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的梦》教材说明
绿叶的梦说课稿

绿叶的梦说课稿绿叶的梦是江苏省语文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散文。
它以绿叶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小叶子的梦想和追求的故事。
以下是绿叶的梦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绿叶的梦是一篇以散文形式呈现的作品,属于散文类+人与自然的题材。
这篇散文通过绿叶的视角,描写了它对自己短暂而又美丽的生命追求梦想的过程,表达了自然界万物都对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这部作品在情感上富有感染力,教育意义深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追求梦想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绿叶的梦》,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特点和较高层次的意象语言,学会运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植物的梦想以及自己的梦想,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勇于追求梦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散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万物的尊重与保护意识,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和理解散文中的意象语言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和主题,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热爱自然的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导入新课、学习新课、拓展延伸、课堂总结。
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观察一颗绿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绿叶是怎样的生命形态?绿叶有没有梦想呢?2. 学习新课(30分钟)(1)课文导读:全班齐读课文标题,并展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2)整体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绿叶有什么梦想?绿叶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做了哪些努力?”(3)语言点解析:学生重点阅读第一段,教师解释其中的意象语言和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品味其中蕴含的意境。
(4)分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朗读,并解释其中的意境和借用的修辞手法。
3. 拓展延伸(15分钟)(1)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我们的梦想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2)写作活动:鼓励学生以《绿叶的梦》为启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篇描述自己梦想的作文。
课文《绿叶的梦》教案范文

课文《绿叶的梦》教案范文第1篇:课文《绿叶的梦》教案范文教材分析:这篇散文,作者用诗意的题目、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童年生活。
读着它,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淡淡的回忆与美好的向往之中。
学生分析:让孩子们从这些绿叶中不仅收获了知识、快乐,更收获了美丽的“梦”……童心就从那里一天天走向成熟,相信,通过学这一课,学生对看似平常的树叶会充满感情的。
设计理念: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读,合作交流,把朗读、理解和感悟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清热明目、除痰止渴”等词语的意思。
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了解顿号的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家所要传达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乐于像作家一样热爱生活,关爱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学生准备:1、课前去搜集树叶,去制作树叶作品。
2、带来自己童年生活的照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绿叶的梦》教学设计范文教材分析:这篇散文,作者用诗意的题目、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童年生活。
读着它,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淡淡的回忆与美好的向往之中。
学生分析:让孩子们从这些绿叶中不仅收获了知识、快乐,更收获了美丽的梦童心就从那里一天天走向成熟,相信,通过学这一课,学生对看似平常的树叶会充满感情的。
设计理念: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读,合作交流,把朗读、理解和感悟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清热明目、除痰止渴等词语的意思。
2024年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精彩教案

2024年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绿叶的梦》选自2024年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五章《大自然的语言》。
本课详细内容围绕绿叶的梦境展开,通过描述一片绿叶的奇妙旅程,引发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兴趣。
具体内容包括:词语理解、课文朗读、内容分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绿叶的梦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通过观察、想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文的朗读与感悟,绿叶梦境的寓意。
难点:绿叶梦境的深层含义,以及对自然奥秘的探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学习笔记、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绿叶图,引导学生观察绿叶的特点,引入课题。
2. 新课导入: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讲解生字词,指导朗读技巧。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难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绿叶的梦境,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绿叶的梦》2. 生字词:绿叶、梦境、奇妙、飘荡、欢笑、奥秘等。
3. 课文主要内容:绿叶的梦境及寓意。
4. 课文主题: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一幅绿叶的梦境。
(2)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3)写一篇绿叶的梦的读后感。
2. 答案:(1)答案不唯一,要求画面生动,富有想象力。
(2)例:绿叶在风中飘荡,欢笑着与大自然共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绿叶梦境,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绿叶的梦教案》word版

