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中学化学真题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真题及答案

A 、 乙醇B 、 水C 、 氨D 、 乙醚A 、B 、铜与浓硝酸反应:C、D 、A 、 NH4HS04B 、 NH4HC03C 、 NH4C1D 、 NH4N03A 、 压缩容器体积.增加总压力B 、 扩大容器体积.减少总压力C 、 升高温度D 、 降低温度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3、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C(NH 4+)最大的是( )。
4、某温度时.化学反应已达平衡.为提高CO 转化率可采用的方法是( )。
答案: B解析:【答案】常温下,乙醇的沸点为78 ℃,水的沸点为l00 ℃”,氨的沸点 -33.5 ℃”,乙醚的沸点为34.6℃”。
可知水的沸点最高,B 项正确。
◆答案: B解析:解析: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拆,醋酸为弱酸,应写成分子形式,故◆答案: A解析:越大。
HS04-电离出来的H+会抑制铵根离子水解,NH4HC03中HC03-会促进铵根离子水解,NH4C 1和NH4N03溶液中的Cl -和N03-对铵根离子水解不产生影响。
故NH 4HS04。
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最大。
故本题选A 。
◆答案: D解析:要提高CO 的转化率,则平衡需向右移动。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故改变压强对平衡移动无影响,排除A 、B 两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C0转化率减小,C 项错误:降低温度,平衡向右移动,C0转化率增大,D 项正确。
◆A 、 C02通入CaCl 2溶液中B 、 N02通入FeS04溶液中C 、 NH 3通入AlCl 3溶液中D 、 S02通入酸化的Ba(N03) 2溶液中A 、 可用装置①构成锌铜原电池B 、 可用装置②进行CCl 4萃取碘水中碘的实验C 、 可用装置③除去Cl 2中含有的少量HClD 、 可用装置④蒸干FeCl 3饱和溶液制备FeCl 3晶体A 、 甲是常用的还原剂B 、 丙是常用的氧化剂C 、 丁比戊中所含元素种类多D 、 乙与丁反应可得到戊A 、 HCl 和NaClB 、 NaHC03和Na 2HC03C 、 NaOH 和NH 3·H2OD 、 HAc 和NaCl5、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中,下列选项属于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是()。
A、化学反应原理B、化学实验探究C、有机化学基础D、物质结构与性质2、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必修模块有多少个?A、2B、3C、4D、53、在化学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化学概念?A. 演示法B. 讨论法C. 探究法D. 翻译法4、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教师在讲解原子结构相关内容时,以下哪种现象最有利于学生对“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这一概念的理解?A. 铜原子吸收电子形成铜离子B. 氨分子与溴分子的共价键形成C. 氢气燃烧的发生D.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5、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递增顺序排列。
B. 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 第三周期从左至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D. 所有过渡金属都位于副族。
6、在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中,下列哪种方法不适合用于中学化学实验?A. 加热高锰酸钾B. 分解过氧化氢水溶液C. 电解水D.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7、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铝(Al)B. 铁(Fe)C. 氢(H)D. 铜(Cu)8、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Zn + CuSO₄ → ZnSO₄ + CuB. 2H₂ + O₂ → 2H₂OC. Fe + 2HCl → FeCl₂ + H₂↑D. 2KClO₃ → 2KCl + 3O₂↑9、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下列哪种物质最适合于演示水的电解实验?A、纯水B、蒸馏水C、含有少量电解质的水(如KCl溶液)D、去离子水 10、在高中化学中,当讨论原子结构时,下列哪种模型能最直观地解释化学元素间通过外层电子互相结合的现象?A、汤姆生的“葡萄干蛋糕”模型B、道尔顿的原子模型C、卢瑟福的行星模型D、量子力学模型11、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17年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高级中学)

2017年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高级中学)(总分:150.00,做题时间:1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总题数:20,分数:60.00)1.下列分子中偶极矩为零的是( )。
A.NaClB.BF3√C.NH3D.H2O解析:偶极矩是衡量分子极性大小的物理量。
非极性分子的正电荷中心与负电荷中心重合,偶极矩为0。
极性分子的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偶极矩不为0。
NaCl是离子化合物,A项错误;BF3是非极性分子,偶极矩为0,B项正确;NH3、H2O是极性分子,偶极矩不为0,故C、D两项错误。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 L 1.0 mo1.L-1的NaAl02水溶液中含有氧原子数为4NAB.1 mol的羟基与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AC.25℃时,1 L 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解析:NaAlO2含有2个氧原子,所以1mol NaAlO2含有2mol氧原子,由于NaAlO2水溶液中的溶剂水也含有氧原子,因为不知道溶剂水的物质的量,所以NaAlO2溶液中含氧原子的数目无法求出,A项错误;1mol羟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NA,但氢氧根离子带一个负电荷,比羟基多一个电子,所以1mol氢氧根离子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B项错误;1 L pH=13的NaOH溶液中,c(OH-)=0.1 mol.L-1,所以,1L NaOH溶液中含OH-的数目为0.1NA,C项正确;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为22.4 L·mol-1,22.4 L氯气不为1mol,所以转移电子数不是2NA,D项错误。