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及能力高中模拟试卷一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地理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导致了下列哪种现象?A. 昼夜更替B. 四季变化C. 地球形状的变化D. 海洋潮汐的变化2、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地形地貌D. 人类活动3、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区域特征,通常采用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 案例分析法B. 演示教学法C. 比较分析法D. 实地考察法4、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项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A. 让学生阅读地图B.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C. 让学生进行地理实验D. 让学生分析地理数据5、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哪项不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A、人地协调观B、综合思维C、地理技能D、区域认知6、在人类地理学中,以下哪项理论认为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A、马尔萨斯人口理论B、扩散理论C、兰恰诺理论D、麦金德心脏理论7、在教育教学中,关于地理学科知识的传授,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地理学科知识仅限于地图和空间信息的传授B. 地理学科知识应以地名、人名和事件为主要内容C. 地理学科知识应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多个方面D. 地理学科知识的教学应以学生兴趣为中心,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8、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课堂讨论的有效性,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课堂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B. 课堂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C. 课堂讨论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技巧D. 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9、关于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地壳运动是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内力作用之一B. 流水侵蚀可以形成峡谷和瀑布等地貌特征C. 冰川侵蚀只能在极地地区发生D. 风化作用能够改变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10、在研究一个区域的气候类型时,以下哪个因素通常不会被考虑?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地形起伏D. 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11、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以下哪种分析方法是错误的?A. 分析该地区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B. 分析该地区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条件C. 分析该地区历史、文化、政策等人文条件D. 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12、在讲授“中国地理”课程时,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传统的讲授法B. 创设情境教学法C. 案例分析法D. 课堂讨论法13、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列哪一项不是必修课程应包括的内容?A、自然地理B、区域可持续发展C、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世界地理14、在地理教学中,下列哪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达到学习目的?A、案例教学法B、讨论法C、情景模拟法D、讲授法15、在我国的地理教育中,强调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下哪种教育活动最能体现这一观念?()A、地理知识竞赛B、实地考察实践C、课本知识讲解D、单元测试16、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形成原因时,以下哪种方法最能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A、采用图表展示法B、组织课堂讨论法C、直接给出结论法D、单纯案例分析法17、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最慢B. 地球两极点上的自转角速度最快C. 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最快D. 地球各纬度上的自转线速度相同18、关于地球的板块构造理论,下列哪个陈述是错误的?A.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并撞入欧亚板块,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B. 板块漂移是由地球内部的热对流所驱动的C. 海底扩张是在大洋中脊处新地壳形成的过程D. 太平洋板块是一个完全由大陆地壳组成的板块19、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哪种能力?A. 创新能力B. 研究能力C. 实践能力D. 分析能力 20、以下哪项不属于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A. 以学生发展为本B. 注重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C. 强调人文关怀D.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1、下列我国遗产中属于文化景观的是()。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地理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现象B、人地关系C、地表形态D、人类活动2、下列关于地理教师知识结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理专业基础知识是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B、教育教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C、地理教育教师不需要掌握地理学以外的知识。
D、地理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地理学研究方法知识。
3、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引导学生进行地理观察与分析?A. 演示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D. 观察法4、在地理教学设计中,以下哪个环节不属于地理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A. 教学目标的确立B. 教学内容的安排C. 教学方法的选用D. 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5、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功能的是:A. 数据采集与处理B. 空间分析和模拟C. 地理编码与地址匹配D. 地理制图与输出6、关于“世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B. 地理环境整体性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C. 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对稳定性D. 地理环境整体性强调地理环境的整体演变规律7、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GPS、GIS和RS。
请问下列哪一项是地理信息系统?A、RS(遥感技术)B、GIS(地理信息系统)C、GPS(全球定位系统)D、海洋学8、在地理学科中,通过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这一主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哪些知识点?A、气候系统的组成B、碳循环C、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D、温室效应的原理9、关于地理信息的获取,以下哪种方法最适合用于获取某地区不同高度空气温度的分布数据?A. 实地考察B. 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C. 卫星遥感D. 历史统计资料 10、以下哪个概念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A. 地形坡度B. 地域发展不平衡C. 气候带D. 水资源分布11、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地图的运用应遵循以下哪种原则?A. 地图内容复杂,便于学生理解B. 地图内容简洁,便于学生记忆C. 地图内容全面,便于学生掌握D. 地图内容新颖,便于学生创新12、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于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A. 讲授法B. 问题发现法C. 案例分析法D. 实验法13、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的地方时是:A、东六区区时B、东七区区时C、东八区区时D、东九区区时14、下列哪种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地层的新老关系呈倒转状态?A、背斜B、向斜C、断层D、地堑15、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A. 传统的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提问引导法D. 直接演示实验法16、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师应该采取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图片展示法B. 角色扮演法C. 探究式学习D. 讲授法17、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图时,以下哪种方法最符合学生认知特点?A. 直接给出地图,让学生自己观察B. 逐个讲解地图上的各个要素C.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地图D. 让学生先描述地图,教师再进行纠正18、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项内容不属于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A. 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B. 地理环境的演变规律C. 地理环境的分布特征D. 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19、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高中地理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是()。
A. 昼夜现象B. 昼夜更替C. 昼夜长短变化D. 四季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选项A,昼夜现象是由地球不发光、不透明以及太阳照射而产生的,与地球自转无关,因此A错误。
