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肾虚痰凝血瘀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发病机理(一)
中医老年痴呆病证与病机的古代文献记载

中医老年痴呆病证与病机的古代文献记载【关键词】老年痴呆;病证;病因病机祖国医学对痴呆的论述很早就有文字记载,产生了较系统的学术体系。
早在1805年北宋时期陈直就编写了现今世界上最早的老年医学专著《养老奉亲书》[1]。
由于种种原因尽管无法对那些古代医籍中描述的痴呆进行现代医学的分类,在中医学上也无老年痴呆的相应定义,但是痴呆在中医归属“呆症”和“健忘”。
如《左传》[2]曰:“不慧,盖世人所谓白痴”,是中医学对本症的最早论述。
《黄帝内经》[3]中也有关于本病的部分描述。
《内经》最早提出“心主神明”。
《灵枢·海论》所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灵枢·经脉篇》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肾藏精 ,精充髓 ,髓荣脑,“脑为髓之海,为元神之府”,“肾主骨,生髓通于脑”。
李时珍亦说:“脑为元神之府。
”《灵枢·天年篇》说:“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
”相当于“心神失常”“善忘”“呆病”“痴证”及“郁证”等。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 ,精明之府 ,头倾视探 ,精神将夺矣。
”《素问·逆调论》:“肾不生,则髓不能满”。
汉代《华佗神医秘传》[4]最早正式称之为“痴呆”。
唐代《千金翼方》[5]对痴呆进行了较具体的描述:“人五十以上阳气始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失前后,兴居怠惰”。
宋·洪迈《夷坚志》记载了老年期痴呆“暮年忽病忘,世间百物皆不能辨,与宾客故旧对面不相识……阅三年乃卒。
”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6]中首次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痴呆证,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惑,或以惊恐而渐至痴呆,言辞颠倒,举动不经,或多汗,或善愁,其证千奇百怪,无所不至。
脉必或弦,或数,或大,或小,变易不常。
此其逆气在心,或肝胆之经气有不清而然,但查其形体强壮,饮食不减,别无虚脱等证,则悉宜服蛮煎治之,最稳最妙。
从痰\瘀论治老年痴呆研究进展

从痰\瘀论治老年痴呆研究进展标签::痰;瘀;老年痴呆【key words 】Phlegm;stasis;Alzheimer’s disease老年痴呆是一种神志异常的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
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痴呆的一个主要类型,患病人数约占老年痴呆患者总人数的2/3[2]。
A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1907年由德国的神经病学专家兼神经病理学家Alois Altheimer报道而得名。
目前,AD在发达国家己随着人口的迅速老龄化与心脏病、癌症和脑血管病一起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3]。
中医药对AD的防治有其特点,本文综述了中医从痰、瘀论治老年痴呆研究进展。
1 中医对AD的认识1.1古代中医各家对AD的认识:中医学虽无老年性痴呆的名称,但对痴呆的认识较早,《景岳全书》有“癫狂痴呆”专篇,指出了本病临床表现具有“千奇万怪”、“变异不常”的特点。
陈士铎《辩证奇闻》立有“呆”门,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为胃衰痰生,盘踞心窍,使得神明不清。
本病属于中医“呆证”、“文痴”、“郁证”、“健忘”和“癫狂”等范畴,多因七情内伤,年迈体虚,痰瘀互损,脑髓失养,神机失用而发病。
金元时期就认识到痰是老年性痴呆产生的致病因素,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认为“痰迷心包,健忘失事,言语如凝。
”用加味茯苓丸治疗。
《石室秘录》中描述:“神亂责痰,神为痰迷,神明失和,或呆滞少动,言辞颠倒,静而多喜,或狂乱无知,语无伦次,动而多怒,无不因痰为患,或为痰气郁闭,或因痰火上扰。
痰蒙心脑,可致神昏痴呆。
” 《辨证录·呆病门》指出“治呆之奇法,治痰即治呆也”的治疗大法。
均说明了痰与呆病关系密切,其中又以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阻闭心窍为多见。
唐容川《血证论》指出:“又凡心有瘀血,亦令健忘……血在上则浊蔽而不明矣。
凡失血家淬得健忘者,每有瘀血。
”。
《素问》中云:“五十岁至七十岁……血气凝泣。
痰瘀论治疑难病(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痰瘀论治疑难病(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类风湿性关节炎)1.老年痴呆肾虚血瘀是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临床各种老年病的病理基础。
肾虚血瘀与衰老密切相关, 肾为人体先天之本, 内寓元阴元阳, 藏先天之精, 为生命的物质基础。
另外血瘀也与衰老密切相关, 血不能自行, 必须靠气的推动, 肾精不足则不能化气, 气虚则无力推动, 血行不畅留而为瘀。
由此可见肾虚血瘀是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二者互为因果, 形成恶性循环, 其中肾虚为本, 血瘀为标, 本虚标实, 肾虚血瘀为老年病的基本病理。
人至老年, 下元虚衰, 虚阳上浮, 痰浊随之上泛, 与瘀血交互为患, 上扰清空, 则神明受阻, 气血不能通调, 出现神志异常。
某男, 73岁, 2002年 10月 13日初诊, 家属代述记忆力逐年下降, 遗忘明显, 性格改变, 疑心较大, 行为异常, 同时出现轻度智力障碍, 反应迟钝, 语言表达欠清, 时有词不达意。
CT 示: 脑萎缩。
西医诊断为: 老年痴呆 (阿尔海默氏型 ), 脑萎缩。
经西医多方治疗无明显效果。
刻诊: 头晕头痛, 失眠健忘时有幻觉, 近来脱发明显。
病人形体消瘦, 语言表达失常,须发皆白, 颜面及双手有较多老年斑。
舌紫黯苔白微厚腻, 脉沉迟。
辨证为心肾两虚夹痰浊瘀血, 痹阻脑络, 髓海失充。
治以补肾健脑养心, 填精益髓, 同时佐以活血通络。
药用: 熟地 20g , 山茱萸 20g, 石斛 15g, 麦冬 15g ,五味子 15g , 石菖蒲 15g , 远志 15g , 制首乌 15g , 巴戟15g ,肉桂 5g, 附子 5g, 益智仁 20g , 鹿角胶 15g , 丹参 20g , 川芎15g, 地龙 20g , 葛根 20g, 红花 15g, 赤芍 20g , 甘草 15g , 南星 15g。
水煎日 1剂早晚温服。
服药 30剂, 语言表达基本清楚, 夜间睡眠良好, 服药期间情绪稳定。
前方加龟板 15g, 加强滋阴之力。
肾虚痰蒙清窍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及补肾化痰开窍法作用的研究

