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之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大监督模式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建立大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国有企业建立大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国有企业建立大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和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存在着一些监管和监督方面的问题。

为了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建立健全的大监督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建立大监督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提高国有企业的透明度和效能,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大监督体系应该是权威的、独立的、公正的,具有有效的惩罚和奖励机制,以及各种监督手段和措施。

在实践中,国有企业建立大监督体系的关键是要完善监管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能力和监督水平。

要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国有企业的法定监管主体和责任,使其具有约束力。

还应该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防止腐败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外部监督,建立健全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审计和监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社会监督,加强与媒体、公众和社会组织的互动,增加舆论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度。

还应该加强国有企业的自我监督,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自我净化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国有企业建立大监督体系还需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

政府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宏观监督和指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各级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和服务,指导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要加强与国有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还应加强国有企业的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增强员工的监督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建立大监督体系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发挥法治的作用。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法制教育和宣传,让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了解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法律监督,及时查处非法行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

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

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
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国有企业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其管理和运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大监督体系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国有企业需要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

这些制度应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能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

国有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应该包括内部审计和监察机构,以及各级管理人员的监督制约机制。

这些机制能够有效地发现和纠正企业内部的问题,保证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国有企业还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举报机制。

这个机制能够保护企业内部员工的权益,鼓励员工对企业内部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内部的问题。

建立一个完善的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只有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举报机制,才能够确保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关于构建“大监督”体系,赋能国企改革发展的思考

关于构建“大监督”体系,赋能国企改革发展的思考

关于构建“大监督”体系,赋能国企改革发展的思考【摘要】在全面从严治党大背景下,国有企业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健全完善国有企业监督体系,既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目标,又是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深入推进的重要保证。

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监督体系常见的问题,阐述了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体系的意义,初步探索“大监督”体系赋能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国有企业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中严格日常管理,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

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监督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难题越来越多,防控各类风险的任务愈发艰巨。

传统的监督模式已与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如何将各项监督职能有效整合,构建与企业改革深入融合的“大监督”体系,保障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赋能改革和“十四五”战略落实落地,已经成为新时代国有企业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的主要任务。

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构建“大监督”体系的意义构建国企“大监督”体系,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强化自我革命,顺应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整合内部监督资源,增强内部监督合力,提高内部监督效率的现实需要。

坚持从政治上看全面从严治党,结合公司主责主业对“国之大者”了然于心,通过在理论研究、机制建立、方法创新等多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实践,全力保障公司改革任务顺利落地。

二、构建“大监督”体系对企业改革发展的必要性目前,国有企业监督体系一般由纪检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内部审计监督、监事会监督、以及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在各自业务领域的监督构成。

建立“大监督”体系的必要性在于:一是可以改变党内监督局限性,发挥协同监督优势。

改革期间,需要监督的事项繁杂、庞大,党内监督如纪检、巡察监督等受专业能力的局限,不可能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全面监督到位,构建协同的监督模式,通过建立相应机制,综合研判和协同推动问题整改,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监督资源的整体优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探索与思考近年来,国有企业面临着外部市场竞争和内部管理问题的双重挑战。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和优化经营环境,构建国有企业的“大监督”工作格局非常必要。

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

应该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法律监督。

通过完善国有企业的法律法规,确保国有企业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经营活动,防止不法行为的发生。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合规监督,确保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合法合规。

应该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

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其财务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体系,确保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并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社会公众公开。

应该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效益监督。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促使国有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和增加附加值。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监督,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国有企业的决策和运营符合市场规律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还应该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监督。

作为国有企业,除了追求经济效益外,还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公益和环境保护。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确保国有企业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并为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在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监督。

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是国有资产的代表,他们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效益。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监督,提高其管理水平和能力。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员工的监督。

国有企业的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他们的素质水平和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形象。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素质水平和工作态度。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创新和实践监督。

国有企业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的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实践创新。

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

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

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或国家控股的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

为了有效管理和监督国有企业的运营,建立完善的内部大监督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建立和完善这一体系?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的重要性和构建方法。

一、内部监督委员会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核心是内部监督委员会。

内部监督委员会由企业内部的监督人员组成,负责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并向企业管理层和国家主管部门汇报工作情况。

