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和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方法:(1)通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

(2)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探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学会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中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探寻各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始动、生活引入。

1、出示逸夫小学活动场照片,问:“在这个漂亮的活动场上隐藏着不少的数学知识。

你发现了吗?”问:这些都是什么图形?你们学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哪些知识?(揭示课题)2、师:对于周长和面积,你知道了些什么?(电脑随机出示面积、周长概念及相应计量单位。

)3、师:我们在给黑板鑲上铝合金边框时要用多少材料,应该考虑什么问题?我们在给黑板刷上黑板漆时要购买多少原料,又应该考虑什么问题?能举例说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周长知识,什么时候要用到面积的知识?二、梳理、引导建构。

(多媒体回到学校活动场)对于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会计算吗?1、说明:老师和班上几位同学一起在活动场上测量出了这些平面图形的有关数据。

现在老师把这些数据提供给大家。

2、学习小组分工合作,计算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然后根据每个人的计算过程整理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小组长作好记录。

3、小组展示计算及整理情况。

三、梳理,建构网络。

(看看屏幕上的公式整理图)1、师:这些平面图形之间有联系吗?2、提出要求:各学习小组拿出这样一套平面图形,先想一想,我们在学习周长和面积时首先学习的是哪个图形,其他的又是怎样学会的。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复习︳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巩固对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概念的理解。

- 掌握常见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 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比较不同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提升学生对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应用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

-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分享和交流。

教学内容- 复习回顾: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 公式回顾: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 方法探讨: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周长和面积公式。

-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计算并比较不同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各种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正确运用。

- 难点:非常规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平面图形卡片。

-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引起学生兴趣。

2. 知识回顾:快速复习各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3.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4. 公式推导:对特殊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推导和解释。

5.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6.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板书设计- 用图表形式列出不同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 通过流程图展示公式推导过程。

- 举出实例,用板书进行解题示范。

作业设计-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完成。

- 提供一些拓展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课后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分。

- 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 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教学设计[修改版]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教学设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p75页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性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情感性目标: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六个平面图形的纸片,关于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交代复习内容,板书课题。

二、分步梳理,引导建构1、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大屏幕出示)2、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汇报,大屏幕出示)3、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的周长?字母公式是什么?4、这节课我们着重研究平面图形的面积,而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跟老师一起重温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①我们是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用字母表示:s=ab ②正方形是长和宽都相等的长方形,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用字母表示:S=a2 ③把平行四边形割补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用字母表示:s=ah ④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的面积旋转平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能够计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周长和面积。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复习并巩固之前学过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计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周长和面积。

3.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形成正确的计算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材、板书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内容,带好课本、笔记、作业。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讲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定义,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理解概念。

3. 实践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4. 总结汇总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做好知识点的整理。

第二课时1. 复习通过小测验或者快速回顾,复习上节课内容,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拓展介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注重举例讲解。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应用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第三课时1. 复习与巩固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进行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2. 提高介绍一些拓展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3.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总结本节课教学效果,发现不足之处并改进。

七、教学延伸结合课本内容,设计更多的拓展练习,提供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对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相关知识点。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直尺、三角板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呈现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教学工具,实际操作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麦市小学曹慧玲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7页例2“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回顾公式推导的过程,小组合作归纳探索平面图形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数学活动,进一步体验平面图形的特征,最终达成理解并掌握的目标。

能正确、灵活、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回顾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的推导过程,继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情感价值观目标:渗透转化思想、事物间有普遍联系的观点。

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教具:彩色平面图形、多媒体课件。

学具:1个平行四边形、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2个完全一样的梯形、1个圆、教学方法:教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体验转化思想。

学法:运用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法。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师:上节课我们整理复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这节课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样一些封闭图形,围绕他们的周长和面积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师:关于这部分内容,我们都学过些什么呢?谁还记得(学生回答)生回答:意义、单位、计算方法等等二、梳理,引导建构(一)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1、师:在小学阶段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师:想一想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面积? 谁能指着图形描一描,说一说。

(生举例说明,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并课件出示:围成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平面图形的周长。

物体的表面或者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意义不同(完善板书)师:计量周长要用什以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完善板书:单位不同)师:要制作一个相框,如果想知道需要用多大块的玻璃,就是求?如果想知道需要多长的木条,实际是就求相框的?(求玻璃的大小,是求相框的面积。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6.3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6.3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

