭归屈原纪念馆藏铜敦,获得成功。

▲ 1998年,国家文物局向英国有关当局追索走私到英国的中国文物3000余件,获得成功。

▲ 1993年,美国国际集团友邦保险公司,以51.5万美元买下了原被西方列强盗去的颐和园宝云阁上的十扇铜窗,并赠还给了颐和园。

▲ 1999年,台湾震旦集团董事长陈永泰先生,协助我国政府追寻山西灵石县寿资寺18尊明代罗汉头像,并斥巨资购齐,无偿赠还。

▲ 2000年,北京市文物公司和保利集团,从香港分别竞买、购回了乾隆粉彩镂雕六方套瓶和圆明园的海?堂铜雕12生肖喷头中的猴头、牛头、虎头。

▲ 1999──2001年,经国家文物局追索美国克里斯蒂拍卖公司拍品──河北曲阳五代王处直墓的彩绘石雕武士像,归还我国。

其间,美国收藏家安思远将所购王处直墓的另件彩绘石雕,无偿归还我国。

▲ 1999年,香港特区政府将查获非法走私的中国内地文物137箱,移交给国家有关部门。

其中有文物2209件,古钱币47公斤、17286枚,恐龙蛋化石125枚,其它石雕7箱、13件。

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

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 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四 字于山门之上。
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藏经碑” 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5000卷之记载。
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年 (1569),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 塌。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地方绅士杨禹 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 三级砖塔,高四十七米,极为壮观。
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 筑极为壮观。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 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 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咸通十五年 (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 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 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 密曼荼罗结坛供养。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 宝塔”。
体会
《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对法门寺地宫的出土文 物尤其是唐朝作了详实披露,对塔身和地面遗存 的整体公布,将使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化史有更新 的认识,不仅看到中国文化从宗教到金银器、丝 绸、饮茶等的全貌,更可以重新认识时下博物馆 的陈列展示,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政治、经济、文 化和对外交流等。 在这本报告中我们不仅为其中出土的文物之丰富 而感到震撼,也被先民们的智慧所折服。
+ 三、地宫文物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发现 的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罗。
+ 四、地宫27000 多枚钱币中,13 枚玳瑁开元 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 有 的玳瑁币。
+ 五、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宫廷茶具,是目前世 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 完 整的宫廷茶具。打破日本茶文化起源说。
+ 六、地宫中出土的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 1.96 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 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13-03-20 _a_考古-捻金线()

13-03-20 _a_考古-捻金线()

《考古》2013年第2期:97-104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捻金线的制作工艺杨军昌张静姜捷关键词:唐代丝绸捻金线织金锦蹙金绣Keywords: Tang silk, twining gold thread, Zhijinjin (gold-woven jin-silk), Cujinxiu (gold couching embroidery)摘要: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丝织品种类齐全、工艺精湛,被誉为“中国唐代丝绸的宝库”,尤以用捻金线的织金锦和蹙金绣最为珍贵,形成了法门寺丝织品的一大特色,成为研究唐代金线装饰工艺、艺术和历史的珍贵资料。

本文选择法门寺地宫出土捻金线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镜和SEM的观察,反映了捻金线和芯线的形貌,揭示了捻金线和芯线的结构特征,并测量了相关尺寸等;通过EDS分析检测,对捻金线的合金成分进行了检测,为系统研究古代纺织品中的用金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1987年法门寺塔基地宫的考古发掘中,出土大量丝织品,其中有一部分使用了捻金线作为装饰材料「1」,因而形成了法门寺丝绸织造技术和装饰技法的一大特色,成为研究唐代捻金线装饰工艺、艺术和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由唐代捻金线派生的织金锦和蹙金绣等工艺,对后世纺织品中的用金技术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唐锦、蜀锦、宋锦、云锦等,尤其是云锦,以用金线为其特色。

2007年4月出版的《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中,收录38件纺织品标本(见表1),其中大多为残块,这其中包括蹙金绣制品9件(其中之一见图1)、织金锦制品6件(其中之一见图2),还有1件“土红色地刺绣夹包袱”应用了捻银线。

