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床植物对水环境净化的作用
生态浮床的作用是什么
![生态浮床的作用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8148dfd453610661fd9f40f.png)
生态浮床的作用是什么
生态浮岛除具有显著的污水治理效果外,同时具有强烈的环境景观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周围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正朝着高层次、高品位的方向发展。
那么生态浮床的作用是什么?
生态浮床的作用是通过水生植物根部的吸附、吸收作用和物种间的竞争机理,
削减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物质,控制藻类生长,从而达到水体清澈,水质净化的生态效果;为鸟类、鱼类及水生昆虫提供更广阔的生息空间,增加生物多样性;具有景观美化作用,在浮床上种植观赏性植物能营造出美丽的水上景观,令人赏心悦目;具有消波护岸作用,保证水利设施的安全;扩大了陆生植物的生长领域。
一些人问:哪些方法对净化污水有作用?
人工生物净化和自然生物净化。
在土地资源丰富,地价相对便宜的城镇,采用人工生物净化与自然生物净化相结合的方法,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有其实际意义。
主要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为:生活污水一沉淀一曝气氧化塘一土地处理(农业灌溉)曝气氧化塘与土地处理都具有运行费用低、耗能少及管理简单等优点。
曝气氧化塘能去除部分N、P、病菌和寄生虫。
在我国西北的大多数中小城镇,有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应该大力提倡采用自然生物净化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为了用水安全,我们应撑握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同时还可以用厨房净水器将使用水过滤,这样更有利于健康用水。
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污染水体的应用
![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污染水体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d157b7727284b73f2425043.png)
生态浮床技术作为一项传统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改善技术,由于具有直接从水体中去除污染物、充分利用水面而无需占用土地、适应较宽的水深范围、造价低廉且运行管理相对容易等优点,目前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增多。
生态浮床的净化机理是通过在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植物对氮、磷等营养物的吸收作用,以及根系附着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达到净化水体,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1生态浮床技术原理该项技术治理水环境与生态修复的原理是:通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水体中N 、P 等植物必需元素的吸收利用,及其植物根系和浮床基质等对水体中悬浮物的吸附作用,富集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与此同时,植物根系释出大量能降解有机物的分泌物,从而加速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随着部分水质指标的改善,尤其是DO 的大幅度增加,为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通过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营养物的进一步分解,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最终通过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N 、P 等营养物质以及吸附积累在植物体内和根系表面的污染物搬离水体,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大幅度减少,水质得到改善,从而为高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创造生态环境条件,为最终修复水生态系统提供可能。
2生态浮床技术的基本特点生态浮床技术是生态技术,无环境风险和二次污染,创新点是将陆生植物经培育引入水体种植。
自1991年以来,在大型水库、湖泊、河道、运河等不同水域,成功地种植了46个科的130多种陆生植物,累计面积10余hm 2。
其中大面积单季水稻每公顷产量在8.5t 以上,最高可达10.07t ;美人蕉、旱伞草等花卉比在陆地种植取得了更好的群体和景观效果。
利用陆生植物对N 、P 营养盐的吸收和光合作用,去除水中N 、P,无须施肥,病虫害少,生物生产量高。
实践证明,在污染水体中种植一些耐污能力特别强,能在原位生态条件下正常生长,并容易收获的高等植物,对水体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对于不同生态条件和污染程度水体的针对性治理,采用不同品种、种植结构等,做到定量设计和基本量化指标的控制。
生态浮床技术介绍及净水原理
![生态浮床技术介绍及净水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6e6f380561252d380eb6efc.png)
生态浮床技术介绍及净水原理生态浮床技术是应用无土栽培的原理,把具有净水、观赏及经济价值的高等水生植物或经改良驯化后的陆生草本、木本植物移栽到富营养化水体的水面种植,利用可漂浮在水面并能够承受较大重量的生态浮板作为载体,通过植物深入水中强大根系的吸收、吸附、截留作用(挺水植物如再力花、黄菖蒲等,浮水植物如水金钱、狐尾藻等),物种竞争相克的机理,以及微生物的生化降解等作用,削减富营养化水体中的N、P及有机物质,并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原位生态修复技术。
同时,生长于水面的植物也可以形成多元化的生态环境,可作为鱼类、浮游生物类、昆虫等的栖息地和繁殖产卵区;多种植物间杂生长也能营造良好的水上景观,美化环境。
铺设生态浮床,可以使受污染水体在流经动植物组成的生态浮岛时,得到持续而稳定的循环净化作用,确保浮床作用水域的水质保持良好。
浮床植物通过吸收水中的N、P等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植物根系与浮床基质对污染物质的吸附、过滤和沉淀作用,以及水中微生物的生化降解作用,使水中的过剩营养物质大幅度地减少,抑制水中浮游藻类的过量繁殖,使水体变清澈;同时植物的分泌物能大量降解有机污染物,可以加速大分子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此外,由于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又使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得以加强。
这种协同作用主要体现在植物可以输送氧气至根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上,从而为微生物创造了得以大量繁殖的微环境。
微生物通过自身的作用,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进行分解,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水质。
此外,植物还起富集水中重金属的作用。
生态浮床技术有着较为显著的优点,其推广应用可以带来可观的综合效益。
首先,此项技术源于生态修复的理论,以生态的方法直接作用于受污染水体,去除污染物,净化水质,从长远的角度看较为理想;其次,浮床植物的种植美化了受污染水域的环境,具有明显的景观价值;第三,浮床设施可以为鱼类、浮游生物类、鸟类等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有利于提高水体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有利于改善受污染水体周围的生态环境;第四,比起其他治理技术,生态浮床技术的建设、运行费用较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024年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研究》范文
![《2024年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4d8c84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e.png)
