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配筋计算
梁配筋计算
梁配筋计算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
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
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用如下公式计算:As=M÷(γ×f1×h)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式中:As—受拉钢筋面积;M—作用的弯矩;f1—钢筋的设计强度;h-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γ—系数。
系数γ是根据系数a要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格查得。
系数a= M÷(f2×b×h^2)。
式中:f2—混凝土的设计强度;b—构件截面的宽度;h^2—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h的平方。
框架梁(KL)是指两端与框架柱(KZ)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现在结构设计中,对于框架梁还有另一种观点,即需要参与抗震的梁。
纯框架结构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而越来越少见,而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梁主要则是参与抗震的梁。
悬臂梁配筋计算案例
悬臂梁配筋计算案例一、案例基本情况。
假设我们有一个悬臂梁,就像一个从墙上伸出去的手臂一样,这梁的长度呢,咱就设定为3米。
这梁上面承受着均布荷载,啥叫均布荷载呢?就好比你在这悬臂梁上均匀地铺满了小砖头,每个地方受力都差不多。
这个均布荷载的大小是每米20千牛(kN/m),这就像是每个小砖头对梁产生的压力啦。
二、计算步骤。
1. 弯矩计算。
对于悬臂梁,弯矩的计算公式是M=(1)/(2)ql^2,这里的q就是均布荷载,l 是梁的长度。
把数值带进去哈,q = 20kN/m,l = 3m,那么弯矩M=(1)/(2)×20×3^2=90kN·m。
这个弯矩呢,就像是一个扭转的力量,要让梁弯起来,咱得根据这个力量来配钢筋,让钢筋来抵抗这个弯矩。
2. 确定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等级。
咱就假设混凝土用的是C30的,它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_c=14.3N/mm^2。
钢筋呢,就用HRB400的,它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_y=360N/mm^2。
这就好比是我们找了一群强壮的“士兵”(钢筋),让它们在混凝土这个“阵地”里抵抗外力。
3. 计算梁的截面尺寸。
咱先假设梁的截面是矩形的,宽度 b = 300mm,高度h = 500mm。
这个尺寸就像梁的身材一样,不同的身材对抵抗弯矩的能力是有影响的哦。
4. 配筋计算。
根据弯矩平衡公式M≤slantα_1f_cbx(h_0-(x)/(2)),这里的α_1对于C30混凝土取1.0,h_0=h a_s,假设钢筋的保护层厚度a_s=40mm,那么h_0=500 40 =460mm。
首先我们要找到受压区高度x,把已知的值都带进去这个弯矩平衡公式里,经过一番计算(这个计算有点像解谜题呢),可以得到x的值。
然后根据公式A_s=(M)/(f_y)(h_{0-(x)/(2))}来计算受拉钢筋的面积A_s。
算出来A_s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钢筋的面积去选择合适的钢筋根数和直径啦。
比如说,如果算出来A_s=1000mm^2,我们可能会选择3根直径20mm的HRB400钢筋,因为一根直径20mm的HRB400钢筋的面积大概是314.2mm²,3根就差不多能满足要求啦。
梁配筋计算
6652000 4860000 6652000 250 600 3000 3300 120 560 1 14.3 1.43 360 300 40 1000 第一类截面 0.00148444 33.02054025 2Φ 14 308 0.0022 0.0025 212750 500500 2Φ 8@100 309148 2Φ 8@200 224644
fc(N/mm) ft(N/mm) HRB400,fy(N/mm) HRB335,fy(N/mm) a=a (mm) bf (mm) 截面类型 ξ As(mm ) 配筋 实际配筋面积 配筋率ρ 最小配筋率 剪力V(N) Vc(N) 加密区配箍筋 VU1(N) 非加密区配箍筋 VU2(N)
/ /
1384.961987 2Φ 14+3Φ 22 1448 0.010342857 0.003
72080000 60522000 72080000 250 600 6900 3300 120 560 1 14.3 1.43 360 300 40 2300 第一类截面 0.007012944 358.797797 3Φ 14 461 0.003292857 0.0025 140862 500500 2Φ 8@100 309148 2Φ 8@200 224644
2