2001年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德国美茵兹罗马-日尔曼中央博物馆合作开展纺织品的保护修复,建立科学的古代纺织品保护实验室,其保护修复的纺织品文物主要是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织品。

2002年,中德纺织品保护小组在编号为T68的包块中,揭展开7件衣物,其中就发现有捻金线丝织品(图3)和捻金捻银线丝织品(图4)「2」。

法门寺佛文化景区

法门寺佛文化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法门寺佛文化景区。

法门寺佛文化景区位于陕西宝鸡扶风县,距西安有120公里。

景区依托法门寺古寺院而建,占地面积有1300亩。

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等部分组成。

景区中的山门广场设计恢宏大气,与佛光大道相连接,佛光大道两边分别设有经幢、菩萨,是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整个景区的设计将山门广场比喻为“此岸”,而佛光大道则为接引凡夫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岸”即合十舍利塔(佛国)。

法门寺佛文化景区的主体建筑是合十舍利塔,它的形状如行合十礼的手掌。

合十舍利塔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下部分供奉着佛祖真身舍利,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舍利由地下升入地上一层供游客瞻仰。

合十舍利塔的五层位置是按唐代的四层木塔而建的。

顶部满天神佛。

金碧辉煌。

站在合十舍利塔五层去俯视整个旅游景区。

所有建筑映入眼帘,法门寺古寺院与今天的建筑,完美融合。

法门寺古寺院坐落在合十舍利塔的东侧。

寺院由山门、真身宝塔、玉佛殿、千佛阁等构成。

法门意为修行者必入之门。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的桓灵年间,距今已有1700多年。

法门寺因舍利而建塔,因塔而建寺。

据佛经记载,早在公元前3世纪,释迦牟尼佛祖灭度200多年后,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信仰佛教,并宣布佛教为国教,为了弘扬佛法,他将释加牟尼的舍利分成84000份分送世界各地,并在这些地方,为供奉舍利修建了84000座舍利塔。

我国得到19枚舍利,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的第五座,因此法门寺最初又称阿育王寺、无忧王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

唐代是法门寺兴盛的时代。

李渊钦赐寺名,寺僧达1万余人,寺院占地1000余亩,修筑了木塔,宏建地宫,扩充寺域为瑰琳宫二十四院,法门寺升革为皇家寺院。

自从太宗李世民起,唐朝先后共有7次迎送佛骨的活动。

太宗李世民敕命开启地宫之后,便形成了法门寺地宫,30年一开开则岁丰人和,国泰民安的定制。

此后有八位皇帝六次迎取舍利到皇宫供养,在公元874年,唐僖宗皇帝将佛骨送还法门寺并封闭了地宫。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组图)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组图)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初四日,唐僖宗归安佛骨于法门寺,以数千件皇室奇珍异宝安放地宫以作供养。

1981年8月24日,法门寺明代真身宝塔半壁坍塌,1987年4月3日发现唐代地宫,考古工作者进行科学发掘。

在地宫后室的坛场中心供奉着一套以金银质为主的宫廷御用系列茶具。

这套以唐代僖宗皇帝小名——“五哥”标记的系列茶具,引起全世界茶文化界的瞩目。

地宫出土的咸通十五年(874)《物帐碑》碑文中言道:懿宗供奉:“火筋一对”,僖宗供奉:“笼子一枚,重十六两半。

龟一枚,重二十两。

盐台一付,重十二两。

结条笼子一枚,重八两三分。

茶槽子、碾子、茶罗、匙子一付,七事共重八十两。

”“七事”何指?对照实物当为茶碾子、茶碢轴、罗身、抽斗、茶罗子盖、银则、长柄勺等。

从茶罗子、茶碾子、碢轴的錾文看这些器物制作时间是咸通九年(868)至咸通二十年(879)。

鎏金飞鸿纹银则、长柄勺、茶罗子等器物上刻划有“五哥”字样,僖宗是懿宗第五子,宫中昵称“五哥”,《物帐碑》也将其作为“新恩赐物”列在“僖宗供物”名下。

由此可见,这些茶具是僖宗皇帝御用真品无疑。

现将法门寺地宫珍宝中所列茶器,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器,结合大唐宫廷茶道茶煮茶史实,分类简述如下。

