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产品企业分类评定标准
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

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一、适用范围1、对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的出口工业产品的生产企业,均可实行分类管理。
2、分类依据是根据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质量保证能力及检验检疫机构年平均检验合格率等情况,对出口工业品按照一类企业、二类企业、三类企业三种类别进行分类并实施检验监管管理二、主管部门: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工作。
各地直属检验检疫局负责所辖区地区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工作的组织和监督管理。
各地的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区地区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评定以及日常检验监管工作三、企业分类条件(一)列入分类管理的一类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参见教材129-130)(二)列入分类管理的一类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参见教材130)(三)未列入一、二类分类管理的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以及出口不满1年的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归为三类企业。
(四)同一生产企业的不同品种、不同工艺要求的出口产品,根据其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的差别,可采取不同类别的管理。
四、申请程序(一)申请企业应向当地检验检疫机构提出分类申请,填写《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分类申请表》一式三份,并提供如下文件: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2、申请一类企业需提交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申请二类企业需提交能够证明其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的证明材料;3、商品属于实施出口质量许可范围的,还应提交出口质量许可证(复印件);4、出口商品适用标准目录;5、关键检测仪器设备清单;6、其他有关资料(二)检验检疫机构受理申请后,对申请企业进行书面审核,必要时可进行现场核查(三)申请一类企业的,由直属检验检疫局组织考核,并提出初审意见,将有关材料报送国家质检总局。
申请二类企业的,由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局组织考核,并提出初审意见,将有关材料报送直属质检总局。
(四)国家质检总局对符合一类企业条件的申请进行核准,并对外进行公布。
《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全文

《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全文为进一步优化出口退(免)税管理,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制定了《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下面是办法的详细内容。
《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优化出口退(免)税管理,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出口退税支持外贸发展的职能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相关出口税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税机关应按照风险可控、放管服结合、利于遵从、便于办税的原则,对出口退(免)税企业(以下简称出口企业)进行分类管理。
第三条出口企业管理类别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
第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以下简称省国家税务局)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出口企业的分类管理工作。
具有出口退(免)税审批权限的国家税务局负责评定所辖出口企业的管理类别。
第二章出口企业管理类别的评定标准第五条一类出口企业的评定标准。
(一)生产企业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企业的生产能力与上一年度申报出口退(免)税规模相匹配。
2.近3年(含评定当年,下同)未发生过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其他增值税扣税凭证、骗取出口退税行为。
3.上一年度的年末净资产大于上一年度该企业已办理的出口退税额(不含免抵税额)。
4.评定时纳税信用级别为A级或B级。
5.企业内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出口退(免)税风险控制体系。
(二)外贸企业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近3年未发生过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其他增值税扣税凭证、骗取出口退税行为。
2.上一年度的年末净资产大于上一年度该企业已办理出口退税额的60%。
3.持续经营5年以上(因合并、分立、改制重组等原因新设立企业的情况除外)。
4.评定时纳税信用级别为A级或B级。
5.评定时海关企业信用管理类别为高级认证企业或一般认证企业。
6.评定时外汇管理的分类管理等级为A级。
7.企业内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出口退(免)税风险控制体系。
(三)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近3年未发生过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其他增值税扣税凭证、骗取出口退税行为。
出口退税等级d和出口退税分类管理等级

出口退税等级d和出口退税分类管理等级摘要:一、出口退税等级d 介绍1.定义和概念2.等级d 的重要性3.等级d 的评定标准二、出口退税分类管理等级介绍1.定义和概念2.分类管理等级的重要性3.分类管理等级的评定标准三、等级d 和分类管理等级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2.联系四、相关政策及影响1.我国政策2.国际政策3.对企业的影响正文:一、出口退税等级d 介绍出口退税等级d 是指我国对出口货物实行的退税政策中,按照出口货物的不同类型和性质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退税率。