教案:6.6.3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对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回顾和巩固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教学内容包括:1.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定义;2. 常见平面图形(如矩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3. 应用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定义;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3. 学生能够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定义的理解;2. 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记忆和应用;3. 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教学课件,展示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及应用实例;2. 学生准备练习本、计算器和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定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通过PPT或教学课件展示具体的计算过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相关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板书设计:1.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定义;2. 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3. 应用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练习题: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2. 应用题:学生运用所学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教案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教案
3.估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利用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对不规则图形进行估算。
4.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生活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周长和面积相关问题。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核心素养目标: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不规则图形的估算,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测量课桌的周长和面积,并计算出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熟练掌握及应用。
-重点一: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周长公式及其应用,如等边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圆的周长计算。
-重点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如底乘高、半径平方乘π等。
-重点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估算方法,如利用规则图形近似估算。
-难点四:计算过程中的单位转换。举例: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在不同单位间转换时出错,如厘米与米、平方米与平方厘米的转换。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突破: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周长和面积概念的理解。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特点,教授估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多样化练习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
-强调单位转换的重要性,并提供充足的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单位转换方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1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1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1 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1 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苏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章第二节第一部分的内容: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复习和整理。

我们将回顾和巩固之前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复习和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和掌握不同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白板、粉笔、平面图形的模板、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白板上画出一个任意的三角形,然后提问学生们如何计算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的引入,让学生们回顾和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

3. 练习:在讲解完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当场进行练习。

我会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使用板书来展示和整理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示,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1. 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2. 一个底边长为8厘米,高为6厘米的三角形;3. 一个长为10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4. 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

答案:1. 周长:20厘米,面积:25平方厘米;2. 周长:19厘米,面积:24平方厘米;3. 周长:28厘米,面积:40平方厘米;4. 周长:18厘米,面积:28.26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于拓展延伸部分,我可以在下一节课中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87页例3.【教学目标:】1、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渗透“转化”思想方法,和“化零为整”的整理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掌握知识在实际生活的运用;体会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中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系统整理与复习,凸显核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巩固和深入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课师: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有人说:“数学的美,非美不胜收不足以表达,数学的奇,非叹为观止不足以体现。

”数学到底美在那?奇在哪?我们从这个点开始(师边出课件边说)。

师: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是不是很神奇?这是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所有图形,快速回忆一下,我们在研究这些图形时,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的?(快速指生说)生:周长、面积、体积,……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课件出示结构图)我们在研究这些图形时,一般是从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测量与计算进行研究的,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属于图形的测量与计算当中的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图形的特征进行了复习,这节课我们来整理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合作学习活动一:周长1、组学师:课前我们已经对周长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先看合作提示,静静的看(等一会)开始吧!小组合作交流(2-3分钟),师巡视,汇报。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3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丨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3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丨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3 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本节课主要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并试着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2. 讲解: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这些图形,并讲解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例题,讲解如何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一些计算题,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计算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的题目,让学生回家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周长=4×边长,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周长=2×(长+宽),面积=长×宽三角形:周长=2×底+高,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周长=2×(底+高),面积=底×高七、作业设计(1)正方形:边长为5cm(2)长方形:长为8cm,宽为6cm(3)三角形:底为10cm,高为8cm(4)平行四边形:底为12cm,高为7cm2. 答案:(1)正方形:周长=20cm,面积=25cm²(2)长方形:周长=28cm,面积=48cm²(3)三角形:周长=23cm,面积=40cm²(4)平行四边形:周长=30cm,面积=84cm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针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复习和整理,旨在巩固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概念的理解,以及掌握计算各种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和方法。

具体包括:回顾和整理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回顾和整理平面图形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练习计算不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探索和理解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概念;2. 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计算不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3. 探索并理解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探索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也是学生需要克服的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平面图形模型或图片;白板或黑板;计算器;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回顾1. 引入话题,回顾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2. 通过展示平面图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周长和面积的概念;3. 提问学生关于周长和面积的定义,并请学生举例说明。

第二阶段:公式与方法1. 引导学生回顾不同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2. 通过讲解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和应用;3. 进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不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第三阶段:探索与理解1. 引导学生思考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2. 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周长和面积的变化规律;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思考。

2. 提供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3. 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板书设计1. 在白板或黑板上,列出不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2. 用图形模型或图片辅助说明公式的应用;3. 用表格或图表展示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

作业设计1. 计算给定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2. 探索并说明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3. 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89-90 页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区别。

2.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理解推导过程,并会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有关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判断、分析、概括等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周长和面积的的意义和区别。

