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及中国的政策选择

合集下载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财政政策选择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财政政策选择
缠j 《 ! 『 碍宪考 20 手第7 总第20 期) 考 09 期( 27
因此 , 须协 调 “ 条 ” “ 块 ” 间 的关 系 , 必 条 与 块 之 形 成合力 , 尽 可 能 高 效 地 改 善 民生 和 促 动 经 济 以
轮积 极财 政政 策 无 疑 需 要 大量 政 府 债 务 发 行 来 支 撑 , 在 有 效 利 用 政 府 债 务 工 具 的 同 时 , 要 但 需
项 目对 政 府 投 入 的 刚 性 支 出 需 求 , 果 很 可 能 结
面 向 社 会 的股 权 融 资 , 少 地 方 政 府 公 共 债 务 的 减
会 制 约政 府 宏 观 调 节 的 机 动 性 。 因此 , 府 在 政
进 行 扩 张 性 投 资 的 同 时 , 必 须 注 重 在 经 济 复 还 兴 之 时能 够及 时 抽 身 退 出 , 不 至 于 被 大 量 在 而 建 项 目 “ 牢 ”。 套 2 .加 强 债 务 管 理 , 效 控 制 财 政 风 险 。本 有
胀 的动 因 , 风 险 不 容 忽 视 。 其
把 工 程 项 目铺 得 很 大 , 考 虑 不 周 的 情 况 下 , 在 容
易 产 生 在 经 济 回 升 甚 至 趋 热 的 情 况 下 大 量 在 建
为 此 , 以 通 过 不 断 创 新 机 制 , 低 投 资 准 可 降
入 门槛 , 大 地 方 政 府 投 资 项 目 中 的 面 向 市 场 、 加
累计规模 , 达到 “ 借 债 , 办 事 ” 目的 。其选 少 多 的
择 方 式 , 方 面 可 以 考 虑 在 项 目初 期 尽 可 能 引 入 一 社会 资本 ; 一 方 面也可 以考 虑将 一 些有 获 利潜 另 力 的项 目在 竣 工 后 适 时 转 让 , 换 成 部 分 现 金 置 流 , 缓 地方政 府债 务 的累积 规模 。 减

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及中国政策选择

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及中国政策选择

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及中国政策选择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以来,各主要国家和经济体都进行了深刻反思,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以尽快扭转危机局面,共同预防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具有高度传染的金融危机。

文章在总结各主要国家和经济体金融监管改革内容、趋势和特点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政策选择提出建议。

关键词:危机金融监管政策中图分类号:f8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85-03一、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改革1.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

(1)成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负责监测和处理威胁国家金融稳定的系统性风险。

(2)设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负责对提供信用卡、抵押贷款和其他贷款等消费者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金融机构实施监管。

(3)强化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将之前缺乏监管的场外衍生品市场纳入监管视野。

(4)设立新的破产清算机制,以防止金融机构倒闭再度拖累纳税人救助。

(5)限制银行自营交易及高风险的衍生品交易。

(6)赋予联储更大的监管职责,同时对其实施更严格的监督。

(7)美联储将对企业高管薪酬进行监督,以确保高管薪酬制度不会导致对风险的过度追求。

2.英国金融难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

英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包括三个新机构的建立。

第一,英格兰银行成立一个独立的金融政策委员会(fpc),以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掌握宏观政策工具。

第二,英格兰银行成立一个下属机构——审慎监管局(pra),以促进金融公司的稳定性。

第三,成立一个金融行为监管局(cpma),以保护消费者和管理金融市场。

2011年6月英国政府还发布了《金融监管新方法:改革蓝图》白皮书,对英国金融监管体制进行全面改革,明确了新成立的金融政策委员会将专门负责宏观审慎监管,将金融服务局原有的微观监管职能划分给新成立的审慎监管局和金融行为监管局承担,同时着重规定了各类法定监管机构间的协调机制。

3.日本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

金融危机、跨国公司应对与中国政策选择

金融危机、跨国公司应对与中国政策选择

金融危机、跨国公司应对与中国政策选择内容提要本文沿循金融危机研究的理论脉络,揭示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技术性原因和心理原因,揭示了2008年金融危机在传导路径、证券及资产定价、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的突出特征。

本文认为,跨国公司应对金融危机的总体战略是系统性战略收缩,而非从某个国家或某个特定市场撤资。

中国企业已纳入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企业应更加强调安全性、保障现金流,贯彻安全保值、审慎稳健的主导思维;政府应加强资本跨境流动的监测,建立一个功能性监管框架和体系,实现监管的升级和强化。

关键词金融危机跨国公司政策随着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实体经济已深受影响。

作为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跨国公司在这次波及蒞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程度之深均属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大量跨国公司出现巨额亏损或盈利状况恶化,对于跨国公司来说,2008年和2009年是艰难的。

IMF的最新研究报告表明,这场危机将比以前的危机影响更深、持续时间更长(Claessens,et a1.,2008)。

跨国公司如何应对危机,中国企业和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

一、金融危机研究的理论脉络与综述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金融危机是“全部或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的和超周期的恶化”。

按严重性程度,它可分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外债危机和系统性危机(IMF,1998)。

自从Krugman(1979)以来,金融危机理论已经历了四个阶段,依次强调了国际收支状况(第一代理论)、投机资本攻击(第二代理论)、企业道德损害行为(第三代理论)和资产负债表效应(第四代理论)在危机形成和扩散中关键作用。

