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期末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三角形复习学案

三角形复习学案

三角形一、学习目标1.复习三角形有关的概念, 三边的关系,中位线的性质;认识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垂心的概念,并运用其性质解决问题;2. 复习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边、角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并运用其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3.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4.会作角的平分线,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二、基础落实2.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A.108°B.90°C.72°D.60°3.一个多边形切去一个角后,形成的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那么原多边形的边数为()A.7 B.7或8 C.8或9 D.7或8或94.在△ABC中,AB=5,AC=3,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AD的取值范围是.5.如图,A、B、C分别是线段A1B,B1C,C1A的中点,若△ABC的面积是1,那么△A1B1C1的面积.6.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7.等腰△ABC的周长为21,底边B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AC于点E,则△BEC的周长为.8.如图,A、C、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DAC和△EBC都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有如下结论:①△ACE≌△DCB;②CM=CN;③AC=DN.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二、满分冲刺9. 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EDF的面积为()A.11 B. 5.5 C. 7 D. 3.510. 如图, 七边形ABCDEFG中,AB、DE的延长线相交于O点.若图中∠1、∠2、∠3、∠4的外角的角度和为220°,则∠BOD的度数为()A. 40 B.45 C.50 D.6011. 如图,在△ABC中,BF平分∠ABC,AF⊥BF于点F,D为AB的中点,连接DF延长交AC于点E.若AB=10,BC=16,则线段EF的长为12. 如图,△ABC中,∠BAC=90°,AB=AC,AD⊥BC,垂足是D,AE平分∠BAD,交BC于点E.在△ABC外有一点F,使FA⊥AE,FC⊥BC.(1)求证:BE=CF;(2)在AB上取一点M,使BM=2DE,连接MC,交AD于点N,连接ME.求证:①ME⊥BC;②DE=DN.四、五、当堂训练13. 现有3cm,4cm,7cm,9cm长的四根木棒,任取其中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数是()A.7 B.10 C.35 D.701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1,),M为坐标轴上一点,且使得△MOA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M的个数为.16. 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形ACB(∠ACB=90°)绕着顶点B顺时针旋转60°,使得点C旋转到AB边上的一点D,点A旋转到点E的位置.F,G分别是BD,BE上的点,BF=BG,延长CF与DG交于点H.(1)求证:CF=DG;(2)求出∠FHG的度数.。