《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
富营养化水体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进而引发水体缺氧、水质恶化等问题,严重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生活质量。
因此,寻找有效的水体修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水体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生态友好等优点,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研究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改善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概述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是一种利用水生经济植物(如凤眼莲、水葫芦等)通过浮床种植在富营养化水体表面,通过植物的吸收、吸附和生物降解等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够直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二是能够提供生物栖息地,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三是能够利用植物资源进行生态农业和经济开发。
三、实验设计与方法为了研究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改善效果,本文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
选择不同类型的水生经济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如凤眼莲、水葫芦等。
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设置浮床,将实验植物种植在浮床上,并设置对照组(无浮床)。
定期监测水体的各项指标(如总氮、总磷、叶绿素a等),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对浮床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质指标变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设置浮床)的水质指标明显改善。
总氮、总磷等营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叶绿素a 含量也呈下降趋势。
这表明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能够有效地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从而改善水质。
2. 浮床植物生长情况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了浮床植物的生长情况。
实验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良好,生物量较大。
这表明水生经济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长潜力。
3. 数据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生态浮床治污的原理是什么
![生态浮床治污的原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382c431524de518974b7d29.png)
生态浮床治污的原理是什么在水环境治理美容与生态修复相兼顾的实用技术,其内涵是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植物技术。
生态浮床技术的原理是采用该技术治理水环境与生态修复的原理是:通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水体中氮、磷等植物必需元素的吸收利用,及其植物根系和浮床、基质等对水体中悬浮物的吸附作用,富集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与此同时,植物根系释出大量能降解有机物的分泌物,从而加速了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随着部分水质指标的改善,尤其是溶解氧的大幅度增加,为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通过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营养物的进一步分解,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最终通过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吸附积累在植物体内和根系表面的污染物搬离水体,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大幅度减少,水质得到改善,从而为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创造生态环境条件,为最终修复水生态系统提供可能。
这类净水器只能阻挡泥沙,吸附一些污染物。
这类产品需要定期更换滤材,否则阻挡或吸附的污染物所造成的沉积,将会对后续的过滤水起到污染作用。
2.想去除水碱,那么像装有阳离子树脂滤芯的净水器即可解决问题。
由于树脂只能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对其它污染物没有任何净化作用,所以这样的水还是烧开了喝较安全。
3.想去除泥沙、铁锈和有机污染物,并且考虑保留水碱这样的物质,那么可以使用装有中空纤维滤芯的净水器。
由于中空纤维滤材的孔径很小,能够阻挡泥沙和有机污染物,但不去除硬度离子,所以对水中矿物质有要求的消费者可以考虑。
4.不仅要去除水碱,而且要去除所有污染物。
那么像装有反渗透膜的纯水机即可解决问题。
由于反渗透膜的孔径小到只有水分子和水分子直径以下的矿物质可以通过,其它的像细菌、病毒、水垢、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都被挡住,在过滤的同时被排出。
因为尚有少量矿物质,因而口感甘甜,可以直接生喝。
为了用水安全,我们应撑握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同时还可以用厨房净水器将使用水过滤,这样更有利于健康用水。
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30afda6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6.png)
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态浮床是一种利用湿地植物生长与微生物降解协同作用,通过悬浮在水中的浮框或浮筒,利用湿地植物根系吸附和吸收水中废弃物质,降解有机物质,净化水体的技术。
它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维护方便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水处理方法。
不同类型的生态浮床在水质净化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生态浮床对水体净化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不同类型的生态浮床及其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探讨影响净化效果的因素,为提高水质净化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估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探讨其在水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潜力。
通过对不同类型生态浮床的设计、构建和运行进行系统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其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生态系统恢复速度及成本效益等影响因素。
研究还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的适用性,为在不同水域环境下选择合适的生态浮床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这项研究,可以为生态浮床在水体净化和生态修复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促进水体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实现。