这一等级对于我国出口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和利润。
等级d 的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出口货物的性质,包括产品类型、用途等;二是出口货物的技术含量;三是出口货物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这三个方面,我国将出口货物分为不同的等级d,并对应不同的退税率。
二、出口退税分类管理等级介绍出口退税分类管理等级是指我国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信用等因素,将企业分为不同的等级,对应不同的退税政策和办理流程。
这一等级对于出口企业来说也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了企业的退税效率和成本。
分类管理等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退税效率,缩短企业退税周期;二是减轻企业负担,简化退税办理流程;三是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建立良好的出口退税环境。
分类管理等级的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企业信用、企业退税情况等方面。
根据这些标准,我国将企业分为不同的等级,对应不同的退税政策和办理流程。
三、等级d 和分类管理等级的区别与联系等级d 和分类管理等级虽然都是针对出口退税政策的评定,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
等级d 主要关注的是出口货物的性质和特点,而分类管理等级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性质和特点。
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体系。
四、相关政策及影响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旨在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出口竞争力。
2023年报检员之报检员资格考试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2023年报检员之报检员资格考试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单选题(共30题)1、某公司进口一批鲜菠萝,其HS编码的前两位是()。
A.08B.41C.61D.90【答案】 A2、()出口食品,检验检疫机构不予受理报检。
A.未经包装的B.未经强制认证的C.未经签订出口合同的D.未经卫生注册登记的企业生产的【答案】 D3、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入境快件检验检疫监管,以()检验检疫为主。
A.实验室B.现场C.抽样D.全部【答案】 B4、装运前检验不包括的内容是()。
A.监视装箱B.产品检验C.价格核查D.监督装载【答案】 A5、汉译英:“纸箱;天然木托”,正确的翻译为:()。
A.box; ironB.bag ; bulkC.box; woodenD.bag ; wooden【答案】 C6、输入()的检疫审批,由植物检疫条例规定的机关负责。
A.植物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B.植物产品C.一切植物D.种子、种苗【答案】 A7、Sales ContractA.onB.belowC.inD.There【答案】 B8、报检下列进口货物时,不需要提供《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的是()。
A.烟叶B.肉骨粉C.番茄D.大米【答案】 D9、产地检验、口岸报关出境的货物,企业应向产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出具()。
A.出境货物换证凭单或换证凭条B.出境货物通关单C.出境货物调离通知单D.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答案】 A10、The goods were packed ( )plywood cases,with gunnies covering the outside.A.aboutB.onC.inD.up【答案】 C11、汉译英:“加工”,正确的翻译为()。
A.progressB.processC.purchaseD.partial【答案】 B12、对于实行登记管理的其他出口食品厂、库,如果要求向国外注册的或者同一厂内加工生产两种以上出口食品,其中有一种属于注册管理范围的,都应实行()管理。
出口产品标准

出口产品标准出口产品标准是指符合进入国际市场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国际贸易,而出口产品标准的制定和遵守对于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出口产品标准的重要性、制定流程、遵守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出口产品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产品标准和质量要求,而出口产品必须符合目标国家的标准才能顺利进入市场。
如果产品不符合目标国家的标准,将会面临被退运、罚款甚至禁止进入市场的风险,这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因此,制定符合目标国家标准的出口产品标准显得至关重要。
其次,制定出口产品标准的流程包括市场调研、法律法规了解、标准制定、测试验证等多个环节。
在制定出口产品标准之前,企业需要对目标国家的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研,了解目标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然后,根据调研结果,企业需要制定出口产品标准,并进行测试验证,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最后,通过相关部门的认证和审核,确保产品达到出口标准。
遵守出口产品标准的方法主要包括内部管理、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从研发到生产的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
在技术研发方面,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满足不断升级的国际标准。
