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4020901711cc7930b7163a.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精品教案教学目标:(一)、探究目标:1、大胆质疑,通过观察和实验、乐于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2、能够利用各种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物体发声的现象。
(二)、情感目标乐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能体验自主探究的快乐。
(三)、认知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具准备: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水槽、水、气球、不锈钢杯子、音叉、筷子、空瓶子、锯条、鼓、鼓棍、锣、小黄豆、纸盒、皮筋等。
教课重难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借电话的响声引入。
师: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生说。
师: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正是因为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起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自然界中的几种声音,请同学们来听一听。
播放声音的影像资料。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想探究一下关于声音的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课题,师板书课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
1.动手制作声音,体验声音产生的过程。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造声音。
师:你用的是什么材料?用了什么方法?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回答。
2.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
生回答,师副板:摩擦碰撞振动3.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
生汇报方案。
4.学生实验探究,记录实验过程。
学生活动,据设计情况选取材料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师生交流并小结。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停止振动又会怎样?下面大家设法使振动着的鼓、锣立即停止,看能不能再听到声音,说说为什么?其实这个实验一名同学已经首先体验了,帮老师解除了疑问。
(师提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验方法,针对情况加以表扬。
)学生演示实验。
(自行设计实验),教师巡视观看。
汇报实验结果。
师生总结: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
如果物体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
声音的产生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声音的产生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9a09a34b73f242326c5f77.png)
名称
声音的产生
课时
一课时
使用意见
教学
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研究声音秘密的实验;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2.各小组用自己搜集的材料,想办法让他们发出声音,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3.各小组介绍自己所用的办法。
4.猜想声音是怎样形成的?
5.学生交流各小组的猜想。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预设实验方案: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吗?
2.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交流小组的实验方案。
4.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6.归纳总结:以上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
(四)应用所学,升华认知,感受快乐
1.教师分别击打小鼓。小鼓声发出的声音很长,怎样去做才能使它们的声音立即停止呢?(用手摸锣面或用其他物体的接触锣面。)
2.手摸喉咙发声,感受发声时的现象。
3.科学知识目标:认识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声音,知道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点难点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
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件、小鼓、水槽、烧杯、钢锯条等。
活
动
过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d1d23aed630b1c59eeb557.png)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找声音,谈感受:
师:同学们,从你走进教室到现在,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口答。
师: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还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今天啊!老师特意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声音,请同学们放松心情,仔细欣赏,并猜一猜这些声音都是什么物体发出的?
(应该先解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才能解决其它问题。)
3、引入新课: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师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
二、利用材料,制造声音:
1、利用身体不借助任何外物发出声音。
学生在小组内利用身体发出声音,然后全班交流。
2、利用实验台上的物品制造声音。
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好多材料,下面,请同学们先想办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但在实施探究之前老师四点建议:
(电脑播放各种优美的声音:蚊子声音、掌声、鸟叫声、知了叫声、电话声等)
学生闭目倾听,迅速说出声音的名称。
2、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师:的确,正因为有了这些声音,我们每天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也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人与人之间才可以互相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看来,声音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太重要了。那么,关于声音,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小提示:
(1)制造声音时不易用力过猛损坏器材,控制好声音的大小;
(2)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注意观察:在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物体本身有什么变化?
