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用的炮制方法及原理
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巴豆
中药名称巴⾖
拼⾳名 Badoushuang
英⽂名 SEMEN CROTONIS PULVERATUM
来源本品为巴⾖的炮制加⼯品。
性状本品为粒度均匀、疏松的淡黄⾊粉末,显油性。
鉴别 取本品,照巴⾖鉴别项下的⽅法试验,显相同的反应。
炮制 ⽣巴⾖去⽪取净仁。
制法 取净巴⾖仁,照制霜法(附录Ⅱ D)制霜,或取仁碾细后,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法,测定脂肪油含量,加适量的淀粉,使脂肪油含量符合规定,混匀,即得。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5g,精密称定,置索⽒提取器中,加⼄醚100ml ,回流提取(6~8⼩时)⾄脂肪油提尽,收集提取液,置已⼲燥⾄恒重的蒸发⽫中,在⽔浴上低温蒸⼲,在100℃⼲燥1 ⼩时,放冷,精密称定,即得。
本品含脂肪油量应为18~20%。
性味与归经 ⾟,热;有⼤毒。
归胃、⼤肠经。
功能与主治 峻下积滞,逐⽔消肿,豁痰利咽。
⽤于寒积便秘,乳⾷停滞,下腹⽔肿,⼆便不通,喉风,喉痹。
⽤法与⽤量 0.1~0.3g,多⼊丸散⽤。
注意 孕妇禁⽤,不宜与牵⽜⼦同⽤。
贮藏置阴凉⼲燥处。
巴豆的功效与作用
巴豆的功效与作用巴豆别称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等,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具有破积、逐水、涌吐痰涎的功效,但有小毒,须慎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巴豆的功效与作用吧!巴豆的药用价值【性味】味辛,性热,有小毒。
【归经】胃、大肠经。
【功效】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巴豆的药用功效1、寒积便秘:巴豆辛热,能峻下冷积,开通肠道闭塞。
可单用巴豆霜装入胶囊服,或配大黄、干姜制丸服,适用于寒邪食积,阻结肠道,大便不通,腹满胀痛,病起急骤,气血未衰者,如三物备急丸。
2、腹水臌胀:巴豆峻泻,有较强的逐水退肿作用,用治腹水臌胀,可用巴豆配杏仁为丸服。
近代用巴豆配绛矾、神曲为丸,即含巴绛矾丸,用治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
3、喉痹痰阻:巴豆能祛痰利咽以利呼吸,治喉痹痰涎壅塞气道、呼吸困难,甚则窒息欲死者,可单用巴豆,去皮,线穿纳入喉中,牵出即苏,近代用于白喉及喉炎引起喉梗阻,用巴豆霜吹入喉部,引起呕吐,排出痰涎,使梗阻症状得以缓解。
4、痈肿未溃:巴豆外用有蚀腐肉、疗疮毒作用,治痈肿成脓未溃者,常与乳香、没药、木鳖子等熬膏外敷,以蚀腐皮肤,促进破溃排脓。
治恶疮,单用本品炸油,以油调雄黄、轻粉末,外涂疮面即可。
巴豆的药理作用1、下泄作用:巴豆是一种类似于番泻叶的药,其实主要作用就是额可以有效的祛痰和全身性的去水肿。
2、镇痛作用:巴豆服用后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同时巴豆油中的活性成分PMA是一种有力的血小板凝集剂。
3、抗癌作用:巴豆含有促癌成分,但也含有抗癌活性物质。
4、抗菌作用:巴豆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流感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巴豆的服用禁忌1、服巴豆时不宜食热粥、饮热开水等热物,以免加剧泻下。
服巴豆后如泻下不止者,用黄连、黄柏煎汤冷服。
或食冷粥以缓解。
2、体弱者及孕妇忌用巴豆,巴豆不宜与牵牛子同用,巴豆不能跟田螺一起食用。
中药巴豆
《中国药典》:巴豆【拼音名】 Bā Dòu【英文名】 FRUCTUS CROTONIS【别名】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
的干燥成熟果实,根及叶亦供药用。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