在生产制造方面,企业需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在质量控制方面,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总之,出口产品标准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制定符合目标国家标准的出口产品标准,并严格遵守,才能顺利进入国际市场,赢得客户信任,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应该重视出口产品标准的制定和遵守,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doc

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对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的检验监管工作,提高检验监管有效性,鼓励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诚实守信,增强责任意识,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的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的检验监督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分类管理,是指根据企业信用、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质量状况,对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分类,并结合产品的风险分级对不同类别的生产企业采取不同检验监管方式的检验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直属检验检疫局)负责所辖地区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工作的组织和监督管理。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 负责所辖地区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评定以及日常检验监管工作。
第五条国家质检总局制定《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指南》(以下简称《分类指南》),规范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评定标准和评定程序。
直属检验检疫局根据《分类指南》,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定工作规范,并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工业产品的生产企业按照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企业四个类别进行分类。
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工业产品按照高风险、较高风险和一般风险三个级别进行分级。
第二章企业分类第七条检验检疫机构按照评定工作规范的有关要求对本辖区内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分类综合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告知生产企业。
第八条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评定标准应当包括以下要素:(一)企业信用情况;(二)企业生产条件;(三)企业检测能力;(四)企业人员素质;(五)原材料供应方管理能力;(六)企业出口产品被预警、索赔、退货及投诉情况;(七)企业产品追溯能力;(八)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情况;(九)其他影响企业质量保证能力情况。
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指南试行

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指南试行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指南(试行)一、目的为规范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和产品风险分级的评定工作,按照《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要求,制定本指南。
二、总体要求直属检验检疫局应依照本指南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定工作规范,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后实施。
在评定工作规范中,可对本指南确定的基本评定要点进行补充和细化,所制定的评定标准不得低于本指南确定的评定标准。
直属检验检疫局可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或两者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法。
三、评定工作规范基本内容直属检验检疫局制定的评定工作规范应包括:职责、评定内容、标准、程序、五种检验监管方式的具体内容(如抽批比例、监管频次、监管内容)、动态调整、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检查等。
四、企业分类(一)评定要素1. 企业信用情况基本要点:遵纪守法情况;履行承诺情况;承担社会责任情况;其他社会评价情况。
2. 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点:生产所需硬件情况;生产设备更新情况;生产设备能耗状况。
3. 企业检测能力基本要点:进货检验设备情况,半成品检测手段,成品检验手段,实验室认可情况。
4. 企业人员素质基本要点:企业检验人员的资质;质量控制点的人员资质;实验室人员的资质。
5. 原材料供应方管理能力基本要点:供方评价方法;有效的日常管理;供方取消机制。
6. 企业出口产品被预警、索赔、退货及投诉情况基本要点:评价对出口产品被预警、索赔、退货及投诉信息的收集能力以及对所收集信息的反应能力、处理效果;因产品质量原因被预警、索赔、退货及投诉情况下对不合格产品实施召回的能力及实施(召回能力可分为全部召回、部分召回、无法召回、不愿召回四个等级)。
7. 企业产品追溯能力基本要点:企业应建立产品追溯体系(不适用产品除外);产品可追溯能力分为可追溯至单体、可追溯至批次、可追溯至生产商、无追溯体系四个等级。
