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O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工艺方案设计(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 E:污水入流从第三沟转向第二沟,第三沟转刷开始高速运转,以保证 该段末在沟内为硝化阶段,第一沟作为沉淀池,处理后污水通过该沟出水堰排出。 阶段 E 与阶段 B 类似,所不同的是两个外沟功能相反。
阶段 F:该阶段基本与 C 阶段相同,第三沟内的转刷停止运转,开始泥水分 离,入流污水仍然进入第二沟,处理后的污水经第一沟出水堰排出。
NH3-N出
水浓度排放要求较低,不必完全脱氮。根据国内外已运行的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
调查,要达到确定的治理目标,可采用“ A2/O 活性污泥法”。
具体工艺流程:
第三章 工艺流程设计计算
3.1 原始设计参数 原水水量 总变化系数 Kz
Q=100000m3/d=1.157m3/s
设计流量
3.2 格栅 ⑴ 栅条的间隙数 n, 过栅流速一般为 0.6~1.0m/s ,取 v=0.8 m/s ; 栅条间隙宽度 b=0.04 m; 格栅个数 2 个; 格栅倾角,取 α =60 0 Q
=0.717 m3/s 由最优水力断面公式得栅前水深 h = 0.47m B1 =2h=2×0.47=0.94m
式中 Q------ 污水设计流量, m3/s; α ------ 格栅倾角, (o) ,取 α=60 0;
b ------ 栅条间隙, m,取 b=0.04 m; n------- 栅条间隙数,个; h------- 栅前水深, m,取 h=0.47m; v------- 过栅流速, m/s, 取 v=0.8 m/s; 隔栅设两组,按两组同时工作设计,一格停用,一格工作校核。 则: n
阶段 D:污水入流从第二沟调至第三沟,第一沟出水堰开, 第三沟出水堰关 停止出水。同时, 第三沟内转刷开始以低转速运转,污水污泥一起流入第二沟, 在第二沟曝气后再流入第一沟。此时,第一沟作为沉淀池。阶段 D 与阶段 A 相类 似,所不同的是反硝化作用发生在第三沟,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一沟已降低的出水 堰排出。
阶段 A:污水通过配水闸门进入第一沟,沟内出水堰能自动调节向上关闭, 沟内转刷以低转速运转,仅维持沟内污泥悬浮状态下环流,所供氧量不足,此系统 处于缺氧状态,反硝化菌将上阶段产生的硝态氮还原成氮气逸出。在这过程中,原 生污水作为碳源进入第一沟,污泥污水混合液环流后进入第二沟。第二沟内转刷在 整个阶段均以高速运行,污水污泥混合液在沟内保持恒定环流,转刷所供氧量足以 氧化有机物并使氨氮转化成硝态氮,处理后的污水与活性污泥一起进入第三沟。第 三沟沟内转刷处于闲置状态,此时,第三沟仅用作沉淀池,使泥水分离,处理后的 出水通过已降低的出水堰从第三沟排出。
通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的选择、设计,可以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 利用所学到的水污染控制理论,系统的掌握污水处理方案比较、优化,各主要构筑 物的尺寸、运行参数等。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和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 工艺流程的确定
2.1 A2O 工艺流程的优点
①该工艺为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少于其它的工艺 。
②脱氮效果也难于进一步提高,内循环量一般以 加运行费用。
2Q为限,不宜太高,否则增
③对沉淀池要保持一定的浓度的溶解氧,减少停留时间,防止产生厌氧状态 和污泥释放磷的现象出现,但溶解 浓度也不宜过高。以防止循环混合液对缺反应 器的干扰。
一体化反应池(一体化氧化沟又称合建式氧化沟) , 一体化氧化沟集曝气,沉 淀,泥水分离和污泥回流功能为一体,无需建造单独得二沉池。基本运行方式大体 分六个阶段(包括两个过程)。
29
4.2 具体平面布置
30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环境工程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题 目: 设计
A2O
法处理某城市生活污水工艺方案
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1. 设计水量: 100000
m3/d
2. 设计水质 (mg/L) :CODC:r 390 mg/L BOD5: 180 mg/L mg/L
SS: 180
NH3-N: 40 mg/L
3: 设计出水水质: mg/L
CODCr:60 mg/L
BOD5:20 mg/L
SS: 20
NH3-N: 8 mg/L
4. 厂址 : 厂区设计地坪绝对标高采用 标高自设。
15 m,进水泵房处沟底标高为绝对
指导教师签名:
2012 年 11 月 30 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
其主要特点: ①工艺流程短,构筑物和设备少,不设初沉池,调节池和单独的二沉池,污 泥自动回流,投资省,能耗低,占地少,管理简便。 3 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其 BOD5和 SS去除率均在 90%-95 %或更高。 COD得去 除率也在 85%以上,并且硝化和脱氮作用明显。 ④造价低,建造快,设备事故率低,运行管理费用少。 ⑤固液分离效率比一般二沉池高,池容小,能使整个系统再较大得流量和浓 度范围内稳定运行。 ⑥污泥回流及时,减少污泥膨胀的可能。 以下为各种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方法的技术经济指标比较
各种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方法的技术经济指标比较
方案
经济指标 *
运行情况
技术指标( BOD5
去除率%)
基建
运行 管理 适应负
能耗 占地
备注

