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三全套课时训练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三全套课时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1)走近细胞(限时:30分钟,分值:100分)[基础通关练]1.时隔多年,韩国再度出现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MERS病毒可有效地感染人肠上皮细胞。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感染人体细胞的病毒的遗传物质均为DNAB.MERS病毒、人肠上皮细胞均能完成能量的转换C.MERS病毒可为某些大分子物质合成提供模板D.MERS病毒不能为“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提供事实支持解析:选C。

可感染人体细胞的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A错误;MERS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不能完成能量的转换,B错误;MERS病毒可为某些大分子物质如自身核酸合成提供模板,C正确;MERS病毒必须寄生在小肠上皮细胞中才能存活,能为“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提供事实支持,D错误。

2.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有多种组织和系统B.病毒无细胞结构,故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C.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解析:选C。

并不是所有的生物体均有多种组织和系统,如植物没有系统,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和系统,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故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错误;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正确;不同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不同,D错误。

3.下列有关细胞学说,说法正确的是()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发现了细胞并创立细胞学说B.细胞学说指出生物是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并由细胞发育而来C.“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也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和生物体结构都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解析:选C。

细胞是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的,A错误;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是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并由细胞发育而来,B错误;“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对细胞学说进行了重要补充,也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C正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并没有揭示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D错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3含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3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3一、选择题1.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生物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肥胖、龋齿和某些糖尿病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长期糖摄入量超标有关B.在评价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应注重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C.DNA指纹法的原理是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D.鸡蛋、肉类煮熟后容易消化,是因为高温使肽键断裂解析:选D。

经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变得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催化水解,但高温不破坏肽键,D项错误。

2.(2024·大湾区高三一模)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依赖于其独特的结构。

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B.DNA分子螺旋化程度的不同可能影响其复制的进行C.蛋白质在高温下失活是因为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D.组成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不同导致功能出现差异解析:选D。

组成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D项错误。

3.(2024·龙岗高三期中)核酸是细胞中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中的DNA是环状的,真核细胞中的核DNA是链状的B.人体细胞中的RNA是由DNA转录而得到的单链核酸,无碱基间的配对C.DNA和RNA所含的碱基不同,五碳糖和磷酸也不同D.细胞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主要遗传物质是DNA解析:选A。

原核细胞中的拟核区和质粒都是环状DNA,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核DNA呈链状,A项正确;人体细胞中的RNA一般是单链,但tRNA 折叠成三叶草形,存在部分双链区域,有碱基间的配对,B项错误;DNA和RNA所含的五碳糖不同,碱基不完全相同,但磷酸是相同的,C项错误;细胞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只有一种,即DNA,D项错误。

4.(2024·广东六校高三联考)研究发现,细胞内普遍存在被称为“分子伴侣”的一类蛋白质,该类蛋白质可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其本身不参与组成最终产物并可循环发挥作用。

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专题精选复习题2

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专题精选复习题2

专题3 胚胎工程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2009年广东卷)正常精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细胞的很多结构退化消失,但保留了大量线粒体,因为线粒体可以合成精子运动所需的()A.乙醇B.ATPC.胰岛素D.淀粉2.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

产生这一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A.试管动物培养B.胚胎移植C.胚胎分割移植D.受精卵移植3.(2009年海南卷)为精子运动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A.中心粒B.线粒体C.高尔基体D.溶酶体4.利用ES细胞治疗肝衰竭,能实现此过程的最重要原因是()A.细胞分裂B.细胞特化C.细胞分化D.细胞增殖5.(2009年江苏卷)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和有机物总量在不断增加B.胚胎分割时需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C.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核大、核仁小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等特点D.胚胎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细胞,可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取6.(2009年全国卷Ⅱ)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B.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C.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D.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发育成不同的组织二、双项选择题7.利用下列细胞工程技术培养出的新个体中,只具有一个亲本遗传性状的是()A.细胞和组织培养B.细胞融合C.动物胚胎移植D.克隆羊技术(多利)8.胚胎移植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A.解决某些不孕症者的生育问题B.治疗某些遗传病C.提高良种家畜的繁殖力D.提高动物的抗病力三、非选择题9.干扰素是能够抑制多种病毒复制的抗病毒物质。

