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上地理 2.2世界的海陆分布 复习 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5)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分享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阶段:
(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地球的卫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外观和颜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你们知道地球的表面积和海陆分布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总表面积、海洋的表面积、陆地的表面积,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面积和特点;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首都、语言、宗教等基本信息;了解世界地形的类型、分布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和数据,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地球的表面积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面积和特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首都、语言、宗教等基本信息,以及世界地形的类型、分布和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基础的地理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积极探索和发现地理世界的奥秘。
(3)推荐参加地理研学活动,如实地考察、地理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板书设计
1. 重点知识点:
① 地球的总表面积、海洋的表面积、陆地的表面积
②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面积和特点
③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首都、语言、宗教等基本信息
④ 世界地形的类型、分布和特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对世界海陆分布情况进行了解和认识的一节课。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掌握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教学难点:对世界海陆分布情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世界海陆分布的原因。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PPT,用于展示和讲解世界海陆分布的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海陆分布情况。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张图片,说一说地球的海陆分布特点。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世界海陆分布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张地图,说一说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湘教版七上地理 2.2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案设计

湘教版七上地理 2.2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案设计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湘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海陆分布及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等三部分内容。

是学生进入初中后首次接触的世界地理内容,也是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须的基础知识。

关于海陆分布及特点:教材用“饼状统计图”展示了海陆分布比例特征——“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大势。

并在学生活动中通过读图比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性状。

关于七大洲:教材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等基本概念入手引出六块大陆,七个大洲及各大洲的位置、面积、洲界等。

从教材内容上看,新教材没有繁多的文字叙述,但教材中设计出读图、读统计图表、读照片等学生喜欢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新的知识。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潜能。

关于四大洋:教材中首先说明地球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然后简要介绍四大洋位置和基本情况,最后介绍海、海峡等概念。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图、图表分析海陆分布特点。

知道海陆分布比例及各大洲的具体位置。

2、结合整理地理统计资料分析比较各大洲、大洋的面积特点。

熟悉各大洲大洋的面积和名称。

3、运用图片和资料,使学生懂得地图的“分割”与“缩放”变化,并通过读地图的“分割”与“缩放”变化,增强对三处洲界的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资料和地图的方法。

学会通过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

2、学习将地图、地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能表述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特点。

3、学会与同学合作完成地理活动,并能提出地理问题或解决地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学习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学习整理地理资料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地球——人类生存的家园”。

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问题学生在第一节“认识地球”已有初步认识,但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特点,各大洲在地球上的位置等都是一些全新的知识。

作为初中生的第一节世界地理课内容,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看、画、剪、拼”地图等活动了解和熟悉大洲、大洋的位置和轮廓。

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乐于探究。

2.2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4)

2.2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4)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记住地球表面水陆面积的比例。

知道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的区别。

记住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技能目标:学会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各大洲和大洋,并在两半球图上填注它们的名称,在地图上能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刻苦学习,掌握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位置。

教学难点:大陆、大洲的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述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教学工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励志文字,创设学习情境,进入新课学习的氛围,拓宽学生的视野,昂扬学生斗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利用古诗词和加加林看到的地球面貌,引出世界海陆分布的学习!三、新授(课件展示):《海陆面积比例图》让学生读图说出海陆面积比例。

总结海陆面积比例,引出“地球”“水球”问题的探讨。

(过渡)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是否是均匀?出示《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让学生读图说出海陆分布大势。

强调:无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多陆地少!(过渡)利用学生小学已经知道的七大州、四大洋的知识引出大洲、大陆、岛屿、海洋、海峡等概念的学习,重点区分大洲与大陆(承转):下面,我们来具体地认识一下大洲和大洋。

(课件展示):《东西半球图》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认识大洲和大洋,并到讲台上指图说出大洲大洋的名称。

然后出示问题,分组完成任务。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件展示):《七大洲、四大洋相对位置空白图》,检验学生对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掌握情况。