三角形期末复习

三角形期末复习

三角形全章复习学案一.三角形概念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③等腰三角形至少有两边相等;④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A.①②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④2.如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A.6B.7C.8D.93.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周长为20cm,三角形的一边长6cm,求其他两边长.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4.下面四个图形中,表示线段AD是△ABC中BC边上的高的图形为()A.B.C.D.5.在下列图形中,正确画出△ABC的边BC上的高的是()A.B.C.D.6.如图,AD⊥BC,GC⊥BC,CF⊥AB,垂足分别是D、C、F,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B.△ABC中,GC是边BC上的高C.△GBC中,GC是边BC上的高D.△GBC中,CF是边BG上的高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都是线段;②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③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④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分别交于一点.A.1B.2C.3D.48.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点D,E,F分别为BC,AD,CE的中点,且S△ABC=4cm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cm2.9.如图,△ABC三边的中线AD、BE、CF的公共点为G,若S△ABC=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0.如图,A、B、C分别是线段A1B,B1C,C1A的中点,若△ABC的面积是1,那么△A1B1C1的面积.第8题第9题第10题第12题11.如图,△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CAB=50°,∠C=60°,求∠DAE和∠BOA的度数.12.如图,在△ABC中E是BC上的一点,EC=2BE,点D是AC的中点,设△ABC,△ADF,△BEF的面积分别为S△ABC,S△ADF,S△BEF,且S△ABC=12,则S△ADF﹣S△BEF=()A.1B.2C.3D.413.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A.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B.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C.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D.三角形有稳定性三.三角形三边关系14.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5,5,5B.3,2,1C.5,6,12D.3,5,815.现有两根木棒,它们的长是20cm和30cm,若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则应选取的第三根木棒长为()A.10cm B.50cm C.60cm D.40cm16.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是2,3,x,那么第三边x的取值范围是()A.1<x<B.C.D.17.长为9,6,5,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选法有()A.1种B.2种C.3种D.4种四.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外角定理18.如图,△ABC中,BO,CO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A=50°,则∠BOC等于()A.110°B.115°C.120°D.130°19.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则它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或直角三角形20.适合条件∠A=∠B=∠C的△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21.如图,△ABC中,∠A=40°,∠B=72°,CE平分∠ACB,CD⊥AB于D,DF⊥CE,则∠CDF=度.22.如图,三角形纸片ABC中,∠A=65°,∠B=75°,将∠C沿DE对折,使点C落在△ABC外的点C′处,若∠1=20°,则∠2的度数为()A.80°B.90°C.100°D.110°23.如图,△ABC中,∠A=55°,将△ABC沿DE翻折后,点A落在BC边上的点A′处.如果∠A′EC=70°,那么∠A′DB的度数为.第18题第21题第22题第23题24.如图所示,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1=∠2,∠3=∠4,∠BAC=63°,求∠DAC的度数.25.如图,在△ABC中,∠B=∠C,D为BC边上的一点,点E在AC边上,∠ADE=∠AED,若∠CDE=10°,则∠BAD的度数为()A.20°B.15°C.10°D.30°26.如图,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的平分线,如果∠ABP=20°,∠ACP=50°,则∠A+∠P=()A.70°B.80°C.90°D.100°27.如图△ABC中,∠A=96°,延长BC到D,∠ABC与∠A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1,∠A1BC与∠A1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依此类推,∠A4BC与∠A4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5,则∠A5的度数为()A.19.2°B.8°C.6°D.3°28.如图,在△ABC中,∠ABC=∠ACB,AD、BD、CD分别平分△ABC的外角∠EAC,内角∠ABC,外角∠ACF,以下结论:①AD∥BC;②∠ACB=∠ADB;③∠ADC+∠ABD=90°;④,其中正确的结论有.第26题第27题第28题29.如图,∠AOB=90°,点C、D分别在射线OA、OB上,CE是∠ACD的平分线,CE的反向延长线与∠CDO 的平分线交于点F.(1)当∠OCD=50°(图1),试求∠F.(2)当C、D在射线OA、OB上任意移动时(不与点O重合)(图2),∠F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F.五.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0.如图,在△ABC中,AB<AC,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D,交AC于点E,BD=4,△ABE的周长为14,则△ABC的周长为.31.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中线的交点C.三条高的交点D.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32.如图,在△ABC中,AB=AC,AB的中垂线交AB于点D,交BC的延长线于点E,交AC于点F,若∠A=50°,AB+BC=6,则△BCF的周长=,∠EFC=度.33.如图,在△ABC中,∠B=40°,∠C=45°,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E,则∠DAE的度数是()A.10°B.15°C.20°D.25°第32题第33题第34题34.如图,在△ABC中,DM、EN分别垂直平分AC和BC,交AB于M、N两点,DM与EN相交于点F.(1)若△CMN的周长为15cm,求AB的长;(2)若∠MFN=70°,求∠MCN的度数.35.如图,△ABC中,∠BAC=80°,若MP和NQ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1)求∠P AQ的度数.(2)若△APQ周长为12,BC长为8,求PQ的长.36.已知△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AD的垂直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F.求证:∠BAF=∠ACF.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7.如图,在△ABC中,AB=AD=DC,∠B=70°,则∠C的度数为()A.35°B.40°C.45°D.50°38.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8,则它的周长为()A.12B.16C.20D.16或203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50°B.80°C.50°或80°D.40°或65°40.如图,在△P AB中,P A=PB,M,N,K分别是P A,PB,AB上的点,且AM=BK,BN=AK,若∠MKN=44°,则∠P的度数为()A.44°B.66°C.88°D.92°4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20°,则顶角的度数是.42.如图,∠BOC=9°,点A在OB上,且OA=1,按下列要求画图:以A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1,得第1条线段AA1;再以A1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B于点A2,得第2条线段A1A2;再以A2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3,得第3条线段A2A3;…这样画下去,直到得第n条线段,之后就不能再画出符合要求的线段了,则n=.43.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1)当D点在BC的什么位置时,DE=DF?并证明.(2)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若D在底边BC的延长线上,(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44.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a=3,b=3,c=4B.a:b:c=2:3:4C.∠B=50°,∠C=80°D.∠A:∠B:∠C=1:1:245.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B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请在图中找一个顶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顶点C有()A.8个B.7个C.6个D.5个46.如图:E在△ABC的AC边的延长线上,D点在AB边上,DE交BC于点F,DF=EF,BD=CE.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过D作DG∥AC交BC于G)47.如图,△ABC中BD、CD平分∠ABC、∠ACB,过D作直线平行于BC,交AB、AC于E、F,求证:EF=BE+CF.48.如图,在△ABC中,AB=AC,点E在CA延长线上,EP⊥BC于点P,交AB于点F,若AF=2,BF=3,则CE的长度为.49.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40°时,求∠DEF的度数.50.如图所示,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将△ABP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CBP′,若PB=3,则PP′=.第51题第52题第53题51.如图,△ABC中,AB=BC=AC=12cm,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1cm/s,点N的速度为2cm/s.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1)点M、N运动几秒时,M、N两点重合?(2)点M、N运动几秒时,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3)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如存在,请求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52.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A.3B.4C.5D.653.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过AB边上一点P作PE⊥AC于点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取P A =CQ,连接PQ,交AC于M,则EM的长为七.命题与定理54.有下列四个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同位角相等;③若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④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是真命题的个数有()A.4个B.3个C.2个D.1个55.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个数为()①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②过一点有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0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都是0;④27的立方根是±3;⑤同旁内角互补.A.1个B.2个C.3个D.4个56.把命题“等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57.写出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逆命题:.八.作图—基本作图58.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能得出∠A'O'B'=∠AOB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59.工人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CM=CN,过角尺顶点C作射线OC,由此作法便可得△NOC≌△MOC,其依据是()A.SSS B.SAS C.ASA D.AAS60.如图△ABC.(1)尺规作图BC边上的中线AD;(2)如果AB=5,AC=8,求△ACD与△ABD的周长之差;(3)直接写出△ABC与△ACD的面积之间的大小关系.2.在△ABC中,AB=AC.(1)尺规作图:求作AC的垂直平分线DE,分别交BC,AC于点D,E;(2)在(1)的条件下,连接AD,若AB=BD,求∠B的度数.3.如图,已知△ABC,∠BAC=90°(1)尺规作图:作∠ABC的平分线交AC于D点.(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若∠C=30°,线段DC与DB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试说明理由.4.尺规作图:已知∠α,∠β,求作∠ABC,使得∠ABC=∠α﹣∠β.(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5.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B=60°,∠C=26°.(1)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要求: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使用2B铅笔作图)(2)记(1)中所作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E,交AC于点F,连接AE.求∠DAE的度数.全等三角形模型复习和拓展两个三角形可以经过哪些图形变换后全等?1.如图,AE∥DF,AE=DF,要使△EAC≌△FDB,需要添加下列选项中的()A.AB=CD B.EC=BF C.∠A=∠D D.AB=BC2.如图,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A.∠A=∠D B.AB=DC C.∠ACB=∠DBC D.AC=BD3.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DE,BC=EF,AC=DF;②AB=DE,∠B=∠E.BC=EF;③∠B=∠E,BC=EF,∠C=∠F;④AB=DE,AC=DF,∠B=∠E.其中,能使△ABC≌△DEF的条件共有()A.1组B.2组C.3组D.4组4.如图,AB∥DE,AC∥DF,AC=DF,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DEF的是()A.AB=DE B.∠B=∠E C.EF=BC D.EF∥BC5.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A.1个B.2个C.3个D.4个6.在如图所示的5×5方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是格点三角形(即顶点恰好是正方形的顶点),则与△ABC有一条公共边且全等的所有格点三角形的个数是()A.1 B.2 C.3 D.47.如图,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OA=OB,图中有对全等三角形.8.如图,在△ABC中,AB=CB,∠ABC=90°,D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边上,且BE=BD,连结AE、DE、DC.①求证:△ABE≌△CBD;②若∠CAE=30°,求∠BDC的度数.9.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求证:(1)△BAD≌△CAE;(2)试猜想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并证明.10.如图:在△ABC中,∠C=90° 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F在AC上,BD=DF;说明:(1)CF=EB.(2)AB=AF+2EB.11.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90°,BD=BC,CE⊥BD于点E.求证:AD=BE.12.如图,△ABC中,∠ABC=∠BAC=45°,点P在AB上,AD⊥CP,BE⊥CP,垂足分别为D,E,已知DC=2,求BE的长.13.如图,在△ABC中,∠ACB=90°,AC=BC,E为AC边的中点,过点A作AD⊥AB交BE的延长线于点D,CG平分∠ACB交BD于点G,F为AB边上一点,连接CF,且∠ACF=∠CBG.求证:(1)AF=CG;(2)CF=2DE.14.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15.如图,∠ABC=90°,D、E分别在BC、AC上,AD⊥DE,且AD=DE,点F是AE的中点,FD与AB相交于点M.(1)求证:∠FMC=∠FCM;(2)AD与MC垂直吗?并说明理由.16.已知:在△ABC中,AC=BC,∠ACB=90°,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AB边上一点.(1)直线BF垂直于直线CE于点F,交CD于点G(如图1),求证:AE=CG;(2)直线AH垂直于直线CE,垂足为点H,交CD的延长线于点M(如图2),找出图中与BE相等的线段,并证明.。