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从人的T淋巴细胞中提取干扰素基因转入牛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牛乳腺生物发生器,使牛乳汁中含有人体干扰素。

下图1是利用多种生物工程技术获得转基因牛的基本操作流程,图2是图1中A阶段部分过程。

请分析回答:(1)为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通常给供体母牛注射。

广东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4章第3节(新人教必修1)

广东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4章第3节(新人教必修1)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2009年珠海二模)将一株呈现缺磷症状的植物,移栽到含有磷酸盐的完全营养液中,植物体对磷酸盐的相对吸收量与通气状况有关(如下图)。

图中X表示磷酸盐溶液中通入气态氮时,植物对磷酸盐的相对吸收量;Y表示磷酸盐溶液中通入空气时,植物对磷酸盐的相对吸收量。

对上述吸收状况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氧气供应充足有利于磷酸盐转变为可吸收状态B.气态氮供应充足不利于磷酸盐转变为可吸收状态C.在一定范围内,氧气供应直接影响植物对磷酸盐的主动运输D.在一定范围内,气态氮直接阻止植物对磷酸盐的主动运输2.(2010年广东六校联考)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 表示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是根毛细胞的细胞膜,通过中耕松土可促进b物质的吸收B.若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O2、CO2C.若是肝细胞膜,进食后3~4小时,C代表的激素胰岛素将会增多D.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选择透过性3.下列现象属于自由扩散的是( )①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膜②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③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④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液泡膜⑤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原生质层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③⑤4.(2009年杭州模拟)人体中,K+很容易穿过细胞膜,但许多细胞内部的K+比这些细胞外部的K+浓度要高,如人的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中K+的浓度高30 倍。

这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5.在哺乳动物体内,葡萄糖进出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6.(2009年黄冈模拟)将水稻培养在含有各种营养元素的培养液中,发现水稻吸收硅多,吸收钙少。

这是因为水稻根的细胞膜( )A.吸附硅的能力强,吸附钙的能力弱B.运载硅的载体多,运载钙的载体少C.吸收硅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吸收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吸收硅不需要能量,吸收钙需要能量二、双项选择题7.下列哪组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 )A.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B.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C.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D.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8.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光镜下所能看到的现象是( )A.液泡变小,颜色由浅变深B.液泡变小,颜色由深变浅C.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D.细胞膜、液泡膜结构清晰三、非选择题9. 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 A 代表 分子;B 代表;D 代表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训练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训练3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1-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解析根据题图所示,①由②③④构成,属于细胞外液。

②与④可以相互渗透,④只能向③渗透,③只能向②渗透,则可推知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⑤为细胞内液。

答案B2.下列不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A.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B.碳酸钠+碳酸→碳酸氢钠C.抗毒素中和外毒素D.丙酮酸+水→二氧化碳+[H]+能量解析D项所述生理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不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

答案D3.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解旋酶④二氧化碳⑤唾液淀粉酶⑥甲状腺激素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胰岛素A.②③④⑥ B.①③⑤C.①③⑤⑦ D.③⑤⑥⑧⑨解析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解旋酶存在于各种细胞内,而唾液淀粉酶存在于唾液中,唾液不属于体液。

答案B4.右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有区别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答案D5.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解析内环境主要指细胞外液,内环境稳态调节也主要是对细胞外液成分和理化性质的调节,而红骨髓产生新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成分和理化性质的调节。

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人类遗传病

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人类遗传病

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讲人类遗传病一、选择题1•下图的4个家系,带阴影的为遗传病患者,白色表现正常。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yO 匚斤・B-r* □西廉删甲乙丙丁•時妞A. 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B. 肯定不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显性遗传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C. 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为1/4D. 家系丙中,女儿不一定是杂合子解析: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特点是母患子必患,所以丁一定不是色盲遗传。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所以甲、乙肯定不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

