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可有效预防胰漏发生 。
方
法
! 3:3 9: 376 37
:
胰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39 6 E 73 " H ; E ;6 ! G 8 E 89,
D 3 E 86 8 E :6 5 E F4!
胰管外引流 胰管内引流 未 合 引 流 计
! 与胰管外引流组相比
本组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9F 例, 其中胰管无明 * *E! 讨 论 显扩张者 :6 例, 术后无胰漏发生。目前该吻合 技术已在国内多家医院开展, 累计已逾百例, 尚 无发生胰漏的报道。 本组 34 例胰漏患者, 行保守治疗 3: 例, 结 果死亡 4 例, 而再手术行充分引流 6 例, 死亡 3 例。因此, 一旦发生胰漏, 良好的引流是关键。
随着围手术期处理的改善和手术质量的
提高, !"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有下降 趋势。国外大宗病例资料报道 !" 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为 35D L 7;D , 手术死亡率平均为8 E ;D
・ (,* ・
如引流不畅, 易继发感染而加重病情, 此时, 应 争取主动, 积极开腹清创, 及时引流。手术原则 不是缝合漏口, 而是充分引流, 并作空肠造口。 包括腹 ! ! ! 出血是 "# 术后又一重要并发症, 腔出血和上消化道出血。本组术后腹腔内大出 血 $ 例, 死亡 % 例。 & 例腹腔内出血发生在术 后 ’( ) 内, 再次剖腹手术 ( 例, 其中 ’ 例为残余 勾突及腹膜后创面活动性出血, * 例为胃十二 指肠动脉残端结扎线脱落大出血, 均予缝扎止 血, 术后恢复好; * 例发现出血后因对再手术犹 豫不决, 拖延时间, 虽后来也予再手术止血成 功, 但为时已晚, 术后 % + 因肾衰死亡; * 例术后 观察不力, 未及时再手术因出血性休克死亡。* 例出血发生在术后 , +, 探查见腹内感染, 门静 脉受腐蚀出血, 创面弥漫性渗血, 经填塞止血无 效死亡。因此笔者认为, 术后近期内的腹内大 出血, 多系动脉性出血, 在经短期抗休克无好转 后, 应积极剖腹探查。对有大出血的患者, 及时 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术后细心、 严密的 观察, 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 从而降低手 术死亡率至关重要。 ** 例上消化道出血中 , 例发生于术后 (- ) 内, 其中 & 例保守治疗, 另’ ’ 例痊愈, % 例死亡; 例行剖腹手术, 发现均系胰腺残端活动性出血, 予缝扎止血, 术后恢复好。方法是离开胰肠吻 合口 ’ ./ 处纵行切开空肠前壁, 直视下找到出 血点予以缝扎止血, 而后缝合该切口, 另在胃肠 吻合口远端作空肠造瘘。( 例出血发生于 (- ) 后, 保守治疗 ’ 例, 均好转; 手术探查 ’ 例, 考虑 应激性溃疡, 行高选迷切 * 例, 恢复好, 行胃大 部切除 * 例, 术后因 012 死亡。因此对术后消 化道出血, 应区别对待。短期内发生者, 多系吻 合口出血, 如果保守治疗无效, 应不失时机地进 行手术探查, 而对于术后 (- ) 以后发生者, 则 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可能性较大, 这类患者, 多数 经非手术治疗可以奏效。对于失血量大者, 需
[6, 8] 术后并发胰漏的危险性相对增加 。胰腺残