(课件展示):《七大洲轮廓图》,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形象记忆七大洲的名称和形状。

(课件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读图比较大小,并引导学生编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既记大洲名称又检查轮廓掌握情况,还了解了大小,一举三得!!!四、总结先由学生归纳小结。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球的相关知识后,对世界地理的一个初步认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理解海洋和陆地的分布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球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

但是,对于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和规律,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从而掌握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理解海洋和陆地的分布规律。

2.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和规律。

2.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世界的海陆分布图,从而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规律,理解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世界海陆分布图2.多媒体教学设备3.教学PPT4.教学素材(如海洋和陆地的图片、视频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海洋和陆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的海陆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世界的海陆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理解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和规律的理解程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示例四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示例四

教案: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地球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相对关系;学生能够了解海陆分布的基本特点,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候、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海陆分布特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探究不同区域的海陆分布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相对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候、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地球仪、世界地图(纸质或电子版)2.多媒体课件,包括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图片、视频资料3.探究任务卡、小组活动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展示地球美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特点。

提出问题:你知道地球上有哪些大陆和海洋吗?它们是如何分布的?(二)新知呈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1.利用地球仪和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名称、位置。

2.讲解各大洲和海洋的地理特征,如面积、形状、边界等。

分析海陆分布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总结海陆分布的基本特点,如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等。

2.分析不同区域的海陆分布差异,如亚洲与欧洲、非洲与南美洲的海陆分布对比。

探究海陆分布的影响:1.讲解海陆分布对气候、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的形成,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海陆分布的影响。

(三)巩固拓展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任务,如绘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图、比较不同区域的海陆分布特点等。

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分享心得和体会。

湘教版七上地理 2.2世界的海陆分布 复习 教案设计

湘教版七上地理 2.2世界的海陆分布 复习  教案设计

2 世界的海陆分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

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重点:1、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难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复习时间:一课时复习过程:1.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概况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

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3)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

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地。

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

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中国”。

2.七大洲(1)七大洲的分布:读图复习(2)主要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欧两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本节主要介绍世界海洋与陆地的概况。

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地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海陆的分布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

它是前一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同时也是以后世界地理等有关章节解释诸种地理现象分布的关键知识的准备阶段,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它既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需具备的知识。

学好本节有助于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其他章节和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

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理解程度、应用程度,将直接影响世界人口、气候、国家等有关内容的学习和运用。

本节是在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不久后学习的,学生对一切新知识还感到很新鲜,学习积极性还很高,这对本节课的学习十分有利。

另外,本节教学内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关键在于形成七大洲的空间分布特征。

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和学生广泛的、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阅读教材P28图2-25至2-27,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 阅读教材P29图2-28,掌握各大洲的面积及轮廓特点。

3. 阅读教材P30图2-29至2-34,掌握相邻大洲的分界线。

4. 通过开展教材P29~30活动和P32活动,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1. 通过观察海陆分布图,明确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与联系。

2. 从各大洲的轮廓、形状、位置、大小等方面,熟练记住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3. 根据四大洋的位置,记住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空间记忆、空间推理的基本观念。

教学建议通过读图,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分布,分析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帮助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动手绘制简单的大洲几何图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识图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2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2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设计

2.2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辨别大陆、岛屿、大洲。

3、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并准确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

教学重点难点1查找七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2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3赤道穿过的大洲和大陆4,四大洋的位置特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入新课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是希望人们学会忍让,有海洋和天空一样广阔的胸怀。

你想知道天空又多大,海洋有多广吗?一海洋与陆地1、自主学习:读“海洋与陆地”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世界上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②读图2-18,看一看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③读图2-19,分析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辩论:如果让你重新为地球命名,地球应该被称为“水球”还是“地球”?说出你的理由。

【教师精讲点拨】两种叫法都可以,只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由于人们最先认识陆地,所以叫地球,是长期形成的习惯。

由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叫水球。

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

(注: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探究结论】由于人们最先认识陆地,所以叫地球,是长期形成的习惯。

