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历史选修一作业27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新课标版历史选修一作业9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九)一、单项选择题1.(2019·杭州高级中学试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既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的措施是() A.迁都洛阳B.整顿吏治C.移风易俗D.颁布均田令答案 D解析所给四个选项中,与农业相关的只有D项。
均田令实行后,北方各族人民被固定在土地上,成为定居农耕的小农,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故选D项。
2.(2019·汕头市试题)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下图反映的信息是()A.北魏农业发展B.北魏手工业发展C.北魏商业发展D.北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答案 C解析解题时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商队”,可以排除A、B两项,仅从商队不能看出资本主义萌芽,排除D项。
故选C项。
3.(2019·成都外国语学校试题)北魏孝文帝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讲授儒家经典,其主要目的是()A.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主流B.当时的北方人都喜欢儒家文化C.适应巩固统治的需要D.冯太后的积极影响答案 C解析B、D两项明显错误,北方人并非都喜欢儒家文化,且当时冯太后已经去世;A项是原因;C项是主要目的。
故选C项。
4.(2019·安溪八中试题)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具体表现在()①尊儒崇经,兴办学校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③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④迁都洛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迁都洛阳的性质。
孝文帝迁都洛阳是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但迁都本身并非是其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表现,而是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排除带④的选项。
故选A项。
5.(2019·南京市试题)下列史料无法直接反映出北魏时期洛阳繁荣景象的是()A.“宫阙壮丽,列树成行”B.“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C.“京畿之内,路有饥馑”D.“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答案 C解析只要知道“路有饥馑”的含义就可以直接选定,而A、B、D 三项都反映了城市的繁荣或商业的兴盛。
新课标版历史选修一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十四)一、单项选择题1.(2019·东阳中学试题)宗教改革发端于德意志地区。
当时的主要矛盾是()A.农民与封建主的矛盾B.教会与封建主的矛盾C.市民与封建主的矛盾D.教会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答案 D解析宗教改革后确立的新教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实质上反映了教会与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
故选D项。
2.(2019·南昌二中试题)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A.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B.天主教会的腐败堕落C.罗马教皇向教民兜售赎罪券D.德国统治阶级利用天主教迫害人民答案 C解析罗马教皇向教民兜售赎罪券直接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故选C项。
3.(2019·江西七校试题)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运动,马丁·路德倡导的教义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故选D项。
4.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把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答案 C解析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虽反对正统的基督教,但对神依然显示出无比的尊敬,他们判定事物均以神为绝对权威。
“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说明马丁·路德仍从神学角度论证问题;“人人都可以”体现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故选C项。
5.(2019·河南省实验中学试题)下列属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的是()①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③主张神甫可以娶妻④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B解析马丁·路德认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提出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主张神甫可以娶妻,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是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
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27 新人教版选修1(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27 新人教版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27 新人教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27 新人教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七)(建议用时:25分钟)[学业达标]1.近代中国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A.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B.早期维新派主张C.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主张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解析】A、C两项属于地主阶级政治派别,维护封建统治,未提出改变政治的要求,均排除;D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但不是最早的,排除;B项属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他们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答案】B2.“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A.地主阶级改革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解析】材料反映了兴办学堂、设议院、“君民一体”等思想主张,这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故选C项。
【答案】C3.维新派以西学为核心,糅合中国的经世致用之学,形成了“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这就是“新学”的兴起。
下列作品能够体现“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特点的是( )①《新学伪经考》②《孔子改制考》③《变法通议》④《天演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天演论》是严复直接翻译的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作,他以纯粹的西学方式来宣传戊戌变法的理论,因此不具有“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特点,排除④,故选A项。
新课标版历史选修一作业23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二十三)一、单项选择题1.(2019·新乡市试题)19世纪中期“尊王攘夷”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幕府对外妥协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民族危机加剧D.中下级武士状况恶化答案 C解析解题关键要了解该运动的主要斗争目标是“攘夷”,是民族危机加深后,日本具有民族责任心的武士为改革现状而发起的一场政治运动。
故选C项。
2.(2019·威海市试题)日本名人久坂玄端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道:“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
”材料中的“草莽志士”主要是指()A.中下级武士B.大名和武士C.广大民众D.上级武士答案 A解析“草莽志士”可理解为身份等级低、领导发动起义的阶层。
故选A项。
