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鼎毅光纤通信报告

合集下载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XX学号时间地点实验题目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2、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3、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平均发送光功率)-I(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测量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和注入电流,并画出P-I关系曲线2、根据P-I特性曲线,找出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计算半导体激光器斜率效率三、实验仪器1、ZY12OFCom23BH1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1台2、FC接口光功率计1台3、FC-FC单模光跳线 1根4、万用表1台5、连接导线 20根四、实验步骤1、用导线连接电终端模块T68(M)和T94(13_DIN)。

2、将开关BM1拨为1310nm,将开关K43拨为“数字”,将电位器W44逆时针旋转到最小。

3、旋开光发端机光纤输出端口(1310nm T)防尘帽,用FC-FC光纤跳线将半导体激光器与光功率计输入端连接起来,并将光功率计测量波长调整到1310nm档。

4、用万用表测量T97(TV+)和T98(TV-)之间的电阻值(电阻焊接在PCB板的反面),找出所测电压与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之间的关系(V=IR110)。

5、将电位器W46(阈值电流调节)逆时针旋转到底。

6、打开交流电源,此时指示灯D4、D5、D6、D7、D8亮7、用万用表测量T97(TV+)和T98(TV-)两端电压(红表笔插T97,黑表笔插T98)。

8、慢慢调节电位器W44(数字驱动调节),使所测得的电压为下表中数值,依次测量对应的光功率值,并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精确到0.1uW。

9、做完实验后先关闭交流电开关。

10、拆下光跳线与光功率计,用防尘帽盖住实验箱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输出端口,将实验箱还原。

五、实验报告结果1、根据测试结果,算出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画出相应的光功率与注入电流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画的P-I特性曲线,找出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的大小。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全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全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实验1.1了解和掌握了光纤的结构、分类和特性参数.能够快速准确的区分单模或者多模类型的光纤。

实验1.21.关闭系统电源.将光跳线分别连接TX1550、RX1550两法兰接口(选择工作波长为1550nm的光信道).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2.打开系统电源.液晶菜单选择“码型变换实验—CMI码PN”。

确认.即在P101铆孔输出32KHZ的15位m序列。

3.示波器测试P101铆孔波形.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

4.用信号连接线连接P101、P203两铆孔.示波器A通道测试TX1550测试点.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调节 W205 即改变送入光发端机信号(TX1550)幅度.最大不超过5V。

即将m序列电信号送入1550nm光发端机.并转换成光信号从TX1550法兰接口输出。

5.示波器B通道测试光收端机输出电信号的P204试点.看是否有与TX1550测试点一样或类似的信号波形。

6.按“返回”键.选择“码型变换实验—CMI码设置”并确认。

改变SW101拨码器设置(往上为1.往下为0).以同样的方法测试.验证P204和TX1550测试点波形是否跟着变化。

7.轻轻拧下TX1550或RX1550法兰接口的光跳线.观测P204测试点的示波器B通道是否还有信号波形?重新接好.此时是否出现信号波形。

8.以上实验都是在同一台实验箱上自环测试.如果要求两实验箱间进行双工通信.如何设计连接关系.设计出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9.关闭系统电源.拆除各光器件并套好防尘帽。

实验2.11.关闭系统电源.按照图2.1.1将1550nm光发射端机的TX1550法兰接口、FC-FC单模尾纤、光功率计连接好(TX1550通过尾纤接到光功率计).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2.打开系统电源.液晶菜单选择“码型变换实验-- CMI码设置” 确认.即在P101铆孔输出32KHZ的SW101拨码器设置的8比特周期性序列.如10001000。

3.示波器测试P101铆孔波形.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光纤通信是一种使用光信号传输数据的通信技术,它利用了光的高速传输和大带宽的特性,成为了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实验验证进行了深入研究。

实验一: 光的传播特性我们首先对光的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

选择了一根直径较细的光纤,并采用了迎射法和反射法进行传导实验。

通过在纤芯中投射光线,并观察传导的情况,我们验证了光在光纤中的传播路径并没有明显偏向,光线能够相对直线传播。

实验二: 光纤的损耗与色散在光纤通信中,损耗和色散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我们通过实验对光纤中损耗和色散的影响进行了测试。

损耗实验中,我们通过分析在不同长度光纤中传输的光强度,发现随着距离的增加,光强度会逐渐减弱。

这是由于光纤中存在材料吸收和散射等因素造成的。

为了减小损耗,优化光纤的材料和结构是很重要的。

色散实验中,我们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并测量到达另一端的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到达时间存在差异。

这是由于光纤中折射率随波长变化而引起的色散效应。

为了减小色散,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如光纤衍生波导和光纤增益等手段。

实验三: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光纤通信中,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是常用的两种类型。

