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发展过程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罗恩菲德认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
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
而创造性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为使这种潜能得以实现,教师或家长应该为孩子排除干扰,避免让儿童使用着色画本,也不要从成人角度评价儿童作品,这样,每个儿童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罗恩菲德把儿童美术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涂鸦阶段(2~4岁):儿童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样式化前阶段(4~7岁):儿童作首次的表现尝试;样式化阶段(7~9岁):有形体概念的形式;党群年龄(9~11):理智萌芽的阶段;推理阶段(11~13):拟写实的阶段;青春危机期(13~17):儿童美术发展的决定性时期。
一) 涂鸦期(scribbling stage) 2~4岁幼儿的涂鸦是其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也是一种本能的表现。
罗恩费尔认为幼儿刚开始涂鸦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射动作,也无创作的意图。
仅仅是享受肌肉运动的满足感,与笔涂在纸上的快感。
但渐渐地,幼儿能发现纸上线条与自己动作存着某种关联,于是继续涂鸦,便渐渐发展出手眼协调、大小肌肉控制等与身心发展有关的涂鸦过程。
涂鸦其可分三阶段:1. 随意涂鸦(disordedscribbling)年龄:2岁左右。
特征:(1)用整只手握笔,摇动手臂画线,尚无法控制动作。
(2)眼睛未必看着画面,眼与手的动作无关。
2. 纵横线涂鸦或称有控制涂鸦(longitudinal or controlled scribbling)年龄:2岁半左右。
特征:(1)以重复的动作涂鸦,具有手眼协调的控制能力,常出现反复的纵横线。
(2)已能控制手肘关节。
3. 命名涂鸦(naming ofscribbling)年龄:3~4岁左右。
特征:(1)从单纯涂鸦的动作转为具有想象思考的涂鸦,会赋予涂鸦意义,但形象仍难以辨识。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罗恩菲德认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
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
而创造性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为使这种潜能得以实现,教师或家长应该为孩子排除干扰,避免让儿童使用着色画本,也不要从成人角度评价儿童作品,这样,每个儿童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罗恩菲德把儿童美术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涂鸦阶段(2~4岁):儿童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样式化前阶段(4~7岁):儿童作首次的表现尝试;样式化阶段(7~9岁):有形体概念的形式;党群年龄(9~11):理智萌芽的阶段;推理阶段(11~13):拟写实的阶段;青春危机期(13~17):儿童美术发展的决定性时期。
一) 涂鸦期(scribbling stage) 2~4岁幼儿的涂鸦是其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也是一种本能的表现。
罗恩费尔认为幼儿刚开始涂鸦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射动作,也无创作的意图。
仅仅是享受肌肉运动的满足感,与笔涂在纸上的快感。
但渐渐地,幼儿能发现纸上线条与自己动作存着某种关联,于是继续涂鸦,便渐渐发展出手眼协调、大小肌肉控制等与身心发展有关的涂鸦过程。
涂鸦其可分三阶段:1. 随意涂鸦(disordedscribbling)年龄:2岁左右。
特征:(1)用整只手握笔,摇动手臂画线,尚无法控制动作。
(2)眼睛未必看着画面,眼与手的动作无关。
2. 纵横线涂鸦或称有控制涂鸦(longitudinal or controlled scribbling)年龄:2岁半左右。
特征:(1)以重复的动作涂鸦,具有手眼协调的控制能力,常出现反复的纵横线。
(2)已能控制手肘关节。
3. 命名涂鸦(naming ofscribbling)年龄:3~4岁左右。
特征:(1)从单纯涂鸦的动作转为具有想象思考的涂鸦,会赋予涂鸦意义,但形象仍难以辨识。
幼儿绘艺术从涂鸦到创作
幼儿绘艺术从涂鸦到创作幼儿绘艺术是培养孩子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绘画,幼儿可以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观。
然而,幼儿绘艺术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从涂鸦到创作的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幼儿绘艺术的发展路径以及一些促进幼儿创作的方法和具体技巧。
一、从涂鸦到创作的发展路径1. 涂鸦探索阶段幼儿绘艺术的起点通常是涂鸦。
在这个初级阶段,幼儿会随意涂抹,没有明确的主题和目的。
涂鸦是幼儿自由表达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幼儿锻炼手部协调能力和触觉感知,同时也是对颜色和形状的认知探索。
2. 图像认知阶段当幼儿逐渐掌握了基本的涂鸦技巧和对颜色的认知后,他们会开始尝试描绘简单的图像。
在这个阶段,幼儿通常会画出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例如圆圈、方块和三角形。
这是幼儿开始进行图像认知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对形状和空间关系的理解的关键阶段。
3. 模仿阶段在模仿阶段,幼儿会开始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对象和场景,例如画一朵花、一只小鸟或者一个家庭。