肾虚痰蒙清窍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及补肾化痰开窍法作用的研究肾虚痰蒙清窍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及补肾化痰开窍法作用的研究引言: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以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病程逐渐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人们对老年性痴呆的研究逐渐加深,发现其中与肾虚痰蒙清窍有一定的关系。
本文旨在探讨肾虚痰蒙清窍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并阐述补肾化痰开窍法在治疗老年性痴呆中的作用。
一、肾虚痰蒙清窍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1. 肾虚与老年性痴呆据中医理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华。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肾气逐渐虚损,导致肾虚症状出现,例如腰膝酸软、精神疲倦、记忆力减退等。
这些特征与老年性痴呆类似,有学者认为,肾虚可能是老年性痴呆产生的内部因素之一。
2. 痰蒙与老年性痴呆中医认为,痰湿阻碍了人体的气血运行,导致脑部供氧不足,进而引发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等老年性痴呆的症状。
而痰湿的生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饮食不当、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
老年人由于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的改变,更容易产生痰郁。
3. 肾虚痰蒙清窍与老年性痴呆的关联肾虚和痰蒙是老年性痴呆发生和发展的标志,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肾虚导致了身体机能的减退和免疫力下降,进而促使痰湿的生成;而痰蒙则阻碍了肾气的运行,加剧了肾虚的状况。
因此,治疗老年性痴呆时,应当从肾虚痰蒙两个方面入手。
二、补肾化痰开窍法在治疗老年性痴呆中的作用1. 补肾的作用补肾可提升肾脏的功能,增加肾气的生成和储备。
中医常采用补肾药物,如枸杞子、丹参等,辅以针灸、推拿等手段,以补充肾气、强化肾脏功能,从而改善肾虚引起的老年性痴呆症状。
2. 化痰的作用化痰是指通过运用中药药物,促进痰湿的代谢和排出。
常用的化痰药物包括玉竹、白术等。
化痰有助于改善人体的气血循环,从而减少痰蒙对脑部的影响,改善老年性痴呆的症状。
3. 开窍的作用开窍是指通过刺激经络,促进脑部的气血流通,从而增强脑功能。
常用的开窍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按摩等,其中通过耳穴针刺可刺激脑神经系统,增强脑的认知功能。
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是一种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也是失智症中最普遍的成因。
早期最显著的症状为健忘,通常表现为逐渐增加的短期记忆缺失,而长期记忆则相对不受病情的影响。
随着病情的加重,病人的语言能力、空间辨别能力、认知能力会逐步衰退。
中医辨证(1)脾肾亏损:证候:表情呆板,行动迟缓,甚至终日寡言不动,傻哭傻笑,饮食起居皆需人照料。
本证可兼头晕眼花、腰膝酸痛、气短、心悸等症。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滑,两尺脉弱。
(2)脾虚痰阻:证候:终日不言不语,不饮不食,忽笑忽歌,忽愁忽哭,与之美馔不受,与之污秽则无辞,与之衣不衣,与之草本则反喜,重症者不能自理生活,其面色晄白或苍白不绛,气短乏力,舌体胖,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
脑髓空虚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理变化,肾气肾精亏虚是其基本病机。
帕金森病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老年肾虚者大多脑功能下降,大脑神经细胞减少,递质含量及递质受体数量均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自身免疫和变态反应增加,体内自由基的容量及过氧化物随年龄增加而积累,而抗自由基损伤的物质如SOD含量下降。
这些变化说明肾虚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病因。
以肾虚为主要病机,以补肾填精益髓为治疗大法组方遣药,来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性痴呆,可以说是传统共识。
但不管病情如何变化,肾虚始终贯穿老年性痴呆的整个病程,是其最本质的特征。
临床只要以补肾填精益髓立方防治老年性痴呆,就能取得较好疗效。
滋补肝肾,益精健脑.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所致的健忘,头晕,心悸失眠,倦怠乏力。
此药适用范围:智能减退、健忘、失眠、丢三落四、不认亲人、语言颠倒、失语、流口水、神情呆滞、幻听幻想、肢体麻木、迷路不认家门、大小便失禁、手脚震颤等。
肾虚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痰凝血瘀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重要因素。
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凝血瘀推动了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发展。
正常衰老过程本身就有血瘀证存在的潜在性。
故瘀血内停也是痴呆发病的重要原因,瘀阻心脑则可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健忘痴呆,神昏谵语。
中医论述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及疗效

