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

合集下载

第斯多惠的教师学习思想对教师培训的启示

第斯多惠的教师学习思想对教师培训的启示
关键词 第斯 多惠 教师学 习 教 师培训
阿道 尔 夫 ・ 第斯多惠( 1 7 9 0 — 1 8 6 6 ) 是 1 9世 纪 德
身不能使人成为一个 出色的教师或教育家。经验和 思考 、 理论 和实 践 、 天 资和 有 目的 的 培养 , 只有
把 这 些 有 机结 合 起 来 才 能培 养 出 出色 的教 师 和 教 育 家 … …教 师 学 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 理 解 教 育 学 必 须 和 教 育 实 践 中的亲 自观察 紧 密联 系在 一 起 。谁 的观 察力 敏 锐 , 谁就 会永 葆青 春 。谁 在孩 子 当中天 天有机 会 观察 到
习来 促 进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的基 本 前 提 是 必 须关 注 教
师 学 习 的有 效性 , 而有 效 的教 师 学 习则 以重 视 教 师
目标 来 参 与 培 训 活 动 的 教 师无 不 是 带 着 教 育教 学 实践 的问题 与 困惑 来 到培训 现场 。这些 具有 积极 的 自我 反 思 能 力 的参 训 教 师 寄 希望 于 自己在 教 育 教 学 中所 遇 到 的 问题 能 引 发 培训 者 与 其他 参 与 培 训
献 。在 这本 著作 中 , 第 斯 多惠关 于教 师 的社会 地位 、 教 师 的使命 、 教师 的素质 、 教 师 的学 习 、 教 师 的培养 等 方面 的论 述 对 当代 教 师教 育 改革 、 提 升教 师 培养 质量 、 实 现 教 师专 业 发 展 有 许 多 借 鉴 意 义 , 特别 是 其关于“ 教 师学 习 ” 的重 要 思 想 对 我 国正 在 全 面 推 进 与实 施 的教师 培训工 作具 有重 要 的启示 。
育教 学 问题为 学 习的 中心与 方 向。“ 情境 性 ” 是 指教

第斯多惠教师教育观

第斯多惠教师教育观

第斯多惠的教师教育观一、论教师的使命:实现全人类的教育理想(一)为全人类的进步而忘我牺牲虽然德国对教育十分重视,但当时德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温顺虔信的顺民和对外侵略的士兵,带有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倾向及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针对这一现象,第斯多惠认为教师应培养具有人道和博爱精神的人,这样的人能为了人类的幸福和利益而牺牲自我。

他主张把热爱祖国与热爱全人类结合起来,他说:“爱国主义与用轻视或仇恨来侮辱异族人毫无共同之点”。

在他看来,民族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类的废墟上,在人们身上爱人类精神与爱祖国精神应当密切结合起来培养,德国学校培养出来的不应是“真正的普鲁士”,而应是人和公民!他向教育家及教师们强调说: “你要说、要想: 人是我的名字,德国人是我的绰号”。

(二)为真正的国民教育而斗争第斯多惠坚决反对封建教育势力和教会残酷的思想统治,他一生致力于国民教育事业,提出了一个民主教育大纲!第斯多惠对当时德国劳苦大众缺乏教育的现状十分同情!他曾义愤填膺地写道:“几百万人生活在那里……他们悲惨地缺乏最基本的意识和住所,……大多数儿童在他们少年时期就被剥夺了受教育和培养的权利,而这种教育和培养对于健全身体和思想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第斯多惠从人道主义出发认为“所有人本来就是平等的和可以教育的; 教育必须以发展全面的"和谐一致的人格为目的; 教育必须是着眼于一切人的。

”因而他坚决反对封建专制教育,认为等级教育使广大劳苦大众的子女无法受到较高程度的教育!为了改变教育的现实,必须提高国民素质"$第斯多惠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强烈要求改革德国的等级学校教育制度,坚决主张设立统一学校,向一切儿童,不论其父母属于哪个阶层,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和宗教信仰,提供普通的教育。

”“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进步的政治态度,坚持教育的进步方向!反对德国教育的保守主义倾向,要从统治者权威下解脱出来,为真正的国民教育而斗争”。