通过实验,我们对这两种光纤的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

我们首先测试了单模光纤。

结果显示,在单模光纤中,光信号会以单一光波传播,因此具有较低的色散和损耗,适用于远距离传输和高速通信。

然后我们进行了多模光纤的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多模光纤中存在多个模式的光信号传播,由于不同模式间的传播速度不同,会导致严重的色散和损耗问题。

因此,多模光纤适用于近距离传输和低速通信。

结论通过本次光纤通信实验,我们对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光纤通信具有高速率、低损耗和大带宽等优势,而不同类型的光纤对于不同的通信需求有着不同的适应性。

然而,我们也看到了光纤通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损耗、色散和设备成本等。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光源的PI特性测试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光源的PI特性测试
y=[,387,,,,,,,,,,,,];
plot(x,y)
xlabel('I/mA');ylabel('P/uW');
title('实验得LD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曲线')
gridon;
对实验结果曲线图的阈值电流部分进行局部放大,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进行了光源的P-I特性测试实验,结合了书本上的知识,我对半导体激光器LD的P-I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光源P-I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3)用同轴电缆线将25号光收发模块P4(光探测器输出)连至23号模块P1(光探测器输入)。
2、将25号光收发模块开关J1拨为“10”,即无APC控制状态。开关S3拨为“数字”,即数字光发送。
3、将25号光收发模块的电位器W4和W2顺时针旋至底,即设置光发射机的输出光功率为最大状态;
4、开电,设置主控模块菜单,选择主菜单【光纤通信】→【光源的P-I特性测试】功能。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也因为是初次接触,还有些不习惯,从这第一个实验开始对实验箱的每个模块进行熟悉,中间在读数的时候,我们测得的数据波动的很厉害,不能稳定地读数,所以只能取中间值进行采集。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对多组数据进行了测量。我们首先由u=(V)测量至u=(V),发现了P-I大致的规律,后又估计在u=(V)左右对应有阈值电流,故又在此范围附近多测量了几组,使最终结果更精确。最后根据我们的数据绘出了实验测得的LD光源P-I特性曲线,曲线与理想情况还有些偏差,我认为造成误差的原因,主要可能有实验温度的影响和测量过程中读数与记录的误差等,但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实验结果与理论基本吻合。可以从曲线上看出,阈值电流在左右,阈值功率在左右。
实验步骤:

一套反映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好书——介绍《光纤通信》

一套反映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好书——介绍《光纤通信》
每隔几年 ,贝尔实验室的光通信专家 都要合写一本《 光纤通信 )《 ) 光纤通信 》1 。 『1 \1 f 英文原文已经出版 I4版 ,第 V版已经 2 V
预 告 。 每 一 版本 ,站 在 第 一线 的专 家 们 都
套 书 反 映截 至 出版 前 为止 两 方 面 的进 展 。 内容 涉 及 基 本技 术 原 理 ,反 映 了 工 程 实 用 和 开拓 创 新 。
《系 统 篇 》 以《 系统 》篇的内容 为倒 ,其分布于 1 8章的内容可 以分
为几 类 :
写出截至 当时光纤通信 的前沿技术。
首先 ,本 书抓住 因特网的发展给 电信传输带来的影响这
个 基 本 点 ,叙 述 业 务 发展 对 传 输 宽 带 的需 求 , 展 开 了 光 传
《 光纤通信 》 4 第 版分为《 B系统篇 》 卷
维普资讯


套反映光纤通信技术发展 的好书
介 绍 《光 纤 通 信 》


● 李 秉 钧 ( 信 科 学 技 术第 五 研 究 所 成 都 6 06 ) 电 1 0 2
摘 耍 : 光 纤通 信 》包括 器件 和 系统 两卷 ,总共 3 《 4个章 。每 一章 分 别由 贝尔 的专 家执 笔 ,合 力完 成全 书 。翻译 出版 第 4版 为 中文 的过程又集 中大 批中外专家 的智慧 。全 书全面地 、概括 地介绍光 系统 和器件技术 的基 本原理 ,反映该技术 的发展趋势 。 目前第 5 版 的英文本也 即将发行。本文分类介 绍该书 的内容 ,认为 《 光纤通信 》一 书非常适合光通信 行业在职人士 为充实 自己的专业 知识
・・ຫໍສະໝຸດ R OAD n h i S se pia in 作 者 Ms a d T e y t msAp l t s r c o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上海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上海
实验室建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Net和中国高速信息示范CAINONet北京大学节点。有光纤直接通往校外。 本实验室已成为国内光纤通信科研、教学和光络测试重要基地之一。
谢谢观看Βιβλιοθήκη 实验室以光纤通信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光纤通信技术和应用的前沿 研究。在全光通信技术(包括城域和光接入)、超大容量长距离波分复用系统、支撑宽带高速光通信的关键光电 子器件、空间光通信、特种光纤和器件等方面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同时解决将研究成果付诸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 题和技术,在推动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成果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主办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注重实验室的开放与合作,聘请了国内外知名教授, 如:高琨教授、厉鼎毅教授、李天培教授、邬贺铨院士、韦乐平教授为客座教授。对外公布开放课题24项,接受 访问学者51名(包括来自美国、英国的访问学者)。与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的著名光纤通信研究 机构和企业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有些企业在实验室设立了奖学金,赠送仪器设备,保持了良好关系。
积极参与国民经济建设,加强科研成果的技术转让,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1997年实验室完成了国 内第一套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广州-深圳段“4′ 2.5Gb/s 154公里双向无中继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工程”。 成为在国内最早应用的WDM系统工程,也是当时国内单纤传输容量最大的系统。抢在国际大公司之前,在国内首 先进入市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国大规模采用WDM技术开启了先例。
现任领导
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电子学系陈章渊教授 实验室副主任:何祖源教授、王兴军教授、万文杰教授、义理林教授、周林杰教授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李儒新院士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3-模拟信号光纤传输系统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3-模拟信号光纤传输系统

