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PPT课件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PPT
这篇课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
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 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
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
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 喜爱之情。
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你又体会到了什 么?
9/20/2016
A、从“味、色、声”上体会到除夕真热 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 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 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 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 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B、从人们的活动中体会到除夕热闹。 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 团圆饭、放鞭炮、守岁等活动 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9/20/2016
思考1: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 线索的?
提示:散文记叙线索一般为时间或 事件过程。
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 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 索 )。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6):写人们从腊八开始准 备过年的情形 第二部分(7--12 节):写除夕、正月初 一及元宵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13节):春节结束
. 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 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 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 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 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 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 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 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 者就更多。
时间
风俗习惯
感受{用词概 括}
腊月初旬到二十三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杂拌、买爆竹、 买各种玩意儿
腊月二十三 除夕 初一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人教版六下语文6.《北京的春节》PPT课件
年画 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 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 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民间流传新年除夕之夜是老鼠娶亲的吉日良辰, 人们要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间,算是送给鼠 新郎的礼物,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有些老奶 奶在临睡前常逗孩子说:“快把鞋藏好,别让 老鼠偷走当花轿了。"此话即源于此。因此, 年画《老鼠娶亲》特别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扫 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 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 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 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 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 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 暗沟。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 新的祈求。
老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
庆春,字舍予,满族,中国 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 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 “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 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 子》《四世同堂》,话剧 《龙须沟》《茶馆》等。长
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 第一部作品。
。
春节习俗是我国最大的 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 都更受到人们,由此也形 成普遍重视了一套完整的 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 一为春节,俗称“过年”。 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 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 代的春节称:“元日”、 “元旦”。辛亥革命后, 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
猜谜语
挂灯笼,贴对联 舞狮子,敲锣鼓 (猜一个节日)
锣 鼓 喧 天 辞 旧 岁
爆 竹 声 中 迎 新 春
歌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 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PPT精品课件
北京的春节 —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的字音词义。
2、完成《学习与评价》中课文语 段阅读(第18页).
3、完成《学习与评价》中散文阅 读《老北京的小胡同》。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51关于学习或励志的名言警句 Nhomakorabea1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徒叹奈何了。出自(宋)岳飞《满江红》。
12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时间像江河东流入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悲伤、后悔。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2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意思是: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放任自流。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引•朱熹小简》
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领会了。出自《三国志•魏书》。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意思是:读书多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意思是:没有才,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不能成大才。出自6(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
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 《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 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 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 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 《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 《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 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 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 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 “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尽。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北京的春节PPT课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11页/共46页
问题一: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 时间(腊月——元宵节)
提示:散文记叙线索一 般为时间或事件过程。
第12页/共46页
问题二:文中描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把老 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腊月初旬 正年初一
腊八
除夕
小年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26页/共46页
买杂拌儿 买爆竹
麦芽糖
第27页/共46页
江米糖
通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 你留下什么印象。
团 圆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28页/共46页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文章小结
通过对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的描写,反 映了北京市民生活与风尚。
第29页/共46页
结构梳理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第32页/共46页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第33页/共46页
随堂练习
1.在带点字恰当的读音下面打“√”。
√ 间断(. jiān jiàn) . √ 万象更新(ɡēnɡ ɡènɡ)
状元成才路
. √ 差不多(chā状元成才路 chà) √ 正月(. zhēnɡ zhènɡ)
正月初六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正月十九
正月十五
第13页/共46页
再读课文,说说作者详细描写了哪些日 子呢?这些日子各有什么特色呢?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腊八
状元成才路
除夕
正年初一状元成才路
正月十五
第14页/共46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6 北京的春节PPT、优质教学课件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俗语。 说明了腊七腊八是一年中最
冷的时候,北京的春节也就是从最 冷的时候开始的。
“农业展览会”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 种干果熬成的。
打比方 说明了在腊八粥里有各种各样 的米和豆以及干果,种类之多。
色如翡翠
腊 八 蒜
“色味双 美”
醋有辣味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过渡句 说明了接下来是写大人们准备
③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 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 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 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 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 ,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 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 竹、口琴等。
④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 、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 万象更新的气象。
⑤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
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 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 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 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喜欢。
⑥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 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 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 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 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二、佳作共赏 这次习作要求大家写生活中相互关心令人感动之事,写出真情实 感,并 且注意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看到好文章或精彩片断 的同学请 举手,或者自荐。 1、请写得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或习作片断,其他学生认真 听,适 当做笔记。学生自评。 2、听了这篇作文,你最欣赏的是什么?有没有写出真情实感? 哪些情 节描写得比较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学生评点,教师总结。
问题2:在除夕夜,在外边做事的 人要怎么办?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说。
“万不得已” “必定” 可以看出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
六年级语文下册6北京的春节PPT课件
作家简介:
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1918年夏天, 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 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 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 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 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 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 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 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猜谜语
挂灯笼,贴对联 舞狮子,敲锣鼓 (猜一个节日)
锣 鼓 喧 天 辞 旧 岁
爆 竹 声 中 迎 新 春
老舍(1899~1966)原
名舒庆春,字舍予,满 族,中国现代小说家、 戏剧家、著名作家,因 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 艺术家”称号。主要作 品有:长篇小说《骆驼 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龙须沟》《茶馆 》等。作品收在《老舍 文集》里。
思考:“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 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 到些自由。”这句话有何含义?