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B.C.√D.解析:Fe2+在H+/NO3+的条件下,被氧化为Fe3+,不能共存,A项错误;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说明该溶液显酸性AlO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不能共存,B项错误,pH=12说明是碱性条件,各离子不发生反应,能共存,C项正确;与Al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该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无论酸性条件还是碱性条件,HCO3-都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D项错误。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高中化学《明矾的净水作用》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高中化学《明矾的净水作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实验展示,激趣导入多媒体视频展示明矾净水的实验:取适量研磨细的明矾粉末加入到盛有河水的一个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教师设疑:这种白色物质明矾是什么?它是如何起到净化水的作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明矾的净水作用。
教师板书课题“明矾的净水作用”。
(二)联系旧知,探究新知。
教师展示一袋明矾:这就是明矾,它是无色的晶体,易溶于水。
教师板书明矾的化学式KAl(SO4)2·12H2O。
教师引导:我们观察明矾的化学式,可以得到哪些关于物质构成的信息呢?学生思考、回答。
讲解:明矾中含有两种阳离子钾离子和铝离子,一种阴离子硫酸根离子,像明矾这样的盐属于复盐。
什么是复盐呢?复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组成的盐。
请两位学生板演明矾溶于水发生电离的方程式,其他学生在纸上书写。
教师点评并板书明矾溶于水发生电离的方程式。
教师提问:之前我们在学习胶体净水作用的时候学习了氢氧化铁胶体可以净水,氢氧化铁胶体是如何起到净水作用的?学生回忆、回答:利用了胶体的吸附性,氢氧化铁胶体通过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教师引导、设疑:明矾净水的实质与氢氧化铁胶体净水实质是相同的。
请大家想一想明矾净水的实质和原理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回答。
教师讲解:明矾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铝离子进一步与水反应,即铝离子发生水解,生成了氢氧化铝(Al(OH)3)胶体(板书:Al3+与水反应生成Al(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
),Al(OH)3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使之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多媒体展示视频:150倍速下,河水中的悬浮物在Al(OH)3胶体作用下的沉降过程,学生直观感受、加深认知。
(三)知识升华,联系生活提问:明矾作为净水剂,能够对水进行杀菌消毒吗?联系旧知,引导启发:次氯酸能杀死水中的细菌起消毒作用,是因为次氯酸的氧化性。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doc](https://img.taocdn.com/s3/m/05940c10f5335a8103d22034.png)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
(A)乙醇(B)水(C)氨(D)乙醚2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石灰石和醋酸溶液反应:CaCO3+2H+=Ca2++H2O+CO2↑(B)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2NO3-=Cu2++2NO2↑+2H2O(C)向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HCO3-H++CO32-(D)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Ca2++HCO3-+OH-=CaCO3↓+H2O 3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c(NH4+)最大的是( )。
(A)NH4HSO4(B)NH4HCO3(C)NH4Cl(D)NH4NO34 某温度时,化学反应CO(g)+H2O(g)CO2(g)+H2(g)△r H mθ=一41.2 kJ·mol-已达平衡,为提高CO转化率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压缩容器体积,增加总压力(B)扩大容器体积,减少总压力(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5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CO2通入CaCl2溶液中(B)NO2通入FeSO4溶液中(C)NH3通入AlCl3溶液中(D)SO2通入酸化的Ba(NO3)2溶液中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装置①构成锌铜原电池(B)可用装置②进行CCl4萃取碘水中碘的实验(C)可用装置③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D)可用装置④蒸干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Cl3晶体7 已知甲、乙、丙、丁、戊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为非金属单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乙为金属单质,丙为含甲元素的酸,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图2下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常用的还原剂(B)丙是常用的氧化剂(C)丁比戊中所含元素种类多(D)乙与丁反应可得到戊8 下列各对物质,可以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真题

预览—收藏-关注考点课堂素材精粹第十版依据考试大纲总结命题规律辅导备考策略历年考题详析梳理考试要点总结核心知识筛选最新考点拓展解题思路精编典型习题积累备考经验全真模拟测试预测考试趋势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高中)》真题1.【单项选择题】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A.乙醇B.水C.氨D.乙醚2.【单项选择题】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B.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2NO3-=Cu2++2NO2↑+2H2OCD3.【单项选择题】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C(NH4+)最大的是()。
