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wrod教案
人教 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 漂浮的画》教学设计
教案: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在画纸上创造出一个看似漂浮在水面上的画面效果。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感和立体感的漂浮效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漂浮的画的创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漂浮的画作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难点:1. 如何把握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使画面中的物体看起来像真正的漂浮在水面上。
2. 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来表现物体的光影效果,增强画面的真实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材、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铅笔、橡皮等。
2. 一些关于漂浮的画的示例作品,用于展示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漂浮的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漂浮的画的特点和魅力。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漂浮的画?它是如何创造出漂浮的效果的?二、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1. 讲解如何通过色彩和线条来表现物体的光影效果,增强画面的真实感。
2. 讲解如何把握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使画面中的物体看起来像真正的漂浮在水面上。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个物体,尝试在画纸上创作出漂浮的效果。
2. 引导学生注意物体的光影处理,以及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的表现。
四、展示和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2. 引导学生从画面效果、空间感、立体感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暂无。
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漂浮的画作品,要求画面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物体光影处理得当。
2. 写一篇关于漂浮的画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的日记。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漂浮的画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漂浮的画作品。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对画面空间感和立体感的把握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漂浮的画》教案
《漂浮的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浮力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浮力原理简介2. 制作漂浮的画3. 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4. 实验注意事项5. 成果展示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浮力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制作漂浮的画的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浮力原理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创意设计和制作独特的漂浮画。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塑料泡沫板、颜料、画笔、水、浮力支撑物(如小石子)、绳子。
2.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漂浮的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画能漂浮在水面上?激发学生对浮力原理的好奇心。
2. 探究浮力原理简要讲解浮力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3. 制作漂浮的画演示制作漂浮的画的步骤,讲解实验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正确进行。
5. 创意设计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漂浮画。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颜色、图案,并在塑料泡沫板上进行绘制。
6. 成果展示与评价7.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分享收获和感悟。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改进和创新漂浮画的设计,使之更加美观、独特?9. 板书设计浮力的画浮力原理简介制作漂浮的画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实验注意事项创意设计10.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浮力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2.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或相关展览,加深对浮力原理的理解。
3. 开展课后浮力主题的科学小制作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人教小学美术六上《第7课漂浮的画》wrod教案
第7課:漂浮的畫教學目標:1、瞭解流色轉印的的常用方法,學習利用水與油不相溶的特性,轉印出不同肌理的畫面。
2、通過自覺教材及老師的演示講解,掌握流色轉印的方法並展開聯想再創作,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表現能力。
3、製作過程中發揚團結友愛的精神,培養學生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教師:課件、裝著清水的敞口容器,油漆、汽油、水粉顏色,水粉紙等。
學生:油漆、具有吸附能力的紙張(水彩紙、生宣紙等)裝著清水的敞口容器、汽油。
重點:利用水與油的不相溶的性質,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練習。
難點:根據製作過程中沒水變化的節奏及畫面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展開合理的想像和聯想。
教學過程:一、導入階段:1、同學們,你們知道都有什麼東西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嗎?你們猜猜看,這節美術課能在水面上漂浮的是什麼呢?畫怎麼能在水上漂浮呢?演示吸附的方法。
2、欣賞作品:說一說,你們感覺欣賞的作品像什麼?有何感受?二、發展階段1、自學教材,嘗試探究小組內討論,嘗試製作:在敞口容器裡盛一定量的清水,隨後滾入和滴油漆,讓學生觀察油漆和水之間的變化。
小結:(1)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還有的在水中漂浮。
(2)總結製作過程中的成功與不足。
2、作品展示,彙報交流學生提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師生討論解決。
3、深入探究,講解演示。
在清水中放入油漆(水面要淺)——快速攪拌——把紙平放在水面進行吸附印製。
三、創作階段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選用任意顏色搭配並用吸附法完成肌理作品。
四、評價階段1、分析並展示作品,採用自評或互評的方式進行交流評價活動。
2、學生針對自己喜愛的作品異形豐富的聯想與想像。
五、課後拓展幹透後,壓平,根據肌理圖案運用刮線或剪圖形等方法,創作一幅有主題意義的作品。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7课漂浮的画》教案人教版
今天在教授《漂浮的画》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策略,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浮世绘的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方法。从学生的反应和作品来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做得不错,也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们对浮世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能够快速把握浮世绘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时,选取了经典的《神奈川冲浪里》作为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浮世绘的魅力。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浮世绘的基本概念。浮世绘是日本传统的一种版画艺术,以其线条流畅、色彩鲜明、形象夸张而著名。它在日本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反映了日本民间的生活和文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神奈川冲浪里》。这幅作品展示了浮世绘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通过艺术手法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漂浮的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看过在水面上漂浮的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浮世绘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立体感的塑造:如何运用剪贴、描绘等方法,使平面作品具有立体感,表现出漂浮的效果。