选项B,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重要地理现象,即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交替进入昼半球和夜半球,从而产生昼夜更替,故B正确。
选项C,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的,与地球自转无直接关系,所以C错误。
选项D,四季变化同样是由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引起的,与地球自转不相关,因此D错误。
2.题目:影响地表太阳辐射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太阳高度角B. 纬度位置C. 大气透明度D. 地形地势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地表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选项A,太阳高度角确实会影响地表太阳辐射的强度,但它不是影响地表太阳辐射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随着地球自转和公转而产生的,它本身受到纬度位置的影响,故A错误。
选项B,纬度位置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以及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范围,从而直接影响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是影响地表太阳辐射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因此B 正确。
选项C,大气透明度主要影响的是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的衰减程度,而不是地表太阳辐射的分布,所以C错误。
选项D,地形地势虽然会对局部地区的太阳辐射产生影响,但它不是影响地表太阳辐射分布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全球尺度上,地形地势的影响相对较小,故D 错误。
3.题目:在地球仪上,经度和纬度的度数变化规律是()。
A. 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B. 纬度从赤道向南、向北逐渐减小C. 经度从18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D. 纬度从赤道向南、向北逐渐增大答案:A;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地球仪上经纬度的度数变化规律。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地理学科研究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仅限于自然地理现象的探究和解释B、侧重于社会空间组织结构和演变过程的研究C、主要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和表现D、主要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的分布规律和成因2、下列关于地理教学行动的基本特征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注重言语表达,减少实践活动B、注重学术研究,缺乏应用性C、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情境化学习D、注重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3、下列不属于地理环境要素的是()。
A.气候系统B.岩石圈C.宇宙环境D.人文系统4、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A.地核-地幔-地壳B.地壳-地幔-地核C.地壳-地核-地幔D.地幔-地壳-地核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B. 地球自转的地轴是倾斜的,并与轨道平面垂直C. 日夜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D. 地球自转对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6、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A. 讲授法B. 互动讨论法C. 实验法D. 案例教学法7、下列关于城市化进程表述中,错误的是()A、城市化进程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B、城市化进程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C、城市化进程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8、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将盆地分为亚热带季风盆地、温带季风盆地等类型。
从空间形态来区分盆地,可以根据盆地是否被地形分割以及盆地的边缘形态进行分类,对盆地形成类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下列关于盆地空间形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若盆地底部被地形屏障分割,形成多个独立的凹陷,则为多分盆地B、若盆地边缘形态光滑,则为半封闭型盆地C、若盆地边缘形态呈阶梯状,则为丘陵型盆地D、若盆地狭长且呈南北走向,则为条状盆地9、下列关于地理周期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A、在农业生产中,土地生产力的周期性变化体现在耕地的利用效率上。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初中地理教材中关于地球的形状描述是()A、地球是一个完美的球体B、地球是一个扁球体C、地球是一个偏扁的椭球体D、地球是一个圆形体2、在气候季节变化不明显的地带,最常见的农业模式是()A、稻麦两熟制B、双季水稻种植C、一年三熟制D、牧草放养业3、易地置换是指将某个地理现象或地理要素从一个地理位置移动到另一个地理位置,并分析其发生的变化。
下列哪种分析方法不属于易地置换分析的典型应用?A. 对不同气候环境下相同农作物的生长差异进行分析B. 对不同地形地貌在一定气候条件下的植被分布差异进行分析C. 对不同区域同一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比较分析D. 对不同历史时期同一城市的交通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4、下列关于“地理中心”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地理中心是某一地理要素在空间上的平均位置。
B. 地理中心可以根据不同的要素和计算方法,得到不同的结果。
C. 地理中心概念主要用于研究人口地理分布和经济活动。
D. 地理中心可以准确反映一个区域的所有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
5、以下哪组海域属于千金石矿的俯冲带海岭?A. 南大西洋海岭B. 大西洋中脊C. 太平洋海沟D. 马里亚纳海沟6、在岩浆侵入地壳时所形成的岩体,通常被称为什么?A. 火山岩B. 沉积岩C. 结晶岩D. 变质岩7.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B. 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C.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D. 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西岸8.以下关于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B. 地中海气候只分布在南半球C.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是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D. 冰川气候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9、下列关于地理环境的描述中,符合地球表面积52%是水体的说法的是()A、地球表面积约149亿公顷B、地球表面积约510亿平方公里C、地球表面积的52%是水体D、地球表面积的48%是陆地 10、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全球气候分布图,了解了世界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美国自由女神像的巨型火炬象征了()。
A、自由与和平B、革命与改革C、创新与发展D、工业与科技2、地球上的陆地大致划分为()个板块。
A、五B、六C、七D、八3、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 km),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2), 那么地球的质量约为(( ))。
A.(5.98×1025 kg)B.(5.98×1024 kg)C.(9.8×1025 kg)D.(9.8×1024 kg)4、地球表面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A. 太阳辐射B. 大气成分C. 地球自转D. 地球形状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注定了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发展方向B、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C、地理环境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微乎其微D、人类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地理环境,克服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6、以下关于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描述,不符合其要求的是:A、教学应呈现地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启示性B、教学应注重观察、描述、分析、推理和评价等思维能力的培养C、教学应以死记硬背的知识传授为主,避免学生的思考环节D、教学应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判断现实现象7.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B. 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C.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D. 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西岸8.以下关于气候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A.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B.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地区C.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D.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9、如果要将小尺度地图上的数据进行宏观分析,应选用()A、GISB、GPSC、地图投影D、地图导购 10、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学生应该重点掌握哪方面的知识?()A、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B、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C、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D、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11、下列关于“资源可持续利用”说法错误的是:A. 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现 generation 的需要,而不影响后generations 满足相同需要的能力B. 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采取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发展再生资源的措施C. 资源可持续利用关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的福祉D. 