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球在这儿,开弟。”那人打了一下。他们穿过草地往远处走去。我贴紧栅栏, 瞧着他们走开。
“听听,你哼哼得多难听。” 勒斯特说。
余华:在这里,福克纳开门见山地告ຫໍສະໝຸດ Baidu了自 己,他接下去要描述的是一个空白的灵魂, 在这灵
魂上面没有任何杂质,只有几道深浅不一的 皱纹,有时候会像湖水一样波动起来。
于是在很多年以后,也就是福克纳离开人世 之后,我有幸读到了这部伟大的作品中译本,
时间跨越了从19世纪初到二战后的百年历史。 据统计,世系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600多个, 其中一半是镇上与附近种植园的白人,大约 有100个黑人,此外还有乡村的白人农民和少 数印第安人。他们隶属于社会各阶层,在诸 多小说中交替出现。
每一部书既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又是整个世 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美国南方有几个 庄园主世家兴衰史的描写,反映了美国南方 社会历史的变迁、各阶层人物的命运沉浮, 揭示了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冲突,既写美国 南方社会的典型特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又对现代人类的精神危机、普遍命运给予了 充分的关注,在世界文学史上树起了不朽的 古碑。
为什么选择白痴讲述这个故事?
透过栅栏,穿过攀绕的花枝的空档,我看见他们在打球。他们朝插着小旗的地方 走过来,我顺着栅栏朝前走。勒斯特在那棵开花的树旁草地里找东西。他们把小 旗拔出来,打球了。接着他们又把小旗插回去,来到高地上,这人打了一下,另 外那人也打了一下。他们接着朝前走,我也顺着栅栏朝前走。勒斯特离开了那棵 开花的树,我们沿着栅栏一起走,这时候他们站住了,我们也站住了。我透过栅 栏张望,勒斯特在草丛里找东西。
2 《喧哗与骚动》的空间
并置结构 是指在文本中并列的置放哪些游离于叙述过
程之外的各种意象和暗示、象征和联系,使 它们在文本中取得连续的参照和前后的参照, 从而结成一个整体;换言之,并置就是词的 组合,就是对意象和短语的空间编织。
雄狮纵身跃起。羽箭在空中飞鸣。这一瞬间, 犹如电影中的定格一样,呈现出一个绝对的 时间。卡尔维诺把它称为时间零。这一瞬间 以后,存在着两种可能性:狮子可能张开血 盆大口,咬断猎手的喉管,吞噬他的血肉; 也可能羽箭射个正着,狮子挣扎一番,一命 呜呼。但那都是发生于时间零之后的事件, 也就是说,进入了时间一、时间二、时间三。 至于狮子跃起与利箭射出以前,那都是发生 于时间零以前,即时间负一,时间负二、时
作品(二)1929-1942
1929年出版第三部小说《沙多里斯》——《坟墓里的旗帜》1972年 1929年《喧哗与骚动》 《我弥留之际》 1931年出版了《圣殿》 1932年出版《八月之光》 1935年出版《标塔》 1936年出版了《押沙龙,押沙龙!》 1938年出版了《没有被征服的人》 1939年出版了《野棕榈》 1940年出版了《村子》 1942年出版了《去吧,摩西》 在此期间,福克纳还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诗集等作品。
第三章是《1928年4月6日》,即“杰生的部分”。杰生是凯蒂的大弟弟, 和昆丁相反,他是从“恨”的角度来讲述凯蒂以及她的私生子小昆丁的。
最后一章是《1928年4月8日》,这是从“全知全能”的作者角度观察与 叙述出来的唯一的一章,但因该章主要人物是黑女佣迪尔西,所以被称 为“迪尔西的部分”。迪尔西虽然没有文化,但是深明事理,知道建筑 在罪恶之上的富贵荣华必定如过眼烟云。她像一位睿智的历史老人那样 引用《圣经》里的话说:“我看见了始,我看见了终。”顽强地生存在 美国土地上的终究是普通的劳动者。
作品(三)
福克纳后期的重要作品有: 《修女安魂曲》(1951) 《一个寓言》(1954) 《小镇》(1957) 《大宅》(1959) 其中《小镇》 、《大宅》与《村子》构成
“斯诺普斯三部曲”。
三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主要 围绕这个县首府杰弗森镇及其郊区的若干家 族几代人的故事展开。
刘易斯:“把南方从多愁善感的女人的眼泪 中解放了出来。”
小说的主题:“失落的天真”的故事
“女儿凯蒂可以说是全书的中心,虽然没有以她的观点为中 心的单独的一章,但书中一切人物的所作所为都与她息息相 关。物极必反,从古板高傲、规矩极多的旧世家里偏偏会出 现浪荡的子女。用一位外国批评家的话来说,是:‘太多的 责任导致了不负责任。’凯蒂从‘南方淑女’的规约下冲出 来。走过了头,成了一个轻佻放荡的女子。她与男子幽会, 有了身孕,不得不与另一男子结婚。婚后丈夫发现隐情,抛 弃了她。她只得把私生女寄养在母亲家,自己到大城市去闯 荡”,所以福克纳说:这本小说是“两个堕落的女人,凯蒂 和她的女儿的一出悲剧”
首先,他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法,让三兄 弟即班吉、昆丁与杰生各自讲一遍自己的故 事,随后又自己用“全能角度”,以迪尔西 为主线讲剩下的故事。
《喧哗与骚动》共分四章,前三章分别是 “班吉的部分”、“昆丁的部分”、“杰生 的部分”,都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第四章是 “迪尔西的部分”,以黑人女仆迪尔西为主 线,采用第三人称叙事。