第斯多惠的现代教育思想

第斯多惠的现代教育思想
育思想 应用 到 民 众学 校 和教 师 培养 中 去 :一 切 人
1 纪后 半 叶德 国 的教育 事业 影 响极 大 。他将 教 9世
育与人 的 自由 、解放 联 系 在 一 起 .是 真 正 的 民 众 学校 的倡 导 者 之一 。他 的影 响 远 远超 越 了 当时 德 国的边 界 ,甚 至这 种影 响今天还 能感 受得 到 。 速 发展 ,但封 建 势 力依 然 很 强 大 ,封 建 贵 族 阶 级 不 甘心 退 出历 史 舞 台 ,战 争 额 仍 ,与 此 同 时 ,无 产 阶级革命 运 动正 风 起 云 涌 。看 到 工人 阶级 被 剥

第 斯 多 惠 论教 育 的 目的
夺 了受教 育 的权 利 ,在 资本 主义制 度下 日益贫 困 ,
他认 为 ,一个 教 育 家 的任 务 就 是 通过 教 育来 减 轻
第斯 多 惠认 为 .基 础 教育 的 目的 ,应 该 是 促
进人格 的掷调 一致 和全 面 发 展 。他 认 为 ,基 础 教
人 民的贫 困 。 10 8 9年 ,第 斯 多 惠进 入 杜 平根 大 学 育应该 是一 种 普 通 教 育 。普通 教育 是 一 种超 越 社 学 习 ,1 1 8 1年 毕业 。1 1 8 7年他 以 《 世 界末 日》 会 短期需要 和 个 体 私利 而 进 行 的 一 种培 养 人 的 一 论 文 获哲 学博 士 学 位 。大 学 毕 业 后 ,第 斯 多 惠 开 般性 、普 遍 性 、基 础性 紊养 的教 育 ,是 对人 进 行 始从事 教育 工 作 。与 此 同 时进 行 了大量 的 著述 和 的一 种理 性 、适应 性 教育 。因此 ,第 斯 多 惠 认 为
国 民学 校教 育 的 改革 和 发 展 事 业 ,其 杰 出贡 献 对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最新版)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最新版)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一《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二《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三《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俄国近代教育制度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美国近代教育制度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日本近代教育制度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四《第斯多惠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五《第斯多惠教师教育思想初探》第斯多惠教师教育思想初探作者:冯静一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6期[摘要]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为德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第斯多惠对教师的要求,即教育适应自然、加强自我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善于组织教学这四方面,以期为我国当前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第斯多惠教师教育教育思想[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04-01 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

1813~1818年间,他任模范学校教师,长期从事师范教育工作的经历,使他对师范学校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方面产生了深刻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由他主编的《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第斯多惠详细阐述了自己有关教学改革和教师培养方面的见解,因此他又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如今,从这本书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来看,它不仅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成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教师的必读书籍。

第斯多惠对教师提出了以下四方面的要求:一、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儿童的天性第斯多惠接受了卢梭的教育观点——教育适应自然。

在他看来,每个儿童都具有自身的天资,教师应该利用其天资的发展规律予以激发。

因此,他要求教师细心观察儿童天资及其特点,因材施教。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有哪些第斯多惠主要教育思想第一:自动性原则第斯多惠认为,人生来具有各种能力如观察、感觉、思维、语言等。

人的天性中潜藏着渴求发展的特性,即自动性,它是个人发展和教育活动的主观条件。

但是,自动性没有明确的方向,内容空洞,人可以自动地趋向于善,也可以自动地趋向于恶。

教育的目的是使自动性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使人的自动性得到充分体现。

真善美的生活便是人发展的客观条件。

要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人,必须将自动性和真善美结合起来。

第二:自然适应性原则所谓自然,即指人的天性。

适应自然,就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教学要合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他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两个时期。