-审美判断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和评价作品,提高审美判断力。
举例:针对创意与实践的难点,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创作提示,如“想象自己置身于浮世绘场景中,你会看到什么?”或“如何将浮世绘风格与现代元素结合?”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塑造立体感方面,教师可以演示如何通过重叠、折叠等技巧,使作品具有空间感。至于审美判断力的培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享,让他们互相评价、提出建议,从而提高审美水平。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教案[五篇]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教案[五篇]第一篇: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教案美术学科教案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7课漂浮的画【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流色转印的常用方法,学习利用水与油不相容的特征,转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的画面。
2.通过自学教材及老师的演示讲解,掌握流色转印的方法并展开联想再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表现力。
3.制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水与油不相容的性质,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联系。
【教学难点】根据制作过程中油水变化的节奏及画面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装着清水的漱口容器、油漆、汽油、水粉颜料、水粉纸等。
学生:油漆,具有吸附能力的纸张、汽油。
【教学过程】一、感悟体验观赏美丽的雨花石,仿佛可以看出美石之中的山川,湖泊,人物,情景,花鸟,抽象图案,色彩色阶变换,韵律等,使得观石人能从微观的雨花石方寸之间,一下子联想到大千世界,万千红尘甚至不可思议的太空,灵幻,外太空,而这些美妙的图案都由不同的点,线,面所组成,再加以漂亮的颜色搭配,而正是这种和谐的美丽让人身心愉悦。
引导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模仿,“制造”出这种效果呢?二、欣赏提升,开阔视野1.出示几幅自然风景图片,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魅力。
提问:图片美在哪里?有哪些景物的存在而让你感到美丽。
总结:每幅图片都由不同的点,线,面所组成,再加以漂亮的颜色搭配,而正是这种和谐的美丽让人身心愉悦。
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模仿,“制造”出这种效果呢?2.尝试演示:在玻璃试瓶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随后滴入几滴油漆,让学生观察油漆和水之间的变化。
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还有的在水中漂浮。
说明:这个演示是为了让学生看清油漆和清水之间的变化过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新美术学科教案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方法的兴趣。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漂浮的画-人教版(2023
最后,我要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同时,也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美术课堂中收获满满,快乐成长。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漂浮原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漂浮现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漂浮的画》这一课后,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喜悦与挑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漂浮现象充满了好奇,他们在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授课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改进和调整。
首先,关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虽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来解释漂浮原理,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漂浮原理:学生需掌握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原理,了解为何某些物体能漂浮在水面上,而其他物体会下沉。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漂浮画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漂浮画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漂浮画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漂浮画的魅力或特点。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漂浮画基本概念、创作方法和艺术特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在创作漂浮画作品时的构图、色彩搭配、绘画技巧等方面的运用能力,以及作品的艺术效果和创意性。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和作品评价等方面的表现,教师给予及时的正面评价和鼓励,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升。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培养。
3. 漂浮画的创作方法:学习漂浮画的创作方法和步骤,包括构图、色彩搭配、绘画技巧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实践。
4. 漂浮画的艺术特点:分析漂浮画的艺术特点,如空间感、光影效果、透视原理等,并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特点来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
5. 漂浮画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学习如何欣赏和评价漂浮画作品,包括从构图、色彩、技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3. 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将自己的情感、想法和生活体验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有效地表达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漂浮画的概念、历史背景及其艺术特点。
(2)掌握漂浮画的创作方法和步骤。
(3)学会运用想象力,结合绘画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漂浮画作品。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漂浮的画》|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漂浮的画》|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色彩分离的原理,运用这一原理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漂浮画作品。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增强他们对艺术与生活联系的认识。
