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还原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还原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还原问题》教案小学数学《还原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还原问题的的解题思想,并能够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还原问题的本质以及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你心里想一个自然数(不要告诉任何人),你把这个数加上3,再乘以5,然后减去你想的这个数,然后再加上5,再除以2,最后减去10.好了,告诉我最后得的结果,我马上可以猜出你想的数是多少.你信不信?一定会有小朋友说,这个游戏我也会玩,我反过来算就可以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数.比如你最后的结果是10,我就将10先加10,再乘以2,再减去5,再….哦,再怎么办?不好办了吧.其实这个游戏计算程序是事先设计好了的,最后的结果总是你所想的数的2倍,比如你想的数是7,按设计程序计算,最后结果一定是14.我们把算式写一下:[(7+3)×5-7+5]÷2-10=(50-7+5)÷2-10=48÷2-10=14.因此只要告诉我最后结果,我一定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数。
二、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不过刚才那个小朋友说的方法也是解下面一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某数经过一系列的四则运算后,结果知道,要求这个数.我们就采用反推的方法,从结果开始,原来是加,现在就减;原来是乘,现在就除,最后一定可以求出这个数.这样一类问题,我们称之为还原问题.2、还原问题的本质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运算之后,得到了一个新数,求原来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问题,它的解法常常是以新数为基础,按运算顺序倒推回去,解出原数,这种方法叫做逆推法或还原法,这种问题就是还原问题.例如,一个人从A地出发,经过B地,C地,最后到达D处.返回时,从D 处出发,经C地,B地,又回到A地.这两个过程是:A B C D返回的过程叫还原,去时的第三步是返回时的第一步,去时的第二步是返回时的第二步,去时的第一步是返回时的第三步.还原问题又叫做逆推运算问题.解这类问题利用加减互为逆运算和乘除互为逆运算的道理,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相反的运算,逐步逆推.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两个相反:一是运算次序与原来相反;二是运算方法与原来相反.⑴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⑵多个变量的还原问题三、自主探究:1、出示例1:【例1】仓库里原有一堆货物,第一天运出总数的一半少12吨.第二天运出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仓库里还剩下45吨.问仓库里原有货物多少吨?2、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3、学生自主探究。
第15讲:还原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还原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还原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还原问题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还原问题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还原问题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还原问题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管理方面,有时候课堂纪律管理不够严格,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确保课堂秩序。
2.在教学组织方面,有时候课堂活动组织不够充分,需要更加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3.在教学方法方面,有时候讲解方式过于单一,需要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还原问题的类型:还原问题可以分为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两种类型。直接还原是指通过简单的逆向运算,如加减乘除,直接得出初始条件;间接还原则需要通过更多的逻辑推理和步骤,逐步推导出初始条件。
3.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还原问题通常需要使用逆向思维,通过逐步逆向运算或逻辑推理,找出初始条件。常用的方法包括逆向加法、逆向减法、逆向乘法、逆向除法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四年级的学生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他们的数学能力较强,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并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他们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学习,有的则更喜欢通过实践和操作来学习。
《还原问题》教案
课题
8、还原问题
课型
新授
具体内容
运用倒推法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着推想,直到问题解决。
第课时
1课时(50分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1、能够把准确地分析题目是否属于还原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倒推法的相关知识,并熟练运用运用倒推法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使用逆运算,直到问题解决。
(二)、练习及讲解
1、例题一分钟时间做错了的同学再数一遍,做对了的同学做举一反三1的第1题。(学生做的时候巡视,有错误的指出来)
2、做完了请学生讲方法及答案。
四、精讲精练2(20分钟)
(一)例题2讲解
1、让学生做例题2,在黑板上写下题目。
2、做完之后举手,教师检查,并指出错误
3、全班大多数学生做完之后,请一位学生讲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让学生体会“倒着想”这一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1、掌握倒推法。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实际生活理解相等的量是可以替换的,用天平平衡去讲学生比较容易懂。
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5分钟)
1.回顾等量代换问题的方法:根据两个相等的量可以互相代换,由此把未知量替换为已知量,从而解决问题
二、情景导入(3分钟)
1、让学生在教室后面一字排开,记住自己刚开始时站的位置,然后向前走一步,再向左边走两步,这时怎么回到原来的位置?