至于金融危机的具体触发因素,包括心理狂热(Kindleberger,2005;Shiller,2005)、债务违约(Barrell,et al.,2008)、金融自由化(Kaminskyand Reinhart,1999)、跨境资本流动(Reinhart andReinhart,2008;Reinha~and Rogoff,2008)、汇率超调(Menzies and Vines,2008)、汇率制度选择不当(Eiehengreen and Hausmann,1999;马君潞、吕剑,2007;孙兆斌,2002)、道德损害行为(HelIma,nn,et al.,2000;王自力,2008)、特许权价值贬值(Hellmann,etal.,2002)、公司治理状况(张振兴,2008)、经济的周期性波动(Mendoza,2008)、房价下跌(Brunnermeie,2008;Mulligan and Threinen,2008),以及过度金融创新与证券化(Gorton2008)。

我国金融监管发展主要问题及建议

我国金融监管发展主要问题及建议

金融监管我国金融监管发展主要问题及建议姓名:班级:学号:摘要:全球金融危机使得金融监管的体制的问题再度成为关注热点, 金融监管体制在决定监管效率上发挥着基础作用,对于整个的金融监管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以及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原则,然后提出了目前中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对中国现行监管模式提出的挑战、监管手段落后、监管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以及监管成木较高等四个方而加以分析,而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一些改进建议。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一)金融监管的定义: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

综观世界各国,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无不客观地存在着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管制。

从词义上讲,金融监督是指金融主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的全面性、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并以此促进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和发展。

金融管理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

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

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涵义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内容。

(二)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人民银行即中国的央行为中国的政策性银行,主要负责宏观金融政策法规、货币流通和货币的流通量;银监会主要负责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证监会主要负责对证券市场及相关参与者的监管;保监会主要负责对保险市场及其参与者的监管; 国家外汇管理局主要负债对中国的外汇储备及外汇市场管理和监管。

二、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内容金融监管的目标:第一,有效控制和管理货币供给,实现货币供求均衡,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笫二;确保负债性商业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提高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生存能力,增强金融市场的内在稳定性第三,保护债权人、存款人的利益,约束债务人行为,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和秩序;笫四,改善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有效配置和社会公平。

各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政策比较和我国的政策选择

各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政策比较和我国的政策选择

各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政策比较和我国的政策选择李翀,《学术研究》2009年04期[摘要]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通过各种途径传导到美国经济和世界各国经济。

美国政府和世界各国政府根据不同的理念和不同的情况实施了有所不同的经济政策。

美国政府经历了从布什政府的金融救援和货币政策到奥巴马政府的财政政策的过程,欧洲国家和日本政府则采用了手段有所不同的金融救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我国政府除了实行财政政策以外,还采用了以前很少使用的财政收入政策。

本文建议我国政府的政策选择是: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要倚重财政政策;在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中,要比以前更加关注财政收入政策。

另外,要将短期的财政支出政策与长期的经济发展相结合,注意财政支出政策的规模以防止过度的债务负担。

[关键词]美国金融危机次级抵押贷款金融危机传导机制宏观财政政策宏观货币政策金融救援政府债务[中图分类号]F44;F0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9)04-0073-06自2007年初地产泡沫崩溃造成次贷危机以来,美国就出现了金融动荡的局面,直接影响了世界各国对美国的资金运用,造成了美元大幅度贬值的局面。

今年9月15日,以利曼兄弟的破产为契机,美国最大的证券公司AIG也陷入了经营危机,许多金融机构也岌岌可危,形成了美国历史上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对此,布什政府虽然迅速制订了《金融稳定化法案》,提出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但在9月29日却遭到了众议院的否决,致使美国金融资本市场受到严重的打击,并殃及世界主要国家,全球普遍出现了股价暴跌的局面。

其后,《金融稳定化法案》和救市计划的修改方案虽然获得了参众两院的批准,但要“金融海啸”在短期内平静下来却并非容易。

一、美国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以后,通过下述5个途径迅速传导到美国的实体经济:第一个途径是银行破产。

随着一批银行破产,将闲置资金存放在银行的企业遭受损失,从而对生产和就业造成不利影响。

金融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与政策选择

金融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与政策选择

金融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与政策选择引言: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金融自由化成为各国争论的焦点之一。

金融自由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本文将探讨金融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讨论相关的政策选择。

一、金融自由化的影响1. 经济增长与投资:金融自由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广泛的国际投资机会,促进了资本流动。

外来资本的流入对于国内实体经济的扩张及技术进步具有积极作用。

2. 金融创新与市场发展:金融自由化鼓励金融创新,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出现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了动力,增强了金融体系的活力。

3. 资本市场与风险管理:金融自由化造就了更加开放和规范的资本市场,提供了融资渠道多元化的选择。

此外,发展中国家也能通过金融自由化来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金融风险。

二、金融自由化的挑战1. 金融危机与波动:金融自由化可能使得发展中国家更加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增加,经济稳定性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

2. 不平等与贫富差距: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富人往往更有机会获取更多的利益,而贫困人口则可能面临更多的经济风险。

不平等问题将进一步加剧社会的分化,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3. 金融安全与监管:金融自由化需要适应相应的监管体系,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监管体系相对较弱,难以应对金融自由化所带来的风险。

金融自由化可能引发金融不安全,导致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加。

三、政策选择与建议1. 逐步开放与稳定:发展中国家在进行金融自由化时,可以采取逐步开放的方式,并配合有效的监管来稳定金融市场。

通过监管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2. 收入再分配与脱贫:为了避免金融自由化引发不平等与贫富差距加大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政策来进行收入再分配,确保底层人群的收入水平和福利水平得到保障。

3. 技术培训与创新: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强金融领域的技术培训和创新能力,以应对金融自由化带来的挑战。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金融体系的自我调节和风险管理能力。