《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4、出示第七题
师:有了上面的知识,下面这些三角形你能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吗?在小组里说说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按什么分类?学生活动。
交流:预设:生回答它们各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你是按什么分的?
师提醒:这里还有一些特殊的三角形,你能找出吗?(学生找)它们有什么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依次出示)问:你也是这样画的吗?画对的请举手。
师:如果以直角三角形中的一条直角边作为底,你能找出它的高吗?(课件出示)师指出:也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如果我以这条边为底,是从哪个顶点画高?(师指锐角三角形说,让学生指一指)如果我以这条边为底(指另一条边),是从哪个顶点画高?(师指锐角三角形说,让学生指一指)那么任意一个三角形的高都有几条?(3条)我们在画高时一定要注意和底边相对应。(老师演示)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道实际问题。请一生读题
(3)第6题:彩霞小区有一个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等边三角形组成的花园,从A地到B地,走哪条路最近?图中哪两条路一样长?为什么?
①师:从A地到B地,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预设生1: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生2:在上面的三角形中,两条红色路线的和大于绿色路线,所以走绿色最路线近。
师小结:如果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钝角,它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它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锐角,则无法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3、出示第四题
如果已知两个锐角该怎样判断?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题目。(师读题)
①第1块玻璃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180°-30°-40°=110°,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请大家来看看。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数学《复习三角形知识》教案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数学《复习三角形知识》教案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数学《复习三角形知识》
教案
教学目标
- 复习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 认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 掌握判断和画出不同类型三角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 教材: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数学教材
- 教具:直尺、量角器、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
导入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复习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1. 提问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讨论。

