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公开课

合集下载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赤壁赋》的思想内容。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文中景、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疏通文意。

(2)感受文中所描绘的赤壁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学习景、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人生哲理。

(2)体会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学生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入理解文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关赤壁之战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赤壁之战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苏轼在赤壁游览时写下了一篇著名的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赤壁赋》。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重点突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以及被贬黄州的经历。

(2)讲述《赤壁赋》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苏轼写作此文时的心境。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出文中的生字词和长难句。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对重点字词和句子进行讲解。

5、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文中描绘了怎样的赤壁景色?找出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2)作者在游览赤壁时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或句子。

(3)作者是如何将景、情、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6、拓展延伸(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苏轼旷达乐观人生态度的理解和感悟。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集合7篇)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集合7篇)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赤壁赋》公开课教案(集合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赤壁赋》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1学习目标:1、学习文言知识2、体会感情,领悟思想教学过程一、导入:先看一组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沧海一粟遗世独立不绝如缕正襟危坐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水光接天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如此多的成语竟然出自同一篇文章《赤壁赋》,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生命力之旺盛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篇文章二、诵读1、让我们在朗朗书声中走进文本要求标画出体现感情变化的字眼,同时标画出和你产生共鸣或者电到你的句子2、学生交流自己标的句子,读给同位听,之后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老师作出点评同时告诉大家诵读的几个层次:读准字音――学会断句(语法结构、句首句末语气词)――控制语速――融入感情3、老师可以给学生示范背诵第二段前三个层次只是技术层面的,最后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需要心灵的参与让我们更加的接近苏轼,走进心灵三、感情概况刚才大家已经把有关情感的字眼标画了是哪几个词语呢?乐――悲――喜(考验大家的筛选能力)这里有赋的写法:往往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内心的一种斗争,或者为了便于表达自己复杂在情感那么为何而乐,为何而悲,又为何而喜呢?四、赏析“乐”1、为何而乐?赏到了美景如何表达自己的乐?喝酒、吟诵、唱歌2、大家选取一句表现“乐”的句子先解释,之后赏析给同位听沟通交流达到悟读3、文言知识:纵??凌??:替代法翻译3、指导赏析的角度:翻译、内容、字词的表现力(语言)、情感、联想(诗词、东坡其人、自己经历体会)老师示范赏析: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写出了喝酒唱歌的场面,一个甚字写出了自己快乐的程度,而扣舷的动作则表现了沉醉其中的心情这让我忽然就想到了笑傲江湖里面的一个场景,一群人围坐篝火旁齐唱“沧海一声笑”,当时看了非常感动,沧海?为何还笑?那种经历江湖一切险恶之后笑看苍生的心态体现了出来4、快乐到一定程度,人们都会唱起来那么苏轼唱了什么呢?体会唱词,前后四人一起研讨,一个同学按照自己体会的感情读出来,其他三人一起分析读析融为一体1兮:来自屈原,屈原经常叹息,所以此字要拉长读,属于长叹2美人:来自屈原,往往以香草美人入诗,香草自比,美人则是自己在理想或者圣主贤臣的代表对美人什么态度?从悲伤中我们体会出苏轼那种不放弃人生追求的精神?什么追求?还是有儒家思想的入世精神所以我们要从悲伤的歌声中体会出这种昂扬向上写作此文,被贬偏远的黄洲做团练副使,相当于被流放,远离都城这时他已年迈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知人论世)五、赏析“悲”1、想起自己的遭遇,本来还喝酒唱歌的忽然悲从心来那么,悲伤哪些内容呢?在朗读中体会并且赏析,有体会你先别告诉别人,一会儿考考别人提问要具体2、文言知识:渺:渺小哀:哀伤羡:羡慕(补字翻译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结构分析(对文: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到底算什么?这个问题引发古今中外无数人的感慨比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比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比如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4、方其??而今安在哉!:1读出前后情感的变化最后一个句子重读以表达感慨之情2体现了苏轼的什么情感?有钦佩,有羡慕,有悲哀为何钦佩?因为自己也希望有象曹操一样的功业,强烈的入世思想的体现到这里如果文章结束,那就不是苏轼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够在这种无路可走的时候,找到一个突破口,从而超越自己,从而也就超越了别人正如莫泊桑所言:人的一生,不像你想的那么好,也不像你想的那么坏关键看你如何突围六、感悟“喜”苏轼如何超越了自己呢?他的超越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给你带来什么感悟(1)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回扣了首段,一开始本来就沉浸在美景之中的回归自然,回归纯净,回归自我(2)“物与我皆无尽也”如何理解?物是永恒的,但人为何也说永恒呢?从儒家思想来说,人可以不朽,但需要通过一些途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达到三者任何一个,都算作永恒从道家思想来说,讲究“一死生”,注意道家思想和道教的区别道家尊崇崇尚自然,顺应事物发展规律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方式佛家思想的禅宗:讲究生死轮回,生命完成一次生死如同月亮完成一次圆缺,生生死死循环不止,生命的轮回让人不再感觉生命的短暂(3)苟非吾之所有??:轻视物质的东西,轻视有限的时空《观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渡海》:兹游奇绝冠平生当别人都在关心你到底能飞多高的时候,有个人还在关心你飞的累不累,这就是友情(4)这里的“喜”和开头的“乐”内涵一样吗?区别是什么?乐:面对突来的美景的欣然反应,未经思考的接受,侧重感官的体验如同当今很多人登山后的“啊??啊??”但我们已经看到“乐极生悲”喜:是理性思考之后达到的一种精神的解脱,是感情淬火后发自内心的欣喜,这里的喜是“喜从悲来”七、自我救赎在入世与出世,在积极与消极的斗争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儒释道多种文化的浸润,三种思想完整的融入了苏东坡的内心并达到了和谐与统一为何会达到这种和谐?的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情商比较高当然情商的来源还是一个人不断的积累当年苏轼从海南回内陆,运河夹道千万人观看,他们看的哪里是苏轼,他们的表现只能解释为对文化的敬仰,对一种豁达人生态度的执着,这观摩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延伸我们不可考,在时间的延伸上我们也是观摩者之一这充分的说明了苏轼的不朽,中国文化的不朽当年苏轼看到这种情况,他怎么反应?既没有挥手“同志们好”,也没有受宠若惊他的一句“莫非看杀轼否”,以苏东坡式的豁达与幽默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八:背诵你最喜欢的句子板书设计赤壁赋苏轼诵读:字音、断句、语速、情感《赤壁赋》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标:1、指导预习,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字词句意的习惯。