引导学生按来的路线返回,即方向相反,往回走的步数是一样的。
三、精讲精练例题1及举一反三1、1(钟)
(一)、例题1讲解
1、让学生做例题1,在黑板上写下题目。
四升五 还原问题 教案
第14讲按章办事——还原问题【教学内容】《佳一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暑期版,四升五年级第14讲“按章办事——还原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还原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数学思考能回顾倒推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问题解决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情感态度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还原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准备】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解析:(下一步)教学反思:还原问题要注意从结尾开始,一步一步倒推回去算,上课的时候要注意有条理,不乱、条理清晰、可以列表。
特别是例三一定要注意列表,还要注意每句话的理解。
本讲教材及练习册参考答案自主探究:例1:1955+50-6=1999例2:(12-2)×2=20(个)(20+2)×2=44(个)例3:哥哥:12-6=6 6×2=12 12-8=4弟弟:8+6=14 14-6=8 8×2=16大胆闯关:1、(30÷3+2)×4-9=39(岁)2、123-30+5=983、(1+1)×2=4(个)(4+1)×2=10(个)(10+1)×2=22(个)4、60÷3=20(本)小强:20-3+5=22(本)小明:20+3=23(本)小勇:20-5=15(本)5、12÷2=6(只)第二棵树:6-4+2=4(只)第一棵树:12-4=8(只)练习册答案:1、242、18个3、(6-2)×2=8(颗)(8-2)×2=12(颗)(12-2)×2=20(颗)4、670+30=700(元) 700×2=1400(元)(1400+250)×2=3300(元)5、最后:96÷3=32(个)补充练习:1. 有一位老人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2,再除以4,再减去15后乘10,恰好是100岁。
还原问题教案
还原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3.能够应用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还原问题的概念和特点还原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原问题的特点是:1.从整体上看待问题,不仅仅是表面现象;2.通过分析问题的各个环节,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3.通过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 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问题;2.收集问题相关信息;3.分析问题;4.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5.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6.实施方案;7.验证方案的有效性。
3. 应用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生产、管理、教育、医疗等。
下面以生产领域为例,介绍如何应用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1 确定问题假设某工厂的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需要解决。
3.2 收集问题相关信息收集产品质量问题的相关信息,包括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生产人员、原材料等。
3.3 分析问题通过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分析,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的某个环节,如生产设备或原材料等。
3.4 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通过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设备的故障或原材料的质量问题。
3.5 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针对生产设备故障或原材料质量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更换设备或更换原材料供应商等。
3.6 实施方案根据制定的解决方案,实施相应的措施,如更换设备或更换原材料供应商等。
3.7 验证方案的有效性通过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再次检测,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还原问题的概念和特点,分析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应用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掌握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敏捷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还原问题的定义及类型。
2. 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倒推法、逆向思维法。
3. 实际案例分析与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倒推法、逆向思维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还原问题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还原问题的定义及类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倒推法、逆向思维法。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
6.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7.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8.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堂反馈:教师收集学生作业,了解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运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解决还原问题的技巧。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
2. 讲解新的解决方法:逐步推理法、图表法。
3. 通过案例,让学生运用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解题经验,讨论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三年级还原问题的教案
三年级还原问题的教案【篇一:三年级还原问题】还原问题1、一个数的2倍加上3后,乘3,再减去3,再除以3,结果得6。
求这个数。
2、张强到书店去买书,先用总钱数的一半买了一些科技书,再用剩下的一半加8元,买了一些文艺书,这时还剩14元。
问:张强原来有多少钱? 3、晓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一半,第二天看了剩下的一半多10页,第三天看了10页,这时还剩5页书。
问晓明看的这本书共有多少页?4、粮库有面粉若干袋,第一次卖掉原有的一半少12袋,第二次卖出剩下的一半多10袋,第三次有卖出48袋,这时还剩28袋,求粮库中原有面粉多少袋?5、幼儿园给小朋友分苹果,小班分到全部的一半少3个,中班分到剩下的一半多3个,最后大班分到剩下的53个。
问幼儿园给小朋友分了多少个苹果?大、中、小三个班各分到多少苹果? 6、晓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错把个位上的4看做7,把十位上的9看做5,结果得出的和是112,问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7、甲、乙、丙三人共有棋子48枚,开始甲把自己的棋子拿出一部分给乙、丙,使乙、丙的棋子数各增加一倍,后来乙也把自己的棋子拿出来一部分给甲、丙,使甲、丙的棋子数增加一倍,最后丙也拿出一部分棋子分给甲、乙,使甲、乙的棋子数增加一倍,这是三人的棋子数相等。
