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设计案例分析风之丘墓园介绍
滨海古园墓园设计理念
滨海古园墓园设计理念(原创版)目录一、滨海古园墓园设计理念概述二、滨海古园墓园的设计特点1.节地葬墓园景观设计2.雕塑小品增添情趣3.永福园陵墓地环境优美三、基于殡葬文化理念的墓园设计1.殡葬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2.现代社会对墓园设计的影响四、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生态墓园设计1.城市生态墓园的发展趋势2.贺州市福安源生态墓园项目案例分析正文一、滨海古园墓园设计理念概述滨海古园墓园位于我国滨海城市,其设计理念秉承着尊重生命、倡导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为逝者提供一个宁静、舒适的安息之地。
二、滨海古园墓园的设计特点1.节地葬墓园景观设计滨海古园在墓园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采用节地葬的方式,将墓地规划为多层,以提高土地使用率。
同时,园区内绿化覆盖率较高,有大量的树木、花卉和草坪,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2.雕塑小品增添情趣在滨海古园中,雕塑小品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树荫底下的老者雕塑,身着长衫,手端席扇和茶杯,悠然自得,飘逸的胡须和眼神,略微艺术变形的人物造型,恰到好处地为这片树林增添了一份生气。
下方的石刻“吃茶去”铭文起到了点缀的作用,让整个景观更具趣味性。
3.永福园陵墓地环境优美滨海古园附近的永福园陵,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墓地,其环境优美,风水佳,市区过去比滨海古园更近。
永福园陵有班车接送看墓的,为逝者家属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三、基于殡葬文化理念的墓园设计1.殡葬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殡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逝者的祭奠。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殡葬文化不断革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现代社会对墓园设计的影响现代社会人口压力、土地匮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对墓园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墓园设计需要兼顾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四、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生态墓园设计1.城市生态墓园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城市生态墓园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三谷彻
品 川 中 央 公 园
品川中央公园的设计概念成形于1989年, 到最终实现整整花费了14年时间。 这是日本泡沫经济从爆发至崩溃, 以及其后延续低迷的一段时间 ——这也是这个景观所期待的——在城市中建造一个"巨大的统一体", 伴随走过这段漫长的岁月。
品 川 中 央 公 园
首先,这个看上去是一个统一体的18000平米的场地, 实际上由2个公园(其中之一横跨港区与品川区) 以及7个项目规划所提供的空地与建筑墙体后退空地所组成的一体空间; 其次,这个18000平米的场地与城市基础设施通过精心的设计得以融合在一起。 45m×400m的长形南北向形状与贯穿城市的地下交通网的轨迹相辅相成。 这样的城市景观设计一定程度上是由1987年至1989年品川城市规划中 所大胆做出的步行与车辆分离的决定分不开的。
品 川 中 央 公 园
1989年的夏天,将"巨大的统一体"通过"环境艺术的场所“ 的设计语言而使其具象化这个概念模型得以生成。 其中一大特征就是试图通过地形所具有的特点创造出场所的独特性格。 执着于场地微地形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高层建筑林立的城市之中, 通过运用设计语言从而创造一个高水平的城市休闲空间。 其二就是考虑使用落叶树的群植来覆盖整个场地, 本设计最终选择的是选用连香树作为主要树种。
三 谷 彻
环 艺
庄 宇 博
132
ROKI 全 球 总 部 景 观
目 录
人物简介 重要成就 设计理念 三谷彻式花园 ROKI全球总部景观简介 ROKI全球总部景观 品川中央公园简介 品川中央公园 风之丘墓园平面图 风之丘墓园
人 物 简 介