金融危机后财政政策选择与经济发展

金融危机后财政政策选择与经济发展

金融危机后财政政策选择与经济发展作者:洪云亭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第01期[摘要]在经济逐步回暖的时候,我国却面临着更大通货膨胀的风险,如何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前提下,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使财政政策面临新的选择。

本文就此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政政策经济发展一、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从国际角度看,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其影响已经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扩散到发展中国家。

自2009年上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主要发达国家GDP基本停止下降,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在2009年第二季度实现止跌反弹。

全球贸易在第二季度开始反弹,其中全球货物出口增长额比第一季度增长7.6%。

全球金融市场状况逐渐好转,全球主要股市开始大幅反弹。

跨国公司大规模撤资活动基本停止,预计跨国公司其外国直接投资将于2010年逐步恢复。

从国内角度看,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感受到显著影响,2008年第四季度GDP增速迅速降至6.8%,2009年第一季度降至6.1%最低点。

在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出台以后,经济下滑趋势得到缓和。

2009年第二季度增长率恢复到7.9%,第三季度增长率达到8.9%。

2009年全年GDP增速达到8.7%。

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的发展外对贸依存度更高,通货膨胀压力大,失业率上升等等因素使得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所以,中国经济要在金融危机后如何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迫切需要政府与市场积极主动应对,积极创新的财政政策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弱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危机,还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更好地发展。

二、财政政策的几种选择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已全部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增速也大幅放缓,世界经济正面临多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滞胀危机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

滞胀危机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

滞胀危机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内容摘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出现下滑。

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应及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是应对目前困境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金融危机货币危机宏观控制政策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内外失衡的双重困境,一方面,人民币面临着不断升值预期;另一方面,物价水平不断上涨,人民币又面临对内贬值的压力。

面对经济内外失衡的两难困境,决策层和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应对措施。

但政策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人民币仍然存在很强的升值预期,另一方面国内价格总水平依然产生波动。

在这种内外失衡的经济环境下,继续目前政策的后果如何?笔者认为,如果继续这种政策思路,中国经济的“硬着陆”不可避免,“滞胀”将不期而至。

美国次贷危机造成全球经济的下滑2007年8月集中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使得美国经济滑向衰退,并波及欧洲、日本乃至全球经济,进一步造成欧盟、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

从英国到爱尔兰再到西班牙,房市开始降温,银行面临坏账激增。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已经有7000亿美国抵押贷款资金以投资方式流向国外,这将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影响,加大全球信贷紧缩和经济下滑的风险。

(一)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大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采取减息、增加货币投放、加大对受次贷危机影响金融机构的援助等措施,以遏制可能出现的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但效果并不如意,美国经济衰退已现端倪。

2008年7月在美国国会作证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一改上月底货币政策会议声明中的乐观,转而承认经济增长面临“极大”的下行风险。

在向国会提交的半年度经济预测报告中,美联储表示: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认为,经济增长前景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未来的风险更偏于下行。

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1.房地产市场和建筑业继续下滑。

受次贷危机的直接影响,美国房地产市场趋于衰退,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销量锐减,2008 年1月现有住房和新建住房销量分别比2007年的高点(7月)减少51.2% 和21.6%。

双重压力下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选择

双重压力下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选择

双重压力下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选择摘要:内生的结构性失衡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双重压力,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选择过程中,中国追求多重目标的实现,但同时也必须考虑政策措施在双重压力下形成的实际效果,为此,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必须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相结合,避免“滞胀”局面的出现。

关键词:金融危机;结构性失衡;宏观调控;政策选择2008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在国内结构性失衡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出现了前所为未有的复杂局面,给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带来了巨大挑战。

当我们实施应对金融危机各种政策措施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政策措施在国内经济结构性失衡的叠加影响下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而将金融危机应对措施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在拉动内需的同时尽量降低国内经济结构恶化的风险,并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实现多重宏观调控目标。

一、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宏观调控目标由美国引发的次贷危机,随着全球金融系统累计性风险的逐渐暴露,已经扩大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将萧条扩散到了实体经济,形成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在这场巨大的金融海啸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2008年下半年,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断然转变了宏观经济调控方向。

2008年9月份以来,中国货币当局连续多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抛出了一个4万亿元人民币的庞大投资计划和旨在“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10项措施。

中国政府刺激经济的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为中国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全球应对金融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场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中,我国的宏观调控集中地表现为“拉动内需”,然而,在“拉动内需”的大方向下,我国也正在努力实现多重目标,这些目标可概括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经济增长速度上的“安全性目标”,即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金融危机、跨国公司应对与中国政策选择

金融危机、跨国公司应对与中国政策选择

金融危机、跨国公司应对与中国政策选择引言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跨国公司。

在面对经济动荡和不确定性时,跨国公司需要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同时,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政策选择也对跨国公司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跨国公司的影响,跨国公司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并分析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的政策选择。

一、金融危机对跨国公司的影响1. 经济衰退金融危机经常伴随着经济衰退,这对跨国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需求下降、市场不稳定等因素都会对跨国公司的销售和利润造成负面影响。

2. 资金紧缺金融危机会导致银行信贷收紧,跨国公司往往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融资困难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3. 汇率波动金融危机会引发汇率的剧烈波动,这对跨国公司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风险。

汇率波动可能导致企业的成本和收入发生变动,增加了跨国公司的运营风险。

二、跨国公司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1. 多元化市场和产品跨国公司应该在多个市场经营,并提供多样化的产品。

这样,即使某个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其他市场和产品仍可以为公司带来收入。

2. 控制成本和优化资源分配在金融危机期间,跨国公司需要更加精细地控制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和运营成本。