A.NH4HS04B.NH4HC03C.NH4C1D.NH4N034.【单项选择题】某温度时.化学反应已达平衡.为提高CO转化率可采用的方法是()。
A.压缩容器体积.增加总压力B.扩大容器体积.减少总压力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5.【单项选择题】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02通入CaCl2溶液中B.N02通入FeS04溶液中C.NH3通入AlCl3溶液中D.S02通入酸化的Ba(N03)2溶液中6.【单项选择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装置①构成锌铜原电池B.可用装置②进行CCl4萃取碘水中碘的实验C.可用装置③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D.可用装置④蒸干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Cl3晶体7.【单项选择题】已知甲、乙、丙、丁、戊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为非金属单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乙为金属单质,丙为含甲元素的酸,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图2下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常用的还原剂B.丙是常用的氧化剂C.丁比戊中所含元素种类多D.乙与丁反应可得到戊8.【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对物质,可以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HCl和NaClB.NaHC03和Na2C03C.NaOH和NH3·H2OD.HAc和NaCl9.【单项选择题】紫草宁可以用作创伤、烧伤等的治疗药物,它可以由1,4,5,8一四甲氧基萘经多步反应合成,两者分子的结构简式分别如图3所示。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真题及答案详解

不能共存,B项错误,pH=12说明是碱性条件,各离子不发生反应,能共存,C项正确;与Al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该溶 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无论酸性条件还是碱性条件,HC03-都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D项错误。
7、
A 、 平衡后再通入H2S,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B 、 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0.7mol C 、 升高温度.平衡时CO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D 、 CO的平衡转换率为80%
◆ 答案: B 解析:解析:平衡后通人H2S,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之后又逐渐减小,A项错误。根据三段式计算出反应达到平衡后C0、COS、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0.8 mol、0.2 mol、0.2 mol,K值为0.1,设容器的体积为V L根据K=c(COS)·c (H2S)/c(CO)·c (H2)=0.1得出平衡时n(H2S)=0.5 mol,H2S反应了0.2 mol,所以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0.7mol,B项正确。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CO浓度增加说明反应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项错 误。达到平衡时CO反应了0.2 mol,平衡转换率为0.2mol÷l molxl00%=20%,D项错误。
A 、 纸笔测试 B 、 活动表现评价 C 、 绩效评价 D 、 学习档案评价
◆ 答案: C 解析:学业评价方式包括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学习档案评价、纸笔测验等。没有绩效评价,故本题选C。
可以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可以生成硝酸,可以实现甲到丁的转化。综上,可以实现转化的组合是①③④,故本题选B。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真题

17上科三化学(高中)1、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A.乙醇B.水C.氨D.乙醚•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石灰石和醋酸溶液反应:B.铜与浓硝酸反应:C.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D.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3、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最大的是()。
A.B.C.D.•4、已达平某温度时,化学反应平衡,为提高CO 转化率可采用的方法是()。
A.压缩容器体积,增加总压力B.扩大容器体积,减少总压力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5、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通入溶液中B.通入溶液中C.通入溶液中D.通入酸化的溶液中•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A.可用装置①构成锌铜原电池B.可用装置②进行萃取碘水中碘的实验C.可用装置③除去中含有的少量HClD.可用装置④蒸干饱和溶液制备晶体•7、已知甲、乙、丙、丁、戊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为非金属单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乙为金属单质,丙为含甲元素的酸,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常用的还原剂B.丙是常用的氧化剂C.丁比戊中所含元素种类多D.乙与丁反应可得到戊•8、下列各对物质,可以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B.C.D.•9、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B.C.D.•10、紫草宁可以用作创伤、烧伤等的治疗药物,它可以由1,4,5,8-四甲基萘经多步反应合成,两者分子的结构简式分别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紫草宁的分子式为:B.紫草宁分子中有手性碳原子,1,4,5,8-四甲氧基萘中无手性碳原子C.紫草宁及1,4,5,8-四甲氧基萘都可与氢气反应,且1 mol 均最多消耗D.1,4,5,8-四甲氧基萘核磁共振氢谱中有2 个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1•11、全面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含义是()。