73 E 35! :6
!" 组 比 !: G 7 E 5;, " H ; E ;6
!" 组 比 !: G
" H ; E ;6 6 E F9,
端的手术处理是影响胰漏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不同胰管处理方式与胰漏的关系 I/’*+($,- A/+C//, &*,)0/*+() ’/*J*K/ *,1 %*,*K/%/,+- $. +2/ &*,)0/*+() 0/%,*,+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作者简介: 徐军明 (#’(# ) ) , 男, 现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博士 后, 主要从事肝胆胰外科工作 *
・ 74; ・
表 ! "#$ 例 !" 术后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 %&’() ! #$%&’()*+($,- *.+/0 !" *,1 0/*-$,.$0 1/*+2 *,1 0/$&/0*+($,
[4, 5] 有文 献 报 道 胰管外引流可降低胰漏发生
表* %&’() *
率。本组也发现胰管外引流有助于减少胰漏。 可能是由于胰液引出体外, 避免为胆汁或肠液 激活, 从而使各吻合口免受活化胰酶的侵蚀。 另外, 安置引流管也可使吻合更确切, 避免缝合 时误伤胰管致其狭窄, 梗阻, 引起胰腺炎或胰 漏。对于胰腺质地柔软, 胰管纤细无扩张的病 例, 胰管内放置支撑管常有一定困难, 此时, 采
并发症 胰 漏 ! 34 33 8 8 4 3: : 33 8 疝 3 3 : 86 死亡 5 7 9 ; 9 ; ; ; 8 3 ; ; :6 再手术 再手术后死亡 6 7 6 ; 8 3 : ; ; 3 3 : :4 3 3 : ; : ; ; ; ; 3 ; ; 4
[3 L 9] (;D L 5 E FD ) 。本组资料中术后并发症发 生率为 :6 E :D , 手术死亡率为 5 E 7D , 与国外资
%&’() "
术式 !" !!!" 联合切除 合计
!与
! :9: 7F 34 86
并发症 (例) 77 37 4 :3 E 53
D 35 E F4 9; E 83
手术死亡 (例) D 38 6 7 5 E 9F
!! 与
例中死 亡 5 例, 病 死 率 为 74 E 3D 。 34 例 胰 漏 中, 胰头癌仅 9 例, 余均为原发壶腹或十二指肠 疾病。这可能由于非原发胰腺病变者其胰腺常 质地柔软、 胰管纤细无扩张, 从而增加了胰肠吻 合的手术难度, 且其胰腺外分泌功能多正常, 故
天内死亡的例数。消化道漏依据腹腔引流液富 含淀粉酶、 胆汁、 胃肠液或经放射学证实; 胃排 空延迟指术后 #" ? 以上仍需放置胃管者。数 据资料的统计采用 !! 检验。 $ 结 果
术后出现胰漏、 胆漏、 上消化道大出血、 腹 腔内大出血、 腹腔感染等多种并发症, 共 /& 例, 发生率为 !# * %0 。术后死亡 !& 例, 手术死亡率 为 % * .0 。因并发症而再手术者 !( 例, 占并发 症病例的 .# * &0 , 再手术后死亡 ( 例 (表 # ) 。 同时发现, ,- 联合 <=>$,> 或其它脏器切除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单 纯行 ,- 组 (表 !) 。 术后胰漏发生率为 & * (0 (#( 1 !’%) , 进一步 分析 #( 例 胰 漏 病 例 资 料, 发现胰头癌仅占 + 例, 其余均为十二指肠及壶腹病变; 行捆绑式胰 肠吻合术 +’ 例, 无胰漏发生; 胰管外引流组胰 漏发生率仅为 # * /0 (! 1 #!#) , 显著低于未引流 组 (表 +) 。