入端,并将光收发模块的功能选择开关 S1 打到“光接收机”。 2、将信号源&主控模块的模拟输出 A-out 连接到 25 号光收发模块的模拟信 号输入端 TH1。 3、把 25 号光收发模块的 S3 设置为“模拟”。 4、将 25 号光收发模块的 W5(接收灵敏度的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时输出 信号减小)顺时针旋到最大,适当调节 W6(调节电平判决电路的门限电压)。 5、打开系统电源开关及各模块电源开关。在主控模块中设置实验参数主菜 单【光纤通信】→【模拟信号光纤传输系统】 6、用示波器观测模拟信号源模块的 A-out,调节信号源模块的 “输出幅度” 旋钮,使信号的峰-峰值为 2V。 7、用示波器观测模拟信号源的 A-out 和 25 号光收发模块的 TH4,适当调节 W6,使得观测到的两处波形相同。此时,25 号光收发模块无失真的传输模拟信 号。
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等) : (1)当主信号源模块输出模拟信号为方波时,输入(上)和输出(下) 波形如下:
(2)当主信号源模块输出模拟信号为三角波时,输入(上)和输出(下) 波形如下:
(3)当主信号源模块输出模拟信号为正弦波时,输入(上)和输出(下) 波形如下:
当输出正弦波发生失真时,输出如下:
实验器材:
1、 主控&信号源模块、25 号模块 2、 双踪示波器 3、 FC 型光纤跳线、连接线
各一块 一台 若干
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光纤跳线
信号源
A-OUT TH1
光发射机
光接收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H4
25#模块
25#模块
模拟信号光纤传输系统 2、实验框图说明 主控信号源模块可输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模拟信号,信号送入光发射

光纤通信 实验1 实验报告 光源的 P-I 特性测试实验

光纤通信 实验1 实验报告 光源的 P-I 特性测试实验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实验名称:实验1光源的P-I 特性测试实验姓名:班级:电17-3学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得分:序号:42实验1光源的P-I 特性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半导体激光器L D 的P-I 特性。

2、掌握光源P-I 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器材1、主控&信号源模块2、2 号数字终端&时分多址模块3、25 号光收发模块4、23 号光功率计模块5、示波器三、实验内容光源的P-I 特性测试四、实验原理数字光发射机的指标包括:半导体光源的P-I 特性曲线测试、消光比(EXT)测试和平均光功率的测试。

接下来的三个实验我们将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I(mA)LD 半导体激光器P-I 曲线示意图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与驱动电流的关系如图所示,该特性有一个转折点,相应的驱动电流称为门限电流(或称阈值电流),用Ith 表示。

在门限电流以下,激光器工作于自发发射,输出荧光功率很小,通常小于100pW;在门限电流以上,激光器工作于受激发射,输出激光,功率随电流迅速上升,基本上成直线关系。

激光器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相似于正向二极管的特性。

P-I 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

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th 尽可能小,Ith对应P 值小,而且没有扭折点的半导体激光器,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消光比大,而且不易产生光信号失真。

且要求P-I 曲线的斜率适当。

斜率太小,则要求驱动信号太大,给驱动电路带来麻烦:斜率太大,则会山现光反射噪声及使自动光功率控制环路调整困难。

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极高量子效率的特点,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光功率输出变化,是光纤通信中最重要的一种光源,激光二极管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要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大机制,也即启动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而且产生的增益足以抵消所有的损耗。

将开始出现净增益的条件称为阈值条件。

一般用注入电流值来标定阈值条件,也即阈值电流Ith,当输入电流小于Ith 时,其输出光为非相干的荧光,类似于LED 发出光,当电流大于Ith 时,则输出光为激光,且输入电流和输出光功率成线性关系,该实验就是对该线性关系进行测量,以验证P-I 的线性关系。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DOC)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DOC)