赤壁赋全省一等奖公开课精品课件

赤壁赋全省一等奖公开课精品课件

赤壁赋全省一等奖公开课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赤壁赋》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本节课主要围绕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字词解释、句式分析、文章主题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赤壁赋》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领悟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句式的理解和分析,艺术特色的领悟。

教学重点:字词解释,文章主题的把握,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赤壁古战场的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苏轼,讲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3. 课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4. 字词解释:讲解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5. 句式分析:分析文章中的特殊句式,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6. 主题探究: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句,把握文章主题。

7. 艺术特色:分析文章的艺术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8.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典型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9.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赤壁赋》2. 主要内容:作者:苏轼背景介绍:赤壁之战字词解释:略句式分析:略主题:怀古咏史,抒发感慨艺术特色:借景抒情,对比映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下列词语:赋、对仗、排比、夸张、比喻。

分析文章中的对比映衬手法。

体会作者的情感,用自己的话表述。

2. 答案:解释词语:略分析对比映衬:文章通过对比赤壁战场的今昔景象,映衬出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体会情感:作者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历史沧桑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赤壁赋》全文;(2)理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3)分析并欣赏《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的内涵;(2)学会对比分析,将《赤壁赋》与其他名篇进行参照,提高鉴赏能力;(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赤壁赋》所描绘的画面,增强审美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培养高雅的情趣;(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二、教学重点:1. 《赤壁赋》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2. 《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3. 理解并把握《赤壁赋》中所展现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赤壁赋》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 对《赤壁赋》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感悟和领会;3. 对比分析《赤壁赋》与其他名篇的差异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赤壁赋》的内涵;2. 利用案例分析法,解析《赤壁赋》中的典型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学会欣赏《赤壁赋》的艺术特色;4. 运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感受《赤壁赋》所描绘的画面,增强审美体验。