在这两个时期中,主动性和感受性是儿童最一般的智力表现形式。

14岁以前,儿童的主动性表现为身体上喜欢活动,精神上喜欢自由幻想,因此,要通过体操锻炼儿童的身体,借助故事、童话等发展儿童的想像。

儿童的感受性在幼年占优势,以后逐渐转向主动性。

幼年儿童的感受性表现为求知欲较强,渴求感性知识,教师应发展儿童的感觉,多让儿童观察事物。

14岁以后,儿童过渡到悟性阶段,身心发生了显著变化,产生了理想,记忆、思维、信念、意志等逐渐成熟,教师应以感性知识为基础,发展儿童的悟性。

适应自然也包括适应儿童的个性特点,促使其独特地发展。

另一种说法是第根据当时心理学发展的最新成就,把儿童心理分为三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6-9岁)发展记忆力阶段(9-14岁)悟性理性阶段(14岁以后) 第三:文化适应性原则要求教育要注意现代社会文化,反映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体现民族文化的特性。

第斯多惠指出,对自然和文化的适应必须协调一致,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文化适应性原则应服从自然适应性原则。

二者越一致,生活就越美好。

教育名言1.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根据他自己和别人的宝贵经验,他知道,通过你是什么样的人要比通过你知道什么,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效。

2.哪怕你用天使般的语言说话,拥有一切的聪明和知识,如果你不努力进修,即按照我们的定义,不努力为真和善服务的越来越自由的活动,那末你就始终是一种鸣锣和响钹,但决不会属于能“推动人类前进”的人们的行列。

第斯多惠教师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第斯多惠教师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践工作中才能更好地逐步提高 , 然后才能胜任更高的 职 务 。” 【 1 】 ( 筠 ’ 他 指出 , 要从 事教 师这 一 职业 就应 当先受 教 育 ,教 师 只 有 先受 教 育 才 能在 一 定 程度 上教 育别 人 。教 师 自 己受 了 多大程 度 的教 育 , 他 就 只 能在 多大 程度 上对 别 人发 生影 响 。如 果 教 师 自己 没有发 展 、 培 养和教育好 , 那 他 就 不 能发 展 、 培养 、 教 育 别 人 。他 举 例说 : “ 一个 人 一 贫如 洗 ,对别 人 决 不 可 能慷 慨 解 囊 。” 【 l ( 2 3 ‘ 正如没 有人 能把 自己所 没有 的东西给 予别 人 一样 , 谁 要 是 自 己还 没 有发 展 培 养教 育 好 。 他 就 不 能发 展培 养和 教 育别 人 。” 阁
康 卫 国/ 菏 泽 学院 , 硕士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教师教育 、 课程 教 学 论 研 究 等 工 作
广角 。 :
。 一

2 0 1 5
要 求 师范 生 都 应 当把 教师 职 业 看作 是 神 圣职 责 。 “ 谁 生— — 未来 的教 师创 造一切 学 习机 会 。其一 , 第斯 多 师范 生 必须钻 不 是为 了人 类的 自身缘 故去探 求 教 育事业 , 谁 就 不会 惠 认 为学 习和掌 握教 育科 学极 为重 要 , 教 育学 是 找 到这 种教 育事 业” 。 “ 有些人 把教 育事 业贬低 为唯 一 研 教 育学来 提高 自己的教 育能 力 。他指 出 , 的谋 生 手段 ,获取 财 富 的阶 梯 ,这 是难 以 令 人信 服 关于教 育和 教学 的规 律规 则 的科学 , 正确 的教 育理论
2 0 1 5 年第 6 期

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思想

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思想

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思想第斯多惠(Friendrich Adolf Wilhelm Diesterweg,1790-1866),19世纪德国伟大的教育家、民主教育的代表性人物,被誉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他的假设干着作在其有生之年共印了120版,并被译为多种文字向国外发行。

着名的《德国教师培育指南》一书,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教育着作。

第斯多惠在这本书中提出的和谐教育思想,向来为教育界所称道,至今仍然让人感到其深刻的启发意义。

教育之作为一种环境。

初期很多教育家和思想家,多数不能正确明白得人与环境的关系,陷入了一种说明的循环当中而不能自拔。

这方面的一个典型确实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者正确地提出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观点,但在看到教育、法律和政治对人的重要阻碍时不能加以正确熟悉,最终仍是得出了唯心论的结论。

专门是他们看到教育作为“社会阻碍的全数总和”(爱尔维修),在对其施加于人的作用进行追溯时,致使把教育了解为具有最终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第斯多惠没有像他的先辈一样陷入人与环境的说明循环当中,而是把教育看做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教育对人的塑造的重要作用,以终生的精力和热情深切探讨教育的规律及有效的方式方式,推动了先辈关于对作为重要环境的教育这一思想,而且使这一思想成立在切实的教育实践基础之上。