幼儿通过模仿绘画来理解世界,培养观察力和记忆力。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构图原理,例如线条运用、明暗对比和色彩搭配。
4. 创作表达阶段当幼儿的绘画技能达到一定水平时,他们会逐渐进入创作表达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可以自主选择绘画的主题和风格,并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提供适当的绘画材料和艺术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艺术才能。
二、促进幼儿绘画创作的方法和技巧1. 提供多样化的绘画材料为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绘画材料,例如彩笔、水彩、粉笔、蜡笔等。
不同的材料可以带给幼儿不同的绘画体验和效果,从而促进他们的创作欲望和能力的发展。
2. 创设艺术创作环境为了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教师可以精心布置绘画角落,提供专用的画板和绘画纸,并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绘画比赛或展览,鼓励幼儿互相学习和分享作品。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2章】 儿童美术的发展
第二节 儿童美术的特征和表现方式
第二节
儿童美术的特征和表现方式
一、图形的选择和组合
阿恩海姆研究的主要兴趣在于美术是如何与视知觉和视觉思维联系在一起的。儿童对图形 的选择和安排,主要取决于原事物的“结构”,这些图形表达的是原事物的形式的基本方面。
凯洛格认为,儿童对图形的组织秩序和平衡的追求是十分重要的。儿童在绘画发展过程中 所保留并经常重复画的都是一些有良好视觉形象、有秩序、平衡的图形,如同心圆、“太阳” 等。
第二节
儿童美术的特征和表现方式
五、水平—垂直关系的处理
年幼儿童的思维受知觉的限制,只能感知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而不能感知到事物的 所有方面,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不能从全局考虑。
这一特征常会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表现出来,即年幼的儿童在绘画时不能运用水平— 垂直关系作为稳定的参照构架,而是以局部的垂直关系替代整个画面的水平—垂直关系。
第一节
儿童美术的发展过程
四、 曼陀罗与“太阳”
(一) 曼陀罗
曼陀罗在梵语中是“魔圈”的意思。它有时用来指所有那些包括圈形主题的符号再现, 有时又特别指一种其中结合着直线的圆圈样式。
荣格把曼陀罗看成是人类大脑的结构及人类的意识和无意识的终极根源,是一种最高和 谐的印象。
曼陀罗具有圆满、完整无缺、统合的印象,它包含了深思熟虑和无限的冥想。 曼陀罗是儿童和成人共同喜爱的、具有良好视觉形象的、平衡而协调的图形组合。
儿童最熟悉的是人,但儿童画“人”时并非基于他对周围人的观察和认识,儿童所画的 “人”也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的人。
第一节
儿童美术的发展过程
凯洛格分析发现儿童所画的初期的“人”有各种类型: 或是头上画了头发;或是头上没有画任何图形;或者没有手臂;或者具有各种躯干部; 或者在躯干部上有手臂;最后接近完整的人物。
幼儿美术教育的几个阶段
一般1岁半左右,宝宝开始对涂鸦产生兴趣。
到2岁左右开始画出一些不太规则的歪歪扭扭的线段,但时常会把线条画出纸外。
2岁半到3岁开始尝试画出圆圈。
从线到圆,对宝宝来说,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飞跃性发展,这是他们造型意识的开始。
3岁半或4岁宝宝开始给自己画的线条图案取名字,他们常会边画边给涂鸦起名,就像同事家宝宝那样。
对涂鸦命名显示出宝宝从以动觉经验为重点向形象思维过渡,认识到了形象与外界之间存在关系。
4岁到5岁的时候,宝宝开始尝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宣泄自己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与出色的表现力。
但由于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有限,表现手法也非常随意,因此有时候他们所画的图画,成人很难明白。
《儿童绘画有几个发展阶段》1.乱画期(1岁)乱画期是幼儿涂鸦阶段,所以也叫涂鸦期。
周岁婴儿用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杆、树枝等),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笨拙地胡乱涂画。
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
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会引起兴趣。
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
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
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
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心里的喜悦与惊奇。
2.命名期(2、3岁)这时期,孩子一边画,一边呀呀说着什么。
但他画的是什么,人们根本看不出。
他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等等,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自己很欣赏。
把自己的动作与想象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他还不能抓住物体的整个形状的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
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
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会捧腹大笑。
这就加深了对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
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
认知发展
想象力与创造力