同时,合理优化资源分配,确保优先满足公司的核心需求。

3. 创新和自主研发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创新和自主研发来应对金融危机。

创新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4. 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在金融危机期间,品牌建设和营销也非常重要。

通过加强品牌形象和提高产品认可度,跨国公司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并保持较好的市场份额。

三、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的政策选择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应对风险和推动经济增长。

以下是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的主要政策选择。

1. 刺激内需中国政府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扩大社会保障和减税等措施,刺激内需,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2. 支持外贸中国政府通过提供财政和金融支持,支持出口和国际贸易。

论次级贷款危机下的中国政策选择——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视角

论次级贷款危机下的中国政策选择——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视角

关 键 词 : 贷危 机 ; 际 贸 易 ; 策 次 国 政 中图 分 类 号 : l 3 7 F 1 .
l 对 中 国 经 济 的 影 响
11 对 出 口贸 易 的 影 响 .
重 大 水 利 工 程 建 设 和病 险 水 库 除 险 加 固 , 强 大 型 灌 区 节 加 水 改 造 。加 大 扶 贫 开 发 力度 。
No. 2 9 4, 00
现 代 商 贸 工业 Mo en B s es rd d s y d r u i s T a eI u t n n r
2 0 年 第 4期 09
论 次级 贷款 危机 下 的 中 国政 策选择
— —
中国应 对金 融危机 的政策 视 角
江 琴 周 阳
⑤ 加 强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 加 快 城 镇 污 水 、 圾 处 理 设 施 垃 已经 来 临 。受 国 外 市 场 需 求 的 减 少 , 同 的 出 口 行 业 受 到 不 加 影 响 程 度 不 同 。 以 玩 具 业 , 织 业 和 汽 车 业 等 行 业 受 到 的 建 设 和 重 点 流 域 水 污 染 防 治 , 强 重 点 防 护 林 和 天 然 林 资 纺 支 打 击尤 为 沉 重 。 玩 具业 以 全 球 最 大 玩 具 代 工 商 之 一 — — 合 源 保 护 工 程 建 设 , 持 重 点 节 能 减 排 工 程 建 设 。
华夏等 9家上市银行持有雷曼相关资产 , 涉及金 额约 5亿美 元 。其 次 , 然 中 国 金 融 市 场 尤 其 是 投 资 银 行 等 金 融 机 构 虽 还 不发 达 , 资本 项 目 尚未 完 全 放 开 , 此 美 国 金 融 市 场 不 会 因 对 我 国金 融 机 构 产 生根 本 影 响 。但 让 金 融 机 构 更 担 心 的 是 因 为整 体 经 济 衰 退 而 带 来 的 系 统 性 风 险 , 非 对 陷 入 困 境 而

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金融监管豁免、 主 要 国 际金 融 监 管 机构 职 能 的缺 位和 错 位 、 国 际金 融 可 以得 出一 些一 般 性 的发展 趋 势 ,这 对 我 国金 融 监 管 具 有 非 常重 要
的启 示 意 义 。 关键 词 : 金融监管 发展趋势 启 示
援助 项 目中涵盖 的金 融机 构 , l MF只在第 四条 款磋 商 中关 注成 员 国金 融体 系 的健康 程度 , 国际清 算银行 除了难 以监 更 难化 解 国际金 融领 域 的系统 性 自从 全 球爆 发金 融危机 以来 , 巨大 的冲击 了全 球 的金 管 国际 支付 清算体 系 外 , 风 险。 此外 , 巴塞 尔银 行监 管 委员会 的宗 旨仅 停 留在加 强 融和 经济 的快 速发展 。 各 国 的金 融监 管部 门对 国际金 融的 监 管体 系进 行 了改 革 以求 避免 这 些 冲 击而 保 证经 济 的快 各 国金 融监管 当局 的合作 和堵塞 国 际金融 监管 漏洞。目前 速 发展 。虽 然在 改革 方面 , 我们做 出 了积 极 的尝试 并指 明 国际金 融监 管框 架还没 有办 法 实施 有效 的 国际金 融监 管 , 了未来 的 方向 , 但 是 目前现 行 的国 际金融 监管体 系仍 旧存 这 是 由于 国 际金 融 监 管机 构职 能 尚处于 缺 位 和错 位 状 态
在 一些 不可避 免 的弊端。本文就 是试 图通过 对这 些弊端 的 造 成 的 。
2 金 融全球 化 背景下 的 国际金 融监管 新趋势 研究 , 来 揭 示 国际 金融 监 管 的未来 发 展趋 势 , 进 而 为 中国 2 . 1金 融监 管模式 由分业 监 管 向统 一监 管过 渡。全 球 金 融监 管 的政策选 择提 供依 据 , 具有 非常 深刻 的理 论 意义 金 融市 场 一体 化 的 趋势 随着 信 息 技术 的发 展和 竞争 的加 和 实践价值 。 剧而 不 断 的加 强 , 一 些实行 分 页经 营 的国家随 着金 融创 新 1现 存 国际金 融监管体 系的弊端 从 而 1 。 1金 融 全球化 趋 势与 金 融监 管 国别化 之 间 的矛 盾。 和金 融 自由化 水平 的提高逐 渐 向混 业经 营体 制转 变 , 促使 一 些国家 对监管体 制 实行 了调整 而实行 统一监 管。所 伴 随着 各 个 国 家逐 步放 松 或取 消 对 资金 流 动和 金 融 机 构 证券 跨地 区 、 跨 国经 营 的 限制 , 全 球 金融 已经成 为 了一个 不 可 谓统 一 监管体 制 就是 由统 一 的监管 主体 对从 事银 行 、