五、教学内容:1. 介绍《赤壁赋》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2. 分析《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3. 解读《赤壁赋》中所展现的人生哲理;4. 对比分析《赤壁赋》与其他名篇的差异和特点;5.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要介绍《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苏轼,激发学生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了解文章大意,对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进行查阅;3. 课堂讲解:对《赤壁赋》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4.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分析《赤壁赋》与其他名篇的差异和特点;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赤壁赋》中所展现的人生哲理的感悟;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赤壁赋》的艺术价值和人生哲理;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赤壁赋》的朗读和背诵,深入理解课文。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反复诵读,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处世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准确翻译全文。

(2)体会文中景、情、理交融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1)领悟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人生哲理。

(2)探讨文章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有关赤壁之战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

然后提问:“对于赤壁之战,大家都有所了解,那么宋代文学家苏轼在游览赤壁时又有怎样的感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赤壁赋》。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经历,突出他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一生多次被贬的坎坷遭遇。

2、讲述苏轼创作《赤壁赋》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他在被贬黄州期间的心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分组讨论,逐句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针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中的“冯虚”等。

3、让学生总结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做好笔记。

(五)研读课文,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描绘了怎样的赤壁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讨论后明确:文章描绘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白露横江等优美的景色,营造出一种空灵澄澈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夜游赤壁时的舒畅心情。

2、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1)提问:作者的情感在文中有没有发生变化?是如何变化的?(2)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内容完整赤壁赋优秀公开课课件

内容完整赤壁赋优秀公开课课件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注意语言清晰、准确,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汇。
2.语调抑扬顿挫,突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关注。
3.适当运用停顿,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二、时间分配
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阅读全文:10分钟,让学生熟悉文本。
3.词汇解析、句式分析、修辞手法探讨:25分钟,详细讲解重点、难点。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段落,涵盖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2.难度适中,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3.有一定的开放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2)答案:
教师在提供答案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答案的准确性,确保翻译符合原文的意思。
2.答案的规范性,使用标准的现代汉语表达。
3.答案的指导性,指出学生翻译中的错误,提供修改建议。
2.课堂提问环节,未能关注到所有学生的参与度。
3.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反馈关注不够,未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改进措施
1.调整时间分配,保证每个环节的充分开展。
2.关注全体学生,提高课堂参与度。
3.加强课堂互动,及时了解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4.注重课后反思,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句式分析、修辞手法探讨。
重点:全文阅读、词汇解析、主旨提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PPT、黑板、粉笔。
2.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赤壁古战场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阅读全文:学生齐读《赤壁赋》,感受古文的韵味。
3.词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文中生僻词汇,理解句意。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赤壁赋》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欣赏《赤壁赋》中的优美词句和独特的文学手法。

解读并运用文中的历史知识和哲学思想。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赤壁赋》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关联和区别。

运用角色扮演等互动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个人情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引导学生从《赤壁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分析并欣赏《赤壁赋》中的词句和文学手法。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历史知识和哲学思想。

2.2 教学难点《赤壁赋》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

理解并解读《赤壁赋》中的深层含义。

将《赤壁赋》中的知识和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赤壁的图片或相关文物,引发学生对赤壁的兴趣。

简要介绍《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及其文学地位。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赤壁赋》的主题和意义。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分析《赤壁赋》中的词句和文学手法。

3.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或讨论。

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赤壁赋》中的难点问题。

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3.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赤壁赋》中的历史知识和哲学思想。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赤壁赋》中的知识和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强调《赤壁赋》中的重要观点和价值观。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口头报告、写作等多种评价方式。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

统编版新教材《赤壁赋》公开课精品课件1

统编版新教材《赤壁赋》公开课精品课件1

统编版新教材《赤壁赋》公开课精品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统编版新教材《赤壁赋》作为教学内容。

该文选自教材第二单元“文言文阅读”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苏轼生平简介、赤壁之战历史背景、赋文学特点以及文本深入解读。