3.(2019·邯郸市试题)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B.中下级武士已演化成资产阶级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D.日本武士阶层具有较大号召力答案 A解析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资产阶级没有足够力量领导倒幕运动;而中下级武士虽然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却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成为革新力量。
C项不符合题意,B、D两项表述不准确。
故选A项。
4.(2019·芜湖市试题)福泽谕吉提出“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的口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②抨击了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③为废除封建身份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④学习借鉴西方的民权思想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 C解析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口号体现了通过宣传西方启蒙思想来抨击封建制度,故①②③④均为正确答案。
故选C项。
5.(2019·安庆市试题)尊攘派之所以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主要是因为()A.当时日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B.尊攘派寄希望于幕府进行改革C.幕府统治者支持“尊王攘夷”运动D.幕府对尊攘派进行了严厉的镇压答案 B解析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日本社会各阶层不满幕府的政策,掀起“尊王攘夷”运动,但重心在攘夷,仍寄希望于幕府实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的主张。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第13课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6)时机:1911 年⑪________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解读】 武昌起义的成功既与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又与革 命派力量的斗争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13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2.概况 1911 年 10 月 10 日,革命党人发动起义,经过一夜激战,革 命军占领武昌。12 日,占领武汉三镇。 【解读】 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隐藏着 失败的隐患,即帝国主义和立宪派、旧官僚的破坏。
第29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约法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什么?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 是什么? 【答案】 (1)约束总统的权力。 (2)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第30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1.(2017·浙江省湖州市试题)武昌起义爆发后,广东曾经谣 传“京陷帝崩”,广东等地报纸纷纷转发了这条消息,结果人心 浮动,官员出奔,省城很快光复,甚至没有遭遇流血。这说明武 昌起义( )
第7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解读】 清末“新政”时间是 1901 至 1905 年,内容是: 编练新军、奖励实业、发展新式教育等。“预备立宪”的时间是 1906 至 1911 年,就是正式立宪前的准备工作,它是清政府为抵 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自己的统治所采取的措施。结 果因成立“皇族内阁”,使人们大失所望,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
第8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3)思想:③________、邹容和陈天华等以上海和日本东京为 重要阵地。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④________、自由平等 学说。
新课标版历史选修一作业10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十)一、单项选择题1.(2019·三明一中试题)造成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主要因素包括()①官僚队伍庞大②募兵、养兵政策③“岁币”支出④“辽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A解析“辽饷”是明末为了筹集对辽东后金用兵的军费而征收的,故排除④,其他都是造成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原因。
故选A项。
2.(2019·扬州中学试题)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答案 B解析材料体现了北宋政府实行的是“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故B 项为正确答案。
3.(2019·茂名市试题)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是() A.统治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答案 D解析题干主要说明的统治危机是国家财政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官僚机构膨胀和官僚地主大搞土地兼并,而这些都是“吏治腐败”的体现。
故选D项。
4.(2019·徐州市试题)宋史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宋初冗官,吏治腐败B.战事不断,农民破产C.巩固政权,不抑兼并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答案 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社会现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北宋初年,统治者对兼并土地采取不予抑制的放任态度。
故选C项。
5.(2019·长沙市试题)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削弱。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统治者()A.剥夺朝中大将兵权B.抽调精兵编练禁军C.实行了更戍法D.派文臣管理地方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北宋初年在军事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第9课
第15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帝国建立 (1)背景:德意志①________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俾斯麦领导通过三次②________,完成了德国的统 一大业。 【解读】 王朝战争方式实现统一是德国保留了许多封建残余 和军国主义传统的主要原因。
A.政局动荡,曲折复杂 B.政局稳定,和平斗争 C.捍卫统一,平定内乱 D.社会改革,王朝战争
第26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法兰西共和之路。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 经过了与君主专制的长期斗争,政局动荡不安,道路艰难曲折。 故选 A 项。B 项指的是英国;C 项指的是美国;D 项指的是德国。
b.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⑤________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解读】 德意志帝国首相由皇帝任命,故对皇帝负责,与英 国首相不同。
第18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c.议会是⑥________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解读】 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是德意志帝国具有民主色彩 的体现。
第30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3.(2017·太原五中试题)1895 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 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第27课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2)表现: a . 1990 年 , 苏 共 放 弃 党 在 国 家 中 的 领 导 地 位 , 实 行 ⑧________。 b.⑨________年底,俄罗斯等 11 个国家成立独立国家联合 体。 (3)苏联不复存在,⑩________也随之瓦解。
第4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教材知识梳理与解读
