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代数学习系列四-北航李尚志抽象代数的人间烟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象代数的人间烟火
李尚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北京, 100191
摘要
抽象代数课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一些自己根本不懂的定义,没有例子,没有计算,不会解决任何问题,这样的抽象代数只能给零分。

抽象代数能不能有既体现数学本质、又引人入胜的例子?本文介绍的就是这样的例子。

关键词:抽象代数,精彩案例
某校有一个被保送读研的学生参加我们的面试。

我问她哪门课程学得最好。

答曰“抽象代数”。

不等我问问题,她就开始自问自答,开始背诵群的定义。

我马上制止她,说不要你背定义,只要你举例。

让她举一个非交换群。

举不出来。

举一个有限域,举不出来。

我说:这两个例子举不出来,抽象代数零分! 她大惑不解,说:“抽象代数就是没有例子嘛!”她大概认为我学的是假的抽象代数,她学的真的抽象代数就是死记硬背一些自己根本不懂的定义,没有任何例子,不解决任何问题,也没有任何前因后果。

如果只是少数学生这样认为,可以怪她自己学得不好。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持这样观点的学生不是一两个,也不是10%--20%,我估计:学习抽象代数的大学生中有90%都持这种观点,只不过这个学生将这种观点总结得特别明确、特别精彩而已。

这恐怕就不能怪学生,而应当从教材和教学中找原因了。

现有的抽象代数教材,不是没有例子。

这些例子本来就很精彩。

三等分角的尺规作图,五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这是迄今为止一些“民间科学家”还在花费毕生精力苦心钻研的世界“难题”,早就被抽象代数解决了,这还不够精彩吗?密码、编码中的理论和实践,抽象代数大显身手,也够精彩了。

但是,这些精彩问题的解答叙述起来太难,学生不容易懂。

要讲清楚,课时也不够。

只有少数名牌大学的抽象代数课程还稍微讲一些,在其余的学校,就将抽象代数这些精华和灵
魂砍掉了,只剩下最容易讲的:让学生死背一些自己也不懂的定义。

考试也不考用知识解决问题,只考背定义。

抽象代数就不是数学课,而是识字课,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了。

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武功秘籍《九阴真经》中有一段用梵文写的话:“努尔七八,哈瓜儿,宁血契卡,混花察察,学根许八涂,米尔米尔。

”只要认识字,小学生也可以化功夫死记硬背下来,但是根本不懂它的意思,更不可能照着去练习,难道就因为背熟了这些句子就成了武功高手吗?显然不是。

同样,死记硬背抽象代数教材中的定义而根本不懂它的意思,举不出一个例子,不会用来解决任何一个问题,这样学习的抽象代数就是假冒的,通通都应当给零分!
这些年来,我们在抽象代数课程建设中所做的全部努力,就是要破除这种“就是没有例子”的假抽象代数。

我们取得的主要成绩,就是积累了一批既能体现数学本质、又为学生喜欢的案例。

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案例。

1. 幻方一变八----正方形的对称群
我在抽象代数考试中考过这样的题:将如下的3阶幻方通过旋转和轴对称变出尽可能多的不同的幻方。

这不是考小学奥数。

而是考正方形的对称群:旋转90o,180o,270o得到3个新的幻方,关于第2行、第2列、两条对角线做轴对称得到4个新的幻方,包括原来的幻方在内一共可以得到8个。