浙江检验检疫局出口化妆品企业分类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浙江检验检疫局出口化妆品企业分类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正文:---------------------------------------------------------------------------------------------------------------------------------------------------- 浙江检验检疫局出口化妆品企业分类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第一条为了规范对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的检验检疫监管工作,提高检验监管的有效性,督促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诚信经营和提升产品质量自控水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503号)以及《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43号)等相关规定,结合浙江局辖区出口化妆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浙江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浙江局”)辖区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分类管理工作。
本规范所指出口化妆品不包括市场采购出口化妆品。
第三条浙江局食品安全监管处(以下简称“食品处”)主管浙江局辖区出口企业的分类管理工作。
各分支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分支局”)负责辖区内出口企业分类管理的考评、上报和检验检疫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规范所指分类管理是指按照企业规模、企业信用情况、原料管理及控制、企业出口产品被预警及投诉情况、企业产品召回和追溯能力、企业生产及产品检测情况、企业质量管理情况、企业对出口产品风险控制情况等要素对出口企业进行综合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将出口企业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并结合风险评估对不同类别的生产企业采取不同检验监管方式的检验监督管理。
第五条出口企业对化妆品质量安全承担主体责任,应当诚信经营,加强自检自控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第六条各分支局应当坚持“主动分类”的原则对本辖区内出口企业进行分类评定。
出口产品标准

出口产品标准出口产品标准是指对出口商品的质量、规格、包装、标识等方面所规定的要求和规范。
制定出口产品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在全球化的今天,出口产品标准对于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出口产品标准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开展出口业务。
首先,出口产品标准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产品的质量、安全、环保、包装、标识等多个方面。
其中,产品的质量是出口产品标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因此,出口产品标准对产品的质量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包括产品的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定。
其次,出口产品标准还包括了产品的安全要求。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各国对产品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出口产品标准要求企业必须保证其产品符合目的国家的安全标准,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任何伤害。
因此,企业在生产产品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另外,出口产品标准还对产品的环保要求提出了具体规定。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对产品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
出口产品标准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这对企业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只有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加大环保投入,才能更好地满足出口产品标准的要求。
此外,出口产品标准还对产品的包装和标识提出了具体要求。
产品的包装和标识是产品的外部形象,直接关系到产品的销售和市场竞争力。
出口产品标准要求产品的包装必须符合目的国家的相关规定,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受到损坏。
同时,产品的标识也必须符合目的国家的法律法规,确保产品的合法流通。
综上所述,出口产品标准是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企业在开展出口业务时,必须严格遵守出口产品标准的相关规定,确保产品符合目的国家的要求。
只有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环保性,才能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出口标准文档

出口标准1. 引言出口标准是国际贸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出口标准作为衡量产品质量和符合国际贸易要求的重要指标,对于顺利开展出口业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出口标准的概念、种类以及其在出口业务中的重要性。
2. 出口标准的概念出口标准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的,对作为出口产品的各项要求、规范和规定的统称。
出口标准主要涉及产品的质量、安全、健康等方面,通常由国家贸易管理部门、标准化机构或行业协会制定和发布。
出口标准的内容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质量标准:包括产品的外观、尺寸、重量、材质、性能等要求,以确保产品具有一定的质量水平。
•安全标准:针对可能对消费者或环境造成危害的产品,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带来安全隐患。
•环保标准:涉及到对产品所使用的材料或技术对环境影响的要求,以确保产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标识标准:对产品的标识、商标、包装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产品在出口过程中能够清晰地展示产品信息。
出口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和不同产品的特点而有所差异。