中医论述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及疗效老年痴呆病是困扰老年人生活质量常见的病症,其是发生在老年期的以进行痴呆为特征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智能损害的综合征。
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定向能力以及计算能力障碍,表情淡漠、固执、语言重复,甚至出现道德伦理缺乏等症状。
本文综述了中医就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该病的现状,提出中医治疗该病的优势和作用。
标签:老年痴呆;发病机制;中医老年性痴呆(Senile Dementia ,SD),亦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认知、语言和人格等多方面的异常。
AD的发病率随着人口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目前,我国正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不断增多,AD患者大幅度增加。
AD发病率高,病程长,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众多的AD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现笔者从中医角度论述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如下。
1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本病属”呆病,癫病,善忘”等病范畴,由于患者精气亏损清窍失养,或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以致气、血、痰、火及诸邪瘀滞脑窍,使得脑部智能活动发生严重障碍。
田氏报道,痴呆为神志病,乃人至老年,肾精衰枯,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致,病机以虚、痰、瘀为主要病理改变[1]。
王氏认为,五脏藏五神、主五志,以肾虚为主的五脏虚衰是老年痴呆发生的内在机理,痰浊、瘀血是加速脑衰老导致老年痴呆的重要因素[2]。
2 中医治疗研究现状2.1中医实验研究胡氏[3]实验研究,用补肾益智方(蛇床子、枸杞子、女贞子、人参等)能对大鼠脑顶叶、海马CA1、齿状回门区SS免疫和SSm-RNA 表达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及其积分光密度较模型组有增加趋势,部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补肾益智方对D-半乳糖加上IBO损毁Meynert核AD模型大鼠脑内SS能神经元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王氏[4]用补肾中药(黄精、枸杞子、石菖蒲等)探讨了老年痴呆的形态学机制,认为补肾中药对海马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善,提供了海马神经元病变符合中医”髓海不足”,”脑髓消减”的改变的客观依据。
脑髓空虚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理变化

脑髓空虚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理变化,肾气肾精亏虚是其基本病机。
帕金森病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老年肾虚者大多脑功能下降,大脑神经细胞减少,递质含量及递质受体数量均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自身免疫和变态反应增加,体内自由基的容量及过氧化物随年龄增加而积累,而抗自由基损伤的物质如SOD含量下降。
这些变化说明肾虚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病因。
以肾虚为主要病机,以补肾填精益髓为治疗大法组方遣药,来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性痴呆,可以说是传统共识。
但不管病情如何变化,肾虚始终贯穿老年性痴呆的整个病程,是其最本质的特征。
临床只要以补肾填精益髓立方防治老年性痴呆,就能取得较好疗效。
滋补肝肾,益精健脑.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所致的健忘,头晕,心悸失眠,倦怠乏力。
此药适用范围:智能减退、健忘、失眠、丢三落四、不认亲人、语言颠倒、失语、流口水、神情呆滞、幻听幻想、肢体麻木、迷路不认家门、大小便失禁、手脚震颤等。
肾虚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痰凝血瘀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重要因素。
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凝血瘀推动了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发展。
正常衰老过程本身就有血瘀证存在的潜在性。
故瘀血内停也是痴呆发病的重要原因,瘀阻心脑则可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健忘痴呆,神昏谵语。
《血证论·瘀血》也说:“瘀血攻心,心痛、头晕、神气昏迷……。
”脑萎缩老年性痴呆所表现出的呆板、迟钝、寡言、傻哭傻笑、舌质暗淡或舌质淡、苔白腻等各种临床症状正属于中医痰凝血瘀范畴。
肾虚为本、痰凝血瘀为标是老年性痴呆的最重要的病机。
抓住了这一病机,也就抓住了老年性痴呆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临床治疗就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以补肾活血化痰立方,防治老年性痴呆则可做到标本兼顾,是一种行之有效方法。
提高记忆力、解决脑痴呆、对抗衰老。
综上所述,肾虚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原因和基础,痰凝血瘀是发病的直接原因。
肾虚为本,痰凝血瘀为标,本虚标实正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机。
治疗老年性痴呆应从补肾祛痰化瘀入手_王淼

32第11卷 第9期 2009 年 9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9 Sep .,2009老年性痴呆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外均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药物及技术手段,是一个难治性疾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剧,本病将带来严重的社会和医疗问题。
老年性痴呆,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呆病”、“健忘”、“痰湿”等范畴。
该病的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多属肾精不足,痰瘀互阻,脑髓失养,为本虚标实之证,故在临床治疗中,应从补肾祛痰化瘀方面入手。
1 理论依据1.1 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早在黄帝内经《灵枢·天年》中就有论述:“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目汁始减,目始不明。
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
八十岁,肺衰,魄离,故言善误。
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
百岁,五脏皆衰,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由此可见,人到老年,五脏渐次渐衰,气血津液化生不足,脑髓失充,心神失养,这是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也是老年性痴呆形成的病理基础[1]。
1.2 肾精亏虚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机肾气的盛衰是贯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根本因素,它决定着人的生、长、衰、老、寿、夭及生育功能。
《华氏中藏经·卷中》曰“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
”肾乃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肾藏精,精生髓,髓又上通于脑,脑为髓海,所治疗老年性痴呆应从补肾祛痰化瘀入手王 淼(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摘 要:通过对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观察,基于其肾精亏虚的基本病机,痰瘀互阻的病理因素,在治疗上应从补肾祛痰化瘀入手,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补肾;祛痰化瘀;中医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 09- 0032- 02收稿日期:2009-04-11作者简介:王淼(1983-),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
中医药关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综述与讲座◇中医药关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马宜明 李 俊1 金 涌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合肥 230022)1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合肥 230032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原因未明以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德国医生Alois Alzheimer 于1906年首先报道。
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脑内出现大量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淀粉样蛋白沉积以及神经元空泡变性和大量丧失。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痴呆症发病率相对上升,目前65岁以上的痴呆症患病率为5%~10%,而且仍在增长之中,因此寻找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有效药物已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当务之急。
由于老年痴呆病理变化的复杂性,尽管世界各国在寻找老年痴呆有效治疗药物的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成果却十分有限。
相比之下,中医药在延缓衰老以及衰老相关疾病的防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潜在的优势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深入开展对老年痴呆防治的研究,挖掘中医药的优势,寻找确切有效的防治方法,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以最大程度减少痴呆类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后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老年痴呆症的定义与分类英国皇家内科学会对痴呆的定义是:“痴呆是不伴有明显意识障碍的皮层高级功能的获得性全面障碍,它包括记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和已获得的技能、正确的社交技巧和控制情绪反应能力的障碍,通常是进行性的”。
根据这一定义,痴呆在理论上应该是:在神志清楚的情况下,记忆、理解、判断、计算、定向、自我控制等能力的进行性障碍,并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社交能力。
老年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 )、血管性痴呆(VD )、混合型痴呆和其它痴呆。
其中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是老年痴呆中最主要的两大类型,患病率占所有痴呆的90%以上。
老年痴呆在临床上以起病隐匿,记忆力、智力呈慢性进行性减退,乃至部分或全部丧失,并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能力为主要特征,可伴有精神和行为异常的表现。
从瘀论治老年性痴呆