2. 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性质,例如三条边的长度关系、角的
和等于180度等。

认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图片,如等边三角形、等
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特点,例如等边三
角形三条边相等、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等。

判断和画出不同类型三角形的方法
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2. 提示学生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来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帮助
他们理解三角形的构成。

拓展练习
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2. 教师巡视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总结
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 鼓励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复习并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三角形复习学案

三角形复习学案

三角形复习学案一、同步知识梳理一、三角形及相关线段1、 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ABC .注:顶点A 所对的边BC 用a 表示,顶点B 所对的边AC 用b 表示,顶点C 所对的边AB 用c 表示. 3、分类:①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 ②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如下:⎪⎩⎪⎨⎧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等腰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三角形 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三边关系得出的理论依据。

)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用字母表示:a +b >c ,c +b >a ,a +c >b.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用字母表示:c -b<a ,b -a<c ,c -a<b. 应用:①当线段a ,b ,c 满足最短的两条线段之和大于最长的线段时就可构成三角形;②已知两条线段,可根据第三条线段大于这两边之差,小于这两边之和,来确定第 三条线段的取值范围. 5、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三角形的高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当是锐角三角形时,这点在三角形内部;当是直角三角形时,这点在三角形直角顶点上;当是钝角三角形时,这点在三角形外部。

应用:求面积问题,高是垂线段,也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求三角形的面积所必须知道的长度; 高是垂线段,因而一定有直角,根据所有直角都相等或互余关系进行解题。

(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性质: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每条边上各有一条,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学案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有关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问题;2、经历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有关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问题;难点: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二、合作探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常见思路有哪些?(1)当条件中有两条边对应相等时,如何选择判定方法?(2)当条件中有一条边对应相等,一个角对应相等时,如何选择判定方法?(3)当条件中有两个角对应相等时,如何选择判定方法?三、例题探究:例1、已知:如图∠B=∠DEF,BC=EF,补充条件求证:ΔABC≌ΔDEF(1)若要以“SAS”为依据,还缺条件__;(2) 若要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__;(3) 若要以“AAS”为依据,还缺条件__;(4)若要以“SSS”为依据,还缺条件__;(5)若∠B=∠DEF=90°要以“HL”为依据还缺条件__;例2、已知:如图,AD是△ABC 的中线,求证:ACABAD+<2四、尝试应用1、如图,已知AB=AC,BE=CE,延长AE交BC于D,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A、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B、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C、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3、下列四组中一定是全等三角形的为()A.三内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B、斜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C、两边和其中一条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D、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4、已知:如图∠ABC=∠DCB, AB=DC,求证: (1)AC=BD; (2)S△AOB = S△DOC5、如图,已知∠ABC=∠DCB,要使△ABC≌△DCB,只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