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过度开发、浪费使用资源的行为12、下列关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自然地理现象B. 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C. 人类社会活动和产物D. 地球的外部条件13.以下不属于现代化交通的是:A.海上轮船B.高速公路C.高速铁路D.高空缆车14.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村寨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及山河利用经典例子的有:A.黄土高原梯田B.江南水乡水镇C.黄河流域的黄河滩涂稻田D.洞庭湖湿地15.[数字]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地球运动的理解,以下哪项表述是正确的?A. 地球自转与公转同时发生,但周期不同B.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而地球自转的轨道是圆形C.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全球范围内相同,而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不同D. 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地球自转的周期为四年16.[数字]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关于气候类型的判断,以下哪项描述是准确的?A.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分布均匀C.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无旱季D. 地形雨是由于地形抬升作用使暖湿气流上升形成的降水17、地球表面上的阳光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移动,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地球的公转B、地球的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C、地球的自转D、太阳的直射点位置变化18、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较高,但经常发生干旱现象,这可能是因为(A、地形因素导致水分难以保存B、蒸发量大于降水量C、地表水体较少,难以调节水资源D、气候变化导致降水不均19、下列关于“地理空间”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地理空间是地域空间与精神空间的结合体B. 地理空间具有历史性和动态性C. 地理空间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D. 地理空间是人类地理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20、一般而言,下列哪种类型的河流在河谷形态上表现为最为宽阔,平坦?A. 曲流河B. 典型幼年河C. 成熟河D. 老成河21、某地年降水量为2300毫米,其分布特点为时空分布不均,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分布地区不占优势。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地理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
B、地球自转方向是从西向东。
C、地球自转周期为一个月。
D、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2、岩石圈是指:A、地壳和软流层组成的圈层。
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的圈层。
C、仅指地壳部分。
D、地壳和地核组成的圈层。
3、题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这一概念,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演示法B. 案例分析法C. 讨论法D. 虚拟现实技术4、题干:在地理课程设计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认识,决定实施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 知识传授型B. 技能培养型C. 情感陶冶型D. 问题解决型5、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地形D. 城市化水平6、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矢量数据主要用来表示什么类型的地理现象?A. 连续变化的现象B. 面积广阔的自然景观C. 具有明确边界的地物D. 气候模式的变化7、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地图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哪种能力?A. 空间想象力B. 分析问题能力C. 观察力D. 记忆力8、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于教授“地球自转”这一地理概念?A. 演示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实验法9、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地形坡度大,有利于排水,但可能不利于耕作B. 地形平坦,有利于耕作,但可能排水不畅C. 地形陡峭,不利于耕作,但有利于保持水土D. 地形起伏小,有利于保持水源 10、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利用地图进行教学,以下哪种地图最适合展示城市功能分区?A. 行政区划图B. 气象图C. 经济图D. 地形图11、题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呈现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指导(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哪项不是我国地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A、实地考察法B、文献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社会调查法2、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现象,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讲授法B、演示法C、案例分析法D、小组合作学习法3、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地理特征。
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符合这种教学方式?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探究式教学法4、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城市”规划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以下哪种教学理念最符合这种教学活动?A. 知识本位B. 学生中心C. 教师中心D. 课程中心5、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项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A. 课堂讲解为主,增加案例分析B. 课堂讨论为主,鼓励学生提出观点C.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环境D. 课堂练习为主,提高学生解题能力6、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处理教学与学生的关系?A. 以教师为中心,严格要求学生B. 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C.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促进D. 以课程目标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7、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合适?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角色扮演法8、以下哪种地理现象体现了“区域地理特征”?A. 夏季风影响下的雨季B. 高山地区的冰川C. 城市交通拥堵D. 沙漠地区的风蚀地貌9、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快,两极处最慢B、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慢,两极处最快C、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和两极处相同D、地球自转速度在除赤道和两极外的其他地方相同 10、下列关于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B、云贵高原是我国最大的高原C、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广阔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貌11、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时,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宜?A. 演示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游戏法12、地理教学评价中,以下哪种评价方式最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A. 课堂提问B. 课后作业C. 期中考试D. 学生自评13、【题目】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A. 经验分享法B. 案例分析法C. 地图分析法D. 实地考察法14、【题目】在地理教学中,关于“地球公转”这一主题,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理解?A. 通过PPT讲解地球公转的原理和影响B. 引导学生绘制地球公转的轨迹图,并标注关键信息C.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地球公转的现象D. 让学生观看地球公转的动画视频,并提问相关知识点1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 自东向西B. 自西向东C. 自南向北D. 自北向南16、在地球上,能够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月球绕地球转动D. 地球形状为球体17、【题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这种教学方法属于:A. 案例分析法B. 讨论法C. 观察法D. 比较法18、【题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述地理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教学方法属于:A. 案例分析法B. 讨论法C. 观察法D. 情境教学法19、以下哪种自然灾害对地理教育的影响最为直接且显著?A. 地震B. 干旱C. 台风D. 洪水 20、在“人口迁移”的教学中,以下哪个选项最能体现人口迁移的“永久性”特征?A. 周末去郊外野餐的家庭B. 大学生毕业后返回家乡工作C. 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间调派员工D. 非洲难民因战乱迁往欧洲避难21、在我国,以下哪个地理现象属于季风气候区?A. 黄河的凌汛现象B. 西藏高原的冰川融化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D. 河南省的沙尘暴22、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B.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公转的周期是一年C.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D.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南向北23、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以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感知和认识能力。