1、鎏金壶门座茶碾子通高7.1厘米,长27.4厘米,槽深3.4厘米,辖板长20.7厘米,宽3.0厘米,全重1168克。

通体呈长方形,由碾槽、辖板和槽座组成。

槽呈半月形尖底,与槽座焊接。

槽身两端为如意云头状,两侧各有一只飞雁及流云纹。

槽座嵌于槽身,座壁有镂空壶门,门之间饰天马流云纹。

茶碾子打开后,上置纯银锅轴,轴长21.6厘米,轴径8.9厘米。

轴刃有平行沟槽,轴杆圆形,中间粗两端细,其上錾刻“五哥”两字,表明此器为唐僖宗供奉。

轴孔四周錾团花,外饰流云纹,錾文上有“碣轴重一十三两(唐代重量单位)”,轴可来回转动。

茶碾子是碾茶器,在煮茶时,供碾碎饼茶之用。

2、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茶罗子通高9.5厘米,罗身长13.4厘米,宽8.4厘米。

5篇介绍陕西法门寺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陕西法门寺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陕西法门寺的导游词范文法门寺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

宝鸡法门寺地宫其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陕西法门寺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陕西法门寺的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来到了有“关中塔庙之祖”之美誉的法门寺,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呢就是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山门广场,这里地处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有120公里,西距宝鸡市有96公里。

近几年啊,陕西政府致力于把法门寺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佛都,使法门寺成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

法门寺文化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等及部分组成,全面的展示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法门寺的山门,山门也被称为“三门”,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个门中间大两边小,中间的是空门,两边分别是无作门和无相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作步入空门,大概由此而来。

法门寺自古就因安置有释迦摩尼的佛指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法门寺也是因舍利而建塔,因塔而成寺。

公元前485年,释迦摩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统一印度,为了弘扬佛法,他命人将佛骨分为八万四千分,分藏于世界各个地方,并建有八万四千坐塔,中国有19做佛指舍利塔,法门寺使其中的第五座,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

在北魏建塔使被称为阿育王寺,隋朝改名为成宝寺,唐高祖李渊改名为法门寺。

在唐朝200多年间,先后有8位皇帝7次掘开地宫6迎2送佛指舍利,每次迎送都声势浩大,轰动朝野,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

在唐代宗时法门寺塔被成为护国“真身宝塔”,由此可见法门寺在唐朝时期是多么的繁荣。

丝织物

丝织物

呢:经纬线较粗,质地
丰富有毛感的丝织物
优点
1.穿着舒适:丝织物表面光滑,质地柔软,对人体的 摩擦刺激在各类纤维中是最低的 2.吸、放湿性好:蚕丝蛋白纤维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 或散发水分,并保持一定的水分。在正常气温下, 它可以帮助皮肤保有一定的水分,不使皮肤过于干 燥;在夏季穿着,又可将人体排出的汗水及热量迅 速散发,让人感到凉爽 3.抗紫外线:丝蛋白中的一些成分能吸收紫外线,所 以丝织物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功能。使患皮肤癌的 几率大大减少 4保健:真丝纤维含有人体所必须的18种氨基酸,又 有人类的“第二皮肤”的美称。穿真丝衣服能增强 体表皮肤细胞的活力,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 同时对某些皮肤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绉:织物光亮有磨砂的质
感,表面像是细细的颗粒状。 手感富有弹性,光泽柔和, 抗皱比较好。
葛 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及