儿童的认知发展使他们能够进行更丰 富的想象和创造,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就是独特的创意和表现手法。
符号与抽象思维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开始能够理解和 运用抽象符号,能够通过美术作品表 达更复杂的情感和概念。
环境影响
家庭氛围
家庭的艺术氛围、父母的引导和鼓励对儿童美术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涂鸦内容多为随意乱画, 没有明确的形象或主题。
涂鸦意义
涂鸦是儿童探索和表达自 我意识的一种方式,也是 他们开始与外界交流的标 志。
象征期(约2-3岁)
绘画形象
儿童开始能够画出一些简 单的图形和符号来代表实 物。
色彩运用
儿童开始对色彩产生兴趣, 使用多种颜色进行绘画。
绘画主题
绘画主题多为日常生活所 见的事物,如动物、植物、 家庭成员等。
03
通过手工制作和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丰富儿童的艺术体验,
培养其综合能力。
鼓励自由表达和探索
尊重儿童的独特性
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和表达方式,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 行创作。
鼓励尝试与创新
鼓励儿童尝试新的绘画技巧、构图方式、色彩搭配等,培养其创新 意识和探索精神。
倾听儿童的想法和创意
在创作过程中,倾听儿童的想法和创意,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情 感表达。
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与 特点
• 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 • 儿童美术能力的特点 • 儿童美术能力的影响因素 • 儿童美术教育的策略与实践 • 儿童美术能力的评估与引导
01
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
涂鸦期(约1-2岁)
01
02
03
涂鸦动作
儿童开始尝试用笔在纸上 涂鸦,动作不协调,线条 不流畅。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1.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图像能力的形成阶段(2-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尝试着通过简单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他们开始涂鸦,但只是尚未具备图像的概念,只是进行简单和随意的线条和色彩的表现。
图像能力的发展阶段(3-4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通过各种图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图。
他们可以用简单的图像来描绘他们看见的事物,例如画出车、树等。
他们还可以通过图像的组合来表达复杂的事物和场景。
美术表现能力的综合阶段(4-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美感和审美标准。
他们开始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技巧来进行绘画创作,并且能够进行一定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2.儿童美术能力的特点(1)感知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通过观察、辨别和区分事物的特征,逐渐形成对事物的感知能力。
他们能够观察到事物的外形、颜色、纹理等特征,并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
(2)想象和构思的能力:学前儿童的想象和构思能力是美术创作的基础。
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创造出新的形象和场景,并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出来。
他们的创作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和独特性。
(3)表现能力的特点:学前儿童在美术创作中,表现能力主要表现在对线条、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运用上。
他们能够通过简单的线条和色彩的组合来表达事物的形态,能够通过透视和立体的表现来构建空间的感觉。
(4)语言表达与绘画表达的结合:学前儿童的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语言和绘画来进行的。
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语言来解释和描述自己绘画作品中的内容。
(5)情感表达与审美情趣培养:学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能够借助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同时,通过赏析和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以上是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的简要介绍。
儿童在学前阶段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儿童的能力发展特点,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相应的美术教学活动,帮助儿童全面发展他们的美术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学前儿童期是美术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绘画、剪纸、捏塑等艺术活动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美术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图像理解阶段和图像表现阶段。