内部监督委员会应当独立于企业管理层,有权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经营、人事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督。

二、监督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是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监督制度应包括监督范围、监督方式、监督周期等内容,明确内部监督委员会的职责和权限,规范监督工作流程,确保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同时,国有企业应当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企业安全稳定运行。

三、信息披露与公开信息披露是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的重要环节。

国有企业应当依法公开企业信息,向社会公众和投资者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管理体系等信息,做到信息公开透明。

信息披露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还可以促进企业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

四、监督责任追究对于发现的问题和违规行为,内部监督委员会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对于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保护国有资产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五、转型升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也需要不断优化和升级。

国有企业应当注重引入市场机制,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监督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监督委员会建设,健全监督制度和信息披露机制,严格监督责任追究,不断转型升级,确保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良性运行。

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探索与思考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主体力量,其发展状况和经营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督工作,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下面就对此进行探讨。

1.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的重要承载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

加大国有企业监督的力度,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规范合法经营,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2.国有企业存在着治理结构复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容易发生违规违纪、滥用职权等现象。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有助于规范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质量。

3.国有企业在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影响深远,监督国有企业合理开展经营活动,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可以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

二、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主要内容1.健全国有企业的监督体系。

在国有企业监督体系中,应当明确监督的目标和依据,建立科学的监督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监督的全面、深入、有效。

2.完善国有企业监督的权责界定。

明确国有企业监督的主体、客体和方式方法,确保监督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推进,实现监督的全覆盖和全过程。

3.加强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

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资产状况、项目实施、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审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4.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明确内部监督的职责和权限,加大对国有企业内部运作的监督力度,防范内部不正之风,杜绝违规行为和腐败问题的发生。

5.建立国有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动态监控机制。

通过建立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动态监控机制,实现对国有企业资产状况、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探索与思考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不断壮大发展,成为了国家经济的支柱力量。

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展,对其内部监督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探索与思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现状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是国有企业规模庞大,业务范围广泛,管理不够规范;另一方面是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存在着一定的腐败现象。

这些问题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社会形象,也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思考为了解决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和监督存在的问题,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建设。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构,加强对国有企业高管和员工的管理监督,提高企业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增强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

鼓励社会各界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国有企业的规范经营和持续发展。

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探索与思考,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企业的规范经营和健康发展。

只有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和程序,才能够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为国家经济稳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浅议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体系

浅议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体系

各种因素引起的风险也会加大,而企业的发展同时也需要 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内外廉政环境, 所以做好企业内部自 身的
监 督就 显得 尤其 重要 了。而庞 大的企 业规 模 、复杂 的经营 业 务 、广 大的经 营市场 ,光靠 一 两个 部 门、几个 人 员的监
督 是远 远不够 的,必须 有足够 的监 督履 盖面和监 督频 率才
监督资源的整合 ,各监督部门可以形成互补效应 ,在对原
有监督 制度进行 查漏 补缺 , 强监 督力 量 , 加 改进 薄弱环 节 、 共享监 督成果 的基础 上 , 形成 监督 的合 力 , 提升 监督效 能 。
能 的需要 。 由于企 业可能 存在领 导重发展 轻监督 ,使监 督 部 门工作 开展 困难 ;监督 部 门职责分工不 同 ,工作条块 分 割 ,部 门互相不联 系不协 调 ,导致监督 资源使 用分散 ,工 作 内容重 复 ;监督 人员 只熟悉 自己的业 务 ,或 者 自 身业 务
外部监督 ,更包括企业内部 自 身的监督 ,这些监督都可以
是 “ 大监督 ”体 系的一部 分 。未 来 的社 会是一 个高度 协 同
素质和工作能力有限 ,导致监督面狭窄,监督结果权威性 差, 监督手段落后 、 监督资源缺乏、 监督制度不完整等等 , 而企业存在的这些情况 ,都可能导致企业有监督部门但是
起 不到监 督 的效 果 ,或者监督 质量差 、监督效 能低 。通过