3. 出口标准的种类根据制定和执行出口标准的机构,出口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某个国家或地区对出口产品设定的标准。
根据国情和国际贸易要求,国家标准可以制定对某些特定产品或行业的出口标准。
国家标准往往具有强制性,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2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由某个特定行业的协会或组织制定的标准。
由于不同行业对产品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每个行业都有制定专门的标准。
行业标准通常会对产品的生产过程、材料选用、工艺要求等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3.3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或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国际标准通常是在各个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虑和制定的,具有全球通用性。
通过遵循国际标准,企业可以获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并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国际贸易中采用的各种品质标准

在国际贸易中采用的各种品质标准
在国际贸易中,货物的品质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类:
1. 企业标准:由个别企业制定并在其本身范围内的生产和交易中应用的标准。
2. 工商团体标准:由同业公会、行会或其它产业团体制定,例如美国物资检定协会标记(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Materials Stanard)。
3. 国家标准:由一国政府组织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品质标准,如DIN德国国
家工业品标准(Deutsche Industri Norm)、BS英国国家标准(British Stanard)、JIS日本国家工业标准(Japanese Industrial Stanard)等。
4. 国际标准:系由设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主持制定,为各国所公认的标准。
此外,对于一些质量变化大而难以规定统一标准的农副产品,往往采用“良好平均品质(Fair Average Quality,FAQ)”和“上好可销品质(Good Merchantable Quality,GMQ)”来表示其品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国际贸易相关书籍或咨询国际贸易专家。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4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有关事项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4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有关事项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税务总局•【公布日期】2018.10.15•【文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48号•【施行日期】2018.10.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税收征管,增值税正文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4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有关事项的公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的决定,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优化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一)调整出口企业管理类别评定标准:1.将一类生产企业评定标准中的“上一年度的年末净资产大于上一年度该企业已办理的出口退税额(不含免抵税额)”调整为“上一年度的年末净资产大于上一年度该企业已办理的出口退税额(不含免抵税额)的60%”。
2.取消三类出口企业评定标准中“上一年度累计6个月以上未申报出口退(免)税(从事对外援助、对外承包、境外投资业务的,以及出口季节性商品或出口生产周期较长的大型设备的出口企业除外)”的评定条件。
(二)取消管理类别年度评定次数限制。
出口企业相关情形发生变更并申请调整管理类别的,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开展评定工作。
(三)评定标准调整后,符合一类出口企业评定标准的生产企业,可按照规定提交相关资料申请变更其管理类别。
税务机关应自受理企业资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评定调整工作。
评定标准调整后,对符合二类出口企业评定标准的企业,税务机关应于15个工作日内完成评定调整工作。
二、全面推行无纸化退税申报(一)实现无纸化退税申报地域全覆盖。
各地税务机关应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申报、证明办理、核准、退库等出口退(免)税业务“网上办理”,切实方便出口企业办理退税,提高退税效率。
2018年12月31日前,在全国推广实施无纸化退税申报。
(二)实现无纸化退税申报一类、二类出口企业全覆盖。
按照企业自愿的原则,于2018年12月31日前,实现出口退(免)税管理类别为一类、二类的出口企业全面推行无纸化退税申报。
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指南试行

附件: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指南(试行)一、目的为规范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和产品风险分级的评定工作,按照《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要求,制定本指南。
二、总体要求直属检验检疫局应依照本指南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定工作规范,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后实施。
在评定工作规范中,可对本指南确定的基本评定要点进行补充和细化,所制定的评定标准不得低于本指南确定的评定标准。
直属检验检疫局可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或两者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法。
