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导入艺术论文
导入艺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分析论文
课程导入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精心设计一些语言、活动,引导学生做好进入新课程的准备。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新课程的最佳状态。
导入是一门艺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导入语及导入活动的设计,以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一、创新:课程的灵魂目前,国内学者对语文课程导入的研究颇多。
许多教师及学者从实践的角度对导入的作用、方法、设计等做了详细的研究,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
其中,提到较多的有开门见山式、温故知新式、悬念设问式、实验导入式、故事导入式、游戏导入式等等。
这些导入方式固然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意的是要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以及兴趣点,大胆创新,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花样多变,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讲解小学低年级课文《纸》时,我最初采用以谜语的方式导入课堂教学的方法,设计了一个答案是纸的谜语。
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司空见惯,学生也非常聪明,所以,当谜语念到一半时,已经有学生将答案脱口而出,削弱了引导效果。
此次事件后,我开始反思,这种照搬照抄、一成不变的导入方式是一定要改变的。
经过一番探索,后来,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折纸游戏,将学生分成小组,在课堂上教折纸,并进行小组竞赛,看谁折得花样多。
在学生的游戏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时候,我接着顺势引导他们:“纸除了写字、折纸还有什么用途呢?”学生这时都已经被调动了积极性,十分积极地主动讨论纸的用途。
随后一个个问题被提出,问题也由易到难,最后引入课文,纸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纸的特点是什么,纸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在不断的提问过程中,渐渐地将带有字的竹简、布帛等一一通过多媒体呈现,让学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课导入艺术论文
语文课导入艺术的初探【摘要】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到来,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人生观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力推行新课改革的今天,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作为基础教育中极为重要的语文学科,该如何承担自身的责任,寻找并实现自身的价值,走出一条更为理想之路,所以我对语文课导入的初探与同行们作一些粗浅的交流与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 导入; 艺术; 初探【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51-02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兴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做、想多项活动,目的是把学生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后面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状态。
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并抓好课堂教学中导入这个环节,以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如何开头才是最佳,才更有利于事情顺利进行下去,以便好达到预期的目的。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果开好了头,即导入得成功,就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师预期的教学情境中,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精神准备。
那么,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导入呢?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的几种方法。
1开门见山,明确目标在教学非课文类,如低年级的“归类识字”,“识字教学词学句”及中高年级的“积累运用”等课时,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形式开课,一开始即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习哪些内容,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效果等。
这种方法,它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明确了教学目的,很快就进入了主题探究,目的直截了当,一目了然。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情感的引发往往与一定情景有关,情感常常受到外部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艺术处理
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艺术处理第一篇: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艺术处理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艺术处理内容提要: 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起始兴奋点。
因此,课堂上导入的设计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基调,甚至关乎课堂教学最终的成败。
一堂课只要有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开端,就会为这堂课获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导入、艺术、处理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之,此一法也.”当然,他说的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不过,这句话对语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同样适用.正如于漪老师所说:“阅读课文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须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上课伊始,老师应该用最精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选用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一环节不仅是教师的艺术再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着希望上好课的动力准备,心理学称此现象为“心向”,这种“心向”既强烈又短暂.因而,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每堂课的导入设计,他们往往能以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动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导入所用的时间过长,多则几分钟,少则几秒钟.但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起始兴奋点。
因此,课堂上导入的设计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基调,甚至关乎课堂教学最终的成败。
一堂课只要有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开端,就会为这堂课获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特别在语文教学中,导入设计艺术的讲究则更是语文教师的课堂必备素质之一。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艺术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导入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展现美感的方式,它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文知识。
本文将从诗词、文学作品、插画等方面谈论小学语文课堂中导入艺术的重要性。
诗词作为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丰富的意境和美感,能够让学生在欣赏、吟咏诗词的过程中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