家系甲中,该遗传病有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不管是哪种遗传病,这对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都为1/4。

家系丙中,该遗传病有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或伴X显性遗传,所以家系丙中,女儿有可能是纯合子,也有可能是杂合子。

答案:A2. (2010广州质检)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四个家庭所作的单基因遗传病的调查结果,下列推断最恰当的是()A. 甲家庭情况说明该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B. 乙家庭情况说明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C. 丙家庭情况说明该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D. 丁家庭情况说明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解析:根据口诀“有中生无为显性;无中生有为隐性 ”,可以判断丁家庭的遗传病一定是隐性遗传 病。

答案:D3. (2010潍坊模拟)下图是苯丙酮尿症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不A. 8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B. 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 若8与9婚配生了两个正常孩子,则第三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1/9D. 若10与7婚配,生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1/4解析:根据3和4正常、女儿患病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若用A 和a 表示相关的基因, 则3和4的基因型均为 Aa,8的基因型为1/3AA 、2/3Aa,9基因型为Aa ,若8与9婚配,其孩子患 病概率为2/3 >1/4= 1/6, 10的基因型为 Aa,7的基因型为aa ,生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1/2 >1/2 = 1/4。

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课时训练题3

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课时训练题3

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选择题1.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对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让其中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1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有98个噬菌体的DNA含32P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D.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知,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噬菌体的DNA含32P。

由于噬菌体只能营寄生生活,因此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噬菌体,而必需用活的细菌来培养噬菌体。

答案:D2.(2010·广州检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RNA是遗传物质D.DNA是遗传物质解析:这两个实验只能证明DNA为遗传物质。

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是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D3.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以下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①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②利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③用噬菌体分别与含有35S和32P的细菌混合培养④放射性检测⑤离心分离A.①③⑤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①③⑤④解析:噬菌体不能用一般培养基培养,应先获得分别由35S和32P标记的细菌,再让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5S和32P标记的细菌,从而获得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再离心分离,最后进行放射性检测。

答案:A4.科学家用含有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待大肠杆菌解体后15N () A.不出现在T2噬菌体中B.仅发现于T2噬菌体的DNA中C.发现于T2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D.仅发现于T2噬菌体的外壳中解析: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中增殖时,所用原料(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都来自大肠杆菌。

广东省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3章 第2节新人教必修1

广东省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3章 第2节新人教必修1

广东省2011 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3 章
第2 节新人教必修1
第2 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2009 年潮州二模)右图是线粒体内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F0 和F1 两部分构成了ATP 合成酶。

F0 镶嵌在膜中,则F1 位于()A.内膜与外膜之间
B.细胞质基质中
C.线粒体基质中
D.线粒体的嵴中
2.(2009 年江门二模)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蝌蚪的尾逐渐消失,与这一”自溶”现象有关的细胞器是( )
A.线粒体B.溶酶体
C.核糖体D.细胞核
3.(2009 年揭阳二模)各种细胞器在细胞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下列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有关
B.液泡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
C.线粒体在小鼠受精卵的分裂面附近比较集中
D.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都是在叶绿体囊状结构上进行的
4.(2009 年韶关二模)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具有叶绿体
B.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都具有线粒体。

广东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1章第1节(新人教必修2)

广东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1章第1节(新人教必修2)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2009年江门二模,改编)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为什么F1只有显性性状、F2又出现隐性性状?”属于孟德尔提出的问题之一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D.“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2.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

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尾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

则不能存活的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A.TTB.TtC.ttD.TT或Tt3.(2009年重庆一中模拟)李明的血型是O型,其母血型为A型,父亲血型为B型。

则李明的妹妹和他的血型相同的概率是()A.1/16B.1/8C.1/4D.1/24.(2010年广东六校联考)下列不可用2n表示的是()A.含有n对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数量B.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所产生的DNA分子数C.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D.孟德尔遗传实验中,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F2表现型种类5.(2009年上海卷)小麦的粒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

