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公开课共21页
《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
27
泛舟游赤壁之乐的体现:
1.行为表现: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
2.直抒胸臆: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
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
明确:一“诵”,一“歌”,一“扣”,把作者的悠闲 自得,乐以忘忧之态表露无遗。
讨论:一“诵”一“歌”仅仅展现了作者之乐吗?
-
2
二、导入: 见《高考调研》开卷有益
-
3
三、文学知识
“赋” 以楚辞为源头,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
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文心雕龙》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
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
文,指赋的形貌。赋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容
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
大赋(汉):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 生僻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
小赋:抒情咏物
骈赋(魏晋南北朝):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 整。
律赋(唐):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 式对偶 外,还限制用韵,规定平仄配合,音律谐和。
文赋(宋):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
-
5
著名赋文
《闲情赋》陶渊明
13
‖背景介绍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
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 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 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 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 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 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 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统编版新教材《赤壁赋》公开课课件1
统编版新教材《赤壁赋》公开课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新教材《赤壁赋》。
具体内容包括:1. 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2. 课文阅读: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3. 章节解析:重点分析第一、二自然段,深入理解苏轼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赤壁赋》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事迹。
2. 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第一、二自然段的分析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赤壁古战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3.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4. 章节解析:分析第一、二自然段,讲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道阅读理解题,指导答题方法。
6.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一道简答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赤壁赋》2. 内容:a. 作者:苏轼b. 背景:赤壁之战c. 写作技巧:借景抒情、对比映衬d. 情感表达:怀古抒怀、忧国忧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赤壁赋》的内容,谈谈你对苏轼写作技巧的认识。
2. 答案示例: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了借景抒情、对比映衬等写作技巧,生动地描绘了赤壁战场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组织一次关于《赤壁赋》的课后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后赤壁赋(公开课用)
文章主旨
•
本文着重写苏轼自身情感的变化, 由景而乐,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 壁。又因景而悲,悲而长啸,放任漂 流,随遇而安。由“横江东来”的孤 鹤,引出道士化鹤的梦境,从而含蓄 地表达自己希望超脱尘世的心情。
最后,我们请出一位名家——余秋雨,看看他 对苏轼的“了悟”。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 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 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 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 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 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 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是(C ) A、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 “须”通 不时之须。 “需” B、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反”通“返” C、翅如车轮,玄裳縞衣,戛然长 鸣。 D、问其姓名,俛而不答。 “俛”通 “俯”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断岸,古义:陡峭 是( D ) 的江岸;今义:岸 A、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兼词,之乎
表转折
看 •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 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 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 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 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 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 回头 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 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 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 其处。