《赤壁赋》以其精妙文言、深厚文化底蕴、独特艺术魅力,展现我国古典文学瑰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赤壁赋》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及赋文学特点;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引导学生领悟文本中审美情趣和哲理思想,提升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本深入解读,理解苏轼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技巧掌握,文本分析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赤壁赋》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赤壁古战场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作者生平简介:介绍苏轼生平事迹,为学生理解文本奠定基础;3. 文本阅读:带领学生通读全文,讲解赋文学特点;4. 例题讲解:选取文中典型句子,分析文言文阅读技巧,如词义、句式等;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文本分析:深入解读《赤壁赋》,分析苏轼思想感情;六、板书设计1. 《赤壁赋》2. 内容:作者:苏轼背景:赤壁之战文学特点:赋重点句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文中重点句子;(2)分析《赤壁赋》文学特点;(3)谈谈你对苏轼思想感情理解。

2. 答案:(1)重点句子翻译见附件;(2)文学特点:赋为文体,骈散结合,文辞华美;(3)苏轼思想感情:抒发对历史兴衰、人生哲理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赤壁赋》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及赋文学特点。

课后,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有关苏轼作品,深入解其人其文,拓展知识面。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疏通文意。

3、感受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4、学习本文景、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疏通文意。

(2)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变化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2、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景、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不少苏轼的诗词,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等。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情感丰富。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经典散文——《赤壁赋》,感受他在赤壁之下的所思所感。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1、苏轼(1037 年 1 月 8 日—1101 年 8 月 24 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2、写作背景:《赤壁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年)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黄州城外有赤壁矶,风景优美,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旧址。

苏轼曾多次游览此地,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散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四)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1、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遇到不懂的地方,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巡视各小组,解答学生的疑问。

3、重点词句讲解(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缓缓地。

兴,起。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024年赤壁赋公开课课件

2024年赤壁赋公开课课件

2024年赤壁赋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赤壁赋》全文解读,重点分析苏轼的写作背景、文章结构、修辞手法、思想内涵等方面。

具体章节为:《赤壁赋》第一至第四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赋中所表达的情感。

2. 分析《赤壁赋》的篇章结构,掌握赋的写作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赤壁赋》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赋的写作特点,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赤壁古战场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同时注意字音、词义等方面的掌握。

3. 课文分析:a. 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赋中所表达的情感。

c. 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并举例分析。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赤壁赋》的典型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一道关于修辞手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赤壁赋》2. 内容:a. 作者:苏轼b. 篇章结构:起、承、转、合c. 修辞手法:对偶、排比、设问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赤壁古战场的短文。

2. 答案示例:赤壁,一处历史悠久的古战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赤壁赋》的内容和修辞手法。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赤壁赋》,具体内容包括文章的全文讲解,重点解析文章的背景、作者情感、修辞手法、描写技巧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赤壁赋》的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描写技巧的把握。

教学重点:《赤壁赋》的背景、作者情感、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背景介绍:讲解《赤壁赋》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

3.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4. 课文解析:a. 分析作者情感,讲解作者如何通过描绘赤壁景色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b. 分析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c. 分析描写技巧,如对比、衬托等,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技巧。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赤壁赋》2. 主要内容:a. 背景介绍b. 作者情感c. 修辞手法d. 描写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赤壁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题。

b.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举例说明。

c. 选取一段课文,进行朗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答案:a. 《赤壁赋》主题:忧国忧民,抒发壮志豪情。

b. 略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b. 组织学生参观赤壁古战场,加深对《赤壁赋》的理解。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赤壁赋》全文;(2)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的思想内容;(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2)领会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赤壁赋》全文;(2)掌握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3)学会文言文阅读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字、难词的释义;(2)苏轼的文学思想及作品中的哲理;(3)如何把握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苏轼的其他作品,深入理解《赤壁赋》的特点;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赤壁赋》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2)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3)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大意;(2)分组讨论,解答生僻字、难词的含义;(3)教师辅导,解答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2)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3)阐述苏轼的文学思想及作品中的哲理。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并背诵《赤壁赋》;(2)对比分析苏轼的其他作品,总结《赤壁赋》的特点;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文言文阅读技巧的重要性;(3)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古代文学。