金融危机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向及路径选择

金融危机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向及路径选择

舍融危机下绫圈金融篮镭体别改革方佝殷路括篷揖囝欧小平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规范金融监管机制。

从而加强金融业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更应让我们反思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

本文从分析次贷危机的成因入手,并指出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扣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改革措施。

关键词:金融监管;监管体制;改革世界各国都注重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和支持经济发展。

特别是2007年年初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它是自1929年以来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

那么,在金融危机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该如何改革,这一问题值得思考。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成因及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弊端(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成因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源于美国的次级贷款以及由其衍生的证券化市场。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实质上是一款同房地产相挂钩的高风险、高收益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在房产泡沫破灭后所造成的金融市场动荡。

它不断发展,最后演变成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综合各方观点来看,这次危机产生的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证券化技术的过度使用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功能是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可流通交易的证券,从而加快资金的流转速度。

正是依赖资产证券化的这一作用,美国许多房贷发放机构肆无忌惮地发放住房贷款,尤其是次级抵押贷款,这些贷款经结构化处理和设计形成M B S和C D O 等证券化产品后再向市场发售。

住房贷款的过度证券化一方面导致了房地产市场风险源源不断地向其它市场转移,另一方面也间接刺激了次级贷款市场的发展和风险的积累,最终使资产证券化成为了危机爆发的催化剂和放大器①o2、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违规操作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业发生了激烈的变革,同业竞争加剧使许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获利越来越低,它们转而投身予高收益的消费信贷。

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启示及策略选择

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启示及策略选择

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启示及策略选择摘要美国次贷危机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提供了反面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引起人们对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市场潜在风险的高度关注。

这也给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以重要的启示,我国要全面提升银行监管的前瞻性和预判性;综合运用规制导向和原则导向政策;稳步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和产品创新步伐;吸取经验教训,立足国情制定监管政策;加强我国金融监管力度和市场化监管,完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关键词:金融危机启示金融监管目录导言 (3)一、美国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3)(一)美联储政策的失 (3)(二)美国的超前消费 (3)(三)对自由经济的过度迷信 (4)二、对西方经典理论的评述及对我国监管有效性分析 (4)三、金融危机下我国银行监管及银行业的良好表现 (5)四、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启示 (6)(一)监管者要善于研判经济形势以及经济金融的关联性 (6)(二)坚持审慎监管对维护银行体系健康运行的重要意义 (6)(三)银行监管应稳步推进金融创新和银行业改革的步伐 (7)(四)银行监管应放眼于防范全球系统性风险产生及传导 (7)(五)银行监管应理智对待国际通行标准 (7)五、银行监管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选择 (7)(一)全面提升银行监管的前瞻性和预判性 (8)(二)综合运用规制导向和原则导向政策 (8)(三)稳步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和产品创新步伐 (8)(四)吸取经验教训,立足国情制定监管政策 (9)(五)加强我国金融监管力度 (9)(六)加强市场化监管,完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 (10)(七)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11)六、总结 (12)参考文献 (13)导言: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全球经济金融面临1933年美国大萧条以来最严峻的局面。

在诸多不利条件下,中国长期以来所施行的审慎银行监管功不可没。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唤起广大监管同仁居安思危,正确认识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启示和警醒,同时深入思考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银行监管的策略选择。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景 , 点分 析 当前 中国宏观 经济 面临 的复杂 形 势 、 重 存在 的结 构性 问题 , 以及 相关 发展 战略选 择和 应采取 的重要措 施 。


20 0 9年 中国经济 增 长的主 要特征
20 09年中国 G P全年实现 3. 万多亿元, D 35 增长 87 大大超出年初预期的 .%,
出 口不仅未能延 续前几 年的主要原 动力角 色 , 而出现 4 . % 的负作用 。可 以说 , 0 9年 我国所 取 反 48 20 得 的经济成果 , 虽然在数 字及增 幅表象上 与往年相 比并 无二致 , 但在不 知不觉 中其构成 和含义却发生
了显著 变化 。换 言之 ,0 9年 中国所 实现 的 G P中, 多的是 由钢筋和水 泥等堆砌 而成 的混凝 土 。 20 D 更
廊 一双 宄( ~ 受 一 月 , 专 稿
、 . . . 卜. ' 、
20 第 期 总 4期 0 年 6 (第9 ) 1
后 金融危 机时期 的中 国经济 发 展战略选 择
口 于 学军
( 江苏省银行业 监督 管理 局 , 江苏 南京 200 ) 104
摘 要 : 文 以“ 本 后金 融危 机 ” 为背景 , 体分析 了 2 0 具 0 9年 中国经 济金 融 运行 的特 点 , 点 阐述 了 2 0 重 0 9年 中国 巨额放 贷之 因和 巨额 投 资之谜 。在客 观分 析 目 前 中国经 济“ 两难 ” 问题 的 基础 上 , 出 了突 出科 学发展 、 设 和谐 社 会 的政 策 提 建
取 向 、 理确 定经 济增 长速度 、 合 积极 推 动 国际货 币体 系改革 、 有效 管理 好 社会 流
动 性及 建 立专业 而权威 的经 济 决策机 构等政 策建议 。