二层边跨跨中 二层边跨左支座 二层中跨右支座二层中跨跨中 二层中跨左支座 三层边跨右支座 三层边跨跨中 三层边跨左支座 三层中跨右支座 三层中跨跨中 三层中跨左支座 四层边跨右支座 四层边跨跨中 四层边跨左支座 四层中跨右支座 四层中跨跨中 四层中跨左支座 223160000 184632000 223160000 250 600 6900 3300 120 560 1 14.3 1.43 360 300 40 2300 第一类截面 0.021875236 1119.18567 3Φ 22 1140 0.008142857 0.0025 143018 500500 2Φ 8@100 309148 2Φ 8@200 224644 317198600 320453000 317198600 250 600 6900 3300 120 560 1 14.3 1.43 360 300 40 2300 第一类截面 0.031241281 1598.37337 4Φ 22 1520 0.010857143 0.003 113181000 276630000 207472500 250 600 3000 3300 120 560 1 14.3 1.43 360 300 40 1000 第一类截面 0.047387341 1054.105083 4Φ 18 1017 0.007264286 0.003 66345900 56160000 66345900 250 600 3000 3300 120 560 1 14.3 1.43 360 300 40 1000 第一类截面 0.014905647 331.5678428 2Φ 18 509 0.003635714 0.0025 187565 500500 2Φ 8@100 309148 2Φ 8@200 224644 114970200 277482000 208111500 250 600 3000 3300 120 560 1 14.3 1.43 360 300 40 1000 第一类截面 0.047536933 1057.43266 4Φ 18 1017 0.007264286 0.003 264243600 301876000 264243600 250 600 6900 3300 120 560 1 14.3 1.43 360 300 40 2300 第一类截面 0.025955997 1327.96649 4Φ 20 1256 0.008971429 0.003 219424000 181104000 219424000 250 600 6900 3300 120 560 1 14.3 1.43 360 300 40 2300 第一类截面 0.02150499 1100.243056 4Φ 20 1256 0.008971429 0.0025 133675 500500 2Φ 8@100 309148 2Φ 8@200 224644 317531700 301637000 317531700 250 600 6900 3300 120 560 1 14.3 1.43 360 300 40 2300 第一类截面 0.031274618 1600.078965 5Φ 20 1570 0.011214286 0.003 102181200 201799000 151349250 250 600 3000 3300 120 560 1 14.3 1.43 360 300 40 1000 第一类截面 0.034339154 763.8554015 3Φ 18 763 0.00545 0.003 59067800 49818000 59067800 250 600 3000 3300 120 560 1 14.3 1.43 360 300 40 1000 第一类截面 0.013259513 294.9504895 2Φ 18 509 0.003635714 0.0025 138239 500500 2Φ 8@100 309148 2Φ 8@200 224644 102962400 202171000 151628250 250 600 3000 3300 120 560 1 14.3 1.43 360 300 40 1000 第一类截面 0.034403583 765.2885907 3Φ 18 763 0.00545 0.003 186359800 195766000 186359800 250 600 6900 3300 120 560 1 14.3 1.43 360 300 40 2300 第一类截面 0.018234338 932.9092613 3Φ 20 1140 0.008142857 0.003 263123200 221934000 263123200 250 600 6900 3300 120 560 1 14.3 1.43 360 300 40 2300 第一类截面 0.025844483 1322.261181 4Φ 20 1256 0.008971429 0.0025 151418 500500 2Φ 8@100 309148 2Φ 8@200 224644 287683000 264932000 287683000 250 600 6900 3300 120 560 1 14.3 1.43 360 300 40 2300 第一类截面 0.028291869 1447.474893 5Φ 20 1570 0.011214286 0.003 155045500 185343000 155045500 250 600 3000 3300 120 560 1 14.3 1.43 360 300 40 1000 第一类截面 0.035193073 782.8503556 3Φ 18 763 0.00545 0.003 126001400 106476000 126001400 250 600 3000 3300 120 560 1 14.3 1.43 360 300 40 1000 第一类截面 0.028503438 634.0431493 3Φ 18 763 0.00545 0.0025 68179 500500 2Φ 8@100 309148 2Φ 8@200 224644 153074400 178779000 153074400 250 600 3000 3300 120 560 1 14.3 1.43 360 300 40 1000 第一类截面 0.034737609 772.7188213 3Φ 18 763 0.00545 0.003
矩形梁配筋、T梁型配筋、最大最小配筋率计算
其中,1; HPB235级钢 2; HRB335级钢 3; HRB400级钢
A) 单筋矩形截面在纵向受拉钢筋达到充分发挥作用或不出现超筋破坏所 能承受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u,max
2 M u ,max = a1 f c bh0 x b (1 - 0.5x b )
=
55.66 kNm
B)单筋矩形截面已知弯矩求配筋 M实际= 85 #NUM! kNm ㎜2
3078.76 mm2 验算受压区高度x=fyAs1/(α1fcb)= 70.46 2α 's= 60 mm
OK! OK!