问:甲、乙、丙三人各有棋子多少枚?【篇二:四升五还原问题教案】第14讲按章办事——还原问题【教学内容】《佳一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暑期版,四升五年级第14讲“按章办事——还原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还原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数学思考能回顾倒推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问题解决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情感态度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还原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还原问题奥数题三年级教案
还原问题奥数题三年级教案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三年级奥数教案:
主题:数字和形状
目标:
1. 通过游戏学习数字和形状
2. 锻炼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材料:
1. 数字卡片(1-10)
2. 形状卡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活动一:数字连连看
1. 将数字卡片打乱放在桌子上。
2. 让学生两两配对相同数字的卡片,直到所有卡片都被配对完。
3. 可以适当加入时间限制或者限制每次只能翻开两张卡片的规则。
活动二:形状拼图
1. 将形状卡片打乱放在桌子上。
2. 让学生根据提示将卡片拼成指定的形状(如拼成一个正方形)。
3. 可以适当调整难度,让学生拼出更复杂的形状(如五边形、六边形等)。
活动三:数字和形状游戏
1. 将数字卡片和形状卡片分别打乱放在桌子上。
2. 给学生一个数字和一个形状,让他们找到与之对应的卡片。
3. 可以适当加入时间限制或者增加数字和形状的难度。
总结:
1. 回顾今天学习的数字和形状。
2. 让学生分享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或者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3. 强调数字和形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还原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还原问题的定义与特点2. 还原问题的解题步骤3. 典型还原问题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
2. 难点:对典型还原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题的关键步骤。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还原问题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还原问题,引发学生对还原问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还原问题的定义、特点和解题步骤。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还原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解题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5.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还原问题,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还原问题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8.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还原问题的掌握程度。
9. 教学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0.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还原问题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还原问题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还原问题的和解过程。
2.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解答: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四年级还原问题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还原问题教案教案目标:通过还原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教材与资源:1. 题板:准备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问题,如“小明每天都会花多长时间完成作业?”、“妈妈为什么喜欢在晚上给我讲故事?”等等。
2. 答案板:准备与题板上问题相对应的答案,注意答案要有合理的解释。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请学生举手回答,你在平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 引入概念:解释“还原问题”的含义,即通过提问和解答来还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活动实施:3. 展示题板上的问题:从题板上选择一个问题,如“小明每天都会花多长时间完成作业?”4. 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可能的回答,并陈述他们的观点。
5. 展示答案板:与学生一同核对他们的答案,引导学生分析正确答案的合理性,并与其它可能的错误答案进行对比讨论。
6. 拓展问题:提出类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并互相交流他们的观点和解答。
活动总结:7. 总结学习收获:请学生回顾整个还原问题的学习过程,并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发现。
8. 引导思考:提问学生以下问题,以促进反思和进一步思考: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还有哪些问题可以通过还原来解决?拓展延伸:9. 扩展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并记录更多的问题,或是设计自己的问题与答案板,与同学交流思考。
同时,可以探索将还原问题应用到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可能性。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得到如下促进:1. 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观察和分析问题及答案,学生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通过对问题的还原和解答,学生将锻炼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与交流技巧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学生将提高合作与交流技巧,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教案的评估与调整: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答案的合理性来评估教案的效果。
小学数学还原问题教案
第二讲还原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还原问题,以及还原问题涉及到的类型。
2、掌握解题方法,从结果入手,采取逆运算,逐步退出原数。
3、培养计算能力,结合实际解决问题,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不同类型的还原问题,采用方法解答。
教学难点:
注意运算顺序,别忘记使用括号。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课前导入:
1、我们以前接触过还原问题,说说什么是还原,我们应
该怎么解决呢?
2、出示课前练习:
妈妈买来一些橘子第一天吃了一半,还剩5千克?