浅析金融危机下中国宏观经济困境和宏观政策选择

浅析金融危机下中国宏观经济困境和宏观政策选择
( ) 府支 出 二 政
政府 支 出主要 是指 政府 所进 行 的基 础建 设 投资 等 。在 前 不 久 政府 拿 出的 400亿 投 资 总计 划 中 , 00 可 以清 晰地看 到政 府力 图通 过 支 出行 为来 继续 扩大 内需 , 通过 投 资乘数 的数倍效 应来 带动 经 济的发 展 。 就 目前政府 的经济 发展 方 针来看 , 多人 看 到 了十年 前 亚 洲经 济 危机 时 政 府组 合拳 的 影 子 。事实 上 的 很 确如此 , 十 年前 的建设 公路 到 如 今 国 家 明确 提 出 “ 一 五 ” 国 的铁 路 投 资将 从 12 从 十 中 .5亿 元 增 加 到 2 亿元 , 每年 将 多增 加 40 00亿元 的投资 , 而拉 动或 刺 激经 济 增 长 。政 府 支 出 的另 一个 方 面 便 是这 在 民 进 生方 面所进 行 的转 移支 付 。在经 济 发展 大环 境不 好 的今 天 , 府通 过对 低 收入群 体 的保 障 , 政 一方 面增 加
其 可 支配 收入 促进 消 费 , ~方 面居 民生 活 的安定 也 是进行 经 济建 设有 力 的基础 。 另 ( ) 府投 资 补贴 三 政
与直接 减税 相对 应 的另 一个 有效 手段 是 政府 对一 些扶 植部 门专 业 的投 资补 贴 。这种政 策产 生 的积
极影响是使一些企业会根据国家政策的指 引投资 向对经济拉动较大且有广 阔前景的领域。但这里 。 我
从 目前 金融 危机 蔓延 的势头 来看 , 于依 靠 出 口拉 动 的 中 国经 济来 说 , 对 外需 已经严 重缩 水 , 此 时 而
政府必定将重点对准 国内需求 , 这部分需求才是真正有价值和有广泛意义的一部分。而针对内需的扩

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政策选择

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政策选择

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政策选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许多国家遭受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很多公司关闭,很多人失业。

中国也受到了巨大冲击,但经济稳定性和实力使得中国得以迅速采取策略应对。

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是少数几个零增长的国家之一。

那么在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政策选择是怎样的?一.内需扩大政策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必须有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

但是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低迷期,中国出口面临巨大挑战。

比如,美国不断强化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欧元区也遭遇经济低于预期,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而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因此,政府采取了推动内需扩大的政策来维持经济发展。

中国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政策,通过城镇化、交通基建和国民收入逐步提高来提供支撑,同时鼓励民众消费,推广国际知名品牌,采取缩小城乡差距政策,全面推进医疗、教育、养老、住房保障等社会事业,促进消费升级,引导消费结构升级。

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政府在全球经济危机中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

政府认为宏观调控措施是解决经济困难的关键,中国中央政府制定了系列货币政策来控制经济。

央行决定将银行准备金率 (RRR) 减少1.5个百分点,从而增加流动性。

同时,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适时加强监管,规范行业发展。

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政策当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消费力度也会逐步增强,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改善民生。

为了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加强农村基本建设、完善居民棚改、推出购房补贴等。

此外,加大名牌培育、减税等政策促进了民众消费升级,进而推动国内消费升级。

同时,与民生挂钩的政策也促进了城市居民和农村人民的融合发展。

四.市场化改革在全球经济迅速变化的背景下,商业和市场变革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需要从制度上、体制上、政策上进行改革。

例如,推广科技中心城市政策、非垄断市场环境公正政策和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等,改进营商环境、加强市场竞争和科技创新,以推动市场化改革,提升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后金融危机财政、货币政策选择及协调策略

后金融危机财政、货币政策选择及协调策略
作为一种资金中介丌管是从金融服务需求者的便利偏好出发还是从金融服务供应斱规模经济的要求考虑混业经营都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内在的人为的干预是对一些利益冲突业务的必要约束如对自营投资和代客交易分开经营对一客户的贷款和发债等业务丌能混在一起等
2011 年第 54 期( 总第 23 98 期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融 后金融危机财政� 货币政策 关于我国金融分业经营和 混业经营的分析
吴 庄乾志
一� 明确政策协调的目标 : 调节经济总量平 金融的分业和混业, 在国外讨论了近一个世 衡, 促进经济增长 , 管理通胀预期� 后危机时代恰逢我国的工业化 � 城市化的攻 坚阶段, 集于"高 储蓄 � 高 失业 及高 产能 " 的现 状, 极易引发通缩和速度抑制型就业� 因此, 该 阶段必须依靠一定的速度 � 一定的通胀才能支撑 发展与就业, 同时在 发展的过 程中防止 资产泡 沫 �因此两大政策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 性, 并要在以下方面进行重点配合: 一是配套促进经济以稳定的态势均衡增长� 两大政策要合力调节经济增速� 增量与增质, 以 发展化解需求不足� 就业等矛盾� 以内需逐步增 长为退出起点, 协调实施财政� 货币政策, 财政上 坚持积极的财 政政策, 但支出 的投向应 适度调 整, 货币政策退出已是大势所趋 , 但退出不宜过 急 �根据发展适时选择速度克制性配套( 紧缩货 币政策 � 适 度扩张财政政策 ) � 通胀允诺 型配套 ( 适度紧缩财政 � 货币政策 ) 和通缩抑 制型配套 ( 同时扩张财政� 货币政策 ) , 提高政策调节的灵 活性与准确度� 二是以货币政策为主, 控制资产价格膨胀, 管 "紧缩 " 理通胀预期�中央银行应采取适当的 措 施, 合理地控制货币信贷增长, 进而控制通货膨胀 和资产价格的过快增长; 同时, 要加快货币供给制 度改革, 积极引入货币政策规则� 财政政策要在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实现收入的合理化和均等化 , 缩小贫富差距,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扩大有 效需求, 从而实现物价稳定目标的实现� 二� 突出政策协调的核心: 以积极财政政策 体系为主, 改善供给管理, 推进结构调整 � 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对于各国应对金融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搭配——基于斯旺模型的拓展分析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搭配——基于斯旺模型的拓展分析