教师在导入诗词时,可以利用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为学生创造一种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感受到美的力量。
在学习杜甫的《登高》时,可以配上适合的音乐,通过音乐的律动和节奏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够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去学习和欣赏诗词。
文学作品也是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包含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又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感。
在导入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运用戏剧、朗诵、表演等艺术形式,来为学生呈现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内核,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在学习《咏柳》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展现文中的情节和情感,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文学作品的内涵。
通过艺术形式的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的内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艺术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艺术【摘要】: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教学过程中这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是我们耳目能熟的名句。
其说明了兴趣爱好与学习的关系。
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求知的动力,才能获得学习上的自觉。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课堂导入导入艺术课堂效率高效性调动学生主体作用艺术性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教学过程中这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是我们耳目能熟的名句。
其说明了兴趣爱好与学习的关系。
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求知的动力,才能获得学习上的自觉。
教学实践证明好的课堂效果,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对我们所授的语文知识进行有效吸纳,这就需要我们为语文课堂导入艺术设想构思一个独特的方式。
下面就把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几种导入方法浅谈一下。
一、设置悬念导入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利用悬念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深入思考,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置悬念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种巧设悬念法是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讲授《赠汪伦》一诗中我们就可以设置悬念:“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可他上过一次当,受过一次骗。
那个骗他上当的人就是汪伦,为什么他最后还和汪伦成为朋友呢?以此来设置悬念。
汪伦非常喜欢李白的诗,崇拜李白的为人,知道李白自爱饮酒,还了解其‘三山五岳寻芳遍,一生爱把名山游’便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千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殊不知: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一个叫万家的酒店。
但是李白和汪伦谈的很投机,结下了深厚友谊。
送别时,李写下了此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不上当,就无此好诗了。
还例如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让学生们考虑这篇课文使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讲授《孔雀东南飞》一文的时候让学生思考女主人公聪明美丽,勤劳贤惠为什么还会被丈夫休弃呢?学生们肯定会很好奇,便会主动积极展开讨论,这样一堂课的基础就已经悄悄打下了。
高中汉语文课堂导入艺术论文
浅谈高中汉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摘要】:好的课堂导入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设计好“课堂导入”也是一种教学艺术。
虽然导入的方法很多,但一定要巧,要精,要有趣味性,且不能喧宾夺主。
【关键词】:高中汉语文课堂课堂导入形式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导之有法,导无定法”,教师如何成功地导入新课,没有固定的模式,往往会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施教者、受教者的不同而不同。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故事导入法。
高中学生课业负担繁重,但爱听故事却是他们不变的爱好,教师在上课时可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耐人寻味的故事(如寓言、轶事等)导入新课。
这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视野、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丰富联想,而且可以使学生从中领悟到人生哲理。
例如,在讲庄子的《秋水(节选)》时,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传说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去吊唁,看到庄子正伸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敲着瓦盆唱歌。
”同学顿时都笑了,觉得这个人很奇怪,怎么会这样。
我趁机引导学生:“同学们,世界上没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每个人对生与死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这个故事可能不为常人所理解,但我觉得它表明了庄子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在他看来生来死去就如同春夏秋冬变化。
闻一多先生曾有如此评论:‘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他的文化烙印,他的书成了经典,至于历代文人学者对他的崇拜,更不用提,别的圣哲,我们也崇拜,但哪像对他那样倾倒、醉心、发狂?”接着发问:“庄子如何能在千年之中拥有那么多的崇拜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的《秋水》,一起来领略他的风采。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引入了新的教学内容。
二、歌曲导入法。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
现在中学生很爱听歌曲,许多人也都有mp3、mp4等,利用课余时间在听歌曲,甚至两人合用一个在听。
小学语文课导入艺术论文
小学语文课导入艺术初探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
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直观形象导入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运用幻灯、录音、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等直观、形象的教学辅助用具来进行。
这样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例如:在《鲧禹治水》一文时,教师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看完以后,让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
接着,可以通过图片来展示解放军战士奋力和洪水抗战的英姿,从而感受洪水对人类的危害以及要想为人类造福就必须治理水患的坚定决心,使学生受到感染。
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来读课文,学生就读出了字里行间所饱含的深远意义,受到了教育。
如果不采取这种直观、形象的导入,那就会与学生的思想、心理产生较大的距离。
那课文所要让同学们感受的情感就只能由你灌输,很容易搞成枯燥乏味的空洞的说教,学生听得恹恹欲睡,更不用提课堂效果了。
而借助了现代化手段可以使课文的背景介绍变得生动形象。
教师应尽力为学生的学习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思维混沌的状态。
听歌曲、看图片、放映幻灯能收起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强化优美的学习气氛。