为什么只能得到8个而不能得到更多? 通过旋转和轴对称只能将左上角的2变到4个不同的位置(正方形的4个角)。

将2固定在每个角不动,只能通过轴对称得到2个不同的幻方,4组总共2×4=8 个。

这实际上是说:将正方形变到与自己重合,有8个不同的动作。

这8个动作组成的集合对乘法(复合)与求逆运算封闭,组成一个群。

其中保持2不动的动作组成一个2阶子群,将2变到同一个位置的动作组成一个陪集。

非交换群、子群与陪集、子群的元素个数2是整个群的元素个数8的因子。

这些概念和知识都自然而然引入了。

类似地,可以计算正方体的对称群或者旋转群的元素个数,或者任意正多边形和正多面体的对称群的元素个数。

特别,正三角形的对称群由三个顶点的所有置换组成,就是元素最少的非交换群S3。

2.0与1的算术----二元域
许多人说有限域是抽象代数最后一节课讲的,最难,没学好情有可原,考试也不应当考。

其实有限域最容易讲,最有趣,最有用,最有抽象代数味道,可以在抽象代数课第一节课第一分钟讲。

我的抽象代数考试每次必考有限域。

小学生都懂得奇偶数的运算规律:偶+偶=偶,偶+奇=奇,奇+奇=偶; 偶×整数=偶,奇×奇=奇。

将偶数用0表示,奇数用1表示,就得到:0+0=0, 0+1=1, 1+1=0; 0×a=0 (a=0或1),1×1=1。

按这样的运算公式,两个元素0,1组成的集合Z2就对加、减、乘、除封闭,Z2就是二元域,最简单的有限域。

我的导师曾肯成教授出过一个题:求随机整数组成的n阶行列式为奇数和偶数的概率。

貌似概率题,其实是代数题。

将行列式中的偶数用0表示,奇数用1表示,行列式为奇数(也就是等于1)就是二元域上可逆矩阵,充分必要条件就是各行线性无关。

归结为二元域上的线性代数题。

另一个例子是:在二元域上解齐次线性方程组,得到纠错码的一个设计方案。

二元域在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中至关重要。

会算1+1=0,就懂了一点真正的抽象代数。

为什么两个整数a,b的和、差、积的奇偶性只与a,b的奇偶性有关而与奇数与偶数的不同取值无关?将a,b分别用它们除以2的余数r,s代表(r,s取值为0或1),写成a=r+偶,b=s+偶的形式,则a±b=(r+偶)±(s+偶)=(r±s)+(偶±偶),ab=(r+偶)(s+偶)= rs+r×偶+偶×s+偶×偶。

不论其中的“偶”取什么偶数值,总有:偶±偶=偶,偶×整数=偶,就好象0±0=0, 0×数=0一样。

可以将算式中的“偶”看作0来运算,得到a±b = (r±s)+偶,ab = rs+偶。

也就是说:将a,b 替换成与它们奇偶性相同的0或1进行运算,得到的和、差、积的奇偶性不变。

这件事可以推广:a,b取值的整数集合Z替换成对合法的加法与乘法封闭的任意集合D,称为环; 偶数集合替换成D中具有类似于0的运算性质O±O=O,D×O=O的子集O,称为理想。

D中两个元素a,b的差如果在O中,就将a,b“看成”同一类,得到的同余类组成的集合可以定义加、减、乘运算,这就是商环D/O。

特别,当
D=Z,O=nZ时,商环D/O 就是整数模n的同余类环Z n 。

另一个重要例子:D 是在某点c连续的全体全体实函数f(x)组成的环,记∆x=x-c,O(∆x)与o(∆x)分别是当Dx→0时的无穷小量和高阶无穷小量组成的集合,则O(∆x)与o(∆x)都是D的理想,同余式f(x)≡a (mod O(∆x))表示当x→c时f(x)的极限是a,而f(x)≡a+b∆x (mod o(∆x)) 表示b是f(x)在c的导数。

3.从凯撒密码谈起-----整数的同余类。

密码的重要性不容置疑,神秘性也令人向往。

最早的一种简单密码是凯撒设计的,加密方案是将每个英文字母用它后面第3个字母代替。

将26个字母依次用整数模26的各个同余类表示,凯撒密码的加密就可以用最简单的加法函数y = x+3 表示,解密函数为x = y-3。

更进一步,可以用Z26上的一次函数y=ax+b 加密,其中a可逆,称为仿射密码。

例如3×9 =1就说明9=3-1,加密函数y=3x+5的解密函数就是x=9(y-5)。

Z26中的乘法可逆元组成乘法群Z26*,由与26互素的整数所在的同余类组成。

更进一步,可以将若干个字母对应的同余类组成列向量X,用矩阵运算Y=AX+B来加密,其中A的行列式在Z26*中。

也可以将信息写成二元域Z2上的列向量,用Z2上的矩阵运算Y=AX+B加密。

更一般地,讨论Z n的乘法群Z n*。

特别,当n为素数p时,Z p中的p-1个非零元都可逆,组成乘法群Z p*。

Z p是有限域,Z p*中的元素都可以写成一个元素的幂,Z p*是循环群。

在另一种情形,n = pq是两个素数p,q的乘积,为了讨论Z n及其乘法群Z n*的构造,将每个整数a除以p,q各得到一个余数r,s,将a对应到“坐标”(r,s),就建立了环同态Z→Z p×Z q,进而得到环同构Z n→Z p×Z q,这就引出了中国剩余定理,环同态基本定理,环的直积。

进而可以讨论Z n上的幂函数y=x m 是可逆变换的条件,得到RSA公钥密码。

4.复数的几何模型--- 同构、同态与单位根群
中学数学强行定义i2=–1,不解释这种定义的合理性。

其实,很容易给出i2 =–1的一个几何解释:–1乘向量是向后转180度; 用i表示向左转90度, 则i2就是向后转180度,就是–1。

这其实是将虚数单位i用“左转90度”的线性变
求逆运算,是复数域C与它的几何版本(由线性变换组成)和矩阵版本(由矩阵组成)之间的环同构、域同构。

在这个同构下,复数cos♋ + i sin♋对应的变换是旋转角♋ 其 n次幂就是旋转nα 由此立即得到 ☎cosα + i sinα ✆n cos nα + i sin nα (棣美弗公式)及其矩阵版本。