性失衡 推 向了亟待调整 的路 口。世界 市场 需求萎 缩恰好 为 中国经济 结构调整提 供 了机会 成本 最
小 化 的 契 机 。 本 文 对 斯 旺模 型进 行 了拓 展 研 究 ,将 同 一 失 衡 状 态分 为 两 个 区域 , 结 果 发 现 , 分
别位于两个 区域的 国家虽然属 于 同一 失衡状 态 ,却 由于其 国 内、 国外失衡状 态的差异 应 当采 用
的失衡 ,但却 导致国 内经济衰退 ,出现大量 失业 。
图 1 斯旺模型
如果采用本币贬值的支 出转换政策 ,则会使经济状 态 向 B点移动 ,结果是离 Y Y线 越来越远 ,即国际
收支失衡的缓解是以国内通胀进一步恶化为代价的。所以,要在实施紧缩 的宏观政策的同时 ,搭配本
币贬值 的政策 ,促使经济状态 由 O点移动到 E点。 Rj (04 a n 20 )把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① a 中的资本 流动 因素运用于传统 的斯旺模 型中,指 出资产 负债表效应与资本飞逃效应 ,并提出汇率与利率政策的配合 。徐长生和苏应蓉运用新斯旺模型分析 中 国经济内外部失衡问题 ,提出应当采取利率 、汇率 “ 双升 ”的政策手段 - 。然而虽然近年来 中国在 3 J 资本金融账户的管制方面有所松动 ,而且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国际资本通过各种方式流人中国,但 是中国资本金融账户仍实行较严格的资本管制 ,并未完全开放 ( 如表 1 所示 ) ,而且汇率政策与利率 政策的市场化程度还非常有限,因此传统的斯旺模型用于分析 中国的政策选择仍然是适用的。
收稿 日期 :2 1 -81 0 10 .5 基金项 目:辽 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新 团队项 目 “ 全球化调整期的东亚区域合作研究 ” ( T 0 00 ) W 2 10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世界》(月刊)2011年第4期摘要:本文阐述了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提出中国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借鉴美、英、欧盟金融监管改革的新经验,在新形势下积极进行政策调整,重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框架,完善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加强跨境金融机构监管,增强政府处理金融危机的能力,积极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与合作,以保证中国的金融安全。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合作政策选择美国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尤其美、英、欧盟金融业遭到重创,暴露出世界各国在金融监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金融监管缺失与低效。

于是英国、欧盟和美国纷纷出台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并通过G20集团金融峰会,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以保证全球金融稳定与全球经济增长。

因此,加强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2009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彰显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是(《银行家》,2009,第139~260页):1.全球银行业利润大幅下滑,发达国家银行业风险增大。

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GDP增长从2007年的3.7%放缓至2008年的2.7%,使全球银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世界银行,2008,第5~11页)。

全球1000家大银行利润总额,由2007年的7808亿美元下降到2008年的1150亿美元,下降了85.3%;一级资本回报率(ROC)由2007年的20%下降到2008年的2.69%,锐减了17.31个百分点,总资产回报率(ROA)由2007年的0.87%下降到2008年的0.12%,下降了0.75个百分点,均达到历史新低。

其中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巨额亏损使全球银行业利润大幅减少,金融风险增大。

2008年,全球金融业亏损额为10407亿美元,而美国金融业亏损就占了全球金融业亏损的一半以上,为5826亿美元。

2009年,虽然各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政府救市使全球1000家大银行税前利润较2008年增加到4010亿美元,一级资本回报率(ROC)提高到8.2%,总资产回报率(ROA)提高到0.42%,但均未达到2007年水平。

同时,从全球千家大银行亏损最多的前几家银行的主要排位看:2008年英国的苏格兰皇家银行亏损593亿美元排在第一位,2009年苏格兰皇家银行仍亏损43.66亿美元排在第八位;2008年美国的花旗集团亏损531亿美元排在第二位,2009年花旗集团仍亏损84.45亿美元排在第三位;2008年瑞士的瑞士信贷集团亏损140亿美元排在第六位,2009年瑞士信贷集团仍亏损24.92亿美元排在第十七位。

因此,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利润巨亏,导致全球银行业利润大幅度下滑,全球金融风险增大(《银行家》,2010,第123~260页)。

2.全球银行业盈利向亚洲转移,中国银行业独树一帜。

在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巨亏的同时,全球银行业盈利向亚洲转移。

2008年中国银行业其税前利润为845亿美元,排在全球第一位。

其中中国有5家银行进入全球千家大银行税前利润25强,并有3家银行进入全球前5位。

从资本回报率来看,2008年进入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的中国银行业资本回报率为24.38%,远高于全球千家银行平均资本回报率21.69个百分点。

2009年中国银行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国仍有5家银行进入全球千家大银行税前利润25强。

其中:中国工商银行税前利润为244.94亿美元排在全球第一位,中国建设银行税前利润为203.16亿美元排在全球第二位,中国银行业总税前利润占全球千家大银行总税前利润的25.39%(《银行家》,2010,第123~260页)。

因此,美国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水平在不断提高。

3.全球金融监管缺失与低效,跨境金融机构风险增大。

美国金融危机给全球银行业造成的损失及带来的国际金融风险,暴露出世界各国在金融监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1)全球宏观审慎性监管薄弱。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全面实施《巴塞尔新协议》。