三角形复习教案

三角形复习教案

三角形复习教案
主题:三角形复习
教学目标:
1. 复习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3. 复习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的计算;
4. 强化学生对三角形相关概念的掌握。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投影仪、计算器、白板、黑板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显示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回忆三角形的定义,并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出;
2. 提问:“三角形有哪些性质?”让学生回答。

二、复习三角形的分类(10分钟)
1. 显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图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 让学生说出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三、复习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的计算(15分钟)
1. 提醒学生回忆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计算方法;
2. 给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和一个角的大小,让学生计算其他角的大小和边长;
3. 给出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个边的长度,让学生计算其他角的大小和边长。

四、巩固练习(15分钟)
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题,讲解解题思路。

五、小结(5分钟)
总结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以及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扩展活动:
1. 学生可以找身边的物体,观察其形状并判断是否为三角形;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游戏,让其他同学通过观察三角形的特点来猜出三角形的类型。

解三角形复习教案

解三角形复习教案

解三角形复习教案教案标题:解三角形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复习学生在解三角形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强化学生对三角形相关概念的理解。

3. 提供学生机会通过练习和解决问题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1. 教科书2. 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白板笔3. 幻灯片或投影仪(可选)4. 三角形练习题和解答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复习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例如三边、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性质等。

2. 提示学生,解三角形是通过已知条件来确定三角形的各个要素,如边长、角度等。

主体:3. 讲解解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包括使用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以及三角恒等式。

4.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解决已知三边、两边一角和两角一边的三角形问题。

5. 提供学生机会进行实践,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问题,如计算未知边长或角度。

6.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解决复杂三角形问题的策略,如使用余弦定理或正弦定理。

巩固:7. 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

8. 鼓励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解释他们的解决方法。

9. 与学生一起回顾和讨论练习题的解答,解释正确答案的推理过程。

总结:10.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解三角形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11. 提醒学生复习并巩固所学内容,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应用。

扩展活动(可选):1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使用在线资源或相关书籍。

13. 提供一些挑战性的三角形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提示:1. 在讲解过程中,使用图示和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决,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在解决练习题和问题时的准确性和推理过程。

3.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巩固所学内容。

相似三角形复习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复习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定理。

2、能够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相关问题。

3、通过复习,提高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二、知识梳理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分别相等,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典型例题例 1:如图,在△ABC 中,DE∥BC,AD = 3,BD = 2,AE = 4,求 CE 的长。

解:因为 DE∥BC,所以△ADE∽△ABC。

所以 AD/AB = AE/AC因为 AB = AD + BD = 3 + 2 = 5所以 3/5 = 4/(4 + CE)15 = 20 + 3CE3CE =-5CE =-5/3(舍去)所以 CE 的长为 20/3。

例 2:如图,在△ABC 中,∠A = 90°,AB = 8,AC = 6,点 D在 AB 上,且 AD = 4,DE⊥BC 于点 E,求 DE 的长。

解:因为∠A = 90°,AB = 8,AC = 6,所以 BC =√(AB²+ AC²) =√(8²+ 6²) = 10因为∠B =∠B,∠A =∠BED = 90°所以△BDE∽△BAC所以 DE/AC = BD/BC因为 BD = AB AD = 8 4 = 4所以 DE/6 = 4/10DE = 24四、巩固练习1、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是 AB、AC 边上的点,且DE∥BC,若 AD = 2,BD = 4,AE = 3,则 EC 的长为()A 6B 9C 12D 152、已知△ABC∽△A'B'C',相似比为 3:4,△ABC 的周长为 6,则△A'B'C'的周长为()A 8B 7C 9D 103、如图,在△ABC 中,D 是 AB 上一点,且∠ACD =∠B,若AD = 1,AC = 2,AB = 4,则 CD 的长为()A 1B √2C 2D 2√2五、拓展提高1、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 = 6,BC = 8,点 E 是 BC 边上一点,连接 AE,将△ABE 沿 AE 折叠,点 B 恰好落在对角线 AC 上的点 F 处,求 CE 的长。