高中语文《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范文

高中语文《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范文

高中语文《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理解《赤壁赋》的文学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2.分析《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领悟《赤壁赋》所传达的历史感悟和人生哲理。

4.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赤壁赋》的文学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2.《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赤壁赋》所传达的历史感悟和人生哲理。

2.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教师讲解《赤壁赋》的文学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2.学生预习《赤壁赋》,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

3.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赤壁赋》的文学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2)学生分享对《赤壁赋》的初步了解和感受。

二、课文阅读与分析(1)学生齐读《赤壁赋》,感受赋的韵律美。

(2)教师讲解《赤壁赋》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赤壁赋》所传达的历史感悟和人生哲理。

”(2)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赤壁赋》所传达的历史感悟和人生哲理。

(3)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赤壁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赤壁赋》,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领悟作品所传达的历史感悟和人生哲理,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深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课后作业环节,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写作困难,教师需关注并给予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教学效果良好。

重难点补充:一、课文阅读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赤壁赋》开头的描写,提问:“同学们,苏轼是如何描绘赤壁的景色的?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教师进一步提问:“苏轼在赋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他对这些人物有何评价?”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苏轼在《赤壁赋》中是如何表达对历史的感悟的?”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苏轼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感悟,他认为历史是不断变化的,英雄人物虽然风光一时,但最终都会被岁月遗忘。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语文》必修二,具体内容为《赤壁赋》。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东晋末年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文章的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赤壁赋》的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国家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的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理解。

2.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思想的领悟、爱国情怀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赤壁古战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教师巡回指导。

3. 讲解:教师对文章的篇章结构、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主题思想。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苏轼,面对赤壁之战的景象,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一段精彩描写,讲解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其他精彩段落。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文章《赤壁赋》2. 章节内容:赤壁之战的景象、作者感慨、主题思想3. 修辞手法:对比、排比、设问、引用等4. 主题思想:国家兴亡、人生哲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2. 答案:见教材课后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提高文学素养。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掌握赋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意境和主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感受作者博大的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赤壁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 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与应用。

2. 把握《赤壁赋》的意境和主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赤壁赋》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文章的艺术特色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对《赤壁赋》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了解文章大意,标记生僻字词。

3. 讲解字词:针对学生标记的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4. 分析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赤壁赋》的结构,领悟作者的行文思路。

5. 解读意境: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感受苏轼的思想情感。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和主旨。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苏轼的人文情怀。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9.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0.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赤壁赋》的文言文内容理解程度,以及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后作业、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评价指标:字词掌握情况、文章结构分析、意境感悟、合作探讨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提前熟悉《赤壁赋》的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中学语文优质公开课课件精选赤壁赋

中学语文优质公开课课件精选赤壁赋
《赤壁赋》
执教教师:XXX
本文说的赤壁,在 现在的湖北黄冈西北 的长江边上,是一处 风景胜地。那儿矗立 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 因为形状很像鼻子, 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 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 面墙壁,所以它也被 称为赤壁。
学习目标: 1.诵读文本,说出作者的感情变化。 2.用语言描述画面,体悟其中的情感。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月出皎(jiǎo )兮,佼人僚(liáo )兮, 舒窈纠( jiū )兮,劳心悄( qiāo)兮。
1、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表达了主人 怎样的情怀?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 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 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 沦的情怀。
整体感知,把握思路,体会情 感
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饮酒乐甚--→愀然--→喜而笑 (乐 )--→(悲)--→(喜)
1、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景?此时作 者泛舟赤壁有何感受?心情如何?
一、良辰:七月既望
二、美景:
乐在 何处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思考:苏子是怎样开导客人的, 体现怎样的人生情怀?
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通过对明月、 江水的变与不变的议论,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 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 变,人生本来短暂;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 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 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 取”。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 念了。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 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表现了一种旷达开朗的胸襟和 生活态度。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精品教案精选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精品教案精选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汉语》教材第四单元“宋词”章节,详细内容为《赤壁赋》。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东晋末年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壮丽场面,展现了作者对英雄豪杰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赤壁赋》的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难点句子。