8 E F; 3; E :; :9 E 69!!
上消化道大出血 腹腔内大出血 胆 漏 腹腔脓肿 胃排空延迟 切口裂开 切口感染 <=> 内 结肠穿孔 机械性肠梗阻 合 计
表"
术式对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的影响 ?,.’@/,)/ (, %$0A(1(+B *,1 %$0+*’(+B C(+2 1(../0/,+ $&/0*+($,-
料报道结果相仿。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 死亡率而言, !" 无疑是腹部外科中一种有较高 风险的手术, 应该引起外科医师充分重视。分 析本组 资 料 发 现,!" 手 术 范 围 有 扩 大 趋 势。 近年来, !" 联合 M<NO!N 切除或其它脏器切除 治疗中晚期胰头癌、 胆囊癌、 胃癌及结肠癌逐渐 增多, 但手术切除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以及开展 新术式时因经验欠缺造成处理失当等原因, 术 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增高在所难免。本组 34 例 联合切除术均在 3FF; 年以后开展, 术后出现消 化道出血、 腹腔感染、 <=> 等并发症较对照组 明显上升, 术后死亡 7 例, 死亡率达:9 E 6D 。故 作者认为手术者在决定行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 除时应慎重。 最严重的并发 * E " 胰 漏 是 !" 术 后 最 常 见、 症, 其发生率为 6D L 36D , 病死率高达 :6D L [:, 6] 。本组胰漏 34 例, 发生率为 6 E 4D 。34 6;D
男 !"# 例, 女 #"# 例; 年龄 #. 平均 (&( * # 5 ’ * #) 岁; 恶性肿瘤 !(" 例, 4 (% 岁,
计胰头癌 ’+ 例, 壶腹癌 (% 例, 胆总管下端癌 !& 例, 十二指肠及乳头部癌 &’ 例, 十二指肠平滑 肌肉瘤 # 例, 胆囊癌、 肝门胆管癌、 胃癌或结肠 癌侵犯 胰 头 及 壶 腹 #! 例, 恶性胰岛细胞瘤 ! 例; 壶腹周围良性病变 !% 例。 保留 ! * $ 手术方式 经典 67899:; 术 !+. 例, 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 联合切除 .( 例, 其中联合 <=>$,> 切除 & 例, 联合 肝 切 #( 例, 除、 结肠切除或胃癌根治术 #! 例。 ,,,- 及联 合切除均在 #’’" 年以后开展。消化道重建时 行胰空肠吻合 !%’ 例, 胰胃吻合 ’ 例; 胰空肠吻 合术中 +’ 例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胰管外引 流 #!# 例, 胰管内引流 +! 例, 未引流 #.& 例。 !*% 资料统计 手术死亡系指术中或术后 %&
!’% 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徐军明, 彭承宏, 彭淑牖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 浙江 杭州 +#"""’)
[摘
要]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后早期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 #’&+ 年 . 月至 !""" 年 / 月共
分析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中术后的处理方法。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 !’% 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率为 !# * %0 (/& 1 !’%) , 手术死亡率为 % * .0 ( !& 1 !’%) 。术后最主要并发症为胰漏和出血, 发生率均为 & * (0 ( #( 1 , 两者所致死亡占手术死亡总数的 /"0 。胰管外引流可使胰漏发生率降至 # * (0 (! 1 #!#) 。+’ 例行捆绑式胰肠 !’%) 吻合术者无胰漏发生。因并发症而再手术者 !( 例, 再手术率为 ’ * #0 , 再手术后死亡 ( 例。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 术的手术风险目前仍然较高, 胰管外引流术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有助于降低胰漏发生率, 对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 及时采用外科治疗, 有助于降低手术死亡率。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 1 预防和控制;死亡率;回顾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2 (+& * ’ [文献标识码] 3 [文章编号] #""%$’!’! (!""!) "/$"./’$"+