根、叶全年可采,根切片,叶晒干备用。
【性状】本品呈卵圆形,一般具三棱,长1.8~2.2cm,直径1.4~2cm。
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
破开果壳,可见3室,每室含种子1粒。
种子呈略扁的椭圆形,长1.2~1.5cm,直径0.7~0.9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及种阜的疤痕,另端有微凹的合点,其间有隆起的种脊;外种皮薄而脆,内种皮呈白色薄膜;种仁黄白色,油质。
无臭,味辛辣。
【鉴别】取本品约0.5g,研碎,加乙醚10ml,浸泡 2小时,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置试管中挥干,加盐酸羟胺饱和的甲醇溶液0.5ml 及麝香草酚酞指示液 1滴,再加氢氧化钾饱和的甲醇溶液至显蓝色后,再多加4滴,加热至沸腾,冷却,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加三氯化铁试液3 滴及氯仿1ml,振摇,上层溶液显紫红色。
【炮制】生巴豆:去皮取净仁。
【性味】种子:辛,热;有大毒。
根、叶:辛、温。
有毒。
【归经】种子: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种子:泻下祛积,逐水消肿。
用于寒积停滞,胸腹胀满;外用蚀疱。
用于恶疮疥癣,疣痣,白喉,疟疾,肠梗阻。
根:温中散寒,祛风活络。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毒蛇咬伤。
叶:外用治冻疮,并可杀孑孓、蝇蛆。
【用法用量】种子:0.5~1分,内服去种皮榨去油,配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
根:1~3钱。
叶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页首《*辞典》:巴豆【出处】《本经》【拼音名】 Bā Dòu【别名】巴菽(《本经》),刚子(《雷公炮炙论">雷公炮炙论》),江子(《瑞竹堂经验方》),老阳子(《纲目》),双眼龙(《岭南采药录》),猛子仁(《中国药植志》),巴果(《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巴米(《药材资料汇编》),双眼虾、红子仁、豆贡(《南宁市药物志》),毒鱼子、銮豆、贡仔(《中药志》),八百力(《广西中药志》),大叶双眼龙、巴仁、芒子(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中药富有喜剧色彩的泻下药——巴豆
中药富有喜剧色彩的泻下药——巴豆巴豆来源于大戟科乔木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
其根及叶亦供药用。
主产于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省。
秋季果实成熟时,果实尚未开裂时采,晒干,破开果壳,取出种子。
以个大,饱满,种仁黄白色者为佳。
巴豆仁是指将巴豆用米汤浸拌,置日光下暴晒或烘裂,去皮,取净仁,用中火炒至焦褐色或内外均焦黑色。
好多人都知道巴豆有毒,必须经过炮制才可以药用,中医是怎么去毒的呢?巴豆制霜是炮制巴豆的一个独特的方法。
注:量大时,蒸热后,用压榨器榨去油,反复多次。
少量者,可将巴豆仁碾后用数层粗纸包裹,放热炉台上,受热后反复压榨换纸,直到到上述标准。
注意事项1.生巴豆有剧毒,制备过程中,应戴手套及口罩防护。
(绿豆、防风、甘草可以解毒)2.为使油充分析出,药物要加热才易出油,另外应勤换纸。
3.炮制完成后,对个人和所用的纸和布要妥善处理。
巴豆不同炮制品的功效应用巴豆妙用赛金丹传说晋中有一个朱财主,家里良田百亩,瓦房千间。
村中有个无赖,不务正业,梁上之术了得,到朱财主家东西屡屡得手。
朱财主因家中今日少金,明日丢银,十分气恼。
于是,拿护院长工出奇,责骂他。
长工被打急了,灵机一动,说“我家祖传‘避邪金丹’服下后邪不能侵身,窃贼不敢接近。
”说着掏出一包巴豆,让老财每晚服2粒。
到了晚上,财主服了两粒,不到一会,腹痛阵阵,肚子辘辘作响,继而泻如水下,难以自止:一夜泻个不停,没有合眼。