P00 ,即得光发射机消光比。 P 11
0.2008 0.4511 76 .77 0.6113 49 .81 1.170 2. 550 2.601 2. 2. 005 3.058
-3-
光功率计读数 P。 调节功率输出 W4,将测得的参数填入下表: P(uW) u(V) I(A) 312 0.62 503.23 262 0.55 476.36 145.3 0.40 363.25 101.1 0.36 280.8 46.70 0.28 166.79 5.59 0.22 25.4 1.1916 0.15 7.944
实验步骤:1、关闭系统电源,按如下说明进行连线: (1)用连接线将 2 号模块 TH7(DoutD)连至 25 号光收发模块的 TH2(数字输入) , 并把 2 号模块的拨码开关 S4 设置为“ON” ,使输入信号为全 1 电平。 (2) 用光纤跳线连接 25 号光收发模块的光发输出端和光收接入端, 并将光收发模块的 功能选择开关 S1 打到“光功率计” 。 (3)用同轴电缆线将 25 号光收发模块 P4(光探测器输出)连至 23 号模块 P1(光探 测器输入) 。 2、将 25 号光收发模块开关 J1 拨为“10” ,即无 APC 控制状态。开关 S3 拨为“数字” , 即数字光发送。 3、将 25 号光收发模块的电位器 W4 和 W2 顺时针旋至底,即设置光发射机的输出光功 率为最大状态; 4、开电,设置主控模块菜单,选择主菜单【光纤通信】→【光源的 P-I 特性测试】功 能。 5、用万用表测量 R7 两端的电压(测量方法:先将万用表打到直流电压档,然后将红 表笔接 TP3,黑表笔接 TP2) 。读出万用表读数 U,代入公式 I=U/R7,其中 R7=33Ω, 读出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1-光源的P-I特性测试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1-光源的P-I特性测试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光纤通信实验室实验日期:2014年12月11日
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姓 名
实验名称
光源的P-I特性测试
指 导
教 师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实验目的:
1、了解半导体激光器LD的P-I特性。
2、掌握光源P-I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实验器材:
1、实验器材:主控&信号源模块、2号、25号模块 各一块
LD半导体激光器P-I曲线示意图
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极高量子效率的特点,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光功率输出变化,是光纤通信中最重要的一种光源,激光二极管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要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大机制,也即启动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而且产生的增益足以抵消所有的损耗。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与驱动电流的关系如上图所示,该特性有一个转折点,相应的驱动电流称为门限电流(或称阈值电流),用Ith表示。在门限电流以下,激光器工作于自发辐射,输出(荧光)光功率很小,通常小于100pW;在门限电流以上,激光器工作于受激辐射,输出激光功率随电流迅速上升,基本上成直线关系。激光器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类似于正向二极管的特性。该实验就是对该线性关系进行测量,以验证P-I的线性关系。
5、用万用表测量R7两端的电压(测量方法:先将万用表打到直流电压档,然后将红表笔接TP3,黑表笔接TP2)。读出万用表读数U,代入公式I=U/R7,其中R7=33Ω, 读出光功率计读数P。
调节功率输出W4,将测得的参数填入表格。
P(uW)
u(V)
I(A)
实验步骤:
1、关闭系统电源,按如下说明进行连线:
(1)用连接线将2号模块TH7(DoutD)连至25号光收发模块的TH2(数字输入),并把2号模块的拨码开关S4设置为“ON”,使输入信号为全1电平。

WDM-技术和要求

WDM-技术和要求

第1章WDM概述1.1 WDM技术的产生背景1.1.1 光网络复用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宽带高速业务的不断发展,不但要求光传输系统向更大容量、更长距离发展,而且,要求其交互便捷。

因此,在光传输系统中引入了复用技术。

所谓复用技术是指利用光纤宽频带、大容量的特点,用一根光纤或光缆同时传输多路信号。

在多路信号传输系统中,信号的复用方式对系统的性能和造价起着重要作用。

光纤传输网的复用技术经历了空分复用(SDM)、时分复用(TDM)到波分复用(WDM)三个阶段的发展。

SDM技术设计简单、实用,但必须按信号复用的路数配置所需要的光纤传输芯数,投资效益较差;TDM技术的应用很广泛,缺点是线路利用率较低;WDM技术在1根光纤上承载多个波长(信道),使之成为当前光纤通信网络扩容的主要手段。

光纤通信系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70年代末的PDH系统,90年代中期的SDH系统(经历了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同步数字体系(SDH),和波分复用(WDM)三个阶段),以及近来风起云涌的DWDM系统,乃至将来的智能光网络技术,光纤通信系统自身正在快速地更新换代。

波分复用技术从光纤通信出现伊始就出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AT&T贝尔实验室的厉鼎毅(T.Y.Lee)博士大力倡导波分复用(DWDM)技术,两波长WDM(1310/1550nm)系统80年代就在美国AT&T网中使用,速率为2×1.7Gb/s。

但是到90年代中期,WDM系统发展速度并不快.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DWDM技术是目前最经济可行的扩容技术手段。