手术治疗, 术式力求从简。 为预防术后出血, 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 点: 术前应纠正凝血酶原时 !对有黄疸患者, 间, 常规给予维生素 3* ; " 术中对胰腺残端和 勾突残面应缝扎止血, 对小动脉应双重结扎或 缝扎, 避免轻率电灼了事; #捆绑式胰肠吻合可 有效预防胰腺残端出血发生; $ 术后常规应用 并适当应用止血剂。 4’ 受体拮抗剂,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 是腹部外科最具 创伤性的手术之一, 术后并发症多, 死亡率较 高。#’&+ 年 . 月我院余文光教授率先在国内 开展 ,-, 至 !""" 年 / 月我院共施行该手术 !’% 例。作者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了解 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并探讨防治此并 发症的方式。 ! !*! 临床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 567 8 9,8:/6;7< 9 =,>7)< ? @,6A :B ! >CD )E<+;6+ FCFAG .7<H ! @<< I6.EACJ6 K:<.;6:AC.7 +E7+6<6.A7/G C< A)6 *LLM I[ 9 ] (’) : >E;N, *LL,, ’’$ ’(- O ’$M ! [’] PC7I Q,87<;:+ @,87B6 #,6A :B ! ?;6<+I C< C<+C.:AC7<I :<+ 7EA.7/6I C< A)6 R)CKKB6 K;7.6+E;6 7J6; : (MHG6:; K6;C7+[ 9] ! (L) : *LLL, $& --L O -L% ! @/ >E;N, [%] ?;6+6 0,>.)S:BB Q,>:6N6; 4 #,6A :B ! >E;JCJ:B :FA6; K:<.;6H :AC.7+E7+6<6.A7/G *-- .7<I6.EACJ6 ;6I6.AC7<I SCA)7EA :< 7K6;:H [ 9] (() : ! @<< >E;N, *LLM, ’** ((, O (&- ! AC7< /7;A:BCAG [(] T4@UQ 5CHVC6,?@UQ 5:<,R@UQ W6<H/:7, (张怡杰, 6A :B 唐 岩, 王本 茂, 等) ! 8BC<C.:B :<:BGICI 7F *&% K:<.;6:AC.7H [ 9] ( 中华外科杂 +E7+6<6.A7/C6I ! 8)C<6I6 97E;<:B 7F >E;N6;G (%) : 志) , *LL,, %& *(M O *(%( ! C< 8)C<6I6) [&] 0:;.EI > ?,87)6< 4,P:<I7< 9 4 8! 1KAC/:B /:<:N6/6<A 7F [ 9] A)6 K:<.;6:AC. ;6/<:<A :FA6; K:<.;6:AC.7+E7+6<6.A7/G ! @<< ($) : *LL&, ’’* $%& O $%- ! >E;N, [$] W:E/6B 4,4ENEC6; 0,0:<+6;I.)6C+ 9 8,6A :B ! P6IEBAI 7F ;6H I6.AC7< F7; .:<.6; 7F A)6 6D7.;C<6 K:<.;6:I:: IAE+G F;7/ A)6 [ 9] (*) : 2;6<.) @II7.C:AC7< 7F >E;N6;G ! W; 9 >E;N, *LL&, -* *M’ O *M, ! [,] P7+6; 9 #,>A6C< 4 9,W7AA.)6; 3 @,6A :B ! >A6<A6+ J6;IEI <7<IA6<A6+ K:<.;6:AC.7V6VE<7IA7/G :FA6; K:<.;6:A7+E7+6<6.A7/G: (*) : : K;7IK6.ACJ6 IAE+G[ 9] ! @<< >E;N, *LLL, ’’L (* O (- ! [-] 4:/:<:X: 5,>EYEXC ?! ?7A:B K:<.;6:AC. +E.A +;:C<:N6 F7; B6:X (*) : K;77F K:<.;6:AC.7V6VE<7IA7/G[ 9] ! >E;N6;G, *LL(, **& ’’ O ’% ! [L] "ZUQ >)EHG7E,4[ 5EHBC:<,"ZUQ 8)6<NH)7<N,6A :B (彭淑 牖, 吴育连, 彭承宏, 等) ! @ \7E<+HEK K:<.;6:AC.7V6VE<7IA7/G (’- .:I6I ;6K7;A) [ 9] ( 中华外科杂 ! 8)C<6I6 97E;<:B >E;N6;G 志) , (%) : *LL,, %& *&L( ! C< 8)C<6I6)
方
法
! 3:3 9: 376 37
:
胰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39 6 E 73 " H ; E ;6 ! G 8 E 89,
D 3 E 86 8 E :6 5 E F4!