mm
钢 3; HRB400级钢
2045.16
Mu2M (h0 - h02 )= fy a1 fcb
¢=
取钢筋直径
22 1900.66 mm 258
2
实取 <
5 As
根 < Asmax=
实配钢筋面积AS= Asmin=
判断: #NUM! C)双筋矩形截面已知弯矩求配筋 M实际= 85.00 kNm > Mu,max 受压区砼和相应的一部分受力钢筋As1的拉力所承担的受弯承载力Mu1 Mu1=Mu,max= 55.66 kNm
As1 = x b bh0
a1 f c fy
=
1604.94 ㎜2
由受压钢筋及相应的受拉钢筋承受的弯矩设计值为 Mu2=M-Mu1= 29.34 kNm 因此所需的受压钢筋为
As' =
M u2 = f ( h0 - a s' )
' y
815.08 ㎜2
与其对应的那部分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为 As2=A's= 纵向受拉钢筋总截面面积 As=As1+As2= 受拉钢筋取钢筋直径 实配钢筋面积AS= 受压钢筋取钢筋直径 实配钢筋面积AS= 28 ¢= 3078.76 mm 22 ¢=
梁配筋计算过程
=
1.9
×
0.28
×
189.64 2 ×105
×
(1.9
×
46
+
0.08
×
26.5) 0.01
= 0.151 mm < 0.2 mm
所以纵梁满足裂缝要求。
取 s = 150 mm < smax = 300 mm ,满足规范要求。
ρsv
=
nAsv1 bs
= 2×153.9 1200 ×150
= 0.171%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4
ft f yv
= 0.24× 1.71 = 0.14% ,满足最小配 300
筋率要求。
(3)裂缝验算
混凝土有效配筋率:
ρte
=
As 0.5bh
ξ
=
x h0
= 173.83 2140
= 0.08 < ξb
= 0.518 (非超筋梁)
ρmin
=
max 0.2, 0.45×
ft fy
%
=
max
0.2,
0.45
×
1.71 360
%
=
0.214%
ρ
=
As bh
=
11067 1200× 2200
=
0.4192%
1.1.1 纵梁内力表
表 3-9 采用荷载基本组合时纵梁内力表
构件
弯矩(kN ⋅m ) 轴力(kN) 剪力(kN)
顶纵梁上缘
5547.3
0
3852.3
顶纵梁下缘
3211.6
0
3852.3
中纵梁上缘
梁和T型梁的配筋计算
)
=
861 kNm 3367.54 ㎜2
取钢筋直径
¢= 36
实取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配钢筋面积AS= 6107.26 mm2
Asmin= 645
<
As
判断: OK! C)双筋矩形截面已知
弯矩求配筋 受压区砼和相应的一部
M实际= 861.00 kNm
分受力钢筋As1的拉力 Mu1=Mu,max =
1598.57 kNm
As1
=
x b bh0
a1 fc fy
= 7545.82 ㎜2
由受压钢筋及相应的受 拉钢筋承受的弯矩设计
因此所需的受压钢筋为
Mu2=MMu1=
-737.57 kNm
根
<
Asmax =
7630.02
< Mu,m ax
As' =
Mu2
=
f
' y
(h0
-
a
' s
)
-2615.49 ㎜2
与其对应的那部分受拉
Mu2=
861.00 603.19
170.10
kNm 3
603.19 kNm
690.90 kNm
<
Mu,m ax
¢ 16
mm2
AS1
=
a1 fcb fy
(h0
-
h02
-
2M a1 fcb
)
=
2622.06 ㎜2
纵向受拉钢筋总截面面
积
As=As1+ As2=
3225.24
㎜2
受拉钢筋取钢筋直径
36
¢=
实取 6 根
梁的配筋计算
梁的配筋计算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15dx2)2、端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15d);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15d)3、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4、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15d)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①支座宽≥Lae且≥+5d,为直锚,取Max{Lae,+5d }。