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围绕色彩分离的原理展开,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色彩分离的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一技巧创作出独特的漂浮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需要掌握色彩分离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进行创作。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色彩分离的原理,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示范作品、画具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和认识。
2. 新授:讲解色彩分离的原理,并通过示范展示如何运用这一原理进行创作。
3. 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色彩分离的原理进行创作。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色彩分离的原理和创作技巧。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课题:《漂浮的画》2. 色彩分离的原理3. 创作步骤4. 作品展示与评价作业设计1. 学生需要运用色彩分离的原理,创作一幅漂浮画作品。
2. 学生需要记录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创新点,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色彩分离的原理,还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作品。
同时,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也学会了如何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人教小学美术六上《第7课漂浮的画》wrod教案
第7课:漂浮的画教学目标:1、了解流色转印的的常用方法,学习利用水与油不相溶的特性,转印出不同肌理的画面。
2、通过自觉教材及老师的演示讲解,掌握流色转印的方法并展开联想再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
3、制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装着清水的敞口容器,油漆、汽油、水粉颜色,水粉纸等。
学生:油漆、具有吸附能力的纸张(水彩纸、生宣纸等)装着清水的敞口容器、汽油。
重点:利用水与油的不相溶的性质,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练习。
难点:根据制作过程中没水变化的节奏及画面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同学们,你们知道都有什么东西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吗?你们猜猜看,这节美术课能在水面上漂浮的是什么呢?画怎么能在水上漂浮呢?演示吸附的方法。
2、欣赏作品:说一说,你们感觉欣赏的作品像什么?有何感受?二、发展阶段1、自学教材,尝试探究小组内讨论,尝试制作:在敞口容器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随后滚入和滴油漆,让学生观察油漆和水之间的变化。
小结:(1)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还有的在水中漂浮。
(2)总结制作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
2、作品展示,汇报交流学生提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师生讨论解决。
3、深入探究,讲解演示。
在清水中放入油漆(水面要浅)——快速搅拌——把纸平放在水面进行吸附印制。
三、创作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选用任意颜色搭配并用吸附法完成肌理作品。
四、评价阶段1、分析并展示作品,采用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评价活动。
2、学生针对自己喜爱的作品异形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五、课后拓展干透后,压平,根据肌理图案运用刮线或剪图形等方法,创作一幅有主题意义的作品。
小课堂: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在学生阶段,至关重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第7课 漂浮的画 (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漂浮画的创作原理和技巧,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和绘画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让学生掌握漂浮画的创作过程,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漂浮画的创作技巧,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画面效果。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示范教学、实践指导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示范漂浮画的创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创作技巧;通过实践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四、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1)情境创设:教师展示一些美丽的漂浮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漂浮画的魅力。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漂浮画的创作原理和技巧。
(2)示范引导:教师现场示范漂浮画的创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创作步骤和方法。
同时强调色彩搭配和线条表现的重要性。
2、探索阶段:(1)观察分析:教师出示几幅典型的漂浮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及创作技巧。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了解不同作品的色彩搭配和线条表现方法。
(2)实践体验: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漂浮画创作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和线条的表现。
3、创作阶段:(1)教师提出创作任务: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主题,运用所学漂浮画的技巧进行创作。
要求突出主题特点,注重色彩搭配和线条表现。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指导过程中注意提示学生注意构图和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不要拘泥于真实的再现,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作品中。
同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发挥个性。
4、欣赏评议阶段:(1)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或教室四周,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欣赏。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 漂浮的画》教案1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教案1一. 教材分析《第7课漂浮的画》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创意和技巧,绘制出具有漂浮感的画作。
本课内容丰富,既包含了绘画技巧的讲解,也注重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材通过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中的空间感和透视原理,使画面产生漂浮的效果。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技巧,以及如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绘画中的空间感和透视原理,学会如何通过技巧绘制出具有漂浮感的画作。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和创作,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绘画的热爱和创作,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绘画中的空间感和透视原理,创作出具有漂浮感的画作。