1.3 研究意义生态浮床是一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降解有害物质的生态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净化领域。
研究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和潜力。
其研究意义如下:1. 提升水质净化效率: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可以优化其设计和运行参数,提高水体的净化效率,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有效手段。
3. 促进水体生态系统健康:水质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
研究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水体环境,保护水生态系统,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研究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具有重要的科学、环保、社会意义,对于推动生态工程技术的发展和保护水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2. 正文2.1 浮床的分类生态浮床是一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协同作用净化水体的技术。
生态浮床
![生态浮床](https://img.taocdn.com/s3/m/b2a3f77fa98271fe910ef9c4.png)
首先进行水体环境调查,项目包括水质、水文、动植物等,以此来确定是否 可以使用生态浮床技术,该选择哪种生态浮床,生态浮床上该种植那些植物等。 然后组装生态浮床,在确定的水面放置生态浮床,注意放置面积不要超过水面的 三分之一。接着在浮岛上种植植物,这一步骤可与前一步骤互换。最后就是维护 和管理。
设计图
图 5 生物挂膜-生态浮岛设计图 说明:城市河流的水质一般都较差,在城市河道设置生态浮岛,如图 5 所示,可 以美化城市,创造出城市滨水风景区,为了加强生态浮岛的净水效果,可以在生 态浮岛下面悬挂生物填料,生物填料上面可以附着更多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并 增大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加强微生物分解水中污染物的能力。
效果图
图 6生态浮岛、人工浮床、无土栽培浮床、生物滤床、漂浮湿地、 浮床植物技术等,生态浮床最早的设计是为了给鸟类栖息繁殖和鱼类产卵提供产 所,后经过不断地研究和改进,开发出样式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运用也越 来越广的种类。生态浮床具有防治堤岸侵蚀、保护海岸线、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 地、美化景观、对水质净化和过滤、生物消毒等功能。
原理
生态浮床主要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对环境的作用来发挥它的功能,生态浮床上 可以种植漂浮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有的类型的生态浮床可以覆土种植陆 生草本植物,植物的根系伸到水中为水中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提供附着点,形成 一层生物膜。生态浮岛的结构简单多样,可以就近采用各种材料来设计建造,也 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工业生产的生态浮床,因此,生态浮床具有可操作性强、运行 成本低、易维护、生态风险小等优点。
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dc0a914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4.png)
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着水生生物的生存,而且也对人类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寻找一种能够有效净化水质的方法成为了当务之急。
生态浮床是一种通过水生植物来净化水质的技术,其在水污染治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讨论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并对其特点和应用进行探讨。
生态浮床是一种基于生物修复原理的水处理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来降解和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根据不同的水环境和需求,生态浮床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人工湿地、人工浮岛和水生植物堆肥床等。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几种类型的生态浮床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它们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首先是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水体处理系统,它是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作用对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进行去除的一种生态浮床类型。
人工湿地主要包括自由水面湿地和底泥湿地两种类型。
自由水面湿地主要利用浮水植物和浮游植物对废水进行净化,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底泥湿地主要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在湿地底泥中进行降解和吸收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对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总氮、总磷等物质都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同时也可以改善水质的透明度和氧含量。
其次是人工浮岛,人工浮岛是将浮床和栖息地结合起来,在水体表面放置一个人工浮岛,然后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和栖息植物。
人工浮岛可以有效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对水质进行净化,同时提供了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具有双重的生态效益。
研究表明,人工浮岛对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都有一定的净化效果,特别是对废水中的氮、磷、铜、锌等物质的去除效果非常显著。
人工浮岛还可以有效改善水面环境,提高水质的透明度和氧气含量。
水芹菜、空心菜浮床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水芹菜、空心菜浮床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a6528d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b.png)
水芹菜、空心菜浮床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水芹菜、空心菜浮床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池塘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但是在这种养殖方式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养殖尾水和废弃物,对周围水质和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尾水处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而水芹菜、空心菜浮床作为一种生态环境友好的处理方式在尾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水芹菜、空心菜属于浮床植物,能够在水中生长,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而这两种植物的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因此,将水芹菜、空心菜种植在池塘养殖的尾水中,可以起到处理水质的作用,提高水质的透明度和养殖环境的健康度。