②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5d }5、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6、拉筋①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抗震弯钩值)+2d②拉筋直径: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当梁宽>350mm,拉筋直径为8mm③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7、箍筋(P35)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
四、结构梁配筋计算一)、储藏室~五层C20 HRB335 a s=30㎜根据前面计算结果取设计值计算:1.L01: b×h=150×250梁自重:1.2×25×0.15×0.25+20×0.02×[0.15+2×(0.25-0.1)]=1.31KN/m墙体重:1.2×22×0.12×(2.8-0.25)=8.08KN/m梯板传:(1.2×4.2+1.4×2.0)×1.4×1/2=5.49 KN/m井道传:(1.2×4.2+1.4×2.0)×0.42/2=1.65 KN/mq =16.53 KN/mM max=1/8ql2=1/8×16.53×2.62=13.97KN·Mαs=M/f cm bh02=13.97×106/(9.6×150×2102)=0.22γs=(1+(1-2αs )1/2 )/2=0.874A s=M/γs f y h o=13.97 ×106/ (0.874×300×210) =253.66㎜2选用2φ14 A s=308㎜22.L02: b×h=150×130为暗梁,根据构造配筋3.L03: b×h=150×130为暗梁,根据构造配筋4.L04: b×h=240×300梁自重:1.2×25×0.24×0.3+20×0.02×[0.24+2×(0.3-0.1)]=2.42KN/m 楼板传:(1.2×4.2+1.4×2.0)×(3.5+3.9)×1/4=14.50KN/mq =16.92KN/mM max=1/8ql2=1/8×16.92×2.62=14.30KN·Mαs=M/f cm bh02=14.30×106/(9.6×240×2602)=0.092γs=(1+(1-2αs )1/2 )/2=0.952A s=M/γs f y h o=14.30 ×106/ (0.952×300×260) =192.58㎜2选用2φ14 A s=308㎜25.L05: b×h=240×300梁自重:1.2×25×0.24×0.3+20×0.02×[0.24+2×(0.3-0.1)]=2.42KN/m墙自重:1.2×(22×0.12×2.5×1.2-0.9×2.1×0.5)÷1.2=6.98 (左侧有)楼板传:q1=(1.2×4.2+1.4×2.0)×3.6×1/4=7.06KN/mq2左=(1.2×4.2+1.4×2.0)×1.5×1/2=5.88KN/mq2右=(1.2×4.2+1.4×2.0)×2.4×1/4=4.70KN/mq左 =22.34KN/m q右=14.18 KN/mL01传集中力:L01自重:1.31KN/mL01上墙自重:1.2×22×0.12×2.55=8.08楼板传L01:(1.2×4.2+1.4×2.0)×1.5×//4=2.94 KN/mp =(1.31+8.08+2.94)×1.5×1/2= 9.25KNR A=[1/2×14.18×2.42+9.25×2.4+22.34×1.2×(0.6+2.4)]/3.6=39.85KNR B=1.2×22.34+9.25+14.18×2.4-R A =30.24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B支座x,则30.24-14.18x =0,得x=2.13 M max=30.24×2.13-1/2×14.18×2.132=32.24 KN·Mαs=M/f cm bh02=32240000/(9.6×240×2602)= 0.207 γs=(1+(1-2αs)1/2 )/2=0.883A s=M/γs f y h o=32240000/0.883×300×260=468 选用3φ18 As=763㎜26.L06: b×h=240×300梁自重:1.2×25×0.24×0.3+20×0.02×[0.24+2×(0.3-0.1)]=2.42KN/m楼板传:q1=(1.2×4.7+1.4×2.0)×2.1×1/4=4.43KN/mq2左=(1.2×4.7+1.4×2.0)×5.1×1/4=10.76KN/mq2右=(1.2×4.2+1.4×2.0)×3.6×1/4=7.06KN/mq左 =17.61KN/m q右=13.91 KN/mL04传集中力:L04自重:2.42KN/m楼板传L04:(1.2×4.2+1.4×2.0)×2.9×1/4+(1.2×4.7+1.4×2.0)×4.2×1/4=14.55 KN/mp =(2.42+14.55)×2.9×1/2=24.61KNR A=[1/2×13.91×0.722+24.61×0.72+17.61×0.6×(0.3+0.72)]/1.32=24.32KN R B=0.6×17.61+24.61+13.91×0.72-R