《绿叶的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绿叶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原理;(3)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植物生命的热爱;(2)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绿叶的结构和功能;(2)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原理;(3)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
2. 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2)植物呼吸作用的机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绿叶的结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原理。
2. 演示法:展示绿叶的结构模型,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
3. 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绿叶结构模型、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载玻片等)。
2. 教材:绿叶的梦。
3. 课件:绿叶的结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动画演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绿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绿叶;(2)提问:“你们知道绿叶有什么作用吗?”引入新课。
2. 讲解绿叶的结构和功能:(1)利用教具展示绿叶结构模型,讲解绿叶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2)引导学生观察绿叶,了解绿叶的生理特性。
3.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原理:(1)利用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动画演示,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2)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1)利用课件展示呼吸作用的动画演示,讲解呼吸作用的概念;(2)引导学生了解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5.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现象;(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绿叶的结构、功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强调绿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进入《绿叶的梦》的学习: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3读课文,初步感受:⑴边听边思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
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4学习本课生字词:⑴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⑵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⑶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⑷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5按要求自读课文:⑴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⑵学生按要求自学。
⑶组织班交流:6作者简介:(有时间再安排)翠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现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半个世纪来坚持写童话,力求在童话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
课文《绿叶的梦》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绿叶的梦》教案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小学二年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绿叶的生长过程和作用。
3. 学生能够培养爱护环境、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2. 学生能够理解绿叶的生长过程和作用。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爱护环境、保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教材:《绿叶的梦》课文文本教具:课件、黑板、粉笔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绿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绿叶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绿叶的生长过程和作用。
3. 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绿叶对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回家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绿叶,了解其生长过程。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绿叶生长过程的掌握情况。
2. 课文深入学习(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绿叶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实践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绿叶贴画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对绿叶的认识。
4.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回家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绿叶的小作文。
四、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绿叶生长过程和作用的理解程度,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绿叶的生长过程和作用,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情况。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去触摸、感受绿叶,进一步了解绿叶的生长过程和作用。
2. 开展“绿叶环保手工制作大赛”,让学生发挥创意,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与绿叶相关的环保作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教案范文

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绿叶的梦》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绿叶的梦》是一篇描绘大自然美好景象的诗歌,通过绿叶的梦境,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2.2 生字词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有:绿叶、梦境、春天、花朵、阳光、微风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境,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绿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绿叶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5.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字词和句子。
5.3 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描绘的场景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4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学生进行书写和朗读练习。
5.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六章:作业布置6.1 回家作业1. 熟读课文《绿叶的梦》。
2. 抄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季节的短文。
6.2 课堂作业1. 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季节和原因。
第七章:评价方法7.1 评价标准1. 朗读课文流利,发音准确。
2. 生字词书写规范,阅读正确。
3. 课堂参与积极,回答问题准确。
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教案范文