从瘀论治⽼年性痴呆从瘀论治⽼年性痴呆 ⽼年性痴呆是指60岁以上的⽼⼈,因⼤脑器质性病变或持续代谢性损害⽽出现的感知、记忆、抽象概括能⼒和创造性思维能⼒等的严重衰退的疾病。
颜⽒倡导从瘀论治⽼年性痴呆,取得较满意疗效。
(⼀)病因病机从⽼年性痴呆症的精神异常、⾏为改变、记忆丧失等表现分析,似归属中医的“癫狂”范畴。
⽬前,国内多宗“髓海不⾜,则脑转⽿鸣,胫酸眩冒,⽬⽆所见,懈怠安卧”之说,以养精填髓法补之。
但临床所及,本病并⾮仅见虚象,不少患者具有颜⾯四肢⽼年斑迭出,巩膜瘀丝累累,肌肤甲错,⾆紫或见紫斑等瘀⾎指征,投以活⾎化瘀法,每获良效。
实践表明,⽼年性痴呆症的病因病机,与瘀⾎密切相关。
《医参》谓:“脑髓纯者灵,杂者钝”。
脑位于颅内,由精髓汇聚⽽成,其性纯正⽆邪。
⼈体⼗⼆经脉,三百六⼗五络,其⾎⽓皆上于⾯⽽⾛空窍,脑惟有⽓⾎滋养,精髓充实,才能发挥“元神之府”的功能。
⼈⾄⽼年,“形⽓虽衰,⼼亦⾃壮”,形衰则⽓虚,⼼壮则⽓郁。
⽓虚、⽓郁均可引起⾎流不畅⽽导致⾎瘀。
若瘀⾎随经脉流⾏⼊脑,与精髓错杂,致使清窍受蒙,灵机呆钝,则出现神识不清,表情痴呆,⽇夜颠倒,癫狂时作等症。
同时,由于瘀⾎内阻,使脑⽓与脏⽓不接,⽓⾎⽆法上注于头,脑失所养,⽇久则精髓逐渐枯萎,故⽽病情呈进⾏性加剧。
近代⽂献指出,⽼年性痴呆⼤脑呈弥漫性脑萎缩,脑回变窄,脑沟增宽,神经细胞内脂褐质增多,神经原纤维缠结和颗粒空泡变性,也证实本病的发⽣确与瘀⾎有关。
(⼆)辨瘀论治根据“杂者钝”的病机,治疗⽼年性痴呆症当忌蛮补。
张景岳谓:“瘀⾎有所留脏,病久⾄羸,似乎不⾜,不知病本未除,还当治本”,瘀⾎不去,盲⽬进补,反招⽓⾎壅滞,加重其害。
治宜疏通脉道,祛除瘀⾎,俾⽓⾎畅通,脑得其养。
临床辨瘀论治,主要分4个证型。
1.痰瘀交阻型:表情迟钝,呆如⽊鸡;或易烦易怒,喃喃⾃语,哭笑⽆常,伴有头重且痛,徘徊不眠,⼝流粘沫,胸脘痞满,不知饥饱,⾆紫红,苔⽩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邓显之教授用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经验

邓显之教授用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经验【摘要】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
邓显之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其中医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肾亏虚为本,痰瘀阻滞为标”。
治疗上着重补益脾肾,除痰化瘀,用药注重通补,临床疗效显著。
他通过总结数十年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摸索出较为系统的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诊治方案,有效指导该病的中医临床防治。
本文简述邓显之教授治疗老年性痴呆经验,与同道分享。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名老中医治疗用药经验;邓显之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简称A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表现以认知功能障碍为其核心症状,即“学习新事物、记忆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能力、计算力、抽象思维、视空问关系的识别能力等的改变”。
老年性痴呆属于中医学的“呆病”“健忘”“善忘”等范畴,且多以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1]。
老年性痴呆在我国患病率为2%~5%,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上升。
目前每年新发病约1%,高龄老人可达10%一20%[2]。
邓显之教授从事老年病研究60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疑难重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在治疗老年性痴呆方面验识俱丰,疗效卓著。
笔者有幸亲聆教诲,现论述邓老治疗老年性痴呆经验如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1.1 脾肾亏虚为根本原因。
《灵枢?天年》指出:“六十岁,心气始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3]。
痴呆是一个缓慢进展的疾病,人体衰老的过程中,气血不断被消耗,而病理产物如痰、瘀等不断增加[4]。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5],《灵枢?经脉篇》:“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人之精与,皆藏于肾”[6]。
这说明老年人肾精不足,不能生髓充脑,髓海空虚,则记忆功能减退,而成痴呆之证。
邓老认为肾主骨生髓,而脑为髓之海,肾精充足,髓海得以充养,脑可以发挥主神明之作用。
老年性痴呆从肾虚痰瘀论治