三谷彻(Mitani, Toru),日本景观设计大师,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硕士, 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工学博士, 早年曾就职于皮特-沃克与玛莎-施瓦茨合作景观事务所 (事务所名称为: Office of Petere Walker & Martha Schwartz), 现为studio on site事务所合作伙伴, 并任日本千叶大学(Chiba University)园艺学研究科教授。。
桢文彦风之丘火葬场
生命的极致桢文彦(Famihiko Maki)在日本和欧美都有大量作品,但是无论在哪里,他的建筑都非常重视空间的层序变化和精微细致的细部处理,强调建筑空间的意向与人性化,并展现日本禅宗美学的优雅精炼。
桢文彦的目标是文雅和得体,同时要真正易读,并具有某种氛围或“魅力”。
所以他始终贯彻建筑和环境顺应的理念,透过其雅致兼具趣味的作品来表达其包容性的精神。
风之丘火葬场(Kaze-No-Oka Crematorium )正是这样一个很好的例子。
桢文彦在一次演讲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年轻的时候,被委托设计的作品多为小学、住宅等,现在年纪大了,委托的设计案则多是教堂、火葬场。
”当时这番话引起了全场的笑声。
但是玩笑归玩笑,笑过之后,不免让人感慨。
总觉得一个建筑师到了这个年龄,无论是在人生的感悟上还是对作品的把握上,都应该达到了一种豁达和坦荡的境界。
而这种对人生的领悟和感怀体现在教堂和火葬场等这类精神性建筑上,自然而然流露出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
一、概况桢文彦作品风之丘火葬场建成于1997年2月,坐落在日本的中津市,占地面积33316平方米,建筑面积2514平方米。
中津市是日本南部的一座有着7万人口的小城市,风之丘火葬场就位于中津市郊区山国川岸边的一片高地上,北面可望见中津市的街区。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附近居民的火葬场,并集中了一座座坟墓,大凡谁家有人亡故,都把这里作为殡葬的首选之地。
有人曾说,这里的正南方是八面山,正东方则是最古老的神社荐神社,是块风水宝地(图1、图2)。
图1 风之丘火葬藏全貌图2 风之丘火葬藏平面考虑到建筑本身的特点,该项目需要一块宁静的大规模的基地,并要确保不侵犯周围的环境。
在名为"风之丘"的基地上,原有的墓地与一群最近挖掘出土的古代坟墓合为一个整体。
基地是空旷而宁静的,碧空旷野,一望无际,给了建筑师很放松的空间,很好的符合了建筑的需要。
建筑根据功能的需要分成三大部分,分别是八角形的葬礼厅、三角形的休息厅和正方形的火葬厅。
英国风景式园林——邱园案例分析
分别为邱和里士满,里士满早其由布里奇曼和肯特先后设
计,后在 1764 年由布朗进行彻底改造,代表了 18 世纪中叶
英国追求“自然为师”的风格特点,邱于 1759 年由威廉·钱伯
斯设计,营建了包括中国塔在内的一系列景观,在邱的东北
角,钱伯斯在埃尔顿和皮特伯爵的协助下,设计了一座小型
植物园,这是今日邱园的开端。
(
)在一封书信(1751 年)中写道, “肯特和蒲柏最
早在造园实践中运用了绘画艺术”。霍姆在《批评要素》中评
论说:“肯特的造园,像画家在画布上作画一样,配置着美丽
的自然物和人工物。”他将“自然嫌弃直线(
) ”这句话作为口号,在细部中打破了古老的式样,
对直线的园路和行道树路、喷泉和绿篱等一概排斥,只保留
关键词院设计符号;纪念性;公园景观
1 设计符号与纪念性景观
符号,一般指生活中普遍所接触到的语言、数字、文字、 图案、标识等。其特征是认知性、普遍性、稳定性、继承性和可 创造性[1]。莫里斯符号学概念具体提出了语构学、语义学和语 用学 3 大分支,分为微观、中观、宏观 3 个层次[2(] 如图 1)。
2019 年第 16 期
现代园艺
园林应用
英国风景式园林
— — —邱园案例分析
黄心言 顾 骧 张晓颖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摘 要院邱园又称“皇家植物园”,位于伦敦西南部的里士满区与邱区之间,坐落在泰晤士河的南岸。邱园较好体现 了英国自然式风景园盛行时期的造园手法,同时还吸纳了中国的造园风格。在后期的发展中,邱园不断实现创新与发 展,成为日后享誉世界的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历史发展与造园风格都值得探究学习,主要从邱园历史由来;造园手 法—— —英式自然式风景园的具体体现;“中国热”对邱园的影响这 3 方面具体分析了邱园。
桢文彦风之丘火葬场
桢文彦风之丘火葬场【摘要】桢文彦中西方的建筑文化背景使得他形成了自己的设计哲学即:群造型和场所形成。
并将这个理念贯穿到风之丘的设计当中。
在风之丘的设计中,桢文彦运用光与环境的关系营造出火葬场特殊纪念性的空间含义,利用空间与光来达到仪式的连续性。
【关键词】风之丘;桢文彦;群造型;场所形成;光1、桢文彦设计哲学桢文彦教育背景和他后来在美国的工作经历对于他后来的建筑思想以及创作产生极大影响。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二战后日本建筑界思想混乱的时候,日本的建筑师们都在“和”“洋”的斗争中彷徨。
而桢文彦的教育背景使得他能够在隔开一段距离下,在美国来仔细地观察战后的日本,同时他所进行的建筑与城市设计研究使得他在东西方文化涵构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他的作品植根于风土并具有文化品质,凝聚了东西方双重文化的精神。
