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2【说课稿】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2)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解题的步骤。
2.能够用已知条件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完成简单的多步计算。
二、教学内容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指根据具体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完成问题求解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求解问题的重要内容。
解题的步骤解题的步骤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最终求得问题的解答。
在这里,我们将解题的步骤分为以下四步:1.理解问题:读懂问题,明确问题的背景、条件和要求。
2.分析问题:根据问题所给的条件,确定问题所需求解的内容和方向。
3.解决问题:采用适当的解题方法进行运算和计算,得到问题的解答。
4.检验答案:通过检验,确定求出的答案是否正确。
已知条件的应用已知条件是指在解决问题时,题目已经给出的可以利用的条件。
在数学问题中,已知条件是问题求解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可以通过已知条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
因此,善于应用已知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教学方法1.讲授2.举例3.提问4.讨论5.解答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解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能够用已知条件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完成简单的多步计算。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联想,开展“数学大探险”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第二步:讲授(15分钟)①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解题的步骤。
② 已知条件的应用教师通过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并应用已知条件求解问题。
第三步:练习(30分钟)教师出一些简单多步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已知条件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完成问题求解。
第四步: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学习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完成教师留的题目。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们逐渐理解和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解题的步骤,对已知条件的应用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案)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从问题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从问题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探索新知(1)从问题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举例:小明有10元钱,想买一本书,书的价格是8元,他还差多少钱?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数,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举例:小明有10元钱,想买一本书,书的价格是8元,他还差多少钱?步骤一:观察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数。
步骤二: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步骤三:列出算式,计算结果。
步骤四:检验答案,确认是否正确。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举例:小明有10元钱,想买一本书,书的价格是8元,他还差多少钱?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列出算式,计算结果。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步骤,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五、课后作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反思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从问题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索新知”部分中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教学目标•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2:反向思维。
•能够应用反向思维策略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2:反向思维。
•初步应用反向思维策略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难点•程度不同的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
•特殊情况下尝试反向思维策略并不可行。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多种题目,包括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题目。
•教师需要准备一些解决问题的实例,以方便学生理解和应用。
教学流程热身活动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题目,让学生尝试用正向思维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导入新知1.教师向学生介绍反向思维策略的概念,解释在解决问题时,逆向考虑问题,可以更加简单有效地解决问题。
2.教师给出反向思维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反向思维策略的实用性。
讲授新知1.教师分别从加减乘除、面积和周长、时间等不同的考点,给学生讲授采用反向思维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结合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反向思维策略解决问题。
练习巩固1.教师分别给学生布置多道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用反向思维策略解决。
2.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换归纳答案,答案正确者进行表彰。
拓展练习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如两步解决问题、多步解决问题等。
2.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独立思考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
思考问题•为什么采用反向思维策略可以更加简单有效地解决问题?•反向思维策略在解决问题中有哪些应用场景?•如何在特殊情况下合理运用反向思维策略?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解决问题的策略2:反向思维,并学会了在具体问题中应用反向思维策略的方法。
但是在运用反向思维策略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问题和策略,避免思维误区,才能使反向思维策略发挥最大作用。
2024三年级数学下册三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从所求问题想起画线段图课件苏教版
探索新知
想一想:如果求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 用多少元,应该怎样解答?
?元
48×3=144(元) 144-48=96(元)
3-1=2 48×2=96(元)
答: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 96 元。
探索新知
上面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解答的过程呢?
已知条件相同, 问题不同。
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 2 课 时 从所求的问题想起 (画线段图)
课时导入
洋鸡蛋4.58元一斤,每斤 土鸡蛋的价格比洋鸡蛋多 2.5元,土鸡蛋多少元一斤? 你打算怎样表示?