直角三角形复习教案

直角三角形复习教案

直角三角形复习教案教案标题:直角三角形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复习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强化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度、边长和面积的理解。

3. 提供实际问题和练习,以应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资源:1. 教材:包含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教科书。

2.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 直角三角形的示意图和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教学步骤:引入阶段:1. 引起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兴趣,例如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应用直角三角形的例子,如建筑、地理测量等。

2. 提问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认识,引导他们回顾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核心教学阶段:3. 复习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

4. 回顾直角三角形的特性:a.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相互垂直。

b.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相互垂直。

c.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其他两条边的最长边。

5. 引导学生通过示意图或实际物体找出直角三角形的特性,并解释其原因。

练习与应用阶段:6. 给学生提供一些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要求他们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计算建筑物的高度、计算斜坡的倾斜度等。

7. 分组让学生互相出题,进行小组竞赛,以增加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与评估阶段:8. 总结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并与学生一起归纳出直角三角形的重要特点。

9.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以检验他们对直角三角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0.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提供反馈和指导。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如勾股定理等。

12. 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

2. 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在教学中使用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4.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练习,以加深他们对直角三角形的理解和记忆。

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三角形复习课教案标题:三角形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3. 提高学生对三角形的辨识和分类能力;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3. 三角形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引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

二、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回顾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组成的封闭图形称为三角形。

2. 复习三角形的分类:根据边长分类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根据角度分类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

3. 讲解三角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周长等于三条边的长度之和。

4. 讲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面积等于底边长度乘以高,再除以2。

5.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发放练习册或作业本,让学生完成一些基础的计算题目。

2. 给学生一些较难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并解答,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对他们的答案进行讨论和纠正。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地理等领域。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总结与反馈(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进行互动交流。

3.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为下一步学习提供指导。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利用数学软件或网上资源进行三角形的练习和探索。

2.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小组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2. 批改学生的练习册或作业本,检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十一章《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第十一章《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十一章《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知识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能够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索,联系实际,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的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是180°。

三、教法与学法:引导探究,归纳应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四、教学过程(一)、回顾梳理,列出知识点。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第三单元学习了有关什么图形的内容吗?(抽生回答)对,这里面还有很多数学知识,你都学到了什么呢?(板书)(二)、针对训练,总结方法。

现在我们一一复习。

1、回顾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1)抽生说出三角形的各部分的构成名称。

(2)回顾三角形的高与底。

(3)回顾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谈话:有关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有可能回答: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①判断下面的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2厘米 4厘米 6厘米)(5厘米 2厘米 5厘米)(6厘米 2厘米 5厘米)(师引导学生总结窍门:只要看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②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能做多少个?(每一段都剪成整厘米长,便于交流、讨论。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总复习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总复习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总复习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总复习教案(精选8篇)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总复习教案篇1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

教学目标: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教学过程: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2、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3.4.53.3.32.2.63.3.5为什么?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

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活动三:提高题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交流——汇报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交流讨论——汇报四、综合练习:课本P1278P130-13110、11、12、13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总复习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类、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各种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在探索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过程:一、揭示目标、导入新课。

1、猜谜语:在课前活动中和同学一同猜谜语,缓解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这也有一个谜语,你们想猜吗?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

《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3)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性质: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举例:若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教学难点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如何运用内角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三角形未知角度等。
举例: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求第三个内角。
1.教学重点
(1)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特别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边关系。
举例:三角形内角和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区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了解它们的性质及应用。
举例: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且对应角相等。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三角形》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6.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性质;
7.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4.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通过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学习,使学生能够构建数学模型,解决相关问题。