A =20.87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A支座x,则24.32-17.61×0.6-24.61-13.91(x-0.6)=0,得x<0,则V最小处为x=0.6,此时M max= 24.32×0.6-17.61×0.6×0.6×1/2=11.42 KN·Mαs=M/f cm bh02=11420000/(9.6×240×2602)= 0.073 γs=(1+(1-2αs)1/2 )/2=0.962A s=M/γs f y h o=11420000/0.962×300×260=152.19 选用2φ16 As=402㎜27.LL01: b×h=240×300梁自重:1.2×25×0.24×0.3+20×0.02×[0.24+2×(0.3-0.1)]=2.42KN/m楼板传:(1.2×3.5+1.4×2.0)×1.5×1/2=5.25KN/mq =7.67KN/mM max=1/11ql2=1/11×7.67×3.92=10.61KN·Mαs=M/f cm bh02=10.61×106/(9.6×240×2602)=0.068γs=(1+(1-2αs )1/2 )/2=0.965A s=M/γs f y h o=10.61×106/ (0.965×300×260) =140.96㎜2选用2φ14 A s=308㎜28.XL01: b×h=240×300梁自重:1.2×25×0.24×0.3+20×0.02×[0.24+2×(0.3-0.1)]=2.42KN/mLL01传来集中力:p=1/2×7.67×3.9=14.96KNM max=1/2ql2+pl=1/2×2.42×1.52+14.96×1.5=25.16KN·Mαs=M/f cm bh02=25160000/(9.6×240×2602)= 0.162γs=(1+(1-2αs )1/2 )/2=0.911A s=M/γs f y h o=25160000/0.911×300×260=353 选用3φ18 As=763㎜2二)、六层C20 HRB335 a s=30㎜1.L01: b×h=150×250梁自重:1.2×25×0.15×0.25+20×0.02×[0.15+2×(0.25-0.1)]=1.31KN/m 楼板传:(1.2×4.85+1.4×2.0)×2.9×1/4=6.25KN/mL06传集中力p1:L06自重:2.42KN/m楼板传L06:q1=(1.2×4.2+1.4×2.0)×0.9×1/2=3.53KN/mq2左=3.53KN/mq2右=(1.2×4.2+1.4×2.0)×0.86×1/2+3.53=6.9KN/mp1 =[1/2×6.9×1.52+3.53×0.9×(0.9/2+1.5)]/2.4=5.82KNp2=6.9×1.5+3.53×0.9-5.82=7.71 KNq=1.31+6.25=7.56 KN/m p1 =5.82KNR A=[1/2×7.56×2.92+5.82×2.0)]/2.9=14.98KNR B=7.56×2.9+5.82-R A =12.76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B支座x,则7.56x=12.76,得x=1.69,此时M max= 12.76×1.69-7.56×1/2×1.692=10.77 KN·Mαs=M/f cm bh02=10770000/(9.6×150×2102)= 0.170 γs=(1+(1-2αs)1/2 )/2=0.906A s=M/γs f y h o=10770000/0.906×300×210=188.59 选用3φ14 As=461㎜22.L02: b×h=200×300梁自重:1.2×25×0.20×0.30+20×0.02×[0.20+2×(0.30-0.1)]=2.04KN/m 楼板传:(1.2×4.7+1.4×2.0)×(2.9/4+1.2/2)=11.18KN/m由前知,L06传集中力p2=6.9×1.5+3.53×0.9-5.82=7.71 KNq=2.04+11.18=13.22 KN/m p1 =7.71KNR A=[1/2×13.22×2.92+7.71×2.0)]/2.9=24.49KNR B=13.22×2.9+7.71-R A =21.56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B支座x,则13.22x=21.56,得x=1.63,此时M max= 21.56×1.63-13.22×1/2×1.632=17.58 KN·Mαs=M/f cm bh02=17580000/(9.6×200×2602)= 0.135 γs=(1+(1-2αs)1/2 )/2=0.927A s=M/γs f y h o=17580000/0.927×300×210=243.08 选用4φ16 As=804㎜23.L03: b×h=150×300梁自重:1.2×25×0.15×0.3+20×0.02×[0.15+2×(0.3-0.1)]=1.57KN/m楼板传:(1.2×4.85+1.4×2.0)×3.5×1/4=7.54KN/mL06传集中力p1:L06自重:2.42KN/m楼板传L06:q1=(1.2×4.2+1.4×2.0)×0.9×1/2=3.53KN/mq2左=3.53KN/mq2右=(1.2×4.2+1.4×2.0)×1.46×1/2+3.53=9.25KN/mp1 =[1/2×9.25×1.082+3.53×0.9×(0.9/2+1..08)]/1.98=5.18KNp2=9.25×1.08+3.53×0.9-5.18=7.99 KNq=1.57+7.54=9.11 KN/m p1 =5.18KNR A=[1/2×9.11×2.92+5.18×2.6)]/3.5=14.79KNR B=9.11×3.5+5.18-R A =22.28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B支座x,则9.11x=22.28,得x=2.45,此时M max= 22.28×2.45-9.11×1/2×2.452=27.24 KN·Mαs=M/f cm bh02=27240000/(9.6×150×2602)= 0.280 γs=(1+(1-2αs)1/2 )/2=0.832A s=M/γs f y h o=27240000/0.832×300×260=419.86 选用3φ18 As=763㎜24.L04: b×h=200×300梁自重:1.2×25×0.20×0.30+20×0.02×[0.20+2×(0.30-0.1)]=2.04KN/m 楼板传:(1.2×4.7+1.4×2.0)×(2.6/4+1.62/2)=12.32KN/m由前知,L06传集中力p2=7.99 KNq=2.04+12.32=14.36 KN/m p2 =7.99KNR A=[1/2×14.36×3.52+7.99×2.6)]/3.5=31.07KNR B=14.36×3.5+7.99-R A =27.18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A支座x,则14.36x=27.18,得x=1.89,此时M max= 27.18×1.89-14.36×1/2×1.892=25.72 KN·Mαs=M/f cm bh02=25720000/(9.6×200×2602)= 0.198 γs=(1+(1-2αs)1/2 )/2=0.888A s=M/γs f y h o=25720000/0.888×300×260=371.13 选用4φ18 As=1017㎜25.L05: b×h=240×300同前1~5层。
框架梁配筋率计算公式
框架梁配筋率计算公式框架梁配筋率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关系到框架梁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那咱就来好好聊聊框架梁配筋率的计算公式。
咱们先来说说啥是配筋率。
简单来讲,配筋率就是钢筋的面积与梁截面面积的比值。
就好比你做蛋糕,放的水果丁和整个蛋糕大小的比例,这个比例得合适,蛋糕才好吃,梁也是这个道理,配筋率合适,梁才能结实耐用。
框架梁配筋率的计算公式是:ρ=As/bh0 。
这里的ρ 就是配筋率啦,As 是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b 是梁的截面宽度,h0 是梁截面的有效高度。
举个例子吧,我之前参与过一个学校教学楼的设计项目。
在计算框架梁配筋率的时候,那可真是一点都不能马虎。
我们测量了梁的宽度是 300 毫米,有效高度是 500 毫米。
经过计算和选型,确定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是 750 平方毫米。
那按照公式来算算,ρ = 750 / (300×500) = 0.5% 。
通过这个计算结果,我们就能判断这个配筋率是不是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啦。
在实际工程中,配筋率的确定可不是简单套个公式就行的。
要考虑好多因素,比如梁所承受的荷载大小、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筋的强度级别等等。
就像炒菜,盐放多少得看菜量多少、大家口味轻重,配筋率也得综合各种情况来确定。
有时候,为了找到最合适的配筋率,我们得反复计算、比较。
比如说,算出来一个配筋率,发现不太保险,那就得调整钢筋的数量或者规格,重新再算。
这就跟你解数学难题似的,得不断尝试,找到那个最优解。
而且啊,不同的建筑类型、不同的使用功能,对框架梁配筋率的要求也不一样。
比如说医院的大楼,那得更结实更安全,配筋率可能就得高一些;要是普通的住宅楼,可能就相对低一点。
总之呢,框架梁配筋率的计算是个技术活,也是个细致活。
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参数都得认真对待,这样才能保证咱们盖的房子、建的大楼稳稳当当,让大家住得安心、用得放心。