第5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1)原因:受苏联①________改革和国内②________的影响。 (2)含义:东欧社 会主义国家 的执政党纷纷 ③________,④ ________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第27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2.(2017·长春十一中试题)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 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 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 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 变化 D.体现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第33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②两极格局下的美苏争霸军备竞赛随着苏联解体而不复存 在,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但是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 大国会日益显露出其霸权主义的本性。另一方面两极格局压抑下 的地区性军事强国的侵略欲望会增强,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 土纠纷会暴露和激化。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讲世界还充满着动荡和 冲突。
第36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目录
高 考调研
新课标版·历史·必修一
目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时作业(一)(word)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时作业(二)(word)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时作业(三)(word)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时作业(四)(word) 单元知识总结
第5页
目录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时作业(十五)(word) 第16课 抗日战争 课时作业(十六)(word) 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时作业(十七)(word) 单元知识总结 阶段测试卷(第三-第四单元)(word)
第6页
目录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时作业(十八)(word)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课时作业(十九)(word) 单元知识总结
第10页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外交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时作业(二十三)(word)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时作业(二十四)(word) 单元知识总结
第9页
目录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时作业(二十五)(word)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时作业(二十六)(word)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时作业(二十七)(word) 单元知识总结 阶段测试卷(第七-第八单元)(word)
第7页
目录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时作业(二十)(word)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时作业(二十一)(word)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课时作业(二十二)(word) 单元知识总结 阶段测试卷(第五-第六单元)(word)
新课标版历史选修一作业20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二十)一、单项选择题1.(2019·芜湖市试题)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他逐渐意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
为此,他首先()A.借助舆论力量化解阻力B.取得农奴对改革的支持C.到欧洲考察各国的现状D.起草废除农奴制的法案答案 A解析亚历山大二世吸取以前改革的教训,首先让报纸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
故选A项。
2.(2019·长沙市试题)下列属于俄国最终选择以改革的方式变革社会的原因的是()①沙皇统治出现危机②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③资产阶级的软弱④无产阶级力量弱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并不发达,排除含②的选项。
故选C项。
3.(2019·南京一中试题)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包括()①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②巩固统治③增强国力④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
故选B项。
4.(2019·茂名一中试题)1861年解放法令规定土地属于()A.国家B.地主C.农民D.资产阶级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一九”法令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故选B项。
5.(2019·雅礼中学试题)亚历山大二世成立的负责农奴制改革的机构是()A.秘密委员会B.中央政府C.编纂委员会D.农民事务委员会答案 D解析亚历山大二世把早先成立的秘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
故选D项。
6.(2019·哈三中试题)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A.农民无偿得到一块份地B.农民不再受到村社的管理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D.自法令颁布之日起,农民即可获得份地答案 C解析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一系列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
新课标版历史选修一作业5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五)一、单项选择题1.(2019·东阳市试题)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A.齐国B.魏国C.秦国D.赵国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魏国。
故选B项。
2.(2019·孝感市试题)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实现理想,其原因不包括()A.出身贵族家庭B.在魏国不受重用C.秦孝公求贤若渴D.商鞅本人才能突出答案 A解析商鞅在魏国的境遇说明其出身与其是否受重用没有多大关系,商鞅是凭借自己的才能受到秦孝公的赏识,从而实现了理想。
故选A 项。
3.(2019·南昌三中试题)下列表述最能反映图片本质的是()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过去的个体劳动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答案 D解析图片信息“废井田开阡陌”反映的是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措施导致了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故选D项。
4.(2019·绍兴一中试题)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级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答案 A解析解题关键是要抓住商鞅变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该措施不会适应奴隶主阶级要求,也不会鼓励工商业发展,适应商人阶层的要求。
故选A项。
5.(2019·阜阳一中试题)下图为秦国在商鞅变法中统一的商鞅铜方升,这与变法中哪一措施有关()A.“为田开阡陌封疆”B.重农抑商C.统一度量衡D.改革社会风俗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铜方升属于量器,应属于商鞅变法中统一度量衡方面的措施。
故选C项。
6.(2019·山东济南检测)毛泽东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新课标版历史选修一作业26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二十六)一、单项选择题1.(2019·濮阳市试题)下图为日舰击沉“高升”轮,见证了中日甲午战争惨烈的一幕。
天苍苍,海茫茫,海之上,国有殇!也许不需要特别的纪念,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忘记。