妈妈买了多少千克橘子?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二、新授:
1、出示例题:例1
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后是全部的橘子都吃完了,第四天吃的一个加上第三天吃的一个可以求出第二天后剩下的一半,乘2再加上1,可以求出第一天后剩下的一半,再乘2加1,可以求出全部橘子。
解:(1+1)×2+1=4(个)
(4+1)×2=10(个)
(10+1)×2=22(个)
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自己求解)。
还原问题教案
还原问题教案教案标题:还原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本质,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化和还原。
2. 学生能够运用还原问题的技巧,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并解决。
3. 学生能够运用还原问题的策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1. 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 学习还原问题的技巧和策略。
教学难点:1. 运用还原问题的技巧将复杂问题简化。
2. 运用还原问题的策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1. 指定教科书或参考书籍。
2. 编制相关案例或问题。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和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2. 呈现一个复杂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的必要性。
3. 引导学生对复杂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和意义。
步骤二:讲解还原问题的技巧和策略(10分钟)1. 解释什么是还原问题,即将一个复杂问题拆解成更简单的子问题。
2. 提供实际案例,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将问题还原为更小的部分。
3. 引导学生思考还原问题的好处,如简化解决过程、提高效率等。
步骤三:实际操作和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或案例,要求学生利用还原问题的技巧和策略进行解答。
2. 学生可分组讨论,并共同还原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师辅导学生在分组讨论后,汇总各组的解答和讨论结果。
步骤四:问题解决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分享各自分组的还原问题和解决方案,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 总结还原问题的技巧和策略,并导出规律和结论。
3. 帮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步骤五:课后作业和拓展(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还原问题的技巧解答问题。
2. 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或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1. 教师评估学生对还原问题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教师检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四年级奥数-还原问题教学文案
四年级奥数-还原问题教学文案标题:四年级奥数——还原问题教学文案介绍:还原问题是奥数中的一种重要题型,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本文案针对四年级学生,设计了一套有趣、实用的还原问题教学方案,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还原问题的定义和解题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技巧,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展示一组还原问题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能想象出这些图片的完整形态吗?”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第二步:引导解题思路介绍还原问题的解题思路:通过观察题干中已给出的信息,找到线索,推理出图片的完整形态。
引导学生注意每个细节,从整体和局部角度思考。
第三步:学习解题技巧通过示例题展示不同类型的还原问题,并结合步骤讲解解题技巧。
例如,通过逐步添加丢失的图案、比例关系、位置关系等,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推理方法。
第四步: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组还原问题,让学生尝试在小组内合作解答。
鼓励学生分享思路和交流解题过程,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步:个人练习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还原问题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指导。
第六步:总结与扩展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一起总结解题思路和技巧,强化学习成果。
同时,提供更多的拓展题目,让学生继续锻炼解决还原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独立解题能力;2.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检查是否掌握了解题方法和技巧;3.提供一些解决较难还原问题的挑战题,评估学生的拓展能力。
教学辅助工具:1.还原问题图片集合;2.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白板笔;3.复制的练习题;4.学生参与教学的合作小组。
这套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还原问题这一重要的奥数题型。
小学奥数还原问题教案
小学奥数还原问题教案
教案标题:小学奥数还原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
2. 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相关的还原问题的例题和解题方法;
2. 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和马克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还原问题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简要讲解还原问题的定义和特点,介绍解题方法和策略。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讨解题思路和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方式:
1. 以讲解和案例分析为主,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七、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多进行实际生活中的还原问题练习,加深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多进行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小学奥数还原问题教案的撰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推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还原问题的定义及解题步骤。
2. 常见还原问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还原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还原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还原问题的案例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解题过程和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还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还原问题的定义、解题步骤及常见类型。
3. 示范:教师展示解题过程,引导学生跟随解题步骤解决问题。
4. 练习:学生独立解决教师提供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题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还原问题解题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还原问题的解题过程。
3.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还原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还原问题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3. 对掌握较差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其提高解题能力。
还原问题教案
还原问题教案教案:还原问题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并能够应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2. 能够运用还原问题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和思维方法。
2. 运用还原问题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还原问题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投影仪。