这可容不得半点马虎,要不然出了问题那可就麻烦大啦!。
各种梁配筋计算表格
钢筋选用
其中,1; HPB235级钢 2; HRB335级钢 3; HRB400级钢
A) 判断T形截面类型
M u = a1 f c b 'f h 'f (h0 - 0.5h 'f ) =
M实际= 取钢筋直径
¢=
492.66 kNm 486 kNm 实取
2
< 根
Mu
20
2827.43 mm 430
9
As As
20
¢=
实取
9
根
2827.43 mm2
NO!!!
受压钢筋取钢筋直径 实配钢筋面积AS= 2α 's=
12
¢=
实取
2
2
mm ≤
根
226.19 mm 70.00 mm
OK!
x
验算受压区高度x=fyAs1/(α1fcb)=
407.00
OK!
D)双筋矩形截面已知弯矩和受压钢筋求受拉配筋 已知: M实际= A's= Mu2=f'yA's(h0-a's)= 由弯矩Mu1按单筋矩形截面求As1 Mu1=M-Mu2= 因此所需的受压钢筋为 43.67 kNm 243 kNm 942.48 199.33 kNm > Mu,max ¢ 20
a1 f c fy
=
由受压钢筋及相应的受拉钢筋承受的弯矩设计值为 Mu2=M-Mu1= 因此所需的受压钢筋为 -249.66 kNm
As' =
M u2 = f ( h0 - a s' )
' y
-1180.43 ㎜
2
与其对应的那部分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为 As2=A's= -1180.43 ㎜2 纵向受拉钢筋总截面面积 As=As1+As2= 2855.66 ㎜2 受拉钢筋取钢筋直径 实配钢筋面积AS=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计算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计算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
计算公式为:ρs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弯剪扭构件:ρsv,min=0.2×ft/fyv。
箍筋体积配筋率体积配箍率(ρv):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件体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方格网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10》6.6.3条规定)。
式中,l1和l2为混凝土核心面积内的长度,即需减去保护层厚度。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v,min=λv×fc/fyv;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v为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扩展资料实际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有不少结构构件由于构造或建筑功能的要求,截面会很大而弯矩又极小。
这种情况下如果按受力要求计算配筋,只需要很少的钢筋,但若是要按最小配筋率的规定来配筋,就会出现截面厚度越大,配筋就越多的不合理结果。
从规范中看,配筋可以按受弯构件用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反求其临界高度hcr,即在此临界高度下最小配筋率ρmin的配筋已经足够承受实际的弯矩了。
既然在临界高度hcr情况下最小配筋率ρmin相应的配筋As已经能够满足构件承载受力要求了。
所以即使截面高度继续加高,仍然可以保持原有的实际配筋As不变。
虽然配筋率减少,但应该还是能够保证构件应有的承载力,构件仍是安全的。
这时,大截面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As相对应的实际配筋率ρ已经小于规范的最小配筋率ρmin了,但仍是允许的。
梁的配筋计算.doc