A.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均得到发展B.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建立化学基本观念C.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D.让学生热爱化学,关心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1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给出的实施建议包括()。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真题及答案详解

7、
A 、 平衡后再通入H2S,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B 、 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0.7mol C 、 升高温度.平衡时CO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D 、 CO的平衡转换率为80%
◆ 答案: B 解析:解析:平衡后通人H2S,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之后又逐渐减小,A项错误。根据三段式计算出反应达到平衡后C0、COS、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0.8 mol、0.2 mol、0.2 mol,K值为0.1,设容器的体积为V L根据K=c(COS)·c (H2S)/c(CO)·c (H2)=0.1得出平衡时n(H2S)=0.5 mol,H2S反应了0.2 mol,所以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0.7mol,B项正确。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CO浓度增加说明反应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项错 误。达到平衡时CO反应了0.2 mol,平衡转换率为0.2mol÷l molxl00%=20%,D项错误。
10、在图2装置中,小试管内为红墨水,带有支管的U形管中盛有pH=4的雨水和生铁片。 经观察,装置中有如下现象:开始时,插在小试管中的导管内的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的液面回升,至略高于U形管中的液 面。下列有关解释合理的是( )。
A、 B 、 雨水酸性较强,生铁片始终发生析氢腐蚀 C 、 生铁片中的铁是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D 、 U形管中溶液pH逐渐减小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 、 △H>0表示放热反应,△H<0表示吸热反应 C 、 放热反应,使体系的温度降低;吸热反应,使体系的温度升高 D 、 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该反应的△H<0
◆ 答案: D 解析:化学反应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A项错误;△H>0,表示的是吸热反应,△H <0表示的是放热反应,B项错误;放热反应中,因为 有热量的放出,所以使体系的温度升高;吸热反应中,因为要吸收热量,所以使体系的温度降低,C项错误;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 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的△H <0。D项正确。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真题及答案详解

解析: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 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距叫作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略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其中“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指的就 是教学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深度,不能过于简单;但问题又不能过于深奥,否则“跳起来仍旧摘不到桃子”,学生便会彻底放弃。所以题干观点遵循的
A 、 a比b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B 、 a元素在自然界不存在游离态 C 、 a、b、c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 D 、 b、c分别与氢形成的化合物均为极性共价化合物
◆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推断出a为Na,b为C,c为S。把硫酸加入碳酸钠溶液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所以S的非金属性比C的非金属性强,A项正确;金属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可以和空气中的水、氧气反应,所以金属钠在 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B项正确;Na的氧化物有氧化钠、过氧化钠,C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S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硫、三氧化 硫,由此判断,C项正确;b与氢形成的化合物为甲烷,甲烷为非极性共价化合物,C与氢形成的化合物为硫化氢,硫化氢为极性共价化合物,D项错 误。故本题选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 、 △H>0表示放热反应,△H<0表示吸热反应 C 、 放热反应,使体系的温度降低;吸热反应,使体系的温度升高 D 、 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该反应的△H<0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真题及答案(考试必备资料)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高级中学◇本卷共分为5大题25小题,作答时间为150分钟,总分150分,9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A.乙醇B.水C.氨D.乙醚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答案】常温下,乙醇的沸点为78℃,水的沸点为l00℃”,氨的沸点-33.5℃”,乙醚的沸点为34.6℃”。