2. 教学案例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请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只蚂蚁,你如何才能判断地球是圆的?”2. 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给出答案:“你可以通过观察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如地平线的弧形、航空器的飞行轨迹等,然后根据这些线索还原出地球是圆的。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展示还原问题的定义及解决方法的PPT,让学生了解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
2. 解释还原问题是通过寻找线索、联系事实、推理和归纳,将已有的信息还原成未知的问题的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还原问题的思维方法可以用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应用场景。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择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为什么太阳会升起和落下”,引导学生运用还原问题的方法分析并找出答案。
2. 让学生按照还原问题的方法,先列出这个问题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线索和已知信息,然后联系这些线索和信息,进一步推理和归纳,找出问题的答案。
3. 指导学生思考其他类似的案例,并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
四、综合应用(20分钟)1. 分发教学案例集,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和解答。
2. 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运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总结还原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五、总结(10分钟)1. 学生汇报自己解答的问题,并讨论大家的答案和分析过程。
2. 提醒学生还原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应用还原问题的方法。
还原问题教案
还原问题教案
还原问题教案
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活动:
1. 导入:
向学生介绍还原问题的概念。
解释还原问题是指从已知的信息中推断出未知的信息,通过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来解决问题。
2. 案例分析:
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尝试通过还原问题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班级里有40个学生,其中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呢?”学生可以通过已知的信息(班级总人数为40)
和学生数学的性别比例(例如1:2)来推断出男生和女生的具
体人数。
3. 小组讨论:
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个问题,要求其他小组员通过还原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思路。
4. 共享讨论:
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向全班分享他们小组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全班一起讨论每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并给予建议和反馈。
5. 知识巩固:
让学生自己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
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6. 反思总结:
让学生总结学习还原问题的体会和经验,并提出问题和疑惑。
引导学生思考还原问题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运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式。
还原问题精品教案
本讲主要学习还原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倒推法的解题思路以及方法,并会运用倒推法解决问题. 1. 掌握用倒推法解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2. 了解用倒推法解多个变量的还原问题.3.培养学生“倒推”的思想.一、还原问题 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运算之后,得到了一个新数,求原来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问题,它的解法常常是以新数为基础,按运算顺序倒推回去,解出原数,这种方法叫做逆推法或还原法,这种问题就是还原问题.还原问题又叫做逆推运算问题.解这类问题利用加减互为逆运算和乘除互为逆运算的道理,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相反的运算,逐步逆推.二、解还原问题的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两个相反:一是运算次序与原来相反;二是运算方法与原来相反.方法:倒推法。
口诀:加减互逆,乘除互逆,要求原数,逆推新数.关键:从最后结果出发,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即变加为减,变减为加,变乘为除,变除为乘.列式时还要注意运算顺序,正确使用括号.模块一、计算中的还原问题【例 1】 一个数的四分之一减去5,结果等于5,则这个数等于_____。
【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难度】1星 【题型】填空【关键词】希望杯,五年级,二试,第3题【解析】 方法一:倒推计算知道,一个数的四分之一是10,所以这个数是104=40⨯。
方法二:令这个数为x ,则1554-=x ,所以40=x 。
【答案】40【例 2】 某数先加上3,再乘以3,然后除以2,最后减去2,结果是10,问:原数是多少?【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例题精讲知识点拨教学目标6-1-2.还原问题(一)【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解析】 分析时可以从最后的结果是10逐步倒着推。
这个数没减去2时应该是多少?没除以2时应该是多少?没乘以3时应该是多少?没加上3时应该是多少?这样依次逆推,就可以推出某数。
如果没减去2,此数是:10212+=,如果没除以2,此数是:12224⨯=,如果没乘以3,此数是:2438÷=,如果没加上3,此数是:835-=,综合算式()1022335+⨯÷-=,原数是5.【答案】5【巩固】 (2008年“陈省身杯”国际青少年数学邀请赛)有一个数,如果用它加上6,然后乘以6,再减去6,最后除以6,所得的商还是6,那么这个数是 。
乘法的还原问题教案
乘法的还原问题教案教案标题:乘法的还原问题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还原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学生能够独立解决乘法的还原问题。
3. 学生能够应用乘法的还原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需要用到乘法的情况?教学活动:步骤一:介绍乘法的还原问题1. 解释乘法的还原问题是指已知乘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问题。
2. 举例说明乘法的还原问题,例如:已知乘积是24,因数是6,求另一个因数。
步骤二:解决乘法的还原问题1. 提供一些简单的乘法的还原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试除法、列式解法等。
3. 指导学生使用试除法解决乘法的还原问题,并解释解题过程。
步骤三:练习乘法的还原问题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乘法的还原问题。
2. 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步骤四:应用乘法的还原问题1.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乘法的还原问题解决。
2. 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活动:1. 总结乘法的还原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乘法的还原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学资源:1. 乘法的还原问题练习题。
2. 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案例。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他们的解题水平。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乘法的还原问题,并与同学分享。
2. 提供更复杂的乘法的还原问题,挑战学生的解决能力。
教案撰写者:教案专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还原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还原问题的的解题思想,并能够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还原问题的本质以及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
你心里想一个自然数(不要告诉任何人),你把这个数加上3,再乘以5,然后减去你想的这个数,然后再加上5,再除以2,最后减去10.好了,告诉我最后得的结果,我马上可以猜出你想的数是多少.你信不信?