WDMWDM又叫波分复用技术,是新一代的超高速的光缆技术,所谓波分复用技术,就是在单一光纤内同步传输多个不同波长的光波,让数据传输速度和容量获得倍增,它充分利用单模光纤的低损耗区的巨大带宽资源,采用合波器,在发送端将不同规定波长的光载波进行合并,然后传入单模光纤。

在接收部分将再由分波器将不同波长的光载分开的复用方式,由于不同波长的载波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双向传输问题,迎刃而解。

2024年光纤通信实验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光纤通信实验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光纤通信实验心得体会光纤通信是一种信号传输的先进技术,通过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利用光信号传递信息。

在光纤通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光纤通信的原理、搭建了光纤通信实验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纤通信的效果。

在进行光纤通信实验之前,我们首先学习了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信号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纤的高纯度和低损耗来传输光信号。

光纤通信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是单模光纤,其内核直径较小,只能传输一条光纤,使得光信号能够在光纤中以一条光线的形式传播。

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通过内核的全反射来保持光信号的传输效果,因此光信号的损耗非常小。

另外,光信号的传输速度也很快,可以达到光速的50%以上,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

在光纤通信实验中,我们搭建了光纤通信实验系统。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根单模光纤和两个光纤收发器。

光纤收发器是用来发射和接收光信号的装置,其中发射器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而接收器则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我们将一个光纤收发器连接到电信号发射端,另一个光纤收发器连接到电信号接收端,通过光纤将光信号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

除了光纤收发器,我们还需要使用光源来产生光信号和光功率计来测量光信号的强度。

在进行光纤通信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保持实验环境的洁净和干燥,以防止灰尘和水汽对光信号的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调整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参数,如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以保证光信号的传输效果。

此外,我们还需要调整光纤的连接方式和长度,以确保光信号的传输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在光纤通信实验中,我们利用实验设备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进行了光纤传输距离的实验。

我们分别设置了不同长度的光纤,并通过光功率计来测量光信号的强度。

实验结果显示,光纤的传输距离对光信号的强度有显著影响。

随着光纤长度的增加,光信号的强度逐渐减弱,为了保证信号的有效传输,我们需要适当调整光纤的长度。

其次,我们进行了光纤通信速率的实验。

光通信实验报告

光通信实验报告

光通信实验报告光通信实验报告一、引言光通信作为一种高速、高带宽的通信方式,已经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光通信系统,了解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设备与原理1. 实验设备本实验所需的设备包括:激光器、光纤、光电探测器、光衰减器、示波器等。

2. 实验原理光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激光器将信息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到目标地点,再由光电探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信息的传输。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1. 搭建光通信系统首先,将激光器与光纤连接,确保激光器能够正常发出光信号。

然后,将光纤连接到光电探测器,调整光衰减器的参数,使得光信号能够在光纤中传输到达光电探测器。

2. 测量光信号的强度使用示波器对光信号的强度进行测量。

通过调整光衰减器的参数,可以观察到光信号强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光衰减器参数的增加,光信号的强度逐渐减小。

3. 测量光信号的传输时间利用示波器测量光信号从激光器发出到光电探测器接收到的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光信号的传输时间非常短暂,仅为几纳秒级别。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通信系统具有高速、高带宽的特点,适用于需要大量信息传输的场景。

2. 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受到光衰减器的影响,光衰减器的参数越大,光信号的强度越小。

3. 光信号的传输时间非常短暂,这使得光通信系统在实时传输方面具有优势。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搭建光通信系统,深入了解了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光通信作为一种高速、高带宽的通信方式,在现代通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光通信的特点和优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光通信不仅可以应用于传统的通信领域,如电话、互联网等,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医疗、工业控制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光通信技术将会越来越成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

光通信实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实验,更是对现代通信技术的一次深入了解。

光通信实验报告

光通信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光纤通信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班内序号:17日期:2015年5月一、OTDR的使用与测量1、实验原理OTDR使用瑞利散射和菲涅尔反射来表征光纤的特性。

瑞利散射是由于光信号沿着光纤产生无规律的散射而形成。

OTDR就测量回到OTDR端口的一部分散射光。

这些背向散射信号就表明了由光纤而导致的衰减(损耗/距离)程度。

形成的轨迹是一条向下的曲线,它说明了背向散射的功率不断减小,这是由于经过一段距离的传输后发射和背向散射的信号都有所损耗。

给定了光纤参数后,瑞利散射的功率就可以标明出来,如果波长已知,它就与信号的脉冲宽度成比例:脉冲宽度越长,背向散射功率就越强。

瑞利散射的功率还与发射信号的波长有关,波长较短则功率较强。

也就是说用1310nm信号产生的轨迹会比1550nm信号所产生的轨迹的瑞利背向散射要高。

在高波长区(超过1500nm),瑞利散射会持续减小,但另外一个叫红外线衰减(或吸收)的现象会出现,增加并导致了全部衰减值的增大。

因此,1550nm是最低的衰减波长;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它是作为长距离通信的波长。