一是通过对比说明旧社 会的女人们平时没有自由 ; 二是说明新社会元宵节 的热闹非凡。
主旨
作者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 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 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 喜爱。
思考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元宵上市,春节又一 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 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 ;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 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 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 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 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 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
思考1: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PPT课件.ppt
小孩子们:买杂拌、买爆竹、买各 种玩意、吃糖、穿新衣、逛庙会买玩具。
再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给 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பைடு நூலகம்?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细读课文:
说说本文作者都写了哪些风俗习 惯?
说说你家乡的 春节习俗。
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的字音词义。 2.继续学习课文。
2.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本文的重要日子有:腊 八、二十三小年、除夕、大 年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 五、正月十九。重点写了高 潮和开始即腊八、除夕、正 月十五。
3.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文章按时间顺序写的(腊八、 二十三小年、除夕、大年初一、 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 九)。
本文怎样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呢?
猜谜语
挂灯笼,贴对联 舞狮子,敲锣鼓 (猜一个节日)
锣
爆
鼓
竹
喧
声
天
中
辞
迎
旧
新
岁
春
老舍
整体感知:
1.北京的春节从那一天开始, 到那一天结束?
2.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 些?
3.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 的?
读课文回答问题:
1.北京的春节是从那一 天开始?到那一天结束?
(腊月初旬开始,正月 十九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神祭祖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 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思考4:元宵节美在何处呢?
美在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 炽而美丽。
思考5:作家抓住一个“灯”字做足了文章,请问 他是从哪些方面写灯的? 作家抓住一个“灯”字做文章。围绕“灯”, 先写“灯展”,再写“观灯”。写灯展,先写哪些 地方有灯: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 再写灯的用材:有名的老店的灯常常有几百盏,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 是纱灯” 。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 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
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
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
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 神 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 “九天东
年画 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 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 “门神”。民间流传新年除夕之夜是老鼠娶亲的吉日良辰,人们 要 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间,算是送给鼠新郎的礼物,以祈求来年 五谷丰登。有些老奶奶在临睡前常逗孩子说:“快把鞋藏好,别 让老鼠偷走当花轿了。"此话即源于此。因此,年画《老鼠娶亲》 特别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生于北京。老舍一生创作了
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如小说《四世同堂》《骆驼
祥子》、话剧《龙须沟》
《茶馆》等,曾被授予“人民
艺术家称号”
研读《北京的春节》
思考1: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 提示:散文记叙线索一般为时间或事件过程。 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线索 (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索)。
课文层次
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 护
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 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 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
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 王
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 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 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 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 大帝 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 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 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春联 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 形桃木板。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 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 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 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 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 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 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 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 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本文的重要日子有:腊月初、腊八、二十三 小年、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重点写了高潮和开始即腊八、除夕、 正月十五。
本文怎样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呢?
小孩子们:买杂拌、买爆竹、买各
种玩意、吃糖、穿新衣、逛庙会买玩具。
思考3:作者如何将叙事与风俗的介绍穿插进 行的?
第一部分(1--7节):描述北京市民在腊月准备过春 节的情况。 第二部分(8--11节):描述北京市民除夕,元旦, 年初过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12--13节):描写北京市民过元宵节的情 况。
第四部分(14节):春节过完后,人们又开始新的忙 碌。
思考2: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孩子们准备过年 新年的“彩排” 除夕以前 除夕 元旦光景 初六开张 元宵节(春节的高潮)
拜年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 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 一 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 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 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扫 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 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 年终 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 前扫 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 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 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 求。
思考6:“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句在这里 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上文,揭示这几段文字的中 心意思,流露出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
主旨
通过对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的描写, 反映了北京市民生活与风尚。
说说你家乡的 春节习俗。
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的字音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完附Biblioteka 春节习俗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 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 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 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 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语文A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七单元
北 京 的 春 节
歌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 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
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
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作者介绍
老舍(l899—1966),满 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