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干: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快B、地球自转速度在两极处最快C、地球自转速度在春分时最快D、地球自转速度在秋分时最快2、题干:在地球五带中,属于北温带的是()A、北极圈B、热带C、南温带D、副热带高压带3、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描述,正确的是:A.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B.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六大地理区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西南高原、青藏高原C.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八大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华南、西南、西北、台湾D.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九大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华南、西南、西北、台湾、香港4、以下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错误的是:A. 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和管理B. 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C. 可以用于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D. 可以用于人口普查和统计数据5、以下哪个地理现象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D、地转偏向力6、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提高学生的绘图技能B、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C、加强学生的记忆力D、增强学生的观察力7、以下哪项不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A. 人地协调观B. 地理信息技能C. 地理实践能力D. 地理政治素养8、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实验法D. 讨论法9、以下哪个地理现象属于气候现象?A. 雨水侵蚀B. 地震C. 洪水D. 温带季风气候 10、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哪些能力培养?A. 理解和记忆B. 观察和思考C. 分析和解决问题D. 交流和合作11、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热岛效应”,教师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效?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实验法D. 角色扮演法12、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操作技能,通常会采用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 传统地图教学B. 利用GIS软件进行模拟实验C. 线上地理知识竞赛D. 地理游戏化教学1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年,公转的周期为一天B、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C、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为自南向北D、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比公转的角速度大2、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B、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和高原为主C、我国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D、我国河流众多,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目标的是()A、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B、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C、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D、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4、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宜于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A、讲授法B、演示法C、讨论法D、探究法5、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气候特征时,以下哪种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A. 直接给出气候数据,要求学生记忆B. 展示气候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C. 讲授气候成因,让学生理解气候类型划分D.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气候带的生态环境6、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A. 仅用于展示地理图片和视频,增加课堂趣味性B. 在课堂导入时播放相关地理音乐,营造氛围C. 结合地理教学内容,设计互动式教学软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D. 在课堂结束时播放地理知识竞赛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7、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能力?A. 多媒体演示教学B. 案例分析法C. 模拟实验法D. 课堂讨论法8、在高中地理课程中,以下哪种地理现象属于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A. 气候变化B. 河流冲积C. 地震D. 风化作用9、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这一知识点,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为合适?A. 演示法B. 案例分析法C. 小组讨论法D. 实地考察法 10、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评价方式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A. 课堂提问B. 课后作业C. 地理小论文D. 地理实践活动11、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地图等教学工具,旨在培养学生的哪种能力?A. 分析问题能力B. 解决问题能力C. 判断推理能力D. 读图识图能力12、以下哪种教学方法适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城市空间结构”这一章节?A. 案例分析法B. 角色扮演法C. 讨论法D. 演示法1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角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高中地理课程中,下列哪个主题属于自然地理范围?A. 世界地理概况B. 经济地理C. 行星地理D. 气候系统2、以下哪种气候类型通常与草原则质的森林植被相联系?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温带海洋性气候D. 热带草原气候3、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A. 讨论法B. 案例教学法C. 演示法D. 分组合作法4、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应注重学生的()。
A. 主体性B. 实践性C. 综合性D. 创新性5、在以下地理现象中,不属于自然地理现象的是:A、长江的流域形成B、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C、北京雾霾的形成D、海南岛热带雨林的分布6、以下哪项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领域?A、城市规划B、气象预报C、交通管理D、军事战略7、下列哪一项不是高中地理课程中自然地理的基本内容?A、地球仪的基本知识B、气候与天气C、人口与城市D、水循环8、下列哪种方法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研究自然现象和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A、演示实验法B、角色扮演法C、案例分析法D、地理观测法9、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实验法D. 角色扮演法 10、地理课程评价应注重何种特点?A. 立即性B. 综合性C. 差异性D. 创新性11、以下哪项不是高中地理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A. 地理观察法B. 地理实验法C. 地理比较法D. 地理叙述法12、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A. 经验归纳法B. 案例分析法C. 知识传授法D. 问题引导法13、在地理课堂上,教师通过展示多张不同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地貌的特点。
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符合教师的教学行为?A. 言传身教法B. 案例分析法C. 情境教学法D. 模仿法14、在地理课时中,学生小明提出了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教师采用的以下哪种处理方式最有利于维护课堂秩序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A. 忽略小明的提问,继续讲解课程内容B. 简单回应小明的提问,并立即回到课程内容C. 停止讲解,让学生对小明的问题进行讨论D. 请小明用自己的地理位置作为例子进行解释15、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地图分层”教学法,目的是帮助学生:A. 提高空间思维能力B. 增强记忆能力C. 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D. 培养观察能力16、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案例分析”教学活动?A. 仅提供案例,让学生独立分析B. 仅提供分析框架,让学生自行填充C. 提供案例和分析框架,引导学生共同分析D. 仅提供分析结果,要求学生复述17、下列关于高中地理教材“区域地理视角”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强调全球视角下的区域联系与差异B、培养学生认识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环境问题C、仅关注中国地区的地理特性,忽视国际视野D、侧重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问题18、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地理教学方法的范畴?A、案例分析法B、实验演示法C、诗歌创作法D、探究学习法19、以下哪种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来进行资源环境预测?A. 全球定位系统(GPS)B. 地理信息系统(GIS)C. 地形测量系统(TLS)D. 数字地球技术 20、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下面哪项活动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A. 教师主讲,学生听课B.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C. 学生讨论,教师解答疑问D. 教师组织参观,学生实物观察21、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某地区气候特征时,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A. 