天亮起来吊打长工,长工冤枉说“老爷谁拉了几泡稀,但窃贼没偷东西了!”财主一琢磨,觉得“金丹”很管用。
此后,财主每晚都吃“金丹”,家里就再也没丢东西了。
神农爷爷哈哈哈哈!咳咳……(严肃)这故事虽然滑稽可笑,但巴豆可不能这样被玩坏的啊!巴豆辛、热,有大毒,适量的巴豆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有助于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寒邪食积所致的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泄泻痢疾等功效。
但不经过医生处方就服用,可是会毒死人的哦!并且泄泻时间长了,人体正气也会损耗的。
巴豆制霜的炮制原理是什么
巴豆制霜的炮制原理是什么巴豆制霜,又称为巴豆膏,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外用药物,常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如湿疹、皮肤瘙痒等。
它是由巴豆种子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炮制加工过程而成,其中涉及到一些炮制原理。
巴豆,学名漆姑木,是一种常见的高大乔木,分布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
它的种子中富含巴豆脂,这是一种含有丰富有机酸和脂肪酸的油脂物质。
巴豆脂具有祛风湿、杀虫止痒等功效,但毒性很大。
因此,在炮制过程中,需要对巴豆脂进行一定的处理,以减少其毒性,并增强其药效。
巴豆制霜的主要炮制原理可以总结如下:1. 剖破巴豆种子:首先,将巴豆种子剖破,使其内部的巴豆脂暴露在外。
然后,将巴豆种子放入杀菌剂中浸泡一段时间,以消毒并去除种子中的杂质。
这一步骤有助于提高后续工序中的药效。
2. 置于沙锅中炒炙:接下来,将剖破的巴豆种子放入沙锅中进行炒炙。
沙锅的温度要适中,以保证巴豆种子能够充分炒炙均匀,但又不能过热,以免影响巴豆脂的质量。
在炒炙的过程中,巴豆脂会熔化,并渗出油脂。
这一步骤有助于保持巴豆脂的活性成分。
3. 稳定沉淀巴豆脂:将炒炙过的巴豆种子倒入容器中,让巴豆脂自然沉淀。
这一步骤是为了分离巴豆脂与其他杂质。
巴豆脂会由于密度的差异而沉淀在容器的底部,而其他杂质则会浮于表面。
这样可以方便后续的处理和提取。
4. 去蛋白和对流水洗涤:巴豆脂中还含有一些蛋白质,需要通过去蛋白来提高药品的纯度。
通常使用对流水进行洗涤,以去除巴豆脂中的蛋白质和其他杂质。
连续反复洗涤可以更好地去除杂质,并最大程度地保留巴豆脂中的有效成分。
5. 进行煎熬和制霜:这是最后一步,将经过炮制加工的巴豆脂放入煎药锅中进行煎熬,加入适量的辅料,如甘草等,进行煎熬。
通过煮沸、冷却、过滤等过程,最终得到巴豆制霜。
煎熬的过程中,巴豆脂中的一些有机酸和脂肪酸会与辅料相互作用,产生更多的药效成分。
总之,巴豆制霜的炮制原理是通过对巴豆种子中的巴豆脂进行剖破、炒炙、沉淀、去蛋白、洗涤、煎熬等一系列处理,以减少巴豆脂的毒性,保留并增强其药效。
巴豆霜的炮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巴豆霜的炮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巴豆霜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常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和肌肉酸痛。
其炮制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炮制方法:
1. 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巴豆、生姜、大蒜、白酒等原料。
2. 炒制巴豆,将巴豆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文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煮30分钟左右,煮至巴豆外皮裂开,内部变软。
3. 加入辅料,炮制过程中,将生姜、大蒜切碎加入砂锅中,继