课时总览
1 课堂探究点
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探索新知
探究点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2
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 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
探索新知
画出表示上衣价格的线段,并在图中表示出问题。
48元 裤子
上衣
?元
探索新知
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一套衣服的价格 等于上衣的价格 加上裤子的价格。
上衣的价格不知道, 可以先算买一件上 衣需要多少元。
探索新知
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1)买一件上衣要用多少元? 48×3=144(元) (2)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 144+48=192(元)
探索新知
(2)要求“康乃馨和玫瑰一共有多少株”,可先求出( 玫瑰 ) 的株数,列式是__9_6_×__4_=__3_8_4_(_株__)___,再求出“康乃馨和玫 瑰一共的株数”,列式是______3_8_4_+__9_6_=__4_8_0_(_株__)_________。
(教案)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试错法”,能够在解决问题时应用“试错法”;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题意,正确地运用“试错法”解决问题;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勇于尝试、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试错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教学难点:在应用“试错法”时,正确地选择试错的次序和范围。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讨论,回顾上一课对“试错法”的学习和运用,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点,为今天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学习新课(30分钟)1.引入新概念(5分钟)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当存在一个问题时,试出所有可能的方法并尝试每个方法有时是一种很有用的策略。
2.“试错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10分钟)通过举例子和让学生试着举例来展示,模拟实践“试错法”的过程来帮助学生建立“试错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请学生在他们的笔记本上书写。
3.“试错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15分钟)结合实际问题的例子,将“试错法”的思想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并邀请学生一起思考和讨论如何利用“试错法”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3. 练习与展示(15分钟)通过举一些例子,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并充分运用“试错法”去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在班级中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效果。
4. 课堂小结(5分钟)让学生复述本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回顾课堂内容,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举例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问答法、举例法、合作探究法等。
这些方法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也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过举例子和模拟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试错法”这个策略的思路和方法,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它。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用分析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用分析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用分析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选择了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针对第三单元进行教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析法的含义,学会运用分析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析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笔记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解决问题的时候呢?比如,如何快速找到丢失的物品?”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例题讲解:我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拆解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几个例题后,我给学生布置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4. 小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运用分析法解决问题。
5.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其他同学可以随时提问或提出建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步骤:1. 明确问题2. 分析问题3. 提出解决方案4. 实施解决方案5. 检验结果七、作业设计(1)如何安排一个合理的周末计划?(2)如何在购物时节省时间?2.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分析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析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苏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三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这是苏教版教材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个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引入一个实践情景,比如小明买书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一步步解决问题。
接着我会给出一个例题,详细讲解如何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问题和解答步骤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他们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看看学生们在课堂上掌握的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现在,让我们开始上课吧。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是实践情景的引入。
我选择了小明买书的问题,这个问题生活化,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他们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这个环节,我会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然后是随堂练习环节。
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策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巩固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问题和解答步骤清晰地展示给学生。
我会用流程图或者步骤图的形式,将问题的解决过程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我会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在今天的课堂上,我注重了语言语调的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教案)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2.掌握“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的操作方法3.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1.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2.分析问题的能力3.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1.学生有些小问题难以分析和解决2.操作步骤可能存在困惑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合作学习法3.讲述演示法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先介绍上一堂课学习过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回忆。