三角形复习学案

三角形复习学案

《三角形》复习学案考点1 三角形的边、高,中线和角平分线、三角形的分类 1、在下图中,正确画出AC 边上高的是(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B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C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D .三角形的三条高可能相交于外部一点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个数有( )①如果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1∶2∶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一个内角,则这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④如果∠A=∠B=21∠C ,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⑤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另两个内角之差,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⑥在∆ABC 中,若∠A +∠B=∠C ,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 、3个 B 、4个 C 、5个 D 、5个 4、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的是( )A. 3cm, 4cm, 8cmB. 8cm, 7cm, 15cmC. 13cm, 12cm, 20cmD. 5cm, 5cm, 11cm 5.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7,则它的周长为( ) A 、13 B 、17 C 、13或17 D 、不能确定6.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ABC S ∆=42cm ,求ABE S ∆.7、用一条长为18cm 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cm 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考点2 三角形的稳定性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有( )A 、 2个B 、 3个C 、 4个D 、 5个(1)(2)(3)(4)(5)(6)_ D _ B _ C5题图AOB2、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 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 A 、三角形的稳定性 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 、垂线段最短3.桥梁拉杆,电视塔底座,都是三角形结构,这是利用三角形的 性; 考点3、三角形与角有关的计算1、ABC 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A :∠B :∠C=1:3:5,则∠B= 0,∠C= 02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2∶3∶4,则它的最大内角的度数( ). A. 90° B. 110° C. 100° D. 120°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50°,则它的底角为_______.4、如图所示,在△ABC 中,∠B=∠C,FD ⊥BC,DE ⊥AB,∠AFD=158°, 则∠EDF=________度.5、. 如图(1),∠A+∠B+∠C+∠D+∠E+∠F=______;如图(2),∠A+∠B+∠C+∠D+∠E+∠F=______.6、如图4,∠1+∠2+∠3+∠4等于多少度;7、在△ABC 中,已知∠ABC =66°,∠ACB =54°,BE 是AC 上的高,CF 是AB 上的高,H 是BE 和CF 的交点,求1)、E 、∠ACF 和∠BHC 的度数. 2)、若AB=5cm, AC=4cm ,BE=3cm,求CF 的长?8、如图,在△ABC 中,∠B, ∠C 的平分线交于点O. (1)若∠A=500,求∠BOC 的度数.(2)设∠A=n 0(n 为已知数),求∠BOC 的度数.图4432140?ABCO43 2110题图CBA D9、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

三角形复习导学案

三角形复习导学案

三角形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如边、角、顶点等。

2、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和定理。

3、熟练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4、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如按角分类和按边分类。

5、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6、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二、知识梳理(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

3、三角形的角:三角形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外角和定理1、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

2、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

(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四)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1)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2、按边分类(1)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3)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五)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复习教案

《三角形》复习教案

《三角形》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包括三角形的定义、边、角、顶点等。

能够准确说出三角形的组成部分。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并能熟练运用。

理解内角和为 180 度的原理。

能够解决与内角和相关的计算问题。

3、熟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掌握判断的方法和依据。

能够运用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能够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

理解它们在三角形中的作用和特点。

5、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能够识别全等三角形。

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应用。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

运用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定理和性质。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

2、练习法安排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纠错。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知识回顾提问学生三角形的定义、边、角、顶点等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如按角分类和按边分类。

2、内角和定理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

通过演示和推理,证明内角和为 180 度。

安排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3、三边关系介绍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理。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测量线段长度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

4、高线、中线、角平分线分别讲解三角形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示范如何画出这些线段,让学生动手练习。

强调它们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的作用。

5、全等三角形阐述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解三角形》复习学案

《解三角形》复习学案

期末复习 - ----《解三角形》一、 【知识梳理】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如图,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 a。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如图,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

(R 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a 2-2ca cos B ;c 2=a 2+b 2-2ab cos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S =21ah a =21bh b =21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1ac sin B ;(4)S =2R 2sinAsinBsinC 。

(R 为外接圆半径)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解三角形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下面两种情形:若给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称为解直角三角形;若给出的三角形是斜三角形,则称为解斜三角形 解斜三角形的主要依据是:设△ABC 的三边为a 、b 、c ,对应的三个角为A 、B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2 E
F
B
D
C
16.如图,已知 BE 是∠ABD 的平分线,CF 是∠ACD 的平分线,BE 与 CF 交于 G, ∠BDC=140°,∠BGC=110°.求∠A 的度数.
A
F
E
G
B D C
17.如图,点
O
为△ABC
内任一点,求证:
OA OB OC AB BC CA

1 2

A
O
B
C
18.阅读下面的问题及解答,已知:如图①,在△ABC 中,∠ABC,∠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 O,
则∠BOC= 90 1 A 1 180 1 A;如图②,在△ABC 中,∠ABC,∠ACB 的三等分
2
2
2
线交于点
180
1 3
A

B
O2C
1 3
180
2 3
A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猜想出它的规律吗?如图③,在△ABC 中,∠ABC,∠ACB 的 n 等分线交于点 O1,
,β=
°.
6.如图,已知正五边形 ABCDE 中,∠1=∠2,∠3=∠4,则∠x=