探索阶段(2-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对于绘画的材料和用具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通过触摸、尝试、操作来了解这些工具的特点和功能。
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主要通过抓、握、挥洒来达到目的。
他们的创作主题多与自身经验和兴趣相关,如画爸爸妈妈、动物、车辆等。
儿童的创作主要是图形性的,通过简单的线条和颜色表达出主题。
对于儿童来说,绘画是一种感性的活动,他们对结果并不关注,重要的是过程中的乐趣和探索。
图像理解阶段(4-5岁)图像表现阶段(6-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美术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他们能够通过绘画来表达复杂的主题和情感,用图像来传达自己的思想。
儿童开始学习使用阴影和透视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空间关系。
他们对于色彩的运用也具有较高水平,能够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儿童在这个阶段也会通过观察大师作品来学习和模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此外,学前儿童期的美术能力发展还具有以下特点:1.本能性和自主性:学前儿童的美术创作是本能性的行为,他们会通过直觉和感性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艺术活动中,他们能够自主选择主题、材料和表现方式。
2.多样性和独创性: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多样而独特,他们还没有被现实和成人的观念所束缚,能够敏锐地表达自己的个性。
3.喜欢合作和分享:学前儿童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乐于与他人合作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意。
他们通过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来获得更多艺术启发和资源。
4.寓教于乐:学前儿童的美术活动不仅是娱乐和表达的方式,还是寓教于乐的途径。
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儿童能够学习到形状、颜色、纹理等基本概念,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总之,学前儿童的美术能力发展经历了探索阶段、图像理解阶段和图像表现阶段。
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
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涂鸦阶段是儿童绘画的最初阶段,通常发生在1岁到2岁的时候。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用手指、丝带等任何可以拿到的东西在纸上涂鸦。
他们还不能够持有绘画工具,因此使用手指或其他东西进行涂鸦。
随意涂鸦阶段是从2岁到3岁的儿童绘画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拿起绘画工具,如彩色蜡笔、水彩笔等,在纸上涂抹、划线。
他们还不具备图像的意识,只是通过随意的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兴奋。
图形绘画阶段在3岁到4岁的儿童绘画中很常见。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意识到手上的绘画工具可以产生线条和形状,并开始有意识地画出一些简单的图案,如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等。
他们还会尝试涂抹和抓取绘画工具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形象绘画阶段出现在4岁到6岁的儿童绘画中。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画一些具体的物体,如人,动物,房屋等。
他们还会开始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经验来表达和绘画一些情节和故事。
绘画的内容和细节逐渐丰富,色彩的运用也更加灵活多样。
自主创作阶段是6岁以后的儿童绘画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具备一定的审美判断力和创作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进行创作。
在绘画过程中,他们会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细节,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阶段,儿童的绘画发展还受到其个人兴趣和经验的影响。
有些儿童可能在特定的领域或主题上显示出特殊的天赋,如绘画动物、城市景观或植物等。
这些特殊的兴趣和专长将进一步推动儿童在绘画上的成长和发展。
总的来说,儿童绘画的发展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从简单的随意涂鸦到复杂的形象绘画和创作。
这一过程反映了儿童感知世界和表达情感的发展过程,对于儿童的心智和创造力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创意美术的发展规律及欣赏研究
儿童创意美术的发展规律及欣赏研究儿童创意美术是指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创作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儿童创意美术的发展规律及其欣赏研究。
在学习和欣赏儿童创意美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发现儿童的艺术潜能,还可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儿童创意美术的发展规律及其欣赏研究进行探讨。
一、儿童创意美术的发展规律1. 形象阶段在幼儿时期,儿童的绘画作品以图式为主,他们主要在纸上表现所见所闻的形象。
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没有掌握真实的视角和透视关系,所以他们的绘画作品往往是扁平、缺乏立体感的。