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危害有()①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②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④使中国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解析《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开放苏州、杭州、重庆、沙市为通商口岸,割让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故①②③④说法均符合题意。
故选A项。
2.(2019·威海市试题)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A.资本输出和大量倾销工业品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贷款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D.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答案 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B、C、D三项都是列强资本输出的表现。
故选A项。
3.(2019·三明一中试题)面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下列哪一项不是清政府采取节支增收的措施()A.增加税收额度B.降低官员薪俸C.裁减军队D.将沉重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答案 D解析清政府为缓解财政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损害了官僚的利益,遭到官员的反对,许多不法官吏趁机巧立名目,中饱私囊,将沉重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导致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D 项是结果而非措施。
故选D项。
4.(2019·金华一中试题)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
”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答案 C解析外国纺织品的输入导致“女红失业”,煤油等产品的输入导致“柏树皆弃为不材”,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外国的侵略下逐渐解体。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第5课
第25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自我校对 ①旧氏族贵族;②债务奴隶;③财产;④权力机关;⑤四百 人议事会;⑥陪审法庭;⑦债奴;⑧世袭;⑨奠定了基础;⑩地 区部落;⑪五百人议事会;⑫陶片放逐法;⑬基本铲除了;⑭司 法与监察;⑮观剧津贴。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 (1)重点知识: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
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 的条件,城邦制,梭伦改革,克利
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 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
的历史条件
革
(2)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 (2)难点知识:对伯利克里改革的评
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 价,古希腊民主政治辉煌中的阴影
第42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③五百人议事会是最高常设行政机关,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召集公民大会。
④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 拥有最终核准权。
⑤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官员由选举产生。
第43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2)基本特征: ①人民主权。从政治结构的设置看,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 事会和陪审法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合法的公民均 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体现了这一 特征。
第7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教材知识梳理与解读
第8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一、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条件 1.地理环境 (1)位于地中海东部的①________半岛,东临爱琴海,海岸线 曲折,天然良港众多。 (2)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 里和海岛上。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第1课
第37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消灭许多地方势力后,这些地 方出现权力真空,为了加强对这些地方的统治,于是分封诸侯国, 这说明分封制稳定了西周的统治范围,故选 D 项。
(4)周王地位: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⑦________。
第26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解读】 图解西周宗法制度
第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4.特点 (1)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宗法制下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⑧________的。 【解读】 宗法制的两对关系:内部是大宗与小宗的相对关 系;外部是与分封制的表里关系。
第11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2)特点: a.王位传承方式:王位在③________中传承,“家天下”的 局面逐渐形成。 b.王权的神秘色彩: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 ④________,国家大事都通过⑤________的方式来决定。 (3)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 a.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b.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⑥________,并奉命征伐。
第7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乱,又一次立下大功。周公借此又继周初武王分封诸侯,进行第 二次大分封,据荀子记载“立七十一国”,其中姬姓王族占五十 三。姬姓和姜姓占据了周朝统治的重要地区,巩固了周王朝统治。
第8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教材知识梳理与解读
第9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新课标版历史选修一作业29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二十九)一、单项选择题1.(2019·银川一中模考)在戊戌变法运动中,顽固势力破坏百日维新的手段有()①对变法诏令阳奉阴违②控制京津地区的军队③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讨好列强④慈禧太后直接控制人事任免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与戊戌变法无关,故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
故选C项。
2.(2019·汕头四中试题)1898年9月,在国内形势日趋紧张之际,维新派决定求助在华列强,分别由容闳联络美国使馆,梁启超联络日本使馆,康有为联络英国使馆,但无一成功。
这反映出()①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②维新派对帝国主义具有一定的依赖性③列强和清政府之间的关系难以撼动④列强不希望中国走上富强和革新的道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D解析列强和清政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
列强不愿支持维新派,是害怕引起顽固势力的反感,不利于维护列强在华的利益。
列强对华政府的出发点是维护和扩大其在华的侵略权益,故③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D项。
3.(2019·绍兴市试题)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因素。
戊戌变法前后历时仅103天,从材料中“诏令184条”可知政令颁发之多,改革者改革之心切。
赫德的“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进一步佐证改革进度超出了正常幅度,变法过程急于求成,故选A项;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故排除C项;B 项和D项与题干意思不符。