2. 落实知识点 (20分钟)老师呈现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像是数轴上几个数的大小关系,并引导学生按照“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进行解决。
第一步,学生接受老师的问题,自己然后思考,分析和理解问题。
然后产生一个自己的问题总体认识和结果(“找出问题”)。
第二步,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分析问题,明确每一个具体的要素,如运动员在颁奖典礼上排队,需要按照什么顺序排。
这是一个简单的排队问题,有四个运动员需要排队,从左往右、从小到大依次排队,也就是按照号码顺序排队(“分析问题”)。
第三步,学生和老师讨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思路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将每个方案进行比较,之后确定最好的一种方案,按照这个方案进行操作(“解决问题”)。
3. 练习 (20分钟)老师提供几道相对困难的问题,让学生按照“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进行解决。
4. 实验探究(20分钟)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实验活动。
例如,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巩固和加深学生们对解决问题步骤和方法的理解。
5. 评价(10分钟)老师对课堂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情况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实际带入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讲述了简单的一步和两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存在着直接列式解答的倾向,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能够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检验解答的正确性,提高解答问题的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解决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问题的解决策略。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学生练习的素材。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和香蕉,一共花了20元,苹果每千克5元,香蕉每千克3元,问妈妈买了多少千克的苹果,多少千克的香蕉?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尝试解答问题。
在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解决策略,如:先算出苹果和香蕉的单价之和,再用总价除以单价之和,得出苹果和香蕉的千克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具体来说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69页的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问题的条件,二是从条件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条件,并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
2. 学生能够从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条件,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讲解:讲解如何从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条件,并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
3. 练习: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板书解答过程:从条件出发,先写出小明的苹果数量,再写出小红的苹果数量,将两个数量相加得到答案。
七、作业设计a. 小明有2个篮球,小华有3个篮球,他们一共有多少个篮球?b. 小红买了3本书,小蓝买了5本书,他们一共买了多少本书?2. 作业答案:a. 小明有2个篮球,小华有3个篮球,他们一共有2+3=5个篮球。
b. 小红买了3本书,小蓝买了5本书,他们一共买了3+5=8本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课后,学生可以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并将所学的策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教案中提到的“导入”环节,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步。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丨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一个重要方法——画线段图。
我们将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用线段图来表示问题,帮助我们更清晰、直观地解决问题。
教材中,我们将学习到如何画线段图以及如何通过线段图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用线段图来表示问题的方法,并能够通过线段图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线段图来表示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线段图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线段图的画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线段图的画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学教具,包括黑板、粉笔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准备好自己的学具,比如纸和笔,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来引入今天的课题,比如“小明和小华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我会让学生们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 讲解线段图的画法:在学生们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会适时地引入线段图的概念,并讲解线段图的画法。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线段图的画法。
3. 练习画线段图:在讲解完线段图的画法后,我会让学生们在纸上练习画线段图,我会通过巡视课堂,给予学生们及时的指导。
4. 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学生们掌握了线段图的画法后,我会让他们尝试通过线段图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我会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分享他们的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解决问题的策略——线段图1. 画线段图2. 寻找答案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和小华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2. 小明买了一本书和一支笔,一共花了多少钱?答案:1. 小明和小华一共摘了30个桃子。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解决问题的策略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解决问题的策略丨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内容:1. 理解问题的构成要素,能够准确地描述问题。
2. 掌握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3. 学会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构成要素,能够准确地描述问题。
2.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讲述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构成要素,如数量关系、条件等。
二、问题解决策略讲解(10分钟)1. 讲解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2. 通过具体例题,演示策略的应用方法。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策略。
2.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解题心得。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强调策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课堂同步进行)1. 列出问题构成要素,如数量关系、条件等。