但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创意和想象力已经开始萌芽,他们会通过自己的表现方式,呈现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这个阶段的作品往往富有亲情和包容,显示出儿童特有的可爱和天真。
2. 手眼阶段在学龄前期,儿童的绘画作品逐渐从图式形象向写实形象过渡。
他们开始尝试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物体的形状和色彩。
在这个阶段,儿童为了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会不断地训练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
在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上,儿童逐渐显示出对视觉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随着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绘画作品逐渐进入抽象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试图用形象之外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们会尝试减少外形的形式和细节,从而更加抽象地呈现出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创意和想象力得到了更加自由的释放,画面往往含义丰富、充满感染力。
二、儿童创意美术欣赏研究1. 儿童创意美术的审美特点儿童的创意美术作品具有鲜明的审美特点。
他们在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时,往往表达出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热爱。
他们的作品往往充满了童真、可爱和天真的特点,同时也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和美的力量。
在审美上,人们可以从儿童创意美术作品中找到与生活和心灵相关的共鸣和思考,感受到儿童内心世界的无穷魅力。
儿童创意美术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欣赏与引导。
第四章_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与表现
凯洛格认为,儿童对图形的组织秩序和平衡的追求 是十分重要的。儿童在绘画发展过程中所保留并经 常重复画的都是一些有良好视觉形象、有秩序、衡 的图形,如同心圆、“太阳”等。 布斯感兴趣的是儿童图案的样式。她通过研究 线和点这两种最简单的形,探索儿童如何通过重复、 对称、围绕一个中心点旋转等方式将这些最简单的 图形转换成较为复杂的图形。
20个月时的涂鸦
两岁半左右的颜色涂鸦
(二)幼儿涂鸦的原因
从生理方面来看,幼儿到了两岁左右,手的骨骼 和肌肉已有所发育,有了一些力量和准确灵活性,神 经系统也有所发育;脑、眼、手之间的协调关系基本 建立,脑和视觉对手有所控制和调节,于是幼儿开始 了新的动作练习,尝试控制一些简单的物体,比如重 复地抓握摆弄东西,一遍遍抛出或拉动物品等,涂鸦 即是这一时期的动作练习之一。
未 控 制 涂 鸦 有控制涂鸦
一、太阳
2岁的儿童已能画出直线和曲线,这些直线和曲线 都可以成为儿童画“太阳”的组成成分。 虽然“太阳”的结构看上去简单,但儿童在会 画复杂的集合体之前是不会画出“太阳”的。
宝贝心中的太 阳
凯洛格将儿童所画的各种类型的“太阳”进 行了分类。其中,她所谓的“中空的太阳” 明显地表示了是由曼陀罗或某种圆的集合体 分离出来的特征,而这种分离须经过一段时 日。
(二)水平一垂直关系的处理 年幼的儿童思维受知觉的限制,只能知觉到事 物的某一个方面,而不能知觉到事物的所有方面,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不能从全局考虑。 这一特征会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表现出来,即年幼 的儿童在绘画时不能将水平一垂直系作为稳定的参 照构架,而是以局部的垂直关系替代整个画面的水 平一垂直关系。p72
1.涂抹阶段。年幼的幼儿,在约4岁之前,属于涂抹 阶段,他们喜欢摆弄画笔,用颜色涂涂抹抹,但这’ 大都与再现事物的客观色彩和表现主观情感无关,幼 儿是在探索和认识色彩。 2.装饰阶段。经过一个阶段的玩色和较单调地运 用色彩之后,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于是, 进入色彩运用的第二个阶段。 3.再现和表现阶段。大约在幼儿期末,第三个 阶段开始了。有些幼儿会发出表现事物的客观颜色的 愿望,也就是说,一些幼儿有了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 法。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
27
在涂色方面,最开始显得杂乱无章,既无顺序,也不 均匀。有的地方过于浓密,有的地方过于稀疏,还 会涂出轮廓线。逐渐地,他们能用方向一致的线条 均匀涂色。
29
空间构图上,画面上形象较多,似乎用一种随 机的、偶然的方式把物体安排在纸上,把每个 物体或每个人都画成单独的形象,而不注意物 体间的大小比例,形象之间各自独立。女孩子 经常画花、草、小鸟、太阳等,男孩经常画汽 车、机器人、卡通形象等。画面出现“儿童自 我中心的”思考形态。
圆形涂鸦(2.5~3岁)封口或未封口的圆形、复线 圆圈、涡形线等。
命名涂鸦(3岁~3.5岁)开始画出封闭性的圆型线 条。边画边自言自语。幼儿约3 岁时能够画出圆形, 约4 岁时能够画方形,能分辨颜色的不同,大约能 认识5种颜色和说出几种几何图形.
一、涂鸦线
大约1岁半左右,儿童开始在纸上涂划,所画 的东西纯属涂鸦。
例如画太阳时也加上了五官和表情。
“透明”画 幼儿在绘画时,总认为凡是客观存在 的东西,都必须把它们画出来,虽 然是重叠的两物,但画面上互不遮 挡,全然不考虑透视的绘画现象。 又称为“X光的画法”。
46
平安夜的礼物 6岁(透明画)
展开式
又称异方向同存式或视点游走式。 指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事物 在同一个画面上表现出来的绘画现 象。画中事物由中心向四周或上下 左右展开的画法。
火焰山(展开式)
爬山(拟人化、透明画)
“夸张法” 幼儿在绘画中常常不自觉的把
自己关心的事物、认为重要的事 物画得很仔细、很突出,而对事 物的整体或其他没有注意到的地 方加以忽视和遗漏的绘画现象。
唱歌 (夸张法)
53
思考: 如何对象征期和图式期的儿童绘画 进行指导?