胰管外引流 胰管内引流 未 合 引 流 计
! 与胰管外引流组相比
本组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9F 例, 其中胰管无明 * *E! 讨 论 显扩张者 :6 例, 术后无胰漏发生。目前该吻合 技术已在国内多家医院开展, 累计已逾百例, 尚 无发生胰漏的报道。 本组 34 例胰漏患者, 行保守治疗 3: 例, 结 果死亡 4 例, 而再手术行充分引流 6 例, 死亡 3 例。因此, 一旦发生胰漏, 良好的引流是关键。
随着围手术期处理的改善和手术质量的
提高, !"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有下降 趋势。国外大宗病例资料报道 !" 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为 35D L 7;D , 手术死亡率平均为8 E ;D
・ (,* ・
如引流不畅, 易继发感染而加重病情, 此时, 应 争取主动, 积极开腹清创, 及时引流。手术原则 不是缝合漏口, 而是充分引流, 并作空肠造口。 包括腹 ! ! ! 出血是 "# 术后又一重要并发症, 腔出血和上消化道出血。本组术后腹腔内大出 血 $ 例, 死亡 % 例。 & 例腹腔内出血发生在术 后 ’( ) 内, 再次剖腹手术 ( 例, 其中 ’ 例为残余 勾突及腹膜后创面活动性出血, * 例为胃十二 指肠动脉残端结扎线脱落大出血, 均予缝扎止 血, 术后恢复好; * 例发现出血后因对再手术犹 豫不决, 拖延时间, 虽后来也予再手术止血成 功, 但为时已晚, 术后 % + 因肾衰死亡; * 例术后 观察不力, 未及时再手术因出血性休克死亡。* 例出血发生在术后 , +, 探查见腹内感染, 门静 脉受腐蚀出血, 创面弥漫性渗血, 经填塞止血无 效死亡。因此笔者认为, 术后近期内的腹内大 出血, 多系动脉性出血, 在经短期抗休克无好转 后, 应积极剖腹探查。对有大出血的患者, 及时 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术后细心、 严密的 观察, 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 从而降低手 术死亡率至关重要。 ** 例上消化道出血中 , 例发生于术后 (- ) 内, 其中 & 例保守治疗, 另’ ’ 例痊愈, % 例死亡; 例行剖腹手术, 发现均系胰腺残端活动性出血, 予缝扎止血, 术后恢复好。方法是离开胰肠吻 合口 ’ ./ 处纵行切开空肠前壁, 直视下找到出 血点予以缝扎止血, 而后缝合该切口, 另在胃肠 吻合口远端作空肠造瘘。( 例出血发生于 (- ) 后, 保守治疗 ’ 例, 均好转; 手术探查 ’ 例, 考虑 应激性溃疡, 行高选迷切 * 例, 恢复好, 行胃大 部切除 * 例, 术后因 012 死亡。因此对术后消 化道出血, 应区别对待。短期内发生者, 多系吻 合口出血, 如果保守治疗无效, 应不失时机地进 行手术探查, 而对于术后 (- ) 以后发生者, 则 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可能性较大, 这类患者, 多数 经非手术治疗可以奏效。对于失血量大者, 需
[6, 8] 术后并发胰漏的危险性相对增加 。胰腺残
73 E 35! :6
!" 组 比 !: G 7 E 5;, " H ; E ;6
!" 组 比 !: G
" H ; E ;6 6 E F9,