可知水的沸点最高,B项正确。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解析: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拆,醋酸为弱酸,应写成分子形式,故3、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C(NH4+)最大的是()。
A.NH4HS04B.NH4HC03C.NH4C1D.NH4N03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越大。
HS04-电离出来的H+会抑制铵根离子水解,NH4HC03中HC03-会促进铵根离子水解,NH4C1和NH4N03溶液中的Cl-和N03-对铵根离子水解不产生影响。
故NH4HS04。
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最大。
故本题选A。
4、某温度时.化学反应已达平衡.为提高CO转化率可采用的方法是()。
A.压缩容器体积.增加总压力B.扩大容器体积.减少总压力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要提高CO的转化率,则平衡需向右移动。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故改变压强对平衡移动无影响,排除A、B两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C0转化率减小,C项错误:降低温度,平衡向右移动,C0转化率增大,D项正确。
5、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C02通入CaCl2溶液中B.N02通入FeS04溶液中C.NH3通入AlCl3溶液中D.S02通入酸化的Ba(N03)2溶液中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CO2不与CaCl2溶液反应,向其溶液中通入CO2无变化,A项正确;N02通入FeS04。
教师资格考试_高中_化学_真题及答案_下半年_2017_练习模式

***************************************************************************************试题说明本套试题共包括1套试卷每题均显示答案和解析教师资格考试_高中_化学_真题及答案_下半年_2017(25题)***************************************************************************************教师资格考试_高中_化学_真题及答案_下半年_20171.[单选题]A)AB)BC)CD)D答案:B解析:2.[单选题]A)AB)BC)CD)D答案:C解析:3.[单选题]A)AB)BC)CD)D答案:C解析:4.[单选题]A)AB)BC)CD)D答案:B解析:5.[单选题]A)AB)BC)CD)D答案:D解析:6.[单选题]A)AB)BC)CD)D答案:D解析:7.[单选题]A)AB)BC)CD)D答案:B解析:8.[单选题]A)AB)BC)CD)D答案:D解析:9.[单选题]A)AB)BC)CD)D答案:D解析:10.[单选题]A)AB)BC)CD)D答案:A解析:11.[单选题]A)AB)BC)CD)D答案:A解析:12.[单选题]A)AB)BC)CD)D答案:C解析:13.[单选题]A)AB)BC)CD)D答案:D解析:14.[单选题]A)AB)BC)CD)D答案:A解析:15.[单选题]A)AB)BC)CD)D答案:B解析:16.[单选题]A)AB)BC)CD)D答案:D解析:17.[单选题]A)AB)BC)CD)D答案:A解析:18.[单选题]A)AB)BC)CD)D答案:C解析:19.[单选题]A)AB)BC)CD)D答案:D解析:20.[单选题]A)AB)BC)CD)D答案:A解析:21.[问答题]答案:解析:22.[问答题]答案:解析:23.[问答题]答案:解析:24.[问答题]答案:解析:25.[问答题]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_高中_化学_真题及答案_下半年_2017_背题模式

***************************************************************************************试题说明本套试题共包括1套试卷每题均显示答案和解析教师资格考试_高中_化学_真题及答案_下半年_2017(25题)***************************************************************************************教师资格考试_高中_化学_真题及答案_下半年_20171.[单选题]A)AB)BC)CD)D答案:B解析:2.[单选题]A)AB)BC)CD)D答案:C解析:3.[单选题]A)AB)BC)CD)D答案:C解析:4.[单选题]A)AB)BC)CD)D答案:B解析:5.[单选题]A)AB)BC)CD)D答案:D解析:6.[单选题]A)AB)BC)CD)D答案:D解析:7.[单选题]A)AB)BC)CD)D答案:B解析:8.[单选题]A)AB)BC)CD)D答案:D解析:9.[单选题]A)AB)BC)CD)D答案:D解析:10.[单选题]A)AB)BC)CD)D答案:A解析:11.[单选题]A)AB)BC)CD)D答案:A解析:12.[单选题]A)AB)BC)CD)D答案:C解析:13.[单选题]A)AB)BC)CD)D答案:D解析:14.[单选题]A)AB)BC)CD)D答案:A解析:15.[单选题]A)AB)BC)CD)D答案:B解析:16.[单选题]A)AB)BC)CD)D答案:D解析:17.[单选题]A)AB)BC)CD)D答案:A解析:18.[单选题]A)AB)BC)CD)D答案:C解析:19.[单选题]A)AB)BC)CD)D答案:D解析:20.[单选题]A)AB)BC)CD)D答案:A解析:21.[问答题]答案:解析:22.[问答题]答案:解析:23.[问答题]答案:解析:24.[问答题]答案:解析:25.[问答题]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A. 化学2 B.化学与技术
C .物质结构与性质D. 化学反应原理
2.下列关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模块构成
B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考试的命题依据
C .科学探究能力目标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可不作学习要求 D. 化学新课程教科书在编排上主要采用社会中心编排模式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不同的学习目标。
下列行为动词的描述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水平”的是 A. 合作B .识别 C .解决 D. 模仿
4.下列化学课型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型是A. 化学理论课B .化学复习课C .化学实验课 D. 元素化合物课
5.某老师在讲授“乙醛”的教学过程中,先向学生展示纯净的乙醛样品,然后又展示了乙醛的比例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增强对乙醛物理性质和结构的感性认识。
该过程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 实验法B .参观法C .演示法D .练习法
6.下列是某学生对一些化学实验仪器名称的书写,正确的是 A. 石绵网B. 锥型瓶C .三脚架 D. 坩锅钳