由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叫水球。

两种叫法都可以。

二、七大洲(总述)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以大陆和岛屿的形式散布在海洋中。

看书思考回答:a 什么叫大陆?什么叫岛屿?根据定义,在地球仪上指出大陆、岛屿、大洲。

教师讲述半岛的含义并在地球仪上指出。

(提问)全球可分为哪几个大洲?学生先熟悉图2-27,(讨论)怎样快速的记住七大洲的轮廓?能给七大洲的面积排序吗?。

展示单独的大洲轮廓图,学生抢答。

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而后上台指出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画出赤道、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2)教学设计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2)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掌握各大洲的分界线。

2.通过读图能够辨别洋、海、海峡等地理事物。

3.通过地图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及主要特点。

【教学重难点】读图掌握各大洲的分界线,掌握四大洋的位置及主要特点。

【评价任务】1.利用空白世界政区图,对桌相互检查各大洲分界线。

2.利用世界地图,对桌相互指出不同的洋、海、海峡等地理事物。

3.利用世界政区图,对桌相互检查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及主要特点。

附:板书设计2.2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洲界线二、四大洋【教学反思】附件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1.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三方面的分析。

2.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把课程标准分四步细化分解,找到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即: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3.核心目标的分解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运用地球仪,说出纬线与纬度的划分。

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句型结构:行为条件(学习环境)+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行为条件是“结合具体情境”;行为动词为“说出”;核心概念(关键词)为:“运用世界地图说出海陆分布特点及七大洲的分布”,属于概念性知识。

第二步:分析关键词,构建概念图。

知识地位 概念体系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

说出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它要求了解、熟悉并加以运用知识. 同义词:领会、知晓 、了解 、学会、 把握、熟悉第四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条件。

第五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程度。

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叙写出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掌握各大洲的分界线。

行为动词概念体系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核心概念)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核心概念)概念体系念)概念体系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2.通过读图能够辨别洋、海、海峡等地理事物。

3.通过地图掌握四大洋的位置及主要特点。

附件2:评价任务设计解读1.利用空白世界政区图,对桌相互检查各大洲分界线。

2.2 世界的海陆分布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7)

2.2 世界的海陆分布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7)

课题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流程:
1、 情境导入:由复习
地球有多大的知识导入新课。

2、 自学15分钟。

按导学稿要求完成自学任务。

3、 小组讨论,自学时没有解决的问题组内讨论解决。

4、 将有价值的问题和不会的问题写下来。

5、 分组分任务展示。

在学生展讲时暴露的问题,由同学解决,解决不了教师引导一起完成。

学习目标:
1 运用地图掌握地球表面海路分布概况,直到陆地和海洋在半球中的分布情
况。

2 结合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掌握大洲的分界线。

重点:大洲的分界线。

知识点一 :海洋与陆地 自学指导:自学教材28页的知识及图2-25、图2-26、图2-27,找出陆地和海洋在地球表面所占的比例,东、西半球中哪个半球陆地面积较大?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陆地面积较大? 知新必备: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知识点二 :七大洲 自学指导 :读教材29-30页及图,找出下列知识点 (1)大陆、大洲、岛屿的概念,七大洲的名称及面积、形状。

合在一块大陆上的大洲是那两个。

(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什么,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什么,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什么,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

(3)土耳其海峡包括哪三部分,大洲之间一般以什么作为
分界线。

(4)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两侧的大洲个是什么。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世界的海陆面貌,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世界的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等内容奠定基础。

同时,本节课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全球观念。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海洋与陆地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海陆分布的特点。

七大洲七大洲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洲际分界线。

四大洋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大小。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和表面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且对海洋和陆地也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通过电视、书籍、网络等渠道接触到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

(二)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索新事物。

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像、模型等教学手段来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

(三)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记忆。

理解洲际分界线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等地理要素的影响时,学生的思维可能不够深入。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

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理解洲际分界线的划分依据。

能够运用地图和地球仪,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海陆分布的特点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规律。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目标:1.能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 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能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概况。