变化组织,织物表面能看到 横向的缩纹,就是纬线一条 一条很粗很明显的那种感觉, 质地厚实。
纱 薄,透孔,结构稳定,

硬爽挺括。适合做夏季服 装
绨:平纹,蚕丝长丝做
经,棉或其他纱线做纬, 质地粗厚,纹织清晰,有 素线绨和花线绨之分。
缎纹组织中经、纬只有一 种以浮长形式布满表面, 并遮盖另一种均匀分布的 单独组织点。因此织物表 面光滑有光泽。缎类织物 是丝绸产品中技术最为复 杂,织物外观最为绚丽多 彩,工艺水平最高级的大 类品种。其特点是平滑光 亮,质地柔软色彩丰富,纹路 精细, 我们常见的有花软缎、 素软缎、织锦缎和古香缎 等。可以做旗袍,被面,棉袄 等.
缺点
1.难保养:大部分的丝织物不能洗涤只能干 洗,能洗涤的丝织物也要结合各自的特点使 用不同的洗涤方法。 2.易生折皱:丝织物虽然光滑但也容易折皱 3.易抽丝。丝织物不够结实,划到尖锐的东 西就会抽丝 4.褪色较快:丝织物在吸收紫外线后,自身 会发生化学变化丝织品在日光的照射下,容 易泛黄。

提升电视纪录片的审美品格——电视纪录片《唐代丝绸复原记》解读

提升电视纪录片的审美品格——电视纪录片《唐代丝绸复原记》解读

后 ,随着社会科技和文化 水平 的提高,电视纪录片的 创作手段和创作形式 日趋 丰富和多元,电视纪录片 的
美学价值也逐渐成 为一些 优秀编导的 自觉化追求 。和 许 多优 秀的 电视纪 录片一样 ,《 代丝 绸复原记 》没 唐 有停 留在对真实 的简单还 原或 再现 这一层次上,编导 巧妙设置悬念 ,并 以极其精 巧的方 式将 民族 文化、历 史文化、人文精神、科技发展等诸 多因素融入到对 古 丝绸修复过程的 电视化纪录之 中,把用摄像机记录 下 来的古丝绸的修复过程 以一种 审美 的方式 艺术地 呈现 给 观众 。 我们知道 ,中华 民族独特 的历史文化是 中国纪录
片精 品参与 国际竞争所特有 的文化 资源 、文化品格和 特征 ,也是纪录片最 能感 染观 众、打动观众的核心竞
争力 电视纪录 片 《 代丝绸 复原 记 》的 艺术魅 力 唐 首先来 自于 其对于 民族文 化尤其是唐 代文化 的表 现 。
丝 绸是 中华 文 明 的 古 老载 体之 一 , 早在 公 元 前 二
和许多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一样唐代丝绸复原记没有停留在对真实的简单还原或再现这一层次上编导巧妙设置悬念并以极其精巧的方式将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科技发展等诸多因素融入到对古丝绸修复过程的电视化纪录之中把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的古丝绸的修复过程以一种审美的方式艺术地呈现给观众
维普资讯
任庭义
值 ,则是 最 易于被 人们 认 同的事 情 。从 这个 角度 来
看 ,《 唐代丝 绸复原 记》 的选 题本身 就透露 出深厚 的 民族 文 化 的意 蕴 。 而在 具体 叙事的过 程中 ,编导充分发挥 电视纪录 片影像语 言的特点和魅力 ,将 民族文 化转变为具体 可 感 的物象 。钟磬悠扬的佛家寺 院,叹为观止的金银玉 器 ,苍劲 有力的碑文 以及被修复 的古丝绸上所绣 的代

浅谈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以及法门寺现状

浅谈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以及法门寺现状

浅谈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以及法门寺现状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据传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周魏以前原名叫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寺中有一座佛塔,塔在佛教中是埋藏舍利的标志,法门寺塔就是一座佛教舍利塔。

史籍中记载着法门寺塔下有地宫,里面埋有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舍利和无数珍宝,但后人一直无法断定这是真实的存在还是虚幻的传说。

1981年,法门寺塔在暴雨的冲刷下倒塌了,塔的倒塌给了考古学家一个揭示秘密的机会。

下面,我将从自己去法门寺参观时的所见和从课上所放纪录片中的介绍等方面来浅谈一下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以及法门寺现状。

一、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的过程及珍贵文物介绍(1)地宫考古发掘过程简介1981年8月24日,因年久失修,曾经威武的法门寺佛塔终于不堪重负,在一场暴风雨中遭到严重破坏,中部出现裂缝,东北部基本上已经坍塌,只剩倾斜的西南角依然伫立在那里。