一定会有小朋友说,这个游戏我也会玩,我反过来算就可以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数.比如你最后的结果是10,我就将10先加10,再乘以2,再减去5,再….
哦,再怎么办?不好办了吧.
其实这个游戏计算程序是事先设计好了的,最后的结果总是你所想的数的2倍,比如你想的数是7,按设计程序计算,最后结果一定
是14.我们把算式写一下:
[(7+3)×5-7+5]÷2-10=(50-7+5)÷2-10
=48÷2-10=14.
因此只要告诉我最后结果,我一定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数。
二、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不过刚才那个小朋友说的方法也是解下面一类问题常用的方法.
某数经过一系列的四则运算后,结果知道,要求这个数.
我们就采用反推的方法,从结果开始,原来是加,现在就减;原来是乘,现在就除,最后一定可以求出这个数.
这样一类问题,我们称之为还原问题.
2、还原问题的本质
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运算之后,得到了一个新数,求原来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问题,它的解法常常是以新数为基础,按运算顺序倒推回去,解出原数,这种方法叫做逆推法或还原法,这种问题就是还原问题.
例如,一个人从A地出发,经过B地,C地,最后到达D处.返回时,从D处出发,经C地,B地,又回到A地.这两个过程是:
A B C D
返回的过程叫还原,去时的第三步是返回时的第一步,去时的第二步是返回时的第二步,去时的第一步是返回时的第三步.
还原问题又叫做逆推运算问题.解这类问题利用加减互为逆运算和乘除互为逆运算的道理,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计
算.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相反的运算,逐步逆推.
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两个相反:一是运算次序与原来相反;二是运算方法与原来相反.
⑴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⑵多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三、自主探究:
1、出示例1:
【例1】仓库里原有一堆货物,第一天运出总数的一半少12吨.第二天运出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仓库里还剩下45吨.问仓库
里原有货物多少吨?
2、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3、学生自主探究。
4、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思路点拨】:把仓库中的货物的总数用线段表示,运货的情况是:
还原过程应是,第二天运出后剩下的第二天运出
第二天运出后剩下的:43吨
第一天运出后剩下的一半:43-12=31吨
第一天运出后剩下的:31 2=62(吨)
总数的一半:62-12=50(吨)
仓库原有货物:50⨯2=100(吨)
答:仓库里原有货物100吨
四、巩固练习:
【变式题1】三个小组分吃一堆西瓜,甲组先取一半又半个,乙组取剩下的一半又半个,丙组取甲乙两组取走后剩下的一半又半个,西瓜正好分完.这堆西瓜原来有多少个?
五、学习例2:
【例2】一个数除以5,乘以4,减去20,加上10等于90,这个数是多少?
2、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3、学生自主探究。
4、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思路点拨】:把这个数用x表示,经过除、乘、减、加四步计算得90,写出算式是:x÷5×4-20+10=90
此题原来的步骤是除、乘、减、加,得90,求原数,只要反过来,把90-10,加20,除以4乘5,就可以得到原数.
()
90102045125
-+÷⨯=
⎡⎤
⎣⎦
六、基础巩固:
【变式题2】小马是个小马虎,它在做一道加减运算题时,把减数个位上的9错写成6,被减数十位上的6错写成9,最后所得的差是577,你能帮他得到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吗?
七、课堂小结:
1.还原问题主要的计算方法就是由后往前推,运算顺序颠倒过来。
2.有时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步步进行还原;
3.在向前进行逆推时,要注意处理好每次的“多几个”或“少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