任何一个地方都拥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尊严,充满了当地世世代代多积累的地方情感。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桢产生了自己的建筑哲学:场所形成和群造型,而“奥”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日本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涵构,它可以是一个空间或是这个民族所特有的一些建筑元素,再或者它可以是一种情结。
群造型和场所形成正是由此派生而来。
愉悦不是存在于任何的情景下,而是存在于一个活动中。
这个动态体是一个包含多种意义的整体。
2、风之丘分析2.1 基地及建筑环境分析——对场所形成的阐述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创造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的火葬场建筑。
风之丘位于日本中津市郊区的一片山地。
考虑到建筑本身的特点,该项目需要一块宁静的大规模的基地,同时要确保不侵犯周围环境。
而这里基地空旷,因地处郊区也非常宁静,很好的符合了建筑的需要。
这里原本就是墓地为了让当地居民接受火葬场的设置,打破生人勿近的印象以亲近当地居民为设计导向。
利用大片面积来做成公园将火葬场建筑放到最北边。
建筑正南面是八面山,正东方是日本最古老的荐神社,按照日本传统分水理论来说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
风水其实从精神上来说,应该是人们对于理想生存环境的一种追求。
风之丘火葬场
架空的墙与木隔栏
架空的墙与木格子的门
建筑材料
桢文彦的建筑特色之一就是精确细致的细节, 他非常重视传统建筑所具有的材料本质及其 微妙的变化,自然地流露出日本传统文化中 清淡、凝缩、拙朴的美感。
在风之丘火葬场里的每一面混凝土墙都不厌其烦地保留了 细细的木模板木纹,就是这方面很好的明证。
火葬厅主要材料是清水混凝土,一种最素净的材料。 与火葬厅的功能氛围配合的相得益彰
桢文彦在一次演讲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年轻的 时候,被委托设计的作品多为小学、住宅等,现在年 纪大了,委托的设计案则多是教堂、火葬场。”
建筑简介
风之丘火葬场(Kaze-no-Oka Crematorium)
建成时间:1997年2月
面积规模:占地面积33316平方米,建筑面 积2514平方米 地理位置:中津市、日本
火葬厅
火葬厅
收骨室
坡道和楼梯
小交通厅的光线 介于休息厅和火 葬厅之间,暗示 了一种空间的过 渡。
休息厅
清舒胸臆、云淡风轻 的宁静 休息厅是家属在各种 仪式间得到休息和平 缓心情的地方。在桢 的作品当中,风之丘 的光线的处理可以说 是最细致入微的结合 了人的心境。
结合温暖的木材,光线漫射在室内,墙面采用柔和的弧线, 使得整个氛围都是宽松亲切的。
坟墓区
建筑主体
公园 古墓区
建筑主体 和公园
公园、长 凳及铺地
古墓区
坟墓区
建筑主体分析
静。生与死的纠缠在这里被淡化到最小,死亡似乎只是一 个人生的驿站,有淡淡的离愁,却没有无奈的悲痛。
进入建筑主体有两个 入口,西侧的入口是 参加仪式的人的主要 入口,这条流线较长 一方面是建筑功能在 人流导向和疏导上的 需要,另外一个方面 面也给人们一个情绪 转换的过程。 另外一个入口在基地 东侧,这个入口到建 筑入口的流线很短, 这是遗体入口无论是 在功能上还是情感上 来说人们还是希望这 个路线尽可能的短。 。
北京园博园-创意展园
彼得拉茨园
雾中叶脊
路面细节和雾气喷头
两片花岗岩之间的景观。石片下面埋有喷头,可喷出雾气。 走在小径上的人,会忽然四周升起了浓浓的白雾
三谷徹花园
三谷徹(Mitani, Toru),日本景观设计大师, 现为studio on site事务所合作伙伴,并任日本千 叶大学(Chiba University)园艺学研究科教授。 代表作品ROKI全球总部景观、岛根县立古代出云 历史博物馆、风之丘墓园等 三谷徹的设计试图为人 们提供一个轻松的场所, 在紧张超负荷的工作之 余,为人们提供较为平 和、轻淡、简洁和平凡 的享受空间。
不规则白色石墙分隔出不同的空间,让漫步其中的游人产生不同的感 官体验。这是一个诡谲的空间,一大块一大块的原色水泥堆砌在一起, 一个转角就是一个不同的天地。你可以坐在地上感觉头顶压来的水泥 巨石,也可以挤进石头的夹缝中探寻一棵孤单的树。凹陷花园,你很 容易就陷在里面。
凹陷花园
凹陷的地面
利用白色石墙分隔空间,地面铺装采用白色石子、 木条和白色条砖组合混搭,搭配竹类、波斯菊、 草坪等植物,显得宁静优雅。
流水印
曲水流觞-文化与艺术表达
景观建筑师朱育帆以锈钢板铸造的并非一件理查 德•塞拉式的雕塑,而是一个广场式开放空间的 “路引”,其中糅合了东方人对于景观的认知, 规范和提示着人在环境中的行为。
流水印
曲水流觞
设计师用约350米长的变截面金属箱体形成一个空间三维曲线 体,平面上变化细腻流畅的曲线组合,随着线性的展开趋势, 在竖向空间中也旖旎变化,局部脱离地面以形成更大的趣味点。
彼得拉茨园
雾中叶脊
占地面积约2500平米,中心景观是一个由垂直安放的天 然石板搭建的脊状结构的走廊,它仿佛是峡谷一般,带给 游客神秘而变幻的感受。
全球知名景观设计师代表作品