二、创设情境导入创设情景,调动起学生积极、热情、主动的情绪,从而营造一种和谐、愉快、民主的氛围,使学生最大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我在教学《珍珠鸟》一文,开始设置一个“鸟语花香”的情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这灵秀之作中感悟大自然的美丽。
然后进入教学,把学生置于“主人”位置,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读者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而且增强了他们对优美句子的欣赏水平。
这一设计,便将学生从受被动灌输的角色转换到了主动探究的角色,使学生有很大的自主发挥空间。
语文新课论文艺术导入论文:浅谈语文新课的艺术导入
语文新课论文艺术导入论文:浅谈语文新课的艺术导入【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学何其不是如此。
就说一堂45分钟的课,怎样开好头,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新课的艺术导入,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导入新课方式方法教师学生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教师能否艺术地导入新课,是整堂课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以及开启创新思维的第一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教学受一定的时间限制,在开课前几分钟教师就应积极地设计能诱发学生学习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探求未知的世界。
巧妙的导入能创设出激烈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新的学习目标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讲究导入的艺术。
艺术地导入新课,主要在于妙用课前几分钟。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一、情感引入法语文教材的80%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用形象反映生活的,因此语文教材展示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画面和美丽的大自然图景,陈列了古今中外各阶级各阶层的典型形象。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景,入景始与亲。
”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中去,就要学会以情引情,以情促知,引导学生细心研读,和作者一起思考,一起活动,一起喜怒哀乐,促使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灵的接触过程,而沟通的“天桥”则是师生的真挚感情,感情魅力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
所以,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往往抓住导入新课的时机,精心设计导语,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以引发学生的情感。
在讲《巴东三峡》这篇游记时,上课开始,我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美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尤其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真是美得让人陶醉。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之我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师导入得好,就能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所教的课文的情境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迅速了解这堂课学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从而启动学生思想机器,对学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同时也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为整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流程的流畅运行提供了可能。
因此,在教学时要十分注意教学开始的导入艺术。
一、课堂导入的”三要”1、要有针对性。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
如《纪念白求恩》一课,既可用“语感传送”法,又可用图示的直观法,还可用白求恩事迹导入。
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
2、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
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
“导入”只能是“导火线”。
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 5分钟左右,不能太长。
再者,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无一失”。
3、要适应不同的课型。
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的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种类。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的对象不同,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不同,每节课不可能采取同一模式进行,因而产生了不同类型的课,例如:预习课型、讨论课型、练习课型、复习课型等。
课堂导入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
新授课要注意架桥铺路,温故知新;讲授新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温故知新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
启动原有认知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
如在教授《陋室铭》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刘禹锡的唐诗《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通过复习,了解作者在诗中表达了长年被贬谪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还表达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导入艺术论文
浅议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导入艺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是教师不懈追求的工作目标,只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提升,才能让我们的教学劳动更具意义。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课的导入,犹如音乐演唱会,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
好的导入能让学生很快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反之,导入平庸,缺少悬念,就不能让学生兴奋,就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导入没有波澜,学生昏昏欲睡,也就谈不上什么良好的教学效果了,更不用说如何达到教学目的了。
所以,好的导入是一节好课成功的关键。
如何让有限的一节课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共同交流探讨。
一、主旨明确,导入语言新颖、生动。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窥视文章内容的窗口。
抓住“题眼”可以使学生理清线索,摸清思路,领略文章构思的精妙所在,捕捉作者所要表达的文章的中心,特别适用于那些标题新颖而集中揭示主题的文章。
新颖、生动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导入得好,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诗词导入法。
是一种借古诗词名句的导入方法,教师的开场白是用古诗词名句直接入题,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
如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我是这样导入的:说起母爱,同学们也许会记起孟郊的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诗人艾青对养母“大堰河”是如何怀念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
2、故事导入法。
是指将新讲授的内容融于故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