3构建 “ . 大监督 ”体系是整合和加强企业 内部监督
力 量 的需 要 。对 企业经 营活动 的监督应 该是一 个很 宽泛 的 概念 ,而很多企 业主要 以 内部 审计部 门和纪 检监察 部 门的 监督 为主 ,其 他部 门的监督作 用并没 有得 到充分发 挥 ,而 监督工 作面广 量大 ,专职监督 人员 相对不 足的矛盾 ,使企

构建“大监督”体系为国企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

构建“大监督”体系为国企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

构建“大监督”体系为国企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作者:储德中郭削兵来源:《现代企业》2019年第06期在相当一段时间,国有企业只抓业务不抓党建,只重发展不治腐败。

企业内不同程度地存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中交一公局四公司作为国有施工企业,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在“大党建”引领下,积极构建“大监督”体系,持续开展了提能增效等系列活动,健全“管”的制度,完善“督”的机制,保持政治定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保证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取得了一定成绩。

基于此,在工作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此进行论述。

一、构建“大监督”体系的意义“大监督”,顾名思义,就是范围广、程度深、力量强的监督模式,解决传统监督存在的整体统筹不足、横向沟通不畅、纵向监督不深、追责问责不力等问题。

大监督就是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整合资源,构建科学系统的监督体系,自觉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全局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坚定不移地维护好企业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局面。

构建“大监督”体系,就是在“大监督”的实践中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坚持在大局下行动,把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作为进入中心引领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强集体领导,推进科学决策,议大事、抓重点,依法依规行使职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企业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二、构建“大监督”体系的做法1.加强监督顶层设计,把准政治方向。

一是打造宣教平台,把准思想政治方向。

有机整合各部门教育资源,着力打造资源共享的大宣教平台。

联合各部门制定宣教计划,通过“三会一课”“送党课服务基层”、“微党课”、外部培训、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在报纸、网站等宣传平台中开辟相应的专栏,将党性宗旨、思想政治、理想信念、发展形势、安全生产、企业文化、法纪法规、规章制度等内容全部纳入大教育范围。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作者:李文彦来源:《现代企业文化》2019年第36期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2-160-02摘要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需构建大监督体系,加强国有企业内控管理。

对此,本文首先对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构成进行介绍,然后对国有企业建立大监督体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构建要点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构成重要性在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中,监督管理至关重要。

在国有企业发展中,国家相关监督机构需对其实施外部监督,同时国有企业内部也应加强监督管理,提升企业监督力量,避免企业经济损失。

对此,可构建大监督体系,使得企业监督部门能够全面实行监督职权,完善企业监督机制。

因此,对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构建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一、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构成大监督体系涉及多个部门,包括纪检监察部、监事会、法律事务部、建内控审计部以及工会。

各个部门的工作目标是保证国有企业经济安全,而各个部门的职责、监督内容等有一定的区别,具体描述如下:(1)纪檢监察部:在纪检监察部的日常工作中,需根据党章党纪对党员干部加强监督管理。

(2)监事会:监事会需根据《公司法》、《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对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以及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国有企业资产或者权益受到侵犯。

(3)法律:根据经济类法律规范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加强法律业务专业性指导和监督管理,对企业日常运营中的法律风险因素进行监督和管控。

(4)审计:在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中,需根据国有企业内控准则以及内审准则,对国有企业经济活动加强内部控制和审查。

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特征,在监督地位以及法律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中,可能会对审计监督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5)工会:工会需严格依据《工会法》以及《劳动法》实施民主监督管理。

基于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工作体系的研究

基于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工作体系的研究

基于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工作体系的研究摘要:在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监督工作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各监管职能部门及监督机构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构建“大监督”工作体系,企业能够顺应经济更加市场化和多元化的变化,满足各类监管的要求,得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体系国有企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监督,企业内部各监督力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能够起到事先预防的功效,从而使企业规避相关风险,免遭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如何使企业各监督部门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形成高效的监督体制,是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搭建“大监督”工作体系,成为一个关键的探索方向,并且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如南京晨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搭建“大监督”工作体系,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企业纪检监察、内部审计、风控法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监事会等各个监督部门及监督机构的职能,共享监督信息,减少监督成本,提高监督质效,构成监督合力,抵御各种风险隐患,保证企业健康运转[1]。