3. 通过学习《赤壁赋》,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与翻译,如“旌”、“檄”等。

教学重点:分析《赤壁赋》的文学特点,如对仗工整、辞藻华丽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引出《赤壁赋》的学习。

2. 朗读:让学生齐读《赤壁赋》,感受其语言美。

3. 讲解:分析文章的文学特点,如对仗、辞藻等,并对生僻字词进行解释。

4. 例题讲解:选取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翻译,解释翻译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文中的其他句子,并进行点评。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赤壁赋》2. 主要内容:作者:苏轼背景:赤壁之战文学特点:对仗工整、辞藻华丽重点字词:旌、檄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简述《赤壁赋》的文学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答案:(1)……(2)《赤壁赋》的文学特点为对仗工整、辞藻华丽,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被誉为“千古绝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赤壁赋》的文学特点掌握程度较好,但部分学生对生僻字词的翻译仍存在困难,今后需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有关赤壁之战的作品,如《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章节,加深对赤壁之战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与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语堂《苏东坡传》

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谪黄州,是他人生征 途上所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打击。处于逆境之中的苏轼 之所以能够及时调适心境,完成艰苦而难能的超越, 以一种旷达的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处境,以积极的 人世的态度继续自己的人生追求,在坎坷的人生道路 上不知疲惫地跋涉前进,始终保持自己的高尚人格,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他所受的儒、释、道哲学的影 响,有他经世济时的政治抱负的支撑,也有他个人独 特的修身养性的方法……但更主要的是他在自然山水 中的审美领悟,正是天地的浩然正气,山水的勃勃生 气,培育了他开阔的胸襟、高尚的情操 ,给了他自强 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使他在此后人生路上,虽多次 升沉、迭遭坎坷而仍能不改其志,始终保持积极乐观 的人生态度。当我们循着作家的笔触去“再度体验” 时,获得的就不仅仅是对作家心灵过程的了解,同时 也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涤荡和洗礼。
第一次贬谪时期。这是苏轼创作发生重大转变并 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最具有个性和魅力的文学 作品,多产生于这一时期。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 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 华,他,真正地成熟了 ---- 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 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 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 边的时刻 ……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 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 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 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 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 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据 情 感 变 化 划 分 全 文 的 段 落 。
请 在 文 中 找 出 相 关 词 句 来 回 答 。 并 依
作 者 的 思 想 感 情 是 如 何 变 化 的 ?
三 读 思 考
乐——“于是饮酒乐甚”(景) 悲——“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愀然” (情)
乐——客喜而笑” (理)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由此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现实与愿望的对比。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 可乎骤得”。
针对客人的悲情,苏子是否产生了共鸣? 看看苏子是怎样从眼前的水月中获得人生 的感悟去开导客人的?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 月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 1. 苏子对人生的积 也;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 极乐观是怎样一步 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一步导出来的?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 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 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 水与月的特点 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苟非 → 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水与月的启示 唯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 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 → 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 启示后的做法 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执教者:高艳
面对亡国的悲痛,屈原 面对官场的黑暗,陶渊明 面对权贵的淫威,李白 面对现实的苦难,杜甫 面对命运的不公,苏轼
1、体会景、情、理三者交融的特点;
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2、体验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二一 、、 整校 体正 感自 知己 全的 文读 的音 情。 感 变 化
初 读 感 知

客吹洞箫
箫声: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完成了由乐转悲的过渡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 星稀 ,乌鹊南飞' ,此非曹 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 ,东 望武昌 ,山川相缪 ,郁乎苍 苍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 者乎?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 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 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 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 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 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 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 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 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 ,抱 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 托遗响于悲风。