儿童美术发展过程
儿童美术发展过程儿童美术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幼儿期、小学时期和青少年期。
在幼儿期,儿童对美术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实现的。
他们会观察身边的事物、人物和动物,并试图去模仿画出来。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只是简单地涂抹颜色在纸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物体的认知的增加,他们开始能够画出更复杂的形状。
例如,他们可以画出一个圆形的太阳,一个房子和一棵树。
他们还可能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现画面的多样性。
幼儿期的绘画作品通常是无意识的,没有特定的目的和主题,但它们可以反映出儿童对色彩和形状的兴趣。
随着进入小学时期,儿童开始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他们开始展示出对问题和主题的思考能力,他们尝试着通过纸上的图像来传达他们的感受。
他们开始加入更多的细节和背景,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他们还开始关注透视和比例的问题,尝试着画出更真实的图像。
他们可能会画出自己、家人、朋友或感兴趣的事物。
小学时期的绘画作品通常比较简单,但它们具有个人特色,代表着儿童的想法和情感。
进入青少年期,儿童的美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们开始对更复杂的美术技巧和表现方法产生兴趣。
他们可能会参加一些专业的美术课程,学习绘画和雕塑的技巧。
他们开始走出室内,观察自然,尝试着用画笔来捕捉大自然的美景。
他们也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艺术媒介,如水彩画、油画、素描等。
青少年期的绘画作品通常更加成熟和细致,他们开始注重细节和表达自己的独特风格。
除了技巧的提高,儿童美术的发展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儿童的认知能力、性格特点和环境因素等。
儿童美术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积极探索和表达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过程。
通过绘画,儿童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对色彩、形状和构图的敏感度。
儿童美术的发展对于儿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他们的智力、情感和身体发展。
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应该给予儿童适当的美术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发展艺术潜能。
儿童美术发展的七个阶段
儿童美术发展的七个阶段以儿童美术发展的七个阶段为主题,我们将探讨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的美术发展历程。
以下是七个阶段的概述:1. 涂鸦阶段(1-2岁)在这个早期阶段,孩子们开始对纸张、墙壁等表面进行涂鸦,他们尚未掌握图像的意义,因此画出的图形大多是随意的线条和点。
这个阶段的绘画是孩子们探索外界的手段,他们可以通过这些涂鸦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2. 意象阶段(2-4岁)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掌握了简单的图像含义,他们开始画出一些具体的图像,如树、花、动物等。
他们的绘画仍然是非常简单的,但他们可以通过这些图像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理解。
3. 符号阶段(4-7岁)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发展出一些图像符号,如心形、星星等。
他们开始将不同的形状和颜色组合在一起,形成更复杂的图像。
他们还开始使用更多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和纹理等,以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4. 视觉阶段(7-9岁)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更加关注细节和比例,他们开始学习如何描绘更真实的图像。
他们开始使用更多的阴影和光线效果,以及更多的绘画技巧,如透视和比例等。
他们开始发展出自己的绘画风格,并开始尝试不同的材料和媒介。
5. 真实阶段(9-12岁)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更加关注现实世界,他们开始画出更真实的图像,如人物、建筑等。
他们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色彩和光影效果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他们开始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技巧,并开始发展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6. 抽象阶段(12-14岁)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尝试更抽象的绘画,他们开始探索形式和色彩之间的关系。
他们开始使用更多的符号和象征性的图像,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情感。
他们也开始尝试不同的媒介和材料,如油画、雕塑等。
7. 青春期阶段(14岁以上)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发展出更加成熟的艺术风格,他们开始展示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创造力。
他们开始尝试更多的材料和媒介,如数字艺术、摄影等。
他们开始参加艺术展览和比赛,并开始考虑将艺术作为职业发展的方向。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幼儿阶段是儿童美术发展的起点,通常从3岁开始,到6岁左右结束。