理查德·海格(Richard Haag),美国景观建筑协会理事(FASLA),世界著名景观建筑大师,是XWHO设计机构的智囊核心。
他被公认为现代景观建筑百年历史最具影响力的景观建筑师之一。
西雅图油库公园(Gas Works park),华盛顿Bloedel Reserve和Bainbridge Island 的构思与设计,班布里奇岛的布洛德保护区。
彼得。
拉茨(Peter latz),德国当代著名景观设计师与教育家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IBA Emscherpark)杜伊斯堡风景公园(Landschaftspark Duisburg Nord)萨尔布吕肯市(Saarbruecken)的港口岛公园(Buergpark Hafeninsel)三谷徹(Toru Mitani),日本当代景观设计师,设计包括多种开放空间,涉及现代都市和自然的景观。
獭户内海广播庭院(TV Setonaikai Garden)风之丘墓园(Kaze-no—Oka)品川中央公园(Shinagawa Central Garden)著名商务休闲区“Honda Wakoh”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
哈佛大学泰纳喷泉波奈特公园IBM公司净湖西萨.佩里的广场大厦和镇中心公园柏林索尼中心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城纳什尔基金会雕塑中心绿荫里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飘浮的花园-黄岩永宁公园、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台州“反规划"、中山岐江公园、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中关村丰台科技园规划。
吴良镛,建筑学家,江苏南京人.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士学位。
日本品川中央公园
—— 日本景观设计师三谷徹 品川中央公园
目录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职业经历 设计理念 代表作品
品川中央公园
简介 区位分析 空间结构 景观节点 设计手法
个人简介
景观建筑师 建筑学博士 1960年3月24日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沼津 教育经历: 1.东京大学研究生院 建筑学博士 (1992年) 2.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 景观建筑学硕士(1987 年) 3.东京大学研究生院 建筑学硕士 (1983年) 4.东京大学 建筑学学士 (1983年)
手法简单而意境深远
品川中央公园
时间流动的再现
中央公园的两侧地面都布置有上至2层人行通道和下至建筑群地下1层的楼梯。
品川中央公园
时间流动的再现
品川中央公园
时间流动的再现
缓坡的形态达到了无障碍通行空间
品川中央公园
时间流动的再现
地面的铺装简单但是在整个公园的形态中又显生动有趣自然
品川中央公园
时间流动的再现
个人简介
设计理念:
试图为人们提供一个轻松的场所。 在生活中,紧张超负荷的工作之余,人们非 常需要那种平和、轻淡、简洁和平凡的享受 空间。三谷彻正是要给人们创造这样的空间 场所。
——三谷彻
个人简介
代表作品: 名取文化中心环境设计 格磨科学国城镇中心景观设计 风之丘墓园 Isar Buro公园 Novar:is Pherma k. k.环境设计 桑德药品筑波综合研究所内庭 獭户内海广播庭园 府中市美术馆前庭 播磨城市中心和荒野公园广场 朝日电视台屋顶庭园 品川中央公园
时间流动的再现
从平面图上看,很难看到通常的 些表现手法,有很多地方没有任何 笔触,就好像是一张没有“完成” 的设计。所以说,三谷彻的作品就 好像从地面长出来的一样。这种尺 度的掌握是每一个设计师都很难做 到的。特别是甲方大多希望把设计 对象区域内全部填满,这种情况在 三谷彻的作品中都不会出现。
桢文彦风之丘火葬场——生命的极致
桢文彦风之丘火葬场——生命的极致桢文彦中西方的建筑文化背景使得他形成了自己的设计哲学即:群造型和场所形成。
并将这个理念贯穿到风之丘的设计当中。
在风之丘的设计中,桢文彦运用光与环境的关系营造出火葬场特殊纪念性的空间含义,利用空间与光来达到仪式的连续性。
标签:风之丘;桢文彦;群造型;场所形成;光1、桢文彦设计哲学桢文彦教育背景和他后来在美国的工作经历对于他后来的建筑思想以及创作产生极大影响。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二战后日本建筑界思想混乱的时候,日本的建筑师们都在“和”“洋”的斗争中彷徨。
而桢文彦的教育背景使得他能够在隔开一段距离下,在美国来仔细地观察战后的日本,同时他所进行的建筑与城市设计研究使得他在东西方文化涵构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他的作品植根于风土并具有文化品质,凝聚了东西方双重文化的精神。