一、为什么要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体系(一)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的需要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加强企业监督管理工作,构建统筹兼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监督机制,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

因此,构建“大监督”工作体系,是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国有企业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的具体表现。

同时,建立“大监督”工作体系,能够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履职意识,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的风险规避意识,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社会,科学管理离不开监督,监督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

监督工作更是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缺乏监督,企业就无法有效地开展经营管理和创新活动。

关于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机制打造现代化监督体系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机制打造现代化监督体系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机制打造现代化监督体系的思考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聊聊一个有趣而又严肃的话题一一关于我们国有企业如何构建“大监督”机制,打造现代化监督体系的那些事儿。

咱们都知道,监督体系就像企业的“眼睛”,得时刻盯紧了,才能确保咱们的企业走得稳、走得远。

一、大监督,可不是“大眼瞪小眼”说到“大监督”.可别以为就是一群人瞪大眼睛、互相盯着看那么简单。

这可得靠咱们的智慧和团队协作。

就好比一群侦探,得用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问题,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去分析问题,最后还得齐心协力去解决问题。

咱们国有企业就得这么干,把监督做得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让每一个细节都无处遁形。

(一)大监督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大监督就像一位敏锐的侦探,时刻关注着每一个细节。

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不仅仅是表面的现象,更要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

比如,我们在进行项目审计时,不仅要核对账目是否准确,更要关注资金使用是否合规,是否存在浪费和腐败现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监督到位,让问题无处遁形。

(二)大监督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

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比如,在查处一起违纪案件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事实上,更要通过深入调查、分析证据,还原事情真相,找出违纪行为的真正动机和目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大监督要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大监督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整个团队的协作。

我们要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推进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

比如,在进行财务审计时,财务人员要发挥专业特长,对账目进行仔细核对;而纪检监察人员则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分析是否存在制度漏洞和管理缺陷。

通过团队协作,我们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同事们,大监督是我们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员工的切身利益。

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探索与思考近年来,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由于一些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存在的不足,国有企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如过度的行政干预、管理不规范、腐败等。

为了有效监督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运行,需要构建一种全新的监督工作格局。

本文将对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

一、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的必要性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状况和资产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在过去的监督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监督对象单一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监督工作的效果不佳,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为了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运行,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是必不可少的。

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可以实现全方位、全覆盖的监督。

在这种监督格局下,各级监督机构之间可以形成联动协作、互相补充的监督网络,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产安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

这样一来,就能够避免监督“盲区”和“死角”的存在,确保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可以加强监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在过去的监督工作中,监督机构缺乏统一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部分监督机构的监督行为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

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将有助于整合各级监督资源和力量,形成统一的监督指挥中心,从而提高监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为监督工作赋予更多的责任和使命感。

在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监督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1. 合作共赢原则。

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需要各级监督机构之间形成良性的合作关系,建立统一的监督指挥中心,加强监督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形成共同发力、合力监督的工作合力。

这样一来,就能够实现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和协同性,确保监督工作的整体效能和质量。

国企构建“大监督”格局的思考

国企构建“大监督”格局的思考

70中国有色金属党的十九大把“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重大任务之一,明确提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国有企业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国有企业监督体系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大监督”体系成为国有企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完善企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经历入世考验和市场经济锤炼,我国的国有企业建设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但与发展了上百年的国际优秀企业相比,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整合监督资源、健全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监督质效,切实加强重大风险防范,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仍任重道远。

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格局现状当前,国有企业“大监督”格局构建方面主要问题如下:一是“大监督”职能定位不清晰,监督任务大而全,但不精准,与中心工作贴合度不高,存在“两张皮”现象。

二是重大系统性风险治理各自为政,整改问题效率低、效果不理想,屡改屡犯,“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论坛FORUM象突出。

三是“大监督”缺乏科学统筹和系统计划,多头检查、多头报送、多头整改、重复监督问题突出,基层疲于应付、负担重。

四是职能部门协作意识欠缺、机制不完善,表现在“牵头部门头大,配合部门心大”,监督成果共享机制不畅。

五是监督理念、方式僵化,重查验式监督、轻引领式监督,发现问题治理难题的能力不足,监督广度和深度受制约和影响。

“大监督”格局构建需要正确把握“五个关系”1.正确把握监督和再监督的关系企业总部部门职能监督、所属企业内部监督是“大监督”格局构建的对象、基础和前提。

“大监督”是对职能部门、所属企业监督的再监督、再统筹、再集成、再优化。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质增效持续寻优,是“大监督”的目标和方向。