2.难点: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技巧,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2.实践性教学: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3.示范性教学: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第7课漂浮的画》2.画材:水彩、画纸、画笔等3.辅助材料:图片、案例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绘画知识和技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漂浮的画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学习绘画技巧。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画技巧。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点评,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技巧。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美术《第7课 漂浮的画》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美术《第7课漂浮的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的第7课,主题为“漂浮的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漂浮物的画法,并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有趣的漂浮物。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漂浮”的有关知识。
学习漂浮物的画法。
2. 能力目标:掌握漂浮物的画法,并能创造性地画出生活中有趣的漂浮物。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漂浮物的画法,并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有趣的漂浮物。
教学难点:能创造性地画出生活中有趣的漂浮物。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美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技巧。
他们对于绘画的兴趣较高,渴望学习新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
在生活中,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漂浮的物体,如气球、风筝等。
因此,他们对于本课的内容会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漂浮物的画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师生互动):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漂浮的物体,如气球、风筝、浮标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
老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漂浮的物体?请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气球、风筝、浮标、水上游乐设施等。
老师:非常好!那你们知道漂浮的原理是什么吗?2. 知识讲解:老师简要介绍漂浮物的概念和原理,解释漂浮物在空气或水中浮起来的原因。
老师:同学们,当我们把气球充满气体时,它会变得轻盈,因为气体比空气轻,所以气球会漂浮起来。
风筝则利用风的力量才能在空中飘扬。
你们知道其他漂浮物的原理吗?3. 示范演示:老师现场示范绘制一个漂浮的气球,重点展示绘制的步骤和技法。
老师拿起一张白纸和一支红色彩铅,开始画一个气球的形状。
老师:同学们,我们先画一个椭圆形作为气球的主体,接下来再画上气球的细节,如气球颜色、气球口和气球上的花纹等。
请你们仔细观察我的画法。
4. 学生实践: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纸张、彩铅、水彩等。
第7课 漂浮的画(教案) 人教版(2012) 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7课漂浮的画(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漂浮的原理,学会制作漂浮的画。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物体在水中漂浮的原理2. 制作漂浮的画的方法和步骤3. 漂浮的画的创新与表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体在水中漂浮的原理,制作漂浮的画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创新和表现漂浮的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物体在水中漂浮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现象。
b.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物体能在水中漂浮吗?c.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物体在水中漂浮是因为它们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2. 讲解物体在水中漂浮的原理a. 利用多媒体展示物体在水中漂浮的原理,讲解浮力、密度等概念。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实验,验证物体在水中漂浮的原理。
3. 讲解制作漂浮的画的方法和步骤a. 教师示范制作漂浮的画的方法和步骤。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漂浮的画。
4. 创新与表现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新和表现漂浮的画。
b. 学生分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
c.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漂浮的画,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物体在水中漂浮的原理和制作漂浮的画的方法。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作品。
五、作业布置1. 制作一幅漂浮的画,要求创新和表现力强。
2. 写一篇关于漂浮的画的创作心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物体在水中漂浮的原理,让学生学会了制作漂浮的画。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新意识,作品表现力强。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学生对物体在水中漂浮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漂浮的画》教案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漂浮的画》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探索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将艺术创造与科学研究完美结合的意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结合身边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
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核心素养】
探索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
游戏l:
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游戏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
游戏2:
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它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思考反馈
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
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在海上?
三、信息交流
a.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b.哪位科学家最早发现了浮力?
c.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浮力的小故事吗?
四、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
)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漂浮?
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
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物的造型?
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
五、探索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第7课《漂浮的画》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 第7课《漂浮的画》人教新课标一、教学背景《漂浮的画》是六年级上册美术课的第7课,本课程着重讲授在绘画时如何表现漂浮的感觉,强化绘画的空间感。
本节课将通过绘画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锻炼画面组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如何绘制漂浮的物体;•掌握构成漂浮感的画面元素;•熟练掌握绘画基本技能;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能够观察和分析画面,辨识画面元素;•能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技能素材进行绘画;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作能力;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描绘漂浮的物体并使画面中呈现出漂浮感;2.掌握表现空间的画面元素。