很自然,这些现象也会影响到OTDR。

作为1550nm波长的OTDR,它也具有低的衰减性能,因此可以进行长距离的测试。

而作为高衰减的1310nm或1625nm波长,OTDR的测试距离就必然受到限制,因为测试设备需要在OTDR轨迹中测出一个尖锋,而且这个尖锋的尾端会快速地落入到噪音中。

菲涅尔反射是离散的反射,它是由整条光纤中的个别点而引起的,这些点是由造成反向系数改变的因素组成,例如玻璃与空气的间隙。

在这些点上,会有很强的背向散射光被反射回来。

因此,OTDR就是利用菲涅尔反射的信息来定位连接点,光纤终端或断点。

OTDR的工作原理就类似于一个雷达。

它先对光纤发出一个信号,然后观察从某一点上返回来的是什么信息。

这个过程会重复地进行,然后将这些结果进行平均并以轨迹的形式来显示,这个轨迹就描绘了在整段光纤内信号的强弱。

【最新】光纤通信调研报告

【最新】光纤通信调研报告

【最新】光纤通信调研报告第一篇:光纤通信综述报告光纤通信综述报告前言:孙老师,您好!在您给我们从光纤的历史、光纤通信的特点、光纤通信的应用给我们介绍了光纤通信之后,我对光纤通信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引发了我对光纤通信的兴趣,下面就是我结合您给我们讲的知识和我课外了解、收集的材料写的关于光纤通信的综述报告。

摘要:光纤通信技术(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从光通信中脱颖而出,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支柱之一,在现代电信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光纤通信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其近年来发展速度之快、应用面之广是通信史上罕见的,也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和未来信息社会中各种信息的主要传送工具。

一、光纤通信的发展史1、世界光纤通信发展史光纤的发明,引起了通信技术的一场革命,是构成21世纪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的一大要素。

1966年出生在中国上海的英籍华人高锟,发表论文《光频介质纤维表面波导》,提出用石英玻璃纤维(光纤)传送光信号来进行通信,可实现长距离、大容量通信。

1970年损失为20db/km的光纤研制出来了。

据说康宁公司花费3000万美元,得到30米光纤样品,认为非常值得。

这一突破,引起整个通信界的震动,世界发达国家开始投入巨大力量研究光纤通信。

197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在亚特兰大到华盛顿间建立了世界第一条实用化的光纤通信线路,速率为45mb/s。

在上世纪70年代末,大容量的单模光纤和长寿命的半导体激光器研制成功。

光纤通信系统开始显示出长距离、大容量无比的优越性。

____年m),重量轻。

⑥资源丰富。

光纤的分类:(1)根据光纤横截面上折射率分布的不同,分为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

(2)根据光纤中传输模式(模式是指电磁场的分布形式)数量的不同,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光纤的传输特性:(1.损耗:光波在光纤中传输,光功率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光纤的传输损耗。

光纤的传输损耗是影响系统传输距离的重要因素。

光纤通信年终总结报告

光纤通信年终总结报告

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通信作为一种高效、稳定、可靠的传输方式,已成为现代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光纤通信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报告将对本年度的光纤通信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工作回顾1. 技术创新(1)光纤技术:本年度,我国在光纤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

新型光纤材料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使得光纤传输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时,光纤预制棒、光纤拉丝等关键技术得到优化,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2)光纤器件:光纤通信器件作为光纤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传输性能。

本年度,我国在光纤耦合器、光开关、光放大器等关键器件的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网络建设(1)城市光纤网络:本年度,我国城市光纤网络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全国大部分城市实现了光纤到户,宽带接入速率不断提高。

同时,光纤城域网、骨干网建设稳步推进,为用户提供更加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

(2)农村光纤网络:农村光纤网络建设本年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通过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我国农村地区光纤覆盖率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信息化发展。

3. 市场拓展(1)国内市场:本年度,我国光纤通信市场保持稳定增长。

光纤通信设备、光缆、光纤等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企业业绩稳步提升。

(2)国际市场:我国光纤通信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本年度,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签订了一系列重要订单,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

三、存在问题1.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虽然我国在光纤通信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我国光纤通信产业的发展。

2. 产业链协同性不高:光纤通信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但各环节之间协同性不高,导致产业链整体效率较低。

3. 人才培养与引进:光纤通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但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2024年光纤通信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光纤通信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光纤通信实验心得体会范文光纤通信作为当前通信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光纤通信技术,我参与了2024年光纤通信实验,下面就我在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首先,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小组成员对光纤通信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学习。

了解了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纤的种类和特点、光纤的制作工艺等内容。

同时,我们还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了解了光纤通信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宽带、光纤传感等。

这些准备工作为我们后续的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接着,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光纤的连接和光纤跳线的操作。

光纤的连接是光纤通信的基础,也是实验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正确的连接能够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而错误的连接则会导致信号的丢失或损坏。