老年性痴呆从肾虚痰瘀论治【摘要】认为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为肾精亏损,痰饮瘀血互结。
所以治呆必补肾,肾精足则髓海充,治呆须开窍,开窍责求痰瘀,则窍开而神明,用药时以补肾化痰去瘀类药物为主,佐以滋养脑髓的甘平之味,收效甚佳。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肾虚;痰瘀;辨证论治Abstract: It considers senile dementia has causa morbi and mechanism of deficiency of kidney, mutual piling of sputum and blood stasis.So the relative treatment shall notify kidney to supplement marrow, shall open aperture to remove sputum and stasis to refresh the spirit, mainly concentrating drugs of nourishing kidney, removing sputum and stasis, coordinating with sweet and plain drugs to notify brain marrow, with good effect.Key words:senile dementia;kidney deficiency;sputum stasis;treat based on diffentiation of signs老年痴呆症是老年期发生的一种慢性的大脑退行性病变,临床表现主要以进行性远近记忆力障碍、分析判断能力减退、情绪改变、行为失常,甚则意识障碍等为特点。
本病属中医学老年痴呆病、“喜忘症”等范畴,其病机是肾精亏损、心血不足,脾虚血弱,治疗多选用补益脾胃、益心养血、强肾健髓、补益肝肾等方药。
然而,在临床上本病以肾虚痰瘀证为主要表现者却极为普遍。
老年痴呆肾虚痰瘀病机浅析

基因突变和多形性 ; 神经细胞 钙稳态失 调和 自由基代 谢异
常、 细胞凋亡等有关。 中医学对 该病 早 有认 识 , 当于 “心 神 失 常 ” “善 相 、
忘” “ 、 呆病” “ 、 痴证” “ 、 煽证 ” “ 中” “郁 证” 。老年 、类 及 等 痴呆归属于中医学 呆证 、 文痴 、 善忘 、 神失 常、 言颠 倒、 心 语 煽证 、 狂证 、 郁 一 等病 证 。陈士铎 在《 证 录》中有 “ 病 辨 呆
门” 认为“ , 人之 明 . 非生 于心 肾 , 而生 于心 肾之 交也 , 夫
髓海不足在不 同种类 的 痴呆 发病 中 , 存在 一定 的 差别 。 还
A D病 因是因年老 肾虚 , 五脏气 衰终 至髓亏 , 而髓 亏又 进一 步耗及 肾精 而终至 “ 肾虚髓 亏” 病 。而 V D是 因为 肝 肾 发 a 阴( 虚 , 阳内动 , 精) 风 痰热为虐 , 风火 痰癖煎灼 肾精导 致 的 肾虚精亏。两者 的病 机转化不 尽相 同。不同痴 呆疾病 “ 肾 虚” 精 亏” 与“ 各有侧重 。 2 痰瘀阻滞为标 痰浊是神志病发病 中最常见 的病邪。特别 是无 处不在 的无形之痰更是 老年性痴呆发 展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病理 因 素。老年 肾气虚衰 , 肾虚水 无所 主 , 虚不 运水湿 , 聚生 脾 湿 痰, 痰扰清灵则 昏蒙呆 钝 。或 因情志不 调 , 肝气犯 脾 , 克伐
1 肾虚髓海不足为病本 肾气 的衰盛是贯穿生 长发育过 程 中的根 本 因素 , 的 人 生 、 、 、 、 夭及生 育功 能 , 长 衰 老 寿、 主要决 定于 肾气 的盛衰 ,
《 华氏中藏经 ・ 中》日“ 者精 神之舍 , 命 之根 。 肾乃 卷 肾 性 ”
物质的分泌 。肾虚证也与植 物神 经系统 功能紊乱 有关 ; 交感神经 一肾上腺素 能系统 的偏亢或偏 衰分别与 肾阴 、 肾 阳虚实有着 明显关系 , 滋肾阴 中药可抑制其偏亢状态 , 温肾
从中医理解老年痴呆的根本原因

从中医理解老年痴呆的根本原因咱们今晚谈谈关于老年痴呆,这个问题呢,离大家应该都比较远啦,那么去了解是怎么回事,从理解人体的角度去了解怎么发生的也是有必要的,同时也借此加深对人体的理解啦。
对于老年痴呆,简单的来说就是,脑袋不好使啦。
一般是60岁以上的人出现,所以叫老年痴呆,但是并非是只有老年人才出现啦。
那么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从脏腑的角度来说。
你们还记得去年讲黄帝内经的时候谈到脏腑的时候,哪个是主管脑袋聪明的呢?黄帝内经里原文是这样说的:“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肾者,引也,引水谷和利精神”也就是说,人的聪慧,精神,都要依靠肾。
那么对于老年痴呆这个问题,容易知道,其根源一定和肾有关系啦。
肾引水谷和利精神,如果肾气虚了,那么容易出现心肾不交,然后智慧方面就会出现问题。
比如一些年轻人,肾气虚了,人反应迟钝,不能专注,也同属于一类啦。
对于老年痴呆呢,其根本就是肾虚了,脑髓亏虚了,根本在肾,同时也涉及到心,脾,肝,肺等。
人的思维,精神这些需要物质基础的,这个物质基础具体的就是髓。
这个髓是咋来的呢?是由水谷精微经肾精的参与而生,肾气旺盛,生髓的机能才会旺盛。
为什么小孩子很小的时候,没有记忆,或是思维,认知各方面都跟不上成年人的趟。
也是因为小孩子还在不断成长,脑髓还不充实。
而老年人,逐渐的越老越小,甚至出现老年痴呆了,则是因为随着年老,肾亏虚了,脑髓逐渐亏空了,所以出现和小孩子一样的思维活动状态了。
大家能理解老年痴呆产生的根本原因了吧?另外,出现老年痴呆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是被痰湿给蒙住了。
这个细说起来,也和肾有关。
肾气虚衰, 肾虚水无所主,同时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这些水湿就积聚生痰。
同时,饮食水谷不能更好的转化为精气血,反而容易生出很多痰湿。
这些痰浊,蒙住清阳,然后就导致各种头晕目眩,健忘等。
除了痰湿能蒙住清阳,还有瘀血也会导致。
而瘀血的出现,也多由于气虚了,气血运行就无力了。
然后出现气滞血瘀等。
这些原因都会导致脑髓得不到源源不断的滋养。
肾虚痰盛与老年性痴呆发病关系探讨