(3)小组分好工,填好实验记录。
(4)实验结束的时候,老师也会发出一个声音(击掌三次),当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就停止你们的实验好吗?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7《声音的产生》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7《声音的产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6451add1f34693daef3e97.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7《声音的产生》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第一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教材以“让我们来制造声音”这个活动展开对声音的研究。
通过“制造声音”使各种各样的材料发出声音,目的是在活动中发现:有声音发出时,物体在动!人也可以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发出各种声音:说话、唱歌、跑、跳……甚至人体内部也会有声音:心跳声、呼吸声、肠蠕动声……建立“声音的产生与物体动起来有关”的感性认识,为有关声音产生原因的假设提供依据。
在制造声音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作出假设,有了前面的事实根据,相信学生会作出与结果差不多的假设,对此,教师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高估也不能低估。
为证明学生的假设,教科书设计了各种方法来证明,还安排了能“看见”声音的活动,完成从假设到验证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思维设计研究方案;采用多种方法验证结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⑵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3.知识与技能:⑴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⑵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设计思路声音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能辨别各种常见的声音。
但声音的产生具有不可见性,学生只能从生活体验中得到一些模糊的认识,对声音产生的真正原因是不了解的,而这一点恰恰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弄清学生已有的有关声音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欲,以探究为中心,通过运用多种探究手段,让学生经历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探究过程,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验、观察、取证—汇报、交流”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感受,一起讨论,一起分析,并描述、记录、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处于一种探究、研讨的氛围中,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寻找规律;懂得尊重证据,用科学事实说话。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及修改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及修改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b2eb2b88762caaedd33d4e0.png)
7 声音的产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找声音,谈感受:课前播放一段音乐。
谈话:刚才一曲优美的音乐,把大家带进了课堂。
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正是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才多姿多彩,请同学们放松心情,仔细听一听这是些什么声音。
(电脑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师: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是什么物体发出了这些声音?(学生回答)(以上环节,通过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师:那么,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学生回答生活中熟悉的声音。
)2、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师:正因为有了这些声音,我们每天的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也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人与人之间才可以互相表达思想,交流感情。
那么,关于声音,你有什么疑问?(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你们真是些爱动脑筋的孩子,对于这些疑问,只要大家积极地去探究,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过程一: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同学们已经听过了很多种不同的声音,你认为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请你大胆猜想一下。
(学生猜想)师:你们都是敢于大胆猜想的好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回答利用实验活动过程二:实验验证师: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你们都准备了什么材料?(学生汇报自己准备的材料)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音叉,看老师怎样让它发出声音。
用小锤敲击音叉顶端的侧面。
(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师:你们觉得实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师:实验的时候要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探讨、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注意听一听每种物体发出的声音,并观察这种物体发出声音时有什么现象?思考一下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实验探究,教师进行指导。
)活动过程三:汇报总结师:你们想不想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学生答:想)请你告诉同学们你利用了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物体在发出声音时,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演示各种物体振动发声实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7《声音的产生》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7《声音的产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5dd9e6941ea76e58fa04c7.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7《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目标1、能自行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初步体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过程。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3、通过学习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课件、音叉、水槽、摇铃、气球、烧杯、锣一、创设情境,感觉声音师: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会的资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交响乐资料)师:听完这段音乐,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师:这是一首令人心情愉悦身心放松的音乐,那同学们看一下,它是由那些乐器演奏的呢?生:……师:是的,正是这些乐器演奏出了这样优美的音乐除了音乐,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声音?(生畅所欲言)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身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正是这些声音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老师带来的这些声音并猜一猜都是什么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声音的世界,探索声音的奥秘!师:面对各种各样的声音,你有什么疑问?生:……师:我们今天就先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二、制造声音,观察现象师:刚才我们看了一场别人的音乐会,同学们想不想自己组织一场音乐会?生:……师:同学样就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乐器,开始自己的音乐会吧!(多媒体出示要求:看一看哪组的音乐会最成功?不要忘记填写我们的记录哟!出示活动记录表)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师:老师发现大家都是热爱音乐,爱动脑子的学生,现在我们就请小组代表来汇报演出吧!(生汇报交流小组活动情况)三、提出问题,猜想原因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大家猜一猜,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猜想)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么验证这些猜想是不是正确呢?生:……师:那我们就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四、合作探究,验证猜想师:老师这里有准备的实验工具,同学们看一下你们都认识吗?(课件出示:音叉、水槽、摇铃、气球、烧杯、锣)请同学们就这些实验用具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下实验方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_青岛版(六年制)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_青岛版(六年制)](https://img.taocdn.com/s3/m/4470583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4e.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_青岛版(六年制)课标分析关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实际生活中差不多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对声音产生缘故的研究,确实是在学生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声音产生的缘故。