稳定 情况 荷波动
氧化沟 90 ~95
<100 >100>100 稳定 简便 适应
适用于中小型污水 厂、需要脱氮除磷地 区
SBR 90~99
<100 100 <100 稳定 简便 适应
,总的水力停留时间,总产占地面积
②在厌氧的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丝状菌得不到大量增殖,无污泥膨胀之 虞, SVI 值一般均小于 100。
③污泥中含磷浓度高,具有很高的肥效。
④运行中勿需投药,两个 A 段只用轻缓搅拌,以不啬溶解氧浓度,运行费 低。
缺点:
①除磷效果难于再行提高,污泥增长有一定的限度,不易提高,特别是当 P/BOD值高时更是如此 。
=44.4 取 n=45( 个) 则每组中格栅的间隙数为 45 个。 继续阅读
阶段 B:污水入流从第一沟调入第二沟,第一沟内的转刷开始高速运转。开 始,沟内处于缺氧状态,随着供氧量增加,将逐步成为富氧状态。第二沟内处理过 的污水与活性污泥一起进入第三沟,第三沟仍作为沉淀池,沉淀后的污水通过第三 沟出水堰排出。
阶段 C:第一沟转刷停止运转,开始泥水分离,需要设过渡段,约一小时, 至该阶段末,分离过程结束。在 C 阶段,入流污水仍然进入第二沟,处理后污水仍 然通过第三沟出水堰排出。
4) 设计图纸:详见设计要求。
(3) 设计要求
1)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资料及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该项目的设计,包括: 学会查阅科技文献资料了解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
2) 对所查阅科技文献资料进行归纳、运用,写出文献综述。
3) 弄清设计思路,掌握工艺设计的程序并进行该项目的工艺设计,包括:确 定工艺流程、设计计算、编制说明书及绘制工程设计图纸等。实际成果及要求包 括:
2012 年 11 月 30 日
第一章 设计概论
1.1 设Biblioteka Baidu依据和任务
(1) 原始数据 : Q=100000m3/d
COD
BOD
SS
390
180
180
NH3-N 40
进水水质 :
COD 60
BOD 20
SS
NH3-N
20
8
出水水质 :
(2) 设计内容和要求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 1) 文献获取:充分利用现有文献资源,获取充分的国内外相关文献。 2) 工艺方案比选:对文献认真阅读后,就课题内容进行酝酿和思考,确定设 计方案。 3) 工艺及主要构筑物计算:对计算确定各构筑物主要尺寸及工艺流程主要运 行参数。
本项目污水处理的特点为:①污水以有机污染为主, BOD/COD =0.75,可生化 性较好,重金属及其他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一般不超标;②污水中主要 污染物指标 BOD、COD、 SS值为典型城市污水值。
针对以上特点,以及出水要求,现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以采用生化
处理最为经济。由于将来可能要求出水回用,处理工艺尚应硝化,考虑到
1 设计说明书
2 计算书;
③ 设计图纸
1.2 设计目的
伴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在“三废”污染问题中,水污染问题成为重中之重。水是生 命之源,而我国又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 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
适用于中、小型污水 处理厂
AB 法 85~95
<100 <100约 一般 简便 适应 可分期建设达到不同
A/O 和 90~95
A2/O
生物膜 >=90

100
>100 >100>100 一般 一般 一般

<100 <100
稳定 简便 适应
100
的水质要求 需脱氮除磷的大型污 水厂
适用于小型污水厂
2.2 工艺流程的选择
附件 1: 学 号:
设计工艺流程图
课程设计
题目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A2O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工艺方案设计
环境工程 2010 级环境二班
2012

11

30

目录
课程设计
1
第一章 设计概论
2
1.1 设计依据和任务
2
1.2 设计目的
3
第二章 工艺流程的确定
3
2.1 A2O 工艺流程的优点
3
2.2 工艺流程的选择
3
第三章 工艺流程设计计算
4
3.1 原始设计参数
4
3.2 格栅
5
3.3 提升泵
8
3.4 沉砂池
8
3.5 初次沉淀池
11
3.6 A2/O 生化反应池
14
3.7 二沉池
22
3.8 触池和加氯间
25
3.9 污泥贮泥池的设计
27
3.10 脱水间
28
第四章 平面布置
28
4.1 平面布置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