任何一个地方都拥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尊严,充满了当地世世代代多积累的地方情感。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桢产生了自己的建筑哲学:场所形成和群造型,而“奥”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日本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涵构,它可以是一个空间或是这个民族所特有的一些建筑元素,再或者它可以是一种情结。
群造型和场所形成正是由此派生而来。
愉悦不是存在于任何的情景下,而是存在于一个活动中。
这个动态体是一个包含多种意义的整体。
2、风之丘分析2.1 基地及建筑环境分析——对场所形成的阐述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创造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的火葬场建筑。
风之丘位于日本中津市郊区的一片山地。
考虑到建筑本身的特点,该项目需要一块宁静的大规模的基地,同时要确保不侵犯周围环境。
而这里基地空旷,因地处郊区也非常宁静,很好的符合了建筑的需要。
这里原本就是墓地为了让当地居民接受火葬场的设置,打破生人勿近的印象以亲近当地居民为设计导向。
利用大片面积来做成公园将火葬场建筑放到最北边。
建筑正南面是八面山,正东方是日本最古老的荐神社,按照日本传统分水理论来说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
风水其实从精神上来说,应该是人们对于理想生存环境的一种追求。
公墓设计案例
公墓设计案例
首先,公墓设计需要考虑到逝者的尊严和家属的悼念需求。
在墓地布局上,应
该合理规划墓地的位置和大小,使得每个墓地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同时,要考虑到家属的悼念需求,可以在公墓中设置一些纪念设施,如悼念墙、悼念树等,让家属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空间来缅怀逝去的亲人。
其次,公墓设计还要考虑到墓地的文化内涵。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
宗教信仰,公墓设计应该能够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体现出对逝者的尊重和纪念。
可以在墓地中设置一些文化符号和装饰,如雕塑、园林景观等,来展现当地的文化韵味,让公墓成为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空间。
此外,公墓设计还要考虑到墓地的社会功能。
一个好的公墓设计案例,应该能
够成为社会的一个美丽景观,吸引人们前来参观和游览。
可以在公墓中设置一些公共设施,如休息区、游览路线等,让公墓成为一个既能够缅怀逝者,又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美丽和宁静的社会空间。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公墓设计案例,不仅要考虑到墓地的布局和景观,还要能
够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成为一个和谐、美丽的社会空间。
通过合理规划墓地的位置和大小,体现墓地的文化内涵,同时考虑到墓地的社会功能,我们可以打造出一个既能够尊重逝者,又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公墓设计案例。
日本景观设计师三谷彻及其作品精品PPT课件
二、代表作品
• (一)品川中央公园
• “草”雕塑宛如孩提时代
• “水”雕塑隐喻实际 的潮水退潮联动涨落
经常嬉戏的野地造型,体
二、代表作品
• (一)品川中央公园
•
“土”雕塑造型内部的墙 面由各种土捣固制成,看 上去如同地层
•
“木”雕塑象征环抱品川 市岛津山一棵历史悠远的
二、代表作品
• (一)品川中央公园
•
——三谷彻
二、代表作品
• (一)品川中央公园
• 作为人行通道的核心环境地区,中央公园被划分为三 个部分,1号公共空地位于中央公园的中心地带,2号公 园(汐公园)位于中央公园北段,3号公园(杜公园) 位于中央公园南段。为了使中央公园具备足够的宽度, A-1和B-1区的外墙分别后退了7.5 m,为公众奉献了寸 土寸金的宝贵空间。在裙房屋面上,设计师也是丝毫不 放过每一个能做出环境的空地。公园两侧向公园中央作 了缓坡,缓坡上种植了低矮的树丛和草坪,因此形成了 一个船底形状的公园断面。公园内的树列、方石列、水 景及变化的铺地相互交错布置,形成空间形态比较丰富 的景观。
• 主街概貌
二、代表作品
(二)播磨城市中心和荒野公园广场
• 从电梯厅看斜坡
• 中庭一角
二、代表作品
(二)播磨城市中心和荒野公园广场
• 丛斜坡的下方看地区活动中心
二、代表作品
• (二)播磨城市中心和荒野公园广场
• 另外,充分利用基地空白的优势。三谷彻在 这里尝试客人工与自然强烈对比的手法。花坛、 人工铺装的硬质广场,与两排水杉构成的“荒野” 空间形成对比,用“荒野”来处理本应可以做很 多变化的用地空间,似乎比任何刻意地模仿大自 然的景观设计更为有效。实际上,最好的作品应 该是看不出或是很少能看得出其经过任何设计。 因为大自然原本就不是被设计出来的,而是土生 土长、一直就存在的一种景物。通过这个作品, 可以充分感受到三谷彻对自然的理解和设计上的 独特手法。
墓地园林设计规划及植物配置
