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概课堂讨论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如何全面认识、正确处理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
第一,一般说来,资本主义的一切成功经验都应该并且能够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借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开放的社会制度,能够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二者在前进中竞赛,在竞赛中前进。相互间的较量与斗争,在全世界围将仍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要长期共处,就要在斗争、合作和竞争中把握好二者关系。社会主义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开放和艰苦努力,在发展生产力上赢得优势,就一定会在与资本主义的和平竞争中取胜。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这一基本关系又派生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关系,有对立关系、斗争关系、统一关系和代替关系。其中,“对立”与“统一”不能划等号,斗争关系是对立关系派生出来的,是激化的一种关系表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对立和统一关系中,斗争不是绝对的,而是暂时的、有条件的,要改变斗争是绝对的传统观念。矛盾和对立是绝对的,统一也是绝对的。只有统一,才有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发展也是绝对的。
第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两制关系在共处与竞争中呈现出新的特点:1.在两制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在增强,政治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在相对削弱;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已由过去的相互封闭、封锁、平行存在和发展转向相互开放、交流、交叉存在和发展;3.多领域多层次的非根本制度的相互交织与融合,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形成“双赢”利益新格局;4.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较量日益激烈,经济竞争与贸易摩擦趋于表面化;5.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渗透与扩更加便利,文化霸权主义威胁日益严重;6.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并没有放弃,军事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
第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斗争,又有合作。社会主义“速胜论”与资本主义全面“崩溃论”都是缺乏根据的。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仍然是世界上一对基本矛盾,但它不是主要矛盾,二者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鉴的一面,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对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课题,“一球两制”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国理论界、学术界任重而道远。
当今时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相互竞争。同志又提出了"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四个如何认识",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四个如何认识"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同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密切相关,同认识国际国形势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反映了党所处历史环境的新变化,核心是如何认识和处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不仅没有从世界上消失,而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科学技术等方面还有新的发展,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处于优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其根本制度所允许的限度,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进行了自我改良和调整。我们一方面应看到当代资本主义在自身发展中出现了新的重大变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另一方面也应看到,这些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消弭其在基本矛盾,从而也未能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
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并没有"消失"或"终结",而是在改革中走向辉煌。从世界历史进程来看,社会主义总的说来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我们党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了两项基本结论:一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二是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正是这两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伟大成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21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由对峙走向又斗争、又合作,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共处时代,这是二者关系的新特点。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为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
面对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国际形势和国繁重而艰巨的现代化建设任务,同志多次强调要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他说:“我们现在总的形势是好的,但还面临着不少问题,既有忧也有外患,切不可掉以轻心。”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的强烈的时代意识的体现。
为什么一定要实施对外开放
实施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就把恢复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作为一项重要政策,并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平等互利”、“洋为中用”等方针、原则作为指导,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总的来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经济发展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束缚,对外经济关系围很窄。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对外开放的政策,明确地向全党提出了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问题。1984年12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一定要充分利用国和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和国外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建设和发展对外关系两套本领”。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国外的经验,为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一项很有远见的战略决策。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用耕地面积少,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民生活还不富裕,实行对外开放,才能极提高生产力水平,国家才能昌盛。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中国不是孤岛,它屹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实行对外开放,把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联系起来,利用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的有利条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曾经指出,我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做生意,但是,在中华人民国成立之初,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了经济封锁,企图从经济上扼杀新中国。那时,我国只好同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发生经济往来,从联引进156项成套设备,打下了工业发展的基础,后来由于联单方面撕毁合同,使我国不得不完全依靠自己力量,自力更生地进行经济建设。同时,我国在指导思想上犯“左”倾错误,加上十年文化大革命,执行自力更生政策,自我封闭起来,实行锁国政策。
正是上述国际和国原因,在经济技术方面拉开了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一些原来在经济技术上不如我国的国家也超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