续煮15分钟左右。
4. 加入白酒,最后,将适量的白酒加入砂锅中,再煮10分钟
左右即可。
注意事项:
1. 巴豆有毒,炮制过程中要确保通风良好,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2. 在炒制巴豆时,要控制火候,避免煮沸过久导致药性损失。
3. 炮制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火候,避免烧焦或煮沸过度。
4. 炮制完成后,要将巴豆霜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总的来说,炮制巴豆霜需要严格控制火候和注意安全,以确保制得的药物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使用巴豆霜时,也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者长期连续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巴豆炮制解密
巴豆炮制解密巴豆味辛性温,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
《本草纲目》记载用于“一切积滞、泄痢,腹痛里急、气痢赤白、夏月水泻不止”等多种腹泻病症。
当代名家韦献贵认为:“久泻亦肠间病,肠为腑属阳,腑病多滞多实,故久泻多有滞,滞不除则泻不止。
”我的导师雷正荣常用巴豆制炭结合辩证论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巴豆虽被称为虎狼有毒之品,但临床应用并未因毒受限。
文献表明,巴豆含有的巴豆油酸可引起腹痛、腹泻,甚至引起肠坏疽;佛波醇酯二萜类含量极少却毒性最强,有促肿瘤形成、炎症、细胞增殖、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单链巴豆毒性球蛋白可以溶解红细胞,而且能使局部细胞坏死,内服使消化道腐蚀出血,外用则可引起皮炎。
考《伤寒论》巴豆是“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制霜使用。
所谓制霜法即是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成升华,煎熬成粉渣的方法。
从中可以看出巴豆制霜的理论基础,其一是通过加热即“熬黑”操作,使巴豆毒素失去活性;其二巴豆种仁中脂肪油的含量较大,按照药典记载制霜后可使其含量降低为l8~2O%,从而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其三除去毒性成分如巴豆油酸、巴豆醇二酯和巴豆毒素等促致癌物质,确保有效成分如亚油酸、生物碱等抗癌物质的充分利用,所以才需“研如脂”。
正如《珍本医书集成蠧子医》中龙氏对巴豆曾反复指出:“巴豆为最难制,非千锤百炼非细面然,断不可用”,非起尽油断不可用”;“巴豆为霜,霜字需要着眼,非真细白如霜,断乎不可用”。
可见“研”的重要性。
使用巴豆的技术关键在于炮制。
清·吴议洛在《本草从新》中对巴豆炮制明确提出“巴豆得火良”,可知热处理是巴豆炮制的必要条件。
采用蒸热压榨法(蒸制30min)或是烘热压榨法(100℃烘制100min)常压蒸制足够时间再压榨制备巴豆霜均可使溶血效应消失(11),测量其成品含油量不超过20%,其性状成白粉或淡黄色粉末为度,捻有光滑细腻感或微有粘湿感,此法比2010版《中国药典》巴豆霜炮制工艺标准更安全有效。
巴豆的炮制与应用研究
1 . 1 传统炮制方法 捣烂 敷患侧太 阳穴 , 同时用红糖 、生姜煎服发汗 。 1 . 1 . 1 不加辅 料炮制方法 制霜 、炒 、煮 、熬 、烧 、煨 等 2 . 2 制 巴豆临床应用 巴豆峻下 肠 胃寒积 , 可治寒 邪食积 方法 以祛毒 , 如在唐 《 备急千金要方 》日 : “ 去皮 心膜 , 熬令 所致 的胸腹胀满急痛 , 大便不通 。巴豆还有 较强的逐水退肿 紫色” 。宋《 伤寒 总病论 》 中有 “ 去皮心膜 , 或炒焦紫色 ; 宋《 太 作 用。另外 可祛痰 利咽 , 治喉痹 痰壅塞 气道 , 巴豆配大黄 、
1 . 2 现代炮 制方法
参 考 文 献
[ 1 ] 张钦德 . 中药鉴定技术 . 北京 : 人 民卫生出版社 , 2 0 1 2 .