墓地园林设计规划及植物配置摘要: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这也就为园林绿化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而作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分支——陵园规划设计,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陵园规划设计有其特殊性,但也要结合时代特征,除了些风水学说之外,人文纪念园、公园化设计理念被融入其中。
中国几千年来认为“入土为安”——死者必须埋入地下的习俗已经根深蒂固。
古代中国人认为人类必须依附自然,与自然息息相通,“入土为安”实际上是这一哲学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
我们常用的汉字|葬“,也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观念;死后放入土中,下面填些树枝,上面洒些,种上纤草。
《易经》中记载的“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
后来不少学者均从理论上阐述了这一习俗。
他们认为:“万物不能越土而生,人亦万物中一物“,所以死后要归于土,又说”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而教化之变达也“,将人死后入土,提到教化的高度。
园林植物是贯穿全园的主要物质基础,园内不同景区与绿化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犹如一幅画卷的底色,同时,每个景区,各个局部又以丰富多彩的植物材料及不同的配置手法,形成不同的景观,路口、重点地段重点布局,以突出群体美和宏观效果。
以生态为先导,保护生物资源和生物物种多样性。
植物选择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尽量选择当地乡土树种。
充分利用上海丰富的乔木、果树等植物资源来绿化美化基地环境。
创造环境效益多赢的局面。
墓区、山枯地、墓区边缘道路两侧以乔木为主,常绿为主。
游览观赏和艺术墓区应以自然式种植为主。
乔灌草高低错落,落叶与常绿搭配,注意色彩变化组合和林冠线的变化。
陵园设计要打破那种给人阴森可怖的感觉,努力营造一种祥和、安逸的氛围,人文纪念园和陵园公园化得概念。
用一座座的雕塑来诠释一段历史和一位名人的一生,也让更多的后人来此瞻仰,即丰富了文化内涵又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用公园的概念来理解陵园,把已故的亲人安放在一个风景优美、如诗如画的环境中,是每一个晚辈所希望的,用设计公园的手法来设计陵园,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排排坐墓碑的形式,不但为已故的亲人,也为祭奠者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
墓园设计
骨灰安置区
不同骨灰安置形式占地面积和安置骨灰数量的比例(%)
规模 名称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面积 安置量 面积 安置量 面积 安置量 面积 安置量 ≥65 25~35
骨灰安放 35~40
≥55 20~30 ≥50 10~20 ≥50
4
墓穴单元类型
我国传统墓园密度:传统公墓平均占地2.8㎡/每穴,立体化骨灰安葬设施占地为0.1~0.5㎡/每 穴,草坪葬、花坛葬、树葬等平均占地1.7㎡/每穴。 传统公墓的生态劣势:传统公墓开发导致的青山白化现象严重,大面积的水泥、石料墓穴的风 化周期长,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生态墓葬的生态优势:新兴的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葬式与生态绿化有机结合,同时实现殡 葬功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骨灰安葬 ≤45
≤35 ≤50 ≤45 ≤50 ≤50 ≤50 ≤50 ≤15 ≥10 ≥10 ≥8 ≥8 ≥5 ≥5
骨灰散撒 ≥10
追思祭拜区
室外悼念追思设施(祭奠处)的使用面积指标(㎡)
四类 <7hm² <5 <3
我国公墓规划用地比例
用地分类 一类 骨灰安置区 道路、广场、停 车场 绿地、园林小 品、水景 业务、办公、附 属建筑 >65% 5%~10% 20%~25% <1.5% 二类 >60% 5%~15% 25%~30% <3% 三类 >55% 8%~15% 30%~35% <4.5% 四类 >50% 8%~18% 30%~35% <5%
浅析纪念性公园的景观设计元素
—
—
6 O—— 环境艺术
浅析 纪念性公 园的景观设计元 素
文 /韩 东
纪念性公 园是纪念性空 间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怀念的功 能 , 并且兼顾 了游人的参与性 和游憩性 。美 国马丁 ・ 路德 ・ 金纪念园的景观设计 要素涵盖 了自然 因素 ,人工 因素和高科技媒介三 大方面 ,设计者通过这些景观设计要素向人们传达着 马丁 ・ 路德 ・ 的追求 自由和平等的理念。通 金 过景观设计 元素 , 继承和发扬优秀纪念性公园的设计 理念和手法 , 创造 出具有 时代气息的优秀设计 作品 ,我国景观设计师们还需不断地求索。