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自然景物。
(2)运用分角色朗读、情景表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技巧。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课文中所体现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体会梦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追求梦想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关爱他人、追求梦想的品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体会梦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追求梦想的勇气和信心。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
4. 角色扮演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自然景物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所看到的景物。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自然的美感受。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
3. 探讨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
(2)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课文中所体现的价值观。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运用和课文中所体现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自己心中的绿叶梦。
(教学设计)绿叶的梦教学设计及反思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及反思绿叶的梦是当代女作家葛翠琳用爱之心、美之眼、情之笔抒写的一片美丽的散文。
以下是我整理的绿叶的梦教学设计及反思,供您阅读,参考。
期望对您有所挂念!绿叶的梦教学设计及反思1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抓住课文的重点局部,体会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以读和想象为主,读中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想象,挂念同学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同学情感。
4、体会绿叶给童年带来的欢快,感受作家情感,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流程:一、出示一组照片(大自然中照的)在宽敞的大自然中,他们在干什么呢从他们的表情看,他们的心情如何不光是他们,还有我,你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在座的各位老师,童年时的欢快都来源于身边的大自然,这其中也包括咱们昨天生疏的葛翠林。
今日我们就追随作家葛翠林的脚印,走进她布满回忆的童年,学习她用爱之心,美之眼,情之笔书写的一篇美丽的散文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问:看到题目时,你们心中有什么问题预设:绿叶的梦指的是什么绿叶的梦是个什么样的梦师:带着问题,我们马上走进课文绿叶的梦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
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完成两件事:1、认真听好老师的每一个字词的发音,看与预习的有没有不同的地方,我们可以沟通。
2、思考同学们刚刚提出的问题,尤其是:①绿叶的梦指的是什么②绿叶的梦是什么样的梦呢预设:同学假设答不上:没关系,听一遍课文就解决这么难的问题,这是不行能的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咱们一起再去读它。
同学有答复的:这个说法到底恰当不恰当呢,咱们共同走进课文验证一下,争取得出你满足的答案。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1、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我读懂了什么呢预设:①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
②小时候的玩具很多。
师可追问:有什么呢(请同学读其次句)现在请上我的童年玩具。
是单单就这几种吗(留意省略号的作业)不知你们发觉没有,这些玩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来着大自然;亲自做出来的。
《绿叶的梦教案》

《绿叶的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绿叶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绿叶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
(2)让学生理解绿叶的梦是指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养分吸收和运输。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绿叶的能力,并能用语言描述绿叶的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绿叶的梦的过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绿叶的结构和功能,绿叶的梦的过程。
2. 教学难点:绿叶的梦的机理,绿叶的光合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绿叶的结构和功能。