当时负责残塔修复工作的部门对此极为重视,并列出了两个可选方案。

A方案是把塔拆除后重新修建,B方案则是保护半边塔。

B方案经过论证,发现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如何把土坯保护起来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就相当有难度,况且造价不菲。

所以,最后专家们一致选择重建佛塔并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1987年4月3日,现场工作人员无意在浮土下面发现了一块白玉石板,石板上面还刻有一尊雄狮浮雕。

谁也不会料到,因为重修,一个埋藏了有1000多年的绝世秘密就要重见天日。

考古队员立刻赶到白玉石旁,推开放在旁边的碎石板,一个狭小幽深的洞口出现在大家眼前。

莫非传说中的佛骨舍利就埋藏于此?在挖掘出19级青石台阶后,一道石门显露出来,考古队员更是在前面大殿后发现一个漫步踏道,如果没有猜错,这应该是通往地宫的出入口。

紧接着,考古人员巧妙地将石门上面的铁锁打开,这把锁因年代久远,早已锈蚀。

4月9日,地宫第一道门被打开。

中国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中国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别费劲了,封面上那几个字是认不出来的,那是西夏文。

这个东西是一部佛教书籍,叫《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照样是禁止出国的文物。

牛逼在哪呢?牛逼在西夏从1038年立国,到1227年灭国,而这本书是用活字印刷的!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全本。

现在是不是想起什么来了?那东西叫直裾素纱褝衣,念dān。

注意不叫“禅衣”。

《说文》:“褝,衣不重也。

”《释名·释衣服》:“褝衣,言无里也。

”常误写为禅衣,实无道理。

这件衣服总重49克。

前面有人说现在无法仿制,其实可以。

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了一件49.5克的。

与它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48克的褝衣,1983年被盗。

这件49克的虽被追回,但也有所损伤。

如今湖南博物馆内所展示的为高仿样品。

新莽时期的青铜卡尺传说中王莽穿越的物证。

成化斗彩三色杯三秋杯造型轻灵娟秀,胎体薄如蝉翼,从杯子内壁可看透外壁花纹。

胎体上描绘了两只在山石花草中翩跹飞舞的蝴蝶,其中一只蝴蝶的翅膀上所施的紫色彩釉色浓而无光,是明代成化斗彩的固有特征,也是后世仿品无法仿效之处。

世界上保存完好的仅有一对儿由于三秋杯胎体太薄,就连拿捏时都要小心翼翼:手既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否则杯体就有可能由于冷热微小的变化而炸裂。

西晋陆机平复帖各种NB闪闪《平复帖》是现存最早的古代名人纸本书法的真迹,距今已经1700多年;虽然只有寥寥九行八十几个字,却无比珍贵,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极高。

窦绾的窦绾老公的窦绾的长信宫灯不输无烟雁鱼铜,烟从中空的手臂传到身体里,非常环保,灯罩可以左右转动,调节光线角度。

这个也是出于窦绾墓,王妃死后的性福都照顾到了,西汉的宝贝PK一下淘宝的进口货,公元前104 PK 21世纪,搞不明白为什么要双头,西汉民风果然彪悍。

术语叫“双头龙”,女女对坐使用。

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

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鸠浅(勾践),自作用剑”。

法门寺塔历史

法门寺塔历史

法门寺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北10公里的法门镇,东距西安120公里,西支宝鸡96公里。

1987年4月,法门寺地宫被发掘,出土了佛指舍利及一大批唐朝稀世珍宝,其中有121件璀璨夺目的金银器,17件玲珑玉润的琉璃器,16件已失传的“秘色瓷”器,还有700多件锦、绫、罗、纱、绢、绮等各类纺织品。

这批文物种类之繁、数量之多、质量之优、制作之精、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

这一考古发现立刻在国内外引起巨大轰动,专家们指出:法门寺的的佛指舍利和文物出土是陕西继秦兵马俑坑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据专家考证,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现寺内尚存的北魏千佛残碑就是立塔建寺后不久树立的。