“ 纪念 ” 是人类最重要 的情 感之 一。它 “ 具有物 质的和精神 的双重属性 ,人类的纪念情感通过客观事物 与历史事件 的关联 而获 得宣 泄。‘ 念 ’ 回忆尤其 与人类 的 ‘ 纪 与 群体 回忆 ’ 着密 有
切 的 关联 ”] 念 性 空 间记 录 着 人 类 文 明 的 历 史 进 程 , 群 体 _ 】 。纪 是
环境艺术 —— 6 — — 1
马丁 ・ 德 ・ 纪 念 园 路 金
成 的 ,仿佛大地之中的深深的伤 口。
材料 因素。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纪念性 公园运用的材料
植物 因素 。植物 在纪念性 空间 中渲染气氛 ,营造 意境 ,能 也 渐渐趋 向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石材、木材 ,玻璃 、金属等材 起 到不 可小觑的作用 。 植物本身的含义 、 色彩差别 、 季相 变化 、 料也开始进入人们 的视线 。 在美国的俄克拉 荷马爆炸纪念 园中 , 冠 幅枝 叶花 朵果 实 , 都是可以作为造景 中的设计元素来表现的 。 开 阔草坪 上布置 了 1 8 6 把玻璃做 的椅子 ,来 代表 18名在爆炸 6
墓园总体布局设计的方法
墓园总体布局设计的方法墓园总体布局设计的方法总体布局的合理与否事设计的关键。
成功的设计方案它的总体布局必定是完备、合理的。
墓园设计自然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墓园建设要求再也不是以往的那种缺少统一规划、树种配置单一、区划功能单一、缺少层次感和园林艺术感的“传统”公墓了。
现代的城市公墓建设要求向着园林化、艺术化、立体化、个性化、产业化的方向迈进。
它具有殡葬功能、追思、缅怀功能、传承功能、更生功能、生态功能、休闲功能等多功能区的综合特殊公园。
在进行公墓规划设计时,至少要从三个层次考虑,一是要为日常的殡葬活动服务,二是要为周末的殡葬活动和顺便郊游服务,三是要为每年较为集中的几大祭奠活动服务。
1 合理的功能分区一个场地布局成功与杏,主要的就是对空间处理的好坏。
所谓空间就是由点、线、面、体等组成的一切场所的总和。
园林空间是一种无形的、宏大而连续流动的客观存在。
它随欣赏的需要可放可敛,带有时间的因素,是流动和变化的。
而景观空间是由地面(地平面或水面)、垂直体(植物、建筑等)、顶面(即天空)等构成的。
根据殡葬园林的景观的空间特点可分为动感空间和情感空间。
动感空间的特点又可分为流线型空间、波浪型空间和直线性空间。
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指导我们对场地的空间构图的设计。
比如说流线型空间的变化常常形成动感极强的景观韵律,连续的流线变化构成视线导向性。
在流线主线上,布置色块、点景等的应用,使得流线语言所表达的线性魅力更为清晰。
在流线的波动中,空间的平面层次更易于表现;波浪线的变化比流线型更具规律性,动感空间在波浪线的应用上,注重其有序的线型变化特点,在有序的空间中形成韵律。
硬质景观在应用中,强调其色彩的变植物材料的组织以其具备修剪特征的植物品种成为主要构成元素,重点突出线的变化韵形成动感空间强烈的视觉感受效果:直线型空间线能形成壮美、崇高、严整、庄严的景观。
直线的变化往往形成简洁、豁达的视觉效果。
在以直线为主要线型的殡葬园林景观处理中,常以不同材质组织其园林景观效果。
滨海古园墓园设计理念
滨海古园墓园设计理念1. 引言滨海古园墓园是一个位于滨海地区的墓地,它的设计理念是融合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为亡者提供一个安宁、美丽的永恒安息之地。
本文将详细介绍滨海古园墓园的设计理念,包括景观设计、建筑风格、文化元素等方面。
2. 景观设计滨海古园墓园的景观设计以自然环境为基础,注重保护和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
墓园内将保留原有的湿地、林地和水体,通过合理规划和植被选择,打造出一个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墓地。
同时,墓园内将设置步道和观景台,方便亲友们缅怀逝者的同时欣赏自然美景。
3. 建筑风格滨海古园墓园的建筑风格将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既尊重传统文化又展示现代审美。
墓园的入口将设置一座宏伟的牌坊,牌坊上将刻有墓园的名称和寄托哀思的诗句。
墓园内的建筑将采用传统的中式建筑风格,如亭台楼阁、廊桥流水等,同时结合现代的材料和技术,使墓园的建筑更加耐久和美观。
4. 文化元素滨海古园墓园将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以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墓园内将设置一座纪念碑,用来纪念墓园所在地区的历史和名人。
墓园还将设置一座祭祀广场,供亲友们祭拜和祈福。
此外,墓园还将设置一座纪念馆,展示地方文化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让人们了解和感受当地的独特魅力。
5. 服务设施滨海古园墓园将提供完善的服务设施,以方便亲友们前来祭奠和缅怀逝者。