在探究活动中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体会的产生作出假设性说明,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看、善于发觉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课一开始,第一让学生观赏各种优美的声音,在如此一个特定的情形中,让他们自行提出问题,进而民主地确定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声音怎么说是如何样产生的”?问题确立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出探究程序,并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的材料,自行经历探究“声音是如何样产生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利用桌上材料去进一步充分感知体验“物体不振动,声音也就没有了”。
实验中人人有任务,人人都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与体验中构建科学知识,获得探究的欢乐。
通过探究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锤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并激发科学探究的热情。
教材分析:声音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人类才不断探究声音的隐秘。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生活体会的基础上,从制造声音、提出猜想、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样过程,从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并想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归纳概括出声音产生的缘故。
通过那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
学情分析:关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实际生活中差不多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对声音产生缘故的研究,确实是在学生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声音产生的缘故。
实验中人人有任务,人人都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与体验中构建科学知识,获得探究的欢乐。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8a3e1d79563c1ec5da714c.png)
10.《声音的产生》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音叉、小鼓、豆子、铜锣、钢尺、水槽、水杯、水学生准备:皮筋、气球二、教与学的目标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猜想。
2、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3、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各种各样的声音。
老师: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同学:小鸟叫声,同学们的歌声,公共汽车的喇叭声,瀑布的流水声,大鹅的叫声。
老师: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吗?同学:想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允许有各种回答,教师要引导到声音的产生上来)老师:同学们想知道的东西有很多,说明同学们善于思考、对学习新知识有极大的热情。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声音的产生(出示课件)(二)科学探究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1.分组活动:出示音叉、鼓、钢尺、水,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下面请同学们想办法制造声音,制造声音的时候需要注意:(课件出示注意事项)2.交流我们的想法: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3.观察发声物体并做好记录分组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或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
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水花花纹,水花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将豆子放到鼓面上,观察敲打鼓面时鼓面上的豆子发生了什么情况,鼓面怎样?观察:发声的小鼓和不发声的小鼓的鼓面的不同?交流反馈:小鼓发出声音时,豆子跳起来,说明鼓面在振动。
4.小组交流: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将水杯中的水从高处倒入水槽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5.将交流记录的情况全班交流汇报。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ff2785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7.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教材一一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中的第1课。
编写者认识到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在学生的生活中,时时、天天都有声音和他们相伴。
部分学生会主动对充满好奇的声音世界或想或问,声音是从哪儿传来的?怎样发出声音?这声音为什么这么难听?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声音?……大部分学生需要教师作为引路者,带着他们探究关于声音的疑惑。
因此,编写者根据学生的求知能力和心理发展的水平把本单元作为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中安排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有关声音问题的答案。
编写者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安排了《声音的产生》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中学生学习的内容有三个部分:1、学生聆听生活中的多种声源,知道声音的主要功能一一传递信息,体会声音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
2、学生制造声音。
发声物体之保鲜袋,它是生活中的常见品,学生用它发声时,具有易操作,可视性强等特点;发声物体之二一一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此项活动,人人容易参与, 丰富学生对于制造声音的感性认识。
3、探究声音产生原因,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首先通过直接和间接观察物体发声的状态, 再参与探究活动,从中感受物体发声和振动的联系,最后探究出声音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
担心教学时间会被占多影响后续教学的开展。
这时我打消一些学生的积极性,自作主张的小结了这一活动。
这案例课后让我反思到,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任重道远,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等待。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对这一教学环节做了重新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指导实验一:假期里,爸爸带着小军外出旅游,他们来到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在那里小军看到神奇独特的火山群,小明禁不住向爸爸提了一个问题:火山是怎么形成的?请试着帮爸爸给小军解答一下,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火山的形成可能和地下的压力有关我的方案: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地壳,将番茄酱放入土豆泥中,然后在下面用酒精灯加热,过一会,番茄酱从土豆泥中喷出来。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2c19decc22bcd127ff0c12.png)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欣赏各种优美的声音: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特意为大家带来了更好听的声音,请同学们仔细欣赏,并想一想这些声音都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听到这些声音,你有什么感受?(好听、心情很舒畅、想天天生活在这样的声音里……)(师播放各种优美的声音)【设计意图:优美的音乐能让学生放松心情,投入学习状态。
听声音,辨物体”的活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唤醒”学生对声音的感性认识】2、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师: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轰隆隆的雷声提醒我们下雨了,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吵闹声使人烦躁,音乐声让人舒畅,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什么?(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这些问题中,你们觉得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应该先解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才能解决其它问题。
)3、引入新课: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师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老师边板书,边提问:同学们。
请你们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所提出的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筛选,选出最先要解决的为题,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二、利用材料,探究问题:1、指导实验:师小结:那么,怎样判断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