3.能掌握各大洲之间分界线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重点: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各大洲之间分界线教学难点:世界七大洲之间分界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学案、平板教学过程:自学质疑课一、导入、解读目标简单导入:我们前面几节课讲的是“地球”,为什么叫“球”,讲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

从今天起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地球”的“地”。

为什么叫地球呢?1.能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 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能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概况。

3.能掌握各大洲之间分界线的名称和位置。

二、教材自学学生根据学案,自学教材三、微课助学观看微课的过程中随时用红笔修改自学时学案不正确的地方,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笔记。

四、合作互学1.组长主持,核对答案;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3.未解决问题统计;4.根据学案,巩固与互查。

五、在线测学1.数据分析:登入平台统计分析学习问题。

2.汇总问题:梳理课上学生发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反馈训练展示课一、疑难点拨指图了解世界七大洲,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洲的轮廓、形状、位置。

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

启发学生勾画大洲轮廓略图。

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从亚欧大陆包含亚洲和欧洲两个大洲入手讲解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观察里海和黑海,区分他们的本质差别;(湖、海);观察图2-22二、训练展示1.选取学生上台展示;2.完成规定题目。

三、合作提升小组成员针对训练展示学案以及在做学案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懂的地方进行讨论,(也可向其他小组请教)小组内得出完善的答案。

四、点评1.教师从小组中选出代表针对后黑板的答案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班级同学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向小组代表提问。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以及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等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海陆分布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还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2.难点:对于海陆分布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及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海陆分布情况。

(2)分析一些具体的地理实例,如沿海地区的气候、海洋资源的利用等,引导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探讨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湘教版七上地理 2.2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案设计

湘教版七上地理 2.2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案设计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

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地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海陆的分布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

是前一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它既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需具备的知识。

本节安排课时是2课时,今天上的是第一课时。

2、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的比例,描述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的轮廓,了解大洲的相互位置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名称是“地球”还是“水球”的讨论,通过对地球表面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及对自然奥秘的科学探究精神。

3、教学重难点(1)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世界海陆分布,因首先要重点掌握世界海陆分布比例。

其中的陆地主要就是——七大洲,海主要就是——四大洋(第2课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名称及其分布。

因此,把“七大洲、名称及其分布”列为教学的重点。

(2)初一学生刚进入中学,首次接触世界地理内容。

而学习地理重在读图、识图、填图、绘图,初一学生对于识图、填图、绘图没有经验,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较差,空间思维能力较欠缺,因此,把“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作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及其依据(1)多媒体教学法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较难形成的七大洋的空间分布。

2.2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7)

2.2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7)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材简析】本节包括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四大洋三部分内容。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进入世界地理学习的起点。

它既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3.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4.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激趣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与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2.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眼、动脑、动手、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研究的结果。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教学难点】1.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2.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地球仪、世界地形图、自制各大洲轮廓剪纸图片。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探究活动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教学内容,海陆分布可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较熟悉,关键在于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并理解其逻辑关系。

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人新课』:同学们,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吗? (不是)那么你们是否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 (加加林)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作‘水球’,而不应叫‘地球’。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示例二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示例二

教案:世界的海陆分布【课题名称】: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上海洋与陆地的面积比例,能够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面积大小;掌握主要的地理分界线。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世界地图,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描述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能够利用地理信息解释海陆分布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增强对地球多样性的欣赏,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全球海洋与陆地的比例。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面积大小。

3.主要的地理分界线。

【教学难点】:1.描述海陆分布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识别并解释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利用地图和视频介绍海陆分布。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使用地球仪和地图,亲手描绘各大洲和大洋的轮廓。

【教学准备】:1.世界地图、地球仪、地理挂图。

2.多媒体设备,准备关于海洋和陆地的视频片段。

3.学生分组任务卡、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一段地球从太空视角的视频,展示地球的美丽景观,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兴趣。