教育必需激发主动性。

实现和谐教育的原那么,必需激发人的主动性。

第斯多惠集中论述了教育如何激发人的主动性问题,以真正实现进展全面而谐调的人格那个教育的一样目的。

第斯多惠说,教育不是要人消极不为、无所作为,而是要激发主动性、培育独立性,令人自我塑造、自我形成。

因此,激发人的主动性,全心全意为真、善、美效劳,一直被第斯多惠看做是“最高的教育原理”。

依照他的说明,人的主动性的涵义,落实在人一辈子观上,确实是人要秉持一种踊跃的人一辈子观,对现世的一切抱踊跃的态度,用实际行动来完成自身的使命,自己来探求奋斗和行动的合理理由。

第斯多惠的教学原则在当下的启发

第斯多惠的教学原则在当下的启发

第斯多惠的教学原则在当下的启发第斯多惠(FriedrichAdolfWilhelmDiesterweg,1790—1866)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生于法官家庭。

获哲学博士学位。

关于教学原则,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作了详细的论述。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直观性原则。

第斯多惠认为,人类心智的发展是从感性知识过渡到理性知识的。

教学必须适应人类的这一自然发展顺序,从感觉开始,首先形成对外界事物的表象。

第斯多惠反对当时学校中所实施的空洞无用、脱离实际的教学,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出发,认为直观性原则是“革新课堂教学的主要的原则”当学校无法向学生提供直观教具时,应让学生通过回忆、比较、类推等方法形成直观表象。

(2)循序渐进性原则。

第斯多惠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渐进有序、持续前进的。

教学不应只考虑教材的连续性,首先必须了解儿童智力发展状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从儿童现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胜任目前的学习,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又使智力和主动性得到发展。

这样的教学才是持续性的。

第斯多惠一再强调,教师千万不要把自己刚刚学会的一切东西都教给学生,也不要教学生学习还不能领会的东西;教师应当教给学生最本质的、最主要的东西,不教或少教一些目前不适用的、以后也不需要的知识。

(3)坚实性原则。

所谓坚实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学要保证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和巩固性原则相同,坚实性也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

第斯多惠反对学习不求甚解,粗枝大叶;同时,他也反对向学生全面灌输,认为这样做不仅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反而会加重他们的记忆负担,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

为了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教学必须具有连贯性,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必须使学生学习最必需的、最本质的东西;必须经常复习已学过的东西,使之保持在记忆之中,并能在需要时灵活地加以运用。

教学课件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教学课件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跨文化交流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成为不同文化背景国家之间交流的重要 内容,促进了各国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第斯多惠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适应时代发展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强调教育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 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挑战提供了有益的启 示。
教学课件: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目录
• 第斯多惠简介 •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 第斯多惠教育思想的影响 • 第斯多惠教育思想的启示 • 结论
01 第斯多惠简介
第斯多惠的生平
第斯多惠出生于 1790年,成长于德 国的一个教师家庭。
第斯多惠在1818年 成为了一名教师,并 开始在教育领域积极 探索和实践。
02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第斯多惠的教育目的论
培养良好的公民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 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良 好公民,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为 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斯多惠认为教育应与社会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发展相适应,培养的人才 应能够适应和推动社会进步。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强调个性发展
第斯多惠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兴趣 和特长,为德国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第斯多惠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
国际影响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德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还对 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产生了影响,如美国、英国、法国等国 家的教育家和学者纷纷引入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推动本国 的教育改革。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未能 充分关注性别平等问题, 女性在教育中的地位和权 益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第斯多惠

