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的定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文学的定义

传统定义:1949年以来的大陆文学(新中国成立后,迄今为止还在发展着的文学)

时间局限:以1949年为时间点来划分现、当代文学,新中国成立,政治意味并不能反映文学的发展状况。

空间局限:以大陆文学为研究对象,把台港澳文学排除在外。

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发展概况

三分法a:1949—1966:十七年文学b:1966—1976:文革文学c:1978—至今:新时期文学

二分法(四分法)

1949—1976:以工农兵文学思潮为主

a:1949—1966:十七年文学

b:1966—1976:文革文学

1978—至今:新时期文学

a:1978—1985:“解冻”时期文学

b:1985—至今:文学的“无名化”阶段

当代文学的发展概况

从新中国文学的封闭和一体化,到新时期文学的开放和多元化。

一:新中国文学如何会从五四新文学开放、多元的格局,逐步走向封闭和一体;

二:新时期文学如何打破封闭、一体,逐步走向开放。

第一次文代会(1949.7)

领导人周恩来、毛泽东、朱德讲话

重要报告:茅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周扬《新的人民文艺》

“主要的目的”是“共同确定今后全国文艺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成立一个新的全国性的组织”,这是将“五四”以来分散的作家个人自由写作纳入国家体制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新中国文学有别于“现代文学”的重要区分。

第一次文代会的意义?

实现了解放区与国统区两支队伍的大会师;

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者的成绩与经验;

确立了以延安文艺模式作为当代文学的理想模式,确立了政治对文学的权力;

确立了文学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

成立了文联、作协等文学组织

建国后三次文艺批判运动

1.武训传批判内容及性质1951

投降主义;个人主义;改良主义。污蔑农民革命;掩盖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美化封建统治。

武训是一个以…兴义学‟为手段,被当时反动政府赋予特权而为整个地主阶级和反动政府服务的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

《武训传》批判与新中国文学斗争模式的建立

2.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批判1954

3.胡风文艺思想批判1953~1955 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

“双百”方针:

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

具体内容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文艺界的“反右”运动1957~

“新民歌运动”:由毛泽东提倡,各级党委组织、发动的一场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提倡“人人写诗歌,村村出诗人”,违背了诗歌创作的规律,作品数量多但成就低。

新民歌运动兴起的背景:政治上对文艺创作的瞎指挥;创作内容上强调政治中心;强调创作上的群众运动

大跃进诗歌巨大缺陷与《诗经》的差别,不是真切的生活体验和自发吟唱,而是服从于政治的遵命诗歌。

对左倾文学的纠正:周恩来的几次讲话(三次会议:新侨、广州、大连)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座谈会议上的讲话》

十七年诗歌

十七年诗歌队伍构成情况

1949年以前已经成名的诗人。(“老诗人”)郭沫若、臧克家、艾青、田间、李季等。他们总体特点是调整诗风,以适应新的时期。

诗坛主力。郭小川、贺敬之、闻捷、蔡其矫、严辰等。他们来自解放区,五、六十年代进入创作旺盛状态。

一些青年诗人登上文坛。(“年青诗人”)李瑛、顾工、公刘、白桦等。

十七年诗歌创作的发展演变

A、50年代初期,诗人处于思维调整期,有审美价值的诗歌作品不多,主要是颂歌。

B、1957年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诗坛出现短暂的生气,出现一些触及时弊,干预现实的作品。(何其芳《问答》、艾青:《礁石》、穆旦:《葬歌》、《问》)

C、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

D、50年代末60年代初叙事诗创作繁荣:叙事诗主要写历史。一是写民间的历史和传说彝族(《阿诗玛》);一是写革命斗争风云(郭小川《将军三部曲》)

E、60年代阶级斗争扩大化后,政治抒情诗主导了诗坛潮流,诗歌变了“战歌”,标语化、口号化、政治化,政治抒情诗一统天下。

颂歌代表:胡风《时间开始了》1、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期望。2、诗人的个体意识,包括站在民众立场上的个体意识非常强烈。3、对旧中国现实的揭示。4、小我通向大我的时代欢乐颂。

政治抒情诗的特点:

(1)诗人以…阶级”或“人民”代言者的身份出现,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

(2)在诗体形态上,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相结合。即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抽象的思想、概念。

(3)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渲染、铺陈所要表达的观念和情绪,节奏分

明、声韵铿锵。

(4)经常使用“楼梯体”,并融入中国古典诗歌的对偶、排比方法,以加强形式感。

十七年诗歌的总体特色

十七年的诗歌可以用“战歌”和“颂歌”来概括,诗歌通常被喻为号角、锣鼓、旗帜等。政治抒情诗十分繁荣,诗歌风格豪放、明朗、欢快、激越。

1.流派的贫乏和风格的单一。缺乏丰富多彩的诗歌流派,个性化严重衰退。

2.诗歌体式的畸形化。极端推崇民歌体,把民歌体作为新诗发展的方向。

3.诗美内涵的贫乏单一。竭力推崇所谓崇高美和诗歌的社会功能。

十七年政治抒情诗代表:

郭小川诗歌艺术特色

1、不拘一格的诗体感物言志楼梯式、自由体、新辞赋体

新辞赋体(郭小川体):特点:诗句较长,组织得整齐严密,讲究行与行、段与段之间的大体对称。在写作技巧上,多采用比兴、铺陈、排比、重叠、对偶、夸张等表现手法;

抒情方式上,诗人采用铺张渲染、反复咏叹的方法,来达到热烈澎湃的艺术效果。

2、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平凡的植物的描写,发掘出深刻的主题;视觉联想→接近

联想→对比联想

3、独具特色的诗歌语言饱含哲理的警句;熔古典诗词、民歌和群众口语于一炉,创造

出民为文用、古为今用的新句;

贺敬之特色

1.鲜明的时代精神,构成了贺敬之诗歌的基调

2. “小我”(自我)与“大我”结合的抒情主人公“我”

3. 诗的鲜明有力的形象

4.富于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5.在诗歌形式上的有益探索

贺诗缺陷:

把流行的政治概念作为自己的诗作的思想;表达上缺乏控制,感情泛滥过度。由于时代的原因,他的某些诗篇如《十年颂歌》,曾经对现实生活作过某些不实的描写。

第三代诗人

继朦胧诗后,诗坛上出现了另一新诗潮:或被称为“新生代”、“新实验派”、“第三代诗人”。这些所谓“第三代诗人”的创作特点是反英雄、反崇高乃至反文化;以反映凡夫俗子的平民意识和人生体验为主,展示人的生存状况与回归自然的倾向;多以现代口语写“生活流”、“意识流”,或写瞬间的无意识与潜感觉;象征意象或明确单一或晦涩费解,诗风或平易朴实或奇崛隐奥。这一诗潮中以四川的“非非”派和浙江“他们”派影响最大,其代表诗人为西川、韩东、于坚、等。

十七年战争题材小说概况

军旅题材小说:《保卫延安》、《红日》

革命通俗小说:《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

监狱斗争小说:《红岩》

百花小说的两种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