国有企业“大监督”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弥补长期以来重结果、轻过程管控的缺陷和短板。

基于此关系的认知与功能定位来构建“大监督”格局,要进一步整合巡察、纪检、审计、财务、人事、监事会等内部监督资源,衔接党内监督与业务监督,逐步建立“横向联合,上下互动,内外协同,环环相扣,重点突出”的梯级监督格局:基层企业内部自我监督、总部对基层企业实施再监督;总部巡察、纪检、审计、监事会等监督平台对其他部门的职能监督实施再监督;党委对监督平台的监督统一实施再监督。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范文(通用6篇)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范文(通用6篇)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范文(通用6篇)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等部门监管的同级企业和逐级投资组建的企业。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篇一】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构建科学的大监督工作机制,使大监督体系建设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必须准确把握大监督工作机制在监督主体、监督职责、制度保障、专项监督及信息共享等五个重点,着力提升监督工作水平。

明确监督主体,形成监督合力。

大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监督主体是各应该是专业管理部门,要在发挥纪检监察、审计、法律、工会等监督部门监督作用的同时,更加突出专业职能部门在业务管理领域内的监督主体责任。

通过监督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建立两个体系(即建立各部门监督信息互通的运行体系,建立专业部门对业务领域全面覆盖的管控体系)。

要充分发挥管理部门专业优势,加强相关业务领域的过程管控和检查考核,强化对职责范围内违规违纪风险的实时全程防范。

形成协同配合、信息互通、相互衔接,全方位覆盖的立体化监督网络。

明晰监督职责,确保权责对等。

为强化监督责任,明确监督职责,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大监督体系建设应重点围绕规范权力运行、强化业务管控这一核心,制定可量化、具体的监督细则,逐项明确规定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的职责,细化完善职能部门业务范围内的监督职责和责任分工,强化其一岗双责意识,体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纪要追究的监督原则,对关键人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监督,防范权力失控、监督失效、管理失职。

制度保障,加速高效运作。

企业的管理理念是通过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实现的。

制度不仅是管理的依据,也是监督的标准。

实施有效的企业内部监督,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监督工作有据可依。

大监督体系建设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要调动每一个管理链上的人员发挥合力、形成合音,建立健全制度是基础。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三篇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三篇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三篇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篇一病从口入。

食品安全与否,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

但近几年来,从食用油到炸鸡翅,从速溶茶到儿童奶粉,被查出的、被披露的有毒、有害及假冒伪劣食品,几乎涉及所有食品种类,真是令人举箸四顾,无不惊心。

面对新形势下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政府的食品安全综合管理部门,要想出色履行三句话职能,就必须找准定位,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真正建立起统一、协调、高效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督机制,用机制为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以下是笔者结合__地区实际,就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综合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

一、辖区食品市场的基本状况__市辖萝北、绥滨两县,有工农、向阳、兴山、东山、南山、兴安六个区,人口为110多万人。

全市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33户;食品经营企业1047户;餐饮企业约20__余户;有较大的注册养殖企业2户;有生猪屠宰企业3户,其中有一户大型生猪屠宰加工企业,日屠宰能力6000头;有清真屠宰企业1户,日屠宰牛羊10余头;有家禽屠宰企业1户,日屠宰1000多只。

这些食品生产、加工及经营企业为满足全市人民饮食需要发挥了突出作用,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从几年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践上看,我市食品市场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急需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目前食品市场监管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食品安全综合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在某些基层食品监管工作者的头脑中,尚存在着只要没有食品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监管工作就是做到了位的思想认识。

这种认识导致个别食品监管部门出现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拖拉滞后,检查留于形式的现象。

(二)由于体制的原因,食品安全的执法主体归属于多个部门,监督力量分散,一方面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复检查,企业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监管盲区。