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构成漂浮感的画面元素;2.能够辨识画面元素,并运用学习到的素材进行绘画。
四、教学方法•实践探究法;•情境教学法;•观察分析法;•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流程1.引入新课教师使用PPT呈现关于漂浮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画面元素并提问并引出即将进行的主题。
2. 教学操作步骤一: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元素引导学生根据图片中的画面元素分析如何让物体在画面中表现出漂浮的感觉。
步骤二:演示如何绘制漂浮的物体教师对绘制漂浮的物体进行演示并鼓励学生多加实践,注意观察和理解课堂内容。
步骤三:练习让学生在熟悉操作后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尝试用自己的想象来设计画面。
步骤四:小组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中模拟出一个实景并进行设计创作,营造出聚焦学习的小组氛围。
3.课堂总结•教师针对学生绘制成果进行点评;•提醒学生关注安全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和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自评本节课我个人觉得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好了课堂节奏,把观察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锻炼了想象和观察力并成功画出漂浮感,整体教学气氛比较活跃。
2. 评价指标•学生能否掌握画面元素并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课堂内容并成功表现在绘画上;•学生内部协作能力的体现。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漂浮的画 |人教版(2012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7 漂浮的画一、教学目标1.了解漂浮画的概念及相关知识;2.掌握漂浮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4.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漂浮画的概念及相关知识;2.漂浮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漂浮画的构图方式;2.如何运用色彩搭配。
四、教学准备1.班级黑板;2.彩色纸张、剪刀、胶水、铅笔、彩色笔、油画棒等绘画材料;3.相关PPT或视频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漂浮画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对漂浮画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并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特点和表现主题。
5.2 演示教师通过PPT或视频教学资源,向学生介绍漂浮画的概念、起源和特点,以及构图、色彩等方面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5.3 实践操作教师向学生讲解制作漂浮画的步骤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材料。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来设计画面,并在纸张上用铅笔勾勒出轮廓,然后用剪刀将画面剪下,并将其粘贴在其他颜色的纸上,模拟出画面漂浮的效果。
5.4 课堂展示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漂浮画挂在教室墙上或摆放在展示架上展示,同学们可欣赏并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漂浮画制作和课堂展示,评价学生对漂浮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发挥程度。
同时,通过学生的作品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七、教学拓展学生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漂浮画的知识和名家作品,并尝试制作工艺更为复杂和精细的漂浮画,加强自己的手工制作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八、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展示自我,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更加注重细节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制作技巧和提高创意构图能力。
第7课 漂浮的画-人教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7课漂浮的画-人教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漂浮的画的概念以及艺术形式2.学习运用大胆的色彩搭配和水彩笔技巧来表现漂浮的画3.提高学生的美术创意和创造力二、教学内容1.了解漂浮的画的概念和艺术形式2.学习色彩搭配和水彩笔技巧3.创作漂浮的画三、教学重难点1.深入了解漂浮的画的艺术形式和内涵2.熟练掌握色彩搭配和水彩笔技巧3.提高学生的绘画创造力和创意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出示一些漂浮的画作品,让学生观看、品味、分析。
引导学生了解漂浮的画的概念和艺术形式,并鼓励学生自由想象,举例说明画中的漂浮是怎样实现的。
2. 实践操作步骤一:色彩搭配利用让学生自由组合各种颜色的方法,观察其搭配效果。
然后教师用笔演示如何将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演示出不同深度和变化的效果。
步骤二:水彩笔用法•学习颜色渐变法。
将两种或以上颜色涂在同一片空间里,用画笔在两种颜色交界处反复重叠,形成颜色丰富的过渡效果。
•学习呈现烟雾状的画法。
讲解如何使用笔体的特性,通过短线慢慢交融覆盖实现烟雾般的渲染。
步骤三:创作漂浮的画要求学生按照自己想象的主题,自由发挥运用所学技巧和用色的知识进行创作。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老师可以随时对学生的动态进行引导和点拨。
3. 课堂展示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并鼓励同学之间相互欣赏、评价和指导。
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一些突出的作品中,进行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老师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点,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思考题等。
六、课后作业老师布置学生在课后完成快速素描和漂浮画两个小作品,在第8节课时进行集体展示、点评、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看、分析、实践操作、创作并展示等环节,全方位引导学生了解漂浮画的概念、形式和技法,让学生在思考、观察、表达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
同时,本节课突破了传统固定的作品和内容,注重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化表达。
六年级美术上册《漂浮的画》教案、教学设计
7.关注环保,培养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醒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节约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浮世绘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画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它们为什么能在水面上漂浮呢?”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漂浮画的兴趣。
6.环保行动:结合课堂所学,关注环境保护,从自己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绘画材料,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绘画材料进行漂浮画创作的能力,掌握浮世绘的风格特点,并能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从而探索出不同绘画材料在水面上的表现效果,以及如何将浮世绘的元素巧妙地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2.重点: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3.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具有个性的作品。
(五)总结归纳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引导学生从线条、形状、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