盈虚如彼 生老病死
逝者如斯
不变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苏子的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变”与“不变”是相对的,无论水、 月或人自身,都时时在变,又皆可不变,因 此不必为“吾生之须臾““与”长江之无穷” 悲伤。 不必哀
二是要知足常乐,非吾所有者一毫莫取,可 取用不竭者——如清风明月——则尽情享用. 不必羡
----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
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理解作者在贬 谪逆境中的心情写照及人生态度。
• 心情写照: • 借客之口: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化无 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 • 抑客伸主:自身与自然万物一样生生不息,应该以坦然的 心境欣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到大自然中寻求 精神寄托。 • 人生态度: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 乐观豁达:达则兼济天下 听任天命,随遇而安 • 穷则独善其身
1、胸怀开朗、淡泊旷达、平淡闲适的人生态度。2、“一蓑烟雨任 平生”,写出了冒着风雨漫 步旅途时的任其自然,乃是平生惯常 经历的态度;“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三句, 意蕴丰富,写出经历风雨后内心的坦荡平静,自然界如此,人生的 旅途也是如此。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自由朗读第1段,展开想象,假如让你来画 一幅《赤壁游景图》你准备怎样画?
下列哪幅图片比较符合你想象中的赤壁景象?
具体研习第二、三自然段
思考:在这样一幅美景中,在这样的 乐境中,苏子和客各有什么反应?
苏子吟诗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再读品味
1. 壬戌( rénxū) o) 2. 桂棹( zhà 3. 余音袅袅( niǎo ) 4. 幽壑( hè) 5. 嫠( lí )妇 6. 愀(qiǎo)然 o) 7. 山川相缪( liá lú 8. 舳舻(zhú )千里 9. 旌(jīng )旗 10. 酾( shī )酒 11. 横槊( shuò ) o 12. 渔樵( qiá ) 13. 扁(piān)舟 o)樽 14. 匏( pá u) 15. 蜉蝣( fúyó ng) 16. 无尽藏( zà 17. 狼籍( jí ) 18. 枕藉( jiè )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 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请同学们就苏东坡面对不幸遭遇所表现人生风范或 气度谈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周国平
词类活用
1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 侣鱼虾而友麋鹿 3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4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5 顺流而东 6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7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总结: 1 用在动词前的名词,如果不充当主语,一定要活用成状语
思考: 第一自然段都写了哪些内容? 或者说乐在何处?
乐在 何处
一、良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二、美景: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感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吾之“赤壁”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 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 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 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 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伽术修 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 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 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 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 爱开玩笑的人。
• 综观苏轼一生,从文学方面看,他无疑是一个最大 的成功者,但从政治上看,他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失 败者。他在去世前曾写过一首《自题金山画像》: • 身如已灰之木, • 心似不系之舟。 • 问汝平生功业, • 黄州惠州儋州。 • 在他自己看来,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但从文学 史的眼光来看,他的一生却又是辉煌的一生,他在 文学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是宋代其他人所无法比拟 的。
2 两个名词或一名词一代词并用,往往前一个活用成动词。
迁移练习: 1 常以身翼蔽沛公 2 莫如西归 3 函梁君臣之首 4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总结感情变化过程:
乐 景 悲 喜


景、情、理融于一体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文 艺 全 才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1、本段的感情基调 是什么,用本段中 两个字概括出来?
愀然,也即忧 愁凄怆。
2、客人为何会忧 愁凄怆呢?请同学 们结合第三段文字 归纳。
何 况 吾 辈 渔 樵 者
英 雄 伟 业 今 安 在
天 而地 自阔 身远
渺 小
人长 生江 短无 暂穷
“乐极悲来”悟读
“客人”之悲之由有三:
历史人物与自身对比。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 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宇宙无穷与人生须臾对比。由江水无穷想到 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
一 (1-2) 二 (3) 三 (4)
月下泛舟 吊古伤今 阐述哲理
乐 悲 乐
景 情 理
进一步追问——“客喜而笑”是客人的情 绪,如何又能体现作者的心情?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不知东方之既 白”于此看出,作者心情也很轻松愉快。另 外,注意这篇文章的体裁——赋,赋的常见 写法是借助于“主客问答”的形式,来表达 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无论是客人的话还 是苏轼的话,它们实则是苏轼内心矛盾的体 现,他们的对话,意味着矛盾的斗争交锋, 客的消极思想被消除,变得豁然开朗,也意 味着作者的思想豁然开通,超越了患得患失、 自怨自怜的消极心理,精神达到了更高的境 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