当时称“阿育王寺”(或“无尤王寺”)。

隋朝时,改天下佛寺为道场,阿育王寺改为“成宝寺”。

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它以皇家寺院的显赫地位,以七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唐朝佛教、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在这里度僧80名入住法门寺,宝昌寺僧人惠业为法门寺第一任住持。

唐朝贞观年间,把阿育王塔改建为四级木塔。

唐代宗大历三年(786年)改称“护国真身宝塔”。

自贞观年间起,唐朝政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法门寺进行扩建、重修工作,寺内殿堂楼阁越来越多,宝塔越来越宏丽,区域也越来越广,最后形成了有24个院落的宏大寺院。

寺内僧尼由周魏时的五百多人发展到五千多人,是“三辅”之地规模最大的寺院。

贞观五年(631年),唐太宗第一次开示佛骨。

佛指舍利的重现,掀起了一股崇佛热潮。

显庆四年(650年),宫廷主持佛事活动的僧人智悰、弘静向高宗建议再示法门寺佛骨,高宗敕准前往开示,并赐钱五千、绢五十匹以充供养,后又赐绢三千匹作为造佛像、修宝塔的资金。

佛指舍利再现人间时,道宣律师目睹手摸,他这样记述:“如小指初骨,长寸二分,内孔正方,外楞亦尔。

下平上圆,内外光净。

余内小指于孔中,恰受。

”这就是1987年4月在法门寺塔基地宫发掘的四枚舍利中的一枚。

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作者:王丽敏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年第12期摘要:“雀金绣”是用“雀羽线”和“金缕线”珍贵线种为主要线材,根据不同图案需要配以不同材质的绣材(其中不乏使用奇珍异宝),采用中国传统“绣”的各种技法,结合“缂”、“绘”、“画”等技艺手段,精心制作出的瑰丽美奂的纯手工艺术品。

本文通过展示定陵出土丝织物和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织品,进一步标明雀金绣确实为我国的艺术瑰宝。