第斯多惠
• 第斯多惠指出:“真正的永不消失的教学热情须建 立在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上,对教师工作的心驰神 往,须建立在对发展儿童事业的热爱上。”他认为 培养和教育儿童的灵魂、情感、智力和体力,使 之成为各种人才,“这不但关系到家庭和个人的幸 福,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兴衰”;教育过程是 激发学生秉赋的过程,这种激发力量归之于教师 对学生直接的影响,其社会作用一直延续到未来 的社会生活;使别人获得真正的生活,发动别人 去追求真、善、美“是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没有什么会超越这种神圣的职责”。第斯多惠还指 出:“教师对于学校,有如太阳对于宇宙。他是推 动整个学校机器的力量和源泉”。
26
五.在知识结构方面
• 第斯多惠强调教师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基 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要掌握教育科学 的知识和进修的学习材料。
27
六.在实际能力方面
• 第斯多惠认为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使教师“在 孩子当中天天有机会观察到一些有趣的富 有教学意义的现象,这样读起教育方面的 文章来才能事半功倍,受益匪浅”。就思考 能力来说,他认为每个教师都要善于独立 思考,不要“靠别人为自己去思考和研究问 题”。就判断能力来说,他要求教师善于明 辨是非,永远站在社会进步的方面,“在追 求真、善、美的征途上,不要气馁,不要 心灰意懒”。
30
第斯多惠的名言
•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根据他自己和别人的宝贵经 验,他知道,通过你是什么样的人要比通过你知 道什么,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效。
• 哪怕你用天使般的语言说话,拥有一切的聪明和 知识,如果你不努力进修,即按照我们的定义, 不努力为真和善服务的越来越自由的活动,那末 你就始终是一种鸣锣和响钹,但决不会属于能“推 动人类前进”的人们的行列。
17
C.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 (学生智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且具有不平 衡性的过程,第斯多惠认为,所以教学必须遵 循持续性原则,且教师必须有步骤的引导学生 进入与年龄和天性相符的主动性阶段,以便达 到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彻底认识事物的 本质。 ) D。直观教学原则 (第斯多惠认为,人的智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的 形成都是是从观察与感觉外部世界开始的,教 学必须贯彻从直观到思维、从个别到一般,从 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第斯多惠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

第斯多惠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

的促使下 ,他提出了他的教育 目的观。


第斯多惠教育 目的观的基本精神
1 国民教育思想 . . 第斯多惠的国民教育思想是以费希特的国民教育思想为基础的。1 6- 87 8 - 1 年间的普法战争从某种意 0 0 义上说 ,可以看成是以法兰西为代表的新兴资本主义制度与容克贵族为代表的普鲁士封建农奴专制制度直 接冲突的结果 。在 当时的德国,耶拿战役失败后,德国大部分的领土被法 国占领 ,对德 国人民而言是一次 丧权失地的奇耻大辱。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为 了激发德意志民众的民族意识 ,重建独立的和统一 的德意志 国家,而大力提倡 国民教育 。“ 教育救国” 教育复国” 教育强国”的思想勃然兴起 。作为先进思想代 、“ 、“
表的第斯多惠也响应这种号召 ,提 出了他的国民教育思想。他认为,没有国民教育 ,没有 自由的人 的发 展 ,教育就没有进步发展 ;没有 自由发展的国民学校就没有基本的国民教育 。国民教育用最广义的话来说 乃是人 民的解放 。教育要适应德 国社会文化背景的状况与要求 ,培养为德国资产阶级所需要的国民。 2 培养具有时代品质国民的教育思想 . 教育适应文化是决定 “ 国民陶冶”的重要原则 。而文化是随着社会 的进步而转化和超越的,所 以第斯 多惠要求培养具有符合时代特征 的国民。他指 出,教育的任务不是叫人去适应现存的状况 ,恰恰相反 ,是 激起人们去改革现存状况 。学校应该培养能 自由思考的 ,能独立改善 自己状况和周围环境的人 。 他认为 , 时代品质包括社会品质和个性品质 。社会 品质就是要求教育要注重民族性问题 ,培养学生深厚 的爱 国主义
情 感 ;同时还 要求 学生 的发展 应该 与 当时 的科学 技术 的发展 相适 应 ,学校 应该 培 养能 够适 应变 化着 的现代

第斯多惠的教师教育观及其启示

第斯多惠的教师教育观及其启示

第斯多惠的教师教育观及其启示作者:廖雯娟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期廖雯娟(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摘要:第斯多惠是德国19世纪中期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一生主要从事国民教育和师范教育事业,他对教师教育理论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

他关于教师的使命、教师的素质和教师的培养三方面的阐述依然给我们今天的教育带来许多新的启示。

关键词:第斯多惠;教师;师资培养;启示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1-0004-03第斯多惠是德国19世纪中叶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在发展德国国民学校和改革师范教育上贡献了他全部的精力,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德国师范教育之父”。