提问:“从太空中看地球,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地球是蓝色的多还是绿色的多?”二、新课讲授(35分钟)1.海陆面积比例(10分钟)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解释大约71%的地球表面被水覆盖,而陆地仅占29%。

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地球称为“水的行星”?2.七大洲与四大洋(15分钟)使用地图和地球仪,逐一介绍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面积大小。

学生在地图上标注七大洲和四大洋,加深印象。

3.地理分界线(10分钟)介绍主要的地理分界线,如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乌拉尔山脉等,讨论这些分界线对海陆分布的影响。

三、实践操作(15分钟)分发任务卡,小组合作,使用地图和地球仪,完成海陆分布的绘图练习。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示例五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示例五

教案:世界的海陆分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运用地图和数据描述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

1.2.能分清大陆、岛屿和大洲,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名称、概括和地理分布。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2.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和填图识图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大洲大洋的位置、轮廓和地理分布特征。

●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地图和海陆分布图●电子白板●海陆分布相关数据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当时的人们没有利用马车做环球旅行证明地球是球状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因为陆地被海洋分隔成不相连的几块”。

2.新课讲解2.1.海陆分布特点2.1.1.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1%,陆地占29%。

2.1.2.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则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2.2.七大洲和四大洋2.2.1.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2.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

2.3.海陆分布图和数据分析2.3.1.学生通过读图和分析数据,描述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并掌握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各州的分界线。

3.互动环节3.1.读图活动3.1.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大洲或大洋,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其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2.填图识图3.2.1.学生利用海陆分布图进行填图识图练习,巩固知识点。

4.总结与反馈4.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海陆分布的特点和七大洲的重要性。

4.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作业布置●学生绘制一张包含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图,并标注各大洲和大洋的主要特征。

●学生查找并记录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及其所属的大洲。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互动形式,如读图、填图等,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海陆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海陆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

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

(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能力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

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4)、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重点: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难点:学生空间感的建立关键点: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海陆分布是关键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册、卡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教学内容,海陆分布可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较熟悉,关键在于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并理解其逻辑关系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我们前面几节课讲的是“地球”,为什么叫“球”,讲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主要介绍了世界的海陆分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培养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能够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海陆分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海陆分布。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海陆分布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和地图表示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

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适合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海洋和陆地的思考。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海洋和陆地吗?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教师可以指出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上,而海洋则占据了大部分的地球表面。

-教师可以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各大洲的位置和海洋的分布。

2. 讲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包括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的比例,陆地的分布特点等。

-教师可以介绍地球的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30%,而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0%。

-教师可以指出陆地的分布不均匀,有的地区陆地较多,有的地区则相对较少。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1.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地图册或互联网查找该国家或地区的海陆分布情况,并用地图表示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世界的海陆分布
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

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重点:
1、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难点:
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复习时间:一课时
复习过程:
1.海陆分布
(1)海陆分布概况
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

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3)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

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地。

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

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中国”。

2.七大洲
(1)七大洲的分布:读图复习
(2)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欧两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
③欧非两洲:直布罗陀海峡
3.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分布相比,掌握火山地震的分布。

(1)两大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处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训练题:
1.南极洲被三大洋包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大洲几乎三大洋包围()
A、非洲
B、北美洲
C、亚洲
D、欧洲
2.近几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增加,我国货轮从上海出发,沿最近路线到大西洋沿
A、苏伊士运河
B、马六甲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霍尔木兹海峡
3.下列大洲中,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都穿过的是()
岸的美国某城市,将通过()A、非洲B、南美洲C、亚洲D、北美洲
4. 喜马拉雅山区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发生了()
A、流水冲刷作用
B、冰川侵蚀作用
C、地震破坏作用
D、地壳抬升作用
5、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我国处在____板块、____板块和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因而是一个地震较为频繁的国家。

⑵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就是亚欧板块与___板块和___板块的交界地带。

⑶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洋周围。

⑷太平洋周围的火山地震带就是太平洋板块与板块、板块、___
_板块和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