三、评定工作规范基本内容直属检验检疫局制定的评定工作规范应包括:职责、评定内容、标准、程序、五种检验监管方式的具体内容(如抽批比例、监管频次、监管内容)、动态调整、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检查等。
四、企业分类(一)评定要素。
1. 企业信用情况基本要点:遵纪守法情况;履行承诺情况;承担社会责任情况;其他社会评价情况。
2. 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点:生产所需硬件情况;生产设备更新情况;生产设备能耗状况。
3. 企业检测能力基本要点:进货检验设备情况,半成品检测手段,成品检验手段,实验室认可情况。
4. 企业人员素质基本要点:企业检验人员的资质;质量控制点的人员资质;实验室人员的资质。
5. 原材料供应方管理能力基本要点:供方评价方法;有效的日常管理;供方取消机制。
6. 企业出口产品被预警、索赔、退货及投诉情况基本要点:评价对出口产品被预警、索赔、退货及投诉信息的收集能力以及对所收集信息的反应能力、处理效果;因产品质量原因被预警、索赔、退货及投诉情况下对不合格产品实施召回的能力及实施(召回能力可分为全部召回、部分召回、无法召回、不愿召回四个等级)。
7. 企业产品追溯能力基本要点:企业应建立产品追溯体系(不适用产品除外);产品可追溯能力分为可追溯至单体、可追溯至批次、可追溯至生产商、无追溯体系四个等级。
8.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情况基本要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及海关认证企业标准简介.ppt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 暂行办法》(海关总署令第225号) 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海关管理级别查询网址
▪ 网址:/default.aspx?tabid=94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 法》(署令197)的修订意义(2011.1.1)
1 2 3
海关企业分类概述
这部分主要介绍海关实施企业分 类管理的目的,和分类的根据, 哪些企业可以适用新修订的《办 法》进行分类,对企业分为哪几 类,以及海关实施企业分类管理 遵循的原则。
海关实施企业分类管理的目的
海关实施企业分类管理的根据
海关企业分类的类别
新《办法》分类的范围
海关实施企业分类的原则
通过认证的条件,需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并经海关认定: 1、没有不达标(-2分)的情形; 2、总分在95分(含)以上。
附:海关认证企业标准(一般认证)
企业认证流程
制度文件 1
制度落实 2
企业 认证
3 核查询问
4 实地察看
分类管理与认证企业管理的区别
▪ 2014.12.1《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 开始实施,宣告已实行了6年的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将被取 代并最终废止。
20
五类差别管理措施
• 海关则要在审单、查验、核查等通关、加工贸易业务开 展和后续管理环节实行严密的监管措施。
12/11/2020 1:26 PM
21
海关实施差别管理措施的意义
12/11/2020 1:26 PM
22
Hale Waihona Puke 证企业管理办法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 (海关总署令第225号)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是否建立并发布由最高管理者批准的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否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24.2是否按规定的频次进行内审和管理评审并保留相关记录。
是否按照评审的结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体系有效运行并保留相关记录。
评定要素
序号
评定内容
评定要点
评定记录
评定结果
九、其他影响企业质量保证能力情况
2
履行承诺情况
是否与检验检疫部门签订出口工业企业质量诚信承诺书,并认真履行。
企业最高管理者是否有质量诚信意识,是否发生不诚信行为。
是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履行诚信承诺。
3
承担社会责任
情况
企业最高管理者是否明确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是否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和确保职工待遇等制度并实施。
*企业是否建立了安全生产制度,提供了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防护措施。
取消不合格供方的管理规定是否得到严格执行。
是否保留取消不合格供方的相关记录。
评定要素
序号
评定内容
评定要点
评定记录
评定结果
六、企业出口产品被预警、索赔、退货及投诉情况
18
对出口产品被预警、索赔、退货及投诉信息的收集能力以及对所收集信息的反应能力、处理效果
企业是否明确对出口产品被预警、召回、索赔、退货及投诉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要求。
半成品检测设备是否完好并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
10
成品检验手段
*企业是否收集齐全有关进口国标准,是否制定了企业的成品检验标准,成品检验标准是符合进口国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
成品检测设备是否齐全、功能满足检测要求。
成品检验设备是否完好并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
11
实验室认可情况
企业是否有满足产品检测要求的实验室。
提供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质量手册、形成文件的程序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可操作。
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否满足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要求。
23
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
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覆盖所有出口产品。
质量体系文件数量是否满足要求,内容详略是否与企业人员素质等实际情况相适用。
是否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了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否与质量方针的总体要求相一致。是否是可测量的,是否包括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生产设备的加工能力是否满足生产要求。