首先,水芹菜、空心菜浮床可以吸收养殖尾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养殖尾水中的氮、磷含量较高,如果直接排放到外环境中,会对周围的水质造成很大的污染。
而水芹菜、空心菜的根系能够有效吸收这些养分,减少其对外环境的释放。
研究发现,将水芹菜、空心菜浮床应用于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可以显著降低水体中氮、磷含量,提高水体的清洁度。
其次,水芹菜、空心菜浮床可以提高养殖水体的氧含量。
养殖尾水中的有机废弃物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而水芹菜、空心菜浮床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通过根系呼吸排放氧气,能够有效增加养殖水体中的氧含量。
这不仅可以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还能促进养殖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水芹菜、空心菜浮床还能够吸附和稀释养殖尾水中的有害物质。
在池塘养殖中,常常使用饲料和药物来促进养殖生物的生长和防治疾病,但是这些饲料和药物残留在水体中会对养殖生物产生不良影响。
水芹菜、空心菜浮床的根系能够吸附和稀释这些有害物质,减少其对养殖生物的危害。
综上所述,水芹菜、空心菜浮床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通过种植水芹菜、空心菜浮床,可以降低养殖尾水中的氮、磷含量,提高水体的清洁度;同时,还能增加水体中的氧含量,改善水质的生态环境;此外,水芹菜、空心菜浮床还能吸附和稀释养殖尾水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其对养殖生物的危害。
生态浮床中常用植物类型、生长条件及潜在价值
![生态浮床中常用植物类型、生长条件及潜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4e6cdb1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b.png)
探索生态浮床:常见植物类型、生长条件及潜在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体的环境质量也日趋严峻。
为了解决水体污染问题,生态浮床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污水处理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而在生态浮床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那么,我们来一起探索生态浮床中常见的植物类型、生长条件及潜在价值。
常见植物类型1. 芦苇:是生态浮床中应用最广泛的植物之一。
芦苇生长迅速、易于生根、抗寒抗旱,同时对硝酸盐和重金属等有很强的净化作用。
2. 野菱草:是一种以氧化亚氮为能源的植物,能有效吸收亚硝酸盐和氨氮,对水体净化效果显著。
3. 红掌:是一种热带植物,对净化水体中的去饱和脂肪酸、甲苯、苯等有较好的性能,在生态浮床中常常用作照明植物。
生长条件生态浮床中的植物生长条件较为苛刻,需要合适的水质、光照、空气、温度等多种生态环境因素的协作。
1. 水质:浅水、富含养分的水体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但若水质过于污浊,可能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2. 光照:充足的阳光能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生长更为健康快速。
但过度强光则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不正常甚至死亡。
3. 空气:生态浮床中常常需要有效的通风调节植物呼吸、避免过度腐烂等问题。
4. 温度:植物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一般在10~35℃之间,温度过低、过高都会对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潜在价值生态浮床中的植物除了能够净化水体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潜在价值。
比如:1. 生产:某些植物如荆芥等可以用于食品生产中,而且这些植物出售的价格也相当可观。
2. 摄影:生态浮床上的植物种类繁多,不少植物具有很美的观赏价值,也成为了摄影人士们的“拍客”。
3. 理论研究:通过对生态浮床植物的观察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机理、适应能力等。
总之,生态浮床中的植物不仅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还有其他潜在的价值。
通过对其种类、生长条件及潜在价值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态浮床这种绿色环保污水处理方法。
几种植物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几种植物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66eb946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f.png)
几种植物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植物浮床和仿生植物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它们利用植物的生长和代谢作用来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对于改善水质和保护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几种植物浮床和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探讨。
一、植物浮床的应用植物浮床是一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水处理技术。
在植物浮床中,植物的根系被放置在浮动的底床上,通过植物的吸收和生长作用,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
植物浮床不仅可以净化水体,还可以增加水体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水质。
1.菖蒲植物浮床菖蒲是一种常见的湿地植物,其根系丰富,能够有效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
研究表明,菖蒲植物浮床可以将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总磷等污染物分别去除约80%、90%、70%、80%左右,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莲花是一种优良的水生植物,其根系密集,能够有效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据统计,采用莲花植物浮床可以将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去除率分别达到90%以上。
莲花植物浮床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湖泊和河流的修复等领域。
二、仿生植物系统的应用仿生植物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它利用生物修复和仿生技术相结合,模拟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实现对水体中的污染物的生物去除和净化。
仿生植物系统不仅可以净化水体,还可以提高水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人工湿地仿生植物系统人工湿地仿生植物系统是一种利用仿生技术构建的人工生态湿地,通过模拟湿地植被、水流、土壤和微生物等因素,实现水体净化和生态修复。
研究表明,人工湿地仿生植物系统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并提高水质。
通过利用不同植物的协同作用,人工湿地仿生植物系统可以将水体中的氮、磷、有机物等污染物去除率分别提高30%以上。
三、植物浮床与仿生植物系统的比较植物浮床和仿生植物系统都是利用植物的生长和代谢作用来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其应用效果各有特点。
3种浮床植物对污染水体水质改善性能研究
![3种浮床植物对污染水体水质改善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29d05f1f8c75fbfc77db2a4.png)