构建企业“大监督”工作机制的思考

构建企业“大监督”工作机制的思考

构建企业“大监督”工作机制的思考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对国有企业来说,构建“大监督”工作机制,有助于凝聚监督合力。

本文就企业“大监督”工作机制探索如下。

关键词:企业大监督工作机制一、建立企业“大监督”工作机制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同时强调,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因此,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健全全面覆盖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具体体现,构建“大监督”工作机制,有助于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企业“大监督”工作机制的实施路径企业“大监督”工作,需要在企业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保持各监督主责部门监督职能不变基础上,构建涵盖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监事会监督、部门职能监督、职工民主监督协同的企业“大监督”格局,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实效。

在企业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统筹协调,信息协同共享、部门齐抓共管、职工积极参与”的监督体系,强化协同制衡、规范高效,推动企业科学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一)成立“大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在企业党委领导下,成立“大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协调各监督主体和监督活动,推动实现“六共”机制建设,即监督计划共商、监督任务共施、监督资源共用、重大问题共诊、信息成果共享、监督效果共评机制。

“大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可以由企业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担任副组长,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二)建立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监督工作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统筹协调部署推进企业“大监督”工作;听取并审议重要监督成果,及时共商共议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强监督、促进发展的意见建议;推动协调解决监督工作中遇到的需要相互配合的各类问题等。

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

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

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管理和运营的效率和透明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为了确保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大监督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监督体系建设、监督机构设置、监督职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一、监督体系建设1.1 监督体系构建目标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的构建目标是确保企业管理层行使权力合法合规,规范运营行为,提高决策科学性和透明度。

同时,通过有效监察机制防止行为发生,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1.2 监督制度设计在构建内部大监督体系时,应设计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各个层级之间权力关系和信息流通。

包括但不限于决策程序规定、信息披露制度、薪酬激励机制等。

二、监督机构设置2.1 监事会在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中,监事会是一项重要的监督机构。

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负责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监督,特别是对高层决策进行审查。

2.2 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是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职责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审计,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和管理漏洞。

2.3 纪检机构纪检机构是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对企业干部及员工的廉政约束和违纪行为进行查处,保持组织纪律。

三、监督职能3.1 决策审查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应当设立专门的决策审查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对重大决策进行审核。

该机构应当具备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决策。

3.2 资产管理国有企业拥有大量国家资产,因此资产管理也成为内部大监督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应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负责对国有资产的评估、监管和处置,确保其安全和增值。

3.3 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应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绩效评估机制,对企业各部门和个人进行全面评估,并将其作为激励和考核的依据。

四、问题与挑战4.1 领导责任不明确在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建设中,领导责任不明确是一个重要问题。

基层国企如何有效构建“大监督”管理体系

基层国企如何有效构建“大监督”管理体系

96作者简介:普娜(1986— ),女,回族,湖北襄阳人。

主要研究方向:国有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一、基层单位合规管理监督检查面临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力度不断加强。

国有企业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引向基层,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是值得探索的。

作为国有企业经营销售第一线的基层单位,也是各条专业线工作的直接经营者和管理者,近年来多种新型业务的快速开发,给公司和员工带来红利的同时,也成为了“微腐败”行为的高发区。

以信任代替监督,监督力量分散,监督行为本末倒置等问题逐一反映出来,导致监督作用发挥不显著,监督和经营存在两张皮。

二、合规管理监督检查面临的问题分析(1)职能发挥不充分。

目前,很多基层单位纪委书记、纪委委员均为兼职,监督力量相对薄弱,业务能力及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基层各党支部纪检委员均由支部委员兼职,在落实监督检查工作方面,未能发挥相关职能作用。

(2)联合监督工作目标不明确。

目前各专业线监督范围既有交叉重复,又存在监督盲区。

独立、分散、各自为政的监督体系,容易出现监督边界责任划分不清,造成出现重复检查及监督空白的情况,监督效率低下,实效性不强,难以形成监督合力。

(3)组织架构不合理。

没有成立专门的“大监督”管理小组,实施监督的过程中横向沟通松散,纵向无人监管,监督体系缺乏有效的连接纽带,容易造成监督割裂。

且没有系统的监督方案及监督结果运用,未能形成完善的系统,对于监督工作的开展、实施以及效果评估均带来一定的阻碍。

(4)思想认识不到位。

个别监督人员对监察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分管业务的合规管理监察工作指导、督促、协调不到位,对可能涉及到自己专业线利益的违规问题遮遮掩掩,不查实查深,甚至存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等问题。