6
生产设备
更新情况
是否对生产设备更新进行策划并提出明确要求。
是否制定了生产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并贯彻执行。对经维修保养不能满足要求的生产设备是否及时进行更新。
更新后的生产设备是否满足稳定的生产合格产品的要求。
7
生产设备
能耗状况
企业是否按本行业的能耗规范对生产设备能耗提出明确的要求。
生产设备是否符合相关能耗要求。
不符合能耗要求的设备是否制定计划并及时更新。
评定要素
序号
评定内容
评定要点
评定记录
评定结果
三、企业检测
能力
8
进货检验
设备情况
进货检验设备是否齐全。
进货检验设备的功能是否满足进货检验要求。
进货检验设备是否完好并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
9
半成品检测手段
是否制定了半成品检测标准。
半成品检测设备是否齐全、功能满足检测要求。
实验室人员的
资质
实验室人员是否经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应资格。
实验室人员是否明确职责并掌握检验标准(包括进口国法规标准)、检测标准及操作规范。
实验室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并能正确履行职责。
评定要素
序号
评定内容
评定要点
评定记录
评定结果
五、原材料供应方管理能力
15
供方评价方法
是否制定了供方选择、评价、重新评价准则并按准则规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
是否建立供方档案,以保留相关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证据。
抽查关键零部件和主要原材料验证其合格供方的符合性。
16
有效的日常管理
是否建立了形成文件的采购控制程序,并切实可行。
*采购文件是否明确采购标准、进厂检验、验证和放行要求。
抽查市场采购的零部件和原材料验证控制措施是否有效。
17
供方取消机制
是否建立了取消不合格供方的管理规定。
各工序检验人员是否按规定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是否在检验合格后放行(是否能正确履行职责)。
13
质量控制点的
人员资质
是否有明确的质量控制点,各质量控制点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应资格。
各质量控制点人员职责是否明确,并掌握工艺要求和作业指导书要求。
*各质量控制点人员是否按规定要求进行规范操作。
14
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评定标准
企业名称:产品类别:评定日期:
评定要素
序号
评定内容
评定要点
评定记录
评定结果
一、企业信用
情况
1
遵纪守法情况
*企业遵守我国法律法规,特别是遵守《商检法》及实施条例等有关检验检疫法律法规情况,有无违法行为。
是否有被检验检疫机构行政处罚的记录。
是否有对全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计划及培训记录。
企业召回不合格产品规定或程序是否可行。
企业能否及时对出口产品被预警、索赔、退货、投诉引起的召回事件的处理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纠正。
评定要素
序号
评定内容
评定要点
评定记录
评定结果
七、企业产品
追溯能力
20
企业应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不适用产品除外)
*是否建立了产品可追溯体系。
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定期验证产品追溯体系能否正常运转。
企业能否及时对检验检疫部门下发的文件通知进行学习培训并贯彻执行。
企业能否有效贯彻相关的检验检疫制度和规定。
* 企业在评审前6个月内是否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是否弄虚作假,严重影响评定工作,使评定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是否保存产品可追溯体系的相关记录。
21
产品可追溯能力
是否对产品可追溯能力进行了策划。
是否能够按照策划的要求保证产品得到有效追溯。
是否保存产品可追溯能力的相关记录。
评定要素
序号
评定内容
评定要点
评定记录
评定结果
八、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情况
22
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
是否建立了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符合要求的质量手册、形成文件的程序、质量记录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4
其他社会
评价情况
企业是否有被政府和其他主管部门处理的不良记录。
定期进行的顾客满意度调查是否真实并达到了规定的要求。
听取部分供方/客户对企业的评价,评定其是否满意。
评定要素
序号
评定内容
评定要点
评定记录
评定结果
二、企业生产
条件
5
生产所需
硬件情况
*是否有生产合格产品必需的工作场所、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包括工装、工位器具等)是否完好,布局是否合理。
25
企业的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
企业最高管理者是否具有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是否明确企业发生质量事故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
最高管理者能否提供充分的资源,确保企业稳定的生产格产品。
是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不使用不合格原辅材料,不销售不合格产品。
26
企业对检验检疫制度的执行程度
企业是否明确搜集获取检验检疫制度的方法和途径。
企业实验室是否获得相关实验室认可机构的认可。
企业自身检测能力不足时,是否委托了具备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并签署了委托检测协议。
评定要素
序号
评定内容
评定要点
评定记录
评定结果
四、企业人员素质
12
企业检验人员的资质
*是否有充分满足各工序检验需求的人员,是否培训合格取得相关资质。
检验人员是否明确其职责,是否掌握检验标准、工艺要求及作业指导书内容,并按其要求进行操作。
*能否对产品被预警、通报、退货及投诉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
当发生出口产品被预警、索赔、退货及投诉等情况时能否及时妥善处理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是否保留相关记录。
19
企业因产品质量原因被预警、索赔、退货及投诉情况下对不合格产品实施召回的能力及实施
企业是否建立适宜的出口产品被预警、召回、索赔、退货及投诉的处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