梁的配筋计算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15dx2)2、端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0.4Lae+15d);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0.4Lae+15d)3、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4、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0.4Lae+15d)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①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②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5、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6、拉筋①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②拉筋直径: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当梁宽>350mm,拉筋直径为8mm③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7、箍筋(P35)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
1.确定梁的几何尺寸和荷载:根据建筑设计需求和构筑物的使用条件,确定梁的几何尺寸和作用力,包括梁的长度、宽度、高度、跨度和受力点等。
2.确定梁的截面尺寸:根据梁的几何尺寸和受力情况,确定梁的截面
尺寸,包括翼缘宽度、翼缘高度、腹板宽度和腹板高度等。
3.设计配筋方案:根据梁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设计配筋方案,包括
主筋的布置、直径、间距和受力钢筋等。
4.计算荷载:根据设计要求,计算梁的荷载,包括自重、楼面荷载、
悬挑荷载和动荷载等。
5.计算弯矩:根据荷载计算梁的弯矩,包括正弯矩和负弯矩。
6.确定截面抵抗力:根据弯矩和截面尺寸,使用受剪承载力与受弯承
载力的原理,计算截面的抵抗力。
7.确定配筋数量和位置:根据截面抵抗力和配筋的特性,确定配筋的
数量和位置。
8.确定配筋直径和间距:根据配筋数量和位置,确定配筋的直径和间距,满足强度和承载力的要求。
9.进行校核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核,包括受剪承
载力、受弯承载力和侧向位移等。
10.编制配筋图:根据配筋方案和计算结果,编制配筋图纸,包括主筋、箍筋和锚筋等的布置和细节。
以上是混凝土梁配筋计算的基本步骤,其中包括了几何尺寸确定、荷载计算、弯矩计算、截面抵抗力计算和配筋设计等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计算过程会有所调整和细化。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梁的安全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配筋计算:
梁上部纵向钢筋配筋率ρ=As/bho;其中As—上部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b—梁的截面宽度;ho—梁的截面的有效高度。
例如:梁的截面为200mm×500mm;上部配2根直径20mm 的钢筋,ho=500-45=455mm,b=200mm,As=941mm²;
ρ=As/bho=941/200×455=0.0103=1.03%
当梁较高(Hw≥450mm)时,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竖向裂缝,同时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在梁的两侧沿梁高每隔200mm处各设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腰筋,两根腰筋之间用φ6或φ8的拉筋连系,拉筋间距一般为箍筋的2倍。
当楼板跨度较小时,楼板配筋受钢筋直径、最小间距制约,楼板钢筋采用HRB400钢筋不能充分发挥强度,宜采用HPB300钢筋。
当楼板跨度较大或跨厚比较大时,楼板配筋主要受承载力控制,与HPB300相比,HRB400钢筋最小配筋率常数限值由0.20减小到0.15,且强度高,当釆用HRB400钢筋可比采用HPB300钢筋节约钢筋20%左右。
当跨厚比较大时,楼板截面相对有效截面高度小,即钢筋抗弯力臂小,造成钢筋的浪费,且楼板挠度不易满足要求,这种情况下适当增加楼板厚度,减小跨厚比,可以明显减少配筋量。
综合考虑结构安全、刚度以及配筋经济等因素,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现绕混凝土板板厚比作了以下规定: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5,无
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30。
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