1 . 2 . 1 制霜法
取 巴豆 仁 , 碾碎如泥 , 经微 热 , 压 榨 除 [ 2 ] 林强 . 5 种毒药 的中毒机理及炮制原理 . 海峡药学 , 2 0 0 6 , 1 8 ( 5 ) : 9 9 -1 O 0 . 去 大部 分油 脂 , 测定 脂肪 油含 量 , 加 淀粉 使脂 肪油 含量 为 1 8 . 0 %~ 2 0 . 0 %, 混匀 , 即得 。 [ 3 ] 沈明谦 . 巴豆炮 制的历史沿革 . 甘肃 中医学 院学报 , 1 9 9 8 , 1 5 ( 4 1 :
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利腐蚀作用 , 外用过量能引起急性皮 2 巴豆 临床应用 炎 J 。巴豆生品有大毒 , 一般通过炮制降低毒性 , 现对巴豆 2 . 1 生 巴豆临床应 用
的炮制方法 、临床应用做如 下总结 。
1 巴豆炮 制方 法
临床 多外 用 , 在皮肤 、五官及穴位
外贴 , 如治 疗神经性皮炎 , 巴豆 、蛇床 子、大黄、蓖麻子等 研碎 , 以凡 士林 调敷治 。治疗 面神经麻痹 , 用巴豆、蓖麻子
巴豆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
巴豆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巴豆炮制方法与标准【药材来源】巴豆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有熬制(《玉函》)的方法。
晋代亦用熬法(《肘后》)。
南北朝时期有油酒制(《雷公》)、熬制(《集注》)等法。
唐代有熬制、火炮(《千金》),火炼(《新修》),烧令烟断(《外台》)等炮制方法。
宋代炮制方法发展很快,有纸裹煨压去油、浆水制、油制、面炒、醋制、萝卜制压去油(《圣惠方》),麦麸水煮(《博济》),制霜(《苏沈》),炒焦、汤煮压去油(《总病论》)、煮制(《药证》)、火炮(《证类>;)、麸炒、大麦炒(《总录》)、烧制、酒煮(《总微》),面裹煨(《洪氏》),灰水制(《宝产》),斑蝥炒(《朱氏》),胡芦巴炒(《急救》)等多种方法。
元代有米炒(《脾胃论》)、湿纸包烧(《瑞竹》)的方法。
明代有烧制、火炼存性、纸裹煨、油制、炒制(《普济方》),米炒(《奇效》),炒焦(《理例》),水熬(《万氏》),黄连制,煅焦赤(《准绳》),甘草制(《粹言》),烧存性、石灰制(《保元》),炒黑存性(《大法》)等炮制方法。
清代则有沉香制(《握灵>;)、炙制(《法律》、煅(《良朋》)、制霜(《幼幼》)、隔纸炒令油出(《串雅内》)、雄黄制(《问答》)等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1.生巴豆:取原药材,除净杂质,浸湿后用稠米汤或稠面汤拌匀,置日光下暴晒或烘裂,搓去皮,筛取净仁。
2.炒巴豆:取净巴豆仁,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焦巴豆)或内外均呈焦黑色(巴豆炭),取出晾凉。
3.巴豆霜:取净巴豆仁,碾烂如泥状,用多层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烘,压榨去油,反复数次,至松散成粉不再粘成饼为度,取出研细。
或取净仁研烂后,测定脂肪油含量,加适量的淀粉,使脂肪油含量符合规定,混匀,即得。
【饮片性状】生巴豆为扁椭圆形种仁,长1~1.5厘米,直径6~8毫米,表面黄白色,常附有白色薄膜(内种皮),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及种阜的疤痕,另端有微凹的合点,其间有隆起的种脊;内胚乳肥厚,淡黄色,油质,子叶2片菲薄,辛辣。
巴豆及加工方法
巴豆Badou王芳大戰科(Euphorbiaceae)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干燥成熟的果实入药。
中药名:巴豆。
巴豆种子粉碎出去部分油脂后入药,中药名:巴豆霜。
巴豆属(Croton)植物全世界约有800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以热带北美地区最为丰富,中国约有21种,本属现供药者有5种,本种分布于中国的南方地区,四川产量最大。
亚洲南部,东南亚也有分布。
药理研究表明,巴豆具有泻下、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等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巴豆具有泻下寒积、祛痰利咽等功效。
【1】巴豆呈卵圆形,一般具三棱,长1.8-2.2cm,直径1.4-2cm.表明灰黄色或者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
破开果壳,可见3室,每室含种子一粒。
种子呈略扁的椭圆形,长1.2-1.5cm,直径0.7-0.9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和种阜的疤痕,另端有微凹的合点,其间有隆起的种脊;外种皮薄而脆,内种皮呈白色薄膜;种仁黄白色,油质。
气微,味辛辣。
巴豆炮制:去皮,取净仁。
功能与主治:外用蚀苍。
用于恶苍疥廯,疣痣。
用法与用量:外用适量,研磨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
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2】巴豆轻微中毒,局部灼热,流眼泪,流鼻涕。
本植物较多为人工栽培在房前屋后,因为巴豆有毒网上资料很少,经过多方寻找,四川宜宾市宜宾县有人工种植。
生巴豆属阴干药材,不能高温晾晒或者烘干,置空气流通的室内或者烘箱30度即可。
生巴豆被列入香港常见剧毒中药31种名单。