端的手术处理是影响胰漏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不同胰管处理方式与胰漏的关系 I/’*+($,- A/+C//, &*,)0/*+() ’/*J*K/ *,1 %*,*K/%/,+- $. +2/ &*,)0/*+() 0/%,*,+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作者简介: 徐军明 (#’(# ) ) , 男, 现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博士 后, 主要从事肝胆胰外科工作 *
・ 74; ・
表 ! "#$ 例 !" 术后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 %&’() ! #$%&’()*+($,- *.+/0 !" *,1 0/*-$,.$0 1/*+2 *,1 0/$&/0*+($,
[4, 5] 有文 献 报 道 胰管外引流可降低胰漏发生
表* %&’() *
率。本组也发现胰管外引流有助于减少胰漏。 可能是由于胰液引出体外, 避免为胆汁或肠液 激活, 从而使各吻合口免受活化胰酶的侵蚀。 另外, 安置引流管也可使吻合更确切, 避免缝合 时误伤胰管致其狭窄, 梗阻, 引起胰腺炎或胰 漏。对于胰腺质地柔软, 胰管纤细无扩张的病 例, 胰管内放置支撑管常有一定困难, 此时, 采
并发症 胰 漏 ! 34 33 8 8 4 3: : 33 8 疝 3 3 : 86 死亡 5 7 9 ; 9 ; ; ; 8 3 ; ; :6 再手术 再手术后死亡 6 7 6 ; 8 3 : ; ; 3 3 : :4 3 3 : ; : ; ; ; ; 3 ; ; 4
[3 L 9] (;D L 5 E FD ) 。本组资料中术后并发症发 生率为 :6 E :D , 手术死亡率为 5 E 7D , 与国外资
%&’() "
术式 !" !!!" 联合切除 合计
!与
! :9: 7F 34 86
并发症 (例) 77 37 4 :3 E 53
D 35 E F4 9; E 83
手术死亡 (例) D 38 6 7 5 E 9F
!! 与
例中死 亡 5 例, 病 死 率 为 74 E 3D 。 34 例 胰 漏 中, 胰头癌仅 9 例, 余均为原发壶腹或十二指肠 疾病。这可能由于非原发胰腺病变者其胰腺常 质地柔软、 胰管纤细无扩张, 从而增加了胰肠吻 合的手术难度, 且其胰腺外分泌功能多正常, 故
天内死亡的例数。消化道漏依据腹腔引流液富 含淀粉酶、 胆汁、 胃肠液或经放射学证实; 胃排 空延迟指术后 #" ? 以上仍需放置胃管者。数 据资料的统计采用 !! 检验。 $ 结 果
术后出现胰漏、 胆漏、 上消化道大出血、 腹 腔内大出血、 腹腔感染等多种并发症, 共 /& 例, 发生率为 !# * %0 。术后死亡 !& 例, 手术死亡率 为 % * .0 。因并发症而再手术者 !( 例, 占并发 症病例的 .# * &0 , 再手术后死亡 ( 例 (表 # ) 。 同时发现, ,- 联合 <=>$,> 或其它脏器切除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单 纯行 ,- 组 (表 !) 。 术后胰漏发生率为 & * (0 (#( 1 !’%) , 进一步 分析 #( 例 胰 漏 病 例 资 料, 发现胰头癌仅占 + 例, 其余均为十二指肠及壶腹病变; 行捆绑式胰 肠吻合术 +’ 例, 无胰漏发生; 胰管外引流组胰 漏发生率仅为 # * /0 (! 1 #!#) , 显著低于未引流 组 (表 +) 。