3种浮床植物对污染水体水质改善性能研究摘要:选取美人蕉、石菖蒲和伞草3种湖北省十堰百二河流域常见的优势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百二河污染水体治理生态浮床,对3种植物在受农家乐生活污水污染的水体中的生长特性及水质净化能力和营养元素累积能力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3种植物均能有效吸收和净化污染水体中的氮磷和有机质,但是性能差异显著,夏季CODcr 的去除率为47.3%~75.6%,TN的去除率为36.7%~54.7%,TP的去除率为57.3%~83.4%,高低排序均为美人蕉>石菖蒲>伞草,冬季石菖蒲优于美人蕉;植物生物量的增长美人蕉最大,石菖蒲次之,伞草最小;营养累积率上看,生长期植物的地上组织部分氮含量较高,衰亡期则往根部转移,石菖蒲磷累积率不论冬夏地下部分都高于地上部分,可以定时收割不同组织转移水体中的营养盐。
通过对比分析,认为美人蕉和石菖蒲作为该地区的浮床植物具有较大优势,进行混栽可提高生态多样性。
关键词:水生植物;生态浮床;氮磷吸收;污染水体;水质改善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5-0475-05生态浮床技术是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利用生态工学原理,人工将植物种植在载体上,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和吸附作用,削减水体中的COD、氮、磷等污染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该技术因造价低廉、运行简单、具有较好的景观效益等优点,已成为一种应用较广的生态处理技术[1-6]。
当前关于生态浮床植物的遴选是很多学者的研究重点之一,不同植物种类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营养盐的吸收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不同植物类型的浮床氮、磷去除效果会有较大差异[7-9]。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针对植物的适应能力和水质净化能力,而关于处理农家乐生活污水的植物的生长特性及植物自身对营养元素吸收规律探讨方面报道较少。
本研究选取湖北省十堰百二河流域常见的3种浮床植物美人蕉、石菖蒲和伞草,通过研究3种植物在不同季节沿途受农家乐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对水体中水质指标处理能力的差异,并对冬夏两季营养元素累积能力进行分析,遴选出适合该地区的优势植物,为十堰百二河及周边地区的水质净化、植物生态浮床系统的构建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水环境治理中的生态修复技术
![水环境治理中的生态修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332295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c.png)
水环境治理中的生态修复技术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破坏等。
为了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生态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恢复受损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实现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水环境治理中,常见的生态修复技术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同时还能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常见的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芦苇、菖蒲等。
通过合理种植这些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增加水体的透明度。
例如,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种植大量的水生植物,能够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抑制藻类的生长,从而缓解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
二是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能够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物质。
通过向水体中投放特定的微生物菌剂,如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可以加速水体中污染物的降解过程。
此外,微生物还能够与水生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共同促进水生态系统的修复。
比如,一些微生物可以附着在水生植物的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营养物质,同时植物也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场所。
三是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它由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组成。
污水通过人工湿地时,其中的污染物会被基质过滤、吸附,植物吸收以及微生物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人工湿地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维护简单等优点,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可以建设人工湿地来处理生活污水,不仅能够有效地净化污水,还能美化环境,增加生态景观。
四是生态浮床技术。
生态浮床是将水生植物种植在浮体上,使其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技术。
浮床上的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同时其茎叶能够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浮床植物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原理
![浮床植物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5369ac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d.png)
浮床植物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原理一、浮床植物的吸收机制浮床植物的根系通常长在水体表面,它们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行气体交换,同时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养分和有机物。
在水中,浮床植物吸收养分的机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净化作用,通过植物根系对水中的氨氮、硝酸盐等养分进行吸收和加工,利用化学反应或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转化成植物所需的养分;二是竞争和占位作用,浮床植物生长速度快,并且通常占据了水中资源,所以它们对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产生了压力,从而还抑制了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1. 化学作用浮床植物的根系会分泌一些生物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促进细菌的生长,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和养分被分解和吸收。
浮床植物的生长也需要一定的养分,通过摄取水中的氮、磷等养分,其对于富营养化的水体起到了滞留和减少养分含量的作用。
浮床植物能够有效地减少水体中的藻类生长,并且还可以抑制藻类的繁殖与释放大量的氧气。
浮床植物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吸引了一些水生动物入驻,并且增强了水生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浮床植物的生长还能够有效地遮光和防止水面蒸发。