肾虚痰盛与老年性痴呆发病关系探讨
孔明望;王平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
【年(卷),期】2011(027)003
【摘要】老年性痴呆是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属中医善忘、痴呆等病证范畴.精气是大脑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大量文献研究,结合临证体会,认为本病病位在脑,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为诸脏亏损,气血不足,肾精亏虚,标实为痰阻血瘀.其中肾精亏虚,脑髓不足,脑失所养是发病基础;痰浊困阻,蒙蔽脑窍为发病的关键因素.补肾化痰是老年性痴呆的防治大法.
【总页数】3页(P1-3)
【作者】孔明望;王平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430065;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43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1+6
【相关文献】
1.肾虚-痰瘀-酿毒-病络——中医对老年性痴呆早期发病病机认识 [J], 张占军;王永炎
2.论肾虚痰凝血瘀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发病机理 [J], 王月芳;万海同
3.老年性痴呆肾虚痰瘀发病机制中细胞自噬研究进展 [J], 马妍;闫晨;张连城;王凯;崔远武;张琳琳
4.健脾涤痰方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脾虚痰盛证临床观察 [J], 罗伟贤;陈建飞;孙
广信;李坤;杨泽锋;任连军
5.子午流注纳支法治疗脾虚痰盛、痰火扰心型不寐临床研究 [J], 苏晓玲;罗本华;郭雅雯;李文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性痴呆的主要证型——血瘀肾虚痰湿证

血管性痴呆的主要证型——血瘀肾虚痰湿证
高长玉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
【年(卷),期】2006(027)012
【摘要】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病引起的脑高级神经功能紊乱,其特点是在脑血管病的基础上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计算力下降,甚至反应迟钝,定向力障碍等以认知障碍为核心的临床综合征。
在我国其发病率占痴呆的60%。
本病病因多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或皮质下白质、基底节区或丘脑多发性脑梗死所致。
【总页数】2页(P7-8)
【作者】高长玉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13
【相关文献】
1.中医综合治疗血管性痴呆肾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J], 李明秀;王毅;杨霞
2.补肾开窍汤联合针刺治疗肾虚痰阻血瘀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J], 刘玉
3.启智通脑煎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肾虚血瘀型临床观察 [J], 徐欢;杨志新
4.血管性痴呆肾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 [J], 王玮;靳贺超;耿秀超;于文涛;王香婷;李青敏;董文军
5.益智汤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肾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 [J], 陶艳丽;曹敏;陈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痰瘀论治老年性痴呆

从痰瘀论治老年性痴呆
张宏伟;陈民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12(032)002
【摘要】老年性痴呆为年老肾精亏耗、脑髓失养,加之痰浊、血瘀于脑而成.临床上从痰论治,以半夏、石菖蒲、远志、郁金、贝母等组成的祛湿化痰剂为基础方加减,
如转呆丹、指迷汤、洗心汤、温胆汤等.从瘀论治,常用赤芍、川芎、麝香、桃仁、
红花等组成基础方,如通窍活血汤、桃红四物汤、癫狂梦醒汤、化瘀煎等.化痰祛瘀
方面重视运用虫类药物如蜈蚣、僵蚕、全蝎、水蛭,以其辛散走窜之特性,活血化瘀、涤痰降浊的效能显著.
【总页数】3页(P109-111)
【作者】张宏伟;陈民
【作者单位】辽宁省中医院,辽宁沈阳1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3
【相关文献】
1.浅析从痰瘀互结论治老年性痴呆 [J], 李雅根
2.从肾虚痰瘀论治老年性痴呆 [J], 王灵俊
3.从虚痰瘀论治老年性痴呆 [J], 晏桂华;侯全忠;刘临兰
4.老年性痴呆从肾虚痰瘀论治 [J], 胡梅芳
5.从痰瘀及补肾论治老年性痴呆30例 [J], 杨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痴呆的发病机理

疾病病因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病理改变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结)等病变,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
起病在65岁以前者旧称老年前期痴呆,或早老性痴呆,多有同病家族史,病情发展较快,颞叶及顶叶病变较显著,常有失语和失用。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脑细胞的广泛死亡,特别是基底节区的脑细胞。
正常情况下,基底节区发出的纤维投射到大脑与记忆和认知有关的皮质,它释放乙酰胆碱。
短期记忆的形成必须有乙酰胆碱的参与,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乙酰胆碱转移酶的含量比正常人减少90%。
经解剖发现,患者脑中有广泛的神经元纤维缠结,轴突缠结形成老年斑。
老年斑中含有坏死的神经细胞碎片、铝、异常的蛋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β –淀粉样蛋白过度积聚。
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1.由于淀粉样前蛋白的异常导致蛋白成分漏出细胞膜,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细胞死亡,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
2.与载脂蛋白E(APO-E4)的基因有关,APO-E4的增多能对抗APO-E2或APO-E3的功能。
APO-E4使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细胞死亡。
APO-基因纯合子比杂合子患病几率高。
病理AD的神经病理改变是脑皮层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组织病理学除额、颞叶皮层细胞大量死亡脱失外,尚有以下显著特征:细胞外老年斑或轴突斑,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和颗粒空泡变性,称为三联病理改变。
AD的神经病理脑重减轻,可有脑萎缩、脑沟回增宽和脑室扩充。
SP和NFT 大量出现于大脑皮层中,是诊断AD的两个主要依据。
(1)大脑皮质、海马、某些皮层下核团如杏仁核、前脑基底神经核和丘脑中有大量的SP形成。
SP的中心是β淀粉样蛋白前体的一个片断。
正常老人脑内也可出现SP,但数量比AD质患者明显为少。
(2)大脑皮质、海马及皮质下神经元存在大量NFT。
从脾肾亏虚痰浊瘀血论治老年痴呆