7.类比图像是以日常事物和生活情境(类比物)中学习者所熟悉的内容为依托来实现类比作用的图像,教科书的类比图像本身的有效性可有效降低学习者对科学概念的认知难度。
下列前面所述的图像内容与联系内容不符合类比图像的是A. 光线透过树叶缝隙射入密林——丁达尔效应 B .汽车穿越大山隧道——催化剂对活化能影响 C .孩子进行拔河比赛——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D. 从山下翻山越岭攀登至山峰——盖斯定律
8.关于化学教学媒体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方便原则B .经济原则C .美观原则D. 有效原则
9.不同类型的习题对巩固知识、发展学生创造力有不同的作用。
在化学习题选择时应注重
①选择真实情景作为素材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③增加习题训练数量④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比例 A. ① 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 在化学探究活动中,除了要考虑知识值不值得探究以外,还要考虑这个知识能不能够探究。
下列适宜在中学化学中作为探究问题的是 A. 食盐能否溶解于水中B .什么样的溶液能够导电
1/7页
C .酯化反应按什么方式脱水D. 同位素物理性质相同吗11. 下列不属于化学课堂管理常规内容的是 A. 课堂时间管理 B .课堂纪律维持 C .课堂教学过程
D. 课堂秩序调整
12.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传统化学学习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 主动探究的多,被动接受的少B .个人理解的多,小组合作的少C .合作学习的多,自主学习的少 D. 探究学习的多,发现学习的少
13.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出现疲劳、无精打采的现象时,教师所采取的解决措施较为恰当的是
A. 对个别学生典型进行批评警示B .让全体学生休息一会再进行授课C .积极变换学习活动方式和内容 D. 设计精炼的习题让学生上台演练14. 纸笔测验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评价方式,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纸笔测验,重点不宜放在A. 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和重现B .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C .对化学概念原理的理解D. 对STSE 相互关系的理解
15. 若以WI 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mol/L和bmovL 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A. 2w1=w2
B. 2 w2= w1
C. w2>2 w1
D. w1< w2<2 w1
17. 某物质的分子式是C 4H 10O ,它能被氧化生成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醛,则该物质自结构可能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8. 下列叙述中结论错误的是
A. 络合剂酸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B .金属离子水解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C .辅助络合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D. 各种副反应均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19. 下列氯代物在NaHCO 3水溶液中水解最快的是
20. Schiff试剂的组成是
A. Zn-Hg+HCI
B. S02+品红溶液
C. ZnC12+HCl
D. AgOH的氨溶液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共25分)2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指出:
化学课程体系应适应不同发展需求和不同志趣学生的需要,教科书编写时要充分体现这一课程改革的理念。
必修课程模块要为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后续化学课程模块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选修模块的编写要从不同的角度组织内容,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基础。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设计《化学与生活》模块可使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6分)
(2)试根据《化学与生活》模块特点,选择合适的化学教学策略。
(6分)22.学生的起点能力就是指学生学习新知识必须具备的原有知识、技能的准备水平。
研究表明,起点能力与智力相比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更大的作用。
(1)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例说明需要学生具备的起点能力。
(6分)
(2)说明了解和确保学生具备起点能力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有何重要意义?(7分)三、诊断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23.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方案:淀粉液
硫酸水解液Cu(OH)悬浊液无红色沉淀。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讨论上述方案的设计及结论是否正确?请简述理由。
【考试结果】有32.6%的学生提交的错误答案是:设计的方案和结论均正确。
因为没有红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没有水解产物葡萄糖,所以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________。
(6分)(2)对学生解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5分)(3)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4分)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l 小题,2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24.案例:问题:
(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属于普通高中______________模块的内容(填模块名称)。
(2分)(2)实验1、2、3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实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