学生都爱听故事,在新课之前讲一个形象生动的小故事,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提问语言适当、有效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若以悬念疑问挑逗学生好奇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扒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初探课堂导入即教师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或创设一定教学情景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
课堂导入是教学艺术的第一个闪光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恰当而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一个死板、落入俗套的课堂导入则好比一道难吃的“饭前开胃菜”,不但不能增加食欲,反而败了胃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大减。
在讲究文学性与语言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更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师对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应该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和文本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来进行。
笔者也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进行过一些思考和尝试,现将部分导入法总结如下:1、故事导入法即用与课文内容或主题相关相似的故事、趣事导入。
这种导入法,意在以趣味性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结合故事设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起来,激起学生跃跃欲试探索新知的欲望。
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文章体现的是动物为了生存舍身互救的主题,可以以一个类似的故事导入:非洲沙漠中一队野生骆驼很久没有水喝,已经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它们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处水源,可水面在低于地面的地底深处,骆驼队焦躁不安起来,这时走出几只老骆驼,它们围着水源走了几圈,其中一只老骆驼跳了下,另外几只也毅然跳了下去,水面升高了,年幼的和年轻的骆驼喝到了得以延续生命的水,它们得救了,可这群骆驼围着水源久久不愿离去。
听了这则故事,你有何感想?又如《晏子故事二则》可以从外交家谈起,先讲周恩来机智应对的外交故事,再转回课文,古代也有言辞犀利、机智过人的外交家,引出晏子;《怀疑与学问》一文提倡怀疑精神,可以用一个生物教师用测验告诉学生应大胆怀疑的故事导入;再有郑振铎的《猫》,可由古埃及对猫的崇拜谈起,推及现代人对猫的喜爱。
总之,故事导入法,以一个与课文主题类似的故事,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兴趣而自主积极地思考,由思考而领悟,由领悟而感动,让学生在感动中学习,建立品读文本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谈谈语文课的导入艺术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谈谈语文课的导入艺术谈谈语文课的导入艺术“导入”是联系“旧知”和“新知”的桥梁。
具有协调、诱导、衔接等功能。
尽管课堂教学的环节很多,但教师“开讲”的创意,往往能为整堂语文课定“基调”。
因此教师应把握“导入”的艺术。
一、创设情景,引起“共鸣”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不同,情感的色调差别也很大,这就需教师精心创设氛围,为学生开拓遥远的想象空间。
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教师这样课前谈话:1941年秋的一天,解放军的一个连队早上正在点名,全体战士肃立着,只听见连长喊道:“马宝玉”,无人应声,“葛振林”,仍然无人答应,“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操场上鸦雀无声,战士们默默地脱下军帽,庄重地低头致意。
这性调动起来了,这时抓住时机揭示课题,能顺利地导入新课的学习。
“故事导入法”让学生在专心致志的听讲中,初步领会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五、比较旧知,新旧契合在教学中从与新授课在时代背景、主题思想、作者感情等密切相关的已学课文入手,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
如教学《小音乐家杨科》一课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月光曲》,知道盲姑娘酷爱音乐,非常想听贝多芬的演奏,可她太穷了,连一张音乐会的入场券都买不起。
然而她还算幸运,遇到了着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聆听了世界名曲《月光曲》,今天,我们将学习的《小音乐家杨科》中的主人公杨科是一位具有音乐天赋、酷爱音乐的小男孩,他的遭遇如何?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请认真读课文并思考几个问题”。
(略),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同学们的思维兴奋点,大家想探究、想对比。
由于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无疑对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味作品的思想内容,挖掘社会意义都是大有裨益的。
六、设疑导思,激励参与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大多喜新好奇,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
在课文导入时,设疑导思,可以培养学生情感,引发学生钻研讨论问题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林海》时,我这样设计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大海无边无际,海水是蔚蓝的,各种各样的鱼和植物构成了美丽的海底世界,那么,林海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那里生长什么树?有哪些珍禽猛兽?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走进林海,领略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另一道奇异的风景。
艺术课程融入语文课堂论文
浅谈艺术课程融入语文课堂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体验,抓住学生喜爱艺术课程的心理,如何把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引入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体验出发,让学生能在艺术般的语文教学中感悟文化,享受幸福,以此解放我们的语文教学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借助音乐渲染情境,铺垫情感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对净化孩子的心灵,陶冶性情,自然地形成良好完美性格具有不可低估的功能,爱因斯坦在音乐中发展自己的理想和梦想,罗曼罗兰也是在音乐的海洋中发展他的思维,获取创作的源泉。
在语文课堂中适当地融入音乐能起到独到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只是选取的音乐,要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要和谐,便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使学生引起共鸣的目的。
在新课开始时播放音乐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也可以是在教学重点段,通过音乐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语言。
1、与音乐结合的导入,能激发学习的欲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借学生熟悉的歌曲激情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尚未集中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例如,我在教《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我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导入,“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活泼欢快的曲调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从而进入学习当中。