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

将红粒(R1 R1 R2 R2)与白粒r1 r1 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是()A.4种 B.5种C.9种 D.10种6.(2009年重庆一中模拟)鼠的毛色类型由等位基因B、b控制,甲、乙黑毛鼠分别与褐毛雄鼠丙交配,甲三胎生出9只黑毛幼鼠和7只褐毛幼鼠,乙三胎共生出19只黑毛幼鼠,则甲、乙、丙三只亲鼠的基因型依次为()A.BB、Bb、bbB.bb、Bb、BBC.Bb、BB、bbD.Bb、bb、BB二、双项选择题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纯合体自交的后代是纯合体B.杂合体自交的后代有纯合体C.两种纯合体杂交其后代仍是纯合体D.杂合体杂交的后代全是杂合体8.(2010年浏阳一中月考)一对夫妇所生孩子的血型,从理论上讲可以有A型、AB型和O型。

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生物的变异

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生物的变异

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一讲生物的变异一、选择题1. 下面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B. 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一定能改变性状C. 突变基因一定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D. 突变基因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解析: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般不传递给子代。

由于不同密码子可能决定相同氨基酸,所以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不一定能改变性状。

基因突变可以自发产生,也可以诱发产生。

基因突变由于DNA 分子中碱基对发生替换、增添或缺失,所以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

答案:D2.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 我国科学家培育的抗虫棉,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 育种工作者培育无子西瓜,利用的原理不是基因重组解析: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才是基因重组。

三倍体无子西瓜利用了染色体变异原理。

答案:B3. (2010济南统考)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之间进行重新组合,称为基因重组。

下列各选项中能够体现基因重组的是( )A. 利用人工诱导的方法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B.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生产干扰素的大肠杆菌C. 在海棠枝条上嫁接苹果的芽,海棠与苹果之间实现基因重组D.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涂抹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以获得无子番茄解析:广义的基因重组除了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交叉互换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外,还包括不同生物之间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答案:B4. (2010深圳调研)生物体内的基因重组()A. 能够产生新的基因B. 在生殖过程中都能发生C.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 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可发生解析:生物体内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能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选择题1. (2009温州质检)下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

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A. 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B. 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C. 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D. 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解析:要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将该药物分别放置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对反射弧的某一位点进行刺激,看兴奋能否通过药物放置点,观察指标为效应器的反应。

若将药物放于B处,刺激C点,因兴奋不经过药物放置点, 所以该实验设置对于实验目的来说无意义。

答案:C2. 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不需要消耗ATP的C.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D.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兴奋在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刺激突触后膜完成的,是单向传递的。

答案:C3. 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 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 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 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是单向传递的,所以依图可确定A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端与效应器相连接,传导方向从A端到B端。

刺激E点,兴奋不能传到D点,若再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选择题1.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对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让其中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1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有98个噬菌体的DNA含32P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D.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知,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噬菌体的DNA含32P。

由于噬菌体只能营寄生生活,因此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噬菌体,而必需用活的细菌来培养噬菌体。

答案:D2.(2010·广州检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RNA是遗传物质D.DNA是遗传物质解析:这两个实验只能证明DNA为遗传物质。

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是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D3.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以下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①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②利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③用噬菌体分别与含有35S和32P的细菌混合培养④放射性检测⑤离心分离A.①③⑤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①③⑤④解析:噬菌体不能用一般培养基培养,应先获得分别由35S和32P标记的细菌,再让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5S和32P标记的细菌,从而获得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再离心分离,最后进行放射性检测。

答案:A4.科学家用含有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待大肠杆菌解体后15N () A.不出现在T2噬菌体中B.仅发现于T2噬菌体的DNA中C.发现于T2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D.仅发现于T2噬菌体的外壳中解析: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中增殖时,所用原料(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都来自大肠杆菌。

由于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所以大肠杆菌内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都含15N。