在这个阶段,儿童还处于感知和认知的初级阶段,对色彩、形状、线条等美术元素的理解和表现尚不成熟。
但是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欲望,喜欢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因此,在幼儿阶段,应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同的绘画方法,例如涂抹、握笔、粘贴等,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小学阶段是儿童美术发展的关键阶段,通常从6岁开始,到12岁左右结束。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他们开始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规则,如画线条、填充颜色、透视等。
此外,儿童在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显著的进步,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自主创作,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反馈。
总体来说,儿童美术发展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发展趋势:1.从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的过渡。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感知和观察,逐渐形成对艺术元素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实现从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的过渡。
2.从模仿到创造的过渡。
在初级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模仿他人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升,他们逐渐具备了自己独特的创造能力和表达方式。
3.从个性化表达到审美意识的培养。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积累,儿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在艺术创作中能够体现个性化的表达。
4.从基础技能到风格和语言的研究。
在发展的过程中,儿童不仅要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规则,还要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语言,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语言。
综上所述,儿童美术发展阶段是一个由初级到高级,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从模仿到创造,从个性化表达到审美意识培养的过程。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培养儿童的艺术创造力和综合素养。
儿童美术的发展过程
五、水平—垂直关系的处理
幼小的儿童思维受知觉的限制,只能知觉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而不能知道到事物的所有方面,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不能从全局考虑。
表现在儿童常以局部的垂直关系代替整个画面的水平——垂直关系。
v六、事物之间关系的处理
v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表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儿童表现某一孤立的事物要困难得多。这就跟儿童理解一辆汽车比另一辆汽车开得快要比理解汽车这个物体更为困难一些。
三、图形独自的界限
年幼儿童不能理解一条线不仅可以用于表示一个事物的某一部分,还可以用于表示另一事物的某一部分。他们认为,每个事物都应该是独立的,在画面上每个图形都有独自的界限。
例如:儿童画的砖和书,儿童画的被分割的馅饼。
四、图形的融合
随着儿童认知的发展和眼手的逐渐协调,儿童画中的各个独立图形会出现融合的趋势。
一、图形的选择和组合
儿童在绘画发展过程中所保留并经常重复画的都是一些有良好视觉形象、有秩序、平衡的图形,如同心圆,“太阳”等。
儿童也会通过重复、对称、围绕一个中心点旋转等方式将这些最简单的图形转化成较为复杂的图形。
二、避免图形的重叠
年幼的儿童在画一个事物的时候,不能理解在某一个空间里面既可以画一个图形,还可以画另一个图形。他们认为,每个图形都应该有其自己的空间。所以,在绘画时,儿童总是有意无意的避免所画的图形之间发生相互遮盖或重叠。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会运用图形之间的相互遮盖来表示深浅远近关系。
儿童绘画中的图形可以分为六种,其中五种是具有几个意义的图形,他们是矩形、椭圆形(含圆形)、三角形、十字形、斜十字形和不定型。
这个时期的儿童在画线时除了更具有眼手协调能力外,其记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图形是儿童经过思考和计划而画出来的。儿童常想起自己画过的图形,并自发、自愿地再现他们。
儿童美术发展规律
儿童美术发展规律
1.涂鸦期:2-3岁的儿童大多只是乱涂乱画,没有明显的意图和形象,这是儿童美术发展的起点。
2. 图形期:3-4岁的儿童开始逐渐形成简单的线条和图形,如
圆圈、三角形、矩形等,但还是比较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图像期:4-5岁的儿童开始尝试描绘具体的对象和场景,如
画人、房子等,但画面还比较简单,缺乏细节和色彩的表现。
4. 现实主义期:6-7岁的儿童开始注重细节和形象的再现,能
够使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和主题,但仍然受到现实经验的限制。