2. 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绿叶的梦的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绿叶的图片、实物。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植物标本、酒精、碘液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绿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绿叶的颜色和形状。
(2)提问:“你们知道绿叶是怎么变成绿色的吗?”引发学生对绿叶的思考。
2. 新课导入:(1)介绍绿叶的结构和功能,如图示绿叶的各个部分。
(2)讲解绿叶的光合作用,让学生明白绿叶是如何产生有机物的。
3. 实验探究:(1)引导学生观察植物标本,了解绿叶的梦的过程。
(2)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绿叶的梦的过程。
(2)提问:“绿叶的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绿叶的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绿叶的结构图,并写一篇关于绿叶的梦的小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绿叶的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学生对绿叶的梦的过程的理解,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2.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绿叶的梦》教材解读一、教材解读的依据《新基础教育》对小学四年级教学整体结构作了明确的阐述及要求:学生基本状态(进入四年级学习的前在状态)分析,教学的核心任务,学科活动,考核内容。
学生基本状态的分析:1、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如:查字词典认识生字、理解新词的能力;汉字的规范书写能力;把课文读得比较正确通顺的能力;课外利用书籍和电脑查阅资料的能力等等。
2、对特殊句型及一些修辞手法较为熟知,比如:知道比喻句,拟人句,把字句,被字句,一些特殊的排比句等等.3、在三年级着重进行了段的训练(例如:阅读理解:能概括主要内容,能体悟段落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意义;写作训练:总分结构,如:《卢沟桥》外形的描写,如:《翠鸟》。
典型精彩段落的仿写)教学核心任务(总体任务另外两项:提高学生对篇的体悟力,进入篇的写作):以记叙文阅读为抓手,渗透问题类结构意识,提高体悟水平。
解析:1、记叙文是四年级阶段教学的重点。
2、“抓手”意味着要凭借、依托对记叙文的阅读完成目标。
3、“类结构”就是对记叙文要从一篇到一类的规律特点性认识。
4、“渗透”说明,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类结构意识是循序渐进地确立,同时有速度和深度的限制。
二、教材的主要内容: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和同学们在启蒙老师的引导下,采集树叶,制作标本,,并讲述这些绿叶的知识和趣闻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的快乐生活和有益活动的留恋和赞美之情。
二、教材特点:1、这篇课文是以“绿叶”为线索的,描述童年的趣事的记事性记叙文。
(文体)2、在写作顺序及文章结构上,作者运用列举强调的方式先巧设悬念(高粱杆儿剥开来,做成马车……然而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
)激发读者兴趣,然后再以总分的形式回应所设的悬念。
先总写启蒙老师教“我们”采集绿叶标本,并讲述它的知识和见闻,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再详细描述在采集标本活动之中的快乐及绿叶标本中获得的生活的知识。
3、在写作手法上,作者以记事性记叙文的细节描写为重点,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我们”采集树叶时的情景。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原稿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原稿)迁安市夏官营镇花庄完全小学彭立洋《绿叶的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可以用表格形式)唐山市迁安市花庄完全小学杨晓娟[注:红体部分为教师意见] 一、教材分析《绿叶的梦》是冀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题材。
《绿叶的梦》这篇课文是作家葛翠琳对自己童年时代丰富有趣生活的回忆。
重点记叙了她和同学们在启蒙老师的引导下,采集树叶,制作标本,并讲述这些绿叶的知识和趣闻。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快乐生活和有益活动的留恋之情。
第2-6 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
第二自然段是这一部分的总述。
二、教学目标(可以直接写成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清热明目、除痰止渴”等词语的意思。
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五自然段,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家所要传达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乐于像作家一样热爱生活,关爱自然。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音频资料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本环节通过回忆主要问题“为什么绿叶最使我着迷?”,使同学们迅速建立起对文章的整天支架,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读我的学习目标,为了使每位同学都清楚知道自己本节课的任务。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可以将学习任务细化,目标分解到每个探索问题,让学生明白任务。
)1.指导学生学习3、4自然段,结合学案问题,使同学们知道从哪些方面学习。
课文《绿叶的梦》教案范文