4.(2019·平顶山市试题)19世纪末,维新派提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他们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这表明()A.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B.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都不具有历史的必然性C.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失败则带有偶然性D.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失败则是历史的必然答案 A解析面对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掀起维新变法运动,说明戊戌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新课标版历史选修一作业2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二十一)一、单项选择题1.(2019·长春市外国语学校试题)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进步的,这是因为()①它彻底废除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②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③它使许多农奴获得解放,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④它有利于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①说法太绝对,②③④说法正确。
故选B项。
2.(2019·沈阳二中试题)19世纪晚期,俄国农村中阶级分化加剧,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俄国()A.农村封建残余势力仍很强B.农业资本主义成分迅速增长C.农奴制残余阻碍资本主义发展D.农村出现了大批雇佣劳动力答案 B解析俄国农业资本主义成分的迅速增长使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另一部分则更贫困。
故选B项。
3.(2019·茂名一中试题)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②农业生产结构更新③新的生产技术得到应用④农民逐渐摆脱贫穷走向富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A解析农奴制改革后,农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他们要缴纳高额的赎金,很多人因此贫困破产,④的叙述不正确。
故选A项。
4.(2019·大连市试题)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①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③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④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近代化的内涵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发展工业化和思想自由化等多个方面,①②③④均是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近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故选D项。
5.(2019·南京市试题)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 A解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各项说法都正确。
新课标版历史选修一作业15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十五)一、单项选择题1.(2019·三明一中试题)某宗教改革者提出:“人的灵魂是否得救,是由上帝挑选预定,人不可能靠自己得救。
人要确定是否获上帝挑选,在于是否遵守上帝的戒律及参与教会的圣事。
”这位改革者应是()A.威克里夫B.马丁·路德C.加尔文D.亨利八世答案 C解析“人的灵魂是否得救,是由上帝挑选预定”,这是加尔文的“先定论”的内容。
故选C项。
2.(2019·开封市试题)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
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主要体现了()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B.加尔文宗教改革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C.加尔文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D.加尔文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加尔文宗教改革的观点。
做题时要注意抓住关键信息“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这符合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故选A项。
3.(2019·洛阳市试题)加尔文认为“当我们仅从天赋方面看一个人,我们会发现他从头到脚,一无是处。
如果在他身上还有一些值得赞扬的,那也来自上帝的恩赐”。
由此,他要求人们()①信仰上帝②严格遵守道德标准③过节俭生活④放弃自身奋斗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 C解析加尔文的先定论强调后世的努力,鼓励现实生活中要通过自身的奋斗实现梦想,故④的表述不符合题意。
故选C项。
4.(2019·孝感高中试题)加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
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C.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D.人本主义思想答案 C解析这种思想实际上是鼓励当时的人努力奋斗以真正成为上帝的“选民”,体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思想。
故选C项。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27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第八单元第二十七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九江高一联考)《冷战史:1945~1991》指出:苏联的崩溃是“冷战”结束的直接原因。
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冷战”断送了社会主义的前途B.苏联的演变决定了“冷战”的产生与结束C.“冷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D.分析“冷战”的结束应考察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苏联虽然解体了,“冷战”结束了,但是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冷战”断送了社会主义的前途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冷战”的产生与结束并不是苏联演变的结果,是美苏双方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故B项错误;苏联的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冷战”仅是一个原因,故C项错误;苏联的崩溃是“冷战”结束的直接原因,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又是苏联崩溃的直接原因,所以分析“冷战”的结束应该考察戈尔巴乔夫改革,故D项正确。
2.(2018·常州高一检测)20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在(A)A.社会制度的变化B.文化观念的变化C.国家名称的变化D.民族构成的变化[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东欧剧变实质的认识。
在东欧剧变的过程中,东欧各国共产党或工人党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政治多元化。
在此基础上,反对派通过大选取得了政权,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因此,东欧剧变实质上是指东欧各国社会制度的变化。
3.(2018·遵义高一联考)有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
”“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
”据此可推知,“新冷战”(B) A.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B.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对抗C.不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D.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二十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漯河市试题)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顾,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D.民主革命派
答案 B
解析材料体现号召“商战”,争夺利权这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故选B项。
2.(2019·鄂州中学试题)郑观应曾这样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
”他指出的洋务运动的弱点是() A.片面依赖西方,缺乏自主创新
B.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没有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学习西方