墓园内将设置停车场,方便亲友们停车。
墓园还将建设一个追思中心,提供一个安静的空间,供亲友们追思和悼念逝者。
墓园的管理团队将提供专业的服务,包括墓地选址、墓碑设计、墓地维护等方面,以满足亲友们的需求。
6. 生态保护滨海古园墓园将注重生态保护,以保护和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
墓园管理团队将采用可持续的管理方式,如合理使用水资源、节能减排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墓园内将设置垃圾分类和回收设施,鼓励亲友们参与环保行动。
墓园还将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7. 总结滨海古园墓园的设计理念融合了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以提供一个安宁、美丽的永恒安息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空间
建筑在形体上采取了 一种谦逊而平和的姿 态,尽量使自己融合 于环境中,但又以葬 礼室倾斜的体量和休 息室花园的斜隔板悄 悄地和小坡度的地形 作呼应。建筑从形体 上就毫不掩饰它的主 题:静。生与死的纠 缠在这里被淡化到最 小,死亡似乎只是一 个人生的驿站,有淡 淡的离愁,却没有无 奈的悲痛。
三、连接
门廊本身也是一个过渡空间,连接门厅和入口。它 的形制大体和葬礼厅外的门廊一样,一边是墙,一 边是景观。不同的是,廊柱从混凝土柱变成了更温 情的钢柱,景观也只是一个小庭院,而不是广阔的 自然景观。而且从门厅走到入口的这段路是有坡度 的,缓缓的往上走。这一切,完成了一个从内向到 外向、从压抑到舒解、从幽暗到敞亮、从悲伤到释 然的自然而然的过程
一、概况背景
风之丘墓园(Kaze-no-Oka)”建成于1997年。坐落在日本的中 津市,占地面33316平方米,建筑面积2514平方米。中津市是 日本南部的一座有着7万人口的小城市,风之丘火葬场就位于中 津市郊区山国川岸边的一片高地上,北面可望见中津市的街区。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附近居民的火葬场,并集中了一座座坟墓, 大凡谁家有人亡故,都把这里作为殡葬的首选之地。
整片绿地在火葬场的南部,三谷徹将地面做成略 带角度的草坪坡面。中间的绿地是椭圆的盘子状, 被称为“地盘”。凭借着缓慢上升的坡度,从 “地盘”的一边看过去,对面火葬场建筑的下半 部分掩盖在绿地里,地上部分犹如雕刻一般,呈 现和天空对峙的感觉,深远的“距离感”油然而 生。除了和建筑对接的部分,“地盘”周边种上 了高大乔木,成功掩盖了周围的民居和工厂等建 筑,使视线直接与远处的山峰和天空连接。
项目通过椭圆形的 草地和园路充分表 现人与大地、人与 自然共生的理念。 设计强调“宁静与 威严”,以抽象的 形态使建筑很好地 与地形结合,同时 使人能够眺望到周 围的焉神社和八面 山,在建筑物与景 观的处理上考虑到 既分隔又保持通透 的原则,地形的起 伏、建筑物的高度 均通过模型反复推 敲,以达到最佳效 果。
结束语
风之丘火葬场在空间气氛的营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 功,建筑赋予了空间生命和感情,表达了一种对生 命的敬畏和体验,或者只是他在建筑上的追求。但 是无法否认,风之丘火葬场的确达到了一种“云散 水流去,寂然天地宽”的境界。
不同空间特质的处理、 空间之间的连接和过 渡,这是风之丘火葬 场最闪光的地方。事 实上,虽然这是一个 火葬场,但却是一个 为活人建的建筑。所 以,大到空间的组织 和安排,小到每一个 细节,无不时时处处 站在家属的位置,考 虑每一个阶段心理的 变化,营造不同的气 氛,令陪伴的家属达 到精神上的抚慰,并 令人感受到死亡是庄 严、安详、宁静的。
四、内外关系
在风之丘火葬场里,有一个满栽植物的前院、一个水 庭,加上休息厅外半开敞的庭院,一共是三个院落。 非常注重室内外空间的交流和对话,即使连最封闭的 葬礼厅,也有两片墙不落地,通过水面的反射取得室 外的景观。这自然缘于深受日本传统庭院空间的影响。 传统日本庭院的审美观建立在禅宗哲学基础上,追求 一种“空”、“虚”、“无”的境界,内涵丰富,品 质清雅,往往构成建筑空间的核心部分。像火葬厅中 的水庭就具有一种静止的时空特征,表达出一种无序 的永恒性。虽然材料和技术均已与传统不一样,但还 是继承了传统中时空关系的静止性与审美追求的抽象 性,通过对意境的追求使人们仍能体味到传统里一些 最精髓的意味。
风之丘墓园设计
三谷徹(ToruMitan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谷徹(ToruMitani)简介
三谷徹(ToruMitani),日本当代景观设计师,设 计包括多种开放空间,涉及现代都市和自然的景观。
获哈佛大学景观设计硕士学位、东京大学建筑学博 士学位。
代表作品
1.名取文化中心环境设计 2.格磨科学国城镇中心景观设计 3.风之丘墓园(Kaze-no-Oka) 4.Isar Buro公园 5.Novar:is Pherma k. k.环境设计 6.桑德药品筑波综合研究所内庭 7.獭户内海广播庭园 8.府中市美术馆前庭 9.播磨城市中心和荒野公园广场 10.朝日电视台屋顶庭园 11.品川中央公园(ShinagawaCentralGar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