浮床植物已经在水体修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浮床植物正常生长需要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因此在不同的地域和季节中,浮床植物的适用性也有所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浮床植物的配置和规划需要考虑水体的深度、水流速度和各类藻类等生物的生长特点。
通过浮床植物对水体进行治理,可以在许多方面改善水生生态环境,改善水体质量,抑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减少藻类蓝藻的生长,提高水生物种群的稳定性,和昆虫的生长及其他对失衡水生态中有益的生态特征实现了良好的协作作用。
一、城市景观治理在城市景观治理中,浮床植物通常被用于处理市区水系和市区公园的小型水域。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浮床植物不仅能够显著净化水体,抑制水体富营养化,还能够增加水域景观的观赏性。
浮床植物还能充当生态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和提供了栖息地给各类水生动物,促进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恢复。
生态浮床 植物
![生态浮床 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9d48561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1.png)
生态浮床植物生态浮床是一种创新的生态系统,它结合了浮床和植物,能够提供许多环境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生态浮床植物的特点、应用和优势。
一、生态浮床植物的特点生态浮床植物是指生长在浮床上的植物。
这些植物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 适应性强:生态浮床植物能够适应不同水质和环境条件,包括淡水和咸水环境。
它们可以在河流、湖泊、池塘和海洋等水域中生长。
2. 生长迅速:生态浮床植物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能够快速繁殖和扩张。
这使得它们成为有效的水体修复和生态系统恢复的工具。
3. 耐污性强:生态浮床植物具有良好的吸附和吸收能力,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如重金属和有机物,净化水质。
4. 生态功能多样:生态浮床植物能够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为水生动物提供保护和滋养。
它们还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水体的氧气平衡。
二、生态浮床植物的应用生态浮床植物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1. 水体修复:生态浮床植物可以用于修复受污染的水体,如河流和湖泊。
它们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现象,并提高水质。
2. 水产养殖:生态浮床植物可以提供养殖水体中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水产养殖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它们也可以吸收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养殖对水质的污染。
3. 河岸防护:生态浮床植物的根系能够有效地保护河岸,减少水流对岸边的冲刷和侵蚀。
这对于防止河岸塌方和滑坡具有重要意义。
4. 生态景观:生态浮床植物可以用于构建生态景观,如城市水体的景观湖泊和河道。
它们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提供生态服务和休闲功能。
三、生态浮床植物的优势与传统的水体修复和养殖方法相比,生态浮床植物具有以下优势:1. 成本低廉:生态浮床植物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它们不需要大规模的土地和设备投资,适合小规模和中小型项目。
2. 环境友好:生态浮床植物能够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它们利用自然的生态系统原理,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和修复。
3. 可持续发展:生态浮床植物能够自我繁殖和更新,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de26df4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5.png)
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通过对垂直流生态漂浮床、水平流生态漂浮床、人工湿地生态漂浮床以及多级生态漂浮床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在水体净化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和优势。
研究还关注了植物种类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植物在水中的生长条件和水质改善效果。
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在水质净化方面的总体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研究结果对于水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改善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生态浮床、水质净化、垂直流、水平流、人工湿地、多级、植物种类、研究、意义、环境保护、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质是一个影响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规模扩大,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往往成本高昂且效果有限,因此急需寻找一种更加经济高效且环保的水质净化方法。
生态浮床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水质净化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生态浮床是利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在浮动基质上形成的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和物理吸附等方式,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盐、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不同类型的生态浮床在水质净化效果上存在差异,有的适合于处理高浓度有机物废水,有的适合于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有的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对于提高水质净化效率、降低治理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旨在探讨不同生态浮床设计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为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比较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在水质净化方面的差异,确定各种生态浮床的适用场景及效果;二是分析不同生态浮床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探讨优化设计方案;三是研究植物种类对生态浮床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为植物选择提供指导;四是总结不同类型生态浮床的优缺点,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五是探讨生态浮床在水环境保护中的潜在作用和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几种植物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几种植物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f397fdf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6e.png)
