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语文教育
冷思考
尊敬的窦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在开始我们今天的交流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台湾作家张文亮先生的一首小诗: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把这蜗牛当做我们的语文教育】
我不能走得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语文教育现状】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无法沉潜的我们】
蜗牛用很抱歉的眼神看着我,
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我们焦躁着、抓狂着】
蜗牛受了伤,他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这是语文,是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困境】
真奇怪,
上帝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好在没有停止思考】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没有人能帮你】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都不管了,我还管什么?【想放弃】
让蜗牛在前面爬,我在后面生闷气。【但没放
弃】
咦?我闻到了花香,
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星斗!【坚守之后,我们得到回报】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这需要智慧和勇气】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在成就语文,更在成就自己】
看看这首诗,我们知道蜗牛是慢的,慢得让牵蜗牛的人直发火,生闷气,甚至还动了手,可最终由于自己的角度的转换,居然发现跟着蜗牛的节拍感到了微风,听到了虫鸣鸟叫,看到了满天星斗,有了从来没有过的细腻的美好的体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习惯性地想到了我们的语文教育。语文教育的发展慢不慢?慢!——这么多年热热闹闹的改革、实践、反思,再改革,再实践,再反思,我们的语文仿佛还徘徊在昨天。看看我们的课堂,绝大多数依然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显神通”;我们的教师多是用着现成的教案做着“传声筒”;我们的孩子依然被作业包围,依然害怕作文,依然被困在几十平方的教室里从书本到书本。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交流平台的增多,因为开放程度的加大,教师表达展示的机会多了;由于国家的重视,教师地位的提升,教育的前景比任何时候都乐观。——我们绩效工资有了,社会地位提升了,我们有那么多的教育大家出现在一线,出现在我们身边。
发展缓慢的语文教育,面临着这么好的时代和机会,我们该怎样走呢?是催着蜗牛往前赶呢?还是随着蜗牛的步伐慢慢走呢?
我们不妨先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需要“散步”的从容与耐心
1.课改的境遇告诉我们发展需要时间
课程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全面素质、深厚底蕴上的准备是
各项改革走向成功的关键力量。课程改革的理念设计好不好,好!专家指导够不够,够!实施推广稳不稳,稳!但课改当前的境遇是不容乐观。
①教师的素质尚需提高。
教师深陷“职业式”的工作之中,专业发展现状堪忧。拿我们最熟悉的教学流程来说。我们都知道一般流程是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从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角度思考,备课应该是最最需要下功夫去做深、做细的功夫活,花在上面的时间也应该是最多的。但现实并非如此,我们都可以很清楚地估算出我们在各个环节上花去的时间。改作业、上课、考试、阅卷、分析已经花去了我们不少的时间,备课花的时间更多。可主要是用在抄写教案上(抄别人的现成的教案)。抄教案于专业成长无益,于改进教学无益,是一种需要很少智力投入,也很少有智慧产出的行为。我以为,这样的教学整个流程我们只是在完成人人规定的职业式的工作,而非专业式发展。这样的职业生活,教师的素质怎么提升?【例:电子有效备课的扭曲——不抄教案了,从网上共享,反而比以往少了些印象】
②应试的疙瘩没有解开。
尽管我们一再提倡素质教育,谈论应试教育(注意,不是“应试”)的危害,但应试教育的观念已经
渗入我们的血液和管理的体制之中。于是,应试的阴影也制约着学校,制约着教师,制约着我们的语文课堂。因为考试是硬指标,看得见,摸得着。于是,课堂教学只为掌握课文知识点,教孩子背范文应付考试,练习卷做了一张又一张。于是,我们就渐渐忽略了考到的只是培养目标里最基础的“知识与一部分能力”,至于这是否会伤害过程体验与方法获得,是否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态度,是否会影响孩子人生的价值取向,我们便渐渐淡忘。【例:课改一轮之后的调研结果——综合实践活动不上,提前两个月进入复习,为的是考试成绩】
③浮躁的心态亟待平静。
【案例一】调查资料:(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情况。
(1)对当代优秀文学了解不多,能写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长篇小说《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没有一人;能写出近几年最畅销散文作品《文化苦旅》作者的也只有12人,仅占被调查对象的11%。
(2)对当代知名作家和诗人知之甚少,要求写出5位当代知名作家
的代表作或成名作,能写出王蒙的,8%;能写出刘心武的,13%;能写出舒婷的,16%;能写出雷抒雁的,2%;约有20%的人把贾平凹的代表作写成《废都》。
(3)对优秀青少年读物缺乏了解。要求写出《花季·雨季》(郁秀)、《好玩十四五》(朱星辰)、《真心英雄》(刘天天)的作者,绝大多数交了白卷。对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写的长篇小说《男生贾里》也无一人知晓。
(4)对一些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的当今名牌期刊如《读者》、《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留意不多。
【案例二】“论文抄袭现象”——231篇文章,78篇有着不同程度的抄袭,还不包括我没发现的。
从两个案例中我们应该能看出些什么。个中原因自然很复杂,但社会的浮躁之气对教师群体的深刻影响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对物质的过度渴求会在本质上改变了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同和职业投入。现在实施绩效工资,情况能否有所改变呢?我个人不大乐观。因为我们已经能隐隐听到这样的声音:公务员凭什么这个津贴那个津贴拿这么多?为什么两地之间的差别那么大?人在物质上的需求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在新的物质高度上,我们还会有更高的期待。所以,骨子里的躁气还远不是加点工资就能消除的。(跟那些动辄几万一个月的白领相比,和国企高管相比,我们的工资水平算什么呀——这一想就坏了,工资白加了!)教师队伍不稳定会严重制约语文教育的发展之路。
我们身在一线的教师不难发现,制约改革推进的根本原因在教师的素质跟不上,队伍不稳定。课改中的什么意义建构、什么合作探究、什么自主开放、什么综合实践,这些东西不是弄几个培训就能解决得了的。从理解到接受,再从实践到产出,都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因此,语文教育的发展之路注定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例:教师的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方块字便不是一日之功】
2.语文的文化性格需要我们慢慢前行
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来自于它历史沉淀和文化渊源的独特性格,这就需要我们长期浸染在里边,感受语言文字的音、形,感受文学作品的精致、灵动,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对母语的认同感,形成辨识、欣赏母语的能力、兴趣,进而让中国的、普世的价值观渐渐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