(5)工作程序不规范,问题整改不彻底。

监督系统未能建立,工作流程和程序没有固化,导致联合监督检查过后没有系统的问题整改清单,涉及到多个部门同步整改的问题协同不到位,整改措施和力度不够,责任追究不到位,问题未能举一反三,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

国企大监督实施方案

国企大监督实施方案

国企大监督实施方案为了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特制定国企大监督实施方案。

一、建立健全国企大监督机制。

国企大监督机制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核心内容,要建立健全国企大监督委员会,明确其职责和权限,确保其独立运作。

同时,要完善国企大监督制度,规范监督程序,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运营。

二、加强国企大监督力量。

为了提高国企大监督的效果,要加强国企大监督力量的建设。

一方面,要增加监督人员数量,提高监督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监督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国企大监督信息系统,实现对国有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三、强化国企大监督措施。

国企大监督措施是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日常监督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时,要建立健全国企大监督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推动国企大监督制度创新。

国企大监督制度创新是提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要鼓励国有企业探索创新监督管理模式,推动国企大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和提升。

同时,要加强对国企大监督政策法规的研究和修订,确保国企大监督制度与时俱进,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五、加强国企大监督宣传教育。

国企大监督宣传教育是提高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对国企大监督政策法规的宣传解读,提高国有企业员工对国企大监督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增强监督意识和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国企大监督工作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全社会对国企大监督工作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六、加强国企大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强国企大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是推动国企大监督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国企大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明确各级监督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国企大监督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管理,确保国企大监督工作的有序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之"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大监督
模式"
党风廉政;责任机制;监督模式;资源共享
1 国企内部监督资源整合的可行性
1.1 监督目标的一致为监督资源整合带来了可能
企业内部虽然各监督部门的功能、业务程序和侧重点不同,但监督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要推动企业更好发展,所以目标的趋同为各种监督的整合提供了可能。

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种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协同的工作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各种监督力量的作用,实现监督效益的最大化。

1.2 现代管理和形势的发展为监督资源整合提出了要求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高度协同的社会,很多研究成果认为,后危机时期管理工作突出的特点是提升协同效应,而大监督体系的构建正是符合这一发展规律的。

近年来中纪委、国资委的领导讲话,都提到要整合资源形成监督合力,构建大监督体系成为一个探索的方向。

1.3 纪检监察合署办公为党委领导、纪委牵头组织下的大监督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
当前,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监督对象涵盖党员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等所有行使企业管理权力的人员,纪检监察成为了企业监督约束机制的主要力量,履行着“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职责,有条件也有必要牵头组织协调企业各方监督力量实现资源整合。

因此,党委领导、纪委牵头组织大监督体系符合职能定位,切合当前形势任务要求。

2 国企内部大监督体系的构建
2.1 大监督体系平台设计
2.1.1 松散协同型模式
成立由企业党委领导、纪委牵头组织监督工作的监督委员会,将监事会、纪检、监察、审计、会计稽核、法律、工会的内部监督职能纳入监督委员会,以监督职能“七协同”的方式整合监督资源,以相关责任制度、运行协调制度、评
价考核制度保证监督委员会有效运转。

监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纪检监察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

这种模式对企业原有组织架构不产生影响,监督委员会是为整合监督资源而成立的类似协会性质的机构,还并非职能部门,属于派生出来的管理关系,但约束比较松散,如果没有有效的责任约束和运行机制,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

2.1.2 一体协同型模式
综合考虑各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将监事会、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职能纳入同一部门监督部,由纪委直接负责管理。

