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脉络丛囊肿36例临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儿脉络丛囊肿36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脉络丛囊肿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11年9月孕中期经超声诊断的36例胎儿脉络丛囊肿孕妇,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超声观察囊肿变化及消失时间,随访母儿结局。
结果:36例胎儿脉络丛囊肿均在孕16~25周经超声诊断,囊肿直径0.2~1.6 cm,双侧8例,单侧28例;孤立性脉络丛囊肿31例,复杂性脉络丛囊肿5例。
除6例引产外,其余30例在孕28周前全部消失。
在26例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中,诊断18-三体3例,21-三体1例,染色体平衡异位1例,10例未查染色体核型的胎儿出生后身体检查及随访1年未见异常。
36例中,6例于妊娠中期引产(其中3例18-三体,1例21-三体,2例伴多发结构异常),余30例继续妊娠至分娩,产后6~12个月随访,婴儿随访发育及智力未见异常。
结论:胎儿脉络丛囊肿可在孕中期经超声诊断,多在孕28周前自行消失。
孕妇高龄、唐氏筛查高风险,合并胎儿其他超声软指标异常,囊肿直径>1.0 cm,为染色体异常的高危因素,建议行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
【关键词】胎儿;脉络丛囊肿;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68
随着产科技术的发展,笔者所在医院于2008年9月开展了孕中期胎儿超声系统检查,有很多超声软指标提示胎儿发育可能异常。
笔者3年来对孕中期超声诊断的胎儿脉络丛囊肿患者进行了观察研
究,旨在探讨产前诊断胎儿脉络丛囊肿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9月-2011年9月在辽宁丹东妇女儿童医院产前超声检查中,检出胎儿脉络丛囊肿36例。
孕妇年龄20~42岁,孕龄16~25周,均为单胎,无不良孕产史。
1.2 方法观察囊肿的大小、单侧或双侧、是否合并其他部位的解剖异常及其他超声软指标异常,每2~4周复查b超,重点观察囊肿的变化及其他情况。
(1)如囊肿在0.5~l cm,根据b超检查,如发现胎儿软指标异常或合并有胎儿解剖结构异常,应进一步行羊水穿刺或胎儿脐带血穿刺行染色体检查。
(2)如发现囊肿>1.0 cm,无论单侧或双侧囊肿,无论彩超结果有否异常,均建议羊水穿刺或胎儿脐带血穿刺,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3)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或由于囊肿消失、胎儿未合并其他畸形未行染色体检查继续妊娠者,观察至产后6~12个月。
2 结果
36例脉络丛囊肿胎儿中,最小孕周16周,最大孕周25周。
单侧囊肿28例,双侧囊肿8例。
囊肿直径0.2~1.6 cm,孤立性脉络丛囊肿31例,复杂性脉络丛囊肿5例,除6例因伴发胎儿结构或染色体异常行中期引产外,其余继续妊娠的30例中,均在孕28周前囊肿全部消失。
36例中行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26例(羊水穿刺24例,脐静脉穿刺2例),诊断18-三体3例,21-三体l例,染色体
平衡易位1例(其母亲为染色体平衡易位),余21例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
另10例孕期未接受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者,观察中囊肿消失,超声未发现胎儿结构异常,分娩后未行染色体核型检查,新生儿身体检查,随访半年未见异常。
36例中,6例于妊娠中期引产(其中3例18-三体,1例21-三体,2例伴多发结构异常),余30例继续妊娠至分娩,产后6~12个月随访。
婴儿发育及智力未见异常,最短随访时间半年。
3 讨论
脉络丛是富含血管的结构,由软脑膜的血管向脑室内生长和脑室膜上皮突向脑室共同形成。
妊娠中期,约1%~2%的胎儿检出脉络丛囊肿,但90%以上胎儿脉络丛囊肿在妊娠26周消失,仅少数呈进行性增大。
囊肿常为双侧性,亦可单侧出现,多位于侧脑室脉络丛内[1]。
目前产前超声诊断脉络丛囊肿的标准尚不统一,bmwn等和sahinoglu等主张以脉络丛内出现直径≥0.2 cm的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作为胎儿脉络丛囊肿的诊断标准;tumer等建议妊娠22周前无回声区直径≥0.25 cm、22周后直径≥0.2 cm作为诊断标准,认为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降低假阳性率[2]。
本组资料中均采用囊肿直径≥0.2 cm为诊断标准,36例均在孕16~25周检出,除6例引产外,其余30例均于妊娠28周前消失。
目前已经明确,胎儿脉络丛囊肿是产前超声检查中发现的微小异常,不是胎儿的结构畸形,但它却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
本组资料中,检出18-三体3例,21-三体1例,染色体平衡易位1例,但
通常合并有其他超声软指标的异常,或者高龄,或者唐氏筛查高风险。
因此,有上诉指标存在时,应行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本研究中,对单纯囊肿,根据孕妇的意愿,部分做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未发现异常,部分只做了超声随访观察,以上两类孕妇,胎儿出生后随访观察6~12个月,均未发现异常。
说明脉络丛囊肿虽然是一种形态学上的异常,但并不意味着胎儿畸形。
在日常工作中笔者发现,胎儿脉络丛囊肿的出现给孕妇及家人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事实上1%~2%的正常胎儿可有脉络丛囊肿。
因此,应该给孕妇一个对脉络丛囊肿胎儿处理方法的合理建议。
当囊肿直径l cm时,无论b超诊断如何,所有病例都应行染色体检查,这样可提高侵入性诊断技术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又降低孕妇的风险。
笔者所在医院优生优育门诊采取此处理原则,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也达到了指导治疗的目的,但在咨询中,要做好谈话签字,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62.
[2] 梁梅英,王红彬,黄欲,等.胎儿脉络丛囊肿的产前诊断及处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9):582-585.
(收稿日期:2012-02-20) (本文编辑:李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