顾而乐之 顾安所得酒乎 道士顾笑
环视四周 可是 回头看 看 难道
顾
四顾寂廖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大行不顾细谨
考虑 探望、拜访
三顾茅庐之中
归而谋诸妇 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 臣尝闻大王好乐,有 诸?
兼词,之于。用 在陈述句中 兼词,之于。 用在陈述句 中 兼词,之乎。用在疑 问句尾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集合7篇)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赤壁赋》公开课教案(集合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赤壁赋》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1学习目标:1、学习文言知识2、体会感情,领悟思想教学过程一、导入:先看一组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沧海一粟遗世独立不绝如缕正襟危坐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水光接天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如此多的成语竟然出自同一篇文章《赤壁赋》,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生命力之旺盛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篇文章二、诵读1、让我们在朗朗书声中走进文本要求标画出体现感情变化的字眼,同时标画出和你产生共鸣或者电到你的句子2、学生交流自己标的句子,读给同位听,之后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老师作出点评同时告诉大家诵读的几个层次:读准字音――学会断句(语法结构、句首句末语气词)――控制语速――融入感情3、老师可以给学生示范背诵第二段前三个层次只是技术层面的,最后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需要心灵的参与让我们更加的接近苏轼,走进心灵三、感情概况刚才大家已经把有关情感的字眼标画了是哪几个词语呢?乐――悲――喜(考验大家的筛选能力)这里有赋的写法:往往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内心的一种斗争,或者为了便于表达自己复杂在情感那么为何而乐,为何而悲,又为何而喜呢?四、赏析“乐”1、为何而乐?赏到了美景如何表达自己的乐?喝酒、吟诵、唱歌2、大家选取一句表现“乐”的句子先解释,之后赏析给同位听沟通交流达到悟读3、文言知识:纵??凌??:替代法翻译3、指导赏析的角度:翻译、内容、字词的表现力(语言)、情感、联想(诗词、东坡其人、自己经历体会)老师示范赏析: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写出了喝酒唱歌的场面,一个甚字写出了自己快乐的程度,而扣舷的动作则表现了沉醉其中的心情这让我忽然就想到了笑傲江湖里面的一个场景,一群人围坐篝火旁齐唱“沧海一声笑”,当时看了非常感动,沧海?为何还笑?那种经历江湖一切险恶之后笑看苍生的心态体现了出来4、快乐到一定程度,人们都会唱起来那么苏轼唱了什么呢?体会唱词,前后四人一起研讨,一个同学按照自己体会的感情读出来,其他三人一起分析读析融为一体1兮:来自屈原,屈原经常叹息,所以此字要拉长读,属于长叹2美人:来自屈原,往往以香草美人入诗,香草自比,美人则是自己在理想或者圣主贤臣的代表对美人什么态度?从悲伤中我们体会出苏轼那种不放弃人生追求的精神?什么追求?还是有儒家思想的入世精神所以我们要从悲伤的歌声中体会出这种昂扬向上写作此文,被贬偏远的黄洲做团练副使,相当于被流放,远离都城这时他已年迈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知人论世)五、赏析“悲”1、想起自己的遭遇,本来还喝酒唱歌的忽然悲从心来那么,悲伤哪些内容呢?在朗读中体会并且赏析,有体会你先别告诉别人,一会儿考考别人提问要具体2、文言知识:渺:渺小哀:哀伤羡:羡慕(补字翻译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结构分析(对文: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到底算什么?这个问题引发古今中外无数人的感慨比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比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比如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4、方其??而今安在哉!:1读出前后情感的变化最后一个句子重读以表达感慨之情2体现了苏轼的什么情感?有钦佩,有羡慕,有悲哀为何钦佩?因为自己也希望有象曹操一样的功业,强烈的入世思想的体现到这里如果文章结束,那就不是苏轼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够在这种无路可走的时候,找到一个突破口,从而超越自己,从而也就超越了别人正如莫泊桑所言:人的一生,不像你想的那么好,也不像你想的那么坏关键看你如何突围六、感悟“喜”苏轼如何超越了自己呢?他的超越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给你带来什么感悟(1)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回扣了首段,一开始本来就沉浸在美景之中的回归自然,回归纯净,回归自我(2)“物与我皆无尽也”如何理解?物是永恒的,但人为何也说永恒呢?从儒家思想来说,人可以不朽,但需要通过一些途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达到三者任何一个,都算作永恒从道家思想来说,讲究“一死生”,注意道家思想和道教的区别道家尊崇崇尚自然,顺应事物发展规律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方式佛家思想的禅宗:讲究生死轮回,生命完成一次生死如同月亮完成一次圆缺,生生死死循环不止,生命的轮回让人不再感觉生命的短暂(3)苟非吾之所有??:轻视物质的东西,轻视有限的时空《观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渡海》:兹游奇绝冠平生当别人都在关心你到底能飞多高的时候,有个人还在关心你飞的累不累,这就是友情(4)这里的“喜”和开头的“乐”内涵一样吗?区别是什么?乐:面对突来的美景的欣然反应,未经思考的接受,侧重感官的体验如同当今很多人登山后的“啊??啊??”但我们已经看到“乐极生悲”喜:是理性思考之后达到的一种精神的解脱,是感情淬火后发自内心的欣喜,这里的喜是“喜从悲来”七、自我救赎在入世与出世,在积极与消极的斗争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儒释道多种文化的浸润,三种思想完整的融入了苏东坡的内心并达到了和谐与统一为何会达到这种和谐?的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情商比较高当然情商的来源还是一个人不断的积累当年苏轼从海南回内陆,运河夹道千万人观看,他们看的哪里是苏轼,他们的表现只能解释为对文化的敬仰,对一种豁达人生态度的执着,这观摩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延伸我们不可考,在时间的延伸上我们也是观摩者之一这充分的说明了苏轼的不朽,中国文化的不朽当年苏轼看到这种情况,他怎么反应?既没有挥手“同志们好”,也没有受宠若惊他的一句“莫非看杀轼否”,以苏东坡式的豁达与幽默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八:背诵你最喜欢的句子板书设计赤壁赋苏轼诵读:字音、断句、语速、情感《赤壁赋》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标:1、指导预习,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字词句意的习惯。
赤壁赋--公开课课件
成语归纳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 常渺小。
2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