《绿叶的梦》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绿叶的梦》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课文《绿叶的梦》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探讨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
进行相关的写作和创作活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绿叶的梦》的主要内容和情节的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分析。
学生创作活动的指导和评价。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
讨论与思考:鼓励学生就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进行讨论和思考。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和创作活动,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手段课文:《绿叶的梦》文本。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准备准备课文《绿叶的梦》的文本。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等教学资源。
4.2 教学过程步骤引入新课:通过引入自然环境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创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和创作活动,展示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写作和创作活动等,对学生的理解和创作能力进行评价。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对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的理解。
5.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6.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的讨论和思考,深入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和创作活动,如写一篇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短文或创作一幅相关的绘画作品。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局部,逐步读懂课文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局部,逐步读懂课文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展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教学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进入《绿叶的梦》的学习: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3读课文,初步感受:⑴边听边思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
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4学习本课生字词:⑴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⑵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⑶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展选择〕⑷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5按要求自读课文:⑴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⑵学生按要求自学。
⑶组织班交流:6作者简介:〔有时间再安排〕翠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现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半个世纪来坚持写童话,力求在童话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
绿叶的梦

垛, 躺在上面打滚, 翻跟头, 4、 在学习叶子用途这 坐下来挑选出那些漂亮的叶 子。 2、羽状的山扁豆叶子可当 茶,除痰止渴;垂柳叶子长 如丝,解酒毒、治皮癣;桑 叶清热明目,治手脚麻木; 薄荷叶医感冒头疼…… 部分,教师播放《两 只老虎》音乐,引导 学生用叶子的用途改 编歌词。 (PPT 展示歌 词)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案例名称
科目 课时
绿叶的梦 语文 1 课时
教学对象
四年级
提供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绿叶的梦》 是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生活。 《绿 叶的梦》写了作者在大自然里度过的童年生活,重点记叙了作者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 采集绿叶做标本,讲述它们的知识和趣闻的愉快活动。本课通过采用以“读” “议” “想”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 开想象,在讨论交流中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深切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的欢乐心情,体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
标
很好( 还需加油( 以下) 很好(80~100 分) 不错 60~79 分) 还需加油(59 以下) (
自没有活动记 录。
不会思考, 不爱学习, 不会发现问题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无心参与小组活动, 很少进行交互;或对 交互不感兴趣、 分心, 和别的成员之间并没 有进行明确的分工。
教学流程图: 教学流程图:
开始
创设情景导入
播放配乐
教师范读
展示 PPT
学生认读生字词
品析朗读,感悟语言
朗读喜欢部分
畅谈喜欢的原因
播放音乐
改编歌词
探讨题目意思,体会作者情怀
指导、 总结学生的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叶的梦》教材说明
《绿叶的梦》是当代女作家葛翠琳用爱之心、美之眼、情之笔抒写的一片优美的散文。
葛翠琳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童年:童年是贫困的,“没有穿过一件合身的衣裳,没有见过一种从商店买的玩具”;童年是寂寞的,“大人为了孩子吃饱,日夜操劳东奔西走,没有精力古迹孩子”;但童年有是幸运而充实的,一位爱好文学的老师给他们读了许多作家的文章,“把我们有效的心灵殆尽一个美好的境地,使我们了解了广阔的世界,知道了许多有趣的事物”,还让他们懂得了许多书本之外的知识。
在大自然怀抱里,葛翠琳对世界充满了无穷无尽的美好幻想;大自然里的许多食物,一起编织成葛翠琳的童年梦,它用爱、善、美抒写着活泼纯真的童年童趣。
在《绿色的梦》中,作者用诗意的题目、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童年生活,字里行间都散发出大自然浓郁、清新的气息,都散发着童年生活的真是、美好。
贴近自然,贴近儿童生活,是这篇课文的特点。
读着课文,会让人不由自主的沉浸在淡淡的回忆与美好的向往之中。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在第一自然段里,作者起笔为我们描述了一卷大自然的美好童话,并看门见山的直点主旨:在大自然提供的各种玩具中,“我”对绿叶最着迷。
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简要介绍了老师脚我们搜集绿叶,讲述他们的知识和趣闻。
对作者来说,那是一种愉快的感受。
课文的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则具体描写了孩子们快乐的“绿叶之梦”。
这三段是课文理解的重点与难点。
读罢,会觉得孩子们的“绿叶之梦”或许是快乐的、悠闲的,或许是疯狂地、美好的,或许使人产生对自然的赞美之情,或许生出想和作者一样到大自然中“疯”一回的想法,或许会应为自己生在大都市里感到些许的遗憾……教学中,要赋予学生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说出各自的感受。
在教材课后的习题中,“‘绿叶之梦’是一个怎样的梦?”就是针对学生阅读后不同的感受设计安排的。
这也是整体感知课文的一个中心话题。
此外,本课在如何生动、具体、形象的进行场面描写上也体现的比较突出。
在第三自然段中,我们看到的是回归大自然的孩子们开心快乐、无拘无束的长卖弄—“跑遍”—词看出他们的足迹已遍布了大自然的每一寸土地;“爬大树、钻丛林”全然没有了女孩子的温文尔雅,有的只是“欢乐的笑声”;穿项链,做戒指,插野花……孩子们对美的向往与追求跃然而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孩子们放飞心情,放飞自己,绿叶和野花装扮成了童年的“乐谱”。
在第五自然段中,“背着、扛着、奔跑、欢呼、搂、积、躺、翻、坐”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是孩子们的形象跃然纸上,是他们的欢呼声和笑声就这样在每一个读者的耳边轻轻响起;对那些“圆形的、条形的、桃形的、针状的、蛋形的、元宝形的、叶面待茸毛的”各式各样的叶子不厌其烦的描述,是秋叶尽显在读者的面前。
第六自然段写绿叶使我们增长了许多生活知识。
秋天的落叶,埋在这丰收;五彩缤纷的叶子成就这一个个小孩子的梦想,也下恒久了一位在中国颇具影响的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