2.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强调创作过程中的关键技巧,帮助学生提升绘画水平。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漂浮画创作的要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实践。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完成一幅漂浮画作品,并撰写创作心得。
五、作业布置
1.完成一幅漂浮画作品: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完成一幅具有个性的漂浮画作品。作品要求线条流畅、形状和谐、色彩搭配得当,并体现出浮世绘的风格特点。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 漂浮的画》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漂浮画原理,掌握制作漂浮画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漂浮画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和创作,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教学内容1. 漂浮画原理:介绍漂浮画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原理。
2. 制作技巧:讲解和演示制作漂浮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包括选材、构图、上色等。
3.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完成一幅漂浮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漂浮画的制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漂浮画作品。
2. 难点:如何运用创意和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漂浮画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演示视频、示例作品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吸水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漂浮画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原理讲解:介绍漂浮画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原理。
3. 技巧演示:讲解和演示制作漂浮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1. 漂浮的画2. 原理:介绍漂浮画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原理3. 技巧:讲解和演示制作漂浮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4. 创作:个人或小组创作,完成一幅漂浮画作品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幅漂浮画作品。
2. 小组作业: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合作完成一幅更大的漂浮画作品。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制作漂浮画的技巧,还培养了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了一幅幅独特的作品。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学生也学会了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7课 漂浮的画》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7课漂浮的画》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漂浮画的创作技巧,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2. 通过对漂浮画的创作,让学生理解绘画与自然、科技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漂浮画的定义和特点2. 漂浮画的创作技巧3. 漂浮画的创作实践4. 漂浮画作品欣赏与评价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漂浮画的创作技巧2. 漂浮画的创作实践难点1. 漂浮画的创作技巧的理解和掌握2. 漂浮画的创新和实践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绘画工具、漂浮画材料2. 学具:绘画工具、漂浮画材料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和视频介绍漂浮画的定义、特点和创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漂浮画的创作技巧,包括材料选择、构图设计、色彩搭配等。
3. 示范:现场示范漂浮画的创作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创作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漂浮画的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1. 《第7课漂浮的画》2. 内容:漂浮画的定义、特点、创作技巧、创作实践、作品欣赏与评价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漂浮画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的创作技巧,创新构图和色彩搭配。
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作品和创作心得,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改进空间。
3.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根据学生的作品和创作心得,评估教学内容的充实性和实用性。
4. 教学过程是否顺利:根据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参与度,反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改进方向。
教学过程1. 导入使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与漂浮画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漂浮画的魅力。
提出引导性问题:例如,“你们见过在水上漂浮的画吗?”“你们想知道这些画是如何制作的吗?”分享相关故事:讲述漂浮画的起源或与漂浮画相关的小故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2. 讲解在讲解环节,教师需要清晰地传达漂浮画的创作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wrod教
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流色转印的的常用方法,学习利用水与油不相溶的特性,转印出不同肌理的画面。
2、通过自觉教材及老师的演示讲解,掌握流色转印的方法并展开联想再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
3、制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装着清水的敞口容器,油漆、汽油、水粉颜色,水粉纸等。
学生:油漆、具有吸附能力的纸张(水彩纸、生宣纸等)装着清水的敞口容器、汽油。
重点:利用水与油的不相溶的性质,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练习。
难点:根据制作过程中没水变化的节奏及画面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同学们,你们知道都有什么东西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吗?你们
猜猜看,这节美术课能在水面上漂浮的是什么呢?画怎么能在水上漂浮呢?
演示吸附的方法。
2、欣赏作品:说一说,你们感觉欣赏的作品像什么?有何感受?
二、发展阶段
1、自学教材,尝试探究
小组内讨论,尝试制作:在敞口容器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随后滚入和滴油漆,让学生观察油漆和水之间的变化。
小结:
(1)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还有的在水中漂浮。
(2)总结制作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
2、作品展示,汇报交流
学生提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师生讨论解决。
3、深入探究,讲解演示。
在清水中放入油漆(水面要浅)——快速搅拌——把纸平放在水面进行吸附印制。
三、创作阶段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选用任意颜色搭配并用吸附法完成肌理作品。
四、评价阶段
1、分析并展示作品,采用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评价活动。
2、学生针对自己喜爱的作品异形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五、课后拓展
干透后,压平,根据肌理图案运用刮线或剪图形等方法,创作一幅有主题意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