直接给出该地区的气候数据,让学生进行统计分析B.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该地区的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C. 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收集该地区的气候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处理D.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预测该地区的未来气候变化22、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以下哪种教学方式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A. 讲解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B. 展示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图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描述C.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对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进行观点表达和论证D. 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总结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23、下列关于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表述,哪一项最符合新课标的要求?A、让学生死记硬背重点知识B、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C、以提高考试分数为主要目标D、侧重讲授地理历史沿革24、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哪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地理概念和原理?A、单一讲授法B、情境创设法C、刻板记忆法D、书面测试法25、在地理学科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更适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A. 灌输式教学B. 启发式教学C. 练习式教学D. 讨论式教学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请简述高中地理课程中,如何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地理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图技能,下列哪项不属于地图技能的范畴?A. 地图阅读B. 地图制作C. 地理信息系统使用D. 地理推理2、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内部由地核、地幔、外核和岩石圈组成B. 地球内部圈层中,地核的温度和压力最高C.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3.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地球运动时,可能会使用哪种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实验法D. 小组讨论4.在描述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可能会使用哪些术语?A. 经度、纬度B. 地转、地心说C. 日出、日落D. 水平角、垂直角5.地理课程标准的主体内容是()。
A. 地理知识B. 地理技能C. 地理方法D. 地理思维6.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一主题?()A. 讲授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B.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C. 提供大量关于气候变化的案例分析D. 过度强调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数据7.在地质学中,以下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A. 砂岩B. 石灰岩C. 花岗岩D. 石英岩8.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A. 农业生产B. 工业生产C. 城市建设D. 以上都是9、关于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B. 地球公转导致了季节变化C.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西向东递减D. 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公转周期约为一年 10、关于我国地理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流经所有省份都位于南方地区B. 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C. 我国所有的淡水湖泊都位于东部地区D. 我国北方的土壤类型以黄壤和红壤为主11.在自然地理要素中,哪一项具有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A. 气候B. 土壤C. 植被D. 水文12.下列哪种地貌类型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A. 盆地B. 丘陵C. 高原D. 山脉13.在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基本动力是()A. 地球自转B. 太阳辐射C.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D. 水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14.下列关于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A. 褶皱构造是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状岩石圈B. 断层是地壳运动中岩层发生的断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相对上升或下降C. 喷出岩是由于岩浆喷出到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D. 侵入岩是由地下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15.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地壳由单一坚硬的板块组成B.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壳稳定的原因C. 海底扩张现象与板块构造无关D. 大陆漂移现象在现代仍在进行中16.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表述,正确的是()A. GIS只能用于城市规划领域B. GIS无法处理空间数据以外的信息C. GIS的核心功能是数据分析和空间决策支持D. GIS只依赖于计算机硬件而不依赖软件支持运行17.在自然界中,下列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岩直接形成的?A. 石灰岩B. 花岗岩C. 玄武岩D. 泥岩18.下列关于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错误的是?A. 气候变化影响土壤形成和分布B. 气候影响植被类型和分布C. 气候直接影响海洋环流D. 气候影响水文循环过程19.以下哪个不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A. 昼夜交替B.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C. 气候差异的形成D. 地壳运动的发生 20.以下哪个不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A. 遥感技术B. 地理信息系统(GIS)C. GPS定位系统D. 人工智能在地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21.以下哪个不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A. 昼夜交替B. 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移C. 地表地形变化D. 气候差异22.以下哪个不是地理坐标系的基本要素?A. 经度B. 纬度C. 高程D. 时间23、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描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地球表面被分割成若干巨大的板块,这些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和移动。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地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地形B. 洋流C. 太阳辐射D. 土壤类型2、下列哪个地区不属于季风气候区?A. 印度半岛B. 中南半岛C. 亚马逊盆地D. 中国东部3、下列关于中国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中国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C、中国水资源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D、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单一,以耕地为主4、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下列哪项不是其核心内容?A、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引导学生主动思考C、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D、传授地理知识5、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A. 自东向西B. 自南向北C. 自西向东D. 自北向南6、下列哪一项不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假设?A. 地壳分为若干刚性板块B. 板块在软流圈上漂移C. 板块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D. 板块的形状和大小永不改变7、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的考核内容?A. 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B. 地理教学设计能力C. 地理实验操作技能D. 地理教学评价方法8、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哪种能力?A. 创新思维B. 逻辑推理C. 实践操作D. 地理观察9、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地形地貌D. 人类活动 10、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之一是昼夜交替,除此之外还直接导致了什么现象?A. 四季更替B. 潮汐现象C. 地方时差D. 极昼极夜11、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城市交通布局,通常会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手段?A. 案例分析B. 角色扮演C. 实地考察D. 线路设计12、在地理学科教学中,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A. 多使用地图和图表B. 鼓励学生进行地理实验C.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D. 强调记忆地理知识1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B.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东向西C. 地球公转导致了昼夜更替D. 