5. 抽象表现主义期:8-10岁的儿童开始尝试用抽象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能够自由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美术发展受到环境、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家庭和学校应该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美术启蒙教育和艺术体验,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儿童初期的画中,要区别“动物”和“人”是困难的。 儿童自发的、自己创造的美术符号系统中的“人”并不一定是 真正意义上的“人”,“动物”也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动 物”。
• 4—5岁幼儿能将水平位置的图形中的 “手”和“脚”的位置加以调整,明确 区分“人”和“动物”。
• 全世界各国儿童的早期美术作品有惊人的相似之 处,很难从他们的美术作品中区分他们的国籍。 • 所有儿童都是依靠象征化这种方式的表现,而有 着同样的绘画发展历程,即从不固定、无意识的 涂鸦开始,到能画几个基本图形,而后进步到把 图形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图形组合,达到了人们 能够认识的象征阶段,世界各国的儿童都要经历 绘画的这一发展过程。
•
初期的“人”头上添加了别的 图形;或是头上画了手。
• 凯洛格模拟的儿童画反映了儿童从 涂鸦初期到画“人”的演化过程。
•
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 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 各个部分。
• 除了“人”以外,初期的儿童画还有“动
物”、“植物”、“建筑物”、“交通工 具”等
• 儿童从出生起即开始表现自己,他从某些 本能的欲望出发,借助各种语言(符号系 统)表现思想和情感,并与他人沟通。 • 儿童,只要是身心发展正常的儿童,在他 能用笔进行随意涂抹的瞬间起,就自发地 运用“美术语言”变现自我。儿童“美术 语言”的发展是与儿童的身心发展平行的。
• 儿童的美术活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 许多学者对儿童美术的发展过程进行过研 究。
“人”是儿童美术作品中最为 常见的题材之一。儿童早期画的 “人”使人联想到蝌蚪,光光的脑 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于是人们称 之为蝌蚪人。
•
儿童熟悉的是“人”,但儿童画“人” 并非基于他对周围人的观察和认识,儿童 所画的“人”也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的人。 凯洛格认为:“人”是儿童由早期绘画自 发而又自然演化而成的,它反映的只是儿 童对均衡性和规则性等形式美的追求。儿 童往往也会接受和认同成人对所画的“人” 的各部分的命名。然而,他们自己的表现 形式毕竟与成人的认识相去甚远。
• 温思罗普· 凯洛格 [Winthrop Niles Kellogg
1898.04.13-1972.06.22],美国比较心理学家。 出生于美国纽约芒特弗农,在印第安纳大学获得 文学士学位,1929年以比较心理物理学方法的论 文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嗣后,曾先后执 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和佛罗里达州 立大学,并出版过几种教科书。 • 凯洛格早期研究视觉和听觉,并在印第安纳大学 担任条件作用实验主任。但使凯洛格出名的却是 他和其妻子吕拉熊冰娥共同进行的比较心理研究, 并共同出版了《猿猴与儿童》一书。
•
在涂鸦的过程中,儿童逐渐地 发展了控制涂鸦动作的能力。凯洛 格将儿童在绘画时注意到的涂鸦线 与纸面的配置关系成为样式配置。
•
儿童2岁后,有能力是所画的形状 与画纸保持配置关系,在3岁以前能以 单线画出十字形、圆、三角形和其他 不同的形状。在这两者之间,儿童有 可能画出偶发的图形。偶发的图形不 一定与画纸的四周有固定的关系,而 且图形的形状不一定清晰可辨,但它 们确实暗示了图形所要表达的意思。
•
此外,同心圆和同心正方形等 结合体或集合体等也是儿童画中常 见的曼陀罗(见图2-9)
•
2岁儿童已能画出直线和曲线, 这些直线和曲线都可以成为儿童画 太阳的组成成分。虽然“太阳”的 结构看上去简单,但儿童在会画复 杂的集合体之前是不会画出“太阳” 的。
•
儿童在能够画曼陀罗之前没有出 现过像“太阳”这样的“形”。由此。 她确信由曼陀罗到太阳,这是儿童画 的发展顺序。儿童最初画“太阳”只 是喜欢这种给人以良好视觉的图形, 并不是真的在画天空的太阳。在儿童 美术发展过程中,凯洛格认为这是儿 童画与成人之间的又一座桥梁。
•
凯洛格把三个或三个以上图形 结合而形成的图形称作集合体。
• 曼陀罗(mandalas)在梵语中是“魔圈”的意思。它有
事用来指所有那些包括着圈形主题的符号再现曼陀罗看成
是人类大脑的结构及人类的意识和无意识的终极根源,是 一种最高和谐的印象。里德则把曼陀罗看作是几十万年以 来残留在人类内心深处的原型遗迹中的一种。曼陀罗具有 圆满、完整无缺、综合的印象,它包含着深思熟虑和无限
•
儿童绘画中图形可以分为6种, 其中5种是具有几何意义的图形, 它们是矩形(含正方形)、三角形、 十字形、斜十字形和不定形。
•
儿童绘画中,图形常常不是单 独出现的,而是与其他涂鸦线或者 与其他图形相伴出现的。
•
凯洛格把两个图形结合在一起 所形成的图形称作结合体。
•
凯洛格把两个图形结合在一起 所形成的图形称作结合体。
的冥想。
•
曼陀罗是儿童和成人共同喜爱 的、具有良好视觉形象的、平衡而 协调的图形组合。这类图形的组合, 儿童会将它贮存在记忆中,并在以 后美术表现活动中不断地加以重复 运用。
•
儿童所画的曼陀罗,以椭圆 (含圆)、矩形(含正方形)、与 正或斜十字形构成的结合体居多 (见图2-7)
•
其次是椭圆、矩形与正、斜两 种十字形构成的集合体(见2-8)
• 凯洛格将儿童所画的各种类型的 “太阳”进行了分类。其中,她所 谓的“中空的太阳”明显的表示了 有曼陀罗或某种圆的集合体分离出 来的特征,而这种分离须经过一段 时日(见图2-10)
• 凯洛格所谓的“太阳脸” 和“太 阳人” (见图2-11、图2-12), 原是“太阳”和圆的集合体。
•
•
大约在1岁半左右,儿童开始 用笔在纸上涂划,所画的东西纯属 涂鸦,在画面上只是一些杂乱的线 条,这类线条被称为涂鸦线。 • 画涂鸦线的时期被称为涂鸦期, 它可能要持续到3—4岁。
•
凯洛格把2岁或者2岁以下的幼 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所画的涂鸦线 称作基本的涂鸦线。
•
凯洛格认为,很多动物也能用其 趾爪在一些不同材料的表面抓划出不 同的线条,但是只有人类才有可能画 出这20种基本涂鸦线的全部类型。人 类在其神经系统协调下产生的肌肉活 动所能达到的水平,是任何动物都达 不到的。这20种基本的涂鸦线与儿童 绘画的关系,正如砖瓦与建筑物之间 的关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