2. 展示常用解决问题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策略进行解决,并写下解题过程。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问题的构成要素,掌握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并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学生应认真完成作业,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介绍了用连减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连减的规律,并用连减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依赖于具体的计算,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连减的规律,并学会运用连减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连减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连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连减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灵活运用连减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连减的策略。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发现连减的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巩固和运用连减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连减的策略。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对连减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具体的情境,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又吃掉了2个,请问他还剩下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这个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连减的规律。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类似情境,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连减的规律。
在呈现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连减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用连减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苏教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个策略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策略的基本概念。这是指在遇到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分析已知条件,然后根据这些条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这个策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清晰思考,有逻辑地解决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小华有10元钱,买了一个3元钱的笔记本后,还剩多少钱?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从条件出发,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
(3)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解决一些需要反向思考的问题。
举例:在已知剩余金额和消费金额,求原有金额的问题中,学生需要运用逆向思维,通过“剩余金额+消费金额=原有金额”的数量关系求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的情况?”比如,你知道自己有10元钱,买了一个3元钱的铅笔后,还剩多少钱?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奥秘。
举例:在男生20人,女生比男生多5人,求班级总人数的问题中,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或列表的方式表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从而直观地发现总人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从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策略。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推理等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积极态度,勇于尝试,不怕困难。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从问题出发的策略教学内容:1. 让学生理解从问题出发的策略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从问题出发。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从问题出发的策略的优势。
3. 引导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 讲解:讲解从问题出发的策略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从问题出发。
3. 实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从问题出发的策略的优势。
4. 总结:引导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课时: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学内容:1. 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什么。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
3. 引导学生学会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 讲解:讲解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什么。
3. 实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
4. 总结:引导学生学会问题解决的过程。
第三课时:问题解决的策略教学内容:1. 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策略是什么。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问题解决的策略。
3. 引导学生学会问题解决的策略。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 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问题出发展开思考,依据数量关系分析并解决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策略的价值,增强策略意识,发展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和理解。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春天到了,服装店正在进行服装大展销。
你看:(课件出示)师: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从中选两个条件提一个问题,你会想到那些问题?师:还有好多小朋友想提问题,看来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很多问题。
二、教学例1,初步体验策略1理解问题师:这天,小明和爸爸也来到这家商店,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师:把问题小声地读一读。
你对这个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1)生:我想知道什么是“最多剩下多少元?”师:谁来解释给大家听听呢?(引导学生明确:买的东西价钱越少,剩下的钱就越多。
(2)学生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教师追问:老师倒是有个不明白的地方,什么是“最多剩下多少元?”哪个小朋友来解释给老师听听。
师:通过交流,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最多剩下多少元?”2分析数量关系师:那么,怎么求剩下的钱?(板书:剩下的钱)预设:“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根据你的经验,要知道剩下的钱有多少元,就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师:如果把这个想法用一个数量关系来表示出来。
板书:剩下的钱=()的钱-()的钱。