几种植物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水体污染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解决水体污染问题,人们提出了多种治理手段,其中植物浮床和仿生植物系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生态治理手段。
本文将就几种植物浮床和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探讨。
一、植物浮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植物浮床是一种基于湿地植被的水体处理技术。
通过在水面上悬浮种植植物,利用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目前常见的植物浮床包括湿地植物浮床、浮岛植物浮床和竹炭植物浮床等。
1. 湿地植物浮床湿地植物浮床是一种将湿地植物直接种植在浮动载体上的水体治理技术。
它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
研究表明,湿地植物浮床对COD、氨氮、总磷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去除率均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浮岛植物浮床是将植物种植在浮动网箱上,悬浮在水面进行水体治理的技术。
浮岛植物浮床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
实际应用中,浮岛植物浮床已被广泛用于湖泊、水库和河流水质治理工程中。
仿生植物系统是模拟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水体治理技术,通过使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群落,达到类似天然湿地净化水质的效果。
目前常见的仿生植物系统包括人工湿地、土地植物系统和竹炭植物系统等。
2. 土地植物系统土地植物系统是将植物种植在土地上,并通过土壤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研究表明,土地植物系统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农药残留等有机物质。
经过对几种植物浮床和仿生植物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可以发现它们在去除污染物方面各有特点。
就整体而言,这些系统都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但在具体的去除效果上还存在一些差异。
就去除效果而言,仿生植物系统与植物浮床在去除水体污染物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处理效率上略有不同。
几种植物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几种植物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cff199b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e.png)
几种植物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水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人们提出了许多方法,其中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植物浮床和仿生植物系统来去除污染物。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并分析它们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1. 漂浮式植物浮床
漂浮式植物浮床是一种将植物种植在漂浮的浮床上,通过植物的吸收和降解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这种系统适用于浅水体和小型水体,如池塘、湖泊等。
植物浮床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同时通过植物的降解作用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以上介绍的是几种常见的植物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它们在去除污染物方面均有一定效果。
这些系统通过植物的吸附、吸收和降解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从而净化水体。
这些系统还具有容易建设、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水体和污染物。
这些系统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这些系统的去除效果受到植物的生长状态和水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这些系统的处理能力相对较低,对于高浓度和难降解的污染物效果有限。
这些系统在处理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的渣泥和废气,需要合理处理和处理。
植物浮床+仿生植物系统是一种可行的水体净化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不同的植物浮床系统在不同的水体和污染物条件下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和效果。
目前,人们还在不断研究和改进这些系统,以提高其去除效果和适用范围,为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水华治理方法是什么
![水华治理方法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3fe292c941ea76e58fa04de.png)
水华治理方法是什么
从长期的环保实践来看,水华的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人文、地理、气象、水文、环境、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是水污染控制与治理中最为棘手而又代价昂贵的难题。
那么水华治理方法是什么?
1.生态浮床。
在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的前下,利用生态浮床技术,采用浮床陆生植物作为先锋种植载于水面,利用它们对氮、磷营养物质的大量吸收,最终通过收割植物彻底去除水中过量的营养物质,使水体透明度增加,为水生高等植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条件,最终使水体系统得到全面修复。
2.生物操纵。
利用生态系统食物链关系及生物间相生相克原理,通过调节水体中的生物群落,以控制并改善水质,恢复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
目
前治理理论主要包括:
①通过捕获、毒杀浮游动物食性的鱼类,以增加浮游动物。
②直接投放肉食性鱼类来控制食性鱼类,借此促进大型浮游动物的发展,以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发生。
③通过植食性鱼类影响浮游植物,以控制藻类的过度生长,提高水质。
④通过人工饲养、直接添加方法,建立合适的浮游动物种群,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发生。
生物操纵技术因其修复效果好,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并可收获水产品,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床植物对水环境净化的作用
植物浮床技术是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相兼顾的实用技术,是指应用无土栽培技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将植物移植到水面上种植,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消减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有机物质,从而达到水质净化和水面美化的效果[1-3].利用生态浮床栽培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具有原位修复、成本低、维护简便、植物资源可作为食品和饲料回收再利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4].
不同植物类型的浮床氮、磷去除效果会有较大差异.然而关于不同浮床植物在自然开放水体中的生长特性和栽种配置方面的研究少有报道,因此对自然开放水体中浮床植物生长特性以及对不同氮磷吸收能力的浮床植物进行优化配置显得尤为必要.