8 E F; 3; E :; :9 E 69!!
上消化道大出血 腹腔内大出血 胆 漏 腹腔脓肿 胃排空延迟 切口裂开 切口感染 <=> 内 结肠穿孔 机械性肠梗阻 合 计
表"
术式对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的影响 ?,.’@/,)/ (, %$0A(1(+B *,1 %$0+*’(+B C(+2 1(../0/,+ $&/0*+($,-
料报道结果相仿。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 死亡率而言, !" 无疑是腹部外科中一种有较高 风险的手术, 应该引起外科医师充分重视。分 析本组 资 料 发 现,!" 手 术 范 围 有 扩 大 趋 势。 近年来, !" 联合 M<NO!N 切除或其它脏器切除 治疗中晚期胰头癌、 胆囊癌、 胃癌及结肠癌逐渐 增多, 但手术切除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以及开展 新术式时因经验欠缺造成处理失当等原因, 术 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增高在所难免。本组 34 例 联合切除术均在 3FF; 年以后开展, 术后出现消 化道出血、 腹腔感染、 <=> 等并发症较对照组 明显上升, 术后死亡 7 例, 死亡率达:9 E 6D 。故 作者认为手术者在决定行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 除时应慎重。 最严重的并发 * E " 胰 漏 是 !" 术 后 最 常 见、 症, 其发生率为 6D L 36D , 病死率高达 :6D L [:, 6] 。本组胰漏 34 例, 发生率为 6 E 4D 。34 6;D
男 !"# 例, 女 #"# 例; 年龄 #. 平均 (&( * # 5 ’ * #) 岁; 恶性肿瘤 !(" 例, 4 (% 岁,
计胰头癌 ’+ 例, 壶腹癌 (% 例, 胆总管下端癌 !& 例, 十二指肠及乳头部癌 &’ 例, 十二指肠平滑 肌肉瘤 # 例, 胆囊癌、 肝门胆管癌、 胃癌或结肠 癌侵犯 胰 头 及 壶 腹 #! 例, 恶性胰岛细胞瘤 ! 例; 壶腹周围良性病变 !% 例。 保留 ! * $ 手术方式 经典 67899:; 术 !+. 例, 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 联合切除 .( 例, 其中联合 <=>$,> 切除 & 例, 联合 肝 切 #( 例, 除、 结肠切除或胃癌根治术 #! 例。 ,,,- 及联 合切除均在 #’’" 年以后开展。消化道重建时 行胰空肠吻合 !%’ 例, 胰胃吻合 ’ 例; 胰空肠吻 合术中 +’ 例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胰管外引 流 #!# 例, 胰管内引流 +! 例, 未引流 #.& 例。 !*% 资料统计 手术死亡系指术中或术后 %&
!’% 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徐军明, 彭承宏, 彭淑牖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 浙江 杭州 +#"""’)
[摘
要]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后早期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 #’&+ 年 . 月至 !""" 年 / 月共
分析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中术后的处理方法。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 !’% 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率为 !# * %0 (/& 1 !’%) , 手术死亡率为 % * .0 ( !& 1 !’%) 。术后最主要并发症为胰漏和出血, 发生率均为 & * (0 ( #( 1 , 两者所致死亡占手术死亡总数的 /"0 。胰管外引流可使胰漏发生率降至 # * (0 (! 1 #!#) 。+’ 例行捆绑式胰肠 !’%) 吻合术者无胰漏发生。因并发症而再手术者 !( 例, 再手术率为 ’ * #0 , 再手术后死亡 ( 例。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 术的手术风险目前仍然较高, 胰管外引流术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有助于降低胰漏发生率, 对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 及时采用外科治疗, 有助于降低手术死亡率。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 1 预防和控制;死亡率;回顾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2 (+& * ’ [文献标识码] 3 [文章编号] #""%$’!’! (!""!) "/$"./’$"+