加拿大、中国香港和日本已于2007年开始推行内部评级高级法,大多数国家也于2008年1月开始推行内部评级高级法,而美国直到2009年中期才开始推行内部评级高级法,可见,美国金融监管滞后其银行业发展(国际清算银行,2008)。

同时,美国等国监管部门没有考虑到大型、关联和高杠杆金融机构破产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影响;美国也没有将监管部门统一,加强美联储金融稳定的职能作用,而是将金融监管职责人为分割,各司其责,没有很好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从而使金融监管出现漏洞和真空,宏观审慎性监管薄弱。

另外,美国金融危机正好从实践检验了巴塞尔新协议中关于资本质量与证券化风险监管框架的有效性,但由于其存在顺周期资本监管问题,没有将一些复杂的证券化产品计入风险资本金计量方法中,也没有将资产负债表外产品向表内转移而产生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进行必要的压力测试并进行有效的信息披露,使金融监管机构不能及时有效的作出金融风险预警,从而使国际金融风险增大,产生国际金融危机。

(2)微观金融监管缺失与低效。

首先,美国过度创新金融衍生产品。

美国金融衍生产品和结构性产品的规模发展迅速,远远超过了传统金融产品。

由于现代金融衍生产品、投资银行及对冲基金等类似金融机构具有信息的不透明性、不对称性和交易的高杠杆性、高关联性特点,并与传统金融机构相关联,会增大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不稳定性,并通过高杠杆率加速扩大金融风险,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新来源。

2003~2007年,全球信用衍生品市场规模扩张了15倍多,达到50万亿美元(王家强,2008)。

同时,美国金融监管过松与缺失。

过度金融创新使美国金融监管缺失,无论是国际金融风险预警框架,还是监管制度、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及中国的政策选择*路妍*本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危机后的国际银行业竞争格局新变化与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选择”(10YJA790128)资助。

课题主持人:路妍。

--169会计标准和评级体系,都没有跟上全球金融业与金融市场的发展,从而使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不协调,金融监管低效,金融风险增加(张华健、张雪春,2008)。

(3)信息不对称导致跨境金融机构风险增大。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与跨国并购的不断深入,全球跨国金融机构得到迅速发展。

2008年,全球千家大银行的资产总额为9639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6.8%。

但是由于美国跨境金融机构对投资者提供虚假的信息、承担过量风险、欺诈性行为等,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同时又由于流动性风险的存在,增大了跨境金融机构风险,并通过跨国金融机构将美国金融危机迅速传导到全球,形成全球的金融危机。

因此,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共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势在必行。

(二)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改革的新内容与新特点美国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积极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共同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取得一定成果。

其中G20集团金融峰会的举行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G20集团领导人分别于2008年11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于2009年4月2日在英国伦敦和于2009年9月25日在美国匹兹堡召开三次金融峰会,共同探讨国际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建立与全球金融监管合作问题。

尤其G20集团领导人在第三次金融峰会上,在国际金融合作等方面达成一些共识,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次峰会在国际金融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凸显了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的决心与信心,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投票权和代表权,指出未来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方向,以防止类似金融危机重演(G20 Working Group,2009)。

与此同时,美国、英国和欧盟也分别出台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以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各国关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改革的新内容与新特点是:1.加强宏观审慎性监管,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

美国金融危机的主要成因之一就是宏观审慎性监管的缺失,使一系列金融监管出现真空,尤其是对结构性投资载体等“影子银行”监管不力。

因此,今后应建立一个覆盖金融体系全面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单个金融机构的微观风险控制。

通过G20集团峰会推动全球金融稳定,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发布全球范围的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预警信息。

同时,改革金融监管组织架构,赋予中央银行更大的金融监管职能,并加强与金融监管机构多层次的合作,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

如: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建议就强化了美联储职能,设立新机构加强金融监管协调。

一是将美联储监管范围扩大到所有能对金融稳定造成威胁的金融机构,不仅包括银行控股公司,还包括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

通过强化美联储的职能,更好地发挥美联储在稳定金融体系方面的作用。

二是组建两个新的监管机构:金融服务监管委员会和专门对银行进行监管的机构,来弥补美国现有监管体系框架的缺陷,协调各金融监管机构,以加强宏观审慎性监管。

2.加强资本监管改革,减少顺周期资本监管。

美国金融危机造成美、英、欧盟银行业的亏损,凸现了加强资本监管的重要性,应提高银行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推动银行监管标准实施,以避免顺周期资本监管。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建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继续修改和完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制定更加准确的适用于交易账户和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权重,实行补充性杠杆比率。

同时建议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进行深度评估,以减少其顺周期影响。

英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着重强调核心资本的作用,通过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来解决危机中银行资本金不足问题。

在资本数量上,银行应增加足以应对金融风险的高质量资本,特别是提高交易账户的资本要求,并增加逆周期资本监管措施。

在此基础上,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了《巴塞尔协议III》改革方案,提高了核心资本充足率标准,扩大了资本覆盖风险的范围,提高了系统性风险较大业务的资本要求。

该方案规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应由目前的4%提升到6%,包括将普通股比例最低要求从2%提高到4.5%,建立2.5%的资本留存缓冲和0%~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

同时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也提出了实施逆周期资本监管方案:一是建立逆周期超额资本监管框架。

二是缓解最低资本要求的周期性波动。

三是应充分重视贷款损失准备金在逆周期中的作用。

四是建立与银行信贷过度扩张挂钩的逆周期超额资本要求。

这些措施应与G20集团建议相协调与合作,共同推动国际资本监管新框架的改革,以减少顺周期对资本监管的影响。

3.加强跨境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实现跨境金融信息共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