本研究选取珠海地区常见的5种浮床植物美人蕉(Cannaindica)、芦苇(PhragmitescommunisTrirn)、水葱(ScirpusvalidusVahl)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水芹菜(Oenanthejavanica),通过研究5种植物的生长特性,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质量浓度等指标间的差异,为珠海及周边地区水质的净
化,植物浮床生态系统的构建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区概况
珠海市南屏镇珠武涌位于珠海南屏镇珠海大道旁,起源于南屏镇的广昌小学后面环山段,沿途经过广昌小区、生活区、广昌市场,最后经珠武涌水闸汇入前山河,全长1200km.珠武涌渠道流域内上游为山体,植被良好,覆盖率较高,下游较平坦,为广生小学和居民住宅区等.由于广昌市场和珠武涌水闸段污染严重,现取这两段污水进行试验.
1.2供试植物
要结合珠海气候条件选用适应当地生长的植物,并综合考虑植物的净化效果,特别要注意减少植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选取水生植物时需考虑以下几方面[6-7]:1)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功能;2)移值成活率高,长势良好;3)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危害;4)具有一定的景观价值;5)价格适中,打理容易,综合利用价值高.基于以上原则,对比常用浮床植物资料,确定选取美人蕉、芦苇、水葱、凤眼莲、水芹菜5种珠海地区常见的浮床植物作为研究
对象.
1.3试验浮床的构建
1.3.1试验小箱
塑料长方体小箱6个,箱口长55cm,宽43cm,高40cm.编号:0.空白无植物;1.美人蕉;2.芦苇;3.水葱;4.凤眼莲;5.水芹菜.
1.3.2浮床构建
本研究选用50cm×40cm×4cm平整泡沫板,按间距6cm开定植空,孔径按植物体的大小打孔,一般为4cm,每个定植孔插入1棵植株.将栽培好植物的泡沫板放入试验水体箱中,用竹片和绳子把浮床连接起来.浮床整体组装完成后即构建完毕.
1.3.3试验前植物准备
先将采集来的不同种类的植物放在装有新鲜污染河水的塑料箱中,放在室外在自然条件下驯化10d作为试验材料备用.
1.4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0-12-01至2011-01-31间进行.试验共设6组水箱,用清水清洗后晾干并从0到5编号.2011-12-01把在规定取样点取来的新鲜河涌污水倒入塑料箱子中.挑选经驯化生长状态良好的植物,清洗根系、去除枯叶,每种植物平行插入泡沫板中,把泡沫板放入1到5编号的箱子里.0号无植物,为空白对照组,第1~5组浮床上分别定植水葱、芦苇、美人蕉、水芹菜、凤眼莲.每隔10d随机抽取2棵植物测量1次株高,取其平均值记录数据,每隔6d测定1次水质指标并做好数据记录,重复此步骤.试验结束时随机抽取2棵植物称量其质量,取其平均值记录.
1.5测定方法
参照地表水质量标准[8],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作为基准.COD、NH3-N、TN、TP等用水质分析仪(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GDYS-201M)进行检测.
2结果
2.1植物生长情况
在试验期间,植物均能正常生长,每株植物都有新叶长出、叶片增大变鲜艳、根系生长良好、植株普遍长高,有的植株花开得很漂亮.但在实验后期5种植物部分叶片变黄,但仍保持生存状态.
2.1.1植物株高变化
实验前测量株高记为0d数据,由2010-12-01开始每10d测1次测到2011-01-31.5种植物具体变化见表1.可知试验期间,5种植物随着时间延长,其株高都有增加.水葱、芦苇、美人蕉、水芹菜平均增高趋势基本相同,开始生长较慢,20d后生长迅速加快.凤眼莲0~40d增长缓慢,故株高变化最小.株高增长依次是水葱(38.4cm)、芦苇(35cm)、美人蕉(34.3cm)、水芹菜(30cm)、凤眼莲(13cm).
2.1.2植物质量变化
把挑选好的植物从驯化水体中拿出,吸干水滴后称量.生长2个月后,相同方法处理后,称量.2次数据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植物质量都比试验前增加了,其中芦苇水平最高,是移栽时的3倍,但凤眼莲繁殖比其他植物要快.质量增加顺序是:芦苇(32.1g)、美人蕉(29.2g)、凤眼莲(13.2g)、水芹菜(9.8g)、水葱(4.9g).
2.1.3植物根毛变化。