法律、会计稽核、工会等的职能通过建立监督委员会的形式进行协同,形成“四位一体三协同”的监督管理模式。

至于几位一体几协同,完全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

监督委员会仍由党委领导,纪委牵头组织工作开展监督工作,下设办公室挂靠监督部。

该模式将综合性监督进行合署,专业性监督进行协同,有利于突出重点,发挥好监察审计具有的再管理、再监督的作用。

同时,通过对其他监督的协同,有利于延伸监督的视角和覆盖面。

该模式虽有机构重置,但有实现的可能,机构变动不大,而且监察审计合署办公是比较常见,也容易促进监督工作成效。

2.1.3 紧凑一体型模式
成立企业监督部,由纪委直接管理。

监督部具有监事会、纪检、监察、审计、法律、工会的监督职能,以监督职能“七位一体”的方式整合监督资源,建立部门岗位责任制度保证监督有效执行。

该模式会引起企业机构和岗位设置较大变动,与模式一不存在实质上的差别,领导主体、牵头组织主体、监督职能都一样,主要存在组织形式上的松散与紧凑的差别。

该模式的有效运转需要人员配备到位、综合素质强。

尽管监督部庞大了,但有利于企业精简高效运行。

2.2 大监督体系有效运转的机制制度保障
2.2.1 形成大监督工作的责任机制
按照本文的构建思路,党委在大监督体系中履行领导责任,纪委履行组织协调监督工作开展的责任,各监督职能部门在履行各自监督职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大监督体系赋予的责任。

除大监督模式二外,模式一、模式三都要策划成立党委书记任主任、纪委书记任常务副主任、其他相关领导任副主任以及各监督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大监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纪检监察职能所在部门。

出台关于实行大监督体系责任制的规定。

大监督模式二则要将监督部的各项监督进行准确定位,划清职责界限,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协同配合,形成岗位责任制,由党委保障监督部充分行使监督权,纪委负责监督部的监督业务实施。

2.2.2 形成监督权充分行使的保障机制
要建立企业监督组织参与权力决策与监督的权限程序,除按照各自监督职
责开展例行工作外,重点出台监督部门列席会议制度,制度中要注意解决监督多头重叠或缺失问题,就监督对象性质确定参会的监督部门。

信息公开是最好的监督,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务公开、企务公开制度。

要充分运用“制度+科技”手段,权力事项进行科学分解和合理配置,对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将权力运行的有关制度规定固化为计算机程序,最大程度克服人为操作自由裁量权过大弊端,保证业务操作和制度执行的刚性,同时以权力流程的公开运行解决内部监督难的问题。

2.2.3 形成信息共享机制
不论在大监督体系内部还是监督部都要建立工作联系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监督情况交流反馈制度以及监督发现问题联合处置机制,形成覆盖面广、联动力度大的议事协商协作机制,体现大监督体系的综合优势与整体效应。

大监督模式一、模式三要以联席会议作为大监督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手段和信息共享的主要工作平台,在联席会议的统一部署和统筹下,推动内部监督工作效率最大化。

大监督模式二则不但要在监督部内部形成上述工作机制,而且还要利用同处一体的优势实现快速联动、高度协同、攻坚有力、决策支持。

3 大监督体系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大监督体系是否就是部门或职责合并的问题
大监督体系不能理解为是几个部门的简单合并,也不能片面理解为必须归属于同一个负责人分管。

在大监督体系下,各监督部门和业务部门应该有不同分工,有各自不同的工作视角、不同的专业领域和不同的运行机制,每个部门都要遵守自己的专业准则,保持自身的专业、独立、权威,在此基础上形成监管合力,在监督的同时,确保监督结论的公正、公平、合理,也使监督做到不重、不漏。

3.2 责权利统一的问题
“没有权力的监督是无效的监督”。

监督部门在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工作中,必须获得相应的法律地位,并在制度层面明确部门职能与责任,从而保证企业内部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并作为重要元素在企业权力制衡机制中发挥积极作用。

以党委领导监督体系工作有利于监督工作的开展,以及纪委监督责任的落实,是落实“两个责任”的有益实践。

3.3 监督模式选择问题
此次研究提出了党委领导下的大监督格局思路,文中尽管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但是否可行还有待商榷和实践检验。

就文中设计的三种大监督体系平台,因“协同型”既不影响各项监督工作之间的独特性,又不存在组织机构重置,故其实现的可行性最大,尽管各监督组织仅仅依赖于某一约定开展协作,但对于刚刚起步的大监督体系平台建设的不断成熟完善,有探索积累经验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