2、与音乐结合的课堂,能消除学生的疲劳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不长,一节课上到一半,学生开始疲劳,注意力极易分散,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设计“请你欣赏”的环节,让学生听一些节奏缓慢、能给人以舒适安宁感的乐曲,缓解学生脑神经的疲劳,同时让学生默读课文,或做巩固练习,这样做既起到镇静安抚作用,而且能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导入艺术[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因为在新课改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更重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性,而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我们的课堂能够吸引他们,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抓住学生的内心,而抓住学生的内心在课堂的开始,也就是导入环节,我们一定要重视。
语文学科教学的导入环节越来越被重视,很多人都说导入是一门艺术,它好比一记敲在学生心灵上的重锤,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它好比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环节着手来做好小学语文的导入环节呢?一、品题解读,导入新课题目犹如一篇文章的“眼睛”,在引入新课时,引导学生观察课题、探知题意,能激起学生急切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
在教学中,尝试抓住课题进行解读,酝酿出与课文情调相应的课堂氛围,然后导入课文进行深入学习,可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故事渲染,导入新课教师在上课之初根据课文,精心设计导语或小故事,渲染气氛,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就是好奇心重,喜欢了解和探究那些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只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做好有效的铺垫,很快就能把学生吸引到即将学习的内容中来,他们内心期待能够找到故事的答案,这种动力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巧设疑问,导入新课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采取巧妙方式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我们在这一环节进行时,可以安排学生事先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到了课上,我们教师可以就本节课知识的一个环节进行设问,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
四、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人和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
俗话说,生活是每个人成长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印象最深的,也最有发言权的就是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事物。
因此,把生活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内容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学生会因为熟悉而觉得有话可说,这样就会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论文摘要: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的几点研究,巧妙的导入对教学效果的发挥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课堂导入如同桥梁一般,联系着学过的课程和新课,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
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情境导入、故事导入等,导入方式的选择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
一、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的作用(一)安定学生情绪。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下课时间会打打闹闹,到处乱跑。
往往一节课开始之后还不能进入学习状态,仍然沉浸在课间的兴奋中,由游戏状态转换成安静学习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老师运用导入语,以清晰地声音,精彩的语言和新奇的内容迅速控制全场,让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转到课堂中来,高涨的情绪得到安抚,为上号一节语文课打好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发挥的作用更大,一旦产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一种内驱力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精彩的导入会进到学生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所在,教师的一手美妙的音乐、一副优美的绘画、一句诙谐幽默的话语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三)启发学生思维。
巧妙的课堂导入,可以开启学生思维的窗户,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发学生的思考,增加学生的智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老师巧妙导入新课的内容,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集中在所要学习的范围内,能让学生对而成内容有大致了解和把握,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课堂导入确定了学习的方向,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思考,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想法。
(四)明确教学目标。
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一旦有了设定的目标,一切行为都会自觉向目标靠拢,目标给行为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衡量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
小学生行为的目的性不强,课堂导入可以帮助学生预先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时刻保持旺盛的注意力,并自觉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为实现课堂目标努力。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艺术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艺术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艺术【内容摘要】具有艺术性的课堂教学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更能明确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
它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也是教师的学识、智慧、口才、情感的综合体现。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去设计、选择和运用合适的精彩的导入方式,打开教学的序幕,使整节课的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入语艺术智慧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作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冻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大教育家的精辟见解道出了课堂教学的导入应讲求艺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确实,具有艺术性的课堂教学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更能明确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
它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也是教师的学识、智慧、口才、情感的综合体现。
因此,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应注重导入的艺术,然而,万事开头难,如何才能使学生一下子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不同的课型又该如何导入呢?下面我将结合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联系相关教学实际,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猜谜语、歌谣、讲故事、游戏、演示、实验、设置悬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例如教学《月光曲》这一课时,一上课,我立即播放《月光曲》乐曲,这时,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此时,我伴随音乐曲的进行,运用富于感染的语气道来:“现在我们听到的是钢琴曲——《月光曲》。