2.周长和面积的公式,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2.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一套,每人6个平面图形,一张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全部出示) 对,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提问:我们都学过这些平面图形的哪些知识? 生:周长和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板书课题)二、整理复习。

1.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1)那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选一个图形,说一说。

(2)谁能概括地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生: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3)谁又能概括地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生: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我们已经知道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老师这里有两幅图(多媒体展示),请你分别比较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分别比较下面各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在每一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相等吗?(1)如果图中每小格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这两组图形,认真讨论这两个问题。

(2)汇报:通过观察、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指着说 )①第一幅图:面积相等,周长不等。

(多媒体显示)②第二幅图:周长相等,面积不等。

(多媒体显示)(3)总结:由此可见周长和面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周长和面积的区别问:那么它们之间除了意义不同,还有哪些不同的地方?(1)计量单位不同。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西师大版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一、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2.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3. 周长和面积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剪刀、胶水、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桌子、椅子、窗户等物体的形状,并试着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2. 知识点讲解:(1) 周长:通过实例讲解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 面积:通过实例讲解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

3. 例题讲解: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讲解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周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面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七、作业设计(1) 长方形:长5米,宽3米;(2) 正方形:边长4米;(3) 三角形:底2米,高3米。

2. 实际应用:计算教室地板的面积,假设教室长10米,宽6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形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点讲解过程中,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在课后作业设计中,既有基础题,又有实际应用题,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设计一个面积一定的矩形房间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桌子、椅子、窗户等物体的形状,并试着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理解周长的含义及如何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2.理解面积的含义及如何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3.熟练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4.能应用所学知识计算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周长的计算周长是一个平面图形边缘的长度,可以用单位长度(如 cm、m)表示。

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将平面图形的各边长相加。

例如,对于一个矩形来说,其周长 L 可以用以下公式求得:L = 2a + 2b其中 a 和 b 分别代表矩形的两条相邻边长。

同样地,对于一个正方形来说,其周长 L 可以用以下公式求得:L = 4a其中 a 代表正方形的边长。

2. 面积的计算面积是一个平面图形所占的面积大小,可以用单位面积(如cm²、m²)表示。

面积的计算方法因不同的形状而不同。

对于矩形而言,其面积 S 可以用以下公式求得:S = ab其中 a 和 b 分别代表矩形的两条相邻边长。

对于正方形而言,其面积 S 可以用以下公式求得:S = a^2其中 a 代表正方形的边长。

3.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应用根据所学知识,学生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场景中,例如计算房子、教室的面积和周长,计算矩形围栏需要的铁丝长度,还可以应用到日常购物中,计算包裹的体积等。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介绍不同场景下如何应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计算。

2.对比教学:通过对比不同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相关知识。

3.任务式教学:设计具体任务,让学生通过解题的方式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1. 周长的计算1.1 简单图形周长计算介绍周长的含义,以及如何计算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的周长。

1.2 复杂图形周长计算介绍如何通过分解图形为多个简单图形来计算复杂图形的周长。

2. 面积的计算2.1 简单图形面积计算介绍面积的含义,以及如何计算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的面积。

2.2 复杂图形面积计算介绍如何通过分解图形为多个简单图形来计算复杂图形的面积。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整理和复习,通过对比、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对基本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公式的记忆不够准确,计算方法不够熟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对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运用。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不同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具体的计算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小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数学公开课教案

小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数学公开课教案

小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
复习》数学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28-129教学目的:1、引导同学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和其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数学源于生活又动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

3、渗透“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同学探索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学会学习方法。

4、采取小组学习的方法,让同学在讨论、交流中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个平面图形纸片、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故事导入:唐僧取经回来后,想把一块土地奖给三个徒弟,唐僧拿出三条一样长的绳子,叫三位徒弟用绳子各围一块地。

猪八戒说,我要围生长方形的,沙僧说,我要围成正方形的,孙悟空说,我要围成圆形的。

同学们猜一猜,三个徒弟围的地谁围的面积最大?假如要知道它们占地各多少,需要运用哪些知识?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板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潍坊日向友好学校王冬梅2009.04.24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复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在“做”中探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整理知识,掌握复习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与能力。

4、培养空间想象力及创新意识,不断发展空间观念,适当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数学史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三、、教学过程
1、课前交流:大家平时肯定积累了很多的名人名言,是吧!说两句给大家听一听。

生1: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师:这是什么意思呢?……说的太好了!老师相信如果你按照爱迪生说的去做的话,你肯定也是个天才!谁再来说一个?
生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师:解释一下吧!……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句名言(大屏幕出示)
装着一些片断的、没有联系的知识的头脑,就像一个乱七八糟的仓库,主人从那里是什么也找不出来的。