菲力浦扬:我们起初本来笑嘻嘻的,对全世 界全人类都有好感。我们觉得自己像个天真 纯洁简单的男孩子,迫切,充满了希望。但 是我们到外面的世界里,不知道怎么一来, 我们在路上被打倒了,从此以后,我们很难 把自己拼起来,回复原状。
《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
南方的传统是逼压在福克纳心头的存在,难 以抗拒的强烈,不能忍受却又无可逃避。
李文俊:
福克纳之所以如此频繁地表现意识流,除了 他认为这样直接向读者提供生活的片断能更 加接近真实之外,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
这就是:服从刻画特殊人物的需要。前三章 的叙述者都是心智不健全的人。班吉是个白 痴,他的思想如果有逻辑、有理性反倒是不 真实、不合逻辑的。
“精神分裂就成了失去历史感的一个强烈
福克纳手绘 约克纳帕塔法县地图
四 《喧嚣与骚动》
是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 作品。
书名典出莎士比亚的悲 剧《麦克白》第五幕第 五场麦克白的一段著名 的台词:“人生如痴人 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 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嚣与骚动》被称为“意 识流”的三大杰作之一
另两部是: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第七节 福克纳
一 生平
威廉·福克纳(1897— 1962)是美国最主要的 小说家之一,也是20世 纪西方意识流的代表作 家之一。
1949年他荣获诺贝尔 文学奖。1962年因心脏 病发作逝世。
二 作品(一)
1924年,他出版了诗集 《大理石牧神》
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说 《士兵的报酬》
1927年出版第二部小说 《蚊群》
一个家族温暖消逝,自尊和体谅荡然无存的 描绘
艾泰勒: 福克纳的大主题,同福楼拜和普鲁 斯特的主题一样,是消极的受难,受害者或 毁于社会或毁于自身内部的阴暗势力。福克 纳是国际小说流派的伟大楷模之一,这一流 派一个多世纪以来已经把亚里士多德的关于 悲剧是行动而不是品质的教条给颠倒了过来。
五《喧哗与骚动》艺术成就
小说的内容:《喧哗与骚动》的第一章是《1928年4月7日》,称
为“班吉的部分”,是33岁白痴班吉的意识流动,来写凯蒂的童年以及 1928年康普生家的颓败。
第二章是《1910年6月2日》,为“昆丁的部分”,通过当时是哈佛大学 学生的大哥昆丁的所见所闻所忆与所思,写凯蒂的轻佻与匆匆出嫁。妹 妹的堕落更使他无意留恋人间。他的叙述是没有结尾的,因为就在这一 天他投河自尽了。
认识了一个伟大的白痴——班吉
班吉所有的思绪都和感觉、嗅觉、饮食、睡 眠和声音的调子有关。过去和现在交融在他 心中,他从不沉思,从不计划——他只会感 受。
1具体性和原初性 按巴雷特在《非理性的人》中的说法, “福克纳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透明的、 密实的和非理性的世界”。
2、用白痴表现的意识流程
而集中的表现,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时间和 身份。”
“我的理论,即时间乃是一种流动状态,除 在个人身上有短暂的体现外,再无其它形式 的存在。所谓‘本来’,其实是没有的—— 只有‘眼前’”。
3 、白痴叙事的深层内涵
“人生就是一篇荒唐的故事,由白痴讲述, 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认为所有的精神疾病都是人类体验自我 和世界的可能性表现,正是那些患者达到了 我们具有的潜在可能性的极端。患者达到了 这样一个极端以后,便经历了我们每一个人 都有可能经历的东西,但他们反而被隔绝了, 被叫做精神失常的人,因为他们在现实世界 里无法正常的生活下去。
“听听,你哼哼得多难听。” 勒斯特说。
余华:在这里,福克纳开门见山地告ຫໍສະໝຸດ Baidu了自 己,他接下去要描述的是一个空白的灵魂, 在这灵
魂上面没有任何杂质,只有几道深浅不一的 皱纹,有时候会像湖水一样波动起来。
于是在很多年以后,也就是福克纳离开人世 之后,我有幸读到了这部伟大的作品中译本,
时间跨越了从19世纪初到二战后的百年历史。 据统计,世系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600多个, 其中一半是镇上与附近种植园的白人,大约 有100个黑人,此外还有乡村的白人农民和少 数印第安人。他们隶属于社会各阶层,在诸 多小说中交替出现。
每一部书既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又是整个世 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美国南方有几个 庄园主世家兴衰史的描写,反映了美国南方 社会历史的变迁、各阶层人物的命运沉浮, 揭示了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冲突,既写美国 南方社会的典型特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又对现代人类的精神危机、普遍命运给予了 充分的关注,在世界文学史上树起了不朽的 古碑。
为什么选择白痴讲述这个故事?