参考文献【1】当代药用植物典第一册赵中振.肖培根主编【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74页。
巴豆炮制
Fructus Crotonis 来源
的干燥成熟果实。 大戟科植物巴豆 Croton tiglium L.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
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 ~ 天 摊开,干燥。 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
汉代有“去皮心复熬变色” 去皮细研取霜”的炮制方法; 历史沿革汉代有“去皮心复熬变色”及“去皮细研取霜”的炮制方法;南北朝 时期有麻油和酒煮的记载;唐代有熬制、火炮、烧令烟断等法;宋代有“ 时期有麻油和酒煮的记载;唐代有熬制、火炮、烧令烟断等法;宋代有“炒微黑 黄”、醋煮、油煎、面炒、面煨、麦麸水煮、火炮、酒煮、黄连制等多种方法; 醋煮、油煎、面炒、面煨、麦麸水煮、火炮、酒煮、黄连制等多种方法; 明代对巴豆的用法和炮制方法更趋多样, 巴豆有用仁者,用壳者,用油者, 明代对巴豆的用法和炮制方法更趋多样,如“巴豆有用仁者,用壳者,用油者, 有生用者,麸炒者,醋煮者,烧存性者,有研烂以纸包去油者,谓之巴豆霜”、 有生用者,麸炒者,醋煮者,烧存性者,有研烂以纸包去油者,谓之巴豆霜” 炼、薄荷汁制、甘草制法;清代基本沿用前法,并增加了沉香制、雄黄制、隔纸 薄荷汁制、甘草制法;清代基本沿用前法,并增加了沉香制、雄黄制、 炒令油出、 炒令油出、煅、蒸等方法。现行主要的炮制方法为制霜法。《中国药典》2005 蒸等方法。现行主要的炮制方法为制霜法。 中国药典》 年版载有巴豆、巴豆霜。 年版载有巴豆、巴豆霜。
炮制作用 毒性强烈,仅供外用 毒性强烈, 蚀疮。用于疥癣, 蚀疮。用于疥癣,疣 预防白喉。 痣,预防白喉。 泻下作用缓和,毒性降低。多用于寒积便秘, 泻下作用缓和,毒性降低。多用于寒积便秘, 乳食停滞,喉痹。 乳食停滞,喉痹。
李林制作
巴豆
有白色薄膜,种仁黄白色,富油性 气微 气微, 有白色薄膜 种仁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辛 种仁黄白色 辣
巴豆的炮制方法
巴豆的炮制方法巴豆,又称巴乌、马钱子、蚶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豆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止痛定惊等功效。
巴豆的使用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
巴豆的药效主要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巴豆碱,但巴豆碱同时也是一种有毒物质,因此巴豆的炮制方法十分重要,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巴豆的炮制方法。
一、巴豆的采集和初步处理巴豆的采集一般在夏秋季节进行。
采摘时要选取生长健壮、果实饱满的巴豆,用剪刀或手轻轻拧下。
采摘后应立即晾晒或烘干,以免发霉变质。
巴豆的初步处理包括去壳、去心、煮沸等步骤。
首先将巴豆的外壳去掉,然后用锤子或石头将巴豆的果实砸开,取出里面的种子。
接着将巴豆的种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5-10分钟,然后捞出晾干备用。
二、巴豆的炮制方法1.炒制法炒制法是最常用的巴豆炮制方法之一,具体步骤如下:将干燥的巴豆种子放入铁锅中,用中小火炒烤,不断搅动,炒至表面微黄,有香味散发出来,然后取出晾凉备用。
2.煨炖法煨炖法是一种较为温和的巴豆炮制方法,适用于初次服用巴豆的人群,具体步骤如下:将巴豆种子放入瓦罐或陶罐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盖上盖子,用文火煨炖2-3小时,直至巴豆种子变软,捣碎后晾干备用。
3.醋制法醋制法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巴豆炮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干燥的巴豆种子放入瓦罐中,加入适量的米醋,盖上盖子,密封存放7-10天,直至巴豆种子变软,捣碎后晾干备用。
三、炮制巴豆的注意事项1.炮制巴豆时一定要掌握好火候,火太大或时间过长都会影响巴豆的药效。
2.巴豆的炮制过程中要注意通风,避免巴豆的毒性挥发到空气中,对人体造成伤害。
3.巴豆的炮制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初次服用巴豆的人群应选择较为温和的煨炖法或醋制法。
4.巴豆的炮制后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发霉。
总之,巴豆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炮制方法十分重要。
正确的炮制方法可以增强巴豆的药效,缓解其毒性,避免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巴豆炮制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峻下逐水药——巴豆
峻下逐水药——巴豆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
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外用蚀疮。
用于恶疮疥癣,疣痣。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