因此,在连接过程中我们非常谨慎,遵循了正确的操作步骤,并通过仪器的检测来确保连接的质量。

而光纤跳线的操作则是为了方便我们进行信号的接收和发送,通过跳线的连接,我们能够将光纤与其他设备相互连接,实现信号的传输。

然后,在实验中,我们进行了光纤通信的信号传输实验。

首先,我们通过调节光纤通信装置的参数,如光源的功率、激光的波长等,来控制信号的强度和速度。

然后,我们通过发送和接收信号,来检测信号的传输质量。

在信号发送方,我们将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到接收方。

而在接收方,我们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仪器进行检测和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光纤通信的一些特点和问题。

首先,光纤通信的传输速度确实比传统的铜缆通信要快很多,而且在长距离通信中的衰减非常小,信号的传输质量也非常稳定。

其次,光纤通信对外部干扰的抗性非常强,几乎不受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的影响。

但是,光纤通信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号的光强度衰减问题和光纤的折射率不均匀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光纤通信的技术和设备。

最后,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光通信实验报告

光通信实验报告

光通信实验报告实验一:测量光纤耦合效率【实验简介】:光线主要用于通信、光纤传感、图像传送以及光能传递等方面。

由于光纤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线内部的损耗越来越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光源与光纤之间的耦合效率是提高系统传输效率的重要技术之一。

【实验目的】:1.了解光纤特性,种类2.掌握光纤耦合的基本技巧及提高耦合效率的手段3.熟悉常用的耦合方法【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数据】:光纤输出光功率:0.78mW光纤输入光功率:1.9mW耦合效率为:0.78/1.9*100%=41.1%【实验思考总结】耦合时,因为起始的光强较弱,用探测器检测效果不明显。

可以先用目测法,观察输出光斑的亮度。

等到达到一定的亮度之后,在接入探测器,观察示数。

调节时,首先调节高度,然后调节俯仰角,最后在调节左右对准度与旋转方向。

实验二:测量光纤损耗【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单模光纤的衰减值,了解测量光纤损耗的常用方法:插入法(实际测量中很多器件的插损、损耗都使用这种方法)。

【实验原理】: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光的注入系统输入到短光纤中,并通过光纤活动连接器与光功率计接通。

首先测量短光纤的输出功率P1,然后通过光纤连接器接入被测光纤,测量长光纤的输出功率P2,则光纤的总损耗为被测光纤的长度为L,则光纤的损耗系数为【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数据】:光纤长度L:6km波长为1310nm的数据电流(mA)22.5 17.0 7.3P1(dBm) -7.1 -9.9 -13.2 P2(dBm) -9.2 -12.8 -15.5 损耗A(dB) 2.1 2.9 2.5 损耗系数0.44 0.41 0.383 (dB/km)波长为1550nm的数据电流(mA)25.4 16.2 13.6 P1(dBm) -6.9 -10.0 -11.1 P2(dBm) -8.7 -11.9 -12.9 损耗A(dB) 1.8 1.9 1.8 损耗系数0.30 0.32 0.30 (dB/km)实验三:测量光纤的数值孔径【实验简介】:光纤的数值孔径大小与纤芯折射率、纤芯-包层相对折射率差有关。

新一代光纤通信系统——厉鼎毅博士演讲札记

新一代光纤通信系统——厉鼎毅博士演讲札记

新一代光纤通信系统——厉鼎毅博士演讲札记
张煦
【期刊名称】《光通信技术》
【年(卷),期】1993(17)6
【摘要】本文先扼要说明今后光纤通信将加多利用波长1.55μm和色散移位单模光纤。