7.如图,∠1+∠2+∠3+∠4+∠5+∠6+∠7=

8.将一副常规三角尺按如图方式放置,则图中∠AOB 的度数为

9.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32°,那么∠2 的度数


10.如图所示,是 A、B 两片木板放在地面上的情形.图中∠1、∠2 分别为 A、B 两木板与地面


(第 11 题)



(第 12 题)
12.如图①是边长为 1 的正三角形,将此正三角形的每条边三等分,以居中的一条线段为底边再
作正三角形,然后以其两腰代替底边,得到第二个图形如图②;再将图②的每条边三等分,
并重复上述的作法,得到第三个图形如图③,如此继续下去,得到的第五个图形的周长等


AE
13.如图,将矩形 ABCD 分成 15 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E、F、G、H
C
C
A
24°
图1
B
A
84°
24°
BA
图2
C
104° 52° B
图3
2

例 5 如图,O 为△ABC 内的任一点,求证:AB+BC+CA>OA+OB+OC.
1
【课堂操练】
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3 和 7,第三边的长为整数,此三角形的周长最小值为

2.△ABC 的三条高 AD=2cm,BF=1cm,CE=1.6cm,则△ABC 的边 AB∶CB=

3.若△ABC
第七章 三角形(2)
例 1 已知三条线段长分别为 x、y、6,其中 x、y 均为整数且 x<y<6,请列举线段 x、y、6
所能组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

例 2(1) 已知△ABC 中,∠A=65°,两条高 CD、BE 交于一点 P,则∠BPC 的度数


(2)如图,△ABC 中,E 是 BC 边上一点,EC=2BE,点 D 是 AC 的中点,若 S△ABC=12, 则 S△ADF-S△BEF=_________.
O2,……,On-1,则∠BO1C=
,∠BO2C=

∠BOn-1C=
(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
(2)根据你的猜想,取 n=4 时,试用∠BO3C 的度数说明该猜想成立.
A
O
B
① CB
A
O2 O1 ② CB
A
On-1
O2
O1

C
19.(1)如图 1,△ABC 中,∠C=90°,请用一条直线把△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2)已知内角度数的两个三角形如图 2、图 3 所示.请你判断,能否分别画一条直线把它们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若能,请写出分割成的两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
(3)如图,CD 是△ABC 的外角∠ACE 的平分线,且 CD∥AB,已知∠ACE=100°,那么
∠A=
°.
A
A
D
D
第(1)题示意图
F B
CB
C
E
E 第(2)题图
第(3)题图
例 3(1)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叠放在一起,则图中∠ 的度
数是

(2)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沿 AB 对折,以 AB 中点 O 为顶点将平角五等分,并沿五等分的
折线折叠,再沿 CD 剪开,使展开后为正五角星(正五边形对角线所构成的图形).则∠OCD
的度数是

B A
(例 4 图)
例 4 如图,在长方形网格中,每个小长方形的长为 2,宽为 1,A、B 两点在网格格点上,若点 C
也在网格格点上,以 A、B、C 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 2,则满足条件的点 C 个数是
分别在 AD、AB、BC、CD 边上,且是某个小正方形的顶点,若
F
四边形 EFGH 的面积为 1,则矩形 ABCD 的面积为

B
D H
GC
14.如图,∠A=65°,∠ABD=∠DCE=30°,CE 平分∠ACB,求∠DBC 的度数.
A
E B
D C
15.如图,已知∠1=∠2,BE⊥AC 于 E,交 AD 于 F,求证: BFD 12ABC C .
的夹角,∠3 是两木板问的夹角.若∠3=110°,则∠2-∠1=
°.
(第 6 题)
(第 7 题)
B O
A
(第 8 题)
2 1
(第 9 题)
(第 10 题)
11.用一条宽相等的足够长的纸条,打一个结,如图①所示,然后轻轻拉紧、压平就可以得到如
图②所示的正五边形 ABCDE,其中∠BAC=
°.
A
B
E
CD
中∠A=
1 2
∠B=
1 3
∠C,按角分类,△ABC
属于
三角形.
4.有以下边长相等的三种图形:①正三角形,②正方形,③正八边形.选其中两种图形镶嵌成
平面图形,请你写出两种不同的选法(用序号表示图形):


5.一个 n 边形,除去一个内角 α 外的所有角之和为 2480°,则 n=
,α=
°.
一个 n 边形,其所有内角与一个外角 β 之和为 1690°,则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