由旋转角α到复数cosα+isinα 的对应关系f具有性质f(α+β) = f(α)f(β),将实数的加法对应到复数的乘法,这说明加法与乘法本质上是一回事(都满足结合律与交换律,加法的0对应于乘法的1,加法的负元对应于乘法的逆元),对加减法封闭的与对乘除法封闭的集合同样都称为群。

以上对应关系f是实数加法群R 到表示旋转的(模为1)的复数乘法群P的同态,同态核为2π的全体整倍数2πZ。

将相差2π 的整倍数的角α对应于同一个复数f(α)。

将相差2π 的整倍数的角α看成相等,组成一个同余类,得到同余类集合R/2πZ到P的1-1对应σ 并且保持运算(将加法变到乘法),σ 是群同构R/2πZ→P。

这就是群同态基本定理。

既然群同态f将2π 的整数倍2kπ对应到1,求1的n次方根也就相当于将2kπ 除以n,得到的方根为f(2kπ/n) = cos(2kπ/n)+isin(2kπ/n)= ωk,让k取遍n个值0,1,2,…,n-1就得到n个不同的方根,称为n次单位根,它们都可以写成其中一个根 ω = cos(2π/n)+isin(2π/n) 的整数次幂,其几何意义就是旋转2kπ 的n分之一。

对应关系φ :k → ωk 是整数加群到单位根乘法群的同态,同态核由n的全体整数倍组成。

让相差n的整倍数的整数组成一个同余类,得到同余类 Z n的加法群到单位根乘法群的同构,这是群同态基本定理又一个例子。

5. x15-1在有理数范围内的因式分解
x15-1在复数范围内分解为一次因子的乘积(x-1)(x-ω)…(x-ω n-1 ),每个一次因子x-ωk对应于一个15次单位根ωk,每个ωk的在乘法群中的阶d都是
15的因子,共有4个不同的值1,3,5,15。

将15个根按阶的不同值分成4类,以阶是d的单位根为根的一次因子的乘积记为Φd(x),称为分圆多项式,分别等于Φ1(x) = x-1,Φ3(x) =(x3-1)/(x-1)=x2+x+1,Φ5(x) = (x5-1)/(x-1)= x4+x3+x2+x+1,Φ15(x)=(x15-1)/ Φ1(x) /Φ3(x)/ Φ5(x) = x8-x7+x5-x4+x3-x+1,都是有理整系数多项式。

x15-1分解为这4个有理系数因式的乘积。

6.无限循环小数--- p元域乘法群中的元素的阶
分数化小数,得到的无限小数为什么一定循环?循环节的长度有何规律?这是小学算术中的问题。

其中的奥妙却需要抽象代数来解释。

怎样描述小数的循环性质?例如,无限循环小数a=0.090909…以09为循环节,这可以描述为:将a的小数点往右移动两位得到的102a=9.0909…与a的小数部分相同,差102a-a=09为整数,并且就是循环节。

一般地,要使既约分数m/n 化成的小数a是纯循环小数,只要存在正整数d使10d a-a=(10d -1)m/n是整数,也就是10d =1在同余类环Z n中成立。

当n与10互素时10是Z n中的可逆元,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d就是10在Z n的乘法群中的阶,必然是φ(n)的因子。

当n为素数p时φ(p)=p-1,m/p的循环节长度是p-1的因子。

如果n与10不互素,则有足够大的正整数k使10k m/n约分后得到的最简分数m1/n1数的分母与10互素,化成的无限小数10k a的小数部分是纯循环小数,a=m/n由这个循环小数的小数点往左移动k位之后得到,是混循环小数。

以真分数m/7为例。

10的1,2,…,6次幂被7除的余数依次为3,2,6,4,5,1,说明10在乘法群Z7*中的阶为6,由m/7 展开的小数的循环节为(106-1)m/7=142857m,是142857的m倍(m=1,2,…,6)。

D=142857是1/7的小数展开式a=0.142857…的循环节。

对正整数k=1,2,…,5,将D=142857的前k位移到末尾得到的6位数D k就是10k a-q k =10k/7-q k = r k / 7的循环节,等于D=142857的r k 倍,其中q k,r k分别是10k被7除的商和余数。

当k=1,2,…,5时r k依次为3,2,6,4,5,因此将142857的前k位移到末尾依次得到142857的3,2,6,4,5倍。

一般地,当n与10互素时,将1/n的循环节D的前若干位移到末尾得到的整数都是D的整倍数。

如果n是素数p,且10是乘法群Z p*的生成元,阶是p -1,则1/p的循环节D的2,3,…,p-1倍都可以由D的前若干位移到末尾得到。

p=7就是如此。

试验发现p=17,19时也是如此,1/17与1/19的循环节0588235294117647,052631578947368421也有类似性质。

1/7的循环节142857还有另外的神奇性质:将它平均分成两段的和142+857=999,平均分成3段之和14+28+57=99,全都由9组成!不难证明,这个性质可以推广到别的1/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