从脾肾亏虚痰浊瘀血论治老年痴呆
赵鑫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3(034)008
【摘要】作为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之一,老年痴呆症目前尚缺乏可靠、确切的诊疗手段,中医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之症,脾肾亏虚、痰浊瘀血为其基本病机.肾虚则精髓不足、脾虚则脑髓失养,加之痰浊瘀血阻滞经络,脑络不通,以致清窍失灵.故此治宜益气健脾,补肾填髓,化痰活血,醒神开窍.益气健脾可生养气血,化痰去湿,补肾填髓则髓海充足,化痰则窍开而神明,活血则脑络通畅.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了该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页数】2页(P1021-1022)
【作者】赵鑫
【作者单位】北京市和平里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1
【相关文献】
1.白英汤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瘀血阻络、肝肾亏虚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2.从脾肾亏虚、内生痰浊湿毒论治痛风关节炎
3.VCIND(脾肾亏虚、痰浊蒙窍证)证候要素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4.从脾肾亏虚论治老年痴呆
5.补阳还五汤配合三仁汤治疗脾肾亏虚兼湿热瘀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药理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肾虚痰凝血瘀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发病机理(一)摘要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是以记忆力丧失、智力减退和行为人格退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属中医“呆证”、“文痴”、“郁证”、“癫证”等范畴。
随着世界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AD已成为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国内外专家虽然在AD的基础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治疗上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医学对本病的发生发展有独到认识,临床治疗也取得了相当疗效。
现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研究和临床实践,对本病的发病机制作一探讨。
1肾虚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肾虚是衰老的基础,是许多老年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肾虚无以生髓充脑则神失所养,肾虚不能蒸化水湿、温熙推动气血运行则为痰为瘀痹阻清窍。
肾虚痰瘀相互影响,促进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1.1肾虚是衰老的病理基础,是许多老年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关于肾虚与衰老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已有精辟论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明确指出了人在衰老过程中的生命力、生殖力、体力和智力的逐渐低下,均与肾气亏虚直接相关。
关于肾虚衰老的研究表明,中医学的肾虚衰老学说关系着衰老理论中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调说和自由基致衰老学说等。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肾虚则五脏六腑皆虚,从而脏腑功能低下,代谢紊乱,致痰致瘀,变生诸病。
如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肿瘤、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痴呆、抑郁症等老年性疾病都与肾虚有关。
现代研究也表明,以神经内分泌紊乱为主的机体内环境综合调控机能的障碍、免疫低下、自由基代谢及其清除系统的平衡失调等是肾虚衰老的内在机制〔1〕。
因此,肾虚是衰老最为基本的病理生理特征,也是许多老年疾病的发病基础。
1.2肾虚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机老年性痴呆与五脏虚衰均有关系,但与肾关系最为密切。
脑髓空虚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理变化,肾气肾精亏虚是其基本病机。
1.2.1脑髓空虚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理脑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密切相关。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
”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了脑与精神活动有关,谓“脑为元神之府”。
清.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有“人之记性,皆在脑中”的记载。
脑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的物质基础是脑髓,“脑为髓之海”,肾虚易致髓海空虚、大脑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失常而产生老年性痴呆,故有“髓海有余,则轻劲交力,目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腰酸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清.王清任也指出“年高无记性者,脑髓渐空也。
”由此可知,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与髓海不足有关,其病位在脑。
1.2.2肾气肾精亏虚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机肾中精气与脑功能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作为脑功能的物质基础的脑髓的化生来源于肾中精气。
一方面,先天禀受的父母之精化生脑髓,成为新生命之神的物质基础。
“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另一方面,水谷精微产生的后天之精亦不断生髓充脑,以维持脑的生理功能。
如王清任《医林改错》云:“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髓上行入脑,名曰脑髓……”先天禀赋不足,以及后天失养,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时行疫毒等直接损肾或通过它脏累及肾元,均可导致肾精亏虚。
肾精不足,髓海失充,元神失养,或者肾气日衰,温熙推动无力,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化失常,为痰为瘀痹阻清窍,均可导致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善忘痴呆等症。
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老年肾虚者大多脑功能下降,大脑神经细胞减少,递质含量及递质受体数量均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自身免疫和变态反应增加,体内自由基的容量及过氧化物随年龄增加而积累,而抗自由基损伤的物质如SOD含量下降。
这些变化与现代医学解释AD型痴呆病因的胆碱能假说、免疫损伤假说、代谢紊乱假说相一致,说明肾虚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病因。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主骨,主生长发育,提示肾与遗传特性有关。