其实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实验去听,去看,去摸,去思考,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在实验之前,我们来看一下实验要求:⑴点击出示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理解表格)实 验 记 录 表项目要目目 材料 发声方法 我的发现(听、看、摸……) 实验结论尺子声音是 产生的。
橡皮筋音叉队鼓(1)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物品,示范音叉的使用方法。
青岛版小学科学《声音的产生》优秀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声音的产生》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dddb70d5bbfd0a795673cb.png)
7. 声音的产生【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教学目标】1.能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2.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3.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怎样使物体振动“显性化”,做好实验记录。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梳子、气球、直尺、小黄豆、……教师准备: 大自然美妙声音的课件、双响筒、鼓、音叉、水槽、学具喇叭、电池、导线、水杯、皮筋、泡沫球、小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游戏《猜猜他(她)是谁》。
让一位学生蒙上眼睛,班内其他同学说一句话,根据声音辨别同学姓名。
2. 教师引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为什么听声音就能猜对是谁呢,看来,声音里肯定有许多秘密,你们想不想把这个秘密解开?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的秘密。
(板书:声音)3. 感受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静静地听听我们的教室里、教室外有哪些声音?学生真实体验,感受声音的存在,并发现声音的不同。
(2)生活中你还注意到哪些声音?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3)教师课件补充展示:自然界美妙的声音:溪水声、鸟鸣声、风声......2. 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1)学生根据制造声音的活动进行猜测。
(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提炼板书)(2)教师引导思考分析:发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现象?3. 设计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1)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同学们的猜测必须要用实验反复来验证,能不能利用我们的材料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呢?(2)交流实验方案,完善方案设计。
课件展示温馨提示预设2:物体发声显性化。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0课声音的产生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0课声音的产生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26862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57.png)
课时备课
课题10声音的产生课型新授主备人刘桂先使用人使用时间
学[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学+科+网Z+X+X+K]习[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ZXXK]
目[来源:ZXXK]
标知识目标
提出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
实验材料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能力目标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教学重点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
教学难点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
揭示课题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声音的产生(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
自学指导
学生自读课文46—49页,边读边想以下问题,也可以作批注(5分钟后交流)
1、动手制造声音,体验声音产生的过程
2、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
3、设计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4、
5、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先学后教
先学
1、生自学,师巡视。
2、生反馈。
后教
1、学生利用周围的材料制造声音,
说一说,用了什么材料?用了什么方法?发出了怎样的声音?看到了什么现象?
讨论交流
2、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
发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现象?
3、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我们的猜想——声音产生实验记录——我们的方法
小结: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它们的发声都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6、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7、敲击锣鼓发出的声音很长,怎样去做才能
使锣声、鼓声立即停止呢?。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5ea98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0.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
教案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创设、质疑、猜想、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
方式,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模式选择
四、媒体的使用
1、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利用课件出示本节课实验记录表及探究结论,突出重点。
五、教学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到各种声音,引出问题:“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
2、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让学生大胆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并列出可能的原因,如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等。
谈话:我们已经研究了一些研究方法,现在你们将分成小组,用这些方法去研究队鼓、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原因。
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实验要求。
(板书:实验要求)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实验结果展示与分享
(1)谈话:同学们,你们在实验中都发现了什么?请来
几位同学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
(2)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指导并补充。
(3)小结: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原理,也学会了一些研究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研究中,积极运用这些方法,探究更多的科学问题。
【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
![【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https://img.taocdn.com/s3/m/83c81405ccbff121dd368395.png)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2、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模、画、说等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媒体的使用1、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利用课件出示本节课实验记录表及探究结论,突出重点。
3、利用展示平台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便于学生相互交流,形成正确的认识,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教学准备小鼓、黄豆、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胶小槌、水槽、乒乓球、口琴、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听……(播放多媒体课件)小鸟欢快鸣叫、闹钟振铃、浪涛拍岸、心跳声像这样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那么,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同时思考,猜猜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1)提问:谁来大胆的猜一猜究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板书: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2)谈话:以上都是同学们的看法,是一种猜测。
就要通过我们今天的观察与实验才能知道。
(二)探究活动1、介绍实验材料(1)谈话: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实验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物品。
仔细看看都有些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2)由学生介绍实验材料队鼓、尺子、橡皮筋、并演示让它们发出声音。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4bfef5172ded630b1cb6ae.png)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2、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模、画、说等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质疑引题1、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一节科学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别出心裁的乐器表演,请看视频。