手术治疗, 术式力求从简。 为预防术后出血, 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 点: 术前应纠正凝血酶原时 !对有黄疸患者, 间, 常规给予维生素 3* ; " 术中对胰腺残端和 勾突残面应缝扎止血, 对小动脉应双重结扎或 缝扎, 避免轻率电灼了事; #捆绑式胰肠吻合可 有效预防胰腺残端出血发生; $ 术后常规应用 并适当应用止血剂。 4’ 受体拮抗剂,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 是腹部外科最具 创伤性的手术之一, 术后并发症多, 死亡率较 高。#’&+ 年 . 月我院余文光教授率先在国内 开展 ,-, 至 !""" 年 / 月我院共施行该手术 !’% 例。作者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了解 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并探讨防治此并 发症的方式。 ! !*! 临床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 567 8 9,8:/6;7< 9 =,>7)< ? @,6A :B ! >CD )E<+;6+ FCFAG .7<H ! @<< I6.EACJ6 K:<.;6:AC.7 +E7+6<6.A7/G C< A)6 *LLM I[ 9 ] (’) : >E;N, *LL,, ’’$ ’(- O ’$M ! [’] PC7I Q,87<;:+ @,87B6 #,6A :B ! ?;6<+I C< C<+C.:AC7<I :<+ 7EA.7/6I C< A)6 R)CKKB6 K;7.6+E;6 7J6; : (MHG6:; K6;C7+[ 9] ! (L) : *LLL, $& --L O -L% ! @/ >E;N, [%] ?;6+6 0,>.)S:BB Q,>:6N6; 4 #,6A :B ! >E;JCJ:B :FA6; K:<.;6H :AC.7+E7+6<6.A7/G *-- .7<I6.EACJ6 ;6I6.AC7<I SCA)7EA :< 7K6;:H [ 9] (() : ! @<< >E;N, *LLM, ’** ((, O (&- ! AC7< /7;A:BCAG [(] T4@UQ 5CHVC6,?@UQ 5:<,R@UQ W6<H/:7, (张怡杰, 6A :B 唐 岩, 王本 茂, 等) ! 8BC<C.:B :<:BGICI 7F *&% K:<.;6:AC.7H [ 9] ( 中华外科杂 +E7+6<6.A7/C6I ! 8)C<6I6 97E;<:B 7F >E;N6;G (%) : 志) , *LL,, %& *(M O *(%( ! C< 8)C<6I6) [&] 0:;.EI > ?,87)6< 4,P:<I7< 9 4 8! 1KAC/:B /:<:N6/6<A 7F [ 9] A)6 K:<.;6:AC. ;6/<:<A :FA6; K:<.;6:AC.7+E7+6<6.A7/G ! @<< ($) : *LL&, ’’* $%& O $%- ! >E;N, [$] W:E/6B 4,4ENEC6; 0,0:<+6;I.)6C+ 9 8,6A :B ! P6IEBAI 7F ;6H I6.AC7< F7; .:<.6; 7F A)6 6D7.;C<6 K:<.;6:I:: IAE+G F;7/ A)6 [ 9] (*) : 2;6<.) @II7.C:AC7< 7F >E;N6;G ! W; 9 >E;N, *LL&, -* *M’ O *M, ! [,] P7+6; 9 #,>A6C< 4 9,W7AA.)6; 3 @,6A :B ! >A6<A6+ J6;IEI <7<IA6<A6+ K:<.;6:AC.7V6VE<7IA7/G :FA6; K:<.;6:A7+E7+6<6.A7/G: (*) : : K;7IK6.ACJ6 IAE+G[ 9] ! @<< >E;N, *LLL, ’’L (* O (- ! [-] 4:/:<:X: 5,>EYEXC ?! ?7A:B K:<.;6:AC. +E.A +;:C<:N6 F7; B6:X (*) : K;77F K:<.;6:AC.7V6VE<7IA7/G[ 9] ! >E;N6;G, *LL(, **& ’’ O ’% ! [L] "ZUQ >)EHG7E,4[ 5EHBC:<,"ZUQ 8)6<NH)7<N,6A :B (彭淑 牖, 吴育连, 彭承宏, 等) ! @ \7E<+HEK K:<.;6:AC.7V6VE<7IA7/G (’- .:I6I ;6K7;A) [ 9] ( 中华外科杂 ! 8)C<6I6 97E;<:B >E;N6;G 志) , (%) : *LL,, %& *&L( ! C< 8)C<6I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