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形14、在分析某一地区的气候类型时,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决定该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植被覆盖率D. 地形和海拔15、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采取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传统的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问题引导法D. 实践操作法16、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地理技能?()A. 地图阅读与绘制B. 数据分析与应用C. 文学创作与鉴赏D. 地理实验与观察17、下列关于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变化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过去50年里,全球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地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B. 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C.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D. 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西岸2、下列关于我国领土四至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B. 最南端位于海南省曾母暗沙C. 最西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D. 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乌苏镇3、地理环境对于某一区域的教育资源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地理位置影响教育资源的分布和数量B. 地形地貌决定教育设施的规模和类型C. 气候环境直接决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D. 所有地理环境因素都对教育资源无直接影响4、在地理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主要侧重哪些方面?()A. 加强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掌握B. 强化学生对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力C. 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实验技能D. 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5、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地球运动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B.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C. 地球自转的同时,地球也在公转D.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周6、高中地理课程中,对地形地貌的教学目标,以下哪项表述最恰当?A. 帮助学生认识地形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B. 使学生掌握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C. 引导学生了解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 培养学生运用地形地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在地理学中,下列哪个因素对全球气候系统影响最大?A. 太阳辐射B. 大气环流C. 海陆分布D. 地形起伏8、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B. 地幔是岩石圈的一部分C. 地核是岩石圈的一部分D. 地核是岩石圈的一部分9、我国的人口问题在过去经历了转变过程,针对新时代的新国情制定合理的人口发展战略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我国东部地区,夏季盛行的是( )。
A. 东南季风B. 西南季风C. 东北季风D. 西北季风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季风环流的相关知识。
我国位于北半球,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夏季,由于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海洋升温慢,形成高压中心,因此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海洋吹向陆地,加上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所以我国东部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A项正确。
西南季风是印度夏季的主要风向,B项错误。
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都是我国冬季的主要风向,C、D项错误。
2、关于亚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亚洲河流受地形、气候的影响,河流流向大致都自西向东流B. 亚洲河流受地势影响,许多大河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C. 亚洲的河流分布特点是内流区面积广大D. 亚洲北部河流注入北冰洋,南部河流注入印度洋,东部河流注入太平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亚洲河流的特点。
亚洲河流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呈放射状流向周围的海洋,A错误;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的影响,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B正确;亚洲内流区面积广大,但亚洲的河流分布特点是外流区面积广大,C错误;亚洲北部河流注入北冰洋,南部河流注入印度洋,东部河流注入太平洋,但亚洲并不是只有北部、南部和东部的河流注入海洋,D错误。
故选B。
3、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少B. 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少C. 两极地区降水多D.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A错误;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或信风带影响,降水多,B错误;两极地区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C错误;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D正确。
高级中学地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哪些地理观念?A. 地球观念B. 地理区域观念C. 人地协调观D. 以上都是2、以下哪项不属于地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实证法3、题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这种教学方法属于以下哪一类?A. 案例分析法B. 观察法C. 讨论法D. 模拟实验法4、题干:以下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描述,不正确的是:A. 可以用于城市规划与管理B. 可以用于环境监测与评价C. 可以用于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D. 可以用于历史地理研究5、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B、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通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C、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密度通常较大D、人口稀疏的地区往往自然环境优美,人类活动较少6、在以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地理单元教学中,最不能忽视的内容是()。
A、地区经济结构变迁B、高新技术对地区的影响C、人口与环境关系D、地域文化差异7、问题:在地理教学中,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学目标中的认知领域?A. 知识(理解)B. 技能(应用)C. 评价(分析)D. 态度与价值观8、问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A. 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B. 用视频代替口头讲解,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C. 创设虚拟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地理知识D. 设置与地理无关的背景音乐,增加课堂氛围9、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应采取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 重复讲解地图知识,强化记忆B. 引导学生观察和解读各类地图,培养空间想象力C. 纯粹进行理论讲解,不涉及地图应用D. 仅让学生进行地图绘制,忽略解读与分析 10、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A. 传授式教学,教师主导讲解B. 问答式教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C. 探究式教学,学生自主探究问题D.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11、地球上的水循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其中水汽主要来自?A、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B、降水C、地下径流D、海洋蒸发12、以下哪项不是构成岩石圈的主要岩石类型?A、沉积岩B、变质岩C、玄武岩D、火成岩13、以下哪个不属于高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B. 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C. 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D.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14、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亚洲地理知识时,下列哪种教学策略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A. 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按部就班地讲解亚洲地理概况B. 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亚洲各国的风光片,让学生欣赏C. 举办亚洲地理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互比拼D. 让学生自行查找亚洲地理资料,制作小论文进行分享15、在地理学科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A. 演示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野外考察法16、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以下哪项内容不属于“人口”这一章节的教学重点?A. 人口分布B. 人口增长C. 人口迁移D. 人口政策17、高中地理课程的主要特点是()。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地理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哪个概念是地理学专业术语,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组成部分?A. 地图投影B. 地理编码C. 数据挖掘D. 空间索引2、任意一个地理事物或现象都可以用地理坐标系中的“()”来表示?A. 经纬度B. 方位角C. GPS坐标D. 高低程3、地球表面的凹凸不平是由地壳中的哪些结构所决定的?A、地幔圈B、板块构造C、岩层D、土壤类型4、以下哪个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A、土壤性质B、气候条件C、政治法律环境D、市场价格5、下列关于纬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纬度以赤道为零度,北回归线为23.5度,南回归线为23.5度B. 纬度是连接地球上任何两个相同纬度的经线C. 地球上的任何一点,纬度都介于0°到90°之间D. 纬度越大,昼夜时间差异越小6、以下关于自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描述,正确的是 ( )A. 自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生物多样性、食物网复杂性等多种因素B. 自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人工干扰越容易恢复平衡C. 自发生态系统恢复处于稳定的过程,需要无限长的周期D. 自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内源性杂质积累越快7、火山喷发的类型有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两种,下列火山中属于裂隙式喷发的是()。