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师教育理论,这些思想主要体现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

在该书中第斯多惠主要从教师的任务、教师的素质以及教师的培养三个方面阐释了他的教师教育观。

它使我们更加重视教师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使教师进一步坚定为人类进步而奋斗的教育理想,并为我们当今的教师培养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论教师的使命:实现全人类的教育理想(一)为全人类的进步而忘我牺牲虽然德国对教育十分重视,但当时德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温顺虔信的顺民和对外侵略的士兵,带有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倾向及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1]。

针对这一现象,第斯多惠认为教师应培养具有人道和博爱精神的人,这样的人能为了人类的幸福和利益而牺牲自我。

他主张把热爱祖国与热爱全人类结合起来,他说:“爱国主义与用轻视或仇恨来侮辱异族人毫无共同之点”。

[2]在他看来,民族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类的废墟上,在人们身上爱人类精神与爱祖国精神应当密切结合起来培养,德国学校培养出来的不应是“真正的普鲁士”,而应是人和公民。

他向教育家及教师们强调说:“你要说、要想:人是我的名字,德国人是我的绰号。

教师的使命和素质——第斯多惠教师观的现代意义

教师的使命和素质——第斯多惠教师观的现代意义

教师的使命和素质——第斯多惠教师观的现代意义
王旭鑫
【期刊名称】《湖南教育(上旬刊)》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 第斯多惠(Friedrich Adolf Wilhelm Diesterweg,1790-1866)是
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中详尽阐述了有关教学与教师培养等问题,声称著书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中的教师".在第斯多惠看来,如果培养不出具有自由思想、广泛的知识修养和掌握教育、教学
规律的教师,就谈不上国民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这部巨著对德国教师的思想与专业指导产生过巨大作用,为德国教师提供了教学理论指导.第斯多惠也因此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王旭鑫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第斯多惠的教师教育观及其启示 [J], 廖雯娟
2.论第斯多惠的教师学习观 [J], 郭佳
3.第斯多惠教师培养观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J], 杨慧
4.第斯多惠教师培养观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J], 杨慧;
5.第斯多惠的教师培训观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J], 王祥熙; 黄守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树立和谐教育思想 培养和谐发展人才

树立和谐教育思想 培养和谐发展人才

树立和谐教育思想培养和谐发展人才
于海翔
【期刊名称】《中小学教育与管理》
【年(卷),期】2007(000)010
【摘要】和谐教育思想由19世纪德国伟大的教育家、民主教育的代表性人物、“德国教师的教师”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首创,主要包括:①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②教育必须激发主动性;③自然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④全面发展与和谐培养;⑤和谐培养最重要的是人格和谐。

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思想,向来为教育界所称道,至今仍然让人感到其深刻的启发意义。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于海翔
【作者单位】河北承德县一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9225
【相关文献】
1.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J], 丁国强
2.树立和谐教育思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参加第二届内蒙古教育发展中小学校长论坛有感 [J], 郝静宇
3.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才培养——树立科学人才观的几点认识 [J], 邓衍长
4.保持核地质教育特色,树立全新地学人才培养理念--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浅谈 [J], 王正其
5.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念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J], 张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斯多惠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

第斯多惠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

第斯多惠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
尹文芬
【期刊名称】《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卷),期】2006(000)006
【摘要】德国19世纪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他的文化适应性原则下所构建的教育目的观,包括了三个基本精神:国民教育思想、培养具有时代品质的人的教育思想和培养"全人"的教育思想.尽管他的教育目的观有其时代以及个人的局限性,但他看到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这不仅在当时是进步的,而且对我们现在构建教育目的也是有启发的.
【总页数】3页(P116-118)
【作者】尹文芬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
【相关文献】
1.基于“人”和“才”本源概念的教育目的观--重塑平意的人才观和人本化教育目的观 [J], 梁仕新
2.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 [J], 吴亚玲
3.解读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 [J], 李海艳
4.论黄炎培职业教育目的观的现实意义 [J], 方志中
5.论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 [J], 吕春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
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
第斯多惠(Friendrich Ado1f Wilhelm Diesterwe 1790—1866)是19世纪德国伟大的教育家、民主教育的代表性人物。