于是,强调掺铒耳石英光纤放大器(EDFA)提供全光传输,加上波分多路(WDM)以发掘光纤的巨大潜在容量。

EDFA和WDM的广泛应用,将标志着向新一代光纤通信系统进化。

对于超长距离的越洋海底光缆,利用沿线EDFA,产生光孤子以代替非归零脉冲,再加上WDM,获得超高速率的数字通信。

本文最后简要提及未来光纤通信网的趋向。

【总页数】4页(P293-296)
【关键词】光纤通信;光纤放大器;波分;光孤子
【作者】张煦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11
【相关文献】
1.世界著名光纤通信专家厉鼎毅教授访问我院 [J], 关联;
2.科学家眼里的全光网——访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科学家厉鼎毅、李大维博士 [J], 彭俊
3.鲜榨空气制水解决未来水危机--专访香港天泉鼎丰集团常务副总裁叶毅生博士[J], 彭立立
4.鲜榨空气制水解决未来水危机——专访香港天泉鼎丰集团常务副总裁叶毅生博士 [J], 彭立立
5.我在南邮接待厉鼎毅博士夫妇访问 [J], 杨大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urce: T. Coroy (Xtera)
14
Today’s Optical Fiber Telecom Networks
• 10Gb/s ubiquitous, 40Gb/s under deployment, 100+Gb/s under study
• Cost effectiveness is a key
8
TLi-BJ-June08
ONON -GOING ACTIVITIES AND GOALS OF SERVICE PROVIDERS
∙ Deliver pervasive wireless services ∙ Expand enterprise business ∙ Deploy D l broadband b db d access network t k ∙ Transform to a seamless all-IP infrastructure
6
TECHNOLOGY TRENDS in Lightwave Communications C
10 Years Ago · Device: Performance · Propagation Effects · Point-to-Point Systems · Layered Networks · Nodal Provisioning · SONET- & SDH-based Core · Long-Haul Transmission
Source: R. Mack (KMI research, CRU Group)
CAPACITY OF COMMERCIAL LIGHTWAVE SYSTEMS
Doubled Annually
1000
NUMBE ER of CHA ANNELS
Op ptics
100
'98
'01 '03 '01 '98
清华大学 Bringing Rainbow Home 项目启动仪式(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工程院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Part 1:
Technical Seminar
TLi-BJ-June08
3
STRATEGIC TECHNOLOGIES FOR NEXTNEXT -GENERATION LIGHTWAVE SYSTEMS
Past (>25 years ago)
· Analog (Voice) · Multi-MHz M lti MH Bandwidth B d idth · Coax & Microwave · Circuit Ci it S Switching it hi · Landline · Monopoly (Government; (G t AT&T AT&T…) ) · Telecom & Business Services
Tingye Li
AT&T Labs-Research (Retired) B ld CO 80304 Boulder,
TLi-BJ-June08
4
STRATEGIC TECHNOLOGIES FOR NEXTNEXT -GENERATION LIGHTWAVE SYSTEMS
Outline
• Introduction – Past and Present, Changes and Trends • Traffic, Deployment, Systems & Networks • Strategic Technologies for Next-Generation Systems
128 channels at 10 Gb/s = 1.28 Tb/s; 4000 km 64 channels at 40 Gb/s = 2.56 Tb/s; 1000 km (Later)
Raman and EDFA amplifiers Transponder lasers tunable over 100 channels Advanced FEC Deployment p y in 3Q 2004
Voice
USA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Year Sources: A M A. M. Odlyzko, Internet Traffic Growth: Sources and Implications (2003) S. Perrin et al., Worldwide Bandwidth End-Use Forecast and Analysis, IDC Market Analysis (2003)
–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 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s
• Research R h Goals G l and d Summary S
TLi-BJ-June08
5
Revolutionary Changes in Telecom
TLi-BJ-June08
Source: H. Kogelnik (Alcatel(Alcatel-Lucent)
13
Scalable All All-Raman Transport p
Day One (First Installation):
• 60 channels (50-GHz spacing), variable span losses • Distributed Raman + Discrete Raman amplification
Up to 2.4 Tb/s, 3000+ km
Long Term (In-Service Upgrade):
• Up to 150 channels (50-GHz spacing), with added pumps
Up to 6 Tb/s, 3000+ km
∙ Amplifier scalability allows lower day-one (first) cost
7
THE STATE OF TELECOM INDUSTRY
(2007 2007-2008)
· · · · · · · · · · · Telecom spring has sprung (but no bed of roses; facing downturn again) Inexorable growth of Internet traffic continues (~50-70% per annum) Industry consolidation through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bankruptcies) New significant global players appear New, Contract manufacturing prevails Revenue from traditional telecom services continues to diminish Wireless business expands and thrives (40% revenue growth in 2007) Competition from non-telecom enterprises heighten Carriers build broadband access (FTTx) networks Service providers compelled to seek new sources of revenue Carriers upgrade their networks to accommodate new services and large traffic demand

'07 '03
Total Capacity
100Tb/s
'96 '95 '89
10
10Tb/s
1
'93 '91
83 ’77 '83
'86 86 '87 87
'95
1Tb/s
Electronics
0.1 0.01
TLi-BJ-June08
10Gb/s 0.1 1 10 100
100Gb/s 1000
厉鼎毅先生中国高校行
2008年 2008 年 6月 Nhomakorabea1
5月31日至6月11日,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光学学会前任主席、YES! (Young Entrepreneur Scout ) 俱乐部专家导师厉鼎毅先生在中国几所大学 进行巡回演讲,并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众多院士、专家,中国电信高 管及各大学的教授、专家、学生就国际和中国通信行业的发展、科研方向及 年轻人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详情请见 )。厉先 生到访的学校和机构为(按时间顺序排列):
· ROADMs at any (or every) amplifier site · Any mix of 10G and 40G, no loss of channels or reach · Expected to support 100G on any or all channels
TLi-BJ-June08
TLi-BJ-June08
Now Subsystems: Integration & Functionality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Optical Networking Converged Networks Flexible and Scalable Routing Internet-Protocol-based NGN Metro & Access Network 100G Etherne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