——乌申斯基(俄国)
我请一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这句名言让你知道了什么。

师总结:是的,适当的整理,对学习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平时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通过复习,就可以把这些散落的珍珠穿成串,这样就会更条理、清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整理
和复习。

(板书课题: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复习)上课!
回想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生说,师在黑板贴卡片)在我们整个小学阶段,主要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

(指着黑板图形说)既然我们这节课复习的是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还记得什么是周长吗?面积呢?生说。

(屏幕出示,学生齐读)
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同学们来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我们会计算吗?先来看长方形的周长C=(a+b) ×2,正方形C=4a,圆形C=2πr(据黑板上的图形,在其下面板书字母公式)其他的图形呢?(就是各条边加起来,没有字母公式。

那我们就不写了。

)再来看面积:你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吗?(长乘宽)如果长用字母a 表示宽用b表示,字母公式就是s=ab。

正方形s=a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ah 三角形:s=a h÷2 梯形:s=(a+b) h÷2 圆形:S=πr2
你还记得这些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吗?先来看长方形,(比如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我在这个长方形上摆上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一行摆5个,共3行。

得到它的面积就是5×3=15也就是长×宽,)正方形呢(因为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长和宽相等,也可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得到正方形的面积就是边长×边长。


师:哪个小组想谈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如有补充或疑问的学生:师表扬:你真是个会倾听的好孩子。

)还有补充或疑问吗?没有了,我们接着来看三角形的面积。

谁愿意和大家交流?……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三角形一样,也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拼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的。

这里就不重复了。

你们想不想知道古人是怎么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想!)
同学们请看(出示)
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原理”来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出入相补原理就是把一个图形经过分割、移补,而面积保持不变,来计算出它的面积。

想看看刘徽是怎么做的吗?(下面边叙述边操作。


首先沿三角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剪下一个三角形,通过旋转以后,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还可以把这个三角形沿高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通过旋转以后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注意:在转化的时候,面积没有变。

还想继续往下看吗?好,咱们继续往下看。

再来看圆形的面积公式。

(别忘了圆形!)
顺序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
师对照板书,梳理总结: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刚才通过剪拼、旋转、平移等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和圆形转化成了长方形,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的面积公式,把三角形和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了它们的面积公式。

其实,“转化”在我们数学学习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

(板书:转化)当我们遇到新问题解决不了,就要想办法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刚才在推导中我们发现,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

那么,如何利用网络图来表示图形之间的联系呢?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对这六种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交流。

活动要求(出示)
想一想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找出各图形之间的联系,用网络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小组汇报:实物投影出示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表示的方法都很好。

老师也想了一种(屏幕出示)。

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网络图来表示图形之间的联系。

想像一下,如果把这个网络图旋转一下,把它竖起来,又会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请看,(稍等片刻再说)它就像一棵大树,其中长方形就像大树的根,在它的基础上,我们推导出了其它图形的面积。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得到启发,我们所学的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

其实,图形之间还有更奥妙的联系。

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梯形)想像一下,当它的上底越来越短,越来越短,变成零的时候,它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呢?(稍等片刻再出示:三角形)那么,当它的下底越来越短越来越短,变得和上底一样长了,这时会是一个什么图形呢?(稍等片刻再出示:平行四边形)
过渡:看来图形之间的联系真是奥妙无穷啊!我们了解了图形之间的联系,弄清楚了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目的是为了应用它们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来看屏幕(出示房间图),在这间房子里,有哪些问题与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有关呢?
1、它是从一个长1.2米,宽0.6米的长方形木板上切割下来的一个最大的
圆。

请你描述这个小圆桌有多大?
(答案可以是:一个直径是0.6米的圆;一个半径是0.3米的圆;一个周长是1.884米的圆;一个面积是0.2826平方米的圆)
(表扬:能用创造性的语言来描述,表达的真好!)
2、你能计算出这个图形中绿色部分的面积吗?谁能说说解题思路
20厘

生:这个图案其实由四部分组成,把其中一块旋转一下,这个图案就转化成了
正方形面积20×20=400平方厘米
圆的面积3.14×102 =314平方米
绿色面积 400-314=86平方米
如果没计算出来的可以课后再做。

结束语:同学们,这节课快要结束了,我有一个最深刻的感受,你们知道吗?那就是,你们太棒了!你们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学生!谢谢大家!下课! 20

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