(内服用巴豆霜)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
多为栽培植物;野生于山谷、溪边、旷野,有时亦见于密林中。
分布四川、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
性状本品呈卵圆形,一般具三棱,长1.8~2.2cm,直径1.4~2cm。
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
破开果壳,可见3室,每室含种子1粒。
种子呈略扁的椭圆形,长1.2~1.5cm,直径0.7~0.9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和种阜的疤痕,另端有微凹的合点,其间有隆起的种脊;外种皮薄而脆,内种皮呈白色薄膜;种仁黄白色,油质。
气微,味辛辣。
炮制生巴豆去皮取净仁。
饮片性状本品呈扁椭圆形,长9~14mm,直径5~8mm。
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平滑有光泽,常附有白色薄膜;一端有微凹的合点,另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
内胚乳肥厚,淡黄色,油质;子叶2,菲薄。
气微,味辛辣。
复方①治寒实结胸,无热症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
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
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
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伤寒论》白散)⑤治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大黄一两,干姜一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纳中,合治一千杵,用为散,蜜和丸亦佳。
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瘥;如未瘥,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瘗;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金匮要略)三物备急丸)⑥治寒癖宿食,久饮不消,大便秘: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
治疗结核病的巴豆炮制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治疗结核病的巴豆炮制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梅华
申请号:CN201110206650.8
申请日:20110722
公开号:CN102258561A
公开日:
2011113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结核病的巴豆炮制方法,具体为中药巴豆的高温炮制减毒方法及其对治疗结核的作用。
巴豆经过高温炒制、高温烘制、微波加热等三种方法炮制,得到巴豆炮制品。
炮制后的巴豆无毒性蛋白检出,LD显著增加,巴豆油中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且巴豆油含量相对升高。
炮制后的巴豆与其他中药合并制成丸剂后,体内外具有明显的抗肺结核杆菌的作用。
本发明公开的治疗结核的巴豆炮制方法可以起到降低毒性,增强疗效的效果,与传统的煨、煮、蒸等巴豆炮制方法相比较,优点十分突出。
申请人:东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
地址: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松科苑16号楼三楼
国籍:CN
代理机构: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谭一兵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巴豆炮制方法
巴豆炮制方法
巴豆这玩意儿,那可是一味有着独特作用的中药材呢!
要说巴豆的炮制方法,那可得仔细讲讲。
首先得挑选出饱满、无杂质的巴豆,这就像是挑选精兵强将一样重要。
然后把巴豆放进热锅里,用小火慢慢地炒,就像在给它做一次温柔的按摩,可别心急用大火哦,不然就全毁啦!在炒制的过程中要不停地翻动,确保每一颗都受热均匀,这就好比跳舞时要照顾到每一个舞步一样关键。
炒到巴豆表面微微鼓起,透出一股香气的时候,就差不多啦!但是要注意啊,炮制过程中可千万要小心,别让巴豆的粉尘飞到自己身上,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那是相当重要的呀!就像走钢丝一样,必须得小心翼翼。
严格按照步骤来操作,才能保证不出差错。
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毕竟巴豆可不是好惹的呀!
那巴豆炮制好了能有啥用呢?它的应用场景可不少呢!比如在一些特定的病症治疗中,它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它的优势就在于它那独特的药性,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用对了地方就能大显身手。
我就听说过一个例子,有个病人病情顽固,其他药都没啥效果,最后用了经过精心炮制的巴豆,嘿,还真就有了明显的好转!你说神奇不神奇?