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1、壬戌( rénxū) 10、酾酒(shī ) 2、桂棹( zhào ) 11、横槊( shuò) 3、余音袅袅( niǎo ) 12、渔樵(qiáo ) 4、幽壑( hè ) 13、扁舟( piān) 5、嫠妇( lí ) 14、匏樽(páo ) 6、愀然( qiǎo ) 15、蜉蝣(fúyóu )
7、山川相缪( liáo ) 16、无尽藏(zàng ) 8、舳舻千里 (zhúlú) 17、狼籍( jí)
9、旌旗( jīng ) 18、枕藉( jiè )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乐甚——愀然——喜而笑
1.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说说苏子与客为何而“乐”? 如何理解苏子之“乐”。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 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 -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 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 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 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 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 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 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 狱。
(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 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 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后赤壁赋(公开课课件)
其他虚词
• • • • • • • • • 到 将归于临皋 用在时间名词后,的时候 今者薄暮 疑问代词,哪里 顾安所得酒乎 连词,表目的,用来 以待子不时之须 复游于赤壁之下 在 予乃摄衣而上 于是,就 盖二客不能从焉 代词 “我”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形容词尾,------的样子 介词,同“于” 放乎中流
• 学习目标:
• 1 .掌握本文的文言考点知识; • 2 .体会本文情、景、交融的技巧; • 3 .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以及身处 困境而超脱的本色。
基础知识积累
第一段:积累词语 黄泥坂: 山坡,斜坡 顾而乐之: 环顾四周 意动,以之为乐 怎么办 已而: 何: 不久,一会儿 迫近 顾安所得酒乎: 可是 薄暮:
苏 轼
学习目标:
◇ ◇
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鉴赏写景、体悟情 感意境。
◇
品读黄州的苏轼。
目标一
检查自学效果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1.生 字
• • • • • • • • • • 过黄泥之坂 有酒无肴 履巉岩 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岩 俯冯夷之幽宫 玄裳缟衣 戛然长鸣 羽衣翩跹 俛而不答 bǎn,通“阪”,山 坡 yáo,菜肴 chán,山势高险 qiú,有角的小龙 hú,隼sǔn的别名,一种猛禽 pí ng,冯夷,水神 gǎo,白色丝绸 jiá,鸟的叫声 piān,xiān,舞蹈 fǔ,通“俯”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 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 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 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 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 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 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 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 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 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 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 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 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 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 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 其处
赤壁赋上课用精品(公开课)
所以,苏轼是——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 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 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 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
你认为当时真有 这样一场主客问 答吗?他们所表 现的人生态度有 什么不同?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 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学习目标
• 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文学常识。 • 反复诵读,提高诵读能力,体 会作者情感变化。 • 感悟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诵读感悟
对照注音,结合注释,自由阅读 ,把握文章大意。
10、酾酒( shī ) rénxū) 2、桂棹( zhà ) 11、横槊( shuò ) o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 ) qiá ) o 4、幽壑( hè ) 13、扁舟(piān ) lí ) o 5、嫠妇( 14、匏尊( pá ) 6、愀然( qiǎo) 15、蜉蝣(fú u yó ) 1、壬戌(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 自己的人生感悟。本段的感情变为 喜悦。
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 出来?
(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 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 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有时永恒的。 (2)物个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 越之心。 (3)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 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
白 纵露 一横 苇江 之水 所光 如接 天
1、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景?此时作 者心情如何?
