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设置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的基础性与工具性学科。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通常被认为是“思维训练与锻炼思维的体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数学教学材料的诸多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要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必须注意抓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教给学生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要有顺序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数学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一个新的高度,这种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特别重要而有效,它具有针对性,能突出重点、击破难点,还能策略性地给学生传授知识。比如:在“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设计中,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步骤:先复习相同的加数连加,出示一些相同加数连加的试题,让学生计算,当加数个数较多时,计算起来十分麻烦,此时老师提出问题:“相同的加数相加时”,除用加法外,还有没有较简便的方法计算?如:4﹢4﹢4﹢4﹢4﹦20,把加法算式改为乘法算式:5个4﹙4×5﹚﹦20,又如:3﹢3﹢3﹢3﹢3﹢3﹦18,把加法算式改为乘法算式:6个3﹙3×6﹚﹦18,最后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程式性知识。老师提出“加法运算式”

可以改成“乘法运算式”这一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总结,这样就使整个教学情境体现了由低到高,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的演算过程这一特点,也就充分体现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有序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策略性

人们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时,既需要概括性的知识,又需要程序性的知识,还需要策略性的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每节课宝贵而有限的时间,精心策划并构建问题情境,使其蕴含丰富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帮助学生形成问题图式,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激发学生的思维,呈现相应的旧知识,并能够成为同化新知识的熟练框架。如: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可抓住同分母与异分母的连接点—“通分”这一关键点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和学习,“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学习新知识”这一策略性知识。在教学中,首先出示:1∕2,1∕3,5∕6和3∕4这样的分数,让学生通分,把每组的分数转换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进行计算,如:3∕6﹢2∕6和10∕12﹢9∕12,复习相应法则和算理,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使学生认识到“通分”是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关键。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知识点,同时,还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可以运用新旧知识联系去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进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三、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形象性

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具有较强的形象性,缘此,在小学生学习数

学抽象概念知识时,必须要有直观表象的支持,教师要注意创设形象化的问题情境,才能有助于充分发挥小学生大脑两半球的整改和功能作用。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创设问题的形象化。比如:“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模型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算理,尤其是法则算理的教学更需要注意直观形象性。诸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必须注意直观形象性教学,通过学生的视觉感观,提高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一线数学老师要特别注意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这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还要特别注意把握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有效的创设方法,采取质疑、问难等灵活多样的探究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