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新课导入艺术漫谈
小学语文新课导入艺术漫谈上饶县第三小学徐华英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有了好的开始便已成功了一半。
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虽仅有几分钟,或几句话,但起的作用却很大。
它如同戏曲与乐曲中的“引子”,影剧中的“序幕”一样,起着酝酿情绪、揭示内容,引起注意和兴趣、扣人心弦的作用。
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授课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导入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谜语导入法孩子们最喜欢猜谜语。
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针对课文的课题、内容,采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
这样能快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
例如《风筝》这篇课文是以事物名称拟题的。
我们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起到揭示课题的作用。
我上《风筝》一课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听老师说一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确:“空中有鸟,长线牵牢。
不怕风吹,只怕雨飘。
”学生听后,班上顿时像炸开的锅,大家议论纷纷。
当学生猜出“风筝”之后,我接着说:“对,同学们很聪明,猜得又快,又正确。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风筝》这篇课文,体会一下风筝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好吗?”二、设疑导入法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只要教师适当地设置疑问和悬念,学生定会产生急切地“愿闻其详”的心理。
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围绕课题,提出疑问,让学生去思考,猜测文题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讲《花钟》一课时,我先出示课题,然后问:“花钟是什么意思?”学生:用花做成的钟。
教师:花能做成钟吗?怎样用花做钟呢?此时,老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
课就沿着这几个问题展开,从而起到了铺路搭桥的作用。
三、歌曲导入法美妙动听的歌曲可以使人心情愉快,如沐春风,悲哀凄惨的歌曲则会让人心情沉重,如负千斤。
因此,人们说歌曲是流淌的艺术,恰似一股清泉,流进人们的心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作为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导入对于促使学生自然接受新的语文知识,愉悦地享受语文的乐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导入环节,尽量设计高效的导入方式。
在遵循教学规律和导入原则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合适的导入方式。
以下谈谈几种有效的导入方法:
一、设疑导入法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
”思维自疑而始,心存疑问,方可继续探求,进而获得新知。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意识地设计疑问,设置悬念,制造矛盾,使学生产生追根溯源的愿望,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讲《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时,可以设疑:“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一流大学呢?”以悬念引学生,可顺利将学生引入课文:“八十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巧妙设疑,可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一下子吸引到所提的核心问题上来,接下来学生自然能围绕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二、情境导入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导入时,教师若能用情意盎然的导语创设某种具体生动的情境,往往能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学习的动机。
如讲《采薇》时,可以富于感情的导入语导入:“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依依‘,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雨雪霏霏’。
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
我的家乡,你怎么那么遥远?我的亲人,你们现在怎么样?——这是一个出征在外,如今归来的战士走在回乡的路上。
让我们走进《采薇》认识一下他吧。
”以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使他们对即将讲解的课文内容产生心理共鸣,也能使教学内容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升华。
除了富于感情的导入语外,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可感情境,如利用音乐、动画、图片等导入新课,这样既能吸引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又能营造课堂气氛,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打好基础。
三、讨论导入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可促使学生思考,大大活跃他们的思维,顺利引入新课。
如讲《咬文嚼字》时,教师可提出讨论话题:“有三位作家聚在一起吃饭。
甲说:‘吃在中国。
’乙说:‘在中国吃。
’丙则长叹曰:‘在吃中国。
’请大家体会这三个人所说的话的不同意味。
”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再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可见短语变序,就产生了不同的含义,这就是我们要‘咬文嚼字’的原因。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该怎样‘咬
文嚼字’。
”简短的讨论和导语,便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入到课文上。
四、复习导入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旧知识的温习导入新课,这样可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既巩固了旧有知识,又可以启发新知识的学习,可达到以旧带新,温故知新的效果。
如讲《陈情表》时,可以学生已经学过的《出师表》引入:“诸葛亮的《出师表》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传世之作。
‘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用于臣子向皇帝陈情。
《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这样的导入,由旧知引入新知,既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很好的衔接新旧知识,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五、典故导入法
典故寓言、诗词名言、成语对联等是语文世界中的珍珠,散发着美丽的光芒,教师利用其导入新课,往往能吸引学生注意,同时还能使学生得到相应的知识拓展,启发学生的思考。
如讲《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便可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典故导入:“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
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用故事中的“大江东去”引出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苏词的风格留下一定印象。
教无定法,课堂的导入方法也没有固定模式,除了以上所述,还有其他导入方式。
总之,导入是整堂课的关键第一步,具有重要的作用,想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则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原则精心设计导入方式,以争在课堂伊始扣住学生心弦。
与此同时,导入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开创具有独创性的导入艺术,除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外,还可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因此,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让导入点亮课堂,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