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 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 一般。 情:“乐”。舒畅飘逸,飘飘欲 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1【设计说明】本单元学习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这类__借对山水风物的描绘,往往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__是苏轼的代表作,在语言和思想情感上都是上上之作。
对这类作品的解读往往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体会为主,让学生了解__诞生的背景,了解苏轼这位“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重在启发、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蕴含在文字里的感情,从喜欢这篇__开始,喜欢苏轼。
思考苦难、坎坷给生命带来的价值;思考当有一天世界以痛吻我时,我该以何相报。
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很注重学生自主的学习,合作的探究,独立的表现,课后的延伸,我想把一颗种子埋进学生的心里,可能现在看不见他们的不同,但也许在他们成长的路上,这颗种子就会生出根,发出芽,甚至长出一棵参天的大树。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文体知识,督促学生读懂__的字词句含义,并自主对内容进行梳理。
2、启发、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并表现__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意蕴。
3、让学生在读懂__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和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达观态度,从而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启示。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诵读合作探究延伸阅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根据你课前的学习和阅读,说说这三个词之间的关系:黄州赤壁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苏轼才与黄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谁能根据我们自学方案中的资料,点出这个案子的关键。
冤案,文字狱余秋雨说:“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于是,在苏轼来到黄州的第三年,当他再一次泛舟于赤壁之下的时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太过平静,他却突然之间把自己化作了千古绝唱。
二、逐段品读__,梳理情感变化,理解作者思想,并用声音传达自己的理解。
《后赤壁赋》公开课课件
后赤壁赋 苏轼
整体感知
• 找出文中体现情感的句子, 说说作者的情感变化。
是岁(这一年)十月之望,步( 出发 )自雪堂,
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斜坡)。霜 露既(已经 )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 环视)而乐(以…为乐)之,行歌相答。已而 (过一会儿)叹曰:“有 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 何(把…怎么样)?”客曰:“今者薄 ( 逼近 )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 鲈。顾(可是)安所(什么地方)得酒乎?”归而谋 诸( 兼词,之于 )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 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需要 )。”
萧瑟之景 ,悲凉之情Leabharlann 作者的感情?此种感情从何而来?
——悲( 予亦悄然而悲)
悲又从何而来呢?
①江山不可复识(景物,人生无常,河山疮痍满目) ②盖二客不能从焉(孤独) ③历险景,划然长啸(自然之伟大, 个体之渺小孤单 无助) ④凛乎不可久留(悲伤,恐惧)
苏轼 黄州 赤壁
• 时年45岁的苏东坡所写的赤壁二赋在我 国文学史上传为美谈。金圣叹《天下才 子必读书》“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 无前赋,后赋无谓。王世贞《前赤壁二 首》“赋是双珠可夜明。” 看来只有两 篇赤壁赋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把握苏轼 当年的所思所想。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 苏轼在《赤壁赋》中的未尽之意。
霜露既降 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 仰见明月
黄泥坂的初冬月夜,景色清朗,静谧宁馨。寥寥十 六字,逼真地写出初冬月夜静谧温馨的气氛,烘托 出主客浓厚的游兴,并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 好的铺垫。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 几何( 多少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 ( 提 )衣而上,履(登、踏)巉岩,披 (拨开 )蒙茸,踞(蹲,坐)虎豹,登虬龙,攀 栖鹘之危( 高 )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
赤壁赋 优秀公开课ppt
翻译与理解
探究文本,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第一段中哪几句话是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什 么样的感情?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清爽平静——怡然自得)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怡然自得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浩瀚无边——疏朗开阔)
本段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是景物描 写。表现了作者夜游赤壁,因秋光江景月色怡人,而 愉悦舒朗的感情。
我对客人说:“您了解那 苏子曰:“客亦知夫 江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 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象这样不断地流去,但始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 终没有消失。有时圆有时 彼 ,而卒莫消长也。 缺的月亮像那样变化,但 最终没有消损和增长。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来,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事万物,连一眨眼的功夫 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事物 而又何羡乎? 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 还羡慕什么呢?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 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 鱼打柴,和鱼虾做伴侣,与 渚之上 ,侣鱼虾而 麋鹿交朋友,驾着一片叶子 决矛盾。文中“客人”之 友麋鹿 ,驾一叶之 似的小船,拿着简陋的酒杯 悲由四方面的感触产生: 扁舟 ,举匏樽以相 互相劝酒。就象蜉蝣一样, 一是 由历史上的英雄人 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 属。寄蜉蝣于天地 , 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 的消逝二想到自己的 渺沧海之一粟。哀 物 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 吾生之须臾 ,羡长 渺小,三是由江水无穷想 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希望 江之无穷。挟飞仙 到人生须臾,四是要摆脱 拉着神仙飞升遨游,和明月 以遨游 ,抱明月而 现实处境, 一起永世长存。明知道这种 却“知不可 长终。知不可乎骤 乎骤得”。赋写“客人” 想法是不可能轻易实现的, 得 ,托遗响于悲风。 只好把感慨寄托在曲调之中,