1.长白山天池2. 日本富士山3. 南美洲安第拉山脉4.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A. 1 3B. 2 4C. 1 2D. 1 48、以下海洋成因说法的正确的是()。
1.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地表岩浆从源地转移到洋盆中部是海洋扩张的最主要方式。
2.大洋板由于密度小,因此易离大陆板扩散出去。
3.大陆板底面密度大,重力作用致使它向外俯冲到海洋板之下,造成陆地下沉而洋盆扩张。
A. 1B. 2C. 3D. 1 2 39、下列关于气温的概念,哪一项是正确的?A. 气温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天中所测量到的最高温度B. 气温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段内空气的平均温度C. 气温是指大气中的热空气D. 气温是指大气垂直递减率 10、影响不同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 纬度因素B. 地形因素C. 海陆分布D. 人口数量11、下列哪种地理现象与地球板块运动密切相关?()A、高海拔雾区形成B、火山地震的发生C、平原沉积的形成D、河流侵蚀的深度12、在综合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方式不属于跨学科整合?()A、利用历史地理的知识分析区域发展问题B、结合物理地理的基础知识进行生态环境问题论述C、以生命科学的视角探究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D、从地理地理角度探讨数学中的空间模型13、下列关于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复杂形式B. 三圈环流是大气运动最普遍的形式C. 大气水平运动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D. 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唯一原因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A选项,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形式,而非最复杂形式。
大气运动的复杂形式包括季风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多种类型,因此A错误。
B选项,三圈环流是假设地球表面均匀、无海陆差异、无地形起伏、大气在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形成的理想环流模式。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地球表面存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多种因素,大气运动远比三圈环流复杂,因此B错误。
C选项,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它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当水平方向上存在气压差异时,就会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推动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风,因此C正确。
D选项,虽然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但风的形成还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地转偏向力会使风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偏转,而摩擦力则会使风速减小,因此D错误。
2、关于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B. 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更替现象C. 地球自转是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的唯一原因D. 地球自转速度加快一倍,昼夜更替的周期也将缩短一半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选项,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从而产生昼夜现象。
这与地球自转无关,因此A错误。
B选项,地球自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不断移动,从而使得地球上不同区域交替经历白天和黑夜,形成昼夜更替现象,因此B正确。
C选项,虽然地球自转是导致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但并非唯一原因。
高级中学地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快,两极处最慢B、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慢,两极处最快C、地球自转速度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相同的D、地球自转速度在春分和秋分时最快2、以下关于经纬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经纬网是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构成的B、经纬网可以用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C、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D、纬线是连接东西两极并垂直于经线的弧线3、题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 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的复杂性B.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C. 直观展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D. 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4、题干:在组织地理实践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A. 仅关注地理知识的学习B. 过分依赖教师的指导C. 强调个人能力的发挥D. 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5、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A. 传授式教学B. 案例分析法C. 背诵式教学D. 演示实验法6、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 提高作业难度B. 采用分组讨论C. 减少课堂提问D. 增加课堂笔记内容7、以下哪项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功能?A. 数据采集与处理B. 空间分析C. 地图制作D. 文字编辑8、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方法最适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A. 课堂讲解B. 角色扮演C. 案例分析D. 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9、以下哪项不属于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A. 教学设计能力B. 教学实施能力C. 地理知识与技能D. 教学评价能力 10、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以下哪种方法最适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实验法D. 观察法11、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通常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案例分析法B. 演示法C. 问卷调查法D. 实地考察法12、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想要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有效?A. 传统的讲授法B. 小组讨论法C. 课堂提问法D. 多媒体演示法13、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地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A. 提高空间思维能力B. 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C. 增强历史学科素养D. 培养文学艺术修养14、以下哪项不属于地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实验法C. 比较法D. 模型法15、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 西部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C.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D. 南海诸岛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多雨16、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 我国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面积较小B. 我国气候类型丰富,南北差异明显C. 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较高D.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17、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海陆位置B. 地形C. 太阳辐射D. 人类活动18、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通常较高B. 寒流可以导致沿岸地区的降水量减少C. 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分布没有影响D. 洋流可以促进不同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19、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角色扮演法D. 地图分析法 20、在地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应该强调以下哪一项?()A. 记忆地理知识B. 培养地理观察力C. 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D. 传授地理学习方法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观点?A. 地球表面岩石圈分为若干个刚性板块B.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边缘地壳活动频繁C. 板块之间相互运动,包括分离、汇聚和平移D. 大陆漂移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造成的22、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使用地形图进行地形识别的教学方法属于:A. 讲授法B. 演示法C. 实验法D. 练习法23、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A. 讲授法B. 演示法C. 探究法D. 讨论法24、以下关于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A. 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人文地理为辅B. 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以人文地理为主,自然地理为辅C. 高中地理教材内容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并重D. 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其他地理为辅25、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从东向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示意某地区沙暴日数,读图完成各题。