D.忽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企图
答案 B
解析郑观应指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没有学习西方的“体”——政治制度。
故选B项。
3.(2019·徐州市试题)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
①要求进行政治改革②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③由社会思潮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 C
解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其“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和由社会思潮发展成为政治运动,而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和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是二者的共性。
故选C项。
4.(2019·南京市试题)如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
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
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
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
答案 B
解析康有为的着装说明他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探索救国之路说明康有为是一个传统与进步交汇融合的人物。
A项说法错误,他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并不是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人;C项“彻底”二字说法错误;D项“完全”二字说法有误。
故选B项。
5.(2019·绍兴一中试题)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答案 D
解析康有为的这两部经典是借孔子之力,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和理论依据,这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所以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
故选D项。
6.(2019·烟台市试题)康有为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的“移花接木”之法,给光绪帝讲“应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理论的外衣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经典解释西方政治学说
答案 B
解析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法性,即他的“托
古改制”的思想。
故选B项。
7.(2019·成都七中试题)“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
“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
这反映了维新派()
①希望参与政治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②③
答案 B
解析“议郎”即议员,要求设“议郎”一职,实质上是要求建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
故选B项。
8.(2019·邯郸一中试题)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
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出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答案 D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要明确梁启超创作《变法通议》的主要动机:倡导变法图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所以,无论是探求甲午战败的
根源,还是批评洋务运动、肯定明治维新,其主要意图都在于强调中国必须进行政治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运。
故选D项。
9.(2019·山东济南期末)19世纪晚期,梁启超曾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后来又到湖南长沙担任时务学堂总教习。
当时“时务”的主要内容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学习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
C.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D.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答案 C
解析根据时间判断,此时的梁启超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时务报》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阵地,时务学堂是培养维新变法人才的学校,所以此时的“时务”应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选C项。
A项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新思想;B项是洋务运动的思想;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
10.(2019·大连24中试题)维新派宣传变法理论的主要方式有() ①兴办学堂②成立学会
③办报纸④著书立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联系康有为等人的主要活动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方式主
要有:兴办学堂,招徒讲学;著书立说,阐发理论;创办报刊,宣传主张;成立维新团体,推动思想传播;上书朝廷,所以①②③④都正确。
故选A项。
二、材料分析题
11.(2019·豫南六校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原郊外,37岁的乡居举人刘大鹏在日记里写道:“有人从省来信:军务吃紧”……终于在1895年1月20日,他知道了调兵是因为“倭寇入辽东界,官军屡打败战,劲军甚少”,但是这一消息究竟准确与否还没有把握。
1897年刘大鹏自以为他读到了“时务书”,可是他眼中的时务书仅仅是“御纂七经共十六套。
御批通鉴辑览两大套,皇朝经世文编四套”……尽管他在1895年、1898年曾经两次到京参加过会试,可是前后几年的日记里他只字未提“维新”“变政”一类的字样,甚至连康梁的字样也没有。
——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二日本蕞尔三岛,土地人民不能当中国之十一。
近者其皇睦仁与其相三条实美改纪其政,国日富强,乃能灭我琉球,割我辽台。
以土之大,不更化则削弱如此;以日之小,能更化则骤强如彼,岂非明效大验哉?
——《康有为全集·上清帝第四书》
材料三年三四十以后,即愤中国之不振,四十后中东事(注:即指材料一中“倭寇入辽东”一事)已,益愤而叹国人之无常识也。
由教育之不革新,政府谋新矣而不当,欲自为之而无力,反复推究,当自兴实业始。
——《张謇全集》第3卷请回答:
(1)材料一中“倭寇入辽东界”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指出该事件如何影响康有为对日本的看法。
(2)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三人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3)据材料二、三,回答康有为和张謇做出上述抉择的共同意图。
答案(1)事件:甲午中日战争。
看法: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民族危机;日本因维新而富强,可做中国变革榜样。
(2)选择:继续科举、推行变法、兴办实业。
(3)意图:寻找救国之路,挽救民族危机。
12.(2019·常州市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材料二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谭嗣同《仁学》
材料三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人以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
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
材料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严复的维新变法主张有何异同?
(3)结合材料四的三幅图片和所学知识,归纳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方式并举例说明。
他们的维新变法活动有何影响?
答案(1)特点: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
(2)相同点: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主张维新变法。
不同点: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3)方式:著书立说;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著书如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组织学会如维新派成立强学会;创办报刊如维新派创办《时务报》《中外纪闻》等。
还有上书,办学堂,讲学等方式。
影响: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