高中语文苏东坡《后赤壁赋》PPT课件
断岸:绝壁,陡峭的悬崖 乃: 于是,就 摄:提起 上:名作动,上岸 履:名作动,登上 披: 分开 踞: 蹲坐 危: 高 盖: 语气词 划然:刀突然破物的声音 反:通“返”,返回 听: 听凭
乎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相当介词“于”
第三段复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用一个字概括。
悲(予亦悄然而悲)
儒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轻有为,威武的仪表, 英姿奋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 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
《念奴娇·赤壁怀古》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②寒蝉:秋后的蝉活不了多久,一番秋雨之后,蝉便剩下几 声若断若续的哀鸣,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 同义词。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咏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③雁:是一种候鸟,它要随季节迁徙,它又是古人传递消息 的一种方式,于是就象征着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 消息等意义。
后赤壁赋 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 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 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 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 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 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 子不时之须。”
孤怀苦闷、虚无缥缈
14、后赤壁赋课件(粤教版)
探究案
• 探究1、课文鉴赏提示称“本文的核心是对人生的 感悟,处困境而又能超脱”,结合下面文句,谈 谈你对苏轼“处困境而又能超脱”的人生态度的 理解。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 ⑤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探问,拜访)
• ⑥念父母,顾妻子
(爱惜,顾念)
• 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反而,难道)
延伸阅读答案
• 1.答案 B • 解析 和:应和,附和。 • 2.答案 A • 解析 A项均为介词,拿。B项代词,代指鹤/难道。C项连词,表转
折/连词,表修饰。D项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 3.答案 C • 解析 C项古今义相同,能够。A项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
• 难点:对孤鹤形象和道士化鹤梦境的理解。
问题导学
• 如何理解本文“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 可复识矣”这句话?(提示:结合《前赤 壁赋》的内容和时代背景思考)
• 明确:1、作者初游赤壁时,正是秋季。再 游时,由秋入冬,江山的风景产生了很大 的变化。
• 2、时代背景: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 没,死者约60万,宋神宗抑郁而死,大宋 王朝一蹶不振,美好河山满目凄凉。
登舟”“听其所止而休焉”之举,表现出顺其自然的超脱 (2分)。
•
答题方法指点:此类题应依文本诠释题目所提供的观
探究二
• 探究2、结合知识链接内容,你认为道士化鹤这一 情节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明确:在古代,鹤带有超凡脱俗,仙风道骨
的特征。(1分)鹤这个意象寄托苏轼不与世俗同
《赤壁赋》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 堂 测 验
课
文 1.壬(rén)戌(xū) 之秋,七月既望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岁在壬戌。
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既望”
研
讨
,苏子与客泛舟 游于赤壁 指望日后一天。
泛舟:荡舟,划着船。泛,浮行,漂浮。
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
之为赤壁,苏轼在此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之下。清风徐徐:舒缓地。来,水波不兴兴:起,作。。举酒属(zhǔ) 属:通“嘱”(zh
《赤壁赋》教案 王珍彩 第 2 页 共 9 页
客,诵明月 ǔ),致意,倾注,此处引申为“劝酒”的意思。 之诗,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少(shǎo)焉少焉:不一会儿。,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白露:白茫茫的水汽。横江 , 横江:笼罩江面。横,横贯。 水光接
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余音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怨:哀怨。慕:眷恋。
余音:尾
袅袅 ,不绝如缕 。舞.幽壑(hè)之潜蛟 声。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幽壑: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使深谷的
,泣.孤舟之嫠(lí)妇 。 蛟龙感动得起舞。
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解 关于“赋”和《赤壁赋》
释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
《赤壁赋》教案 王珍彩 第 1 页 共 9 页
课 借景抒情 题
写 北宋元丰二年,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元丰二年(10 作 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苏辙等拼死上表 背 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 景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