透过栅栏,穿过攀绕的花枝的空档,我看见他们在打球。他们朝插着小旗的地方 走过来,我顺着栅栏朝前走。勒斯特在那棵开花的树旁草地里找东西。他们把小 旗拔出来,打球了。接着他们又把小旗插回去,来到高地上,这人打了一下,另 外那人也打了一下。他们接着朝前走,我也顺着栅栏朝前走。勒斯特离开了那棵 开花的树,我们沿着栅栏一起走,这时候他们站住了,我们也站住了。我透过栅 栏张望,勒斯特在草丛里找东西。
2 《喧哗与骚动》的空间
并置结构 是指在文本中并列的置放哪些游离于叙述过
程之外的各种意象和暗示、象征和联系,使 它们在文本中取得连续的参照和前后的参照, 从而结成一个整体;换言之,并置就是词的 组合,就是对意象和短语的空间编织。
雄狮纵身跃起。羽箭在空中飞鸣。这一瞬间, 犹如电影中的定格一样,呈现出一个绝对的 时间。卡尔维诺把它称为时间零。这一瞬间 以后,存在着两种可能性:狮子可能张开血 盆大口,咬断猎手的喉管,吞噬他的血肉; 也可能羽箭射个正着,狮子挣扎一番,一命 呜呼。但那都是发生于时间零之后的事件, 也就是说,进入了时间一、时间二、时间三。 至于狮子跃起与利箭射出以前,那都是发生 于时间零以前,即时间负一,时间负二、时
作品(二)1929-1942
1929年出版第三部小说《沙多里斯》——《坟墓里的旗帜》1972年 1929年《喧哗与骚动》 《我弥留之际》 1931年出版了《圣殿》 1932年出版《八月之光》 1935年出版《标塔》 1936年出版了《押沙龙,押沙龙!》 1938年出版了《没有被征服的人》 1939年出版了《野棕榈》 1940年出版了《村子》 1942年出版了《去吧,摩西》 在此期间,福克纳还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诗集等作品。
第三章是《1928年4月6日》,即“杰生的部分”。杰生是凯蒂的大弟弟, 和昆丁相反,他是从“恨”的角度来讲述凯蒂以及她的私生子小昆丁的。
最后一章是《1928年4月8日》,这是从“全知全能”的作者角度观察与 叙述出来的唯一的一章,但因该章主要人物是黑女佣迪尔西,所以被称 为“迪尔西的部分”。迪尔西虽然没有文化,但是深明事理,知道建筑 在罪恶之上的富贵荣华必定如过眼烟云。她像一位睿智的历史老人那样 引用《圣经》里的话说:“我看见了始,我看见了终。”顽强地生存在 美国土地上的终究是普通的劳动者。
作品(三)
福克纳后期的重要作品有: 《修女安魂曲》(1951) 《一个寓言》(1954) 《小镇》(1957) 《大宅》(1959) 其中《小镇》 、《大宅》与《村子》构成
“斯诺普斯三部曲”。
三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主要 围绕这个县首府杰弗森镇及其郊区的若干家 族几代人的故事展开。
刘易斯:“把南方从多愁善感的女人的眼泪 中解放了出来。”
小说的主题:“失落的天真”的故事
“女儿凯蒂可以说是全书的中心,虽然没有以她的观点为中 心的单独的一章,但书中一切人物的所作所为都与她息息相 关。物极必反,从古板高傲、规矩极多的旧世家里偏偏会出 现浪荡的子女。用一位外国批评家的话来说,是:‘太多的 责任导致了不负责任。’凯蒂从‘南方淑女’的规约下冲出 来。走过了头,成了一个轻佻放荡的女子。她与男子幽会, 有了身孕,不得不与另一男子结婚。婚后丈夫发现隐情,抛 弃了她。她只得把私生女寄养在母亲家,自己到大城市去闯 荡”,所以福克纳说:这本小说是“两个堕落的女人,凯蒂 和她的女儿的一出悲剧”
首先,他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法,让三兄 弟即班吉、昆丁与杰生各自讲一遍自己的故 事,随后又自己用“全能角度”,以迪尔西 为主线讲剩下的故事。
《喧哗与骚动》共分四章,前三章分别是 “班吉的部分”、“昆丁的部分”、“杰生 的部分”,都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第四章是 “迪尔西的部分”,以黑人女仆迪尔西为主 线,采用第三人称叙事。