你能补充完整吗?师:把数量关系式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要求剩下的钱,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道?(师在数量关系式上标记符号√?)师:所以,求剩下的钱,必须先算什么?师:谁能把想的过程连起来说一说?(独立说、同桌说、点名说)课件:剩下的钱=()的钱-()的钱()已经知道了,()还不知道,所以要先算()3.列式解答师:我们一起来列式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一共用去多少元?13085=215元(2)剩下多少元?300-215=85元学生齐答。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解决问题策略-画线段图|苏教版(2014秋)
知识的过 程中体验
(2)小白兔比小灰兔少拔了多少棵?
学习中成 功的快乐。
第三关 智慧摩天轮
(四)趣味数学,学以致用
师:最后我们来看一个数学小故事,看看哪位同学能挑战自己,
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春联中的数学
清乾隆五十年,朝廷为了表示国泰民安,曾邀集了全国
有声望的老人逾千人,为他们举行了一次盛大寿宴。在宴会 上,乾隆看到一位老寿星,鹤发童颜,神采奕奕,一问竟是 与会者中的最长者,非常高兴,就以这位寿星的岁数为题, 说出上联。座中一位博学多才的大臣纪晓岚即时对出了下联
师:现在自己完善自己的线段图,并分析数量关系完成问题 3 再 次 鼓 励
的计算,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用不 同的方法
解答。鼓励
师:展示学生的作业(借助多媒体)
学生学习 发展的多
元化。
生 1:3×28=84(元) 84-28=56(元)
师:先算的是什么?
生:上衣的价钱。
生 2:3-1=2 28×2=56(元)
学生自主
尝试用线
段图解决
问题,有利
于能力的
培养。增强
学生动手
师:现在同学们自己动手画出问题 2 的线段图,并根据线段图 能力,培养
说出数量关系,计算一套衣服的价格。
学生自己 动手解决
问题的良
师:投影学生线段图,以及计算方法。
好习惯。
生 1:3×28=84(元) 84+28=112(元) 师:生 1 线段图画的好吗?他的方法先算的什么? 生:上衣的价钱。 生 2:1+3=4 28×4=112(元)
乾隆的上联是: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
让学生了 解更多的 数学故事, 既丰富了 视野,又培 养了学生 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 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2 解决问题的策略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2 解决问题的策略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学会借助图形和实物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策略和思路的培养。
•通过图形和实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兴趣。
•大量练习题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思维。
•鼓励学生与同伴分享解题方法和策略。
教学内容知识点1: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在三年级数学中,学生开始接触问题的解决策略,为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考方式,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以下基本策略:•读题理解问题。
•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关键信息。
•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执行策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检验答案,验证问题的解决结果。
以上五个步骤的实现可以使用大量的例题和实践练习来达成。
知识点2:借助图形和实物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另一重要方法就是借助图形和实物。
通过图形和实物的帮助,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同时也更容易想到解决的方法。
以一道问题来举例:有12个小球,其中有6个红色的,有6个蓝色的,把它们分成两组,使得两组中红色小球的个数相等。
1.请问这12个小球应该分成几组?2.按照您的方法,请把这12个小球分成两组。
针对这道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通过红色和蓝色小球的个数,可以得出两组中红色小球的个数应该是3个,也就是12÷2÷2=3。
2.使用两个不同颜色的玻璃球模拟问题,一个玻璃球代表一个小球,根据3个红玻璃球分成两组,每组都应该有3个红玻璃球。
通过实物模拟,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问题,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
教学方法•通过板书和投影向学生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通过实物演示、图形展示等方式来辅助解决问题。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实践练习。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实践。
•实物模拟题目。
•课堂展示和讨论。
总结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要素之一,而基本策略和实物图形辅助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通过本文所提到的方法,相信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 能够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条件,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条件,并尝试提出问题。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所学策略的掌握情况。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尝试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掌握了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践环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巩固环节,部分学生对所学策略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法,即从问题入手分析已知条件,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会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在图中表示出来。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初步学会用分析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学会从问题入手和从条件入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有关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获得克服困难及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从问题入手,逐步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
【教学过程】用分析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商场购物情境:小明和爸爸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他们准备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有以下几种可供选择。
老师:从图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学生甲:运动服有两种,分别是130元和148元。
学生乙:运动鞋有两种,分别是85元和108元。
学生丙:帽子也有两种,分别是16元和24元。
(二)探究新知老师:小明和爸爸只带了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你是怎样理解“最多剩下多少元”这句话的呢?让学生积极发言,有不同意见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甲:我觉得都买最便宜的就能剩下更多的钱,但是这样肯定买的衣服质量不好。
学生乙:那是不是可以买衣服贵一点,鞋便宜一点,或者买衣服便宜点,买鞋贵点呢?学生丙:购买的衣服和鞋的总价钱最低的时候,剩下的钱最多。
(对回答出此种答案的学生,老师要给予鼓励)……1.数量分析,寻求策略。
老师:通过分析上面的数量关系,你知道要先算什么吗?学生: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买东西用去的钱,我们可以先算出可能用去多少元。
计算方法如下:第一种:130+85=215(元)第二种:130+108=238(元)第三种:148+85=233(元)第四种:148+108=256(元)老师追问:算出这些和我们解决最终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吗?学生:可以比较一下四种情况哪种用的钱最少,这样就可以用带来的钱减去用的最少的钱,剩下的钱就是最多的。
老师:非常好,那我们就比较一下这四种情况哪种用的钱最少?学生:215<233<238<256,215元是最少的。
老师:那么剩下多少元呢?学生:300-215=85(元)老师总结:非常好,买130元的运动服和85元的运动鞋花的钱最少,剩下的钱就最多。
也就是说运动服和运动鞋都选择比较便宜的那款,用去的钱最少,剩下的钱就最多。
2.梳理思路,练习巩固。
老师:在解决上面的问题时我们用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法,即从问题入手分析已知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利用分析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