7.关于两地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沿岸寒流影响里斯本气温偏低
B.受沿岸暖流影响里斯本降水多
C.雅典夏季温度更高是因为纬度低
D.里斯本的地中海气候大陆性特征更明显
8.里斯本的年降水量比雅典更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强
C.地势较高
D.距离海洋较近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季节变化曲线图,该地区降水量为682.4mm,可能蒸发量为1802.4mm,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该图可以说明( )。
A.自然界的碳循环只能在有机界进行
B.地理环境中碳循环可跨越不同圈层界限
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独立而存在
D.人类目前还不能影响自然界的碳循环
12.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对环节M施加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减少环节N水量的变化
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P和Q的水量
D.修建水库可以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
下图为某市某区域一公共自行车租借服务点多日平均借车和还车数量统计图。
完成下列各题。
18.下列描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19.当今的发展要处理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读“苹果产品链示意图(以iPad为例)”,回答下列各题。
20.图中显示了iPad生产的( )。
A.产业转移现象
B.产业升级现象
C.工业集聚现象
D.工业分散现象
21.iPad产品在中国大陆组装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陆( )。
A.拥有广阔的市场
B.高速铁路等交通的迅速发展
C.拥有廉价的劳动力
D.教育的发展使劳动力素质提高
22.河流的搬运能力是指( )。
A.河流搬运各种物质的能力
B.河流搬运碎屑物质的能力
C.河流搬运溶解物质的能力
D.河流搬运最大颗粒物质的能力
23.雁行理论是指某一产业,在不同国家伴随着产业转移先后兴盛衰退,以及在其中一国中不同产业先后兴盛衰退的过程。
其中第一只雁是指( )。
A.国内生产浪潮
B.进口浪潮
C.出口浪潮
D.模仿浪潮
24.石质小丘往往与石质洼地、湖盆相伴分布,成群地匍匐于地表,犹如羊群伏在地面上一样,故称羊背石。
羊背石是一种( )地貌。
A.冰蚀
B.溶蚀
C.丹霞
D.火山
25.对植物的吸收最有利的水分是( )。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水
D.重力水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2分,共24分)
26.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这一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12分)
27.请绘制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并说明其特点。
(12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3题,第28题16分,29题16分,30题20分,共52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灌溉农业自古著名,号称“八百里秦川”,是我国著名的地堑式构造平原。
河流水电站的建设,能够给人类带来许多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是,水电站建设因水位上涨也可能给水库上游地区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1)简要说明关中平原的地形特点及形成原因。
(4分)
(2)XX水电站的建设,给关中平原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4分)
(3)因为“泾渭分明”这一成语的缘故,每年去泾渭会合处观看的人不少,说明“泾渭分明”反应的地理现象及原因。
(8分)
29.阅读以下“西气东输”教学设计,回答问题。
课前准备、创设情境:A、B两组学生分别展示上节课的作业——XX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农业基础等等)。
导入新课: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区域差异。
例如,XX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
发现问题: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地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而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提出问题:为保证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有没有必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学生:有。
以“西气东输”为例。
引导探究(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各小组代表上台指出“西气东输”的线路(A组主要指出XX段;B组主要指出XX、XX、XX、XX、XX段)。
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是什么?人们把“西气东输”工程比作在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东部地区的广阔市场之间,架起的一座让东西双赢的金桥。
“西气东输”对输出地——西部地区和输入地——东部地区的区域发展有什么影响?“西气东输”工程的输出地区、沿线地区、输入地区分别应该实行哪些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决问题、交流展示:A、B两组分别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
XX地区组合长江三角洲各自推荐学生代表问题,小组其他成员给与补充,其他学生如有疑问可现场提问。
总结:实施“西气东输”过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改善长江三角洲及沿线地区人民生活的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这一项目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XX及其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问题:
(1)点评上述教学设计中所运用的区域比较法。
(8分)
(2)地理教学中运用区域比较法注意哪些方面?(8分)
30.阅读以下关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过程片段,回答问题。
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的绘制。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读各地的高低呢?
生:只要读出地面个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地点的高低。
师:课件展示——山体不同部位示意图和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和形态差别很大。
那么,怎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这些地形呢?
学生活动:制作山体模型。
教师指导学生按小组将准备好的橡皮泥,对照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示意图,制作成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制作步骤:(1)学生分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山体模型。
要求模型必须具备高低不同的山顶,陡缓不同的两种山坡;还要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
(2)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参与学生的制作过程,把做得较成功的展示给大家欣赏、借鉴,帮助学生在已做的雏形上使山谷、山脊的凹凸更加突出。
(3)学生找出自制山体中的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指出两个山顶的相对高度是那部分。
展示山体模型。
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并展示一X复杂的地形图,请同学判读地形。
师:出示课件——等高线示意图,指导学生利用各组的等高线地形图,用水彩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学生总结: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此次教学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2分)
(2)如何调整上述教学过程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8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24分)
31.阅读关于“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的内容。
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表现在据罗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例如,株洲市就是沿铁路发展起来的,是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如图5.5)。
日本著名的科学筑城波市,一条长达9千米的中轴路,决定了城市南北瞎唱的带状形态(图5.6)。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据罗空间形态的变化。
例如,XX省XX市的城市形态,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的。
同事,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例如,我国清末大运河的淤塞,加之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摘自某版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II
(1)分析教材的知识组成。
(8分)
(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
(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