总之,巴豆的炮制可真是一门学问,不能马虎对待。
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才能让它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呀!。
泡制巴豆的方法窍门有哪些
泡制巴豆的方法窍门有哪些
泡制巴豆的方法窍门有以下几种:
1. 先将巴豆洗净,用开水烫一下,烫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15秒左右即可。
这样可以去除巴豆表面的皮膜,更易于入味。
2. 将烫好的巴豆放入清水中浸泡约2个小时,期间可以换水2-3次,以去除毒素和苦味。
3. 浸泡过的巴豆加入适量的盐,用手搓揉几下,这样可以帮助巴豆更快地入味,并提升风味。
4. 用开水煮沸,然后将巴豆放入热水中煮10-15分钟,让巴豆煮熟至软糯。
5. 煮好的巴豆可以拌入凉拌菜和凉面中,也可以作为馅料包入馒头或包子中。
6. 注意不要食用未经煮熟处理的巴豆,因为其含有毒素。
在烹饪的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巴豆的汁液或烟雾。
总之,泡制巴豆时需要注意去除毒素和苦味,煮熟之后方可食用,同时也要使用适量的盐和其他调料,使其更加美味可口。
去油制霜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去油制霜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巴豆去油制霜的操作技巧。
3. 了解去油制霜法的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去油制霜法是一种中药炮制方法,通过加热药物,使药物中的油脂成分挥发,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
本实验以巴豆为原料,通过去油制霜法,降低巴豆的毒性和泻下作用,提高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三、实验材料1. 巴豆:500g2. 吸油纸:适量3. 蒸锅:1个4. 研钵:1个5. 筛子:1个6. 烘箱:1个7. 温度计:1个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巴豆去壳取仁,用研钵捣成泥状。
2. 去油制霜:a. 将巴豆泥用多层吸油纸包裹,放入蒸锅中。
b. 加热蒸煮,保持蒸锅内的温度在100℃左右,持续蒸煮约1小时。
c. 蒸煮过程中,每隔10分钟检查巴豆泥的油分渗出情况,用筛子收集渗出的油脂。
d. 蒸煮结束后,取出巴豆泥,晾凉。
3. 压榨去油:a. 将晾凉的巴豆泥放入研钵中,用研杵捣碎。
b. 用筛子筛去粗大的颗粒,留下细小的粉末。
c. 将细小粉末用吸油纸包裹,放入烘箱中,温度控制在60℃左右,烘干约2小时。
d. 烘干过程中,每隔30分钟检查粉末的油分渗出情况,用筛子收集渗出的油脂。
4. 混合均匀:将烘干后的粉末取出,用研钵捣碎,混合均匀。
5. 质量检查:将制得的巴豆霜与原巴豆进行比较,观察其性状和药效。
五、实验结果1. 制得的巴豆霜呈松散粉末状,颜色较原巴豆浅,油分明显减少。
2. 与原巴豆相比,制得的巴豆霜毒性降低,泻下作用缓和,临床用药安全性提高。
六、实验讨论1. 去油制霜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炮制方法,通过加热药物,使药物中的油脂成分挥发,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
2. 在本实验中,巴豆经过去油制霜法处理后,毒性降低,泻下作用缓和,临床用药安全性提高。
3. 去油制霜法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 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
b. 蒸煮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药物油分渗出情况,及时收集油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豆用的炮制方法及原理
巴豆是一种植物,其种子含有可致命的毒素巴豆毒蛋白。
人们通常不会食用巴豆种子,但在一些地区,巴豆种子会被炮制处理,以去除毒性后用于制作药物。
巴豆的炮制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去壳:将巴豆种子的外层壳去除。
这可以通过将种子磨碎或用力摩擦等方法来完成。
2. 水煮:将去壳的巴豆种子放入水中煮沸。
煮沸过程中,毒性巴豆毒蛋白会释放到水中。
3. 水浸泡:将巴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以进行进一步的提取和降解毒素的过程。
4. 曝晒和烘干:去除水分并加速毒素降解的过程,通常是将炮制过的巴豆种子暴露在阳光下晾晒或使用低温烘干。
巴豆的炮制原理是通过水煮和浸泡的过程,将毒性巴豆毒蛋白从种子中提取出来,并随着水的流动逐渐降解。
烘干的过程有助于去除水分并加速毒素的降解过程。
这样,炮制后的巴豆种子毒性大大降低,可以用于制作药物,如产后保健品。
然而,在炮制过程中仍需要谨慎处理,以防止毒素残留导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