关键词:艺术瑰宝;雀金绣;丝织物一、定陵出土丝织物根据定陵出土丝织物看,所用材料有蚕丝线、金线、孔雀羽线,其中以蚕丝线为主,金线、孔雀羽线主要是装饰用线。

根据专家监定,定陵出土花缎均为熟丝。

丝透明晶莹,说明丝的质量很好。

另据明谢肇薵《吴枝乘》所记:“……绵以两蚕作茧者为‘同功绵’,值即倍常。

其丝以三茧抽者,为‘合罗丝’,岁以充御服,士庶家不得有也。

”从此记载可知,御用袍服非一般丝所织。

《天工开物·乃服》卷中也有这方面的记载:“先染丝而后织者曰缎”。

“凡早丝为经,晚丝为纬者,练熟之时,每十两轻去三两。

经、纬皆美好早丝,轻化只二两。

”煮练后方成熟丝,在煮练过程中茧丝外层的丝胶水解,重量减轻,剩下的丝素,染上颜色鲜艳,光泽而柔和。

早丝是春蚕丝,晚丝是夏蚕丝。

早丝质量好,强力也好,用作经丝既可提高产品质量,又可减少织造过程中的断头。

明宋雷《西吴里语》卷三载:“湖州蚕丝有头蚕、二蚕。

头蚕为上,而白者诸之‘合罗’;稍粗者谓之‘串五’;又粗者谓之‘肥光’……。

”从出土丝织物看,经线投影宽最细为0.005厘米,说明丝是非常好的,可能为头蚕丝。

为了进一步提高丝的质量,当时在丝煮练晒干后还用大蚌壳磨光,做到尽善尽美。

金钱,有扁金线和圆金线两种。

金线是将金子锤揲成很薄的金箔,将金箔裱到纸上,经过砑光,切成窄条,宽度一般为0.5毫米,长度视其幅宽而定,同时与丝线织入织品内,这是扁金线。

圆金线是用丝线为芯将金箔搓捻于线上,再织入织物内。

法门寺出土丝织品的最佳强度测定

法门寺出土丝织品的最佳强度测定


表一
1厘米,每种样品各取8块。 2.实验仪器 木材温度测量仪,上海木材研究所产,可直 接测量器物的内部含水量。 织物强度自动测量仪,是借助西北纺织工学 院实验室设备进行测量。 3.实验步骤 (1)将样品放入密闭的称量瓶子中。 (2)根据不同湿度大小进行加水透渗。 (3)测量湿度含水率。 (4)测量强度。 4.实验结果及参数 见表一。
.104.
其强度差异很大。由表一中可以看出,织锦丝绸
的强度最大,织绢丝绸的强度最小。这是因为织
锦是在织绢的基础上还要加上纵向横向的线构成 不同图案与花纹,所以强度最大。从表一中可以 看出强度大小的顺序为织锦、织绫、织罗、织 绢。以上实验只是以陕西法门寺出土的唐代丝绸 为样品所做的工作。
万方数据
法门寺出土丝织品的最佳强度测定
考古与文物2006年第6期法门寺出土丝织品的最佳强度测定吴天才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一引言法门寺出土的丝绸纺织品由于在地下埋藏年代久远产生氧化作用和水解作用从而使丝绸物品腐朽十分严重粘接在一起外形看很象牛肉干一般
考古与文物
2006年第6期
法门寺出土丝织品的最佳强度测定
吴天才(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员)
选用法门寺出土铁函顶上的丝绸作为样品,
一、引言
分别为1

1厘米的大小。样品构造分别为罗与

绢两种,在白腾箱中取绵绫两种,尽寸也为1 法门寺出土的丝绸纺织品,由于在地下埋藏 年代久远,产生氧化作用和水解作用,从而使丝 绸物品腐朽十分严重,粘接在一起,外形看很象 牛肉干一般。又由于是整箱贡奉,不但粘连很结 实,而且已是半灰化状态,纤维素已损坏了 80%。分离展开必须先对丝绸进行加固。任何纤 维物质都有其最佳强度,以下试验旨在通过逐渐 增加含水量的方法测试其最佳强度。为下一步丝 绸的展开准备条件。 二、实验经过 1.实验取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织物中,随奉真身菩萨 绛红罗暨金绣衣物等模型是保存最好的实物。共 五件:衣、裙、架装、案裙、坐垫。这里谈一谈 衣与裙。绣衣身长 6.5 厘米、袖展 14.1 厘米。
按其比例衣长仅过胸,对开襟。其形制为典型的 唐式半袖上衣,也称半臂、半袖,是唐代服饰中 的一种。
古代妇女的上衣,并不是全用长袖的,有时
这时半
袖还是很新奇的服装。隋代穿着的人就多起 来。宋高承《事物纪原·衣裘带服部·背子》中 “《实录》又日:‘隋大业中,内官多服半臂,除
落笔敲下这些字,是第一次在凤凰北方的城市,空气热烈而干燥
却长袖也。’唐高祖减其袖,谓之半臂,今背子 也。”在唐代,这种样式的服装男女都穿,而以 妇女穿着为多。《新唐书·车服志》:“半袖、裙、 懦者,女史常供服也。”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
道壁画所绘女子身上,就穿有半臂,与糯、裙相 配。而且,这种装束不仅宫闺女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等以上 等级的唐墓也常有着半臂的女俑出土。
相关
落笔敲下这些字,是第一次在凤凰北方的城市,空气热烈而干燥
0
0c10f2c 凤凰平台
也着短袖。短袖 L 衣最早出现在汉代,谓绣倔。 交领、半臂,袖口十分宽大,有的还折有一排密 桐,穿在长衣外。这种绣倔的具体样式,在四川 忠县汉墓出土的抚琴女俑,重庆化龙桥汉墓出土
落笔敲下这些字,是第一次在凤凰北方的城市,空气热烈而干燥
的柞春女俑及成都永丰汉墓出土的持镜女俑_卜 都有反映。半袖二字最早出现于三国,《宋书·五 行志》记载:“魏明帝着绣帽,被缥纹半袖,尝 以见直巨杨阜。阜谏曰:此于礼何法服邪?”可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