以肾虚为主要病机,以补肾填精益髓为治疗大法组方遣药,来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性痴呆,可以说是传统共识。
肾气丸、六味地黄丸、三才封髓丹、清宫寿桃丸等传统名方均能促进脑蛋白合成,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清除自由基,改善智能低下状况。
何首乌、枸杞子、刺五加、补骨脂、杜仲、菟丝子、人参、黄芪等补肾填精益髓的中药均有抗老延年、改善智能状况的作用〔2〕。
笔者认为,老年性痴呆的病程较长,老年人又多身患多种疾病,临床证型纷繁复杂。
但不管病情如何变化,肾虚始终贯穿老年性痴呆的整个病程,是其最本质的特征。
临床只要以补肾填精益髓立方防治老年性痴呆,就能取得较好疗效。
2痰凝血瘀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重要因素人至老年,肾气肾精亏虚,脏腑功能虚衰,津液失于蒸化而为痰浊,阴血无以运化而为瘀血。
津血同源,痰瘀互结,上蒙清窍而致痰致癫。
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凝血瘀推动了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发展。
2.1痰凝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肾对于津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宰作用。
《素问.道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
”肾对津液的主宰作用,主要表现在肾所藏的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亦是气化作用的原动力,因而胃的“游益精气”,脾的“散精”,肺的“通调水道”以及小肠的“分清别浊”,都需要依赖肾的蒸腾气化作用而实现,全身的水液,最后亦都要通过肾的蒸腾气化,升清降浊,使“清者”蒸腾上升,从而向全身布散;“浊者”下降化为尿液,注入膀胱。
人到老年肾气亏虚,蒸腾气化作用失常,津液不能蒸化而为痰浊;或肾精亏虚,阴虚火动,灼津为痰。
如《医贯痰论》云:“肾虚不能制水,则水不归源,如水逆行,洪水泛滥而为痰,是无火者也,……阴虚火动,则水沸腾,……水随波涌而为痰,是有火者也。
”痰浊产生之后,停积于脏腑、经络、血脉、器官、组织之中,达到一定程度而不能消除时,便可引起多种疾病。
如痰浊上犯头部,蒙蔽清阳,则可见“痰迷心窍”之头痛、眩晕、呆钝健忘、神昏癫狂等证。
张子和、朱丹溪等多以痰论癫。
陈士铎《临证录》更言“……痰积于胸中,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
”由此可见,痰浊产生与神明受损关系密切。
临床应用具有豁痰开窍作用的方剂如温胆汤、涤痰化瘀汤等具有一定疗效。
石菖蒲灌服能明显促进正常小鼠的记忆获得和改善东莨菪碱、亚硝酸钠、乙醇造成的记忆获得、巩固和再现障碍〔3〕。
远志、厚朴等理气化痰开窍中药也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行为智力。
这些研究说明痰浊是老年性痴呆发病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病理因素。
2.2瘀血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另一重要因素精血同源,精血互化,血与精同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人的精神充沛,神志清晰,感觉灵敏,活动自如,均有赖于血气的充盛,血脉的调和与流利。
正如《灵枢.平人绝谷》中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所以不论何种原因形成的血虚、血热或运行失常,均可出现精神衰退、健忘、多梦失眠、烦躁,甚则可见精神恍惚、惊悸不安,以及谵妄、昏迷等神志失常的多种临床表现。
人至老年,肾精不足可致气化无源,无力温熙、激发、推动脏气,精不化血或阴血不充,可致阴亏血少,诸脏腑、四肢百骸失其濡养,从而出现三焦气化不利,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血失流畅,脉道涩滞乃致血瘀。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云:“……五十岁至七十岁,……血气凝泣。
”可见正常衰老过程本身就有血瘀证存在的潜在性。
故瘀血内停也是痴呆发病的重要原因,瘀阻心脑则可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健忘痴呆,神昏谵语。
王清任《医林改错》说:“癫狂一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相接,如同做梦一样。
”唐容川《血证论.瘀血》也说:“瘀血攻心,心痛、头晕、神气昏迷……。
”实验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除改善血液循环外,还可以改善免疫功能,增进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在抗衰老和改善学习记忆功能方面具有较好效果。
当归、丹参、川芎、葛根、三七、银杏内酯等是研究较多的对抗衰老和痴呆的药物。
2.3痰瘀互结推动老年性痴呆的发展在老年性痴呆的病程发展中,痰瘀程度不同地相互夹杂,互为影响,共同推动着老年性痴呆的发展。
一方面,津血同源,津亏而血虚,血少而津涸,因虚而致痰致瘀;另一方面,津血的运行均依赖气的推动,痰凝则气阻,气阻而血瘀,反之亦然。
老年性痴呆所表现出的呆板、迟钝、寡言、傻哭傻笑、舌质暗淡或舌质淡、苔白腻等各种临床症状正属于中医痰凝血瘀范畴。
现代研究认为,代谢失衡引起有害物质的蓄积造成组织器官结构功能的变化是“痰浊”形成的机理。
对血瘀证的本质研究亦表明,除血液、血流、血管的异常改变外,代谢失调(如结缔组织代谢失调等)、免疫功能障碍、体液调节功能和内分泌紊乱的部分变化及表现也属于血瘀证范畴。
因此,衰老时机体机能代谢低下或紊乱,一方面易引起循环障碍而出现血液运行异常,同时由于代谢产物清除减少和堆积,必将造成细胞损伤,日久还可引起组织器官增生、变性等血瘀、痰郁的变化。
老年性痴呆的神经病理改变以大脑皮层弥漫性萎,脑钩变宽,脑回变平,皮层细胞大量死亡、脱失,细胞外老年斑或轴突斑,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和颗粒空泡变性。
这些变化属于中医学“肾虚痰凝血瘀”的发病机理,在临床上可见肾虚精衰,髓海不足,痰凝血瘀,蒙蔽清窍的各种症状表现,如神志恍惚,痴呆愚钝,语无伦次,脑转耳鸣,目无所见,颈酸眩晕,倦怠安卧等。
3补肾活血化痰方药防治老年性痴呆在基础和临床上都取得了较好效果肾虚为本、痰凝血瘀为标是老年性痴呆的最重要的病机。
抓住了这一病机,也就抓住了老年性痴呆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临床治疗就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另外,对中药复方的研究及新药的开发来说,不可能针对临床症状而面面俱到。
以补肾活血化痰立方,防治老年性痴呆则可做到标本兼顾,是一执简驭繁的行之有效方法。
许多医家从肾虚痰凝血瘀着手论治老年性痴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蔡氏〔4〕以肾虚为主,痰阻血瘀为标立方,研究了补肾祛痰活血方对衰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认为补肾祛痰活血方不但可以改善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而且可以减缓自然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减退。
阎氏〔5〕用自拟的滋肾活血方(生地、山萸肉、何首乌、枸杞子、当归、丹参、赤芍、川芎等)治疗老年性痴呆64例,有效率达到84.4%。
陈氏〔6〕研究了脑力康口服液对老年痴呆动物模型学习、记忆及某些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该方以熟地、黄精、枸杞子补肾填精,川芎、三七活血化瘀,菖蒲、远志化痰开窍。
实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可明显增进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鼠脑NE、5-HT含量。
张昱教授也发现,补肾、醒脑、益精髓的中草药能改善痴呆大鼠的记忆认知障碍,可对抗中枢胆碱能神经损害造成的皮质乙酰胆碱含量和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的降低,减轻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纤维的损伤,并能改善A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体力、智力,改善记忆力、计算力和定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