学生:从问题入手,求最少找回多少元,用去的钱就要是最多的。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帽子有16元和24元两种,要想买3顶帽子用去的钱最多,就要买比较贵的那种,也就是24元的。
买3顶需要24+24+24=72(元),剩下的就是100-72=28(元)。
老师:我们的想法对不对呢?可以想办法验证一下。
验证方法:算一算买3顶16元的帽子用多少元,剩下多少元和我们得出的结果比较一下。
16+16+16=48(元)100-48=52(元)52>28所以买24元的帽子找回的钱最少,最少找回28元。
老师:你还有其他的验证方法吗?(学生自由发言,大家一起探讨方法是不是合适)(三)课堂作业新设计课本的“想想做做”。
(四)思维训练课本的“想想做做”。
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1)4×4=16(元)20+16=36(元)(2)4×4=16(元)35-16=19(元)这两道题都要先算“4个茶杯共多少元”。
思维训练提示:要求的是铺了多少块白地砖,已知共铺了169块地砖,先求出四角和中央的花地砖一共是5×9=45(块),剩余的白地砖就是169-45=124(块)。
【板书设计】用分析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步:一共用去多少元?第一种:130+85=215(元)第二种:130+108=238(元)第三种:148+85=233(元)第四种:148+108=256(元)第二步:最多剩下多少元?215<233<238<256,215元是最少的。
最多剩下300-215=85(元)。
【教学反思】1.在本节的学习中,主要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化,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从问题入手分析已知条件,得出数量关系式,进而解决问题。
2.本节例题难度不大,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3.数学的学习讲究系统性,本节是解决问题策略形成的基础课时,主要任务放在了对学生思考方式的培养上。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画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会用画线段图描述已知条件和问题,通过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4.通过读题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在解答问题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交流中培养倾听与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在购物中学习了用分析法的策略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利用这一策略能让我们的思路更清晰,解题更快捷。
这节课我们还是在购物中学习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购物情境)老师:通过看图可知,一条裤子48元,一件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
你还能得出哪些信息呢?(二)探究新知老师:通过分析上面的信息,你知道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更直观的分析问题的方法——画线段图法。
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就画一条长是上面线段3倍长的线段表示上衣的价格。
学生:上衣的价格不知道,要先求出上衣的价格。
我们可以列式为48×3=144(元)。
学生:用一件上衣的价格加上一条裤子的价格就是一套衣服的钱。
老师:怎么列式呢?学生:144+48=192(元)。
老师:这样分步算是一种很清晰的计算方法,你还能想出其他解题方法吗?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想法。
学生汇报:通过看线段图我们可以发现表示上衣价格的线段是表示裤子价格线段的3倍,(3+1)就表示一套衣服是裤子价格的4倍,所以一套衣服的价格就是48×4=192(元)。
老师:(首先要表扬该学生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我们要强调的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优点——能更加清晰地看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一套衣服的价格是一条裤子价格的4倍,这样我们又发现了一层新的数量关系。
那么,再进一步思考“如果求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多少元,应该怎样解答呢?”学生甲:可以先算出一件上衣的价格是48×3=144(元),再用一件上衣的价格减去一条裤子的价格就是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的钱。
列式是48×3-48=96(元)。
学生乙:还可以从上面的线段图中看,表示上衣的价格的线段比裤子长2段,每段表示的是48元,所以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用48×2=96(元)。
老师:通过看线段图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简单的,那么上面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解答过程有什么不一样?学生甲:两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一样的,都是情境中给出的裤子的价格,不同的是所求的问题不一样。
学生乙:数量关系是不一样的,一套衣服的总价=上衣的价格+裤子的价格,买上衣比裤子多用的钱=上衣的价格-裤子的价格。
数量关系不同解题的方法就不同。
学生丙:但是都要先算出一件上衣的价格。
如果根据线段图直接解决问题就简单多了。
老师:好了同学们,说说吧!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甲:我学会了画线段图。
学生乙:我学会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种问题的方法。
学生丙:我知道画图的时候不能画得太长。
老师:对,我们要根据倍数的多少来确定线段得长度。
老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小!画线段图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同学们还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想想做做”。
(1)学生审题,明确题意。
(2)说一说你的做题方法。
2.教材思考题。
(1)学生审题,明确题意。
(2)用画线段的方法解题。
(3)全班交流、讨论,集体订正。
(四)思维训练书架上有两层书,第一层的本数比第二层本数的2倍少3本,两层书共有153本。
第一层和第二层各有多少本书?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1.(1)足球比篮球多的数量=足球的数量-篮球的数量要先算足球的数量。
(2)苹果和香蕉的总箱数=香蕉的箱数+苹果的箱数要先算苹果的箱数。
2.提示: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小芳:27÷3=9(岁)妈妈:9×4=36(岁)思维训练153+3=156(本)第二层:156÷3=52(本)第一层:52×2-3=101(本)【板书设计】数量关系式:一套衣服的总价=上衣的价格+裤子的价格买上衣比裤子多花的钱=上衣的价格-裤子的价格【教学反思】1.本节是在学生掌握了用摆纸条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之后,抽象出的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画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体验解决问题中的思考策略。
“策略”如一根红线,贯穿全课的教学。
2.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可以在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练习中习得,而策略却不能从外部直接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中感悟获得。
在这节课中循循善诱,丝丝入扣,引导学生探索出画线段图整理的方法,并让学生认识到这种策略的优势,使学生逐步接受了“先画图,再解答”的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为以后解决稍复杂的数学问题奠定了知识和方法的基础。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同时,老师也非常重视与学生之间真诚地交流,虚心接受学生的建议,并且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对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的方法回顾与总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
2.让学生熟悉用画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使做题更加便捷。
3.通过审题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分析题意,提炼出有助于解题的相关信息;并且通过小组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题意,列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练习(一)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练习。
(1)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2)学生独立计算,明确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