ppt:2、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有趣吗?那么,关于声音你们想探究什么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为什么有的声音动听,有的却难听?3、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重要的问题,老师真为你们骄傲,但弄明白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研究其他问题的基础,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世界,来探究“声音的产生”这一奥秘,好吗?(师板书课题)二、制造声音,猜想振动1、老师先来考考你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在刚才的视频中,表演者用什么发出了美妙的声音?水管、针管、花生壳、树叶,观察很仔细,记忆力也很好。
2、过渡:既然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水管、针管,甚至花生壳、树叶都能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同学们想不想也来玩一个“制造声音”的游戏?3、好,请看游戏规则:A、运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一些材料,也可以利用身边的其他材料,各小组尝试用多种方法制造声音。
B、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仔细观察,物体发声的同时还伴随着什么现象发生,可以用眼睛仔细看,也可以用手摸一摸发声时物体的变化,记录员将发现及时填写在活动记录单上。
C、实验完成后,实验器材放回原处,保持卫生。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03985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5.png)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声音的产生》的教学设计,是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的第一节课。
在上一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声音的知识,但仅仅停留在听觉上,本节课将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声音产生的过程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和过程;2.掌握声音的传播规律和特点;3.知道声音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4.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和经验得出初步结论,提高课堂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核心思想本课主要内容是声音的产生过程和原理,核心思想是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和过程、声音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声音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四、教学步骤及过程设计步骤一:导入1.利用音响播放一段爵士乐,并请学生倾听;2.谈及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声音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
步骤二:实验1.让学生手拍,试图产生声音;2.将声音传递给扩音机,放大声音,并请一个学生帮忙;3.谈论在这个实验中需要哪些条件,初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和过程。
步骤三:学习1.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简易的竹笛;2.学习如何发出声音,初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理。
步骤四:应用1.根据课本内容,讲解声波的传播规律;2.通过展示声波的传播特点和在地震预警、医疗诊疗等方面的应用,介绍声音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步骤五:总结1.要求学生记录下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2.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实验和探究,得出初步结论。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描述声音的产生条件和传播规律;2.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和经验得出初步结论;3.学生对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有初步认识。
六、教学心得总结本节课采用了实验和探究的方式,通过制作竹笛、手拍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过程和原理,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课堂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此外,在讲授声波传播规律和应用领域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奠定了基础。
青岛版科学五上《声音的产生》教学案例和设计【精品教案】.docx
![青岛版科学五上《声音的产生》教学案例和设计【精品教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434dccb7375a417866f8fec.png)
【教材说明】《声音的产生》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7课。
木课活动内容是按照“制造声音,获得感性认识,提岀猜想——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的思路编写的。
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从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归纳概括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材安排一课时完成。
【设计理念】《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 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乂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木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提岀问题——进行预测——试验探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屮,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屮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屮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搜集乞种能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课件、小鼓、大镣、水槽、烧杯、钢锯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然后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播放一段交响曲)师:你听到了什么?(学生冋答)师:大家听的很认真。
这么多声音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支美妙、动听的交响曲。
在生活屮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学生冋答生活中熟悉的声音。
)师:是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备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风声雨声流水声,诉说着大自然的千变力•化;同学们的欢声笑语读书声,倾诉着大家的幸福和快乐,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观察现象,猜想原因
1.根据你的知识经验,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动脑思考后发言)
2.各小组用自己搜集的材料,想办法让他们发出声音,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3.各小组介绍自己所用的办法。
4.猜想声音是怎样形成的
(四)应用所学,升华认知,感受快乐1.教师分别击打小鼓。小鼓声发出的声音很长,怎样去做才能使它们的声音立即停止呢(用手摸锣面或用其他物体的接触锣面。)2.手摸喉咙发声,感受发声时的现象。3.欣赏歌曲(假如幸福拍拍手):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歌声,用心体会振动发声带给我们的快乐。(五)拓展应用1.老师送给你一件小礼物:钢锯条,试一试能让它发出动听的声音吗2.课后调查:生活中人们为了控制声音的大小,采用了哪些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课后
反思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3.科学知识目标:认识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声音,知道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点难点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
准备
声音的产生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声音的产生
课文
名称
声音的产生
课时
一课时Βιβλιοθήκη 使用意见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研究声音秘密的实验;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课件、小鼓、水槽、烧杯、钢锯条等。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老师这儿搜集了好多种声音,猜一猜这些声音都是什么物体发出的,有兴趣吗
2.播放声音,学生听声音猜物体。
3.谈话: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关于声音,你能提出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5.学生交流各小组的猜想。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预设实验方案: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吗
2.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交流小组的实验方案。
4.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6.归纳总结:以上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