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中都含有15N。

答案:C5.(2010·苏锡调研)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实验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说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说明了R型活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S型菌C.说明了R型活菌是无毒性的D.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无毒性的解析:格里菲思的实验属于体内转化实验,不能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只能证明S型细菌含有能让R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

答案:A6.如图所示,甲、乙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交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解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因此用“杂交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则在植物细胞中产生的新一代病毒与提供核酸的病毒相同。

答案:D7.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最可能发生的是()解析:图解中家禽体细胞标记32P,H5N1病毒寄生后被32P标记。

将含32P的H5N1 寄生在35S的家禽体细胞中则子代新合成的蛋白质全部含35S,而子代中只有少数含有32P的核酸,故D结果正确。

答案:D8.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A.①④B.②④C.①⑤D.③⑤解析:32P标记的是磷酸基团,即①;35S标记的是蛋白质的R基,即④,而不是⑤(肽键)。

答案:A9.(2010·通州调研)肺炎双球菌分为具有荚膜的S型菌株和不具有荚膜的R型菌株。

艾弗里分别提取了S型菌株的蛋白质、DNA和荚膜多糖等成分,再分别与活R型菌株混合后倒平板。

实验中最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现象,使艾弗里发现DNA是遗传物质()A.与DNA混合后所倒的平板出现的菌落全部是具有荚膜的B.与蛋白质混合后所倒的平板出现的菌落全部都不具有荚膜C.比较各种混合后所倒的平板,与DNA混合的那一组既有具有荚膜的菌落,又有不具有荚膜的菌落,其他组均为不具有荚膜的菌落D.与多糖混合后所倒的平板没有出现具有荚膜的菌落解析:艾弗里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进行了物质的提取分离,然后分别对每种物质进行研究。

在实验中,只有将提取的DNA与R型菌株混合后倒的平板出现了具有荚膜的菌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C10.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

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解析:理论上上清液中是不含有32P的,因为噬菌体的DNA全部注入到了大肠杆菌内,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中或由于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噬菌体,经搅拌、离心后会进入上清液,产生误差。

答案:C11.用含15N、35S、32P的噬菌体去侵染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细菌,则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 A.只含32PB.大多数含有15N和32PC.少数含15N、35S和32PD.全部不含35S解析:亲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15N和32P,蛋白质中含有15N和35S,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细胞内,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所以子代噬菌体中少数含有15N和32P,全部的子代噬菌体都不含35S。

答案:D12.(2010·佛山质检)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果细菌体内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1P和32S,噬菌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2P和35S,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A.1/4和1 B.3/4和0C.1/4和0 D.3/4和1解析: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是用细菌的蛋白质为原料重新合成的,因此所有新的噬菌体中都不含35S;假如一个含有32P的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利用31P复制了三次,在复制后的8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有32P,占所有噬菌体的1/4。

答案:C二、非选择题13.(2010·清华附中模拟)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

请回答:(1)分析图A可以看出,加热杀死有毒的S型细菌与活的R型无毒的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可选用下列哪一组()A.14C和18O B.35S和32PC.14C和32P D.35S和18O(3)分析图B可以看出,该实验获得成功的最关键设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图A可以看出,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与活的R型无毒的细菌混合后,可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小鼠将死亡。

(2)蛋白质含有S,不含P元素,核酸含有P而不含S元素,因此可用35S和32P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

(3)分析图B可知,加入S型细菌DNA,R型无毒的细菌发生转化,表现了S型细菌的性状,这说明S型细菌的DNA进入了R型细菌细胞中,实现对其性状的控制,也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该实验获得成功的最关键设计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答案:(1)死亡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活的有毒的S型细菌,使小鼠死亡(2)B(3)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14.(2010·启东质检)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在离心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是误差的来源 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32P 标记一噬菌体的DNA ,让此噬菌体去侵染含31P 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 检测到有128个噬菌体放出,则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含32P 的噬菌体与含31P 的噬菌体的比例为________。

在进行此实验之前,你怎样才能使噬菌体的DNA 标记上32P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