1811年,第斯多惠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教于霍尔姆谢城中学、法兰克福模范学校、默尔斯师范学校、柏林师范学校,任职期间积极推进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改革,使这两所学校成为当时德国的模范学校。

因其对师范教育所作出的贡献,被誉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和“德国的裴斯泰洛齐”。

第斯多惠是西方第一位较完整地提出和谐教育思想的教育家,1835年出版了其教育理论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在这本以培养教师为主旨的著作中,第斯多惠首次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和谐教育思想,这对西方和谐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功不可没。

因此,对他的理论研究将检视我国现在所提倡和实施的和谐教育。

目前关于第斯多惠的研究,主要是以《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为本,集中力量研究他的教师教育思想及一般教育理论。

如学者陈利在《第斯多惠教师观解读》中重点论述了教师的读书观。

教育目的就是唤起人的主动性,引导人主动的追求真、善、美的和谐。

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唤醒学生的本能,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学习、发展。

教师要达到这一目的,则要求教师本身是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个体。

教师自我教育和完善的方式中,读书是最重要的方式。

在读书过程中应怀有追求真理之心、具有研究的精神以及专心一意、持之以恒的精神。

李定仁在《教会学生主动寻求真知》—问中谈到第斯多惠论认为教师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主动性。

第斯多惠说:“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不要急于给学生讲解观点和科学,应当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自己主动去掌握知识”,等等。

近年来,随着对全社会对和谐教育的关注热情和深入研究,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他的教育思想中所闪耀的和谐教育思想的光辉,这些研究使得人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和谐教育思想的发端与本意,从而能够正确、全面的评价他的和谐教育思想对当时以至现在和谐教育的启示。

和谐教育思想的考察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第一,和谐教育的内涵。

学者朱其训在《和谐教育论》中指出,和谐教育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就其广义上来说,和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从形式上来说,包括家庭教育与和谐、单位教育和谐、学校教育和谐、社会教育和谐;狭义上来说,和谐教育是指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人们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

这种和谐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延续,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形式上包括
了知识技能的教育和谐、品德健康的教育和谐、信仰的教育和谐。

在《用以人为本的观念审视和谐教育的内涵》一文中,伏元实认为,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调控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充分发展。

第二,和谐教育的目的。

学者张晓瑾在《第斯多惠的现代教育思想》一文中论述道,第斯多惠认为基础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促进人格的协调一致和全面发展。

普通教育是一种超越社会短期需要和个体私利而进行的一种培养人的一般性、普遍性、基础性素养的教育,是人进行的一种理性、适应性教育。

因此,基础教育的目的必须是促进人格的协调一致和全面发展。

又有尹文芬在《第斯多惠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中指出,第斯多惠认为和谐教育应该是为社会培养具有时代品质的国民,为此,他提出了了培养“全人”的教育概念,认为人的和谐是身心的协调发展,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协调统一。

第三,和谐教育的教育教学原则。

李明德在《教育名著评介》中重点介绍了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一书中所阐述的教育原则:第一,是教育和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是教育和教学要遵循文化的要求;第三,是教育和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的能力;第四,是教学要符合“认识的自然进程”;第五,是教学要符合“认识的自然进程”。

等等和谐思想是个广泛而阔大的概念,以致多数学者的精力和笔墨往往着落在宏观层面,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出发点和目的地都应该是人,所以,从人本身的和谐出发去探究和谐教育思想是研究的应有之意。

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思想闪光之处正在于探讨教育内部,特别是人的和谐。

其次,教育研究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促进现实教育的发展,而大多数关于第斯多惠的研究主要还在于阐述其论点,而忽略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现实启示。

因此,随着和谐教育在得到普遍认可和追逐的现在,我们应该追源溯本,更加全面的分析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观念,这对于当代和谐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OOO:32-40
[2] 李明德.教育名著评介[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38-145
[3]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53-345
[4] 朱其训.和谐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5
[5] 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1979.
[6] 李和平.素质教育初探[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7] 樊香兰.第斯多惠的教师学习思想及其启示[M].教学与管理,2O03.O3.
[9]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09).
[10]朱勃,王孟宪.比较教育:名著与评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11] 宋一.略论和谐教育[D].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