菲力浦扬:我们起初本来笑嘻嘻的,对全世 界全人类都有好感。我们觉得自己像个天真 纯洁简单的男孩子,迫切,充满了希望。但 是我们到外面的世界里,不知道怎么一来, 我们在路上被打倒了,从此以后,我们很难 把自己拼起来,回复原状。
《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
南方的传统是逼压在福克纳心头的存在,难 以抗拒的强烈,不能忍受却又无可逃避。
李文俊:
福克纳之所以如此频繁地表现意识流,除了 他认为这样直接向读者提供生活的片断能更 加接近真实之外,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
这就是:服从刻画特殊人物的需要。前三章 的叙述者都是心智不健全的人。班吉是个白 痴,他的思想如果有逻辑、有理性反倒是不 真实、不合逻辑的。
“精神分裂就成了失去历史感的一个强烈
福克纳手绘 约克纳帕塔法县地图
四 《喧嚣与骚动》
是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 作品。
书名典出莎士比亚的悲 剧《麦克白》第五幕第 五场麦克白的一段著名 的台词:“人生如痴人 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 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嚣与骚动》被称为“意 识流”的三大杰作之一
另两部是: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第七节 福克纳
一 生平
威廉·福克纳(1897— 1962)是美国最主要的 小说家之一,也是20世 纪西方意识流的代表作 家之一。
1949年他荣获诺贝尔 文学奖。1962年因心脏 病发作逝世。
二 作品(一)
1924年,他出版了诗集 《大理石牧神》
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说 《士兵的报酬》
1927年出版第二部小说 《蚊群》
一个家族温暖消逝,自尊和体谅荡然无存的 描绘
艾泰勒: 福克纳的大主题,同福楼拜和普鲁 斯特的主题一样,是消极的受难,受害者或 毁于社会或毁于自身内部的阴暗势力。福克 纳是国际小说流派的伟大楷模之一,这一流 派一个多世纪以来已经把亚里士多德的关于 悲剧是行动而不是品质的教条给颠倒了过来。
五《喧哗与骚动》艺术成就
小说的内容:《喧哗与骚动》的第一章是《1928年4月7日》,称
为“班吉的部分”,是33岁白痴班吉的意识流动,来写凯蒂的童年以及 1928年康普生家的颓败。
第二章是《1910年6月2日》,为“昆丁的部分”,通过当时是哈佛大学 学生的大哥昆丁的所见所闻所忆与所思,写凯蒂的轻佻与匆匆出嫁。妹 妹的堕落更使他无意留恋人间。他的叙述是没有结尾的,因为就在这一 天他投河自尽了。
认识了一个伟大的白痴——班吉
班吉所有的思绪都和感觉、嗅觉、饮食、睡 眠和声音的调子有关。过去和现在交融在他 心中,他从不沉思,从不计划——他只会感 受。
1具体性和原初性 按巴雷特在《非理性的人》中的说法, “福克纳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透明的、 密实的和非理性的世界”。
2、用白痴表现的意识流程
而集中的表现,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时间和 身份。”
“我的理论,即时间乃是一种流动状态,除 在个人身上有短暂的体现外,再无其它形式 的存在。所谓‘本来’,其实是没有的—— 只有‘眼前’”。
3 、白痴叙事的深层内涵
“人生就是一篇荒唐的故事,由白痴讲述, 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认为所有的精神疾病都是人类体验自我 和世界的可能性表现,正是那些患者达到了 我们具有的潜在可能性的极端。患者达到了 这样一个极端以后,便经历了我们每一个人 都有可能经历的东西,但他们反而被隔绝了, 被叫做精神失常的人,因为他们在现实世界 里无法正常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